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古羅馬人創造的柱式是

古羅馬人創造的柱式是

發布時間:2021-08-25 20:17:12

① 論述古羅馬人對柱式發展的貢獻

羅馬人對世界文化所作出的最為重要的貢獻就是保存了希臘和中東地區的文化成果。羅馬人在廣泛吸收四鄰各族優秀文化成果,特別是古代希臘人的卓越文化成就的基礎上,根據本國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需要,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為世界文化增添了
新的內容。
(一)法律

為了確保帝國境內各民族都能和平共處,羅馬人便要求他們遵守同樣的法律。
羅馬人制定出公平且合理的法律,賦予公民以許多權利。羅馬人的所有法律後來都被收進《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是拜占廷的一位皇帝。羅馬法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因此如今許多國家的法律都是以之為基礎的。

(二) 公共工程、建築與藝術

為了維護龐大帝國的統一,羅馬人需要擁有優良的道路,這樣其軍隊才可迅速地調動布防。這正是羅馬人之所以成為古代最偉大築路師的原因。在他們所修建的道路中,有一些至今仍在使用。
羅馬人也是偉大的工程師。他們建造了許多橋梁和引水渠,而且其中有一些至今仍被使用。羅馬人是偉大的建築師。他們為我們留下了諸如凱旋門、長方形教堂以及公共澡堂之類的建築風格。
在羅馬人的所有建築中,最為著名的當數羅馬圓形劇場。在這個巨型的圓形劇場中,角鬥士們曾經廝殺不已。該劇場可容納4.5萬人觀看錶演。這個劇場的一大部分至今仍然屹立在那裡。在過去諸多世紀中,世界上許多城市都曾經模仿過羅馬人的建築風格。

(三)基督教

羅馬人還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假如當初羅馬人沒有接受基督教,那麼,基督教可能仍將是中東地區一種無足輕重的宗教,而如今它已是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之一。在羅馬帝國的具體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基督教,給整個人類特別是歐洲文化的發展打上了至為深刻的烙印。

(四)語言
一直到中世紀晚期之前,幾乎所有歐洲作家都使用羅馬人的語言——拉丁語,而學者們對拉丁語的使用則一直持續到18世紀。在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時間里,拉丁語一直是羅馬天主教會所使用的唯一一種語言。如今,拉丁字母表仍通用於全世界。在歐洲,有許多種語言都是從拉丁語發展而來的,如義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等。在英語中,每三個單詞中就有一個是來源於拉丁語的。
以凱撒、西塞羅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P.維吉爾、Q.賀拉斯、P.奧維德等人為代表的羅馬詩歌,以T.李維、C.塔西佗等人為代表的羅馬史學,長期以來都是世界各國學者研討的對象。

(五)科學

最為著名的天文學家是托勒密。他認為,太陽是圍著地球轉的。他的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但在16世紀之前,人們卻一直將之奉為真理。
我們今天使用的歷法仍然是羅馬歷。"七月"(July)和"八月"(August)這兩個月份的名稱則來自羅馬兩位偉大統治者的名字,即儒略·凱撒和奧古斯都·凱撒。

② 對古羅馬建築發展中出現的五種古典柱式進行論述

古羅馬五柱式:塔司干﹑羅馬多立克﹑羅馬愛奧尼﹑羅馬科林斯和混合柱式

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築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則。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徑為一個單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則,計算出包括柱礎(Base)、柱身(shaft)和柱頭(Capital)的整個柱子的尺寸,更進一步計算出包括基座(Stylobate)和山花(Pediment)的建築各部分尺寸。


羅馬人繼承了希臘柱式﹐根據新的審美要求和技術條件加以改造和發展。
他們完善了科林斯柱式﹐廣泛用來建造規模宏大﹑裝飾華麗的建築物﹐並且創造了一種在科林斯柱頭上加上愛奧尼柱頭的混合式柱式(Composite Order)﹐更加華麗。
他們還改造了希臘多立克柱式﹐並參照伊特魯里亞人傳統發展出塔斯干柱式(Tuscan
Order)。這兩種柱式差別不大﹐前者檐部保留了希臘多立克柱式的三隴板﹐而後者柱身沒有凹槽。愛奧尼柱式變化較小﹐只把柱礎改為一個圓盤和一塊方板。
塔司干﹑羅馬多立克﹑羅馬愛奧尼﹑羅馬科林斯和混合柱式﹐被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稱為羅馬的五種柱式。其風格的差異遠比希臘愛奧尼和多立克兩種柱式的差異為小﹐因而失去了鮮明性。


