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美孚燈

發明美孚燈

發布時間:2021-08-25 03:12:29

❶ 有關燈的故事和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 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

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 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 是,便分頭准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1)發明美孚燈擴展閱讀:

燈的起源:

西周時「燭」是一種由易燃材料製成的火把,用於執持的已被點燃的火把,稱之為燭;放在地上的用來點燃的成堆細草和樹枝叫做燎,燎置於門外的稱大燭,門內的則稱庭燎。

中國現存最早的火把燈具出於戰國,在《楚辭·招魂》中有「蘭膏明燭,華鐙錯些」的記錄,說明戰國時已出現「鐙」這個名稱了。在周代,「鐙」、「登」通用。

古人把「鐙」稱燈,應是字義的假借。豆,是商周時期的一種飪食器,用以盛放腌菜、肉醬等的器皿,也是古代的禮器,多用青銅、陶瓦所制。而陶豆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燈具,在戰國的墓葬中,就可以看到一種盤底中央呈*狀突起可插燈芯的細把陶質豆,它就是當時的照明器具,也是我國古代燈具的主要形式之一。

從追溯豆燈的歷史,去理解「鐙」字的產生,我們就不能不看到我們的祖先在創造光明的同時,為燈具命名的思維性與創造性。

❷ 世界十大潤滑油品牌有哪些哪款性價比高

世界十大潤滑油品牌有殼牌、美孚、嘉實多、長城等等,美孚這款性價比高,適應性好。

一、長城

在全球十大品牌潤滑油中長城品牌創於2002年,主要經營潤滑油、防凍液、剎車液、液壓油等系列單品,發展到如今品牌的單品也都被廣泛應用到了許多行業之中,所以單品是熱銷世界近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五、柯賽德

柯賽德這個成立於1948年德國品牌在潤滑油單品領域的知名度是很高的,目前好幾百個品種的潤滑油單品已經被運用到了許多不同的領域,而且在各個方面都有著完善的解決方案。

❸ 美孚燈的美孚燈簡介


上世紀二十年代初,美國美孚公司最早進入中國上流社會的工藝裝飾燈具。 這種燈具就叫美孚燈。當中國人還普遍使用棉紗滲豆油的照明方式的時候,美孚燈作為一種新穎的照明用具,從大洋彼岸悄然來到中國。如今已經很少有人了解美孚燈是什麼東西。可是它曾經廣泛地被國人使用過,至少在半個多世紀里讓中國人不能離開它。美孚燈比豆油燈先進多了。明亮的燈罩可以擋風,不會像其它油燈那樣跳動而炫目。「機關燈頭」能調節燈芯的高低控制亮度。美孚燈除保留了中國「燈」的元素之外,對「燈」的功能與部件幾乎進行了革命性的改善,因而當時普遍地為國人所接受。美孚燈不僅用來照明,許多美孚燈還用作室內裝飾與傢具上的點綴。無論尋常百姓家還是深閨豪宅,都有它的身影。

❹ 美孚燈的煤油跟飛機燒的煤油一樣嗎

完全不一樣。美孚燈的煤油是普通煤油,雜質較多。點燈可以,飛機用不行。飛機燒的煤油是高純度的航空煤油,幾乎不含雜質,比美孚燈用的煤油質量好多了。

❺ 潤滑油有哪些品牌,哪款性價比最高

GT機油是我用過不錯的機油,它是德國進口機油,用著性能絕對不比大品牌的機油差,因為它的PAO基礎油含量明顯要比大品牌的機油高很多,而且保養周期也更長,但是價格卻和大品牌機油差不多!

❻ 電的發展史中有趣的小故事

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從課本里認識了「電」字,在老師面前,也能不眨眼地把書上那句「有了電,多方便,電的用處說不完」當成順口溜背下來,後來上了圖畫課,還能歪七扭八地畫出電燈電視的大概形狀。可是,村裡真正通上高壓電,是在我上初三的時候。在此以前,村人一直過的是點煤油燈的日子。

現在的年輕一輩肯定想不通,黑咕隆咚長夜漫漫的日子是怎麼熬過來的,其實十幾年前或者更早幾年的鄉村,普遍都還沒有牽上高壓電。人們走夜路靠手電筒或者馬燈,家裡照明用煤油燈,慣用的是那種有玻璃燈罩的美孚燈,既美觀又可以擋風,圖省錢也可以自製,大多拿萬能膠罐子或者葯瓶子的蓋子鑽一個洞,找點鋁片圈好棉芯,一盞簡易的煤油燈就做成了。

