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航母的發明時間

航母的發明時間

發布時間:2021-08-25 22:51:01

㈠ 航空母艦是什麼時候發明

1903 年,美國萊特兄弟的第一架帶動力雙翼飛機研製成功後,立即轟動全球,各國紛紛研製出各型飛機。飛機躋身於軍事領域,屢建奇功,它的特殊效用使不少兵家自然地提出:能否將飛機和軍艦結合起來,發揮出更大的威力呢?當時的海軍專家設計了兩種方案:一是給飛機裝上浮筒,試圖在海面上起飛和降落;一是將大型艦船改裝,設置飛機甲板,讓飛機在艦上起飛和降。1910年3月,法國人用第一種方案實驗,他們利用一駕裝有浮筒的飛機在海面滑行300米後起飛,並在離海面2 米的高度上直線飛行500米後成功地降落在海面上。美國也毫不示弱,同年11月4日,在東海岸的切薩皮克,海軍進行了一次劃時代的試驗,表演飛行員伊利駕駛一架掛著兩個氣囊的「柯蒂斯」飛機,從改裝的輕型巡洋艦上起飛成功。自此艦載機誕生了,艦艇家族也增添了一個新成員--艦空母艦

㈡ 航空母艦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航母的發展是一個進近的過程,並不是立刻就出現的。所以航母是哪個國家發明的誰也說不準。
航母發明過程:
1910年11月14日,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駕駛一駕「冠蒂斯」雙翼機首次從前甲板鋪有25米木製跑道的「伯明翰」號巡洋艦上起飛。翌年1月8日,伊利又駕同一飛機在後甲板鋪有36米跑道和22根阻攔索的「賓夕法尼亞」號巡洋艦上首次降落成功。1912年和1917年,英國的薩姆遜中尉和鄧寧中校又分別駕機從行駛的軍艦上完成了起飛和降落。這些勇敢者的試驗,孕育了航空母艦的誕生。
1917年6月,英國將一艘巡洋艦改裝為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母艦「暴怒」號,它載機20架,但是原巡洋艦中部的建築未拆除,甲板分別前後兩塊,飛機起落既不方便又很危險。1918年英國又將建造中的「卡吉士」號郵船改建為航空母艦,更名為「百眼巨人」。它是第一艘有直通甲板的航空母艦,飛行甲板長168米。甲板下是機庫,有多部升降機可將飛機升至甲板上,可載機20架。
英國於1918年月日月開始建造「赫姆斯」(又譯作「競技神」)號航空母艦。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的桂冠卻未能屬於它。日本1919年參照「赫姆斯」的方案設計了「鳳翔」號航空母艦。並於1922年11月首先建成服役,成為世界上第一艘專門設計建造的艦空母艦。而「赫姆斯」於8個月後才建成服役。「鳳翔」和「赫姆斯」均載機20餘架,都建有直通甲板,艦橋。桅桿,煙囪等突出建築物都移至飛行甲板右側,這一布局特點為後來的航母所仿效。此後,美,法,等國也相繼建造了航空母艦。
但是,當時各國海軍中有許多大人墨守舊觀念,把重炮巨艦視為海戰制勝的主要力量,而航母只是艦隊的輔助力量,主要任務是偵察,航空母艦初建功勛是在1940年11月11日,英國海軍的20架老式「旗魚」式雙翼魚雷轟炸機從「光榮」號航母上起飛,擊沉毀了塔蘭托港內的3艘義大利戰列艦。在後來的1941年5月追殲擊沉德國最大的戰列艦「俾斯麥」號的海戰中,英軍的航母與艦載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盡管這些戰爭例充分說明了以戰列艦為代表的重炮巨艦在海軍中航空兵面前顯得多麼脆弱,但傳統觀念很強的英國海軍仍未充分認識航空母艦載機的作用,致使英國在此後的太平洋海戰中吃了大虧。相反,以山本五十六為代表的日本海軍對此卻極為重視,專門派人收集研究塔蘭托之戰的情報。後來的珍珠港事件,實際就是塔蘭托之戰的重演。
1941年12月7日清晨,從6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354架日本飛機襲擊了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隊。炸沉和重創美國戰列艦各4艘,巡洋艦和驅逐艦16艘,炸毀飛機188架,官兵死傷約4500人美國太平洋艦隊除航空母艦外幾乎全軍覆沒,而日軍僅損失飛機29架。
1942年5月4日-8日發生的珊瑚海大海戰則完全是一場航母對航母,由艦載機決勝負的全新型遠距離海戰。此戰中,美國有2艘航母和122架飛機參加參戰,日本有3艘航母和121架飛機參戰。結果是美國1艘航母被擊沉,另1艘愛傷,損失飛機架;日本1艘航母沉沒,2艘受重創,損失飛機85架。而雙方的艦隊始終未互相見面,也未互射一炮。這一戰改變了傳統海戰的面貌。在此後一系列太平洋海戰中,美國在大部分海戰中取得了勝利。可以說,美國正是借航母最終取得了太平洋海戰的勝利。航空母艦已成為新時代海戰的主宰力量。
50年代,英國研製和採用了斜角飛行甲板和蒸汽彈射器,對航母的發展各國海軍中現役航母數量雖然減少了,但性能和攻擊能力大幅度提高,排水量越來越大,艦載機數量越來越多,飛機性能越來越好。在80年代後發生的英-阿馬島戰爭、美軍空襲利比亞和海灣戰爭中,航空母艦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核動力航空母艦-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是美國於1958年2月刊日開工建造,1961年11月25日建成服役的「企業」號。航母採用核動力的最大好處是提高續航能力。目前常規動力航母的續航能力一般為1.5-2.7毫米萬公里,而核動力航母可50倍於此,這極大地增強了遠洋作戰和連續值勤的能力。繼「企業」號之後,美國於70年代後又建造了7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企業」和「尼米茲」的滿載排水量均為9萬余噸,可載機90架,後者外形稍大,續航能力為前者的2倍。

