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阿拉伯數字是什麼人創造的
通常,我們把1,2,3,4……9,0稱為「阿拉伯數字」。其實,這些數字不是阿拉伯版人創造的,它們最早產生於權古代的印度。可是人們為什麼以把它們稱為「阿拉伯數字」呢?據傳早在公元七世紀時,阿拉伯人淅淅地征服了周圍的其他民族,建立起一個東起印度、西到非洲北部及西班牙的薩拉森大帝國。到後來,這個大帝國以分裂成為東、西兩個國家。由於兩個國家的歷代君主都注重文化藝術,所以兩面三刀國
的都城非常繁榮昌盛,其中東都巴格達更勝一籌。這樣,西來的西臘文化,東來的印度文化,都匯集於此。阿拉伯人將兩種文化理解並消化,形成了新的阿拉伯文化。大約在公元750年左右,有一位印度的天文學家拜訪了巴格達王宮,把他隨身帶來的印度製作的天文表獻給了當時的國王。印度數字1,2,3,4……以及印度工兵計算方法,也就在這個時候被介紹給了阿拉伯人。因為印度數字和計算方法簡單而以方便,所以很快就被阿拉伯人所接受了,並且逐漸地傳播到歐洲各個國家。在漫長的傳播過程中,印度創造的數字就被稱為「阿拉伯數字」了。到後來,人們雖然弄清了「阿拉伯數字」的來龍去脈,但由於大家早已習慣了「阿拉伯數字」這一叫法,所以也就沿用下來了。
❷ 阿拉伯數字怎樣形成的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古代印度人創造了阿拉伯數字後,大約到了公元7世紀的時候,這些數字傳到了阿拉伯地區。到13世紀時,義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寫出了《算盤書》,在這本書里,他對阿拉伯數字做了詳細的介紹。後來,這些數字又從阿拉伯地區傳到了歐洲,歐洲人只知道這些數字是從阿拉伯地區傳入的,所以便把這些數字叫做阿拉伯數字。以後,這些數字又從歐洲傳到世界各國。
阿拉伯數字傳入我國,大約是13到14世紀。由於我國古代有一種數字叫「籌碼」,寫起來比較方便,所以阿拉伯數字當時在我國沒有得到及時的推廣運用。本世紀初,隨著我國對外國數學成就的吸收和引進,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才開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推廣使用才有100多年的歷史。阿拉伯數字現在已成為人們學習、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數字了。
阿拉伯數字是怎麼來的呢?它其實是一千五百年前由印度人創造出的數字元號,由於海上貿易的緣故傳入南歐西班牙。一直要到西元八世紀時,西班牙與阿拉伯人發生爭戰,才由學會了印度數字的阿拉伯人傳入西歐各國。也就是在這樣誤打誤撞的情形下,印度人發明的符號變成了大家所謂的阿拉伯數字
阿拉伯數字是由印度人所發明的,而印度人的數學水平是世界最高的。波斯帝國征服印度,我們現在使用的阿拉伯數字,是印度人在西元第三世紀發明的。波斯帝國征服印度,便傳入阿拉伯。而大食帝國興起,該數字系統又從阿拉伯傳到西班牙。歐洲人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故稱做『阿拉伯數字』不過,現又正名為『印度˙阿拉伯數字』。但大多數人仍習慣稱做阿拉伯數字。便傳入阿拉伯。而大食帝國興起,該數字系統又從阿拉伯傳到西班牙。歐洲人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故稱做『阿拉伯數字』不過,現又正名為『印度˙阿拉伯數字』。但大多數人仍習慣稱做阿拉伯數字。
在西元825年左右,一位波斯數學家寫了一本數學著作,書中用的數系,便採用這套數字系統。一直到了西元1120年,這本書有了拉丁文譯本,才令阿拉伯數字在全歐大為流行,起了取代羅馬數字的作用。不過,一直要到十五世紀後,阿拉伯數字的寫法才確定下來,與我們今天見到的寫法相同。
今天所見的阿拉伯數字,是0~9的符號,共十個符號組成。因為排列整齊,方便大量、繁復的運算。且由於工業革命後,歐洲國力大增,阿拉伯數字廣為全球使用,成為全球的共通數字系統。早期其他的數系都有一個表示10的符號,但卻沒有0。而阿拉伯數字則由0~9,加上0能夠明確標出位數不同的差異,例如:205與250。這使得人們在進行乘除運算時,更為簡單,而且容易檢查、不易出錯。也因為有了這套數字系統標示法,令數學迅速發展,奠定了今天的科學基礎。
❸ 阿拉伯數字是怎麼發明的
