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在實際中,如何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創造經濟效益的關鍵是要培養核心競爭力。
企業核心競爭力,本來就是體現在特定的能力上。而這種能力本身又可以視為多種能力的聚合,因而是完全可以分解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從其具體體現形式分析,可大體分解為十個內容,稱之為十大競爭力。
(1)決策競爭力。
這種競爭力,是企業辨別發展陷阱和市場機會,對環境變化作出及時有效反應的能力。不具有這一競爭力,核心競爭力也就成了一具腐屍。決策競爭力與企業決策力是一種同一關系。決策頻頻失誤的企業,肯定沒有決策競爭力。沒有決策競爭力的企業,也就是企業決策力薄弱。
(2)組織競爭力。
企業市場競爭,最終得通過企業組織來實施。也只有當保證企業組織目標的實現必須完成的事務工作,事事有人做,並且知道做好的標准時,才能保證由決策競爭力所形成的優勢不落空。並且,企業決策力和執行力也必須以它為基礎的。沒有強有力的組織明確而恰當地界定企業組織成員相互之間的關系,保障決策力和執行力的活動,沒有恰當的人承擔並完成,企業的決策力和執行力從何而來?
(3)員工競爭力。
企業組織的大小事務,必須有人來承擔。也只有當員工的能力充分強,做好工作的意願充分高,並且具有耐心和犧牲精神時,才能保證事事都做到位。否則,企業的決策力和執行力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的空話。保障企業決策力和執行力的活動要有效率和效益,也就是保證活動的主體——員工具備與之相適應的能力、意願、耐心和犧牲精神。
(4)流程競爭力。
流程就是企業組織各個機構和崗位角色個人做事方式的總和。它直接制約著企業組織運行的效率和效益。企業組織各個機構和崗位角色個人做事方式,沒有效率和效益,企業組織的運行,也就不會有效率和效益。如果一個企業組織的做事方式沒有效率,也就企業組織運行沒有效率和效益,這直接是企業沒有執行力。
(5)文化競爭力。
文化競爭力就是由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思維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構成的一種整合力,它直接起著協調企業組織的運行,整合其內、外部資源的作用。蒙牛的二十五個法則,之所以能夠成為蒙牛的核心競爭力,其原因就在於這二十五個法則都變成了蒙牛人的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思維方式和共同的行為准則。因而企業的決策力和執行力也都必然直接受制於它。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思維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不統一,並且腐朽落後,決策就不免頻頻不失誤,工作就不免效率低下。
(6)品牌競爭力。
品牌需要以質量為基礎,但僅有質量卻不能構成品牌。它是強勢企業文化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折射體現。因而它也直接構成企業整合內、外部資源的一種能力。沒有品牌競爭力,企業組織內部和外部都不認同企業的做事方式和行事結果,企業也就談不上有什麼競爭力,更談不上有核心競爭力。品牌一旦形成,又直接是一種資源。因而它是構成企業支持力的一個重要內容。
(7)渠道競爭力。
企業要賺錢、贏利、發展,就必須有充分多的客戶接受他的產品和服務。如果沒有寬闊有效的渠道,溝通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系,企業與客戶隔離,也就必然會慘敗無疑。因而,渠道直接是一種資源,渠道競爭力也就直接構成企業支持力的一個內容。
(8)價格競爭力。
便宜是客戶尋求的八大價值之一,沒有不關注價格的客戶。在質量和品牌影響力同等的情況下,價格優勢就是競爭力。沒有價格優勢,最終都會被消費者淘汰。因而這一競爭力也就直接構成企業支持力的一個內容。
(9)夥伴競爭力。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萬事不求人地包打天下的日子,已成為過去,要為客戶提供全面超值的服務和價值滿足,也就必須建立廣泛的戰略聯盟。如果一個企業失去了合作夥伴的支持,也就無法適應客戶價值滿足集中化的要求,也就必然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因而,它的增強,也就直接是企業支持力和和執行力的提升。
