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燒一碗紅燒肉大約要多久
這個紅燒肉嘛,挑肉最關鍵。肉要五花肉,蘇滬一帶叫做「肋條肉」,其實就是去骨的rib。肋條肉要挑夾精夾肥的,好的肋條肉可以夾上近十層,也叫「夾心肉」;品質差一點的,只有夾四五層;再差一點的,一層皮,一層肥肉,一層瘦肉,就沒了。就算是差的肉,也有講究,要看是肥肉多,還是瘦肉多,如果是瘦肉多的話,尚可勉強;反之,則萬萬不能選用。前面說的那種十幾層的極品肋條,價錢要比大排、裡脊還貴;而且除非你認識攤主,隔天說好替你留著,否則一定要趕早;這種好東西,可是人見人愛的,而且據說一隻豬上,只有兩條上好的肋條,加在一起,剛好燒一碗。五花肉,其實是豬身上營養最好的肉,西方人也非常喜歡吃,以至於吃到後來,就在去年的八月十二日,墨西哥對美國的五花肉要徵收百分之十的關稅,因為出口量實在太大了。有人說用臀尖肉,那隻是「醬油燒豬肉」,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紅燒肉。
肉不要買得太少,兩斤至三斤為佳。人少的話,也不能「按比例酌減」,這道菜,如果用半斤肉去燒,我敢保證,你絕對燒不好。要是人少一次吃不了,其實可以盛出來,放到冰箱中速凍,過幾天再吃。
肉要洗凈,切成麻將牌大小正方形的塊,肉不要切得太小,太小易縮易碎,沒有賣相了。切完後,用冷水浸沒,水中放半杯料酒。放在水中浸,可以浸去毛細血管中的血水;水中加酒易於肉纖維吸收,去除肉腥。肉不宜多浸,多浸則鮮味盡失,一般浸十五分鍾左右即可。
紅燒肉一菜,水最講究。水要一次放好,不要燒幹了,再加點水,有的書上說一小碗一小碗加,我試過,效果絕對沒有我的燒法好。就算萬一真的要加水,記得要加開水,切記,切記。我們要找一個大鍋,把肉再洗一遍後放入,水要浸沒肉,並高起兩寸以上。
有的人,做紅燒肉,先用油炸一遍,我好婆常說那是窮人家的燒法,肉經油一炸,不會縮但也不會酥,油走不掉,肉又硬,於是每個人就可以少吃幾塊。有的飯店也這么燒,是因為這種燒法,時間短,樣子好,但說吃口,就不敢恭維了。
我要說的那道紅燒肉,是至醇至純的,不多任何一道不該有的手續,也不多放任何會引起「紅燒肉岐義」的調料。
鍋中加了水,就點火,火要開到最大,水中再放料酒,並且放半調羹醋。放醋可以讓肉質膨鬆,更容易燒酥;我的好婆放干山楂,效果更好,香味更足,只是不容易弄到。
大約五六分鍾後,水就開了,繼續煮上五六分鍾,隨著肉塊的翻滾,水面上會浮起一層黑紅色的雜質,這層雜質是燒熟的血水,上海人稱之為「琺」。這是上海話里特有的一個字,沒有人知道怎麼寫,只知道應該念做「伐」。把這些雜質去掉,上海話里也有個特定的詞,叫做「辟琺」,就是用調羹把雜質陷去的意思。「辟琺」並不容易,那些雜質會粘在調羹上。你需要事先准備一小碗冷水,每陷一下,就把調羹浸到冷水裡洗一下。「琺」要「辟」好幾次,鍋邊上粘著的,也要去除干凈。
用大火滾煮半小時左右,可以改用小火,火的大小以水面不沸為准,叫做「焐」。焐呢,要焐至少一個小時,焐得時間越長,越好吃。紅燒肉,切忌旺火急燒,要的,就是這個慢功夫。你要時不時地去看一下,小心湯水被燒干,當然,湯水燒干也不見得是壞事。以前太倉城內南大街,有個叫倪德的廚師,就是因為沒掌握好火候,把紅燒肉燒得湯水盡干,肥瘦分離,結果卻意外地發明了太倉肉鬆。
肉要燒得用筷輕戳可通,然後換到鐵炒鍋里,開著蓋子燒。這時,要放醬油了,醬油放得太早,肉沾到鹽份便燒不酥,放得太晚,只有外層的肉被染上色,不能入味。火呢,要比剛才「焐」的時候大一點,但也不用開得極大,因為現在肉已爛了,火開得太大,會把肉煮碎。
醬油要選色深但不是太鹹的,廣東菜里分老抽和生抽,老抽其實是放了焦糖的,我們要的就是這種;生抽呢,則是色淡味咸,不能用。做蘇滬菜,其實完全可以用上海醬油,有個叫「海鷗特濃醬油」的,就不錯。
這樣,再煮上半個小時,鍋里的水就差不多了,此時,我們要放糖了。糖,要敢放,要捨得放。糖的數量,大約一斤肉一兩糖,糖最好用冰糖,冰糖甜度高,味純,透明度也高,乃是燒這道菜的關鍵。冰糖塊大,要事先敲碎。
