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福柯所說的「自我技術」是什麼可以講得好理解些嗎
這么跟你說吧。
福柯所認為的塑造主體的方式有三種,即權利對主體的塑造(《規訓與懲罰》)、知識對主體的塑造(《詞與物》),或兩者的共同塑造(《瘋癲與文明》),但他後來往歷史上最根溯源,發現了第三種方式,即自我技術。
在《性史》這本書里的第一部分《認知的意志》,福柯以性為研究對象,發現在古希臘時期權利、法律等等外部制約發展的並不成熟,對公民的性並不十分壓制,可希臘人並沒有就此放縱。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通過對自己的認識與對一種美學風格的追求自己塑造了自己,這就是自我技術。像蘇格拉底就很提倡關注自我,認識自我,發現自身的秘密。
只不過現在我們通常是被前兩種方式塑造了,自我技術就被壓低了
⑵ 有關塑造自我的名言
有關塑造自我的名言
1.誰不能主宰自己?誰就永遠是一個奴隸。想左右天下的人,須先左右自己。——蘇格拉底
2.無論如何,一個人應永遠保持有禮和穿著整齊。——海登斯坦
3.生活總是用自己的不成文法支配著人類。——肖洛霍夫勝己比勝人更加光榮。——佚名
4.無論在別人身上的,還是在自己身上,一切取決於你,你的力量或你的膽怯。——佚名
5.聰明人不注意自己不可能得到的東西,也不會為它們煩惱。——喬赫伯特
6.能約束自己的人,最有威信。——塞涅卡
7.人類是依照改變環境的決定來塑造自己。——賀內·杜波斯
8.先打量自己,再糾正自己。——佚名
9.生命是一種創造性的歷程,每一個人要了解自己創造力的來源,利用自己的創造力來創造自己的人生。——佚名
10.貴人而不貴己,名為掛榜聖賢。——金纓
11.不管你可能確信什麼,你必須把握住的是你與其他人沒什麼兩樣。——佚名
12.一個人如果自己跟自己作對,就沒有辦法搭救他。——列斯科夫
13.當你過於注意細節的時候,卻是在一點一滴地浪費你的人生。倘若真心地做事,約莫用你的雙手就夠了。如果還嫌不足,無防再加上你的雙足,便會能做成了。一切要簡化!簡化!再簡化!——梭羅
14.發現了自己的人再也不會失去世上的任何東西;在自己心中握住了人性的人將會了解所有的人。——佚名
15.生命象一粒種籽,藏在生活的深處,在黑土層和人類膠泥的混合物中,在那裡,多少世代都留下他們的殘骸。一個偉大的人生,任務就在於把生命從泥土中分離開。這樣的生育需要整整一輩子。-------羅曼·羅蘭
16.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
17.只是通往死亡的一次旅行。-------塞內加
18.生命是一種語言,它為我們轉達了某種真理;如果以另一種方式學習它,我們將不能生存。-------叔本華
19.生命的全部奧秘就在於為了生存而放棄生存。-------歌德「生命是獲取知識的工具」,只要秉持這個原則,我們不僅會勇氣百倍,同時還能盡情生活和開懷大笑!--------尼采
⑶ 如何創造自我使自己具有創造性人才開創自己的創造性事業
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單位,最關鍵的核心競爭力是「創新」,而要創新,就必須要擁有一大批「創造性人才」。其實《林肯尋找格蘭特》這本書傳遞給我們的最具啟發性的理念就是:如何培養一個人的創造性,使之在工作中能夠創造性的完成任務,從而達到成就事業、實現人生價值的目的。那些只會做死事不會動腦筋的人,即使很敬業、很勤奮、很忠誠,也只能完成好一般的日常工作,一旦出現新的問題、新的挑戰、新的變動,他們就傻眼了、束手無策了。而現實卻恰好是總在變化當中的。在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大部分人都已經意識到敬業、勤奮和忠誠的重要性,力求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進行工作,所以,被淘汰的不僅僅是那些懶人,那些只會埋頭苦幹,機械做事的人也面臨著被淘汰的局面。因為,當你辛勤工作的時候,別人也在同樣的辛勤工作,雖然你勤奮、忠誠、有責任心,已經具備了成為一個優秀人才的最基本的條件,但是,那樣的話你只能算是一個「合格的人才」,而不能算是一個「優秀的人才」。如果一個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話,就只能一直平庸下去,缺乏敢想、敢做、敢擔當的態度和精神,最後的結果很可能被別人超越、替代。本書中的格蘭特就告訴了我們,如果他像前四位將軍們一樣,只把做好防禦、減少傷亡作為自己最大的追求,聯邦就「完蛋了」。因為林肯要的是徹底擊敗敵人而不僅僅只是維持現狀,守住自己的領土就足矣。所以,僅僅有敬業、勤奮和忠誠是不夠的。格蘭特打破常規,創造了新的軍事法則,他的創造能力讓他實現了林肯的目標。在當今瞬息萬變、充滿競爭的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或組織,都是如此。國家創新系統的基石是組織創新,但組織創新無論是以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還是以文化創新形式呈現,它又都是以個體創新為實現的前提。特別是對現在的各行業來說,技術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一個單位或組織要想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激發其廣大職工的創造性。