當時鄉政府有個打鈴的幹部,我們那管幹雜七雜八的事的幹部叫打鈴的。像給食堂買菜打菜,防著隔壁村子的豬牛進政府院子,幫送電影下鄉的放映員打打下手幫幫襯,這類瑣事他都做。有次到村裡來通知村長去開會,村長下田裡去了,他就坐在村口的一塊青石板上等,我們小孩子也在一旁玩耍,看見他拿出一個可以兩頭按的東西「吧嗒吧嗒」地把玩著,後來知道其實就是一個電燈開關,可當時我們看得稀奇,有膽大的湊過去問那是什麼,他懶散地回答我們,測電用的,有這個就知道有沒有電。說著話他嗒地按了一下開關,嚴肅地說,現在有電。我們都覺得挺神,又有點怯。因為大家總聽過一些關於電殺人的傳聞,諸如誰摸了一根帶電的電線,在旁人看來,也是完完整整的一個人,只是姿態僵著,推他一下,人卻像被風吹散一般,化成灰塵。我們就問他,那你怎麼沒被電到。他說,我是大人,扛得住,你們就不行,沒這個抵抗力。說著虛張聲勢地把那個開關朝我們按了一下,我們立即嚇得作鳥獸散。後來大家聊起,對這么一件「兵器」眼紅得很。

同是農村,牽線發電的村子仍會有先有後,我的家鄉發電晚是因為地形太偏,其實我們那個鄉實現普遍通電應該是在八十年代末,我快上完小學的時候。有親戚來做客,村人問起發電的事,親戚們就會說得眉飛色舞,只要把開關線一拉,屋裡頭各個旮旯都有光,你一百盞美孚燈加起來也沒得比。但又會說,也不讓人省心,你正炒菜的時候,忽然電滅了,又要找洋火又要找燈,有時剛好燈里沒有加洋油,搞得你手忙腳亂,菜都要燒掉。村人聽到這里,總會哈哈大笑起來,嘴裡說著嗬嗬,還會還樣呀,心裡也找到了一點平衡。

那時停電是一件惱人卻又經常的事,當時的鄉供電站掌握生殺大權,別提多牛了,我曾親眼看到供電站的人下鄉時用汽水洗手,羨慕得不得了,至今印象深刻。我上初中的時候,鄉里還發生過群眾大鬧供電站的事。一夥村民拿著扁擔,把供電站的電燈電杠閘刀全給砸了個稀巴爛,他們質問供電站的人,白天有光,我們又在外面做事,誰要你的電,這時倒一直有電。夜間要做飯吃飯,這個時候卻沒有電,電視也沒得看。等困醒一覺,下半夜電倒來了。你們這電到底給哪個菩薩鬼用?有一年冬天一直這樣,人民群眾意見能不大?

我上初中的時候也深受停電的苦,晚上上自習,停了電老師就要我們買蠟燭,一晚一根蠟燭,點不起呀。所以我們都要削尖腦袋想點變廢為寶的招數省錢,那時候潤膚產品沒有現在這般五花八門,雅霜算高級貨,做工作的人才用,鄉下人一般用螺殼油,好點的也僅限於買盒百雀翎,我們土話叫「面面油」,那是一種扁圓的鐵盒子,有大有小,小孩子喜歡收集這個,裝硬幣,養蠶寶寶都可以,再有就是可以點蠟燭油,把過年過節過喜事點剩的大蠟燭油存放在裡面,做個紙捻子,就可以當蠟燭點,一點都不浪費。很多人在學校都點這個,比買蠟燭省多了。

當然,現在單以回憶的姿態來看待,停電也帶給我們很多快樂。也是在晚上上自修的時候,往往一片漆黑的瞬間,整個校園都會歡呼起來,叫喊的,鼓掌的,吹口哨的,捶桌子的,整個一狂歡節。有老師在都不怕,反正黑咕隆咚的,一片混亂也捉不到是誰。有些認真的,點亮蠟燭,也會被調皮搗蛋的跑過去吹滅。即便在黑暗中不言不語,也能感受到快樂分子在整個教室里肆意飄盪。因為停電我的老師還鬧過笑話,有次晚上考試,忽然停電,於是大亂,有人在叫,快抄書,快抄書呀。黑暗中老師的聲音氣急敗壞,誰敢抄?誰抄我都看得一清二楚,我馬上給他記零分。後來我們送了老師一個外號:黑貓警長。

