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創造月亮》
唐傳奇當中。有這么三個小故事,叫做《紙月》、《取月》、《留月》。「紙月」的故事是講有一個人,能夠剪個紙的月亮照明;「取月」是說另一個人 ,能夠把月亮拿下來放在自己的懷里,沒有月亮的時候拿出來照照;至於「留月」,是說第三個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籃子里邊,黑天的時候拿出來照照。
我被這樣的故事征服了。
自然驚嘆古人想的奇,想的妙,將一個圍繞地球運行的冰冷冷的衛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更加慨嘆那不知名的作者「創造月亮」的非凡立意。 由不得想,能夠做出如此想像的心,定然無比的澄澈清明。那神異的心壤,承接了一寸月輝,即可生出一萬個月亮。
叩問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經常犯「月亮缺乏症」?晦朔的日子,天上的月亮隱匿了,心中的月亮遂也跟著消亡。沒有月亮的時候,光陰在身上過,竟有了鞭笞般的痛感。「不是我在過日子,而是日子在過我。」我沮喪的的對朋友說。回憶著自己走在銀灰中的模樣,是那樣的詩意盎然,但今天的手是絕難伸進昨天了。我夠不著浴著清輝的自己。
我常常想,苦的東西每每被我們拒絕,苦口的葯,也聰明的穿起討好人的糖衣服。苦,攻不破我們的嘴,便來攻我們的心了。而我們的心是那樣的容易失守。苦,在我們的心裡奔突,如魚得水。可以訴人的苦少而又少,難以訴人,羞於訴人的苦多而又多。憂與隱憂不由分說的搶佔了我們的眉頭和心頭。夜來,只有枕頭知道懷揣了心事的人是怎樣的輾轉難眠。世界陡然縮小,小得只剩下了你和你的煩惱。白天被忽略的痛,此刻被無限放大,心淹在苦海里,無可逃遁。這時候,月亮在那裡?天空沒有月亮,心空呢?
想沒想過,剪個紙的月亮給自己照明?
創造一個月亮,其實是創造一種心情。痛苦來襲,我們習慣浩嘆,習慣呼吸,我們不知道,其實自我的救贖往往來得更為便捷,更為有效。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有個女孩掩埋在廢墟下達八天之久,在那難熬的日日夜夜裡,她不停的唱著「樣板戲」,開始是高聲唱,後 來是低聲唱,最後是心裡唱。她終於倖存下來。她不就是那個剪個月亮給自己照明的人嗎?勸慰著自己,鼓勵著自己,向自己借光,偎在自己的懷里取暖。這樣的人,上帝也會殷勤的趕來成全。
人的生命歷程,說到底是心理歷程。善於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剪除心中的陰翳,不叫它滋生,不叫它蔓延,給月亮一個升起的理由,給自己一個快樂的機緣,揣著月朗月潤的心情,走在生命絕佳的風景里。
② 創造月亮
語文「創造月亮」閱讀理解答案
懸賞分: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4 天 23 小時
①唐傳奇當中,有這么三個小故事,叫做《紙月》《取月》《留月》。《紙月》的故事是講有一個人,能夠剪個紙月亮照明;《取月》是說另一個人,能夠把月亮拿下來放在自己懷里,沒有月亮時照照;至於《取月》,是說第三個人,他能把月亮放在自己籃子里邊,黑天的時候拿出來照照。
②我被這樣的故事折服了。
③自然驚嘆古人想得奇,想得妙,將一個圍繞地球運行的冷冰冰的衛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更慨嘆那不知名的作者「創造月亮」的非凡立意。不由得想,能夠作出如此想像的心,定然無比澄清清明。那神異的心壤,承接了一寸月輝,即可生出一萬個月亮。
④叩問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經常犯「月亮缺乏症」?陰晦的日子,天上的月亮藏匿了,心中的月亮也跟著消亡。沒有月亮的時候,光陰在身上過,竟有了鞭笞的痛感。「不是我在過日子,而是日子在過我」。我沮喪地對朋友說。回憶自己走在銀輝中的模樣,是那樣的神清氣爽,是那樣的詩意盎然,是那樣的海闊天空……但今天的手卻是絕難伸進昨天——我夠不著過去沐浴著月亮清輝的自己。行走在沒有月亮的灰暗的日子裡,我發現世界陡然縮小,小到只剩下了我和我的煩惱。
⑤我常常想,苦的東西每每被我們的口拒絕,苦口的葯,也聰明地穿起討好人的糖衣服。苦,攻不破我們的嘴,便來攻我們的心了。而我們的心,是那樣容易失守。疾患之苦、耕耘之苦、挫敗之苦、誤解之苦……苦,在我們的心裡奔突,如魚得水,尤其是夜晚來臨,只有枕頭知道懷揣了諸多苦情的人是怎樣地輾轉難眠。白天被忽略的痛,此刻被無限放大,心淹在苦海里,無可逃遁。這時候月亮在哪裡?天空沒有月亮,心空呢?