⑷ 誰能解釋這句話作者是想說什麼「無論身在哪裡,都要永遠地保持自我.——奈良美智 」
環境可能會慢慢侵蝕靈魂,所以,要懂得抵制不良的腐蝕~~~
⑸ 重新認識自我、創造自我,需要怎麼做
在生活中,人們對遺傳和環境的作用是極為重視的,但是,並不認為創造能力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作為度麥學苑心理關愛中心的專業心理咨詢師,對阿德勒的「創造自我」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和極為深刻的體會。這種帶有積極意義的核心理念,對於幫助來訪者走出困擾、重塑自我有著非常明顯的效果。特別是對那些因抑鬱或焦慮等消極情緒而完全否定自我的來訪者,使用阿德勒的「創造自我」理念非常有效。
其次,我們必須懂得:雖然原生家庭對每個人的影響很大,來自遺傳的因素也是我們無法擺脫的部分,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改變和成長去創造新的自我,把來自原生家庭和遺傳的影響降到最小。
最後,我們更要牢記:「創造自我」是走出心理陰影、重見陽光的有效方式,積極的意念和行動是一種生活狀態,更是一種生命狀態。只要我們在創造自我的過程中開啟永不間斷地積極狀態,就能實現美好的夢想,擁有成功的未來。
⑹ 對福柯(Foucault)的話語(Discourse)的解釋
福柯的「話語」
閱讀福柯是從一篇對話錄開始的(後來證明這是最好的入門方式),那時有一種思想沖擊的感覺,正是這一種巨大的沖擊讓我開始了深入的閱讀。他卷帙浩繁的著述讓我驚異於如此廣泛的研究,獨具一格的話語更顯其「自我」的存在,福柯一生經歷了法國的存在主義,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更多的人把他歸為結構主義,而他則拒絕屬於任何一個陣營。正如他拒絕自己屬於激進馬克思主義者一樣。福柯是屬於自我的,或者也不屬於自我,福柯「發現」,根本沒有所謂的作為理性本源的「先驗主體」,實際上只有操縱話語的權力。「權力」與「話語」才是所謂「主體」的真相。
在福柯浩繁的著述中沒有離開權力的分析,這也是他的發現和傳統的區別,然而我們發現在其著述中,不管是《知識考古學》,還是《瘋癲與文明》《規訓與懲罰》抑或《權力與反抗》《性史》中真正權力運作的最明顯,最復雜的地方是福柯強調的話語。話語實踐性是福柯一生所遵循的路線,可以說他的著述是話語的著述。福柯的話語從一開始就異於傳統。他構造了話語的構造序列,在序列中沒有一個具體的個體人是主體,只有序列構成的話語才是主體。
在福柯的作品中可以發現一種全然不同的路徑,其通向一種被他稱為關於各類「話語構型」的理論。盡管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都始於符號的邏輯以及——一旦能獲得關於總體性封閉的各種狀況——它的顛覆。福柯的起步點卻是一種第二層級的現象學,試圖將各種總體——任何關於意義的生產正是在這些總體中發生——隔離開來,通過將各種陳述與任何外在現實的參照括置起來的方式。古典的現象學專注於各種陳述的意義,通過表明意義本身預先假設了各種生產的狀況(這些意義的生產狀況本身不能簡化為意義)。福柯繼續進行了一種第二層的括置。這一「前終極的」舉動,在現象界中隔離出了一個被福柯稱作為話語的層面。在福柯的分析中,存在著這樣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要確定什麼構建了一個話語構型的統一性、以及什麼構建了它的連貫性原則。對福柯來說,任何話語的最小單位,乃是陳述。一個陳述不能被看作是一個命題,因為同一個命題能夠包含有兩種不同的陳述(我和一個醫生都能說某人得了癌症,但只有後者的命題能夠被認為是一個醫療性的陳述)。它也不能被認為是一個言說,因為不同的言說能夠包含相同的陳述。最後,各種陳述不能被認為是各種言語-行動,因為前者被福柯局限為他所說的「嚴肅的言語-行為」——那些不平凡的、非日常的言語-行動,但卻是通過一個權威性的或自主性的活動所構建(如醫療話語)。不過,這只是用一個不同的方式來論述同一個問題:什麼構建了一個特殊的話語場域或話語構型的統一性的原則?福柯一度想在他所說的一種認識型中,來尋找這個統一性原則。認識型是將在某一時代內的思想生產統合起來的一個基本的輪廓。「我們用認識型來指……把在一個給定時期內的各種話語實踐整合起來的各種關系的一個總體性的集合。這些話語實踐引發了各種認識論的觀點、各種科學、以及可能被形式化的各種系統。」在這個意義上,他試圖將各個時代的各種基本的認識型隔離開來;對於這些被隔離開來的不同時代的認識型,他曾分別稱之為文藝復興、古典時代與現代性。揭示這些基本的話語策略的思想操作,就是他所說的知識考古學。但他思想的主要趨向使他越來越意識到,一個話語構型的異質性不能被簡化為這樣一種簡單的統一性原則。因此他總結道,在對於同一對象的參照中、或在諸種陳述的生產中的一種共同風格中、或在各種概念的恆定性中、或在對於一個共同主題的參照中,一個話語構型的統一性原則是無法被找到的;而只有在他所稱之為的「彌散中的規律」中,一個話語構型的統一性原則才能被找到。這種彌散中的規律,乃是指在各元素(這些元素並不遵守與支持結構化的本質原則)之間的各種外部關系中的恆定性。福柯更關注的是話語的同時性,也即為共時性,只有在同時性中,這種統一,也為這個整體找到自我的主體。