(10)創新競爭力。
一招先,吃遍天,這是市場競爭中的不二法門。要一招先就必須有不斷的創新。誰能不斷地創造出這一招先來,誰就能在這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所以,它既是企業支持力的一個重要內容,又是企業執行力的一個重要內容。
這十大競爭力,作為一個整體,就體現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從整合企業資源的能力的角度進行分析,這十個方面的競爭力,任何一個方面的缺乏或者降低,又都會直接導致這種能力的下降,即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降低。但這十種競爭力又各自相對獨立。任何一個企業,擁有了這其中任何一種競爭力,也都是市場競爭一個制高點的佔領。
2. 2013年美國橄欖球比賽創造了哪些經濟效益
2013年美國橄欖球創造了哪些經濟效益?首先:門票收入;其次:品牌效益。美國的「超級碗」的品牌在美國體育中是最高的。最後:工人的就業。
3. 農業物聯網建設帶來哪些經濟效益智慧農業為農業生產創造哪些價值
蜂窩物聯自主研發的智慧農業物聯網雲平台可實現在線環境監測+大數據分析專+可視化監控+自動屬化控制,實時掌控農作物的「心跳」、「脈搏」、「體溫」、「溫飽狀態」、「病蟲害」等特徵,實現農業設施智能化遠程式控制。相比傳統農業管理,可節水50%-80%,節約肥料30%-60%,節省農葯50%,提高效率5倍以上,目前福建蜂窩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農業物聯網解決方案已在全國各地的溫室大棚、生態農林園場、水產養殖和畜牧養殖基地廣泛應用。
(1)一套投入,全面升級
一套設備的成本投入,便能完成對溫室大棚的全面智能化、生產標准化的升級改造。節約成本,有效節約成本。
(2)產品升級,全為致富
保障產品的優質、高產,形成極富特色、極具賣點的品牌農產品。產品加分,消費者放心,新農人致富。
(3)產業升級,激活資源
以大數據調動農場全部可用資源,激活農場休閑、旅遊等功能。助力農業產業的全面升級,新農人多方面創收。
4. 奧運會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
肯定的!吸引全世界的眼光!肯定會有投資!
奧運會的經濟影響是一種需求沖擊,不過,這種沖擊是短暫的,尤其會在奧運會舉行期間集中爆發,形成需求的「峰聚效應」。
奧運經濟影響主要是通過收入與支出、投入與產出實現的。舉辦奧運會的支出就是對舉辦城市的經濟投入。
根據中國內生經濟增長模型分析測算得出,北京奧運會每年為我國GDP增長貢獻0.3%-0.5%經過100年發展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已經發展成為人類有史以來出於和平目的規模最大的活動,奧運會已經具有全球性、持續性、綜合性、超大型化、文化內涵高、籌辦時間長、投資巨大、參與人員眾多和競賽水平高等特點。它已成為一項具有巨大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綜合效應的令人矚目的活動,受到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輿論及商業集團廣泛的關注。奧運會的影響已經超過了現今任何一項其他社會文化活動。
為什麼1984年以後辦的奧運會能獲得眾多國家的青睞,究其原因,舉辦奧運會能獲得很多的資金、人員和物資等方面的收入。但舉辦奧運會收入巨大的同時,舉辦奧運會所需要的支出也非常巨大,舉辦城市少則十多億美元,多則近百億美元的花費。奧運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多元化的綜合現象,在國際的發展也凸顯其重要性及前瞻性。
從傳統的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角度看,奧運會的經濟影響是一種需求沖擊,即奧運會引發對基礎設施投資、旅遊出口、電視音像出口、商業貿易等需求的變化,通過直接效應和乘數效應影響主辦地的產出、收入和就業水平。不過,這種沖擊是短暫的,尤其是會在奧運會舉行期間集中爆發,形成需求的「峰聚效應」。
一、北京奧運會對北京市及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影響力究竟有多大?