公元3世紀,印度的一位科學家巴格達發明了阿拉伯數字。最古的計數目大概至多到3,為了要設想「4」這個數字,就必須把2和2加起來,5是2加2加1,3這個數字是2加1得來的,大概較晚才出現了用手寫的五指表示5這個數字和用雙手的十指表示10這個數字。這個原則實際也是數學計算的基礎。羅馬的計數只有到Ⅴ(即5)的數字,Ⅹ(即10)以內的數字則由Ⅴ(5)和其它數字組合起來。Ⅹ是兩個Ⅴ的組合,同一數字元號根據它與其他數字元號位置關系而具有不同的量。這樣就開始有了數字位置的概念,在數學上這個重要的貢獻應歸於兩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後來古鯿人在這個基礎上加以改進,並發明了表達數字的1,2,3,4,5,6,7,8,9,0十個符號,這就成為今天記數的基礎。八世紀印度出現了有零的符號的最老的刻版記錄。當時稱零為首那。
❹ 阿拉伯數字是怎樣創造出的
公元3世紀,印度的一位科學家「巴格達」發明了阿拉伯數字。
❺ 阿拉伯數字是怎麼發明的(100字左右)
大約在公元750年左右,有一位印度的天文學家拜訪了巴格達王宮,把他隨身帶來的印度製作的天文表獻給了當時的國王。印度數字1、2、3、4……以及印度式的計算方法,也就在這個時候介紹給了阿拉伯人。因為印度數字和計算方法簡單而又方便,所以很快就被阿拉伯人所接受了,並且逐漸地傳播到歐洲各個國家。在漫長的傳播過程中,印度創造的數字就被稱為「阿拉伯數字」了。
❻ 阿拉伯數字是怎麼產生的
阿拉伯數字1、2、3、4、5、6、7、8、9、0是國際上通用的數碼。這種數字的創制並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勞。
阿拉伯數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們的祖先在生產實踐中逐步創造出來的。
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數字就已經比較進步,並採用了十進位制的計演算法。到吠陀時代(公元前1400-公元前543年),雅利安人已意識到數碼在生產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創造了一些簡單的、不完全的數字。公元前3世紀,印度出現了整套的數字,但各地的寫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羅門式,它的獨到之處就是從1~9每個數都有專用符號,現代數字就是從它們中脫胎而來的。當時,「0」還沒有出現。到了笈多時代(300-500年)才有了「0」,叫「舜若」(shunya),表示方式是一個黑點「●」,後來衍變成「0」。這樣,一套完整的數字便產生了。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印度數字首先傳到斯里蘭卡、緬甸、柬埔寨等國。7-8世紀,隨著地跨亞、非、歐三洲的阿拉伯帝國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飢似渴地吸取古希臘、羅馬、印度等國的先進文化,大量翻譯其科學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學家、旅行家毛卡訪問阿拉伯帝國阿撥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達,將隨身攜帶的一部印度天文學著作《西德罕塔》獻給了當時的哈里發曼蘇爾(757-775),曼蘇爾令翻譯成阿拉伯文,取名為《信德欣德》。此書中有大量的數字,因此稱「印度數字」,原意即為「從印度來的」。
阿拉伯數學家花拉子密(約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數字,並在天文表中運用。他們放棄了自己的28個字母,在實踐中加以修改完善,並毫無保留地把它介紹給西方。9世紀初,花拉子密發表《印度計數演算法》,闡述了印度數字及應用方法。
印度數字取代了冗長笨拙的羅馬數字,在歐洲傳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對,但實踐證明優於羅馬數字。1202年義大利雷俄那多所發行的《計算之書》,標志著歐洲使用印度數字的開始。該書共15章,開章說:「印度九個數字是:『9、8、7、6、5、4、3、2、1』,用這九個數字及阿拉伯人稱作sifr(零)的記號『0』,任何數都可以表示出來。」
14世紀時中國的印刷術傳到歐洲,更加速了印度數字在歐洲的推廣應用,逐漸為歐洲人所採用。
西方人接受了經阿拉伯人傳來的印度數字,但忘卻了其創始祖,稱之為阿拉伯數字。
❼ 阿拉伯數字是誰創造的為什麼要創造是怎麼創造的
通常,我們把1、2、3、4……9、0稱為「阿拉伯數字」。其實,這些數字並不是
阿拉伯人創造的,它們最早產生於古代的印度。可是人們為什麼又把它們稱為「阿拉伯
數字」呢? 據傳早在公元七世紀時,阿拉伯人漸漸地征服了周圍的其他民族,建立起
一個東起印度,西到非洲北部及西班牙的薩拉森大帝國。到後來,這個大帝國又分裂成