1.羅馬多立克柱式:羅馬多立克(The Roman Doric Order)柱式是古羅馬人對希臘多利克柱式的改造,主要差別是在柱礎下面增加一個台基。

細部比較圖

據文本推斷:
上左:塔斯干; 上右:羅馬多立克
中左:羅馬愛奧尼; 中右:現代愛奧尼
下左:科林斯; 下右:混(組)合式


維特魯威在他的《建築十書》里給柱式本身和柱式組合作了相當詳細的量的規定﹐用柱身底部的半徑作量度單位。他注意到這些規定要根據建築物大小﹑位置等具體條件作必要的調整。柱式作為基本的建築造型手段﹐在羅馬帝國流行﹐形成統一的羅馬建築風格。

古羅馬的柱式規范的影響非常深遠,成為了西方建築的基本母題,至今仍在被廣大建築師所學習和模仿。

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後﹐歐洲大多數地區柱式建築不再流行。在義大利雖然流風尚存﹐但細部和組合方式等都不很嚴格﹐與羅馬柱式有很大差別。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重新使用羅馬柱式作為基本的建築造型手段﹐追求風格的純正。16世紀下半葉的手法主義﹐產生了兩種潮流。一種是刻意求奇﹐不惜破壞柱式的結構邏輯來創造新的建築形像﹐如螺旋式柱身﹑斷折的額枋﹑不均勻的開間﹑成組的柱子等﹐這種潮流被17世紀的巴洛克建築繼承。另一種是刻意求同﹐給五種柱式厘訂死板的規范﹐消除古羅馬時期普遍存在的變體﹐作出苛細的量的規定﹐這種教條化的潮流被17世紀的古典主義建築繼承。巴洛克建築流行於義大利等國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區﹔古典主義建築流行於法國和北美等地。它們都創造了一些新的柱式組合。但二者在個別手法上互有滲透。後來﹐古典主義建築的影響比巴洛克建築的大。尤其是法國成了歐洲建築教育的中心以後﹐教條化的柱式就在歐洲成了主流﹐一直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但裝飾仍多用巴洛克手法。

③ 古羅馬與古希臘柱式比較

古希臘三柱式;古希臘人建築神廟的靈感來源於古埃及人,他們將埃及神廟的內部翻轉為外,用大量的柱子作為建築物的支撐。由於柱子外顯於建築外面,愛美的希臘人便發展出了體系完備的柱式結構,並且形成了多樣的風格。

維特魯威在他的《建築十書》里給柱式本身和柱式組合作了相當詳細的量的規定﹐用柱身底部的半徑作量度單位。他注意到這些規定要根據建築物大小﹑位置等具體條件作必要的調整。柱式作為基本的建築造型手段﹐在羅馬帝國流行﹐形成統一的羅馬建築風格。

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後﹐歐洲大多數地區柱式建築不再流行。在義大利雖然流風尚存﹐但細部和組合方式等都不很嚴格,與羅馬柱式有很大差別。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重新使用羅馬柱式作為基本的建築造型手段﹐追求風格的純正。16世紀下半葉的手法主義﹐產生了兩種潮流。一種是刻意求奇﹐不惜破壞柱式的結構邏輯來創造新的建築形像﹐如螺旋式柱身﹑斷折的額枋﹑不均勻的開間﹑成組的柱子等﹐這種潮流被17世紀的巴洛克建築繼承。另一種是刻意求同﹐給五種柱式厘訂死板的規范﹐消除古羅馬時期普遍存在的變體﹐作出苛細的量的規定﹐這種教條化的潮流被17世紀的古典主義建築繼承。巴洛克建築流行於義大利等國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區﹔古典主義建築流行於法國和北美等地。它們都創造了一些新的柱式組合。但二者在個別手法上互有滲透。後來﹐古典主義建築的影響比巴洛克建築的大。尤其是法國成了歐洲建築教育的中心以後﹐教條化的柱式就在歐洲成了主流﹐一直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但裝飾仍多用巴洛克手法。

