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佛是覺悟的人 佛的願力可以創造一個凈土世界 請問.....〓〓
其一,世界的形成,不僅是某一佛之大願力就能成就;還需要無量眾生共業所感。一切諸佛,必須攝取眾生才能成就佛土。也只有這樣,佛才有度眾生的可能。如果一佛世界不攝取眾生,僅有此一佛在此土圓成佛道,成佛也就失去意義。還不如取無余涅盤。(當然,也沒有這樣的佛土)。所以說:「比如菩提樹王,眾生為根為本,佛菩薩為果為花。」
比如西方極樂世界,凡往生者;皆因具足了往生之善業因緣,往生的同時,也庄嚴了佛土。往生者越多,佛土愈加庄嚴。迴向偈也說:「願以此功德,庄嚴佛凈土」
凡夫歷經三大阿僧祗劫成佛的過程中,也是不斷與眾生結緣;未來成佛之時,有緣眾生來生此土。
其二,如《大智度論》雲:「諸佛恭敬法故供養於法,以法為師。何以故?三世諸佛皆以諸法實相為師。」
這個「諸法實相」,即是一切有情本具的真心;本具無量功德,能生一切萬法。因而,諸緣和合之時,就會出生種種法。樓主所說「規則」。可以理解為「諸法運作的規律」,如上所說世界的形成等,皆是「諸法實相」的運作。並無任何「主體」起心動念去「制定」。所以,佛法中把這個叫做「法爾如是」:法就是這樣起作用的。
其三,樓主此一句:「那麼佛所做的事也不是完全隨著自己的意願」,是凡夫情解,將佛「人格化」。其實,諸佛不「做事」(做事,是有漏法,初地以上菩薩已經無漏,已經不做事),也沒有「自己」(小乘初果人已經斷除我見,何況菩薩,何況諸佛?),更何況有「自己的意願」(「我的」一語,不僅未斷我見,乃至落在「我所」,外道有成者也超越此境界)。
諸佛出現世間,示現種種「行為」(因佛地完全清凈,其行為無有一絲一毫造作;所以雖有「行為」其實「無行為」,故經中有雲:「四十九年未說一字」)的,是應身佛。有種種「意願」的,也是應身佛。因為應身佛需要藉助五蘊身來弘法度生,所以才被「人格化」。其實,究竟義的佛,是「法身佛」,一切眾生本具,也就是上述「諸法實相」。這個「法身佛」,永遠不會起心動念,永遠不會「想要去干什麼」。完全是寂滅相,卻又是萬法的根源。
那麼,應身佛為什麼又在度生呢?因為這是一切諸佛在未成佛之時所發的宏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如無此宏願,一切諸佛無以成佛,乃至不能修學佛道(最多能修二乘法),不能成為菩薩。而眾生界無有窮盡,所以此願亦無窮盡。
《楞伽經》雲:「無有涅盤佛,無有佛涅磐」。
諸佛雖具足種種涅磐,卻無有一佛取無余涅磐。雖不取無余涅磐,卻時時刻刻住於涅磐。雖時時刻刻住於涅磐,卻又分身百千萬億度生不止。諸佛境界,等覺菩薩一不能盡知,我等凡夫,唯有堅固信根,信受奉行而已。
其四,因緣未熟,諸佛也不能救度;若能往生,必定是此眾生因緣已經成熟。諸佛大威德力,大方便力,難以思議。若有重罪凡夫,五逆十惡;聽聞「佛」字即辱罵誹謗。然而,就因為「佛」字過耳,善根種下,久遠劫後亦能得度,亦能成佛。諸佛度眾,可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而眾生不信不受,如遊子遠離慈父,如之奈何?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南無常住十方佛
㈡ 既然佛說這世間的一切皆是自己真心所化,那麼是不是成佛後可以依自己的真心另創造一個新世界
不是可以,而是必須。
