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伊利做銷售代表怎麼樣
可以的啊,我一個中學同學現在就在做我們市的伊利銷售代表。最大的優勢就是基本等於壟斷,不需要那麼辛苦去跑客戶,基本上你說是伊利的
,店家都讓上架,所以還是比較穩定,除非它非要做三鹿第二,否則也不會說干著干著公司倒閉了什麼的。缺點是首先市場已經被開拓的差不多了,守成而已,新城區新開發區什麼的跑一跑,流失的老客戶試著追一追,其次就是有些州市送貨什麼的麻煩,以及商店主會和你談回扣的事情,這個看個人決斷。總體來說在銷售類之中屬於中偏上崗位,餓不死也發不到哪裡去。想發的話做醫療器械生物科技什麼的更有機會,房地產就算了。
『貳』 伊利的 創始人 是 誰
鄭俊懷。
鄭俊懷(1950年9月——),男,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現任黑龍江紅星集團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有中國「乳業教父」之稱。原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鄭俊懷在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廠和伊利公司任職的20多年中,率先在企業內部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在分配、人事、勞動用工制度方面大膽進行改革,使一個頻臨倒閉的手工作坊式小廠發展成年利潤達百萬元的中型企業。
1993年組織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使原來固定資產40多萬元、年利稅不足5萬元的呼市回民奶食品廠發展成為全國大型乳業集團。與股份制改組前相比,凈資產總額增長了118倍,銷售收入增長了79倍,利潤和稅金分別增長了69倍和135倍。
(2)伊利創造就業擴展閱讀:
一、伊利創造的上市奇跡
鄭俊懷把目光放到了全中國,1994年伊利建立自己的冰淇淋項目,進軍全國冷飲市場,很快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冷飲生產企業,年利潤達500多萬元。
憑借這樣強大的發展勢頭,1996年3月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募集資金1億元,當年主營業務收入3.55億元,3年後就增長到11億元。這是中國第一個上市的乳品企業。隨後伊利股價一直保持遙遙領先。
二、獨董風波引發猜測
當時伊利股份一直勢頭良好,年年派送現金,投資者信心十足,鄭俊懷開始找操盤手坐莊。8年以後有人算了筆賬,說伊利莊家賺了數億元。但是這筆錢不會作為贏利進入公司。
2003年7月,金信信託代人以每股10元的低價,收購了2800萬伊利股份的國家股,成為伊利的第一大股東。這個背後收購者成為伊利的控制人,大家紛紛猜測,這個人就是鄭俊懷。
2004年6月,獨董俞伯偉和王瑾要對公司專項審計,但被鄭俊懷馬上罷免,風波驟起。
三、事發,入獄
2004年下半年,中國證監會調查伊利。2004年12月,內蒙古高級人民法院正式批捕鄭俊懷和其他4名伊利股份高管。據說,鄭俊懷涉及兩筆款項挪用嫌疑及國債去向。
『叄』 我在伊利幹了8年,當過操作工也干過質檢,我要是跳槽的話可以去什麼地方比較好
按你做過的工作經歷來看,我覺得你還是在快速消費品這個圈子裡做比較好,食品、飲料、醫葯行業都可以,做質檢技術員。這樣你比較容易就業,有經驗的還是很好找的。食品化工香精香料大公司也是可以的。如果有條件,建議你去外銷行業的外資企業做,福利工資待遇要比國內的企業更好些。
『肆』 伊利的創始人的創業經歷
1983年,鄭俊懷被調到的前身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當時這還是個日產量僅10噸的小型乳品企業。鄭俊懷在這里開始了他和的故事。 鄭俊進行過多次改制,使原來固定資產40多萬元、年利稅不足5萬元的小廠發展成為全國大型乳品集團,凈資產增長了118倍,銷售收入增長了79倍,利潤和稅金分別增長了69倍和135倍。 1996年股份上市,成為全國乳品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並在此後連續多年入選最具發展潛力的上市公司,並位列上交所樣本股。2003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2億元,乳製品銷售額位列全國第一,企業凈利潤近兩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主營收入和凈利潤68億元和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和26%,每股收益達到0.53元。