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擁抱變化,如何讓員工更有執行力和創新能力
實現創新的第一步,是選對創新的方向,找到「最合適的產品」。很多人認為:最合適的產品,就是最高端的。這其實是個錯誤。小米從未生產任何一個新產品,它只是把我們熟悉的產品進行了「小米化」處理——用更便宜的價格、更好的設計,交付給用戶。這,就是創新。
B. 擁抱變化 是什麼意思
主動去迎接適應生活中的變化,簡單的說就是嘗試接受新事物
C. 遠見卓識,擁抱變化,自我超越,銳意進取 啥
遠見卓識解釋:卓:高超;識:見識。有遠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見解。
擁抱變化解釋:擁抱變化簡單理解就是對於局勢或一切事物的變化做到積極的適應。
自我超越解釋:「突破極限的自我實現或技巧的成熟」,自我超越是自我的創造,是一個人、一個組織不斷突破自己原有的狀態,走向「願景」的過程。
銳意進取解釋:銳,堅定地;意,下定決心;進取:向前,進步和有所作為與成就。意志堅決地追求上進,下決心強化,力圖有所作為。
D. 專注核心。擁抱變化的含義是什麼
「專注核心,擁抱變化」這句標語應該是某企業的宣傳用語,含義分兩層:
一是專注於自己的核心技術、核心價值觀、核心競爭力,以此與兄弟企業爭奪市場,集聚人氣。
二是正確把握市場經濟發展的主客觀規律,接受行情變化的實際情況,靈活有效地採取相應的措施,以保證企業運行的安全平穩。
E. 企業文化心得怎麼寫以客戶至上,持續創新,擁抱變化,以貢獻者為本的企業價值觀為基礎
公司文化
孝道是基
頂層靈魂
架構設計
針對本業
技術為本
管理是水
水潤萬物
人人發揮
優勢自顯
狼的團隊
F. 擁抱變化的大義
第一重含義是當任何變化到來使得身處其中的我們不得不受到影響而做出相應調整時,我們應該採取的是一系列積極應對的態度。第二重含義是這個世界既是在不停變化的,任何事物也都是在變化中發展、進步的,我們就應該更好地去了解各種變化,以至於做到喜愛上變化,甚至去創造變化。這是一種不甘於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的精神。
東西方哲學的核心思想就是擁抱變化、創造變化。當變革來的時候,你要做的,就是放棄昨天還認為是最重要的事----就像下圍棋,看清全盤後,要學會「棄子」
要把機會做大做強,將公司與制度、文化、人才緊密結合,從商人晉級到企業家,企業才能長存,這是最大的挑戰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這句話真的很經典。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所謂的穩定都是相對的,暫時的。世間萬物無不是瞬息萬變,不變是轉瞬即逝的、表面的,唯有變化才是永恆的。社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變化著;市場隨著社會的變化,不斷地變化著;人也會隨著環境的變遷,不斷地變化著。情況變了,你的心態,想法,甚至對待同一事務的態度都會變化。即使你不變,你的參照物也會變。你的老闆會變,公司會變,朋友會變,情人會變。
無論我們喜歡與否,變化總是無處不在,她悄無聲息又如影相隨。變化意味著不確定性,因此變化總是兩面的,它可能帶給你的是機會,也可能帶給你的是風險。在面對這樣的不確定時,我們如何應對呢,是擁抱變化,抓住機會呢,還是因噎廢食,一味的躲避呢?對變化的態度和應對,既反映了一個人的性格,也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更反映了一個人的能力。沒有人可以控制自己身邊的變化,你我可以做到的,就是學會怎樣讓外部的變化讓自己變得更強。既然我們無法改變變化,唯一需要改變的就是我們自己。否則,我們很快就會被淹沒在變化的大潮中,被時代和環境淘汰。
誠然變化經常能令我們措手不及、損失慘重,但如果因此而憎恨他,對他避而遠之,那麼他將會經常的光顧你,讓我們與機會失之交臂。倘若學會去擁抱變化,喜歡變化,進而運用變化,那麼我們就能更好的抓住機會,抓住事物發展的突破點。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是一個亘古不變的定律,惟有識時務者,才能有把握變化之機遇;惟有真豪傑,才能有擁抱變化之氣魄;惟有真英雄,才能有運用變化之大手筆
「擁抱變化」需要一種積極的心態、寬廣的心胸,包容一切事物,面對一切變數都能榮辱不驚,從變數之中尋找出提升點,並加以利用。馬雲先生是一位商業奇才,其令我最為佩服的是他那種百屈不撓的心態,海納百川的心胸,在經歷了眾多的變化之後依然屹立不倒,從而也總結出了擁抱變化。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許多想法、做法,都是超乎常態的,非常人所能及的。正是因為他有如此的心態、心胸、思維,才能造就阿里巴巴神話。
G. 以擁抱變化為題的議論文 關於創業的