在描述了話語的無我的運作之後,福柯發現了作為驅動力的權力意志。這個權力不在於某些人要統治另外一些人,而是產生於話語當中。他認為獲得知識的意志就是權力意志。這意味著人們並不是為了知識而認識,也不是為了追求純粹真理,而是要使知識服務於獲取權力、排除他者。人們憑借權力區分真與假、理性與瘋癲,這種區分暗含著一種挑選。渴望知識的意志在實際運作上如同一個龐大的「排除異己的機制」 ,是控制、統治和確保利益的權力。福柯發現知識,權力都是圍繞話語運轉的,這也可謂是知識,話語,權力的美學之路。
福柯的主要作品
1《精神病與人格》(Maladie mentale et personnalité, 1954)
2《瘋狂與非理性:古典時代精神病的歷史》(Folie et déraison. Histoire de la folie à l』age classique, 1961)
3《康德人類學的誕生及其結構》(Genèse et structure de l』anthropologie de Kant, 1961)
4《診療所的誕生:醫療望診的考古學》(Naissance de la clinique. Une archéologie regard médical, 1963)
5《雷蒙•魯塞爾》(Raymond Roussel, 1963)
6《語詞與事物:人文科學的考古學》(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 1966)
7《知識考古學》(L』archéologie savoir, 1969)
8《論述的秩序》(L』ordre discours, 1971)
9《監視與懲罰:監獄的誕生》(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 1975)
10《性史第一卷:知識的意願》(Histoire de la sexualité, I: La volonté savoir, 1976)
11《性史第二卷:快感的運用》(Histoire de la sexualité, II: L』usage des plaisirs, 1984)
12《性史第三卷:自身的關懷》(Histoire de la sexualité, III: Le souci de soi, 1984)
13《言論與寫作集四卷本》(Dits et écrits, I-IV, 1994)
14《必須保衛社會》(Il faut défendre la société. Cours au Collège de France, 1976. 1997)
15《異常者》(Les Anormaux. Cours au Collège de France, 1974-1975. 1999)
16《主體的詮釋學》(Herméneutique sujet, Cours au Collège de France, 1981-1982. 2001)
17《精神治療學的權力》(Le pouvoir psychiatrique: 1973-1974, 2003)除此之外,正在排印中的福柯在法蘭西學院的其他講演稿,還有:
《知識的意願》(La volonté de savoir: 1970-1971)、《懲罰的理論與制度》(Théories et institutions pénales:1971-1972)、《懲治的社會》(La société punitive: 1972-1973)、《安全、領土及居民》(Sécurité, Térritoire et Population: 1977-1978)、《生物政治的誕生》(La naissance de la biopolitique: 1978-1979)、《論對於活人的統治》(Du gouvernement des vivants: 1979-1980)、《主體性與真理》(Subjectivité et vérité: 1980-1981)、《對於自身與他人的管制》(Le gouvernement de soi et des autres: 1982-1983)、《對於自身和他人的管制:真理的勇氣》(Le gouvernement de soi et des autres. le courage de la vérité: 1983-1984)等 。
⑺ 名人名言《人在生活中主要的任務是創造自我》作者是誰
因題干條件不完整,缺必要條件,不能正常作答
⑻ 追求自我,創造無我
你說的追求自我,我還能勉強懂。
創造無我,我就不懂了。
這句話什麼意思?
是特指什麼。
⑼ 『』人能夠決定自己,自己創造自己的本質,並不斷地向著未來的道路造就自我 『』出自哪本書里
「人能夠決定自己,自己創造自己的本質,並不斷地向著未來的道路造就自我」——薩特
出自薩特的《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⑽ 人生階段,非常有必要重新認識自我,定位自我,創造自我。「我是誰
想要重新認識自己,那麼就要重新開始,要有一個新的目標,新的理想,新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