菩薩分為41個級別,當修行達到第八不動地的時候,就開始創造世界這項工作了。
佛經術語叫做:庄嚴佛土。
當達到成佛的時候,庄嚴佛土徹底完成。
菩薩在第七遠行地以前,還不具備庄嚴佛土的能力。
最多隻能往生佛土。
著名的無量壽經,在開篇部分,就講述了,阿彌陀佛「庄嚴佛土」的具體過程。
具體的方法是:六波羅密。
(六波羅密分為3大階段,庄嚴佛土是最高階段)。
在無量壽經的後半部分,講述了,「往生佛土」的具體方法。(信願行3資糧)。
其中,國土美妙的部分,是修行「信資糧」。
其中,5惡5痛5燒部分,是修行「願資糧」。
其中,教導修行的部分,是修行「行資糧」。
㈢ 佛教不信造物主。為何卻說阿彌陀佛能創造極樂世界,觀音能送子(送子觀音創造生命)
佛教不相信只有抄一個人能創造襲,而是認為所有眾生都能創造,也都參與了創造世界和萬物。阿彌陀佛能創造凈土,別的佛也能,而且每個佛都有創造自己的凈土。我們成佛後,也可以創造自己的凈土。這一點,和基督教不同。第二,觀音送子,不是創造生命,而是改變一定的因緣。一個人因為某些因緣的原因,不會有子,而做善事以後,再求觀音,觀音就可以改變其無子的因緣,讓某個需要投胎的靈魂來投胎,使其可以獲得孩子,這並不是創造生命。
㈣ 佛教中誰創造了世界
佛教抄說「因緣而生」是襲世俗道理(俗諦),說「緣起無生」是勝義真諦(勝義諦)。
佛教認為所有事物(法)的存在都不是真實的存在,而是假有。一切事物剎那變易,所以「無常」;一切事物不能獨立存在,依靠其他條件才能存在,所以「無我」;沒有本質,所以「無自性」。
事物並非不存在,而是以「空」的形態存在(假有),所以說「色(物質)即是空」。事物雖然沒有本質(自性),卻有現象和作用,所以不是虛無主義、斷滅論。
佛教認為不但世界不實有,而且構成世界的要素——時間、空間、原子、自我、靈魂、神、心、識、語言、善惡、自然、無明等等因緣也不實有,構成世界的因果雖然本質是「空」,但是卻不妨礙因果的現象和作用(不昧因果)。
事物存在的狀態是「空」,這個「空」是不生不滅(涅磐)的,但是眾生於無生滅中妄見生滅,為了區別、擺脫生滅的事物,就需要建立永恆的「造物主」、「靈魂」。佛教以「緣起」為基礎,認為事物本來不生不滅(《法華經》「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所以不需要建立一個「作者」,而是要求在修行中破除「我執」和「法執」。
對於「緣起」認識很淺,獻丑了。
㈤ 佛教談論世界是怎樣創造的
佛教也跟著印度原有思想,相信在宇宙間有一座高工叫須彌(Semuru)。山弱萬四千由旬,山根入水八萬四千由旬(Yojana)有十六、十七、三十、四十里說。山在大海中,周圍有四洲(四大陸),東勝神洲,南瞻部洲(閻浮提)、西牛貨洲、北虛盧洲,或另名稱,東毗提訶、南閻浮提、西瞿陀尼、北拘羅洲,四洲在海中。須彌山四周有七七海,日月星辰在此中四周圍繞。山腰、山頂及其蒼空中,都居有許多鬼神,如四 大王眾天神,三十三天(忉利天的帝釋天神)等。「佛告比丘,今此大地深十六萬八千由旬,其邊無際,…須彌山王入海水中八萬四千由旬,出海水上,高八萬四千由旬…。」(長阿含經第十八)須彌山由風輪、水輪、金輪支撐(立世阿毗曇論第二數量品)。 據說世界開始時,先在「空輪」中產生「風輪」,空輪是宇宙的空間,已充滿各種構成世界的物質。空輪出現了疾行的流動物質。「風輪」生出了「水輪」,氣體的物質變成了液體。最後,從「水輪」中產生出「金輪」,液體不斷流轉,成了固體。「時阿那毗羅大風吹彼水沫,即復造作須彌須山王。…復次,阿那毗羅大風吹掘大地,漸漸深,乃於其中,置大水聚,湛然停積。」