① 納斯達克和道瓊斯指數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納斯達克指數和道瓊斯指數都是美國的股價平均指數,反映的是美股市場的價格行情,但它們包含的股票有較大差異,計算方法也有所不同。相對來說,道瓊斯指數的股票全是著名大公司,而納斯達克指數包含更廣泛的一系列股票。
納斯達克指數通常指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反映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交易股票的總體股價。納斯達克(NASDAQ)是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於1968年著手創建的自動報價系統名稱的英文簡稱,它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之一,包含數千家公司股票。我們熟知的蘋果公司、亞馬遜、Google等公司都是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的。值得說明的是,除了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還有一個納斯達克100指數,它是100家公司股票作為樣本股來反映市場走勢。
參考英為財情: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
納斯達克100指數
道瓊斯指數通常指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指代的是30家著名大公司。道瓊斯指數由華爾街日報和道瓊斯公司創建者查爾斯·道創造,是最悠久及最有公信力的美國市場指數之一。嚴格意義的道瓊斯指數包含一系列指數,但現在一般說的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strial Average Index),它包括美國最大、最知名的三十家上市公司。雖然名稱中提及「工業」這兩個字,但事實上此名稱對歷史的意義可能比實際上的意義還來得多些——因為今日三十家構成企業里,大部分都已與重工業不再有關。由於補償股票分割和其它的調整的效果,它當前只是加權平均數,並不代表成分股價值的平均數。
參考:道瓊斯指數
② 以「道」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知識為人類開辟了認識世界、通往宇宙之路,而教師則帶領我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教師的工作沒有轟轟烈烈的場面,只是在一方小小的講台上默默無聞地耕耘、澆灌,平凡而艱辛,卻蘊含著偉大,創造著神奇.人的成長成才離不開教師.一個沒有教師、沒有知識的社會,不過是一片貧瘠的荒漠.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歷史上,凡見有作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無不重視教育,尊重教師.古人雲:「三教聖人,莫不有師;千古帝王,莫不有師.」「不敬三師,是為忘恩,何能成道?」回顧從古到今先哲賢聖對尊師重教的精闢論述,應對我們有深刻啟示.
《禮記·學記》中指出:「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之敬學.」意為:教師受到社會普遍尊敬之後,教育才能得到重視,教育得到重視後人們才懂得努力學習.三者的關系互為前提.教師受到尊重意味著人們重視教育,人們接受教育就會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為懂得更多的道理就會重視學習,尊敬老師.如此良性循環,古人對其認識是相當深刻的.
《呂氏春秋·勸學》中講道:「疾學在於尊師.」戊戌四君子譚嗣同在《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中也曾告誡世人:「為學莫貴於尊師.」《荀子·大略》中說:「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深刻地闡明了國家興衰與重視知識、尊敬教師的關系.
《禮記·學記》中還指出:「凡學之道,嚴師為難.」意為:在所有做學問的道理中,尊敬老師可謂難事.尊敬老師是學生的本分,然而尊師難以持之以恆.初學尊師並不難,但是學生逐漸學有所成,甚至超過老師時,尊師就很勉強了.這也是有些人終不能成大氣候的根本原因.古今中外,無數事例告訴我們應該尊敬老師.我們只有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來弘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才能在社會上樹立良好的學風,有力地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鮑日新
尊重教師重在行動
尊重教師的勞動.教師的辛勤勞動體現在教學上,學生虛心學習,認真聽好老師的每堂課,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這是對老師最大的尊重.
尊重教師的人格.古人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見教師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作為學生應從心裡敬重老師,尊重老師的人格.學生和老師談話時,應主動請老師坐,若老師不坐,學生應該和老師一起站著說話.同老師談話,要集中精神,姿勢端正,雙目凝視老師,有不同看法時,可及時向老師請教、探討.要虛心接受老師批評,不可當場頂撞老師.