奧運經濟影響主要是通過收入與支出、投入與產出實現的。舉辦奧運會的支出就是對舉辦城市的經濟投入。奧運會對舉辦城市產生經濟影響的大小與對奧運會進行的投資大小關系密切,在邊際成本內,投入越大,產生的經濟影響越大。
在通過對成本和收入預算體系分析得出:如果支出不包括基礎設施方面的花費,則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收益,而如將舉辦城市基礎設施方面的花費計入舉辦奧運會的花費,奧運會所獲得的經濟收益就會降低,甚至出現虧損,此時奧運會所帶來的經濟收益比人們通常預計的要小。
分析奧運會的收入來源、比例、支出去向得出,國際奧委會對舉辦城市的資助是按一定比例進行的,而組委會自身的收入具有很大的彈性,因此從組委會的管理及效率入手即可增加收入。
從舉辦奧運會獲得的收入來源將舉辦奧運會的模式分為:政府投資為主的模式;完全依靠市場營銷收入的模式;依靠市場營銷為主,政府投資為輔的模式。根據洛杉磯奧運會、蒙特利爾奧運會和巴塞羅那奧運會等工程支出多少,借鑒北京在舉辦2008年奧運會在增加收入、減少支出、擴大影響、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以避免更多的問題。
探討奧運會的經濟影響機制顯示,奧運會首先作用於主辦地的支出、形象和技術,然後通過經濟系統中的互動機制最終體現為產出、收入、就業和經濟增長的變化。根據對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和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經濟影響研究表明,奧運會經營盈利、凈經濟效益為正;奧運會經濟影響的絕對數值較大;奧運會經濟影響的強度數值不大;奧運會受益產業比較集中;奧運會促進主辦城市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奧運會經濟影響效果存在著差異性。
筆者根據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歷屆奧運會的入境旅遊效應顯示,奧運會的入境旅遊效應比較明顯,相比之下國內旅遊並不突出;奧運會旅遊活動主要基準在主辦城市和地區,區域擴散效果不突出,從數值上看奧運會旅遊效應的強度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樣大;但奧運會對主辦地形象具有比較好的改善效果;對奧運會旅遊和經濟影響的預測應該保持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奧運會對舉辦城市產生的經濟影響包括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正面影響中,直接影響包括促進舉辦城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就業增長,相關產業發展,投資環境改善等;間接影響包括提高人力資本,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負面影響指體育設施閑置,城市非受益人群生活受損,社會額外支出增多等方面。
二、奧運經濟使京津冀區域經濟增長比例達1.23%,為我國創造210萬個就業機會
奧運會對京津冀區域增長的途徑表現在經濟聚集效應的影響。經分析得出,北京奧運經濟所產生的規模經濟的作用,表現在對京津冀區域出口的擴張帶來經濟的聚集,新的企業和勞動力將被吸引到這個區域。這將致使區域經濟的成本降低,從而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為隨著集聚效應的增大,京津冀區域的經濟成本轉而回升,從而又產生經濟活動向其他地區轉移的「擴散效應」。
從這個角度分析北京奧運經濟的動態性區域經濟影響得出,主辦城市北京由於舉辦奧運會產生「溢出」性的需求效應,北京由於經濟和社會成本的上升,從而向河北、天津地區擴散經濟、旅遊和交通活動,經濟會因此增長1.23%。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財政局統計的2000年悉尼奧運勞動力市場需求變化顯示,主辦奧運會對勞動力有很大的需求。結合中國的情況,目前的多數失業屬結構性失業而不是周期性失業,根據北京政府對奧運經濟體系中供給方面的因素,以及奧運經濟對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彈性考慮,在面對奧運會積極的短期需求沖擊時,就業數量的提高程度會更大,至2008年為止,奧運經濟為中國累計提供210萬個就業崗位。這210萬個就業機會一是通過奧運會所需工程建設以及在奧運會之後永久使用需要專人管理、運行等所帶來的就業;二是通過舉辦奧運會極大地改善北京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能為城市吸引更多的新投資以及旅遊,這些投資和旅遊將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三是通過舉辦奧運會使參與奧運會工作的北京市民為舉辦奧運會需要進行相應的教育、培訓,從而提高人力資本,增強了競爭力,從而增加了就業機會。
