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打耳洞發明

打耳洞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24 23:03:45

① 是誰發明的打耳洞啊

據說,女人戴首飾是源於古代還是部落的時候。部落首領為了顯示自己的強大,就給自己的女人帶上一些刑具,給帶上刑具的女人越多,越證明,首領越強大,後來就漫漫演化成了首飾了。

② 女人打耳洞到底是誰發明的啊是從中國傳過來的還是從外國傳過來的

穿耳洞的最初意義,並不在於裝飾,而是為了起警戒作用。它本來是兄弟民族的一種風俗,因為有些婦女過於活躍,不甘居守,有人便想出在女子的耳朵上紮上一個孔,並懸掛上耳珠,以提醒她們生活檢點,行動謹慎。後來傳到中原,也為漢族人民所接受,於是就變成漢族人民的禮俗了。

據史籍記載,那時候的女子,對穿耳之舉,並不像今天這樣熱衷,而完全是處於被迫的地位。女孩子在10歲以前,往往要經過這么一關。到時候由母親或其他長輩們專操其事,用米粒在耳垂上反復輾磨,使之麻木,然後用針尖穿透,貫一通草或絲線,時間久了,便形成小孔。做母親的一邊操作,一邊還要對孩子進行教育,使她們懂得如何做一個循規蹈矩的女人。在有些地區,女孩剛滿三四歲,就要為之穿耳戴環了。歷史上有人對此提出過異議,認為孩子是無辜的,讓她們受這般痛苦,是不仁不義的行為;但也有人不以為然,用三國時諸葛恪的話說「母之於女,恩愛至矣。穿耳附珠,何傷於仁?」時間一長,穿耳戴環便形成了風氣。

③ 打耳洞 源自什麼時候 最好介紹一下它的歷史

打耳洞就是為了在耳朵上掛耳環塞耳墜、耳玎等之用。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亦然或更甚。考古學家在北京山頂洞人的遺址中就已發現用貝殼做的項鏈,山頂洞人距今18000年,還處在母系氏族社會初期,消費資料十分匱乏,人類生活十分艱苦,依然不忘裝扮自己。這時雖然還沒有發現耳環、耳玎、耳墜等耳飾,但估計耳飾的出現也不會太晚。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蔚縣古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一枚銅質耳環,這是迄今所見年代最早的耳環實物,它的形制非常簡單,僅僅用一根較粗的銅絲彎曲而成。這個遺址的年代,相當於歷史上的夏朝,距今約有4000多年。因此估計中國人打耳洞戴耳飾應該比此略早,大約在4000多年至5000千年前,也就是父系氏族公社時期。
從文獻記載來看,我國古人也是很早就戴耳飾了。《山海經 大荒東經》:「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又《山海經•大荒北經》:「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又:《說文》:「珥,瑱也」( 瑱:音tian去聲,以玉塞耳)。「珥」作動詞用意思是「貫耳」,就是穿耳朵。「玉珥」就是玉制的耳釘。這些文獻記載說明了我國古代不管是「東海之渚」還是「北海之渚儋耳之國」的居民都打耳洞戴耳飾。而且耳飾的形狀也豐富多彩,有玉制的耳玎(玉珥),也有玉或金屬製作的蛇形耳墜。

④ 誰先發明打耳環的

傳說一: 西施是小耳朵,後來她發明了耳環。傳說二:在古時候,穿耳戴環恰恰是「卑賤者」的標志。明人田藝衡在《留青日札》一書中說:「女子穿耳,帶以耳環,蓋自古有之,乃賤者之事。」這段話就明確地告訴我們,穿耳戴環在最初並不是貴族婦女所為。這還要從穿耳的起因說起。 穿耳洞的最初意義,並不在於裝飾,而是為了起警戒作用。它本來是兄弟民族的一種風俗,因為有些婦女過於活躍,不甘居守,有人便想出在女子的耳朵上紮上一個孔,並懸掛上耳珠,以提醒她們生活檢點,行動謹慎。後來傳到中原,也為漢族人民所接受,於是就變成漢族人民的禮俗了。 據史籍記載,那時候的女子,對穿耳之舉,並不像今天這樣熱衷,而完全是處於被迫的地位。女孩子在10歲以前,往往要經過這么一關。到時候由母親或其他長輩們專操其事,用米粒在耳垂上反復輾磨,使之麻木,然後用針尖穿透,貫一通草或絲線,時間久了,便形成小孔。做母親的一邊操作,一邊還要對孩子進行教育,使她們懂得如何做一個循規蹈矩的女人。在有些地區,女孩剛滿三四歲,就要為之穿耳戴環了。歷史上有人對此提出過異議,認為孩子是無辜的,讓她們受這般痛苦,是不仁不義的行為;但也有人不以為然,用三國時諸葛恪的話說「母之於女,恩愛至矣。穿耳附珠,何傷於仁?」時間一長,穿耳戴環便形成了風氣。