㈢ 航母什麼時候出現的

1916年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艘航母
1916年,英國的航母設計師總結水上飛機參戰以來的經驗教訓,重新提出了研製可在軍艦上起降飛機的航母的問題,並建議把陸基飛機直接用到航母上去。 此後,英國的設計師們開始對航母的結構進行新的重大修改,並由此導致了世界上第一艘全通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號的誕生。在改建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不定常渦流"的問題。正當英國的造船專家們一籌莫展之時,一名海軍軍官想出了一個奇妙的辦法。這個辦法就是把艦橋、桅桿和煙囪統統合並到上層建築,然後把整個建築的位置從飛機甲板的中間線移到右舷上去,這樣,起飛甲板和降落甲板就能連為一體,"不定常渦流"的影響也將不復存在。"百眼巨人"號的艦載機採用了一種原來在陸基起降的"杜鵑"式魚雷攻擊機,它有折疊式的機翼能攜帶450公斤重的457毫米魚雷,具有很強的進攻能力。

㈣ 航母是哪國最先發明的

1911年1月18日,美國抄飛行員尤金·伊襲利駕駛一架飛機在由「賓夕法尼亞」號巡洋艦改裝而成的航空母艦上降落,預示了航空母艦時代的到來.最初的航空母艦都是由巡洋艦裝上木質飛行甲板改裝而成.1918年改裝的英國「阿爾戈斯」號航空母艦已經擁有像現代航空母艦一樣的甲板.英國在航空母艦的設計和建造思想方面總是處於領先的地位.1921年他們就開始擁有3艘真正的航空母艦.像傾斜式飛行甲板、蒸汽動力飛機彈射器、飛機降落指揮系統,還有現代飛機的垂直/短距起落技術都是英國人首創的.