④ 希臘三種柱式與古羅馬五種柱式的區別與特點

希臘的三種柱式分別是:
1、陶立克柱式或多力克柱式DORIC ORDER:是一種沒有柱礎的圓柱,直接置於階座上,由一系列鼓形石料一個挨一個壘起來的,較粗壯宏偉。圓柱身表面從上到下都刻有連續的溝槽,溝槽數目的變化范圍在16條到24條之間。它來自於古埃及,有名的法國埃及學者所命名的先陶立克柱式,是這種希臘柱式的先驅。多立克柱又被稱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衛城的帕提農神廟即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愛奧尼克柱式Ionic Order:這種柱式比較纖細輕巧並富有精緻的雕刻,柱身較長,上細下粗,但無弧度,柱身的溝槽較深,並且是半圓形的。上面的柱頭有裝飾帶及位於其上的兩個相連的大圓形渦卷所組成,渦卷上有頂板直接楣梁。總之,它給人一種輕松活波、自由秀麗的女人氣質。愛奧尼柱又被稱為女性柱。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和伊瑞克提翁神廟。
3、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它最早可能出現於雅典奧林帕斯山的宙斯神廟,四個側面都有渦卷形裝飾紋樣,並圍有兩排葉飾,特別追求精細勻稱,顯得非常華麗纖巧。希臘科斯林柱式的比列比愛奧尼柱更為纖細,柱頭是忍冬草形象(或說用毛莨葉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相對於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並不廣泛,雅典的宙斯神廟採用的是克林斯柱式。

羅馬人將希臘多利克柱式改良,去掉凹槽,加上柱基,成為塔斯干柱式,同時又採取愛奧尼亞柱式的渦卷與科林斯柱式的芼茛葉,結合而成為混合式柱式。

⑤ 如何區分古希臘和古羅馬柱式

古希臘建築 以神廟建築最為發達。它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它的非常完美的建築形式。即用石制的樑柱圍繞長方形的建築主體,形成一圈連續的圍廊,柱子、梁枋和兩坡頂的山牆 共同構成建築的主要立面。經過幾百年不斷演進,這種建築形式達到了十分完美的境地,基座、柱子和屋檐等各部分之間的組合都具有一定的格式,稱作「柱式」。 柱式的出現對歐洲後來的建築有很大影響。

古羅馬建築 古羅馬人由於發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構成的混凝土,在券拱結構的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建築藝術方面,羅馬繼承了希臘的柱式藝術,並把它 和券拱結構結合創造了券柱式。使羅馬的建築物在藝術風格上顯得更為華麗。同時,為了適應龐大的羅馬帝國的多方面的需要,古羅馬人創造了一系列新的建築類 型。羅馬的建築師維特魯威,總結了前人的實踐經驗,寫出了系統的建築學理論著作:《建築十書》,首先提出了具有深遠影響的建築三要素:實用、堅固、美觀。

柱式 歐洲古代石質樑柱結構的幾種規范化的藝術形式,是西方古典建築的基礎。它包括柱身的粗細、高低,柱上檐部和柱下基座的藝術形式。成熟的柱式,如希臘建築的柱式,各部分的比例有一個大致的規定,特點十分鮮明。不同的柱式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建築物的藝術風格。

多立克柱式 古希臘建築最基本的兩種柱式之一。公元前5世紀中葉達到成熟程度。它的主要特徵是沒有柱礎,柱子直接安置在台基上,柱高為柱徑的4—6倍,柱身刻有一條條 垂直平行的凹槽(一般是16—20條),柱頭由方塊和圓盤組成,沒有任何裝飾。它的造型粗壯有力,給人以深厚剛毅的感覺,近乎男性人體的美。

愛奧尼柱式 也譯作「伊奧尼亞柱式」。古希臘建築最基本的兩種柱式之一,成熟時期與多立克柱式大體相同。它的主要特徵是有柱礎,柱頭的正面和背面各有一對渦卷,柱高與柱徑的比例增大,柱身凹槽也增多,給人以柔美的感覺,近乎女性人體的美。

科林斯柱式 古希臘建築的第三種柱式,是在愛奧尼柱式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它的柱頭上雕刻著毛茛葉,顯得十分華麗,其他部分則與愛奧尼柱式相同。這種柱式產生於公元前5世紀下半葉。

