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京劇發明寺

京劇發明寺

發布時間:2021-08-24 10:55:40

Ⅰ 京劇起源於哪

京劇起源於江南地區。

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搬演了不少崑腔戲,還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雜曲。

清乾隆五十五年,以高朗亭為首的第一個徽班進入北京,參加乾隆帝八十壽辰慶祝演出。《揚州畫舫錄》載:「高朗亭入京師,以安慶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慶。」

刊於道光二十二年的楊懋建《夢華瑣簿》也說:「而三慶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萬壽入都祝匣時,稱'三慶徽',是為徽班鼻祖。」

(1)京劇發明寺擴展閱讀:

京劇戲曲具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是表現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戲曲藝術面臨活力不足、劇種減少、人才斷檔、市場萎縮等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戲曲藝術的傳承發展,中央深改辦將「研究制定扶持地方戲曲發展政策」列入2015年的重點改革任務。

2015年7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了《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為戲曲傳承發展提供重要保障。這是我國繼1951年發布《政務院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以來,時隔60多年之後再一次就戲曲工作做出的總體部署和政策規定。

Ⅱ 京劇誰發明的呀

京劇不存在誰發明一說,它是一個漸進演變的過程。

京劇演變過程: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來自中國南方的四大徽班(三慶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陸續來到北京。第一個進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黃」聲腔為主的「三慶班」,由於其聲腔及劇目都很豐富,逐漸壓倒了當時盛行於北京的秦腔。許多秦腔班演員轉入徽班,形成徽秦兩腔的融合。隨後,另外三個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來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劇逐漸衰落,昆劇演員也多轉入徽班。
清朝道光年間(1828年前後),湖北演員進京,帶來了漢調(楚調、西皮調),許多漢調藝人,加入徽班,與徽班與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與二黃合流,形成所謂的「皮黃戲」。此時在京師里形成的皮黃戲,受到北京語音與腔調的影響,有了「京音」的特色。
後來,由於他們經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這種帶有北京特點的皮黃戲叫做「京戲」,也叫「京劇」。

京劇釋義: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Ⅲ 請告訴20個著名京劇名稱

《宇宙鋒》《玉堂春》《長坂坡》《群英會》《打漁殺家》《五人義》《挑滑車》《打金枝》《拾玉鐲》《三擊掌》《六月雪》《四進士》《搜孤救孤》《秦香蓮》《打嚴嵩》《擋馬》《金玉奴》《樊江關》《野豬林》《八大錘》《空城計》《霸王別姬》 等

1、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表演的梅派經典名劇之一。主角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妃虞姬。此劇,又名《九里山》《楚漢爭》《亡烏江》《十面埋伏》。清逸居士根據崑曲《千金記》和《史記·項羽本紀》編寫而成。

總共四本。1918年,由楊小樓、尚小雲在北京首演。1922年2月15日,楊小樓與梅蘭芳合作。齊如山、吳震修對《楚漢爭》進行修改,更名為《霸王別姬》。

2、空城計

《空城計》是傳統京劇的經典劇目,敘述的是諸葛亮因馬謖自持才能而失掉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軍15萬攻打諸葛亮駐地西城。當時,諸葛亮所部精銳俱已遣出,西城空虛,只有駐地的老弱士兵,寡不敵眾,萬分危急。

諸葛亮定空城之計,以城門大開,從容不迫,若無其事地登上城樓觀山賞景,飲酒撫琴。司馬懿兵臨城下,見諸葛亮端坐城樓,笑容可掬,焚香彈琴,疑惑不已,深恐中計,疑有伏兵,不進而退。再次復回攻城,遇趙雲抵擋而收兵。

3、宇宙鋒

《宇宙鋒》是中國戲曲的傳統劇目,而梅蘭芳(京劇)、陳素真 (豫劇)、陳伯華(漢劇)三位大師的《宇宙鋒》並稱為「宇宙三鋒」。

秦腔表演藝術家、教育家馬藍魚的《宇宙鋒》是梅蘭芳親排。同樣,馬藍魚老師又傳授給了得意弟子梅花獎得主齊愛雲。秦腔還有為數不多的演員在演。

(3)京劇發明寺擴展閱讀

京劇舞台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台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范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台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

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台藝術的創造。由於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入了宮廷,使它的發育成長不同於地方劇種。要求它所要表現的生活領域更寬,所要塑造的人物類型更多,對它的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嚴,對它創造舞台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

當然,同時也相應地使它的民間鄉土氣息減弱,純朴、粗獷的風格特色相對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藝術更趨於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脫了舞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

表演上要求精緻細膩,處處入戲;唱腔上要求悠揚委婉,聲情並茂;武戲則不以火爆勇猛取勝,而以「武戲文唱」見佳。

Ⅳ 京劇的發明家是誰什麼時候有的

京劇創始人---程長庚

程長庚(1811-1880),字玉珊,安徽省潛山縣程家井人,清代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戲曲活動家,京劇的創始人。他十幾歲時便入家班「四箴堂」學戲。初次登台,一鳴驚人。進京後譽滿京都。道光至光緒初年,長期為「四大徽班」之一的三慶班老生台柱和班主,曾兼任京都梨園公會「精忠廟」會首長達30餘年,名列同光十三絕之首。文宗皇帝曾卦賞五品頂戴,慈禧、慈安太後也有過賞賜。他博採眾長,凝眾多優秀彈腔高手之心血,集彈腔藝術之精華,把徽音、京音、楚音兼收並用,熔徽調、漢調、崑腔於一爐,逐漸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演變劇種——「京劇」。程長庚因此被譽為「徽班領袖、京劇鼻祖」、「伶聖」、「劇神」。