㈤ 航空母艦什麼時候發明的

航空母艦(Aircraft Carrier),簡稱「航母」、「空母」,是一種可以提供軍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軍艦。第一個從一條停泊的船隻上起飛的飛行員是美國人尤金

㈥ 航母最早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英國的暴怒號是世界上第一首航母
皇家海軍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最早用於實驗目的,它為皇家海軍日後航空母艦設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二戰中由於艦體較為老舊只參加了一些輔助性戰斗
滿載排水量:21,000噸;27,250噸(全通飛行甲板加裝後)
設計排水量:16,500噸;22,600噸(全通飛行甲板加裝後)
全長:786.6英尺(239.8m)(全通飛行甲板長度)
水線長:735.3英尺(224m)
型寬:89.6英尺(27m)(全通飛行甲板長度)
吃水:27.2英尺(8.3m)
飛行甲板長(1917年底):228英尺(69.5m)(前部);283英尺(86.3m)(後部)
飛行甲板長度(1925):576英尺(175.6m)(全通飛行甲板長度)
飛行甲板長度(1943):596英尺(181m)(全通飛行甲板長度;91.6英尺(28m)(寬度)
鍋爐:18Yarrow鍋爐
主機:BrownCurtis蒸氣機
槳軸:4
馬力:90,000軸馬力
續航能力:6,400海里@15節
最大航速:31節(設計);30節(實測速度)
主裝甲帶:3英寸-1.5英寸(76-38mm)
甲板裝甲:2英寸-0.75英寸(51-19mm)
機庫裝甲:1英寸(25mm)
防水艙裝甲:1.5英寸(38mm)
火炮護盾:1.5英寸(38mm)
主炮:2門18英寸(140mm)/40倍徑MkI(2x1);單聯裝炮塔2座,前1,後1,前炮塔於建造過程中取消,後炮塔於1917年底拆除(設計時);10門5.5英寸(140mm)/50倍徑BLMkI(10x1);單聯裝炮塔10座(1971年時);12門4英寸(102mm)/45倍徑QFHAMkXVI(6x2);雙聯裝炮塔6座(1932年時);12門4英寸(102mm)/45倍徑QFHAMkXVI(6x2);雙聯裝炮塔6座(1944年時)
副炮:10門5.5英寸(140mm)/50倍徑BLMkI(10x1);單聯裝炮塔10座(設計時)
防空炮:6門4英寸(102mm)/45倍徑QFHAMkV(6x1);
單聯裝炮塔6座(設計時);
2門4英寸(102mm)/45倍徑QFHAMkV(2x1);
單聯裝炮塔2座
4門40.5mm(2磅)/40倍徑MkVIII(4x1);
單聯裝炮塔4座(1917年時);
6門40.5mm(2磅)/40倍徑MkVIII(6x1);
單聯裝炮塔6座(1932年時);
24門40.5mm(2磅)/40倍徑MkVIII(4x8);
8聯裝炮塔4座:22門20mm/65倍徑美製Oerlikon高炮(22x1);
單聯裝炮塔22座(1944年時)
載機:27-36架(改裝全通飛行甲板後)
對空雷達:無
對海雷達:無
火控雷達:無
艦員:748(360名空勤人員)(1932):860(370名空勤人員)(1945)
艦名:暴怒;建造船廠:阿姆斯特朗(Elswick);開工日期:1915.6.8;下水日期:1916.8.15;完工日期:1917.7.4
備註:
最早作為裝備2門18英寸主炮的巡洋艦定購(預計用於波羅的海)
在建造過程中改為水上飛機母艦,前部改為飛行甲板
1917.11-1918.3月增加後部著陸甲板
1919年加入後備役
1922.6-1925.8月期間在達文波特船廠改裝,前後飛行甲板貫通為一體
1931-1932年進行現代化改裝部分5.5英寸火炮拆除,安裝4英寸火炮
1939年添加小型艦橋
1941.10-1942.4在美國加長飛行甲板和加裝美製美製Oerlikon高炮
1944.9.15日編入後備役,用作訓練用途
1948年報廢
1948.1月出售拆毀