放糖的時候,火要開大,放入糖後,湯水會慢慢地厚起來,可以輕輕地翻動肉塊,如果怕自己水平不行,擔心把肉塊翻破的壞,可以用勺子將湯水陷起,再澆下去。糖放入後,湯水很快就可以收干,所以千萬不要離開,如果香味實在誘人,可以蘸一點湯水先解解饞。等到湯水變得更加稠厚,有油亮泛起來,這道菜就燒好了,湯不用燒得太干,紅燒肉湯拌飯,乃是天下極品。
這便是正宗的蘇式紅燒肉,除酒、醋、醬油和糖之外,全無其它調料佐料,是謂原汁原味。有的飯店,先用油炸,再加姜、加茴香、加醬油炒,然後加糖,再用澱粉著膩,撒上蔥花就算好了。這種紅燒肉,十五分鍾就可搞定,但是吃一塊就倒胃口,真是大丟紅燒肉的臉;而且,這種紅燒肉定會吃得你口乾舌燥,腸胃不適;奉勸大家不要嘗試。
⑵ 紅燒肉是誰發明的
是的。是蘇東坡發明的、漢族佳餚,流行於江浙。相傳為北宋詩人蘇東坡所創制。製作方法:將五花肉切成大塊,用蔥姜墊鍋底,加上酒、糖、醬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燜即可。蘇東坡《食豬肉》詩雲:「……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東坡肉色、香、味俱佳,深受人們喜愛。來歷宋朝蘇東坡(1036-1101年),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詞與辛棄疾並為雙絕;書法與繪畫也都獨步一時。就是在烹調藝術上,他也有一手。當他觸犯皇帝被貶到黃州時,常常親自燒菜與友人品味,蘇東坡的烹調,以紅燒肉最為拿手。他曾作詩介紹他的烹調經驗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不過,燒制出被人們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東坡肉」,據傳那還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時發生的一件趣事。 那時西湖已被葑草湮沒了大半。他上任後,發動數萬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來的泥堆築了長堤,並建橋以暢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現,又可蓄水灌田。這條堆築的長堤,改善了環境,既為群眾帶來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後來形成了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春曉」。當時,老百姓贊頌蘇東坡為地方辦了這件好事,聽說他喜歡吃紅燒肉,到了春節,都不約而同地給他送豬肉,來表示自己的心意。蘇東坡收到那麼多的豬肉,覺得應該同數萬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對,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塊塊,用他的烹調方法燒制,連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冊分送到每家每戶。他的家人在燒制時,把「連酒一起送」領會成「連酒一起燒」結果燒制出來的紅燒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贊蘇東坡送來的肉燒法別致,可口好吃。眾口贊揚,趣聞傳開,當時向蘇東坡求師就教的人中,除了來學書法的、學寫文章的外,也有人來學燒「東坡肉」。後農歷除夕夜,民間家家戶戶都製作東坡肉。相沿成俗,用來表示對甙的懷念之情。現在成為杭州一道傳統名菜。樓外樓菜館效法他的方法烹制這個菜,供應於世,並在實踐中不斷改進,遂流傳至今.