⑥想沒想過,剪個紙月亮給自己照明?
⑦創造一個月亮,其實是創造一個心情。痛苦來襲,我們習慣慨嘆,習慣呼救,我們不知道,其實自我的救助往往來得更為便捷,更為有效。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有個女孩掩埋在廢墟下達八天之久,在那難熬的日日夜夜裡,她不停地唱著一首一首的歌,開始是高聲唱,後來是低聲唱,最後是心裡唱,她終於倖存下來。她不就是那個剪紙月亮給自己照明的人嗎?勸慰著自己,鼓勵著自己,向自己借光,偎在自己的懷里取暖,上帝也會殷勤地趕來成全。
⑧人的生命歷程,說到底是心理歷程。善於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掃除心中的陰霾,給月亮一個升起的理由,給自己一個快樂的機緣。讓我們揣著月朗月潤的心情,走在生命絕佳的風景里。
11、第一段作者向我們講述了唐傳奇中的三個故事,能不能刪去,為什麼?
12、文中畫線句子前後2次出現了「月亮」一詞,分別解釋
第一處:畫線句「陰晦的日子,天上的月亮藏匿了,心中的月亮也跟著消亡」是第一個月亮
第二處:畫線句「陰晦的日子,天上的月亮藏匿了,心中的月亮也跟著消亡」是第二個月亮
13、作者認為不知名的作者「創造月亮」的非凡立意是什麼?(用原文語句來回答)
14、下面兩句話,請選擇一句,說說它的言外之意
①不是我在過日子,而是日子在過我
②這樣的人上帝一會殷勤地趕來成全
15、最後一段作者說「人的生命歷程,說到底是心理歷程。」,說說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心理來面對生命
③ 創造月亮 張麗鈞
文章沒看到哈 但猜應該是一個人用紙剪成了月亮 並且從自己創造的版月亮中得到了快樂權
大意就朝著這樣去理解:積極的面對生活中的事 用自己的精神力量來幫助自己 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 . 只要手中有剪 心中有月 那麼即使最黑暗的夜晚 也會被照亮的
④ 誰有閱讀題呀
創造月亮
張麗鈞
①唐傳奇當中,有這么三個小故事,叫做《紙月》、《取月》和《留月》。「紙月」的故事是講有一個人,能夠剪個紙月亮照明:「取月」是說另一個人,能夠把月亮拿下來放在自己懷里.沒有月亮的時候照照;至於「留月」是說第三個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籃子里邊,黑天的時候拿出來照照。
我被這樣的故事折服了。
自然驚嘆古人想得奇,想得妙。將一個圍繞地球運行的冷冰冰的衛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更加慨嘆那不知名的作者「創造月亮」的非凡立意。由不得想,能夠作出如此想像的心.定然無比澄澈清明。那神異的心壤.承接了一寸月輝,即可生出一萬個月亮.
④叩問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經常犯「月亮缺乏症」?陰晦的日子,天上的月亮隱匿了.心中的月亮也跟著消亡。沒有月亮的時候,光陰在身上過.竟有了鞭笞的痛感。「不是我在過日子。而是日子在過我。」我沮喪地對朋友說。回憶自己走在銀輝中的模樣,是那樣的神清氣爽。是那樣的詩意盎然,是那樣的海闊天空……但今天的手卻是絕難伸進昨天——我夠不著過去淋浴著月亮清輝的自己。行走在沒有月亮的灰暗的日子裡.我發現世界陡然縮小,小到只剩下了我和我的煩惱.
⑤我常常想,苦的東西每每被我們的口拒絕,苦口的葯,也聰明地穿起討好人的糖衣服。
苦,攻不破我們的嘴,便來攻我們的心了。而我們的心,是那樣容易失守。疾患之苦、耕耘之苦、挫敗之苦、誤解之苦……苦,在我們的心裡奔突,如魚得水。尤其是夜晚來臨。只有枕頭知道懷揣了諸多苦情的人是怎樣地輾轉難眠。白天被忽略的痛,此刻被無限放大,心淹在苦海里.無可迭遁。這時候,月亮在哪裡?天空沒有月亮.心空呢?
⑥想沒想過,剪個紙月亮給自己照明?
