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我國創造教育的首倡者是誰

我國創造教育的首倡者是誰

發布時間:2021-08-25 10:56:19

A. 我國第一所由自己創辦的學前教育機構——湖北幼稚園的倡導人是誰是陳鶴琴還是張之洞

我國第一所由自己創辦的學前教育機構——湖北幼稚園的倡導人是張之洞。

湖北幼稚園創建於1903年,原址是武昌閱馬場。從1902年起,在張之洞的籌劃下,由學務處具體組織實施,開始湖北全省大規模的教育革新工作。武漢正是以此為起點,封建傳統教育舊制開始全面瓦解,一個帶有近代資本主義色彩的地區性的新學制體系逐漸形成。



湖北幼稚園的意義:

湖北省立幼稚園雖然標志著中國學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負擔的歷史結束了,學校教育社會化已開始邁出第一步。但它的創辦並非沒有絲毫的弊端或者說缺陷,作為清末最早創辦的社會幼兒教育機構,它完全是在模仿日本幼稚園的模式。

仿照了日本眀治三十二年頒行的《幼稚園保育設備規程》,保教人員也大多為日本女子,連設備也由日本購進,湖北省立幼稚園並沒有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特點。由於當時風氣未開,武漢地區官宦之家多不願送子弟入園,入托者多為貧家子弟,武漢的幼兒教育發展相當有限。

B. 我國倡導啟發式教學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的誰

當然是孔子了。你去讀讀論語,論語中經常出現這種對話。

C. 我國第一位教育家是誰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1891年10月18日生於安徽歙縣。他自幼聰明好學,鄰村的一位塾師認定這孩子長大後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讓他免費入塾讀書。有一天下大雪,當他趕到塾館時老師已經開講,他硬是站在門外專心致志地聽老師把課講完。這種學習精神感動了塾館里的每一個人。1906年,他進入本縣的教會學校崇一學堂免費讀書,在這里學習英文、數學、理化等課程,開始接受西方資產階級的新教育。但由於他一直生活在中國社會的底層,所以從童年時代起就對民間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關注中國的農村,立志為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和廣大中國農民受剝削壓迫的悲慘處境去奮斗。因此,在崇一學堂讀書的時候,就寫下了「我是一個中國人,要為中國作出一些貢獻來」的座右銘。1914年畢業於金陵大學,後赴美留學。1917年回國,歷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教務主任等,反對「沿襲陳法,異型他國」。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運動後,從事平民教育運動,創辦曉庄師范。1930年4月,國民黨反動政府以「勾結叛逆,陰謀不軌」為借口,武力封閉曉庄學校。陶行知受到通緝,被迫臨時避難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報》總管理處顧問,對當時《申報》的革新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後創辦了「山海工學團」,「晨更公學團」,「勞工幼兒團」,首創「小先生制」,成立「中國普及教育助成會」,開展「即知即傳」的普及教育運動。1934年主編《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將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為「行知」 「九.一八」事變後,陶行知積極從事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當選為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執行委員和常務委員。7月,與沈鈞儒、鄒韜奮、章乃器聯合發表《團結禦侮宣言》,毛澤東主席復信表示支持。接著,受全國救國聯合會的委託,擔任國民外交使節,出訪歐、美、亞、非二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出席「世界和平大會」,「世界新教育會議」第七次年會,「世界青年大會」,「世界反侵略大會」,當選為世界和平大會中國執行委員。為光大中華民族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1938年8月,陶氏回國路過香港,倡導舉辦了「中華業余學校」,推動香港同胞共赴國難。 1939年7月,在四川重慶附近的古聖寺為兒童創辦育才學校,培養有特殊才能的兒童。1945年,陶行知當選為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慶創辦社會大學,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戰爭勝利後,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獨裁,爭民主,反內戰,爭和平的斗爭。民主戰士李公朴、聞一多遭國民黨特務暗殺,陶行知被列為黑名單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著第三槍」的犧牲准備,一面繼續堅持斗爭,視死如歸,始終站在民主運動的最前列。終因「勞累過度,健康過虧,刺激過深」於1946年7月25日患腦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歲。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塗炭,國家多難、民族危急之秋度過的,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與勞苦大眾休戚與共,與共產黨人親密無間,為人民教育事業,為中國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爭事業鞠躬盡瘁,奮斗終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陶先生著作宏富,論述精當,與當前的社會主義教育學息息相通,堪稱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陶行知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D. 我國最早使用「教育」一詞的人是誰