三、北京奧運會為中國經濟增長0.3%-0.5%,為北京經濟增長2%
根據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報告的財政預算,北京奧組委預算支出16.09億美元,預算收入為16.25億美元,盈利0.16億美元,非組委會預算中,沒有奧運會也將發生的非組委會支出項目包括環境保護、公路鐵路交通和機場建設費用,合計123.85億美元;而因奧運會而發生的非組委會支出項目包括體育場館和奧運村,合計18.71億美元;非組委會預算支出(城市、地區或國家政府以及私人投資)總計為142.56億美元。這樣,奧運會相關總支出為158.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12億元人民幣。
最近,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指出,僅北京市的奧運投資就達2800億元,其中64%用於基礎建設。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則預期北京奧運經濟在未來7年裡北京投資和消費市場的總需求將超過30000億元人民幣。
奧運會所帶來的經濟沖擊(投資、消費、出口、政府債務等)能夠創造更多的勞動力和產出需求,從而促進國內就業和國民收入在數量上(而不是長期增長率)的增加。
根據中國內生經濟增長模型分析測算得出,北京奧運會每年為我國GDP增長貢獻0.3%-0.5%。由於尚缺少對中國大型體育賽事內生經濟增長模型的實證檢驗,還不能斷定北京奧運會促進經濟增長的期限。
經過進一步分析預測得出,北京奧運會對北京市的經濟增長貢獻率達2%,因為奧運會對北京市的基礎性資源或者生產過程改進或者資源的更集約化利用,那麼無疑將提高北京長期經濟增長的能力,這種改進或增加的程度有多大,以及從這種改進或增加的時間性來講,增長的期限能到2015年左右
5. 《現代宏觀經濟學的起源、發展和現狀》 作者:斯諾登
上人大經濟學論壇下,到處是
6. 南非世界盃創造的全球經濟效益,盈利是多少要數據!
南非世界盃能帶來 經濟效益:
知名度提高
約翰內斯堡的格蘭特桑頓戰略對策部門主任Bac女士說:「南非人為南非舉辦世界盃感到驕傲。南非已經成為著名的旅遊點並形成了圍繞體育盛會發展的商業模式。南非知名度的提高,有助於外來投資和遊客的增加。2010年世界盃還將改變整個南部非洲旅遊情況。」南非政府為舉辦世界盃,對場館、交通基礎設施以及提升機場設施等的投資為400億蘭特(約53億美元),政府的直接收益約為投資的1/3。南非內政部的最新數據表明,世界盃期間,南非約有45萬外國遊客,其中約 20萬外國球迷是在世界盃開始的三個星期前就抵達南非的。旅遊業的趨勢格蘭特桑頓預測,受世界盃影響,從現在到2015年南非將額外增加150萬來自海外的遊客,以及來自非洲大陸內部的70萬遊客,合計220萬遊客。Bac女士說:「我們確信旅遊業會有較好的發展趨勢。我們將保留2010年的旅遊業結構,吸引更多的活動。並不一定是像2020年舉辦奧運會這樣的大型活動。例如,上周在約翰內斯堡舉行的國際體育旅遊會議,本月末將在誇祖魯納塔爾省舉行的自行車越野世界錦標賽等等。」 良好的回報許多人都認為,南非基礎設施的建設將對經濟起到持久的促進作用。Bac女士說,她也注意到了基礎設施投資的潛在經濟效益。她說:「對一個南非公民而言,新的道路和交通設施使得生活變得更輕松,旅行所需要的時間也更少了。」南非總統Zuma稱:「我們可以很有把握地說,我們的投資,其中包括330億蘭特用於運輸基礎設施、電信和體育場的投資,都會有很好的回報。在體育場的投資創造了6000個建築工作的就業機會,而對於比賽安全的要求,意味著南非需要額外的40000名警務人員。」受世界盃影響,南非酒店預訂、汽車租賃、世界盃紀念品的銷售(包括無所不在嗚嗚祖啦)以及體育用品的銷售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廣告也得到很好的收益。 南非財政部此前曾預計為期一個月的賽事將為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增加0.4%,格蘭特桑頓認為將額外增長0.5%。 在近幾個月,國際足聯和當地組委會都不會再公布世界盃產生的經濟效益的相關數據。 人員的鍛煉但並不是所有的都是利好消息:工會預測,南非失業率將增加,尤其是建築工人以及在10個足球場聘用的臨時工作人員。