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原子彈核武器是誰發明的
是尤利烏斯·羅伯特·奧本海默。
1943年奧本海默創建了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並擔任主任(Director) ;1945年主導製造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被譽為「原子彈之父」 。
二戰後,奧本海默曾短暫執教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之後來到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AS)工作並擔任所長(1947年-1966年)。
奧本海默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48名 。
(1)中國原子彈是誰下令發明的擴展閱讀:
人物戰後活動:
1947年到1966年期間奧本海默擔任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院長。1947年擔任原子能委員會總顧問委員會主席,這個委員會和愛因斯坦一起,反對試制氫彈,認為會引起軍備競賽,威脅世界和平。
奧本海默懷著對於原子彈危害的深刻認識和內疚,懷著對於美蘇之間將展開核軍備競賽的預見和擔憂,懷著堅持人類基本價值的良知和對未來負責的社會責任感,滿腔熱情地致力於通過聯合國來實行原子能的國際控制和和平利用,主張與包括前蘇聯在內的各大國交流核科學情報以達成相關協議,並反對美國率先製造氫彈。
Ⅱ 原子彈是誰發明的
嚴格意義上講是一群人發明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流亡到美國的科學家西拉德等人為防止德國人搶先造出原子彈,動員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上書美國總統羅斯福,信中闡述了研製原子彈對美國安全的重要性,但是起初羅斯福總統對此並不重視,直到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前一天,才批准了美國科學研究發展局全力進行美國研製原子彈的步伐。1942年8月美國制訂了研製原子 彈的「曼哈頓計劃」隨後任命格羅斯將軍為負責人。
美國不惜重金全力投入提取鈾235的研究。比較成功的方法是勞倫斯方法和尤里方法。勞倫斯方法也叫電磁法,是採用質譜儀的原理,利用鈾235和鈾238質量上的差異而使之分離。勞倫斯曾採用4900噸重的巨形磁鐵,每天也只能分離幾毫克鈾235。在田納西州建立的電磁分離廠中建造了空前大的電磁鐵,磁極的直徑為15英尺(1英尺=0.3048米),用這種方法終於生產出以千克計的鈾235。尤里方法也叫氣體擴散法。氣體擴散法是根據輕的分子(像那些含鈾235的分子)比含鈾238的較重的分子容易、並較迅速地通過多孔障壁細孔的原理,於是把鈾製成六氟化鈾氣體,使它通過4000次多孔障壁就能得到純度為99%的鈾235。美國為此建造了巨大的工廠,加熱後的六氟化鈾氣體要通過成千的多孔障壁,每一障壁有成百萬的小於百萬分之一厘米的孔。需要幾個月才能使一定量的氣體從頭至尾通過工廠。
Ⅲ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是誰發明,發明家叫什麼名字
隱姓埋來名30年!她是中國的王承自書!因為在1964年10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5個國慶節後半個月剛剛平靜下來的中華大地又沸騰起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在舉國歡慶的日子裡王成叔抑制不住心頭的激動不禁熱內容滿面為了兒女揚眉吐氣雖然他為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但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是不折扣不折不扣的工程雖然他沒能上台領獎報刊中的喜訊也沒有提到她的名字但他還是心甘情願繼續隱匿自己的姓名繼續為祖國和武器研製工作默默奉獻。王承書為祖國心隱姓埋名30年直到逝世那年人們才在報紙上讀過他的業績知道他的名字王承書這個書香氣十足的名字將永遠在共和國的歷史畫卷上熠熠生輝! 1 · 因為王承書是在1956年放棄名利從美國回到祖國的懷抱是1961年隱姓埋名一心投入祖國研製原子彈工作直到去世。 2、雖然他沒能上台領獎但他還是心甘情願隱若自己的姓名繼續為核武器研製工作默默奉獻。3、這些主要記述了著名女課學家王承書為祖國和武器研製默默無聞工作的感人事跡, 熱情地歌頌了他不為名不為利一心為祖國服務的奉獻精神 !