鄭俊懷雄心勃勃地表達了要在2010年進入全球乳品20強的目標。MBO的險途如果追溯1996年以來的股份歷史,年年現金分紅的股份堪稱少有的績優公司,截至2004年6月以前,在眾多上市公司中,股份同樣稱得上是少有的「清白」公司,除上市之初發生過不屬於違規的炒作自己股票行為後,基本上沒有暴露任何違規違法事實。2004年是多事之年,其最大的競爭對手「蒙牛乳業」在香港成功上市,一次募集14億港元,雙方強弱易位;接著鬧出「獨董」事件;在這一系列風波之後,鄭俊懷涉嫌挪用巨額公款進行MBO的丑聞漸漸浮出水面。通過高薪酬和高派現來籌集MBO資金並不乏先例。2004年1月3日,宇通客車(600066)公告稱,第一大股東宇通集團的所有者鄭州市國資局將所持宇通集團100%的股份轉讓給上海宇通,而上海宇通實質是宇通客車管理者和員工為MBO而專門成立的一家公司,至此,宇通客車的MBO大功告成。股份的管理者們也深諳此道。2004年,股份以171萬元超過宇通客車高居上市公司高管總薪酬排行榜第三位。在大幅提高高管薪酬積累MBO彈葯的同時,股份也拾起了高派現的法寶。2001、2002、2003年度公司分配方案分別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6元、2元和3.3元。這給MBO帶來的益處是雙重的:一方面,可以利用管理層控制的機構股東分享上市公司高派現帶來的真金白銀;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上市公司凈資產,從而為以後以低價格切入創造條件。2002年,曾經成功增發股票募得8億元巨資,然而鄭俊懷卻用此錢熱炒國債。2003年,的資產負債率由2002年增資擴股後的34.6%一路攀升至45%。當然,如果股份購買國債的收益大於從銀行貸款利率的話,這種做法似乎也無可厚非。但真實情況是,2003年年報披露,公司在國債市場上因賬面浮虧,計提了112萬余元的短期投資跌價准備。更為蹊蹺的是,股份不但沒有在債市因加息預期而繼續看淡的情況下果斷止損,收回投資,而是變本加厲地通過更加隱秘的方式繼續委託投資國債:這就不能不使人懷疑到,鄭俊懷和其他伊利高管是否控制著另外的代表他們個人利益的反向操作賬戶(即對敲賬戶)。人們有權利懷疑,鄭俊懷不是沒有止損,而是利用股民的錢為其反向操作的個人賬戶止損。同時,鄭俊懷打造了三條隱性MBO通道:其一是華世商貿公司,其二是呼和浩特啟元公司,法人代表是鄭俊懷本人。截止2004年6月30日,華世商貿持有境內法人股2.16%,為第四大股東;而內蒙古啟元持有境內法人股比例為4.38%,為第二大股東。MBO的第三條通道是金信信託。2003年7月,呼市財政局將手中所持14.33%的國有股份賣給了名不見經傳的金信信託,後者一躍成為股份第一大股東。業內分析由於金信信託成為第一大股東後「股份什麼變化也沒有」且大股東「不派一名董事、監事,不提名一個管理層」,顯然「金信信託不過是鄭俊懷曲線MBO的過橋工具」。通過這三種途徑,以鄭俊懷為核心的數位高管擁有了股份20.87%的法人股股權。形具神散鄭俊懷的倒下有多種原因,但有一點是問題的關鍵。伊利公司1996年上市以來,雖歷經多年市場錘煉,但作為現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在該公司卻一直是「形具而神散」。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包括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各組成部門權責分明,相互制衡,構成穩定的公司管理經營結構。這些法人治理結構要件在伊利都有,但遺憾的是卻沒有發揮出應有功能。鄭俊懷在公司既是董事長,又是黨委書記,又是首席執行官,管理、人事、經營一肩挑,高度的個人集權,使法人治理的權力制衡難以實現。 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有利於對公司進行內外部監督,增強企業透明度。國外有稱上市公司為「玻璃房子」之說,意思即公司的經營、業績要對社會大眾充分公開,為廣大股民作出投資決策提供必要的參考條件,同時接受監督。然而鄭俊懷等涉嫌挪用1500多萬元的行為早在2000年就已發生,但直到2004年才被發現,說明了公司信息的不透明,歸根到底還是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形具而神散」。還有一點需要指出,金融監管的缺位也是事件發生的原因之一。