⑦創造一個月亮,其實是創造一種心情。痛苦來襲,我們習慣慨嘆。習慣呼救,我們不知道.其實自我的救助往往來得更為便捷,更為有效。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有個女孩掩埋在廢墟下達八天之久,在那難熬的日日夜夜裡.她不停地唱著一首一首的歌,開始是高聲唱,後來是低聲唱,最後是心裡唱。她終於倖存下來。她不就是那個剪紙月亮給自己照明的人嗎?勸慰著自己.向自己借光,偎在自己的懷里取暖。這樣的人.上帝也會殷勤地趕來成全。
⑧人的生命歷程,說到底是心理歷程。善於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掃除心中的陰霾。給月亮一個 升起的理由,給自己一個快樂的機緣,讓我們揣著月朗月潤的心情,走在生命絕佳的風景里。
(選自《中國青年》2 005年第16期。有改動。)
15閱讀①-③段,概括「我被這樣的故事折服了」的原因。(3分)
①
②
③~
16.第①段和第⑥段中加點的「紙月亮」分別指什麼?(4分)
第①段中的「紙月亮」指: l
第⑥段中的「紙月亮」指: l
17.結合你對全文的理解,說說作者為什麼要提倡「創造月亮」。(4分)
1 8.作者說面對痛苦「自我的救助往往來得更為便捷,更為有效」,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請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談談感受。(4分) l
(一)生命是一隻鉛筆(16分)
⑴如果說生活是一張白紙,等待我們用血水和淚水描繪自己的奮斗和拼搏的軌跡,那麼生命便是一枝鉛筆,它總是用自己瘦瘦的身軀,在潔白的素箋上流瀉出筆底的風風雨雨……
⑵生命之所以是一枝鉛筆,而不是鋼筆、毛筆或者別的什麼,是因為鋼筆和毛筆都可以多次使用,只要吸上墨水,它們就能長時間寫下去。而鉛筆卻不是這樣,這就猶如光陰從我們身邊一日一日地溜走,並且永不復還。鑒於此,我們必須珍惜自己的生命時光——須知鉛筆是越用越短……
⑶生命是一枝鉛筆,而這枝鉛筆,也常常帶來森林的氣息。那木質的筆桿,更像一棵苗條的小樹,由此,派生出清清溪澗、幽幽鳥鳴。而從鉛筆刀的刀口吐出的小小刨花,多像落葉,輕舒漫卷;又像波浪,給生命鑲上美麗的花邊……生命如一枝鉛筆,總是給你許多優美而又深刻的遐想。
⑷生命是一枝鉛筆,還意味著在人生這篇文章里,如果因為某種原因而寫出了錯字、別字甚至病句,你就可以用醒悟的橡皮輕輕地擦去,再在擦拭一新的空白處,重新斟酌,重新運筆,寫下自己新生後的火熱心跡。一個人有了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不願正視它和改正它。
⑸生命是一枝鉛筆,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別人,你都可以從從容容、認認真真地進行速寫或者素描。你可以在火熱的生活面前用 ⑴ 的行楷書寫你的拼搏,也可以在冰冷的世界面前用 ⑵ 的正楷書寫你的執著……
⑹生命是一枝鉛筆,你可以用它為自己的未來設計充滿喜悅與渴望的藍圖,也可以用燈下苦讀的身影做細線條,自己緊張而豐富的生活勾勒出一幅充滿活力的圖畫。
⑺生命是一枝鉛筆,它還給予我們這樣一個有力的啟示——做人,要像它一樣,時時刻刻把腰桿挺直!
8、貫穿全文的一個比喻句:▲(3分)
9、第⑴段與⑵-⑹段在結構上屬於 ▲ 關系(2分)
10、作者說「生命是一支鉛筆」,請你分別概括第⑵段和第⑷段中「生命」與「鉛筆」的相似點。(4分)▲
11、選擇恰當的詞語,將其序號分別填入第⑸段的空格處。(2分)A沉穩 B灑脫
12、閱讀⑸-⑺段,把下面一句話補寫完整。(2分)
我們要善待生命,善用鉛筆,不做一支禿筆,不做一支閑筆;要做一支抒寫拼搏的鉛筆,要做一支▲,要做一支▲。
13.有人說「生命是一本書」,請結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這句話對你的啟示。(4分)
8、買獎券(或:賣獎券;或:獎券)
9、以外表的醜陋、怪異反襯他內心的美麗、善良。
10、A處,寫出「我」對老人的同情,表現「我」的善良。
B處,寫出「我」在默默享受著老人的友好情意,表達「我」對老人的尊重、理解。
11、(1)是老人度買他獎券的人的祝福;(2)暗示「我」的心中萌生了作一個好人的願望。
12、不好,原題形象、深刻,暗示老人的善良、愛心已滋潤了「我」的心田,使「我」擁有了做人的好品質。「賣獎券的老人」只是交待了老人的身份。
13、用熱情、真誠、善良去溫暖處於艱難處境中的人們。(回哦:以善良體察善良,以真誠對待真誠。)
「榮」與「辱」
⑤ 創造月亮(文章)..幫忙解答O(∩_∩)O謝謝
唐傳奇當中,有這么三個小故事,叫做《紙月》,《取月》,《留月》.」紙月」的故事是講有一個人,能夠剪個紙的月亮照明;」取月」是說另一個人,能夠把月亮拿下來放在懷里,沒有月亮的時候照照;至於」留月」,是說第三個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籃子里邊,黑天的時候拿出來照照.
