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文學創造的主要目標

文學創造的主要目標

發布時間:2021-08-25 20:17:50

㈠ 文學藝術創作的目的是消遣娛樂還是為了更高的目的

作家從事文學創作,目的在於給讀者帶來審美享受和精神快感。同時,自己也得到一種創造的審美精神享受,而不應刻意去追求迎合某種政治和一些世俗,乃至庸俗的趣味。

手機提問回答受限100字

㈡ 什麼是人文學,主要研究目標是什麼

人文學一詞在中國是20世紀初從英文翻譯過來,是以觀察、分析及批判來探討人類情感
、道德和理智的各門學科(包括哲學、文學、藝術、歷史、語言等)和知識的總稱。有時也稱為「人文學科」。

㈢ 文學創造的主體是什麼

創作主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啦,是相對於他的作品而言的哦!正如你所說的,寫作的專人在她的作屬品和讀者面前就是一個創作主體
古今中外都有許多人在對創作主體進行研究,中國古代文論是重視創作主體研究的,但側重於主體的人品、精神氣質、知識修養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的方法是感悟性的,具有總體的朦朧性;西方美學注重主體審美心理的功能結構研究,現代西方美學注重深層心理研究,但這種研究具有唯心主義傾向和形而上學性質,其片面性和非理性的局限是明顯的。國內用社會學方法研究文藝創作主體的理論家曾經強調階級立場、世界觀、思想感情傾向對文藝創作的深刻影響。
從這一點可以看到,創作主體當然是指所有創作的人啦!

㈣ 文學創作的原則包括

符合當前價值觀的思想,並且還要了解當前讀者的主流信息,讀者的需求等。

㈤ 文學創造的客體是什麼

文學創作的客體,是指進入創作主體體驗和實踐范圍內並同創作主體發生審美關系的那回一部分客觀社會生答活。創作客體的特徵是:對象性、客觀性與審美性。對象性又稱相關性,作家的創作對象不可能是社會生活的全部。只有與作家發生審美對象性聯系的那一部分社會生活,才能成為作家的創作客體。