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指導教師一般都要求學生編寫提綱。從寫作程序上講,它是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准備;從提綱本身來講,它是作者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所謂構思謀篇,就是組織設計畢業論文的篇章結構。因為畢業論文的寫作不像寫一首短詩、一篇散文、一段札記那樣隨感而發,信手拈來,用一則材料、幾段短語就表達一種思想、一種感情;而是要用大量的資料,較多的層次,嚴密的推理來展開論述,從各個方面來闡述理由、論證自己的觀點。因此,構思謀篇就顯得非常重要,於是必須編制寫作提綱,以便有條理地安排材料、展開論證。有了一個好的提綱,就能綱舉目張,提綱摯領,掌握全篇論文的基本骨架,使論文的結構完整統一;就能分清層次,明確重點,周密地謀篇布局,使總論點和分論點有機地統一起來;也就能夠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組織、利用資料,決定取捨,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料的作用。
有些學生不大願意寫提綱,喜歡直接寫初稿。如果不是在頭腦中已把全文的提綱想好,如果心中對於全文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步驟還是混亂的,那麼編寫一個提綱是十分必要的,是大有好處的,其好處至少有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可以體現作者的總體思路。提綱是由序碼和文字組成的一種邏輯圖表,是幫助作者考慮文章全篇邏輯構成的寫作設計圖。其優點在於,使作者易於掌握論文結構的全局,層次清楚,重點明確,簡明扼要,一目瞭然。
第二,有利於論文前後呼應。有一個提綱,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在檢驗每一個部分所佔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間是否有邏輯聯系,每部分所佔的篇幅與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稱,各個部分之間的比例是否恰當和諧,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絲絲入扣、相互配合,成為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都能為展開論題服務。經過這樣的考慮和編寫,論文的結構才能統一而完整,很好地為表達論文的內容服務。
第三,有利於及時調整,避免大返工。在畢業論文的研究和寫作過程中,作者的思維活動是非常活躍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從表面看來不相關的材料,經過熟悉和深思,常常會產生新的聯想或新的觀點,如果不認真編寫提綱,動起筆來就會被這種現象所干擾,不得不停下筆來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寫的從頭來過;這樣,不僅增加了工作量,也會極大地影響寫作情緒。畢業論文提綱猶如工程的藍圖,只要動筆前把提綱考慮得周到嚴謹,多花點時間和力氣,搞得扎實一些,就能形成一個層次清楚、邏輯嚴密的論文框架,從而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寫論文的學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寫成提綱,再去請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較易提出一些修改補充的意見,便於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導。
H. 擁抱變化的馬雲與馬雲的觀點
2009年歲末,在「經濟發展趨勢與民企應對策略論壇」上,就民營企業在「後危機時代」的機遇、挑戰以及核心精神等話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馬雲指出,不懼危機、擁抱變化是民營企業精神的核心內容,而善待員工、尊重客戶則是企業賴以生存的信仰。
馬雲認為,未來10年,中國和全世界在金融領域將會不斷面臨新的沖擊或變化,民營企業必須學會適應。除了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還要未雨綢繆,學會在「陽光燦爛的時候修理屋頂」,這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以下為馬雲相關觀點原文:
變化永遠充滿多變性,必須不斷對災難降臨的可能性進行預測,即使沒有災難時也要做好准備。東西方哲學的核心思想就是擁抱變化、創造變化。形勢好的時候要為形勢不好做准備,形勢不好的時候,我會調整心態,對自己說:機會來了。
調整心態,學會適應危機
2008年我曾說過,1年後我們都會適應經濟危機;今天,我感覺大家已經開始適應了,從在座各位的臉色上看,去年(2008年我看出的是恐慌,今年(2009年我看到的是坦然。我認為,做企業面臨的第一個風險就是能否適應危機。危機永遠存在,所以我們才說「後危機時代」,而不是「危機以後的時代」,這是有本質區別的。我想問,(危機來得那麼快,去得那麼快,傳遞出怎樣的信號,我們從中得到了什麼?(危機為何來去都那麼快,什麼時候會再次襲來?以前,危機是10年來一次,現在是5年來一次,未來可能變成3來來一次,我們是否准備好了,是否已經適應了危機?這是我想說的第一個問題。