程長庚嗓音渾厚,唱腔高亢飽滿,字正腔圓。善於用他那高、清、亮的嗓子,吸收崑曲、京腔、漢調的演唱技巧,演唱起來「聲情交融」,有「剛健沉雄,大氣磅礴」,「穿雲裂石」、「餘音繞梁」之勢。藝術上重視人物塑造,長於表現典雅庄嚴的風度。他擅演老生,與當時的餘三勝、張二奎並稱「老生三傑」。他所演的《文昭關》之伍員、《取成就》之劉璋、《群英會》之魯肅以及《戰長沙》之關羽均著名,後來演出大多宗程。

程長庚管理戲班嚴肅認真以身作則,曾為維護本班全體利益,堅持拒演「大老闆」。後代不少著名京劇老生,多受其培育,如孫菊仙為其北子,譚鑫培為其義子,汪桂芬為其琴師,楊月樓則為其指定之三慶班班主繼承人。晚年創辦三慶科班,先叫「小榮椿科班」,後改為「四箴堂科班」,培養了陳德霖、錢金福等著演員。

程長庚站在中國豐厚的傳統戲曲的基礎上,推動了徽戲向京劇的嬗變。他以匠心獨運的唱腔藝術,聲容殊眾的老生藝術,因人施教的育才藝術,以德孚眾的治班藝術,技藝超群的導演藝術,因人施教的育才藝術,以德孚眾的治班藝術,在中國京劇史上鑄起了一座豐碑。

程長庚是中華民族的光榮,是安徽人民的榮耀,更是潛山人民的驕傲。人民不會忘記這位為中華民族藝術寶庫增添珍品的偉大藝術家。在1990年徽班晉京200周年之際,1991年程長庚先生誕生180周年和1996年程長庚先生誕生185周年之際,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了紀念和學術研討活動。1996年5月潛山縣又建立了程長庚陳列館,展出有關程長庚實物、圖片等資料300餘件。1991年,程長庚故居遺址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Ⅳ 中國京劇的起源

京劇的起源』 京劇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國粹,因形成於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頭還要追溯到幾種古老的地方戲劇. 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戲班——三慶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後進京獻藝,獲得空前成功.微班常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演出,於是,一種以微調"二簧"和漢調"西皮"為主,兼收崑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戲精華的新劇種誕生了,這就是京劇. 在200年的發展歷程中,京劇在唱詞,念白及字韻上越來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樂器,也融合了多個民族的發明,終於成為一種成熟的藝術. 將京劇稱作"東方歌劇"是因為兩個劇種都是集歌唱,舞蹈,音樂,美術,文學等於一體的特殊戲劇形式,在形式上極為類似;同時,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它們都獲得了經典性地位. 象徵性格和命運的臉譜在人的臉上塗上某種顏色以象徵這個人的性格和品質,角色和命運,是京劇的一大特點,也是理解劇情的關鍵.簡單地講,紅臉含有褒義,代表忠勇者;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者;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凶詐者;金臉和銀臉是神秘,代表神妖. 除顏色之外,臉譜的勾畫形式也具有類似的象徵意義.例如象生凶毒的粉臉,有滿臉都白的粉臉,有隻塗鼻樑眼窩的粉臉,面積的大小和部位的不同,標志著陰險狡詐的程度不同,一般說來,面積越大就越狠毒.總之,顏色代表性格,而不同的勾畫法則表示性格的程度.臉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許多中國地方戲中都保留了這種傳統. 京劇臉譜色彩十分講究,看來五顏六色的臉譜品來卻巨細有因,決非僅僅為了好看.不同含義的色彩繪制在不同圖案輪廓裏,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臉譜的通用色彩含義為: 紅色: 一般:忠勇俠義,多為正面角色. 其他:有諷刺意義,表示假好人. 特例:老人顯示年輕紅光猶在; 壞人做了點好事. 黑色: 一般:直爽剛毅,勇猛而智慧. 其他:表示陰陽中的陰,用於鬼魂. 膚色較黑或面貌醜陋. 白色: 一般:陰險奸詐;剛愎自用. 其他:和尙,太監臉譜;表示老人年邁, 紫色: 一般:剛正威武,不媚權貴. 其他:面色不好,醜陋. 黃色: 勇猛而爆躁. 金色: 一般:神仙高人. 其他:猛將. 銀色: 神仙,妖怪. 綠色: 一般:勇猛,莽撞. 其他:綠林好漢. 藍色: 剛強陰險 生,旦,凈,丑"生,旦,凈,丑"是什麽 其實不過是角色分類."生"是男性正面角色,"旦"是女性正面角色,"凈"是性格鮮明的男性配角,"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 每種角色又有表明身份的臉譜,扮相等,只要演員一上場,你一望便知.在"京劇"的"票友"中有許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中包括清朝的光緒皇帝載恬,他不但會唱戲,還能司鼓,並且是京,昆,腔的多面能手. 著名的慈禧太後則是一個大戲迷,在今日頤和園內還保留一座中國最大的戲樓,該戲樓高21米,共有三層,可見她在京劇上花了不少的功夫. 臉譜圖案非常豐富,大體上分為額頭圖,眉型圖,眼眶圖,鼻窩圖, 嘴叉圖,嘴下圖. 每個部位的圖案變化多端,有規律而無定論,如: 包拯黑額頭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潔. 孟良額頭有一紅葫蘆,示意此人愛好喝酒. 聞仲,楊戩畫有三眼,來源於古典傳說. 巨靈,煞神,金錢豹有多張臉,突出其神鬼妖特色. 楊七朗額頭有一繁體"虎"字,顯示其勇猛無敵. 趙匡胤的龍眉表示為真龍天子. 雷公臉譜中有一雷電紋. 姜維額頭畫有陰陽圖,表示神機妙算. 夏侯敦眼眶受過箭傷,故畫上紅點表示. 竇爾墩,典威等人的臉譜上有其最擅長的兵器圖案. 王延章頭畫蛤蟆,表示是水獸轉世. 趙公明面畫金錢,表示自己是財神爺. 北斗星君畫七星圖於額上.