中國
中國教育開始於中國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組織。早期中國任用受教育的官員管理帝國,用來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制度建立於隋朝 ,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舉制。直到清朝末期的1905年廢除,代之以西方教育方式。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期望受教育者發生預期變化的活動。
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隨人類社會的產生、發展而產生、發展起來的(有人類社會就有教育)。
2)教育的特點:
原始形態教育的特點:一,教育同生產生活相融合,教育內容主要為生產和生活經驗。二,教育手段單一,僅僅限於口耳相傳。三,教育權利平等,教育目的一致。
古代形態教育的特點:一,學校教育成為教育的主要形態。二,學校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等級性。三,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分離。四,教育的發展相對比較緩慢。
現代形態教育的特點:一,教育的世俗化。二,教育的國家化。三,教育的法制化。四,初等教育義務化。五,學校類型多樣化。
終生教育理念下的當代形態的教育:一,教育的終身化。二,教育的全民化。三,教育的民主化。四,教育的整合化。
3)教育的功能:
指:教育活動的功效和職能。
包括: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經濟發展。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響政治發展。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的發展。

E. 誰是我國近代職業教育創始人和理論家

當然是黃炎培啦!

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愛國主義者和民主主義教育家,是我國近代職業教育的創始人和理論家,他以畢生精力奉獻於中國的職業教育事業,為改革脫離社會生活和生產的傳統教育,建設中國的職業教育,作出過重要貢獻。

F. 我國最早提出創業教育的人是誰

我國最早提出創業教育的人士,老夫子,他創作的

G. 我國教育心理學的創始人是誰

看什麼標准了,看歷史的話,就是孔子了。

近代心理學,要從清末民初算起了,最早出現心理學教育著作的書籍是光緒末年

(1908年),房宗岳 譯日本小泉所著的《教育實用心理學》。20世紀20年代初,

廖世承教授開始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教育心理學,,並於1924年出版了他編

的《教育心理學》教科書。參見馮版教心p22

具體創始人,學界還沒定論,我就不敢妄言了。呵呵

最早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著作是俄羅斯卡普傑列夫,美國的教育心理學創始人是

桑代克,僅供參考,呵呵。

H. 我國近代最早提出創新教育的人是

在兩千年前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無類」的樸素教育民主思想。
教育公平的觀念源遠流長,追求教育公平是人類社會古老的理念。從歷史上看,古希臘的大思想家柏拉圖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亞里士多德則首先提出通過法律保證自由公民的教育權利。在兩千年前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無類」的樸素教育民主思想。近代西方資產階級致力於尋求教育公平,18世紀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國家轉化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確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機會。而我國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舉考試制度同樣也體現了一種教育公平的理念。到了近現代的西方社會,又在不同的時期大致出現了三種不同的教育公平觀,它們就是保守主義的教育公平觀、自由主義的教育公平觀和激進主義的教育公平觀。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共同綱領》便確定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民主主義的教育方針,體現了新中國重視社會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價值。

I. 陶行之是我國創造教育的首創者簡述它所主張的解放兒童思想培養兒童創造力的六大要求

陶行知提出的是三個主線:生活即教育 社會即學校 教學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
核心。在陶行知看來,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於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他主張把教育與生活完全熔於一爐。「生活即教育」的核心
內容是「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陶行知認為,人們在社會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
教育,過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可見,陶行知所說的「教育」是
指終生教育,它以「生活」為前提,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堅決反對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
陶行知認為,「生活主義包含萬狀,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屬之」。「生活」不是人們通常狹義的理解,而是「包含廣泛意味的生活實踐的意思」。「生活」是包括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生活的總體,是人類