我被這樣的故事折服了.
自然驚嘆古人想得奇,想得妙,將一個圍繞地球運行的冷冰冰的衛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更慨嘆那不知的作者」創造月亮」的非凡立意.由不得想,能夠作出如此想像的心,定然無比地澄澈清明.那神奇的心境,承接了一寸月輝,即可生出一萬個月亮.
叩問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經常犯:月亮缺乏症」?晦朔的日子,天上的月亮隱匿了,心中的月亮也跟著消亡.沒有月亮的時候,光陰在身上過,竟有了鞭笞般的痛感.」不是我在過日子,而是日子在過我.」我沮喪地對朋友說.回憶著自己走在銀輝中的模樣,是那樣是詩意盎然,但今天的手卻的絕難進昨天了.我夠不著浴著清輝的自己.
我常常想,苦東西每沒被我們的口拒絕,苦口的葯,也聰明地穿起討好人的糖衣服了.苦,攻不了我們的嘴,便來攻我們是心了.而我們的心,是那樣容易失守.苦,在我們的心裡奔突,如魚得水.可以訴苦的人少而又少,難以訴人,羞以訴人的苦多而又多.憂與隱憂不由分說地搶佔了我們的眉頭和心頭.夜來,只有枕頭知道了懷揣了心事的人是怎樣地輾轉難眠.世界徒然縮小,小到只剩下了你和你的煩惱.白天被忽略的痛,此刻被無限的放大,心淹在苦海里,無可逃遁.這時候,月亮在哪裡?天空沒有月亮,心空呢?
想過沒有,剪個紙的月亮給自己照明?
創造一個月亮,其實是創造一種心情.痛苦來襲,我們習慣浩嘆,習慣呼救,我們不知道,其實自我的救贖往往來得更為便捷,更為有效.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有個女孩掩埋在廢墟下達八天之久,在那難熬的日日夜夜裡,她不停地唱著一段段的」樣板戲」,開始是高聲唱,後來是低聲唱,最後的用心唱.她終於倖存下來.她不就是那個剪個紙月亮給自己照明的人嗎?勸慰著自己,鼓勵著自己,向自己借光,偎在自己懷里取暖.這樣的人,上帝也會殷勤地趕來成全.
人的生命歷程,說到底是心理歷程,善於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剪除心中的陰翳,不叫它滋生,不叫它蔓延,給月亮一個升起的理由,給自己一個快樂的機緣,揣著月朗月潤的心情,走在生命絕佳的風景里.我離開,我滿足你們的需要。
這是我給你們最好的禮物。
⑥ 創造月亮 閱讀答案
1、略
2、⑴想像奇妙⑵立意非凡⑶心無比澄澈清明。
3、「用紙剪成的月亮」。勸慰、鼓勵、支撐自己的精神力量。
4、因為「創造月亮」能讓我們在失意的時候,用一種精神力量來引導自己樂觀地面對生活,所以作者提倡要「創造月亮」。
5、句子理解:面對困境,自己完全可以給自己以安慰、信心、鼓勵,讓自己從容地面對困境。這比別人的救助更迅速方便,更加有利於自己從困境走出。
感受示例:比如當考試成績不夠理想時,別人的勸慰只是外在的,關鍵是如何積極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讓自己能夠正確地對待成績。
⑦ 創造月亮(文章) 幫忙解答 謝了 語文
1.第1段作者向我們講述來了唐傳自奇中的三個故事,能不能刪去,為什麼?
答:不能;本文用三個小故事開頭,為下文的描寫埋下伏筆,激發讀者的想像力,讓讀者帶著好奇去閱讀下文。
2."陰晦的日子,天上的月亮隱匿了,心中的月亮也跟著消亡"兩次出現了"月亮"一詞,分別解釋.
第一處: 指天上原本的月亮 第二處:指心中的信念與希望
3.作者認為不知名的作者"創造月亮"的非凡立意是什麼?(用原文語句來回答)
能夠作出如此想像的心,定然無比澄澈清明。那神異的心壤,承接了一寸光輝,即可生出一萬個月亮。
4.下面兩句話,請選一句,說說它的言外之意.
①不是我在過日子,而是日子在過我.
②這樣的人上帝也會殷勤地趕來成全.
②:能夠在困難中仍堅持不懈,保存著心中的希望與信念的人,是所有人都欣賞的
5.最後一段作者說"人的生命歷程,說到底是心理歷程.",說說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心理來面對生命?