大概我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村裡有了第一台電視機,但沒電看什麼電視?這個主人平時愛鑽研電器,他想到利用太陽能發電,大家也不知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反正就聽他說,只要白天天晴,有太陽,晚上就有電視看。於是,我們就像迅哥兒盼閏土一樣日日盼著天晴,天晴就有太陽,有太陽就有電視看了。那些個驕陽似火的夏日,在我們一幫小孩子的眼裡竟都變得可愛異常,因為這么大的日頭,晚上看電視的電該足了吧。這種只顧眼前利益的享樂思想後來挨到大人們批頭蓋臉的訓斥:「天晴天晴,是電要緊還是肚子要緊?旱死稻禾你們去啃薯干。」後來村裡的電視又漸漸多了幾台,但電始終沒有發起來,他們有的買電瓶,有的買充電器,各自運用自己的關繫到外村牽了高壓電的親戚家去充。電視放映時間的長短取決於電瓶充電的多少,所以村人個個居安思危,惜電如金,放映中一看到新聞或者廣告,馬上撥掉插頭關上電視,以為這樣就能省好多電。算算約摸到了正片放映時間再打開電視,這也成為村裡心照不宣的慣例。

初三那年冬天,村裡牽線發電的事終於有了眉目,村長到鄉里開了一個會,回來跟村人傳達,鄉長在全鄉三級幹部會上捶桌子,一再強調,要爭取在年底實現全鄉村村牽上高壓電。村人也似乎受到震撼,都說應該牽了應該牽了,但村長提起買變壓器的那筆錢,大家又都黑著臉不作聲了。那段時間正時興海峽兩岸認親,鄰村一位台胞也借這股風,跟家中弟弟接上了頭。鄰村和我村都小,合起來算一個生產隊,做事自然有商有量。當時村人都把台胞作為發展對象,由村長出面去找他商量捐贈的事。那台胞少小離家,在台灣也一直打著單身,老大回時也還是孑然一身,不想弟弟這邊卻是兒孫滿堂。他的幾個侄子在旁虎視眈眈,如臨大敵。按台胞的意思,本要捐贈一萬元人民幣,不想幾個侄子在一邊旁敲側擊,暗示養老問題。最後台胞被迫讓步,五千元捐贈,五千元無息貸款。事後,台胞的三個侄子對那筆錢仍耿耿於懷,在牽線發電的那天,他們也以此為由,要求最先把電在他們家安家落戶,他們嚷嚷著說,五千元,五千元買個第一,往年買個狀元也有多呀。

今年春節我回老家給奶奶和兩個叔叔拜年,順便也到自己的房子看望華大伯,華大伯是父親的本家,他們同一個太祖父。因腳有殘疾,終身未娶,脾氣古怪得很,但一直很偏愛我。讀高中時我幾年沒回過故鄉,有次父親回去在他面前提起我,說我已經長得好高了,華大伯立即驕傲地說:「那還要說。」倒好像他親眼看見一般。當年我家搬離故鄉時,留下一棟剛建不久的樓房未作處理。父親考慮到華大伯的那間矮房陰暗潮濕,也感激他曾經給我家的幫助,就把房子的看護權交給華大伯,轉眼都快十年了。那次閑談中我看到華大伯的床邊放著一個裝雪碧的塑料瓶子,裡面的液體色澤很暗,顯然不是雪碧。華大伯神秘地笑著,問我還認不認得這是什麼,我聞了一下,一股久違的氣味,原來他現在不照電,改點煤油燈了。他跟我比較電和煤油的費用,得出的結果是點煤油燈比用電一年要節省一百多元。華大伯得意地說,把頭探給供電站那幫兔崽子宰,這種事我才不幹。臨走的時候,我向華大伯告別,等我都走出了大門,他又喊住我,叫我進房間來,他從床鋪的席子下拿出一個油紙袋,從中拿出40元新鈔,說是給我的壓歲錢。我心裡本來就不好受,哪能拿他的錢,推辭了幾下,他竟白眼一翻,喝斥我:「叫你拿你就拿著。」等我囁囁伸手,他才語調緩和點說,雖然不多,總是我的心意。再說,以後你出來工作再還給我就是。這樣說著,他剛才還滿是煞氣的臉上,又有了笑容。

閱讀全文

與發明美孚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