Ⅳ 原子彈中國是誰製造的
完成中國原子彈研製的是一個集體,而它的技術攻關領導層也是一個集體。集體的力量很強大。
毛澤東當時主持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決定大力發展原子能事業,在蘇聯的援助下研製中國的核武器。中蘇關系破裂,蘇聯專家全部撤走。於是,中國決定成立專門的核武器研究所,研究所成員由錢三強先生負責推薦。
參與研製的主要技術負責人是:
朱光亞 ,時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科學技術計劃的技術總負責人。 他親自主持起草《原子彈裝置的科研、設計、製造與試驗計劃綱要及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提出關鍵性的部署,對當時中國原子彈的研製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彭恆武 ,時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是造詣頗深的理論物理學家,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科學技術計劃的理論工作負責人, 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
王淦昌 ,時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實驗物理工作的負責人。
郭永懷 ,時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空氣動力學專家,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總體設計工作的負責人。 他指導並組織進行了空氣動力學、核武器環境試驗等一系列課題的研究,解決了許多重大問題,保證了核武器最後試驗的成功。
程開甲 ,曾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時任核武器試驗研究所副所長,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測試工作的負責人。 他帶領新疆核試驗基地研究所記錄下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97%的數據。
鄧稼先 ,時任核武器研究院理論部主任。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設計攻關的組織領導者, 對原子彈中的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運輸等主要理論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陳能寬 ,時任核武器研究院實驗部主任,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實驗研究領域的主要組織領導者。
周光召 ,時任核武器研究院理論部第一副主任。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的奠基者之一,攻克了原子彈理論設計等諸多領域中的重要課題。
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的成功離不開上述這些人的努力,也離不開這支團隊所有人的努力。因此,中國的原子彈之父,不是某一個科學家,而是一個卓越的科學家群體。
(4)中國原子彈是誰下令發明的擴展閱讀: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在西部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繼美國、蘇聯、英國 、法國之後,成為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武裝的國家。
毛澤東在1955年發出號召,中國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中央指定陳雲、聶榮臻、薄一波等負責籌建核工業。
1959年蘇聯撤走專家後,中國決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這艱巨任務。1962年成立以周恩來為首的專門領導機構,在科技人員和國防建設指戰員的共同努力下,核試驗終於取得成功。
中國政府發表聲明稱,中國發展核武器,完全是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核戰斗的威脅。同時鄭重宣布,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並建議召開世界各國首腦會議,討論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問題。
Ⅳ 原子彈是誰發明的呢
在軍史界都認為,美國在1945年7月試爆的原子彈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顆原子彈。但是,近年來,有專家根據解密不久的有關檔案,認為蘇聯才是第一顆原子彈的製造國。1938年,斯大林知德國正在試制原子彈,便下令在西伯利亞荒原中設置原子彈實驗基地。1943年9月,他收到基地急電:將於9月10日在一個無人島上爆發第一顆原子彈。
受這場研究熱潮的影響,同時代的蘇聯也積極投身其中。1922年,蘇聯物理學家赫洛賓等人從鐳礦中提煉出了鐳。1935年,庫爾恰托夫發現了人工放射性原子的異構性,1930~1941年,謝苗諾夫創立了核裂變鏈式反應理論,為此他獲了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39年,哈里頓和澤里多維奇從理論上證明了鈾235鏈式裂變的可能性。1940年,弗廖羅夫和彼扎克發現了鈾核自裂變現象。此外,蘇聯科學家柴倫科夫、塔姆,弗蘭克由於其在1934~1937年的核研究而獲195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78年獲諾獎的皮卡察及1962年獲諾獎的朗道也是基於他們在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早期的研究成果。
Ⅵ 中國原子彈是誰造的
是由我國當時頂尖的科學家共同作業完成的,其中功勞最大的是錢學森。
中國在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基礎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即著手准備研製原子彈。1959年開始起步時,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1959年6月,蘇聯政府撕毀中蘇在1957年10月簽訂的關於國防新技術協定,隨後撤走專家,中國決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實現這一任務。