第四大股東華世商貿的四位主要股東均為鄭俊懷等高管的親屬,如此重要的關聯信息卻一直不為人知。近段時間來,關於MBO、變相MBO等經濟學術語充斥於事件的報道中。MBO即企業管理層收購,是一種特殊的股權轉讓方式,管理者通過收購股權成為企業所有者,其工作積極性會得到激勵提高。在國企改制中,MBO一度很熱。被媒體熱炒的伊利涉嫌MBO行為,即公司於2002年投資3億元購買國債,直到2003年年底,公司尚持有國債2.91億元。在此期間,2003年7月,總部設在浙江金華的金信信託公司以2.8億元總價,從呼市財政局手中將伊利所有國有股購得,成為第一大股東。上述兩筆交易恰好吻合,而國債可以在市場隨時折價回購變現為資金,再加之其他一些原因,導致人們懷疑高管們在搞變相MBO,即拿公司的錢為自己買公司股權。「成績和榮譽只屬於過去。」懸掛在集團總部二樓的大標語引人注目,但願風波帶來的陣痛也會很快成為集團的「過去」。董事會全面改組現有領導班子,原呼市國資局局長李雲卿全面負責鄭俊懷負責的事務,總裁負責全面生產經營。經歷了96個小時沉默後,集團股份公司(600887)終於開口說話。21日中午,集團首次正面對外證實包括鄭俊懷在內的5名高管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刑事拘留,並將於今日(22日)發布確認公告,圍繞的謎團似乎正在被逐漸解開。
『伍』 伊利股份在國際創新研發領域有哪些成果
伊利股份的創新對於行業最大的貢獻是其布局的全球創新網路突破了「點對點」國際合作形式,開創了「多點合力」的智慧集群,使中國乳業第一次做到了集聚全球頂尖智慧。在美洲,主導實施了全球農業食品領域的高端智慧集群中美食品智慧谷;在大洋洲,與紐西蘭林肯大學合作開展基於乳業全產業鏈的科技研發;在歐洲,依託歐洲研發中心聚焦中國母乳研究、食品安全等戰略性課題。這些創造性地激活全球創新能力,最大程度釋放全球創新價值。
『陸』 伊利對本科生待遇怎麼樣!!!急~~~
我是學食品工程的,伊利絕對是中國乳業的巨頭,針對現在食品專業普通本科畢業生來說,實習時工資和你說的差不多,轉正後工資依據你的工作種類而不同,一般情況都是兩千多吧,五險一金,有的需要倒班!剛畢業去伊犁鍛煉鍛煉挺好,在廠里能多學到一些書本上沒有的東西,為以後打基礎么
『柒』 伊利四大發展期是哪年
伊利概況: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乳品行業龍頭企業,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唯一一家乳製品贊助商,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贊助奧運會的中國食品企業。
伊利集團下設液態奶、冷飲、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業部,所屬企業130多個,生產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無菌奶、酸奶、乳酪等1000多個品種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綠色食品認證。伊利雪糕、冰淇淋連續十一年產銷量居全國第一,伊利超高溫滅菌奶連續八年產銷量居全國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產銷量2005年躍居全國第一位。中國有四大黃金奶源帶:內蒙奶源帶、東北奶源帶、華北奶源帶、新疆奶源帶。伊利在這些地方都無一例外地成了主角。
截止目前,伊利集團擁有優質牧場近200個,可控良種奶牛超過200萬頭。在最近十幾年的發展中,為了解決農民養牛資金困難的問題,伊利為養奶牛戶累計發放奶款150多億元,以滾動的方式累計向農戶發放購牛款近20億元;為確保乳品行業的健康發展,伊利一次性投入2000多萬元,用於防疫工作補貼和疫病防治;設立了2000多萬元的風險基金,補償奶農在養牛過程中的意外損失,從而解除奶農的後顧之憂。
伊利的技術創新:
伊利在行業首創三級研發體系,一級研發體系是與國家重要科研部門合作,對重大的基礎課題進行研究;二級研發體系是伊利的技術中心,對產品和技術進行前瞻性的研究;三級研發體系是事業部的研發人員,他們的研發重點更側重於針對消費者的研究。
2006年6月,伊利集團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家被批准設立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乳品企業。