(起世經第九)由氣體而液體,由液體,由液體而固體,是佛教所信產生世界的過程。 佛教又說世界第一批人類是從天上的「光音天」來到這個世界的,因為他們在天上的福報已經滿了,而被下降來世。詳見長阿含第十四梵動經,第二十二世本緣品,起世經第九本緣品等處。對須彌山的世界觀,中國佛教徒中不乏疑信參半之人。例如印順法師,就要想用新解釋來說明須彌山,以便替須彌山的不可信處自圓其說。他說:「須彌山即是北極,四大洲即這個地球上的大陸,閻浮探限於亞洲一帶。真實者說,須彌山系即一太陽系,水、金、地、火四行星即四大洲,木、土、天王、海王四行星,即大大王眾天,太陽即忉利天。這樣,閻浮提擴大為地球的別名。」(佛法概論八五頁)但我們以為印順法是在推翻佛說,自作聽明,他的「新佛學」與正統佛經所載的本意,已不知離開了幾個十萬八千里了。 現在我們要講「緣起論」與「實相論」。佛教既然不講神也不信神創造世界,於是,必須用別的理論來說明萬物的起源及其它種種。由於佛教在印度傳播的時間較長,地域相當遼闊,信的人也頗為龐雜,因此,對世界觀所產生的思想與突釋,也是各倡其說,各成一家,變得相當復雜多端。世界萬物到底如何生成變化?佛教用「緣起論」來說明,共有五種緣起論。世界萬物究竟是何東西?它們的本質如何?佛教用「實相論」來說明,也共有五種實相論。這兩部份道理極其復雜深奧,每一種即可成一專書討論。我們擬用最扼要簡單之法,說明如下。二、五種緣起論:佛教以為世界萬物莫不都由緣起而生。有因、有緣,然後生出結果。如撒花種在地(因),藉泥土、陽光等外「緣」,結果便生出花來(果)。此即「此有彼有,此生彼生,此無彼無,此滅彼滅」的緣起觀。1、業感緣起論:小乘「有部」主張,以為世界萬物的生成變化,甚至眾生的生死輪回,都全部由一個「業」(karma)在發動。2、阿賴耶緣起論:大乘唯識學派的思想,由無著(Asanga)及世親(Vasubanaba)兩兄弟於第四世紀在印度所創。在小乘所工的眼耳鼻如身意的六識上,再加上第七末那識(Mana)以及第八阿賴耶識(Alaya)而建立八識思想。這個第八識----阿賴耶識是生出世界諸現象的根元,有著靜的潛勢力,是一切萬法的種子,包含有生起迷,悟世界的諸現象種子。這個第八識,其實就是人的「心」。此即「三界唯心,心外無物」的一種觀念論的唯心緣起思想。3、真如緣起論:將心的本體這個東西稱為「真如」,並以為它是宇宙萬物的第一原因。「大乘起信論」中稱這個真如為「眾生心」,或眾生本具的一心。據說,眾生的心(真如)之本體,原自性清凈,常住不變,但隨著善惡之緣,一面堅持其本性,一面便展開了萬有諸法的各種差別現象來了。4、法界緣起論:由真如法性自己起動,展開迷悟染凈的萬有諸法。其實就是眾生之心融於萬有。5、六大緣起論:這是佛有諸法本源。宇宙間的森羅萬象,都無非是他的所現罷了。構成大日如來的六大要素是地、水、火、風、空、識的六大,這六大,借著因緣而展張萬有諸法來了,一切人類也具備此六大。因此,佛即眾生,眾生即佛。如人能明白這點,便是即身成佛了。其實,六大緣起論是把以為宇宙間的一草一木皆為真如的全體顯現思想,予以人格化,而產生出大日如來罷了。以上的五種緣起論,第2的阿賴耶緣起論比較多講。 三、五種實相論:佛教講緣起,以為世界萬象(諸法),都由因緣所生,因此都是「假有」的存在,無本體,無本質,是「空」(Sunya)。是「諸法無我」,「我」是「常一主宰」之意。是「空」,「無我」,意即萬物沒有它的本質(本體),都不過是借著各種因緣所生罷了。分析萬物究竟為停物?