⑥ 產生於古希臘,古羅馬的古典柱式在其後的幾個建築歷史時期中時有出現。試列舉4個時期說明其應用柱式的特點

羅馬柱式羅馬人繼承了希臘柱式,根據新的審美要求和技術條件加以改造和發展。他們完善了科林斯柱式,廣泛用來建造規模宏大、裝飾華麗的建築物,並且創造了一種在科林斯柱頭上加上愛奧尼柱頭的混合式柱式,更加華麗。他們改造了希臘多立克柱式,並參照伊特魯里亞人傳統發展出塔斯干柱式。這兩種柱式差別不大,前者檐部保留了希臘多立克柱式的三隴板,而後者柱身沒有凹槽。愛奧尼柱式變化較小,只把柱礎改為一個圓盤和一塊方板。塔斯干、多立克、愛奧尼、科林斯和混合式,被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稱為羅馬的五種柱式。其風格的差異遠比希臘愛奧尼和多立克兩種柱式的差異為小,因而失去了鮮明性。羅馬人創造了新的柱式組合,最重要的是券柱式。 維特魯威在他的《建築十書》里給柱式本身和柱式組合作了相當詳細的量的規定,用柱身底部的半徑作量度單位。他注意到這些規定要根據建築物大小、位置等具體條件作必要的調整。柱式作為基本的建築造型手段,在羅馬帝國流行,形成統一的羅馬建築風格。
古希臘1、陶立克柱式或多力克柱式DORIC ORDER:是一種沒有柱礎的圓柱,直接置於階座上,由一系列鼓形石料一個挨一個壘起來的,較粗壯宏偉。圓柱身表面從上到下都刻有連續的溝槽,溝槽數目的變化范圍在16條到24條之間。它來自於古埃及,有名的法國埃及學者所命名的先陶立克柱式,是這種希臘柱式的先驅。多立克柱又被稱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衛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農神廟(Parthenon)即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愛奧尼克柱式Ionic Order:這種柱式比較纖細輕巧並富有精緻的雕刻,柱身較長,上細下粗,但無弧度,柱身的溝槽較深,並且是半圓形的。上面的柱頭有裝飾帶及位於其上的兩個相連的大圓形渦卷所組成,渦卷上有頂板直接楣梁。總之,它給人一種輕松活波、自由秀麗的女人氣質。愛奧尼柱又被稱為女性柱。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um)。

3、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它最早可能出現於雅典奧林帕斯山的宙斯神廟,四個側面都有渦卷形裝飾紋樣,並圍有兩排葉飾,特別追求精細勻稱,顯得非常華麗纖巧。希臘科斯林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比列比愛奧尼柱更為纖細,柱頭是忍冬草形象(或說用毛莨葉(Acanthus)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相對於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並不廣泛,雅典的宙斯神廟(Temple of Zeus)採用的是克林斯柱式。

典型的希臘柱式有多立克柱式、愛奧尼克柱式與科林斯柱式等三種,希臘柱式後來為羅馬所繼承與發展。所謂古典柱式包括古希臘的玉柱式和後來古羅馬發展了的塔司干柱式和組合柱式,共稱古典五柱式

古羅馬五種柱式(羅馬多立克柱式、羅馬愛奧尼柱式、羅馬科林斯柱式、塔司干柱式、混合柱式)
影響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後,歐洲大多數地區柱式建築不再流行。在義大利雖然流風尚存,但細部和組合方式等都不很嚴格,與羅馬柱式有很大差別。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重新使用羅馬柱式作為基本的建築造型手段,追求風格的純正。16世紀下半葉的手法主義,產生了兩種潮流。一種是刻意求奇,不惜破壞柱式的結構邏輯來創造新的建築形象,如螺旋式柱身、斷折的額枋、不均勻的開間、成組的柱子等,這種潮流被17世紀的巴洛克建築繼承。另一種是刻意求同,給五種柱式厘訂死板的規范,消除古羅馬時期普遍存在的變體,作出苛細的量的規定,這種教條化的潮流被17世紀的古典主義建築繼承。巴洛克建築流行於義大利等國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區;古典主義建築流行於法國和北美等地。它們都創造了一些新的柱式組合。但二者在個別手法上互有滲透。後來,古典主義建築的影響比巴洛克建築的大。尤其是法國成了歐洲建築教育的中心以後,教條化的柱式就在歐洲成了主流,一直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但裝飾仍多用巴洛克手法。