2006年伊利集團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第二批全國企事業專利試點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這是乳品行業內到目前為止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企業。
2005年伊利集團與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建成了國內唯一一個中外乳業專利信息平台;伊利集團與自治區科技廳聯合組建了國內第一家乳業研究機構——內蒙古乳業研究院。
2004年,伊利集團技術中心被確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伊利集團擁有世界一流的質量標准體系和管理制度,在質量管理方面強調「質量零缺陷」,並在行業內率先獲得「國家免檢產品」稱號。這些為伊利向消費者提供安全、營養、健康的食品提供了安全屏障。
北京奧運會將成為伊利發展歷程的一個全新起點,是伊利品牌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國乳業迄今為止取得的最高成就。
伊利的社會貢獻:
伊利集團通過積極納稅,為社會承擔責任,為國家貢獻更多財富:十多年來,伊利集團納稅總額接近50億,是乳品行業公認的納稅狀元。此外,在伊利集團的帶動下,五百萬奶農走上了致富路。伊利的發展為社會創造了幾十萬個就業崗位,同時推動了基地周邊地區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帶動了基地周邊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各地方經濟的騰飛,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伊利還有計劃有戰略的推進社會公益活動。伊利集團已經累計投入近4億元用於各項公益事業,這在行業內也是排在第一位的。而今後幾年全力支持、宣傳奧運,已經成為伊利集團的頭等大事。
牽手奧運領跑中國乳業:
2005年11月16日,伊利通過了全球最高標準的檢驗,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贊助奧運會的中國食品品牌;並且在2006年4月14日又成為2005-2008年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乳製品合作夥伴。
伊利牽手北京奧運,是中國乳業的至高榮譽。因此,伊利集團充分利用奧運良機,把伊利對北京奧運的責任和使命,融入到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宣傳奧運,支持奧運,幫助民族和國家奉獻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盛會。
『捌』 伊利公司喜獲 中國100最佳僱主 了嗎
伊利公司喜獲中國100最佳僱主
伊利光榮入選中國最佳僱主排名。中國最佳僱主排名由中國人力資源發展研究院、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主辦、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人力銀行聯合主辦。
在金融海嘯影響下的艱困時刻,吸引與留用人才被視為是應對危機的最有效的利器,最佳僱主建設已成為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您的企業如何激勵員工的凝聚力和執行力?引領未來,您的組織如何打造人才的吸引力和創新力?今天,重視最佳僱主品牌建設已成為具有遠見卓識的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的共識。為了樹立「中國最佳僱主」的國家化品牌形象,中國人力資源發展研究院、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主辦、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人力銀行將聯合主辦了「2010年(第五屆)中國最佳僱主企業評測發布活動」,運用權威的組織評測工具,確保調查的專業性、權威性和客觀公正性,向全社會推薦表彰《中國最佳僱主企業》。
中國最佳僱主伊利作為中國乳製品的龍頭企業之一,為中國乳業的成長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從牧場到產品:伊利「綠化」產業鏈