㈦ 航母是誰發明的

1909年,法國著名發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飛機與軍艦結合這個迷人的夢想。他在當年出版的《軍事飛行》一書中,前無古人地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設想。並第一次使用了"航空母艦"這一概念。
然而,當時法國軍方正以極大的熱情研製水上飛機,似乎沒有多少心思去關心這種"異想天開"的航母。阿德的創意卻在英倫三島得到了熱烈的反響,並為英國人實現航母之夢帶來了希望之光。
1912年,英國海軍對一艘老巡洋艦"競技神"號進行了大規模改裝。工程技術人員拆除了軍艦上的一些火炮和設備,在艦首鋪設了一個平台用於停放水上飛機;另外在艦上加裝了一個大吊桿,用來搬運飛機。這樣,"競技神"號就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然而,它卻並不是阿德所勾畫的那種航空母艦,也不是現代意義上航母的雛型,因為艦上所載的飛機並不能夠在艦上直接起降,所有飛機都需要從水上起飛和在水上降落,然後再從水中提升到軍艦上。
1914年,3架索普威斯807式水上偵探機在英國"皇家方舟"號戰列巡洋艦起飛獲得成功。很快,英國海軍即將此艦改裝成為水上飛機搭載艦。次年底,這艘水上飛機母艦作為英國海軍的第一艘正式的水上飛機母艦加入現役。後來,它改名為"柏伽索斯"號,也就是有些史料上所說的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但實際上,"柏伽索斯"號只能稱之為可以在艦上起飛飛機的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因為飛機仍然不能在艦上降落。
水上飛機母艦問世後不久就在海戰中初露鋒芒。1914年12月25日,以"恩加丹"號、"女皇"號和"里維埃拉"號三艘水上飛機母艦及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一支英國特混艦隊,受命前去襲擊庫克斯港的德國飛艇基地,因濃霧彌漫,飛行員沒有找到目標,遂改襲停泊在港內的艦隊。然而,由於水上飛機所攜帶的炸彈威力太小,最終也未能對艦隊造成損害,只好無功而返。這次襲擊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但它卻向世人展示了用以母艦為主的特混編隊從空中攻擊敵艦的全新戰法和光明前景。正如負責制定這次作戰計劃的塞西爾·萊斯克蘭奇海軍少校後來所指出的那樣:"12月25日發生的事件是海軍作戰原則發生變化的明顯證據。可以想像,如果我們的飛機攜帶的是魚雷而不是小型炸彈,那麼德國的軍艦就有可能被擊沉。"
時隔不久,水上飛機母艦在達達尼爾海戰中開始大顯身手。1915年8月12日,英國海軍飛行員埃蒙斯駕駛一架從水上飛機母艦上起飛的肖特184式水上飛機,成功地用一枚367公斤重的魚雷擊沉了一艘5000噸級的土耳其運輸艦。這是水上飛機誕生後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戰果。
1916年,英國的航母設計師總結水上飛機參戰以來的經驗教訓,重新提出了研製可在軍艦上起降飛機的航母的問題,並建議把陸基飛機直接用到航母上去。
此後,英國的設計師們開始對航母的結構進行新的重大修改,並由此導致了世界上第一艘全通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號的誕生。 "百眼巨人"號原名"卡吉士"號,是英國造船商為義大利造的一艘客輪,開工不久即被英國海軍買下,准備改建成航母。改建工作始於1917年,次年9月方告完成。在改建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不定常渦流"的問題。正當英國的造船專家們一籌莫展之時,一名海軍軍官卻想出了一個奇妙的辦法。這個辦法就是:把艦橋、桅桿和煙囪統統合並到上層建築中去,然後把整個建築的位置從飛機甲板的中間線移到右舷上去,這樣,起飛甲板和降落甲板就能連為一體,而"不定常渦流"的影響也將不復存在。這位海軍軍官把自己的高招稱之為"島"式設計。
"百眼巨人"號的艦載機採用了一種原來在陸基起降的"杜鵑"式魚雷攻擊機,它有折疊式的機翼能攜帶450公斤重的457毫米魚雷,具有很強的進攻能力。由於這種飛機建造的速度太慢,以致於第一批准備上艦的飛機,未能趕上第一次世界大戰。
"百眼巨人"號已經具備了現代航空母艦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徵和形狀。它的誕生,標志著世界海上力量發生了從制海權到制海與制空相結合的一次革命性變化,敲響了"巨艦大炮"理論的喪鍾。