⑦ 古希臘創造的三種柱式

古希臘三柱式
柱式: 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築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則。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徑為一個單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則,計算出包括柱礎(Base)、柱身(shaft)和柱頭(Capital)的整個柱子的尺寸,更進一步計算出包括基座(Stylobate)和山花(Pediment)的建築各部分尺寸。

古希臘的建築從公元前7世紀末,除屋架之外,均採用石材建造。神廟是古希臘城市最主要的大型建築,其典型型制是圍廊式。由於石材的力學特性是抗壓不抗拉,造成其結構特點是密柱短跨,柱子、額枋和檐部的藝術處理基本上決定了神廟的外立面形式。古希臘建築藝術的種種改進,也都集中在這些構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組合上。公元前6世紀,這些形式已經相當穩定,有了成套定型的做法,即以後古羅馬人所稱的「柱式」。

古希臘建築基本上是三種主要柱式:

多立克柱式:希臘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的特點是比較粗大雄壯,沒有柱礎,柱身有20條凹槽,柱頭沒有裝飾,多立克柱又被稱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衛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農神廟(Parthenon)即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愛奧尼柱式:希臘愛奧尼柱式(Ionic Order)的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愛奧尼柱又被稱為女性柱。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um)。

科斯林柱式:希臘科斯林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比列比愛奧尼柱更為纖細,柱頭是用毛莨葉(Acanthus)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相對於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並不廣泛,雅典的宙斯神廟(Temple of Zeus)採用的是克林斯柱式。

http://www.sznews.com/art/images/site3/20060814/00e04c4eeebe064a60b802.jpg
圖解:從左至右依次為: 多利克柱式,愛奧尼亞柱式,科林斯柱式

⑧ 簡述古羅馬柱式在古希臘的基礎上增加了什麼柱式

羅馬人繼承了希臘柱式,根據新的審美要求和技術條件加以改造和發展。他們創造了一種在「科林斯」柱頭上加上「愛奧尼」柱頭的「混合式」柱式,並參照伊特魯里亞人傳統發展出「塔斯干」柱式。

⑨ 古希臘創造的三種柱式是什麼

古希臘建築基本上是三種主要柱式: 多立克柱式:希臘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的特點是比較粗大雄壯,沒有柱礎,柱身有20條凹槽,柱頭沒有裝飾,多立克柱又被稱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衛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農神廟(Parthenon)即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愛奧尼柱式:希臘愛奧尼柱式(Ionic Order)的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愛奧尼柱又被稱為女性柱。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um)。 科斯林柱式:希臘科斯林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比列比愛奧尼柱更為纖細,柱頭是用毛莨葉(Acanthus)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相對於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並不廣泛,雅典的宙斯神廟(Temple of Zeus)採用的是克林斯柱式。

⑩ 簡述古羅馬將柱式和拱券結合的方法

古羅馬時期為了解決柱式和拱券結構的矛盾,產生了被稱為券柱式的組合。這就是在牆上或墩子上貼裝飾性的柱式,從柱礎到檐口,把券洞套在柱式的開間里。券腳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線腳裝飾,取得細節的一致,以協調風格。柱子和檐部等等保持原有的比例,但開間放大。柱子凸出於牆面大約3/4個柱徑。

古羅馬是最富有創造力的時代之一,建築類型多,形製成熟,手法樣式豐富,結構水平高,而且建立了建築的科學理論。對後世的歐洲建築,甚至全世界的建築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券拱結構的發展過程:

券拱技術是古羅馬最大的建築特色,最大的成就,出色的券拱結構技術才使得羅馬宏偉壯麗的建築有了實現的可能。它除了豎向荷重時具有良好的承重特性外,還起著裝飾美化的作用。

使內部空間的拱頂,半圓形,單向的拱券即稱筒拱,與筒拱走向平行的兩側牆為承重牆。其特點有一下兩點: 第一、牆厚、連續感,空間相對封閉;第二、給人一種單向的運動感。

閱讀全文

與古羅馬人創造的柱式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