禮儀行事.見到老師應問好、行少先隊禮或鞠躬行禮;上下課要起立迎送;進老師辦公室時要輕輕敲門或喊報告,然後開門進去,行禮後說明來意;在老師辦公室、寢室不能亂翻動老師的物品;休息時間最好不打擾老師;到辦公室或老師家不宜逗留過久,辦完事應盡快離開等等.
程門立雪
尊師重教是我國傳統的禮儀美德.自古以來就流傳著許多尊師的動人故事.北宋時,河南洛陽的程顥、程頤倆兄弟既是著名的理學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們是宋明理學的奠基人,長期在洛陽講學傳道,開創了宋代四大學派之一的洛學.
當時,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於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後,楊時又被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傳.
一天,楊時同一起學習的同窗向程頤請教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為了不驚醒老師,兩個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天上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同窗卻還立在雪中.
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眾望,終於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之後,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後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贊揚那些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學子.
我們一些校長經常感慨「校長難當,教師難管」.難在何處?難在管理的是具有活的思想的人. 校長和教師都是做與人交往的工作,所不同的是教師的工作是對思想、智力、身體等方面處於發展期的青少年兒童.而校長的工作主要是對各方面相對成熟的成人.校長是一所學校的主心骨,如何激發教師內在的活力和工作熱情,使之對工作具有責任感和成就感,並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心態去投入工作,是一位校長成熟與智慧的表現. 《青年文摘》上一篇文章《寬容之樂》中說:「如果我們能體悟到各自互異的本質,便會對彼此互異感到快樂,這種快樂可以穩定人心.」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差異,在所處的教師群體中,校長要允許、尊重、理解、並適應各人差異的存在. 在我的管理理念中,主張為教師創造一個和諧愉快的工作環境.學校管理是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實現的,一般的人在與人交往中可以憑個人意志來促成或拒絕.但是校長與人交往是不能單憑自己的主觀意志來選擇的,校長要理解教師,又要善於因人而異(當然不是無原則的遷就),在交往中去發現問題,然後去處理和解決問題. 一名好的校長應該有一種超脫的心態去對待矛盾與問題,以一顆寬容之心去對待教師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失誤.我校一位青年教師因調課安排與教務處主任發生沖突,一氣之下一掌將主任的辦公桌拍壞.一些同志認為非給處分不可,我認為不應簡單地處分去解決問題,應給青年人多一些寬容.通過個別談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不對並承認錯誤,然後再給予適當的經濟處罰,既達到教育本人,又達到教育群眾的目的.恰當的工作方法可以使有過者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而不會因此影響工作. 校長的工作總被一些相對立的人、事、物所困擾,如果總希望將之全部排除,是不切實際的.當我們感慨「校長難當,教師難管」時,是否可採用換位思維去體諒「教師難當,學生難教」的教師心態呢?近年來有關教師心理素質的問題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調查表明有相當部分的教師有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教師面對學生時,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就不可能產生動好的教育效果.如何為教師創造一個心情愉快的工作環境,值得校長們去研究與探索.要知道正反對立是自然界的規律和道理,如果你能從處理和解決這些對立關系的矛盾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那就是境界的升華. 學校的工作只有做到校長與教師之間的關系融洽團結,才能形成合力、產生高效.要做一個成功的校長,首先要做一個謙虛、熱忱、大方、寬容的人.尊重教師,理解教師,那麼你一定會深受教師的擁戴,激發起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共同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育人環境,為辦好學校奠定堅實的基礎.