㈧ 航母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個駕駛飛機在軍艦上起降的人是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Eugene Ely)。年11月14日,尤金·伊利駕駛一架寇蒂斯雙翼飛機從停泊在港口的伯明翰號巡洋艦(USS Birmingham CS-2)起飛,飛行了一段距離後安全降落在附近的一片海灘上。這是歷史上人類第一次駕駛飛機從軍艦上起飛。1911年1月18日,勇敢的伊利再次駕駛一架雙翼飛機成功降落在處於停泊狀態的賓夕法尼亞號(USS Pennsylvania ACR-4)上的一個長31公尺、寬10公尺的木製改裝滑行台上。稍作休整後,他駕駛這架飛機從賓夕法尼亞號上起飛,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起降試驗。1912年5月2日,英國海軍上尉格里高利駕駛著一架「肖特」S.27雙翼飛機從以10.5節的航速行駛的豪伊伯尼亞號戰列艦上起飛,從而創造了飛機從航行中的軍艦上起飛的先例。

第一次從停泊的船隻上起飛
發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水上飛機首先被用於海上偵察。各國海軍都喜歡使用這種飛機,它能在水面上進行起飛和降落。但是水上飛機的裝載和運輸是一個大問題,早期的水上飛機只能被置於船後,由船隻來牽引。一但遇上惡劣天氣,缺少保護的水上飛機就有進水、發生傾覆的危險。[5]
1912年,英國海軍把一艘老舊的巡洋艦改裝成了世界上第一艘可容納飛機的船隻。後來,英國海軍徵用了3艘在英吉利海峽營運的渡輪,並把它們全部改裝成可以裝載水上飛機的軍艦,這種船隻後來被稱為「水上飛機母艦」,它是航空母艦最早的雛形。

㈨ 航母彈射器 發明時間

世界上最早的彈射器是由美國西奧多·埃利森海軍上尉於1911年研製成功的。


彈射器目前主要有三種:壓縮空氣彈射器、蒸汽彈射器、電磁彈射器。

1、壓縮空氣彈射器:

世界上最早的彈射器是由美國西奧多·埃利森海軍上尉於1911年研製成功的。這種原始的彈射器由3條繩索和1塊砝碼組成。後來,埃利森又進行改進,研製成功壓縮空氣彈射器,於1912年11月12日進行了人類史上第一次彈射起飛。

1922年,美國第一艘航母蘭利號安裝了這種壓縮空氣彈射器:


㈩ 誰發明的航空母艦

1909年,法國著名發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飛機與軍艦結合這個迷人的夢想。他在當年出版的《軍事飛行》一書中,前無古人地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設想。並第一次使用了"航空母艦"這一概念。
然而,當時法國軍方正以極大的熱情研製水上飛機,似乎沒有多少心思去關心這種"異想天開"的航母。阿德的創意卻在英倫三島得到了熱烈的反響,並為英國人實現航母之夢帶來了希望之光。