㈥ 文學欣賞以什麼為主要目的

文學鑒賞的基本特點:
文學鑒賞是一種獨特的精神活動,它的基本特點可以歸納分述如下:
(一)、文學鑒賞是審美享受的活動
人們欣賞任何文學藝術作品,主要是滿足娛樂享受,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陶冶,獲得心靈的凈化,從而理解生活的底蘊,受到思想教育。
文學鑒賞的這一特點,是由文學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作家是從藝術的角度去接近生活,用藝術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通過親身強烈的審美活動(感受、體驗、想像、虛構等)去把握事物的美感特徵。只有當他有了強烈的審美感受,進行了深刻而具體的審美體驗,把握了事物的美感特徵,認識了事物美的本質,才可能進行文學創作,產生文學作品。同時,他反映現實生活、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是用個別表現一般、現象表現本質、偶然表現必然的典型化方法,是用具體感性的、概括的、有審美意義的藝術形式。因此,在文學作品中所反映出來的生活可以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更帶普遍性,從而具有強烈的美感力量。在表現形式方面,由於各種形式的巧妙配合、內容形式的和諧統一、節奏的鮮明、語言的准確、韻律的優美,也給我們一種美感。當讀者閱讀作品時,藝術形象給他的是一種具體感性的、活生生的、富有美感力量的一幅生活圖畫或藝術意境,加上作品與讀者之間的各方面的聯系,便會喚起豐富的聯想、感情的波動,並通過這種審美活動,獲得巨大的審美享受。文學鑒賞的審美享受的特點是由文學的形象性、意象性、情感性、想像性的特點所決定的。正因為文學作品具有具體感性的活生生的藝術形象,有喜怒哀樂的感情,最易於觸動讀者的聯想,激起情感的波瀾,才能給讀者以審美享受;正因為讀者從對藝術形象的具體而直接的感受與把握中,引起了審美活動,獲得了審美享受,才使文學作品的閱讀不同於政治論文、科學著作的閱讀,具有獨特的特點而成為鑒賞的對象。所以,審美享受是文學鑒賞的首要特點。
我們閱讀一首詩、一篇小說、一個劇本,如果作品是公式化、概念化的東西,板著面孔說教的東西,沒有藝術特色沒有感情趣味的東西,就不能喚起我們豐富的想像,激起我們的感情,就不能給我們以審美享受,從而就談不到鑒賞。同是部優秀的作品,如果我們閱讀時漫不經心,不去具體地細致地深入地感受和把握藝術形象,不作設身處地的體驗,積極的想像,那麼,也感受不到其中的美,就得不到審美的享受,這種閱讀仍然不是鑒賞。相反,如果我們全神貫注地閱讀,深切感受,深入體驗,積極聯想,仔細玩味,乃至達到「入迷」、「忘我」的境地,那麼,我們便會感到審美享受的滿足和愉快。這時,閱讀就不是一般的閱讀,而成為文學鑒賞了。
(二)、文學鑒賞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
文學鑒賞決不是消極被動的接受,它有很大的主觀能動性,它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人們在鑒賞過程中,通過思維想像活動,可以「豐富」、「補充」和「擴大」作品中藝術形象,對藝術形象進行「再創造」。正如巴爾扎克在描寫一個詩歌朗誦場面所說:「真正懂詩的人會把作者詩句中只透露一星半點的東西拿到自己心中去發展。」《羅丹藝術論》的記錄者葛賽爾有一次陪羅丹到盧森堡美術館參觀,在他欣賞羅丹的雕像《思》的復製品時有這樣的感受:「這是一個非常年輕、神秀,面目俊美的女性頭像。她低著頭,周圍縈繞著夢想的氣氛,顯得她是非物質的。頭額上帽子的邊緣,好象她的夢想的羽冀一樣;但是她的頸項,甚至她的頷都在一塊粗大的石頭上,好象夾在不能擺脫的枷板中一樣。」這里所描述的內容,既有從藝術形象中直接看到的,也有不是直接看到的,沒有直接出現在雕像上的,而這正是鑒賞者通過聯想和想像在自己心目中發展開去的。正如王朝聞所說:「欣賞活動所以是有趣的,不只因為欣賞者被動地接受什麼,也因為他可能主動地發現了什麼,補充了什麼。」
第二,人們憑借作品中的藝術形象,通過聯想、想像、玩味,可以發掘出形象中的含蓄、象徵等隱蔽的形象和意義,因小見大,舉一反三。例如,我們在鑒賞毛澤東的《十六字令》:「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墜,賴以柱其間。」這里直接描寫的雖然只是生動雄偉的山的形象,然而在我們頭腦中出現的就不僅是高山的雄姿,更主要的是具有擎天力量的無產階級戰士的英雄形象。我們欣賞諶容的《人到中年》,不僅感受和把握了那位「用瘦削的雙肩,默默地承受著生活中各種突然的襲擊和經常的折磨」,長年累月,酷暑嚴寒,勞碌奔波於醫院和家庭之間,以她那顆溫柔賢惠的心愛她的孩子和丈夫,以她那善良的人格、無私的精神和非凡的才智給病人帶來光明和溫暖的中年眼科大夫——陸文婷的形象,而且會聯想出許許多默默無聞、生活清貧、忍辱負重、不折不撓、埋頭苦乾的中年知識分子。