是謂「實相論」,大致來說,小乘以為構成萬物的要素(法體),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實在的,萬物的本體是永遠不滅的,這叫做「我空法有」。大乘與小乘完全不同,不單全然否認萬物有本體,永遠不滅,而且更以為現的諸現相(諸法),也不過是一種「-假名」的存在罷了,並非真有其物存在,這叫做「我法二空」。 五種實相論是:1、我空法有論:小乘「有部」主張現在的一切存在雖由因緣而成,但一旦因緣消滅,現在的存在也隨而消滅。不過構成萬物的要素(法體,五位七十五法,仍存在於未來之中,當因緣和合到來時,又再出現。因此,萬物的本體,永遠不滅。2、我法二空論:成實宗的主張,介於小乘與大乘之間的思想。「我空」,是人的身心,色受想行識等五蘊都是由假的和合而成,沒有常一主宰的自我存在。「法空」,是說不單沒有五 蘊之上的自我,甚至連五蘊的諸法也都是無實我,無實體。這種思想亦叫「單是空」與大乘佛教的「緣起空」不同。3、有空中道論:大乘唯識宗的主張。從「有」的立場看世界萬物,說三種自性,再從「空」的立場說三種無性。空即有,有即空,空中見有,有中含空,是所謂萬有實相的「中道」。4、無相皆空論:大乘始祖印度龍樹的思想,叫做「中觀論」。他在「中觀論」中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並說世界萬物是:「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也不去」(即八不中道)。他的整個思想是有人以為萬物從因緣所生,藉因緣所滅,但並非如此,人所見的某個現象,看似實有,其實是假有,假的存在,但這個假並非有了「有」才用假,而是中道。介於有無之間,是「非有非空」,此請即空、即中上即假,絕對的這個東西叫做法身,自性清凈心,諸法實相。龍樹的主要目的,是要攻破當時小乘有部三世實有,法體恆有說,所以主張萬物不生不滅,其本來面目且是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5、諸法實相論:天台宗的主張,受了龍樹的影響。萬物的現象即是它的本體,現象外無本體。春夏秋冬四季變化、以及桃紅柳綠等各種現象,即是它的存在相,是法性真如的真姿相。例如從某方面看一朵花是實在存在,是「有」,但它無非因緣所成,不久便會消滅無存,故不過是假有,前者是有,後者是無,兩者都對都不對,故能說花之存在,既是有,既是無,亦即既有既無,亦即超越有無,同時亦包含「有無之中道實相。超越相對之絕對,真的絕對這個東西便是諸法實相了。一切世上的存在物,這個東西便是法性的全顯,是全體的部份。鮮花散落看似無常,但這個現象卻是花的常住之相,從無常中看常住,就是天台宗觀物的立場。但如將無常看作無常,將常住常看作常住,便是所謂妄見了。 如根據大乘佛教的世界觀,這個世界既無開始,也無結束,就像車輪般永遠旋轉不停,所以佛教的世界觀是圓形的。說也有趣,佛教的許多思想都屬圓形,如六道輪回即是。佛教由於不講神創造世界,所以從人的方面出發來看世界。結說來說去,仍都在人的「心 」這一個問題上兜圈子,換句話說,人的心才是決定世界萬物的或有或無,或甚至到達有無不分的地步。
㈥ 成佛後自己另外創造一個世界,可以嗎像阿彌陀佛 葯師佛一樣
不是可不可以,而是必須。
《金剛經妙理剖析》:
庄嚴國土是菩薩成佛前必須完成的三件大事之一。三件大事是:
1.
福慧雙修功德圓滿;
2.
度脫的對象因緣成熟(成佛是為了度眾,成佛就是意味著第二次入世來度眾);
3.