③ 員工提供渠道給公司創造效益應該怎麼樣去獎勵員工
發獎金,正規公司對這塊應該有規定,或者老闆直接定,發個*%就好了。
④ 有關於「傳統與創新」這一論題的道理論證,名人名言
作為一項傳統技藝,怎樣與現代文化結合起來呢,讓它傳承並有所創新,真正做到源遠流長呢?我比較喜歡的一種方式是:做蠟染的DIY活動,將這項傳統藝術從千里迢迢的民族工藝匠人家鄉搬到大家的眼前和身邊,雖然想要徒手做出傳統圖樣一樣繁復別致的圖案,不經過長年累月的訓練是不得行的。但是可以從簡單的入手呀,舉辦DIY活動,現場教授製作方法和工藝。DIY製作T恤、裙子、桌布、圍巾、手提袋等等日常物件,讓小畫家們即興的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獨一無二的手作就誕生了。大家摩拳擦掌干勁滿滿的創作出很多很多的作品,也是很壯觀的呢,
除了DIY活動,蠟染匠人們創作的藝術作品,還可以去各行各業的商家進行合作,比如時尚服裝潮牌與民族風相結合,推出合作款,藉助品牌的力量傳播開來。再比如軟裝公司可以適當地在中國風的居室中,選用和搭配蠟染工藝的物件,讓蠟染走進更多人的生活之中。
⑤ 如何激發員工的創新精神
1、依據工作目標提出階段性成果。
管理者應制定合理的、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並設定出一個時間表,提出階段性的成果。這樣能使組織務實而創新,並激發雇員的潛力。
2、鼓勵員工冒險。
創新必定會有風險成本,管理者應該允許下屬犯錯誤,使他們能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來重新進行實驗與革新。當然,不能盲目地冒險。在任何一個計劃實施之前都要充分評估,准備多種變通之道與替代方案,將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使創新達到預期的目的。
3、為員工提供富有挑戰性的工作。
研究發現,挑戰性的工作能夠激發工員潛在的創造性才能。雇員進入一個組織以後,承擔的工作越富有挑戰性,他們的工作也就越有效率、越成功,並且這種狀況會持續存在下去。如英特爾公司,就會直接授予員工較高的位置,促使他們以更快的速度學習,並達到目標。
4、營造一個開放的環境。
創造一種相互信任與充滿信心的氣氛,讓所有的建議或疑問,都能在真正開放環境里得到徹底討論。另外還應以實際行動表明:上層管理部門重視雇員提供的信息,並願意據此採取行動。這樣能使雇員自覺地把對自己的職業規劃與組織的發展聯系起來,自願參與組織的計劃,並積極提供富有建設性的設想。 5、強調良好的組織紀律。對富有創造性特點人才的缺點,要以民主的管理風格,積極引導他們。任何時候,良好的組織紀律都是發揮創造性才能的基礎。
⑥ 請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在今後的工作中怎樣與團隊一道創造更好的工作業績
第一,不斷提升工作計劃的合理性。在正確戰略的指導下,領導者,特別是高級領導者,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在所有工作中,需要付出百分之二十的努力即可達成戰略所需百分之八十成果的工作是哪些,這是領導者必須肩負的核心責任。
第五,一定要有明確的獎懲措施。對於工作積極主動,並創造優異績效成果的員工,無論是在薪酬、獎勵等物質回報方面,還是在宣傳、表揚、職位升遷等方面,都應該給予足夠的回報;對於工作混日子的員工,一定要及時地進行批評,並限期改正,不行的應淘汰。
⑦ 創新的目的和意義
創新創業的目的和意義
為什麼要提出創新創業呢?創新創業對於創業有何影響?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創新創業的目的和意義相關文章。
創業創新的意義不止於穩經濟
自從《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要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成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各地創業創新之火迅速呈現燎原之勢。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鼓勵創業創新已成為穩增長、保就業、促轉型的重要抓手,被認為是中央推進經濟工作的「一招妙棋」。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正被實踐證明,這里不必贅言。需要指出的是,「雙創」戰略看似是個純經濟政策,其影響和意義卻絕不止於經濟領域。各地政府不應僅將其視作穩增長的短期政策工具,更要用長遠的眼光,重視其在轉變政府職能、提升社會治理、保障社會公平等方面的溢出效應。
比如,鼓勵創新創業將倒逼一些地方政府轉變發展觀念。這些年,少數地方將抓經濟工作等同於「抓項目」,有的甚至異化為抓「招商引資」。在一些官員心目中,只要一年搞定一兩個大項目,GDP就有了保證、財政就有了來源、各項指標就能順利完成。為了找項目,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資時要求幹部職工全員上陣,甚至還要攤派任務指標。為了上馬某個項目,有的地方不惜違反政策給優惠,違反百姓意願搞拆遷,破壞生態環境搞征地。在這種思路引領下,經濟工作的任務似乎變得十分明確,發展經濟的政績也能較快體現出來,但發展卻留下大量後遺症,並且不可持續。