為東、西兩個國家。由於兩個國家的歷代君主都注重文化藝術,所以兩國的都城非常繁
榮昌盛,其中東都巴格達更勝一籌。這樣,西來的希臘文化,東來的印度文化,都匯集
於此。阿拉伯人將兩種文化理解並消化,形成了新的阿拉伯文化。
大約在公元750年左右,有一位印度的天文學家拜訪了巴格達王宮,把他隨身帶來
的印度製作的天文表獻給了當時的國王。印度數字1、2、3、4……以及印度式的計算方
法,也就好似在這個時候介紹給了阿拉伯人。因為印度數字和計算方法簡單又方便,所
以很快就被阿拉伯人所接受了,並且逐漸地傳播到歐洲各個國家。在漫長的傳播過程
中,印度創造的數字就被稱為「阿拉伯數字」了。
到後來,人們雖然弄清了「阿拉伯數字」的來龍去脈,但有大家早已習慣了「阿
拉伯數字」這個叫法,所以也就沿用下來了。
這套數字系統最先只有1、2、3、4、5、6、7、8、9,當時還沒有「0」.「0」這個數字,在那時還是一個黑點.後來,又經過了幾百年的演化,「0」才正式出現.直到那時,這套完整的數字才真正形成.
❽ 阿拉伯數字是怎麼來的
阿拉伯數字 :國際通用的數字(由印度人發明,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由歐洲人將其現代化),就是0,1,2,3,4,5,6,7,8,9。
古代印度人發明了包括「零」在內的十個數字元號,還發明了現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計數的十進位法。由於定位計數,同一個數字元號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數值。如果某一位沒有數字,則在該位上寫上「0」。「0」的應用,使十進位法臻於完善,意義重大。十個數字元號後來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被歐洲人誤稱為阿拉伯數字。由於採用計數的十進位法,加上阿拉伯數字本身筆畫簡單,寫起來方便,看起來清楚,特別是用來筆算時,演算很便利。因此隨著歷史的發展,阿拉伯數字逐漸在各國流行起來,成為世界各國通用的數字。
公元3世紀,印度的一位科學家巴格達發明了阿拉伯數字。
最古的計數目大概至多到3,為了要設想「4」這個數字,就必須把2和2加起來,5是2加2加1,3這個數字是2加1得來的,大概較晚才出現了用手寫的五指表示5這個數字和用雙手的十指表示10這個數字。這個原則實際也是我們計算的基礎。羅馬的計數只有到Ⅴ(即5)的數字,Ⅹ(即10)以內的數字則由Ⅴ(5)和其它數字組合起來。Ⅹ是兩個Ⅴ的組合,同一數字元號根據它與其他數字元號位置關系而具有不同的量。這樣就開始有了數字位置的概念,在數學上這個重要的貢獻應歸於兩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後來古鯿人在這個基礎上加以改進,並發明了表達數字的1,2,3,4,5,6,7,8,9,0十個符號,這就成為我們今天記數的基礎。八世紀印度出現了有零的符號的最老的刻版記錄。當時稱零為首那。
公元500年前後,隨著經濟、文化以及佛教的興起和發展,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區的數學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天文學家阿葉彼海特在簡化數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數字記在一個個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個符號,比如是一個代表1的圓點,那麼第二格里的同樣圓點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圓點就代表一百。這樣,不僅是數字元號本身,而且是它們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樣擁有了重要意義。以後,印度的學者又引出了作為零的符號。可以這么說,這些符號和表示方法是今天阿拉伯數字的老祖先了。
兩百年後,團結在伊斯蘭教下的阿拉伯人征服了周圍的民族,建立了東起印度,西從非洲到西班牙的撒拉孫大帝國。後來,這個伊斯蘭大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國家。由於這兩個國家的各代君王都獎勵文化和藝術,所以兩國的首都都非常繁榮,而其中特別繁華的是東都——巴格達,西來的希臘文化,東來的印度文化都匯集到這里來了。阿拉伯人將兩種文化理解消化,從而創造了獨特的阿拉伯文化。
大約700年前後,阿拉伯人征服了旁遮普地區,他們吃驚地發現:被征服地區的數學比他們先進。用什麼方法可以將這些先進的數學也搬到阿拉伯去呢?