中國首次試驗的原子彈取"596"為代號,就是以此激勵中國軍民大力協同做好這項工作。
1964年10月16日,首次原子彈試驗成功。
經過兩年多,1966年12月28日,小當量的氫彈原理試驗成功;半年之後,於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進行了百萬噸級的氫彈空投試驗。
中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在世界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核武器這兩個發展階段的任務。
(6)中國原子彈是誰下令發明的擴展閱讀:
從籍貫看,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江蘇和浙江籍人各6人,安徽3人,湖北和湖南各2人,雲南、遼寧、河北、山東各1人。錢三強、屠守鍔,趙九章同為浙江省湖州市人,程開甲和楊嘉墀同為江蘇省吳江縣人。
「兩彈一星」元勛
23位「兩彈一星」元勛青少年成長時期所在的省份排序分別是:
上海最多,有楊嘉墀、姚桐斌、錢學森、屠守鍔、王淦昌5人。
浙江4人,分別是吳自良、陳芳允、趙九章、程開甲。
北京2人:王大珩、錢三強。
安徽3人:鄧稼先、任新民、黃緯祿。
餘下的是:天津1人:於敏。雲南1人:王希季。湖北1人:朱光亞。遼寧1人:孫家棟。湖南1人:陳能寬。四川1人:周光召。山東1人:郭永懷。江蘇1人:錢驥。吉林1人:彭桓武。
在南方(淮河以南的)長大的有16人,北方為7人。如果以東部和西部對比,則來自沿海省份的有14人,來自中部省份的有7人,西部的僅有來自昆明的王希季和重慶的周光召2人。
23位元勛中出自蘇南浙北和長江三角洲地域的就有10人,如果算上長江三角洲接近地安徽南部和中部地區的鄧稼先等3人,則為13人。
23位元勛共有18個姓氏,其中只有3個姓出現率在兩次以上,即:王姓3人,錢姓3人,陳姓2人,其餘姓氏者均各佔1個。
Ⅶ 中國發明原子彈是在哪一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復彈於1964年10月在制新疆羅布泊核武器實驗基地爆炸成功。1959年6月,蘇聯政府撕毀中蘇在1957年10月簽訂的關於國防新技術協定,隨後撤走專家,中國決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實現這一任務。中國首次試驗的原子彈取"596"為代號,就是以此激勵中國軍民大力協同做好這項工作。1964年10月16日,首次原子彈試驗成功。
毛澤東確立積極防禦戰略1956年初至1967年1月,早在50年代中期,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就作出了要研製原子彈的決策。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毛澤東主席確立了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毛主席決定,為了防禦,中國也要搞原子彈。我們不首先進攻別人,但不是消極防禦,而是積極防禦。所以,中央決定我們也要研製原子彈。
自60年代以來,核武器的發展,首先是核戰斗部的重量、尺寸大幅度減小但仍保持一定的威力,也就是比威力有了顯著提高。
Ⅷ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是誰製造的
是由我國當時頂尖的科學家共同作業完成的,其中功勞最大的是錢學森。
中國在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基礎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即著手准備研製原子彈。1959年開始起步時,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1959年6月,蘇聯政府撕毀中蘇在1957年10月簽訂的關於國防新技術協定,隨後撤走專家,中國決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實現這一任務。
中國首次試驗的原子彈取"596"為代號,就是以此激勵中國軍民大力協同做好這項工作。
1964年10月16日,首次原子彈試驗成功。
經過兩年多,1966年12月28日,小當量的氫彈原理試驗成功;半年之後,於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進行了百萬噸級的氫彈空投試驗。
中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在世界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核武器這兩個發展階段的任務。
資料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整,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50年代中期,為了抵禦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打破他們的核訛詐、核壟斷,盡快增強國防實力,保衛和平,黨中央和毛主席果斷做出了自力更生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1956年,在中央制定的發展我國科學技術的十二年遠景規劃中,原子能研究被列為第一項重要任務。
創建初期的中國的核工業,曾得到過蘇聯的少量技術援助。但是1959年6月,蘇聯背信棄義,拒絕向我國提供有關資料,不久又單方面撕毀合同,撤走專家。
1960年7月,在北戴河會議上,毛澤東發出號召:自己動手,從頭做起,准備用8年時間,拿出自己的原子彈。
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在全國有關地區和部門的大力協助下,大批的科技人員參加到核工業建設和核武器研製的攻關中。他們隱姓埋名,把健康、青春、甚至生命,都獻給了祖國。
Ⅸ 中國原子彈是誰發明的
說發明者是不準確的,因為原子彈和氫彈都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理論研究,實驗,製造各個方面,還涉及到幾十個學科,如果非要說出「發明者」的話,那就是理論研究者。錢三強、郭永懷、朱光亞、王淦昌、鄧稼先等等一大批科學家都為核武器的研製付出了心血,原子彈的理論研究是鄧稼先主持的(實際上鄧稼先是核武器理論研究的奠基人),氫彈是於敏,因此鄧稼先被稱為原子彈之父,於敏被稱為是氫彈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