與上述思路不同,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則是要讓群眾唱主角,把大眾請到經濟發展的中心舞台。政府不能再將目光僅僅盯在少數幾個大企業、大項目身上,必須徹底轉變理念,思考如何更好提供公共產品,更加科學地開展市場監管。本質上,這就是要求政府主動「自我革命」:只有破除了不合理的行政審批門檻,創業者才能順利走進市場;只有提供相對完善的社保醫療,創業者才能減少後顧之憂;只有搭建起科技、人才、融資等公共平台,創業創新的社會成本才能降低;只有科學履行市場監管、加強產權保護,創業創新的價值才能得到體現……可以預見,創業創新的大潮有望倒逼政府轉變經濟工作思路,轉變社會事務管理方式,這種作用顯然具有更加長遠的意義。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還將有助於加快不同群體和階層間的流動融合,形成更加良性和諧的社會互動。從政府治理的角度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必須防止不同群體的相對固化和階層割裂。試想,如果農村人難以找到進入城市的通道,年輕人要獲得成功必須「拼爹」,擁有財富者可以一勞永逸,那長此以往,社會的公平公正就會遭到質疑,社會創新創造的活力也將降低。政府通過鼓勵創業創新,正是要打破這樣的固化與割裂,給一切有才能、肯拼搏、願奮斗的人搭建公平的競爭平台和上升通道,給他們人生出彩的機會,這樣的機會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將在全社會發揮巨大的示範引領意義和精神凝聚力量。
正是從這些意義上說,我們重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穩經濟作用的同時,還要密切跟蹤其可能產生的其他積極效果。因此,我們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願意赴基層實現夢想而喝彩,為大量城市「白領」、「金領」有勇氣從頭創業而叫好,為已經取得成功卻再起航的二次創業者而鼓掌,更期待著政府部門能夠與創業創新者良性互動,使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充滿動力與活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計、強國之策。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靠改革創新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如何從理論和現實層面理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意義,怎樣從實踐層面釋放創業創新活力,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我們特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闡述。
黨的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其作為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創新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進一步指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今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措施的意見》,明確指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必然選擇,是擴大就業、實現富民之道的根本舉措,是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的有效途徑。這是認真總結國內外發展實踐經驗和理論認識的結果,符合當今世界發展實際和創新潮流,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揭示了創新創業理論的科學內涵和本質要求
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創新是企業家對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後來,創新的概念和理論不斷發展。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認為,創新是賦予資源以新的創造財富能力的行為,創新主要有兩種:技術創新和社會創新。著名經濟學家諾思認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不斷互相促進的過程。相對於創新理論,創業研究起步較晚,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分析框架,一般認為,創業是指一個人發現和捕捉機會並由此創造出新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主要標志和特徵是創建新企業或新的組織。創業不僅僅局限於創辦新企業的活動,在現有企業中也存在創業行為。創業者既可以指新創企業的創辦人,也包括現有企業中的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
在經濟學界,創新和創業是兩個既有緊密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二者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互補和替代關系,創新是創業的基礎和靈魂,而創業在本質上是一種創新活動。但創業和創新也是有所區別的,從現有的經濟理論和研究看,創新更加強調其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比較著名的是經濟學家索羅對經濟增長中技術進步貢獻的定量測算。而創業的內涵更豐富,不僅有創新的內容,還涉及就業和社會發展以及公平正義。