第三,人們在鑒賞過程中往往摻進自己的感情,在某種程度上強化或改變作品的感情素質。據史沫特萊說:「聽中國人唱《國際歌》,和歐洲不同。中國人唱得悲哀一些。」這就是因為我們摻進了我們的感情體會。唱歌如此,文學鑒賞也是如此。比如,我們鑒賞《登鸛鵲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就不僅感受到社國山河的壯美和詩人高昂曠達的情懷,而且會摻進我們今天在現實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時代精神。此外,在鑒賞過程中,鑒賞者可能會發現作者所沒有發現的問題,體會到作者所沒有體會到的意義。提出和作品不同乃至比作品更藝術更美妙的表現技巧和描寫手法,作出不同作者乃至較作者更為正確的結論,等等。這都表現出鑒賞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
(三)、文學鑒賞存在共鳴現象
共鳴是文學鑒賞中一種復雜而常見的現象,就如物理學上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產生共鳴一樣,文學鑒賞中讀者和作品之間思想感情上有某種相似或一致時,也會產生共鳴。當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作家通過作品的形象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強烈地打動了讀者,引起讀者思想感情的迴旋激盪,他們愛作者之所愛,恨作者之所恨,為作品中正面人物的勝利而歡樂,為反面人物的潰滅而稱快;或者為正面人物的失敗而悲痛,為反面人物的得勢而憤慨。這種現象,就是文學鑒賞中的共鳴現象。斯湯達在《拉辛與莎士比亞》一文中講過這樣一件事情:1822年8月,在巴耳地冒爾劇場演出莎士比亞的悲劇《奧賽羅》,當演出到第五幕奧賽羅將要殺死苔絲狄蒙娜時,一個執行劇場警衛任務的士兵(他當然在看戲)喊道:「我決不許一個該死的黑人,當著我的面,殺死一個白女人。」士兵邊說邊開槍,打傷飾奧賽羅的演員的胳膊。這件事說明,這個士兵在情感上和戲劇產生了共鳴,以致把劇中人物同現實等同起來,做出荒唐的舉動。
產生共鳴的條件大致有三:
第一,社會矛盾的類同。歷史不斷前進,社會不斷發展。古代革命人民和進步人士所作的可歌可泣的斗爭,仍然可以給今天的的讀者以強烈的感染和啟發,引起人們精神上的共鳴。例如,歷代富有戰斗性的民歌民謠,屈原的《離騷》、《九章》,杜甫的「三吏」、「三別」等,都能撥動今天讀者的心弦,使他們產生相當強烈的共鳴。尤其是當這類作品所表現的社會矛盾和現代的社會矛盾有某種類似之處時,它就更容易為今天的讀者所喜愛,更容易打動讀者的思想感情。在我國抗日戰爭時期,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古代一些反對投降、歌頌抗戰的文學作品,就深深地激起了廣大讀者的共鳴。岳飛的《滿江紅》曾被人們到處傳誦,杜甫的《春望》、陸游的《示兒》、文天祥的《正氣歌》等,也給處於民族危難之際的廣大讀者以勇氣和力量。從這些作品中,人們感受和體驗到古人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氣節,從而激發起自己的愛國熱情,堅定了參加抗日救亡的決心和信心。
第二,生活處境近似。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有著種種錯綜復雜的關系。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特點,是受他所生活的特定的社會關系制約的。文學作品中恰恰有許多是著重表現人們對現實生活中這種相互關系的感受的,懷念親人、感嘆離別、追憶故園等類作品就是如此。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之所以千古流傳、膾炙人口,就在於詩人以淺近朴實的語言,寫出了一種月夜思鄉的特定情景,人們在實際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的,因而千百年來它曾經觸動了無數讀者思念家鄉、緬懷故國的情感,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第三,實踐經驗相通。文學作品如果藝術地概括了具有客觀真理性質的經驗,當然也就容易引起讀者的欣賞與共鳴。如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廣泛傳誦的著名的哲理詩,借觀廬山的感受,深刻而生動地闡明了哲學上的一個道理:假若人們片面地看待客觀事物,陷入局部經驗之中,就必然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看不清全局,因而也弄不清事物的全貌、真相。詩中所表達的這一人生哲理,歷來都曾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靈。又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李商隱的《登樂游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都是借某一特定情景,形象地概括了某一人生哲理。上述這類作品,正因為概括了人類在長期實踐中所積累的經驗,具有普遍的意義,可以啟發讀者正確對待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所以長期來得到讀者的喜愛和共鳴。