⑤ 史上是誰發明的打耳洞第一個打耳洞的人是誰大神們幫幫忙

彌勒佛。觀音菩薩也有。

採納哦

⑥ 打耳洞的起源

打耳洞其實是起源於兄弟民族,當時那些婦女比較活躍,於是就有人提出一個想法在女人的耳朵上扎個孔,並且懸掛上重的耳珠,其實就是為了提醒她們生活要檢點、行動要小心。

後來慢慢傳到了中原,也慢慢的被漢族人接受,根據史書記載古代女子對打耳洞不是非常的喜歡,而是被迫打的,她們普遍在10歲之前都的打好,作為努欽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就是為了讓她們更加的聽話和安分。

相傳古代有個眼睛有毛病的姑娘,導致失明了,後來遇到一位名醫通過用銀針把她的耳垂扎了一針後才得以重建光明,這個姑娘非常的感激,所以就把耳環戴在耳朵上用來感謝名醫的恩情。

穿耳戴環能明目的事情傳開之後,後來就有越來越多的女人開始效仿,所以一直流傳到今天,而且漸漸也變成了一種愛美的方式。

(6)打耳洞發明擴展閱讀:


南方一些少數民族人生下來就會打耳洞,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男孩一般都會打一個。當他們一周歲的時候老人就會給他們帶上銀耳環,代表了對孩子的祝福和守護,有身份的人家孩子的耳環都會比較大。

其科學原理的依據是我國古代醫學中的一種「耳針治療」,即用小毫針、皮內針或其他方法刺耳穴進行治病的。

現代醫學證實:耳垂正中具有穴位,刺激它對保護視力和防治麥粒腫、急性結膜炎、老年白內障、中心性視網膜炎等各種眼病,特別是對近視眼有良好的療效。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耳洞

網路-打耳洞

⑦ 人們在耳朵上打耳洞是誰發明的怎麼來的這個習慣

天打扮,地打扮,不帶耳(綴zhui)不好看,這是老人的一種習俗,也是一種美.

⑧ 什麼時候開始有打耳洞和帶耳環,中國是最早的嗎

打耳洞就是為了在耳朵上掛耳環塞耳墜、耳玎等之用。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亦然或更甚。考古學家在北京山頂洞人的遺址中就已發現用貝殼做的項鏈,山頂洞人距今18000年,還處在母系氏族社會初期,消費資料十分匱乏,人類生活十分艱苦,依然不忘裝扮自己。這時雖然還沒有發現耳環、耳玎、耳墜等耳飾,但估計耳飾的出現也不會太晚。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蔚縣古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一枚銅質耳環,這是迄今所見年代最早的耳環實物,它的形制非常簡單,僅僅用一根較粗的銅絲彎曲而成。這個遺址的年代,相當於歷史上的夏朝,距今約有4000多年。因此估計中國人打耳洞戴耳飾應該比此略早,大約在4000多年至5000千年前,也就是父系氏族公社時期。
從文獻記載來看,我國古人也是很早就戴耳飾了。《山海經 大荒東經》:「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又《山海經•大荒北經》:「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又:《說文》:「珥,瑱也」( 瑱:音tian去聲,以玉塞耳)。「珥」作動詞用意思是「貫耳」,就是穿耳朵。「玉珥」就是玉制的耳釘。這些文獻記載說明了我國古代不管是「東海之渚」還是「北海之渚儋耳之國」的居民都打耳洞戴耳飾。而且耳飾的形狀也豐富多彩,有玉制的耳玎(玉珥),也有玉或金屬製作的蛇形耳墜。

閱讀全文

與打耳洞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