答:我們應該以堅持不懈,昂揚向上,頑強不屈(像這樣一類的成語都可以)的心理來面對生命
這些都是根據我自己的理解回答的,答得不好請見諒
⑧ 創造月亮
15、閱讀1-3段,概括「我被這樣的故事折服了」的原因。(3分)
1)古人想得奇,想得妙。
2)「創造月亮」的非凡立意。
3)能夠作出如此想像的心,定然無比澄澈清明。
16、第1段和第6段中加點的「紙月亮」分別指什麼?(4分)
第1段中的「紙月亮」分別指:用紙剪出來的月亮
第6段中的「紙月亮」分別指:一種美好的心情、向上的精神
17、結合你對全文的理解,說說作者為什麼要提倡「創造月亮」。
答:在面對生活中的苦痛的時候,許多人放不開心胸,選擇逃避。日子久了,人就沒有了向上的動力,缺乏了積極進取的精神。文中的「月亮」其實指的是一種向上的精神,作者希望所有人在面對苦痛的時候能夠以一種積極的態度來解決,因此提倡「創造月亮」。
18、作者說面對痛苦「自我的救助往往來得更為便捷,更為有效」,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請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談談感受。(4分)
答:人生真的是一個人的人生。現實是殘酷的,沒有人會永遠陪在一個人的身邊,也沒有人會一直在你需要救助的時候伸出援手。就好比學習,老師的批評鼓勵對學習固然有幫助,但是最主要靠的還是自己。如果自己都不想要上進,那麼外人說什麼又怎麼會聽進去呢?所以,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想著讓別人來幫你還不如自己想辦法解決,自己永遠是忠誠於自己的。
以上
========================================================================
我不知道你是初中還是高中……我大三的……
總之我是用我自己的思路做了這則閱讀,不知道對你來說有沒有用。
其實,語文這種東西都沒有什麼標准答案的,有的只是參考答案。
考試的時候像這種題目千萬不要空著,文章里亂找幾句填一下,自己寫幾句都會有分的!!
⑨ 《創造月亮》張麗鈞 的1~3段概括「我被這樣的故事折服了」的原因
⑴想像奇妙⑵立意非凡⑶心無比澄澈清明。
⑩ 邯鄲市近幾年七年級期末語文作文
《當我面對書本》
當我面對書本的時候,享受著風吹哪頁讀哪頁的樂趣,那滋味真是其樂無窮。
莎士比亞曾形象地比喻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地球失去了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小鳥失去了翅膀。」在莎翁的眼中,讀書成了這樣一個過程,它讓地球得到了陽光,它讓小鳥擁有了翅膀。
當我面對書本的時候,我覺得我面對的不單單是一本書,而是滾滾的長江,浩瀚的大海,有氣魄的大廈,偶爾翻過一頁,那迷人的字眼帶我進入了無邊無垠的知識海洋,那知識是無止境的。
以書為友,遠離聲色犬馬,淡泊中折射出一個人的美好品質,寧靜中透視出一個人的美好追求;以書為友,無形中使人內涵深厚,有形中使人舉止莊重。這真可謂是乍讀幾天書,容易將自己視為聖人;多讀幾天書,才知道自己的膚淺。
當我面對書本的時候,我的心會沉靜下來,我會體會到書中那優雅的語言、豐富的知識,雖然我知道:「以有涯吾恐難讀盡大海之中一滴。」但我毫不氣餒,我會向著我的目標努力前進。 俗話說得好:書籍如汗牛充棟。不錯,當我面對書本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多麼渺小呀!體會著文人騷客筆下的文章,才知道自己的作文是多麼膚淺!
書是人類的長生果,書是人們心中永不熄滅的火把,書是人類共同心聲的寫照。
翻到一本好書,你會了解到名人也有喜和憂,體會著曹操的壯心不已,杜甫的懷才不遇,李白的放盪不羈及陶淵明筆下的桃源仙境,讀書之樂也油然而生。
當我面對書本的時候,我會被書中那壯心不已所動,被文人騷客筆下的詩章所感,我會立志揚帆,去到達成功的彼岸。回過身,向失敗搖頭,向成功招手。 當我面對書本的時候,我感到無限快樂。
《自然感悟》
月亮漸漸升了起來,皎潔的光輝柔和地灑在大地上,我漫步走在江邊,看著江上粼粼的光亮,置身在大自然的月光之下,心中頓時流灑著一種情懷--那是一種對美好自然的憧憬,更是一種對美好心境的嚮往。
自然之美來源於原始的生態,人性之美來源於人的純潔,白晝源自太陽,夜晚源自於月光,如果世間萬事萬物,沒有這熾熱的陽光和溫柔的月光,地球將會是一片沉沉的死氣,人性之美,也和大自然的法則一樣,當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的那一刻起,作為剛被孕育的新生命,有如陽光和月光那麼的純,沒有絲毫的邪念,新生兒降臨世間之際,除了最原始的生態需求,嗷嗷哭著吃喝拉撒,沒有任何世界觀去影響,那時的生命就如陽光和月光那麼般的自然。