弘法國土的條件具備。
不具備第一條不能證得無上圓滿正覺,不具備第二條就沒有度脫的對象,不具備第三條就不能弘法。
創建怎樣的國土呢?從佛教來說,現在的娑婆世界,國土是我們三界眾生共同業力創造的。有這個緣,有這個眾生,有這個環境,有這個條件才能弘法度眾。這是大家共緣形成的。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庄嚴的,是他的願力創建的。
各個佛都有自己的國土,沒有國土,沒有弘法環境條件是不行的。
㈦ 佛能創造極樂世界為什麼不能毀掉一個六道輪回
眾生為什麼會在六道輪回中?因為業力。沒有業力,就超出六道了。眾生的業,自己造,自己消,佛也不能幫眾生直接消業的,只能引導。既然眾生的業,佛不能直接消,那眾生所在的六道輪回,佛又怎麼能直接毀掉呢?還是那句話,佛只能引導。佛引導眾生離苦得樂,所以佛發大願,創造一個凈土世界,引導眾生。
等到眾生業都消了,眾生都成佛了,六道也就不存在了。
以上是我淺顯的理解。
㈧ 佛創造這個世界了嗎
佛從來沒說過他創造了世界,佛只說世界的一切都是由心識反映出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阿彌陀佛
㈨ 釋迦牟尼佛造的佛世界是那個
他沒有造世界,正如我佛在唯一的(沒有之一!)真經《阿含經》中所言:內火把已經被徹底掐容滅,樹根已被徹底斬斷,不會再有任何生命的出現。釋迦摩尼走的路就是靈魂徹底死亡的路,不管你信也好不信也罷!這就是佛法的無我,只要一天存在「我」,就一天不得安寧。這也正是當年我佛所說:我的法固然是世間大真諦,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領悟,也沒有必要每個人都領悟!
㈩ 佛菩薩為何不在虛空示現我們可以看到的肉身一樣還有就是佛菩薩能不能發願創造出一個極樂的物質世界感
您好,這個問題和我為學佛前的疑惑很像,現在我學佛了,也才慢慢懂得這些道理……
------------------------------------------------------------------------------------------------
1、回答佛菩薩為什麼不示現,方便我們信佛
佛教大乘經典中非常有名的《金剛經》,想必樓主知道或者看過,其中有句話,您應該知曉: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這是釋迦牟尼佛3千多年在世時,自己親口說的,什麼意思呢?
佛祖在當年已經有神通可是過去未來,當然,也會想到我們現在21世紀,世界會是個什麼樣子,所以佛告訴所有人,在我們21世紀,物質生活很完善,但是人心變壞,只知道自私自利,社會不常安定,惡魔出生,破壞佛法,破壞正義。
而就像樓主您說的,我們都有眼睛,喜歡眼見為實!但是往往惡魔就用這一著弱點來欺騙眾生,曲解佛理,誹謗佛法。
***** 比如佛說要修行必須就要 戒淫、斷惡、不吃肉不殺生
可是現在偏偏又人講,學佛可以吃肉,也可以淫,而且說這是非常非常奇妙的法門,人都是有軟弱之心的,聽到這些邪說,自然滿心歡喜,殊不知「良葯苦口」,「甜言蜜語」一定不要信啊,可是說了沒有人聽,大家都聽魔鬼的說法,都去造惡,還有的魔鬼希望變現一些神通,魔鬼式有神通的,這樣人們就更加相信他是法力高強之人,但是我們稍微動動腦子都會知道:真正有實力的人,是不會整天扯著嗓子說自己是有實力的,真正有德行的人,都是謙虛謹慎的,我們知道的孔孟就是這樣,人尚且知道謙虛,佛不懂得嗎?佛更加會謙虛,說實在的,古今佛界高僧大德,哪一個不是普通又普通?越是有實力、有定功的高僧,您從外表看去 越是普普通通,這才是真的有德行。
所以說,佛菩薩不會隨便示現在人間。
最後補充,佛菩薩與我們是生活在不同維度空間,沒有禪定功夫的人類,眼睛有局限,只能看到三維世界的光(只要要有突破4維空間的能力才行),所以即使佛菩薩站在您面前,說不準您還不知道呢。
-------------------------------------------------------------
2、有就是佛菩薩能不能發願創造出一個極樂的物質世界?
所有物質世界都是假的,有生就有滅,只有精神層面才能永存,這是宇宙法則,不是佛規定的。人類的慾望無限,如果有一天大家都開寶馬賓士了,說不定還是有人會不開心,那時候還希望要火箭。。。。。物質的極樂不可能的,因為在物質的世界裡,人們所認為的快樂就是,我想要,我得到了,這就快樂了,您看,這和機器一樣,給油就能工作,我們的快樂也是一樣,滿足你了就快樂,不滿足就不快樂。這個快樂說實話是假的,是短暫的,臨時的,隨時可能消失,所以說人有悲歡離合,一會笑,一會哭。
而且即使是真的真的都可以滿足人類的無限慾望,那麼您不要忘記,最大的苦還存在呢。什麼苦呢?