⑶ 紅燒肉是從哪個地方發明出
紅燒肉的歷史,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紀。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記載了紅燒肉的具體做法,這是目前傳世文獻中的最早記錄。當然,按常理推斷,這道名菜實際出現的年代比這還要更早。
⑷ 東坡肉是誰發明的
東坡肉相傳為北宋詞人蘇東坡做出來的一種食物,指的是做成方塊的紅燒肉,有著薄皮嫩肉、味醇汁濃和香糯而不膩口等優點。
東坡肉的主要食材是豬肉,下面看一下東坡肉的主要做法:
1、准備好食材,製做東坡肉需要的食材有豬肉、料酒、姜、蔥、醬油、白糖等。
2、把豬皮身上的毛清理干凈後放入沸水鍋內氽5分鍾,直到煮出血水,然後撈出切成方塊。
3、在砂鍋內先放一個蒸架墊底,蔥、姜塊放在最下面,豬肉放在上面,然後再加入白糖、醬油、紹酒。
4、先用旺火燒開,然後在小火燜兩個小時左右,直到煮熟即可。
東坡肉選用的豬肉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的東坡肉都是較為方整的方塊兒肉,呈現出鮮亮的紅色。
但是現在,在多個菜系中均處出現了東坡肉,而且做法各不相同,有著先煮後蒸、直接燜煮收汁和先煮後燒等多種做法。
東坡肉這道菜有著較高的營養價值、超高的顏值和絕佳的食用口感,深受人們的喜愛。
⑸ 紅燒肉是誰發明的呢
是蘇東坡發明的、
漢族佳餚,流行於江浙。相傳為北宋詩人蘇東坡所創制。製作方法:將五花肉切成大塊,用蔥姜墊鍋底,加上酒、糖、醬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燜即可。蘇東坡《食豬肉》詩雲:「……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東坡肉色、香、味俱佳,深受人們喜愛。
來歷
宋朝蘇東坡(1036-1101年),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詞與辛棄疾並為雙絕;書法與繪畫也都獨步一時。就是在烹調藝術上,他也有一手。當他觸犯皇帝被貶到黃州時,常常親自燒菜與友人品味,蘇東坡的烹調,以紅燒肉最為拿手。他曾作詩介紹他的烹調經驗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不過,燒制出被人們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東坡肉」,據傳那還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時發生的一件趣事。
那時西湖已被葑草湮沒了大半。他上任後,發動數萬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來的泥堆築了長堤,並建橋以暢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現,又可蓄水灌田。這條堆築的長堤,改善了環境,既為群眾帶來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後來形成了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春曉」。
當時,老百姓贊頌蘇東坡為地方辦了這件好事,聽說他喜歡吃紅燒肉,到了春節,都不約而同地給他送豬肉,來表示自己的心意。蘇東坡收到那麼多的豬肉,覺得應該同數萬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對,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塊塊,用他的烹調方法燒制,連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冊分送到每家每戶。他的家人在燒制時,把「連酒一起送」領會成「連酒一起燒」結果燒制出來的紅燒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贊蘇東坡送來的肉燒法別致,可口好吃。眾口贊揚,趣聞傳開,當時向蘇東坡求師就教的人中,除了來學書法的、學寫文章的外,也有人來學燒「東坡肉」。後農歷除夕夜,民間家家戶戶都製作東坡肉。相沿成俗,用來表示對甙的懷念之情。現在成為杭州一道傳統名菜。樓外樓菜館效法他的方法烹制這個菜,供應於世,並在實踐中不斷改進,遂流傳至今.
⑹ 紅燒肉最早起源於什麼朝代
提起紅燒肉(東坡肉),大家自然不能忘記那位將吃紅燒肉事業推向高峰的人--蘇東坡。
正是由於他的努力,紅燒肉才得以從基層走向了上層,從老百姓的菜鍋走上了文人墨客的餐桌。其實,那個源遠流長、名響大江南北的東坡肉說穿了也就是紅燒肉。考究紅燒肉的歷史,確實難以說清楚它產生於何時、何地,不過,由於東坡先生孜孜不倦的努力,從他那時起,紅燒肉就正式的走上了歷史的舞台。
「黃州好豬肉,價錢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從這首蘇東坡的《食豬肉》詩,不難看出蘇老先生不僅是「每日早來打一碗好吃」,而且,還深諳紅燒肉「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的烹飪之道!
⑺ 紅燒肉是誰發明的
宋朝蘇東坡發明的
宋朝蘇東坡(1036-1101年),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詞與辛棄疾並為雙絕;書法與繪畫也都獨步一時。就是在烹調藝術上,他也有一手。當他觸犯皇帝被貶到黃州時,常常親自燒菜與友人品味,蘇東坡的烹調,以紅燒肉最為拿手。他曾作詩介紹他的烹調經驗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不過,燒制出被人們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東坡肉"。
⑻ 是誰發明了紅燒肉
老百姓發明了紅燒肉,做的最好吃的應該是東坡肉
做法
食材明細
五花肉500克
姜五片
草果一個
冰糖適量
八角八顆(小)
鹽一茶匙
老抽三分之一湯匙
生抽適量
料酒一湯匙
味精適量
酸咸口味
燉工藝
一小時耗時
普通難度
1原料
2五花肉切麻將大小的塊,沖洗干凈後,放一湯匙料酒,浸泡一小時。撈出來瀝干。
3鍋里放油煸炒肉塊到微黃。
4放入干辣椒,草果,八角,姜,炒出香味。
5放料酒兩湯匙,炒幾下,再放老抽,生抽,炒勻。
6放入開水,淹沒肉,轉入砂鍋煨兩個小時調入鹽。
7煨到酥爛的五花肉,放冰糖大火收汁,晃動鍋,不要翻動。
8到湯汁均勻的裹在肉上就好了!放點味精提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