大自然以最獨特的手法,裝點了我們周圍,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心靈的美麗。當清晨的第一縷金光撒像大地,走在陽光燦爛的小路上,不經意地一瞥,一朵花瓣,在枝頭滑落,伴隨著幾片落葉,飄飄揚揚地落在地上,微風輕輕吹拂,將它們帶到了那遙遠的天邊……當我們駐足芳林,耳邊總響起婉轉而動聽的聲聲鳥語、陣陣歌聲。藍天上飛翔的鳥兒,展翅翱翔的雄鷹。它們都用自己最親切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喜愛,用最柔美的歌聲表達對大自然的感謝,感謝大自然給了自己生命,感謝大自然給了自己一個美好幸福的家園。當憩於靜靜的小池邊,遙望遠處那密密的竹林,實在是綠得可愛,一條幽幽的小徑直通遠方。低頭傾聽橋下的流水聲,淅瀝淅瀝地歡快而平靜地流淌,彷彿在與大自然愉快地私語,傾吐自己的心思與喜悅。在瑟瑟的秋風中,落葉順著秋風飄到了地上。從相伴了一生的指頭上悄悄地落下來。它沒有一絲埋怨因為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人類。冬天,為了大樹的休息生養,它依然犧牲自己,不向大樹爭養分,不給母親添煩惱,斷然從樹上落下來,悄然離去,回到了哺育、撫養它的土壤中,化做養分,把自己的一切又全部獻給了大地。當我們身臨浩瀚無垠的大海面前時,聽著海的呼吸,感受海的氣息,體會大海的那種種與世無爭、平靜和那深沉的力量以及那沉默的美。尤其是它那寬廣的胸懷,包容萬物的情懷。它對待世界萬物是最公平的。當我們身處一瀉千里的長江,和那奔流不息的母親河黃河。看見它們那黃色的血脈,永久不息的生命力,那咆哮的力量和那博大的胸懷,足以讓每個中國人為它感到驕傲,它象徵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靈魂。 當我們站在一望無際的內蒙古大草原上時,當我們站在雄偉的萬里長城腳下時,當我們站在神秘的西藏布搭拉宮時。我們都會驚嘆祖國的建築是如此輝煌壯觀,祖國的文化是如此燦爛!大自然是如此神秘!大自然的美,在與每一滴水,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株小草和每一塊石頭。感悟它那微弱而堅強美麗的精神。大自然的美,在與四季,感悟它生命的更換。朋友,大自然的美需要我們投入它寬廣的懷抱,全身心地領悟。領悟它內在的那獨特的美,領悟人生,領悟哲理。那樣我們會擁有一顆善良的心,美麗的心,純潔的心。
大自然一旦遭到破壞,那些原本美的會變得慘不忍睹,人性如果也遭遇破壞,一切邪惡便會油然而生,其實,破壞自然之美的是人類,破壞人性之美的還是人類,想想人類真是可笑,一方面心靈渴望著自然之美,但另一方面,又在無情地蹂躪著這美,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內心嚮往與行為之間的矛盾,在於具有高級神經活動,看著這美麗的世界,我內心有一種想吶喊的沖動,但願世間人們,多些善良,少些邪惡之心,讓世界更加美麗燦爛!
《讀書的滋味》
英國學者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讀書,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吸收知識的方法。而莘莘學子一心苦讀,談及讀書,酸甜苦辣便會頓時湧上心頭。
讀書自是「苦」字當頭,古時即有「十年寒窗苦」之說。除了頭懸梁錐刺股者,更有鑿壁偷光、映書以觀者。讀書雖有些苦,卻也其樂無窮。讀一本好書,或為之樂而開懷一笑,或為之悲而感慨萬分,細細品味,真是妙不可言。讀文學歷史如此,學數理化亦然。每逢難題,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經學友稍加點撥恍然大悟,頓感快樂無比。學術之精湛、學友之情誼,讓人不禁對讀書更為鍾愛。
讀書的時間因個性、習慣等而不同,有人喜歡沐浴朝露清風早讀,有人樂於在午後或落日余暉中感受讀書之趣,而我認為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夜讀。夜深人靜,燈火闌珊,面對窗外點點繁星,扭亮桌上的台燈,手捧一本好書,輕輕翻動,實乃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刻。一杯熱茶在手,心便融入了那份淡雅的香氣之中,進入了奇妙的書之世界,任由思緒在時空里徜徉,盡情分享書中主人公的喜怒哀樂。書,是一片夜空,讓我的夢自由飛翔。
養心莫如靜心,靜心莫若讀書。讀書同心境有關,這是所有讀書人的共識。我一直以為雨天是讀書的佳日。雨天讀書,心無旁騖;倚窗而坐,摒棄一切雜念,捧讀一本好書,在茶香與雨聲中,感悟別樣恬靜的人生。
如今暑意已去,於是開窗納新迎雨。雨飄飄而來,輕靈動聽,洗滌了浮躁的塵埃穢物,消除了喧囂的市井雜音,讀書便有了一種怡然自得的氛圍。「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偶爾,會有燕子穿行,屋外樹枝上,淡淡煙雨中,不時傳來幾聲動聽的呼喚。這時,似乎眼前的每一個字都生動鮮活起來,書便讀得更有韻味了。
書,使一個人從無知變為淵博;書,給一個人正確的思想觀點;書,使躁動的心變得寧靜。讀書,使枯寂的生活變得潤澤;讀書,使貧瘠的生活變得豐富;讀書,使平庸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書像一壺濃茶,而讀書則像品茶一樣,當耐下性子忍受寂寞後,書中的縷縷芳香就會慢慢地給你帶來無盡的歡樂——永恆的歡樂!