Bac女士也承認,建築業將受到輕微創傷,但她認為,建設公司現在有了在世界盃期間的工作經歷,培養了一批新的人才,這將為公司贏得更多的項目。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給工人們提供了鍛煉的機會,有助於南非今後的建設。雖然,目前不會有更多的體育館建設項目,但還有其他的項目。例如,興建鐵路的項目。她還表示,球場僱用的接待人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也還可以簽約其他工作。 存在的問題南非的失業率仍然很高,盡管種族隔離已經結束了16年,許多人仍然生活貧困。Bac女士說:「目前南非人口約4900萬,納稅人只有約500萬,約1300萬人依靠各種形式的社會救助生活。世界盃不可能解決所有這些問題,目前仍然存在失業、住房等問題。世界盃也表明,在某些領域,如大型體育場管理,南非仍然需要國外的技術專家。通過舉辦世界盃,南非的各部門獲得了寶貴的國際先進經驗。即使在世界盃結束後,南非社會的某些方面依然需要一些技能因素。在這方面,黑人經濟授權方案可以繼續發揮有益的作用。」 拓寬眼界 舉辦世界盃為南非提供了寶貴經驗,南非還希望通過宣傳,吸引更多的遊客。目前,南非許多城市已經擁有了國際知名度,如開普敦、德班、約翰內斯堡等等。而通過為舉辦世界盃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則進一步推動了南非經濟的發展。世界盃還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盡管南非有種族矛盾的歷史,但在世界盃期間,整個社會都一致支持世界盃。世界盃對大多數南非人來說,也真正拓寬了眼界。
7. 求有關斯諾登和棱鏡門的政治題!!!
斯諾登申請政治避難,如果你是相關官員會如何處理?
1、斯諾登是美國公民,觸犯美國法律,如果美國政府提成引渡,根據相關協議,應該配合美國政府要求。
2、政府非常不易剛和美國政府達成某項協議,如果收留斯諾登將會使協議泡湯。
3、斯諾登揭穿美國監視全世界的罪行,得到全世界人民和輿論的支持,如果引渡斯諾登,將會失去民心,並受到輿論譴責。
材料2
香港《南華早報》22日晚在其網站上發布消息稱,遭美國間諜罪等指控的情報部門前雇員斯諾登向該報表示,美國國家安全局曾入侵中國電訊公司以獲取手機簡訊信息,並持續攻擊清華大學的主幹網路以及電訊公司Pacnet香港總部的計算機,該公司擁有區內最龐大的海底光纖電纜網路。
這篇網站文章披露了更多斯諾登透露的有關美國針對中國內地與香港地區從事網路間諜活動的細節。文章稱,斯諾登稱他掌握上述指控的證據。
——摘編自《新華網》(2013年6月23日)
材料3
2013年6月,美國代號為「棱鏡」的秘密監視項目遭到曝光。從披露的信息看,美國依靠其在信息技術及產業上的巨大優勢,繞過各國的信息安全防護,實現了對整個國際網路空間的監控。對我國而言,從根本上構建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產業體系,扭轉我國信息安全的被動局面已是刻不容緩。
1948年,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創作了一部諷刺小說——《1984》。在虛構的「大洋國」,人們的一言一行被一種稱為「電幕」的高科技手段密切監控。這並不是臆想,現實版已經上演。2007年,美國國家安全局開始實施絕密電子監聽計劃——「棱鏡」計劃,它的觸角已經延伸到世界各地。
值得深思的是,美國之所以能夠如此大范圍地開展監控活動,關鍵在於其擁有強大的信息技術及產業優勢。因此,要改變我國在網路空間博弈中的被動局面,也必須從根本入手。
——摘編自《科技日報》(2013年10月21日)
(1)美國「棱鏡」事件的實質是什麼?(4分)
(2)針對美國「棱鏡」事件的警示,中國信息安全產業應採取的措施有哪些?(6分)
(1)「棱鏡」事件折射出美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偽善面目。斯諾登的揭露無情地撕破了美國所謂「民主、人權」的虛偽嘴臉,讓我們看到了美國政府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偽善,揭露了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本質。(1分)第一,以國家安全之名,行侵犯個人隱私之實。「棱鏡」事件進一步折射出美國利用國家安全的說辭,侵犯人權,背叛民主自由國家的宗旨。事實上,斯諾登不過是揭露了一個公開的秘密罷了;(1分)第二,以全球反恐為名,行監控全球之實。「棱鏡」事件折射出美國以全球反恐為名,干著監控世界各國的卑劣行徑。(1分)第三, 以「互聯網自由」為名,行網路世界的美國壟斷之實。「棱鏡」事件折射出,美國倡導的「互聯網自由主義」,並不在於推動全球范圍內的「互聯網自由」,其實質是透過推動「互聯網自由」來強化美國主導的網路世界,進而在網路世界擴張美國的國家利益。(1分)