一切實踐活動的總稱。「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質而言,是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體講,教育的目的、內容、原則、
方法均由生活決定;教育要通過生活來進行;整個的生活要有整個的教育;生活是發展的,教育也應隨時代的前進而不斷發展。教育改造生活是指教育不是被動地由
生活制約,而是對生活有能動的促進作用。生活教育的實質體現了生活與教育的辯證關系。陶行知認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義,發揮出教育的特
殊力量。同時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聯系,展開對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響。把教育推廣到生活所包括的領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準的水平。
2、社會即學校
「社會即學校」來源於杜威的「學校即社會」,是在對杜威教育思想批
判的基礎上得出的。陶行知認為,在「學校即社會」的主張下,學校里的東西太少,不如反過來主張「社會即學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
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學生、先生也可以多起來。「社會即學校」是與「生活即教育」緊密相聯的,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義的不同說明,也是它的邏輯延
伸與保證。因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會生活,所以「整個社會的運動,就是教育的范圍,不消談什麼聯絡而它的血脈是自然相通的」。
3、教學做合一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
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
事,要在田裡做的,便須在田裡學,在田裡教。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方
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作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
得知識。

J. 中國教育之父是誰

如果問起誰被譽為「中國近代科學教育之父」?我們就會想當然地認為是哪位中國人,但卻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位白皮膚的外國人,而且還是一位傳教士。他,就是美國基督教北長老會來華傳教士狄考文。

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1836—1908年),國際學界及基督教界公認的近代美國來華著名傳教士、教育家、翻譯家,是19世紀教會教育理論的集大成者,他所創立的文會館的課程設置模式在教會學校中具有一定典型性。

狄考文1836年1月9日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坎伯蘭縣,但狄家不久就加入前往中西部拓荒的行列,因此他的童年是在不斷遷徙與充滿挑戰中度過的;他的父母育有七個子女,狄考文是家中長子,幫助父母克服困難的機會最多,因此鍛煉出他健壯的身體、倔強的個性、堅韌的毅力和凡事自己動手做的習慣,而這些素質都有助於他以後來華的傳教生涯。後來他們兄妹長大後共有四位離開家鄉遠赴中國宣教。

狄考文進入大學和神學院讀書時,在當時美國席捲全國的宗教復興運動的感召下,他確定自己要做一名海外傳教士,到異教國度去撒播基督之愛。幾經周折,他選定並最終達成了到中國的心願,臨行前,他向國內的同行們鄭重宣告:「我已決定把一生獻給中國;我期望住在那裡,死在那裡,葬在那裡。」狄考文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1863年7月3日,他偕新婚半年的妻子狄邦就列,還有蜜月中的同工郭顯德夫婦(參看我的文章:),在紐約登上了遠赴中國的帆船,歷經5個多月的漫長艱辛海上旅程,於是年12月16日抵達上海。稍作休整後,翌年1月到了山東登州(今蓬萊市),自此直到1908年9月28日於青島福伯醫院去世,狄考文在中國山東生活和工作了整整45個年頭,死後葬在了煙台毓璜頂美國北長老會墓地,實現了他年輕時的諾言。

狄考文在中國生活的近半個世紀時間,恰恰也是中國社會經歷痛苦蛻變的時期,他親歷了這一蛻變過程,也為這一蛻變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晚年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他說「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有著美好的未來。我很高興有機會做我所能做的使她邁向美好未來的事情。」

狄考文年輕時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中國,也信守誓言艱辛備嘗兢兢業業忘我奮斗至生命的終點,那是從宗教信仰出發,決心向中國傳布上帝之愛,引導中華歸主,但在他給中國帶來了基督福音、上帝之愛的同時,他也給中國帶來了合乎時代進步要求的現代文明。

狄考文不但是一位傳教士,也是一位教育家,他一生從事於教育工作,對中國近代科學教育的發展,貢獻尤大。

狄考文於1864年創辦的私立學校「蒙塾」,1876年改稱「文會館」,1881年開設大學預科,1882年紐約長老會總部批准以tengchow College(登州學院)為學校英文名稱,以「文會館」作為中文名稱。是中國第一所教會大學,是齊魯大學的初創階段,是中國最早的現代型大學,傳播和介紹西方近代科學,為中國早期高等學堂輸送了大批師資力量。

閱讀全文

與我國創造教育的首倡者是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