影響創新創業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國民素質、基礎研究水平、科研基礎設施條件、體制政策環境等方面,但核心是人的因素,關鍵是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壯大。從某種程度上講,推動創新發展,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推進創新,要提高國民的教育水平,充分調動和激發人的創業創新基因。就是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推進創新,要大力推動創業企業發展,強化企業作為創新發動機的作用。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把創業、創新與人、企業這幾個關鍵要素緊密結合在一起,不僅突出要打造經濟增長的引擎,而且突出要打造就業和社會發展的引擎,不僅突出精英創業,而且突出草根創業、實用性創新,體現了創業、創新、人和企業「四位一體」的創新發展總要求,揭示了創新創業理論的科學內涵和本質要求,為創新創業理論和實踐研究開辟了嶄新的新天地。
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反映了人類創新發展歷史和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
創新創業究竟應由哪些人來干,如何選擇創業者,政府應該干什麼,這些是我們在推進創新創業發展中常常碰到的問題。現在,有的人認為,創業是少數「天才式」人物的事情,必須具備這樣那樣的素質和條件。事實上,這是一種誤區。
人類社會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歷史。比如,蒸汽機革命中許多重大技術都是由技工發明的。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比如,上世紀80年代初以家庭聯產承包制為核心的農村體制改革後,極大激發了農民的創業熱情,一大批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成就了今天以萬向集團為代表的一批創業企業。此後,隨著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改革,又有一大批科研人員和國有企業職工「下海創業」,使一大批民營企業異軍突起,成就了今天以華為、聯想、海爾等為代表的一批創業企業。這其中許多都是「草根創業」,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而且,現在來看,許多成功的企業往往都是「草根」完成的。
因此,推進創新創業必須要改變「選運動員」的方式,應在全社會高揚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創新創業的大潮,使大量優秀人才在創新創業的偉大實踐中脫穎而出。
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堅持創新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實現途徑
在出席國家科技戰略座談會時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既發揮好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和科技人員的骨幹中堅作用,又最大限度地激發群眾的無窮智慧和力量,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要依託「互聯網+」平台,集眾智搞創新,厚植科技進步的社會土壤,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有效對接,塑造我國發展的競爭新優勢。要把科技與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在更大范圍、更深程度、更高層次上融合起來,既要「頂天」,努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又要「立地」,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著力提高教育質量,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強化創新發展的人才和科技基石,要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創新創業精神,使創業企業不斷涌現和發展壯大,包括新創辦企業和現有企業的創業創新,不斷為企業這部創新發動機注入新生力量和活力,匯聚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一方面,要大力推動初創企業不斷涌現和規模化發展。大量研究表明,初創企業是創新的源泉。歷史上許多重大技術和發明的商業化最初都是由這些企業完成的。同時,初創企業也是就業增加的引擎。據美國一個最新的分析報告,近年來在美國新增的20%就業中創業企業佔3%。正是那些創業者不斷創造出新的產品和服務,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當前,也正是那些在清潔能源、生物醫葯、先進製造、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創業者,推動著新能源、生物、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發展,解決我們全球面臨的資源環境健康等重大挑戰。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現有企業特別是大企業的創業創新。對創業理論和實踐的研究表明,盡管許多創業者都是白手起家,但創業也可以在現有企業內部進行。現有企業特別是大企業更需要弘揚創業精神才能贏得更多的利潤和企業長久的發展,大企業由於具備人才、技術、品牌、市場等優勢,是創新發展的「野戰軍」,在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表現為大企業可以通過收購中小企業使創新產品快速實現商業化,還表現為大企業本身可以培育、孵化出許多小企業。從我國看,目前許多大企業也正在積極推進創業創新,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騰訊、金發科技、達安基因等大型企業圍繞全產業鏈需求,有針對性地創辦孵化器,孵化培育了大量科技型創業企業並形成集聚效應。海爾提出要把企業員工由原來的僱傭者和執行者,變成創業者和合夥人,大力推進企業內部「自創業」,實現企業由出產品到出創客的轉變。