(2)「棱鏡」事件展示了強大的信息安全產業基礎對國家安全的重要作用,也揭示了我國信息安全產業發展的諸多問題。我國信息安全產業需要深度變革,解決我國信息安全問題的根本在於實現產業的獨立自主。(1分)第一,必須積極參與國際互聯網的建設,在信息安全產業方面不斷發出自己的聲音;(1分)第二,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開發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1分)第三,全面加強信息安全技術產品市場規范。建立新興技術的信息安全預警機制,成立專門機構對新興技術的信息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和研究,針對關鍵領域或部門出台強制性標准或規定,限制新興技術的使用方式和范圍,對掌握關鍵領域數據的企業進行管控;(1分)第四,加強互聯網管理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互聯網專業團隊,從而為真正確保自身互聯網安全等非傳統安全作出必要的人才支撐。(1分)
望採納
8. 新四大發明每年能創造多少經濟效益
新四大發明每年能創造的利潤和經濟利益一般都是上億,只比這多不會比這少的。
9. 請解釋金融創新的社會經濟效益
宏觀層面
1、宏觀層面的金融創新將金融創新與金融史上的重大歷史變革等同起來,認為整個金融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金融業的每項重大發展都離不開金融創新。 從這個層面上理解金融創新有如下特點:金融創新的時間跨度長,將整個貨幣信用的發展史視為金融創新史,金融發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視為金融創新;金融創新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不僅包括金融技術的創新,金融市場的創新;金融服務,產品的創新,金融企業紐織和管理方式的創新,金融服務業結構上的創新,而且還包括現代銀行業產生以來有關銀行業務,銀行支忖和清算體系,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乃至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體系,國際貨幣制度等方面的歷次變革。如此長的歷史跨度和如此廣的研究空間使得金融創新研究可望而不可及。
中觀層面
2、中觀層面的金融創新是指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後,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中介功能的變化,它可以分為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以及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是指製造新產品時。採用新的生產要素或重新組合要素,生產方法,管理系統的過程。產品創新是指產品的供給方生產比傳統產品性能更好,質量更優的新產品的過程。制度創新則是指一個系統的形成和功能發生了變化。而使系統效率有所提高的過程。從這個層面上,可將金融創新定義為,是政府或金融當局和金融機構為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在金融過程中的內部矛盾運動,防止或轉移經營風險和降低成本,為更好地實現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標而逐步改變金融中介功能,創造和組合一個新的高效率的資金營運方式或營運體系的過程。中觀層次的金融創新概念不僅把研究的時間限制在60年代以後,而且研究對象也有明確的內涵,因此,大多數關於金融創新理論的研究均採用此概念。
微觀層面
3、微觀層面的金融創新僅指金融工具的創新。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信用創新型,如用短期信用來實現中期信用。以及分散投資者獨家承擔貸款風險的票據發行便利等;風險轉移創新型,它包括能在各經濟機構之間相互轉移金融工具內在風險的各種新工具,如貨幣互換、利率互換等;增加流動創新型,它包括能使原有的金融工具提高變現能力和可轉換性的新金融工具,如長期貸款的證券化等:股權創造創新型,它包括使債權變為股權的各種新金融工具,如附有股權認購書的債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