我們面對的是明天,要利用危機改變自己,改變社會。不能為度過危機感到驕傲,更不能為度過目前的災難而欣喜。如果我們沒有從中學到什麼,從而改變自己,繼而創造未來,那麼充其量只是度過了眼下的財務危機,心理上的「危機」並沒有解決。
我們都是做企業的,不管別人認為我們做得多大,與世界500強比起來,我們都是小企業。只有先把自己看小,才能把企業做大。去年(2008年我就覺得,這次危機對大企業是個災難,風暴來的時候,倒霉的一定是大樹,小草不會有問題,從來不會有台風把小草捲起來的事。但是,台風過去以後,大家只會救大樹,沒人救小草,而且是踩在小草身上去救大樹,這時候倒霉的就是小草了。我想用這個比喻提醒大家,後危機時代才是小企業的危機。
看清形勢,果斷放棄
我個人認為,變革的時代已經到來。但變革也是痛苦的,因為要改變習慣,這是非常難的。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阿里巴巴去年(2008年的經歷。當時,所有的人都在問,阿里2009年還要不要往前走?看到他們都在考慮增長,我說:忘掉增長吧,明年(2009年為零增長。當變革來的時候,你要做的,就是放棄昨天還認為是最重要的事----就像下圍棋,看清全盤才會「棄子」。我們在2009年取消了所有關於營業額和利潤方面的考核,不是我要員工干什麼,而是員工要告訴我他們想干什麼,能為公司做什麼。
所以我們把考核指標取消了,也就是說,我把國家GDP增長8%這個因素剔除,我要員工在忘掉KPI壓力的情況下,給我健康的、真實的數據,結果公司反而做得越來越好。必須學會在今天放棄昨天最好的東西,但有三樣是不能放棄的,那就是夢想、初戀的感覺,還有思想。
假如只學會了抓住機會,你永遠只能做個商人。機會不會隨叫隨到,用制度、文化、人才等輔助手段,把機會做大做強,從商人晉級到企業家,這是最大的挑戰。改革開放這些年來,我們看到多少商人的沉浮,只有真正把公司與制度、文化、人才結合起來,企業才能走得久。
關於並購:學會尊重和理解
10年來,阿里巴巴很幸運,一直走到現在。為什麼我們可以,很多企業卻做不到?不是因為我們聰明,而是我們的員工在不斷學習、不斷挑戰自己,永遠在陽光燦爛的時候修理屋頂。現在經濟有所復甦,如果這個時候你不進行調整,最後只會摔下來。
阿里巴巴的發展吻合了新商業文明的特徵----開放、分享、責任、全球化。「開放」是所有企業家都要有的一種胸懷,包括並購。我們並購了雅虎中國,最初極其痛苦,面臨文化問題、人才問題等一大堆問題。盡管有人覺得雅虎中國好像沒怎麼恢復,但我從不後悔。我悟出一個道理:以前的收購是「為我所用」,今天是「為它所用」。企業沒有大與小、國有與非國有的區別,只有是否誠信的區別。同樣,企業沒有收購與被收購的區別,只有在夢想上的區別。假如你的夢想比我的夢想好,我支持你;假如我的夢想比你的夢想好,那麼我們是不是一起來實現這個夢想。所以,「開放」表現在收購上,應該是互相尊重和理解。5年後,我將和大家分享雅虎整合的細節。關於「分享」,我只說一點,要學會和員工分享。
關於信仰:牢記責任,珍惜「財富」
「責任」是我們存在的目的。如果你想做企業家,想把企業做大,那就該去解決社會問題。你會發現,你的付出在幾年後將給你的企業和夢想創造無限價值。導致上個世紀出現過多貪婪的原因之一就是信奉「股東第一」,當然,我尊重股東,如果沒有軟銀等投資方,就不會有阿里巴巴。但是,如果我對他們完全聽從,那更不會有阿里巴巴。絕大部分股東是短視的,可能郭廣昌在這部分之外,屬於絕小部分。
阿里上市後,股價從14塊漲到40塊,所有股東都跑掉了。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拋棄你的往往是股東,堅持跟隨你的是員工,對你寄予厚望的是客戶。請記住,是客戶付你錢,員工為你創造價值,他們才是最大的財富。如果你沒能改變員工的生活,並通過員工去影響客戶、幫助客戶,你就只是一台賺錢機器,遲早會後悔。
把實的做虛,把虛的做實,方能成為優秀的企業家。什麼是「實」?是指營業額、利潤這些看得見的收益;什麼又是「虛」?是指企業價值、文化、使命、流程、制度這些看不見的內容。這是我從太極裡面學到的,也是做企業的真道。
2010年不會太差,但也不會太好。我認為,未來10年,中國和全世界在金融領域會不斷面臨災難或變化,要學會適應。如果你害怕危機和風險,那就不要做企業。迎接危機和競爭,迎接資金鏈的斷裂、員工的離開以及各種災難,這就是做企業的所在。善待你的員工,尊重你的客戶,企業一定會活下來。企業要有信仰,人更是如此。
I. 怎樣以擁抱變化為題講好一個故事
變化永遠充滿多變性,必須不斷對災難降臨的可能性進行預測,即使沒有災難時也要做好准備。東西方哲學的核心思想就是擁抱變化、創造變化。形勢好的時候要為形勢不好做准備,形勢不好的時候,我會調整心態,對自己說:機會來了。
調整心態,學會適應危機
2008年我曾說過,1年後我們都會適應經濟危機;今天,我感覺大家已經開始適應了,從在座各位的臉色上看,去年2008年我看出的是恐慌,今年2009年我看到的是坦然。我認為,做企業面臨的第一個風險就是能否適應危機。危機永遠存在,所以我們才說「後危機時代」,而不是「危機以後的時代」,這是有本質區別的。我想問,危機來得那麼快,去得那麼快,傳遞出怎樣的信號,我們從中得到了什麼?危機為何來去都那麼快,什麼時候會再次襲來?以前,危機是10年來一次,現在是5年來一次,未來可能變成3來來一次,我們是否准備好了,是否已經適應了危機?這是我想說的第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