朋友,請不要因為初嘗讀書之苦,而放棄了讀書的甜美滋味。在書里,我們會認識許多中外名人,了解許多科學知識,更會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正是在讀書中,我們一天天長大。只要持之以恆,只要勤奮努力,讀書便能引領我們獲得成功;只要勇往直前,只要心中有書,你必能抹掉嘴角的一絲苦味,采擷誘人的甘果!
《創造月亮》
①唐傳奇當中,有這么三個小故事,叫做《紙月》、《取月》和《留月》。「紙月」的故事是講有一個人,能夠剪個紙月亮照明:「取月」是說另一個人,能夠把月亮拿下來放在自己懷里.沒有月亮的時候照照;至於「留月」是說第三個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籃子里邊,黑天的時候拿出來照照。
我被這樣的故事折服了。
自然驚嘆古人想得奇,想得妙。將一個圍繞地球運行的冷冰冰的衛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更加慨嘆那不知名的作者「創造月亮」的非凡立意。由不得想,能夠作出如此想像的心.定然無比澄澈清明。那神異的心壤.承接了一寸月輝,即可生出一萬個月亮.
④叩問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經常犯「月亮缺乏症」?陰晦的日子,天上的月亮隱匿了.心中的月亮也跟著消亡。沒有月亮的時候,光陰在身上過.竟有了鞭笞的痛感。「不是我在過日子。而是日子在過我。」我沮喪地對朋友說。回憶自己走在銀輝中的模樣,是那樣的神清氣爽。是那樣的詩意盎然,是那樣的海闊天空……但今天的手卻是絕難伸進昨天——我夠不著過去淋浴著月亮清輝的自己。行走在沒有月亮的灰暗的日子裡.我發現世界陡然縮小,小到只剩下了我和我的煩惱.
⑤我常常想,苦的東西每每被我們的口拒絕,苦口的葯,也聰明地穿起討好人的糖衣服。
苦,攻不破我們的嘴,便來攻我們的心了。而我們的心,是那樣容易失守。疾患之苦、耕耘之苦、挫敗之苦、誤解之苦……苦,在我們的心裡奔突,如魚得水。尤其是夜晚來臨。只有枕頭知道懷揣了諸多苦情的人是怎樣地輾轉難眠。白天被忽略的痛,此刻被無限放大,心淹在苦海里.無可迭遁。這時候,月亮在哪裡?天空沒有月亮.心空呢?
⑥想沒想過,剪個紙月亮給自己照明?
⑦創造一個月亮,其實是創造一種心情。痛苦來襲,我們習慣慨嘆。習慣呼救,我們不知道.其實自我的救助往往來得更為便捷,更為有效。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有個女孩掩埋在廢墟下達八天之久,在那難熬的日日夜夜裡.她不停地唱著一首一首的歌,開始是高聲唱,後來是低聲唱,最後是心裡唱。她終於倖存下來。她不就是那個剪紙月亮給自己照明的人嗎?勸慰著自己.向自己借光,偎在自己的懷里取暖。這樣的人.上帝也會殷勤地趕來成全。
⑧人的生命歷程,說到底是心理歷程。善於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掃除心中的陰霾。給月亮一個 升起的理由,給自己一個快樂的機緣,讓我們揣著月朗月潤的心情,走在生命絕佳的風景里。
《生命是一隻鉛筆》
⑴如果說生活是一張白紙,等待我們用血水和淚水描繪自己的奮斗和拼搏的軌跡,那麼生命便是一枝鉛筆,它總是用自己瘦瘦的身軀,在潔白的素箋上流瀉出筆底的風風雨雨……
⑵生命之所以是一枝鉛筆,而不是鋼筆、毛筆或者別的什麼,是因為鋼筆和毛筆都可以多次使用,只要吸上墨水,它們就能長時間寫下去。而鉛筆卻不是這樣,這就猶如光陰從我們身邊一日一日地溜走,並且永不復還。鑒於此,我們必須珍惜自己的生命時光——須知鉛筆是越用越短……
⑶生命是一枝鉛筆,而這枝鉛筆,也常常帶來森林的氣息。那木質的筆桿,更像一棵苗條的小樹,由此,派生出清清溪澗、幽幽鳥鳴。而從鉛筆刀的刀口吐出的小小刨花,多像落葉,輕舒漫卷;又像波浪,給生命鑲上美麗的花邊……生命如一枝鉛筆,總是給你許多優美而又深刻的遐想。
⑷生命是一枝鉛筆,還意味著在人生這篇文章里,如果因為某種原因而寫出了錯字、別字甚至病句,你就可以用醒悟的橡皮輕輕地擦去,再在擦拭一新的空白處,重新斟酌,重新運筆,寫下自己新生後的火熱心跡。一個人有了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不願正視它和改正它。
⑸生命是一枝鉛筆,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別人,你都可以從從容容、認認真真地進行速寫或者素描。你可以在火熱的生活面前用 ⑴ 的行楷書寫你的拼搏,也可以在冰冷的世界面前用 ⑵ 的正楷書寫你的執著……
⑹生命是一枝鉛筆,你可以用它為自己的未來設計充滿喜悅與渴望的藍圖,也可以用燈下苦讀的身影做細線條,自己緊張而豐富的生活勾勒出一幅充滿活力的圖畫。
⑺生命是一枝鉛筆,它還給予我們這樣一個有力的啟示——做人,要像它一樣,時時刻刻把腰桿挺直!