「提倡並促進整個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發展綠色經濟,以改變國人的生產及生活習慣,引領整個行業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伊利董事長潘剛如此闡述綠色產業鏈。
據了解,目前伊利在構建「綠色產業鏈」理念指導下,一直以科技創新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多年來,潘剛一直在探尋中國乳業發展的健康模式,先後提出「綠色領導力」、「綠色經濟」、「構建綠色產業鏈」等戰略發展理念,並且堅持踐行著中國乳業的綠色發展之路。
綠色奶源處於其構建綠色產業鏈的上游,是整個鏈條的起點,同時也是保證整個產業鏈「綠色」的基礎。據悉,伊利將在未來五年內,在原有基礎上增設800個不同規模的自有牧場,確保奶源100%可控。同時,推進自建牧場、合作牧場、家庭牧場等不同奶源基地建設,全力發展自有牧場,通過規模化養殖實現養殖環節低碳化發展,從源頭上為構建綠色產業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潘剛對於生產環節的綠色把控更為嚴格。以伊利金川工業園為例,自建園伊始,這家工廠就與別的工廠有著很大的區別:白天車間清一色的自然採光;污水處理每年為下游農田提供300多萬噸灌溉水、4000多噸優質肥料;自行開發的沼氣供熱,每年節約標准煤4000多噸……據伊利相關人士介紹:「整個伊利,類似工廠將有130多個,金川工業園只是伊利綠色工廠的一個縮影」。
潘剛還尤其重視消費者及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力。他希望通過綠色產品、綠色包裝、綠色消費的綠色生活方式讓公眾達成一種共識:喝伊利、為環保。
國內知名乳業專家陳渝表示,中國乳業剛剛經歷了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接著將迎來一個「綠金」十年。伊利未來發展將更多的發揮行業領袖作用,帶動整個產業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逐步實現中國乳業的規模化、產業化和國際化。
從奧運到世博:伊利劍指全球十強
對於伊利榮膺中國最佳僱主殊榮,主辦方予了如下評價:由潘剛首創的構建「綠色產業鏈」發展模式,不僅指引著伊利成為中國乳業第一品牌,也帶給了乳業乃至整個商業一次綠色變革的風潮,引領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事實上,作為中國最大乳品企業的掌門人,潘剛早在2007年的首屆達沃斯夏季論壇上就率先提出「綠色領導力」概念,並追求「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發展」三位一體,成為伊利綠色發展路徑的指引。
多年來堅持踐行構建綠色產業鏈,伊利獲益匪淺。正是憑著長期堅持綠色發展所形成的氣質,伊利集團先後折服了奧運與世博兩大世界級頂級盛事,創造了行業神話。據最新權威機構統計數據顯示,伊利的品牌價值繼續穩坐行業第一位置,品牌價值接近300億。
此前不久,伊利的暢輕益生菌酸奶在第四屆全球乳業大會上,在與全球29個國家150家公司的170種參選產品競爭中,暢輕益生菌酸奶奪得國際乳品聯合會頒發的「2010年IDF功能乳製品創新金獎」。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科技創新能力,伊利無疑已經代表中國乳業,在世界舞台贏得一席之地。
談及伊利的未來規劃,潘剛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進步,必定會對乳製品提出更高、更多的需求。中國乳業要做大,更要做強。」。他指出,現代經濟社會,分因此,構建綠色產業鏈,將成為中國乳業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
據最新數據顯示,伊利集團2010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達到70.14億元,增幅達37%。品牌價值已穩居行業首位,在整體實力上已經逼近世界乳業十強。伊利的綠色產業鏈也正成為行業的風向標,這必將推動整個中國乳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加速向國際化邁進的步伐。
『玖』 蒙牛伊利那個發展前景好
想穩定點去伊利、想多賺點去蒙牛、想發展快去騎士、都想就來俄這!東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