就是像很多女孩子說的「唉,有皺紋了」,這苦有三苦八苦等,人總會有生老病死、愛離別等苦,躲都躲不過。
誰能說我一輩子可以沒有苦,從5樓刷下來不會死不會痛?沒人!
誰能說我得親朋好友有一天不會因死亡而離開我? 沒人!
誰能說我談戀愛,我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一輩子不會變心,不會分手,結婚依舊甜蜜,沒人!
誰能說我現在要買一幢上海的房子,要最大的1000平米的,可是我沒錢,我眼巴巴地看著富人住進去,這不是苦嗎? 您說我去偷我去搶。但不說這個果報(果報下地獄),就算您搶到了,您的錢也有花的完的時候。
……
--------------------------------------------------------
3、大願力的阿彌陀佛為何不發這條願-眾生一念我的名號馬上接引去極樂世界,不用那麼的辛苦信願修行!發願、願力用不用根據因果規律呢?可不可以隨便亂發願呢
佛陀已經發願了!誰說沒有!!!這可是大妄語,要墮地獄的!不可說阿!!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您餓了,佛菩薩慈悲,為您做了一桌子您愛吃的,跑出去幾十里路給您買豆花吃,還買您最喜歡的甜點給您,都擺在桌子上,您說您餓了。可是佛菩薩都給您賽在嘴裡了,您還是不肯咽,覺得麻煩,不僅不肯咽,還要把持的吐到地上,說服菩薩的不是,說佛菩薩為什麼不能給您省點事情,為什麼把吃飯搞得這么復雜。。。。。
責任在誰呢? 您自己部下咽,就是東西再多,您的肚子也不會飽阿。
《無量壽經》中記錄著阿彌陀佛偉大的48大願,其中就有條,若有善男子,男女人,在命終之時,能念我名號,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我就會接引其來我佛土(極樂世界),
而您的付出呢?
只需要這一生!僅一生,大不了幾十年的樣子,匆匆就過去了,做點好事,一心念佛,吃素……而已。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這是何等的偉大!
往生後我們成為什麼?
七地菩薩,這個等級離我們平時念的「觀世音菩薩」已經不遠了。
即使是天天坐禪,此生便開悟的高僧,也只是出住位左右,和我們往生後的七地菩薩位,還差幾十個級別呢。
可以說,我們撿了一個超級大便宜!!!!都是阿彌陀佛的偉大願力啊!
誰敢說阿彌陀佛不偉大!
而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的偉大願力,只是依靠我們自己的本事,同樣是發菩提心,做盡善事,吃素、不殺生、做功德、讀誦大乘經典。。。需要修煉多久呢?
三大阿僧指劫。
------------------------------------------------------
4、劫有多長? 答:要多長有多長!
「劫,是一個時間單位。一劫到底有多長的時間呢?劫有大劫、中劫和小劫。佛教所說的小劫,是怎樣計算的呢?是根據人的壽命來計算的。佛教經典里說,人的壽命從80000歲開始,然後每100年減一歲,一直減到人的壽命10歲為止,然後再從人的壽命10歲開始,每過100年增加一歲,一直增加到80000歲,這樣一增一減就叫一小劫,一小劫以現在的年數來計算,是(80,00010)×100×2=15,998,000年。那麼,一小劫就是15,998,000年。佛教所說的中劫,就是20個小劫。那麼它的公式就是15,998,000×20=319,960,000,可見一中劫的時間就是319,960,000年。佛教所說的大劫,就是80個小劫,可見一大劫的時間就是319,960,000×80=1,279,840,000年。」(網友估算數字,事實上應該比這個多)
------------------------------------------------------------
5、謂神通?佛神通廣大,大到什麼程度?能不能自由意志不受任何限制的變化等等
答案:這個問題是您問得最棒,因為我回答不用打那麼多字,打的手疼。
一句話就可以解決:
「完全可以」!任何人類想得到想不到的事情,只要是善事,佛都可以做到。具體您可以 .
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助到您!
如果您願意更多地了解佛法的神奇,推薦您 免費下載 文庫中的《認識佛教》
最後祝福您法喜充滿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