江南的雪
①對於一位在江南住慣的人,在嚴寒的冬天也難得一見雪的蹤影,春天下雪便是奇跡了。
物以稀為貴,今年的春雪就越發顯得珍貴。
②雪從正月十一下起。剛一開始,雪肆無忌憚如同撒鹽般落在廣袤的大地上,同時也不停地側敲著人們的房子、窗戶和雨傘,發出吱吱的聲音,清脆而幽雅。走在路上的我,感覺這聲音是那麼的熟悉和美妙,彷彿把我帶入了那個遠逝的夢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裡小溪邊,我和小夥伴們正在聆聽叮叮當當的泉水聲。
③一陣洶涌的雪過後,接踵而來的是蘆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雖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屋頂上白了一層,宛如覆蓋了一叢白毯。樹枝上,草坪間,山尖上頂著一串串的小白花,與朦朧的天』空灰白相間,很有些中國古代山水畫「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的韻味。
④雪雖然下得不很大,可是整個蒼茫的大地比往常寧靜了許多。但也不像唐代詩人柳宗 元所描繪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那樣冷靜。寧靜之中也蘊含著蠕動:漫天的飛雪本身就是一幅時尚的動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時,也一步一步的澆滅了人們內心的煩躁和不安;還有路上三三兩兩的車仍在穿梭,與飛雪的糾纏更添大地的嬌媚;偶爾還有幾個行人匆匆趕路,游離在這寂寥的雪國中。行人的稀少,我想到了一個原因。那可能是跟人們的愛美有關,生怕太多的行走玷污了這幅天然渾成的山水畫,倒不如躲在家中偎倚在火爐旁邊,一邊嗑著瓜子,一邊調侃,享受著雪帶來的寧靜和悠閑。如果是讀書人的話,映雪讀書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⑤雪除了給人們帶來寧靜外,還給人們帶來極高的興致和美好的希望。記得《世說新語》 里有一篇《王子猷居山陰》的文章,文章說:「王予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我在納悶,何以使這位鼎鼎大名的書法家而又自命清高的魏晉名士乘興而行呢?聰明的人一眼就會發現,那就是「雪」惹的「禍」。可見,雪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調劑品」和「開心果」。有了雪,文人就妙筆生花;有雪,農夫就信心百倍;有了雪,咱們老百姓就真高興!
⑥江南的雪雖韻味十足,意興盎然。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國的雪,它顯得不夠剛毅,不夠堅強,不夠渾厚,嬌氣、羞澀、短暫也就在所難免了。北京的雪我是見過的,但並不像李白所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那麼誇張。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國的雪作個比喻的話,我想:北國的雪就好比北方的漢子,豪放、灑脫,洋洋灑灑;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嬌小、細膩,纏纏綿綿。法國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鳩認為地理與氣候決定人的精神氣質。從南北雪的形態特徵來看,孟德斯鳩的理論確實有道理。
⑦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正月十二下午停了。可我的心問卻沒有停止對雪的眷戀,我不僅眷戀雪的潔白,眷戀雪的晶瑩剔透,更眷戀雪的那種不夾帶一絲絲雜質的純正。這讓我想起了為人處世,人如果能夠像雪一樣坦坦盪盪,純正潔白,世間就沒有了那麼多的恩恩怨怨了,人類也就可以和諧幸福地生活。而人們常常把雪當做「天使」,當做「棉被」,當做好事情的預兆,也就是因為雪代表了人們內心的追求:自然、純潔、灑脫。雖然有時候人們達不到潔白無瑕的那種境界,但嚮往她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事物。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喜歡雪,贊賞雪的原因。
⑧這場春雪已經融化了,但它播撒在人們心間的希望種子是不會融化的,到了秋天的時候還會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