㈦ 文學創作中有哪些基本的構思原則

文學創造的構思階段上承文學創造的發生階段,下接文學創造的物化階段。構專思階段可屬以說是從觀念上實現或基本實現創作動機所提出的目標,為物化階段准備好可以下鍋的「米」。
在構思階段,需要掌握的主要問題是作家進行藝術構思時內在心理機制和構思的基本方式。
一/藝術構思及其心理機制
藝術構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積累和藝術發現的基礎上,在某種創作動機的指導下,以心理活動和藝術概括方式,創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維過程。
從藝術構思的一般過程看,其心理機制有共同之處: (一)回憶與沉思 (二)想像與聯想 (三)靈感與直覺 (四)理智與情感 (五)意識與無意識 二回憶和沉思
回憶就是積極地和有意義地從記憶中提取信息。它是藝術構思的重要機制。構思中常用的回憶方式有:直接回收法,挨次掃描法,按層次推論法等。
沉思是在寂靜和孤獨中對某個中心意念或意象的深沉思索。沉思的又一心理功能是對沉思的對象進行再度體驗。

㈧ 什麼是衡量文學創造成就的首要標准

填空:
(真實性)是
衡量文學創造成就的首要標准。

㈨ 文學創造的主體的基本概念

文學創造的主體是什麼

1、文學創造的主體是存在於藝術生產活動中的藝術生產者,即作家這種特殊的生產者。人並非任何時候都可以稱為主體。只有當人處於與特定客體的特定關系中並對客體的主動、主導地位具有主體性時,人才是真正的主體。文學創造的主體首先必須存在於文學創造活動中,並創造文學產品。所以,我認為,只有處於文學生產活動中並具有主體性的即自覺的創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學創造的主體。例如,巴爾扎克寫出了偉大的作品——《人間喜劇》,那麼巴爾扎克就是文學創造的主體。

2、文學創造的主體是美的體驗者、評價者和創造者。

3、文學創造的主體是具體的社會人。

首先每一位作家、詩人,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不可重復的「自我」,都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自由創造,因此他們的作品無論就內容或形式來說,都烙下了獨創性的印記,都表現出個人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和創作個性。不同的文學創造主體就有不同的藝術格調的作品,如魯迅和周作人兄弟,早期經常生活在一起,但寫起文章來,一個沉鬱、辛辣,一個平和、沖淡;一個關心民間疾苦,一個崇尚親適趣味,他們在政治上分手之前,情趣就不一樣。

有些作家寫同一題格,但意味卻並不相同,如朱自清與俞平伯曾同游秦淮河,各寫一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兩篇散文都寫出了時代的苦悶情緒,但朱文清新,俞文朦朧,朱自清從秦淮河現實的紛擾中感到了「歷史的重載」,甚至以為碧陰陰的|、厚而不膩的秦淮河水「是六朝金粉所凝」,俞平伯則在「怪異樣的朦朧」中悟出空幻的哲理。

任何個別的作家、詩人都不可能是生活在社會和一定社會關系之外的孤立的個體,都不可能是封閉在自我意識中的神秘的精靈;他們對生活的審美感受、審美體驗、審美判斷和評價以及運用文學語言反映生活的技巧、風格,都受到時代精神、社會意識、公共心理、民族特性、階級意識等因素的影響,正如契訶夫所說:「文學家是自己的時代的兒子,因此應當跟其他一切社會人士一樣受社會生活外部條件的制約。」從屈原到魯迅,從荷馬到海明威,任何一位作家、詩人,他們都既是個別的人,又是一定的社會人,他們的作品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既是個人的,又是一定時代精神和社會意識的折光。例如魯迅選擇阿Q這樣的人物,就與當時辛亥革命的失敗和國民心靈普遍麻木的社會生活情景密切相關。

閱讀全文

與文學創造的主要目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