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推進供給創新的重大結構性改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任務。綜合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指對要素投入側和生產側的重大改革、關鍵性改革。核心是要通過推進金融、土地等要素改革和生產端的改革,提升企業效益和競爭力,煥發企業家精神,創造出能夠激發消費者需求的優質產品和服務,滿足新需求,開拓新市場,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實現發展動力的轉換。最重要的是通過政府體制改革,讓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充分激發微觀經濟主體活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可以大幅增加有效供給,增強微觀經濟活力,加速新興產業發展,又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還有利於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是經濟發展的引擎。在當前形勢下,要緊緊圍繞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新動力,大力推進政府監管、投融資、科技體制等關鍵環節和生物醫葯與健康、新能源、節能環保、通用航空、文化旅遊等重點領域的改革。比如,要圍繞培育小微企業和促進大企業創新,大力推進投融資和資本市場的改革,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要大力推進能源電力、物流等體制機制改革,著力降低創業創新成本。要「放水養魚」,推動財稅體制結構性改革,降低小微企業的稅負水平。在生產側方面,要放開服務業市場准入,擴大開放,使更多新企業公平進入,增強服務業發展動力作用。要深入推進傳統產業創業創新,鼓勵廣大企業職工積極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推進工藝創新和設備更新改造,廣泛開展技術革新,加快傳統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要適應當前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迅猛發展趨勢,完善政府管理體制,加強人才、技術、金融等要素支撐,著力營造有利於新興企業不斷涌現和發展壯大,有利於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快速商業化的良好生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經濟進入速度變化、結構轉型和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面對新的形勢,我們必須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營造有利於傑出科學家、發明家、技術專家和企業家不斷涌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讓每一個充滿夢想並願意為之努力的人獲得成功,實現經濟平穩持續增長、國家強盛、人民富裕和社會公平正義。
⑧ 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的區別
總概: 中國製造的本質是廉價勞動力,在市場競爭中只能以低價格戰來維持生計,而中國內創造本質是擁有領先的核心技術,在國內外的市場都得到認可。
中國製造:中容國製造是一個全方位的商品,它不僅包括物質成分,也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內涵。中國製造在進行物質產品出口的同時,也將人文文化和國內的商業文明連帶出口到國外。中國製造的商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同時也成為各國和地區貿易保護主義攻擊的對象。
中國創造:中國創造就是版權持有者是中國,由中國創新,發明。
區別:
製造的核心就是加工,而創造的核心是設計。
中國製造的產品版權不屬於中國,中國只是簡單的生產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簡單的勞動力而不是知識智慧和腦力。
⑨ 《王育琨談中國企業未來制勝之道:激發員工創造力》最新txt全集下載
王育琨談中國企業未來制勝之道:激發員工創造力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王育琨談中國企業未來制勝之道:激發員工創造力
人民網北京11月1日電 (記者賈玥)記者獲悉,由華夏時報、中國CEO俱樂部主辦的第四屆中國CEO高峰論壇10月30日在北京舉行。北京大學企業家研究中心主任王育琨在演講中表示,主人以身作則,是激勵團隊的唯一途徑。他認為,中國企業真正的危機是停止了觀察和思考,主人意識和思考意識缺失。在王育琨看來,中國企業轉型之惑、致勝之道就在於能不能權位文化轉化為教練文化,把每個員工的創造激情真正地激發出來,釋放出來。
王育琨說,寫過《追求卓越》的美國一流管理大師湯姆·彼得斯去年六月份在中國演講時提到,有一個80後的博友在他博客後面寫了一個附言,說「一個組織裡面最重要的一句話,老闆們說的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你認為呢?」湯姆·彼得斯一拍大腿說,「我在美國的一流管理學界流行了已經三四十年了,我怎麼就沒有想到這四個字,我怎麼就沒有圍繞這四個字寫出一本書來呢?」
王育琨認為,所謂企業的「教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