771年,印度北部的數學家被抓到了阿拉伯的巴格達,被迫給當地人傳授新的數學符號和體系,以及印度式的計算方法(即我們現在用的計演算法)。由於印度數字和印度計數法既簡單又方便,其優點遠遠超過了其他的計演算法,阿拉伯的學者們很願意學習這些先進知識,商人們也樂於採用這種方法去做生意。
後來,阿拉伯人把這種數字傳入西班牙。公元10世紀,又由教皇熱爾貝•奧里亞克傳到歐洲其他國家。公元1200年左右,歐洲的學者正式採用了這些符號和體系。至13世紀,在義大利比薩的數學家費婆拿契的倡導下,普通歐洲人也開始採用阿拉伯數字,15世紀時這種現象已相當普遍。那時的阿拉伯數字的形狀與現代的阿拉伯數字尚不完全相同,只是比較接近而已,為使它們變成今天的1、2、3、4、5、6、7、8、9、0的書寫方式,又有許多數學家花費了不少心血。
阿拉伯數字起源於印度,但卻是經由阿拉伯人傳向四方的,這就是它們後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的原因。
❾ 阿拉伯數字是怎樣發明的(簡短)
通常,我們把1、2、3、4……9、0稱為「阿拉伯數字」。其實,這些數字並不是 阿拉伯人創造的,它們最早產生於古代的印度。可是人們為什麼又把它們稱為「阿拉伯 數字」呢? 據傳早在公元七世紀時,阿拉伯人漸漸地征服了周圍的其他民族,建立起 一個東起印度,西到非洲北部及西班牙的薩拉森大帝國。到後來,這個大帝國又分裂成 為東、西兩個國家。由於兩個國家的歷代君主都注重文化藝術,所以兩國的都城非常繁 榮昌盛,其中東都巴格達更勝一籌。這樣,西來的希臘文化,東來的印度文化,都匯集 於此。阿拉伯人將兩種文化理解並消化,形成了新的阿拉伯文化。 大約在公元750年左右,有一位印度的天文學家拜訪了巴格達王宮,把他隨身帶來 的印度製作的天文表獻給了當時的國王。印度數字1、2、3、4……以及印度式的計算方 法,也就好似在這個時候介紹給了阿拉伯人。因為印度數字和計算方法簡單又方便,所 以很快就被阿拉伯人所接受了,並且逐漸地傳播到歐洲各個國家。在漫長的傳播過程 中,印度創造的數字就被稱為「阿拉伯數字」了。 到後來,人們雖然弄清了「阿拉伯數字」的來龍去脈,但有大家早已習慣了「阿 拉伯數字」這個叫法,所以也就沿用下來了。 這套數字系統最先只有1、2、3、4、5、6、7、8、9,當時還沒有「0」.「0」這個數字,在那時還是一個黑點.後來,又經過了幾百年的演化,「0」才正式出現.直到那時,這套完整的數字才真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