1912年,英國海軍對一艘老巡洋艦"競技神"號進行了大規模改裝。工程技術人員拆除了軍艦上的一些火炮和設備,在艦首鋪設了一個平台用於停放水上飛機;另外在艦上加裝了一個大吊桿,用來搬運飛機。這樣,"競技神"號就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然而,它卻並不是阿德所勾畫的那種航空母艦,也不是現代意義上航母的雛型,因為艦上所載的飛機並不能夠在艦上直接起降,所有飛機都需要從水上起飛和在水上降落,然後再從水中提升到軍艦上。
1914年,3架索普威斯807式水上偵探機在英國"皇家方舟"號戰列巡洋艦起飛獲得成功。很快,英國海軍即將此艦改裝成為水上飛機搭載艦。次年底,這艘水上飛機母艦作為英國海軍的第一艘正式的水上飛機母艦加入現役。後來,它改名為"柏伽索斯"號,也就是有些史料上所說的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但實際上,"柏伽索斯"號只能稱之為可以在艦上起飛飛機的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因為飛機仍然不能在艦上降落。

水上飛機母艦問世後不久就在海戰中初露鋒芒。1914年12月25日,以"恩加丹"號、"女皇"號和"里維埃拉"號三艘水上飛機母艦及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一支英國特混艦隊,受命前去襲擊庫克斯港的德國飛艇基地,因濃霧彌漫,飛行員沒有找到目標,遂改襲停泊在港內的艦隊。然而,由於水上飛機所攜帶的炸彈威力太小,最終也未能對艦隊造成損害,只好無功而返。這次襲擊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但它卻向世人展示了用以母艦為主的特混編隊從空中攻擊敵艦的全新戰法和光明前景。正如負責制定這次作戰計劃的塞西爾·萊斯克蘭奇海軍少校後來所指出的那樣:"12月25日發生的事件是海軍作戰原則發生變化的明顯證據。可以想像,如果我們的飛機攜帶的是魚雷而不是小型炸彈,那麼德國的軍艦就有可能被擊沉。"

時隔不久,水上飛機母艦在達達尼爾海戰中開始大顯身手。1915年8月12日,英國海軍飛行員埃蒙斯駕駛一架從水上飛機母艦上起飛的肖特184式水上飛機,成功地用一枚367公斤重的魚雷擊沉了一艘5000噸級的土耳其運輸艦。這是水上飛機誕生後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戰果。
1916年,英國的航母設計師總結水上飛機參戰以來的經驗教訓,重新提出了研製可在軍艦上起降飛機的航母的問題,並建議把陸基飛機直接用到航母上去。

此後,英國的設計師們開始對航母的結構進行新的重大修改,並由此導致了世界上第一艘全通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號的誕生。 "百眼巨人"號原名"卡吉士"號,是英國造船商為義大利造的一艘客輪,開工不久即被英國海軍買下,准備改建成航母。改建工作始於1917年,次年9月方告完成。在改建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不定常渦流"的問題。正當英國的造船專家們一籌莫展之時,一名海軍軍官卻想出了一個奇妙的辦法。這個辦法就是:把艦橋、桅桿和煙囪統統合並到上層建築中去,然後把整個建築的位置從飛機甲板的中間線移到右舷上去,這樣,起飛甲板和降落甲板就能連為一體,而"不定常渦流"的影響也將不復存在。這位海軍軍官把自己的高招稱之為"島"式設計。

"百眼巨人"號的艦載機採用了一種原來在陸基起降的"杜鵑"式魚雷攻擊機,它有折疊式的機翼能攜帶450公斤重的457毫米魚雷,具有很強的進攻能力。由於這種飛機建造的速度太慢,以致於第一批准備上艦的飛機,未能趕上第一次世界大戰。

"百眼巨人"號已經具備了現代航空母艦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徵和形狀。它的誕生,標志著世界海上力量發生了從制海權到制海與制空相結合的一次革命性變化,敲響了"巨艦大炮"理論的喪鍾。

閱讀全文

與航母的發明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