Ⅵ 京劇甘露寺劇情故事是怎樣的

甘露寺是京劇《龍鳳呈祥》中的一折,為馬派的經典劇目之一。

故事說的是劉備按諸葛亮的安排,將計就計,到東吳招親,吳國太在甘露寺相親,將孫尚香許配劉備。劉備過江之後,吳國太設宴在甘露寺面相劉備,旁有孫權和賈化暗中作梗,幸得國老喬玄從中周旋,為劉備說好話,使得國太進孫尚香配與劉備。

本出戲的高潮部分在於喬玄的大段唱功,已故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先生的演出堪稱經典,至今尚無人超越。其中的唱段「勸千歲殺字休出口」成為名段,至今廣為流傳。

(6)京劇發明寺擴展閱讀

《甘露寺》五音聯彈:

眾合唱:【二黃導板】甘露寺內佛光現,【回龍】看起來這件事大家有緣。

劉備:【高撥子】吳國太似王母駕坐在大佛寶殿。

吳國太:你把那家鄉的事兒歷代宗譜細說一番。

劉備:家住在婁山村涿州小縣。

喬國老:他就是當今的皇叔一奇男。

劉備:實實的不敢當。

喬國老:老朽盡知你何,必要忒謙!

孫權:喬國老你為何將他來誇贊?

喬國老:劉皇叔請過來——這就是我們東吳的主君名叫孫權。

劉備:備少來問安。

吳國太:叫皇兒向前去把禮來見。

喬國老:國太傳旨意,你還不向前?

孫權:無奈何忙還禮,國老你真真的討厭!

喬國老:兩國和好禮儀要當先!

吳國太:這員將是何名,家住在何方地面?

趙雲:姓趙名雲家住在常山。

孫權:原來是那趙子龍。

喬國老:他渾身是膽,在那長坂坡殺曹兵七進七出.可算得將中魁元!

趙雲:長坂坡與曹兵屢次交戰,三將軍威名顯。大吼一聲喝曹瞞,我主爺洪福齊天!

吳國太:久聞得關雲長甚是威嚴,為什麼降曹瞞一十二年?

劉備:都只為曹孟德領兵十萬,將二弟困土山。來了個張文遠,順說二弟降曹瞞,保皇嫂一十二年。

喬國老:提起了這樁事猶如我親眼得見,曹孟德愛其男,上馬金下馬銀美女十名他不貪。掛印封金辭曹瞞,過五

關斬六將,在那古城邊弟兄們才得團圓。

吳圖太:觀劉備他生得好貌相,雙手過膝兩耳垂肩。

喬國老:問國太這相貌可稱心願?

吳國太:他與我尚香兒正配良緣!

趙雲:請主公快向前把岳母拜見。

劉備:走向前整整冠,雙膝跪在地平川,拜岳母如同拜泰山。

孫權:觀劉備這相貌有什麼好看?

吳國太:為娘我心已定你何必多言!

喬圖老:適才間千歲說我討厭,國太心已定你不要多言,你就坐在一邊。

賈化:(眾將官埋伏了啊)弓上弦刀出鞘埋伏在兩邊。

羽備:耳邊廂又聽得殺氣連天。

趙雲:趙子龍拔寶劍,

喬國老:我與你兩下里——

趙、喬:觀看。

趙雲:卻原來有人馬埋伏在兩邊。

劉備:問國太這埋伏是何道理?要殺我情願死在你面前!

吳翻太:甘露寺原本是清凈地面,卻為何殺氣連天?

趙雲:有埋伏在兩邊!

劉備:嚇得我心膽寒!

喬國老:請國太把旨傳。

吳國太:回頭來我問孫權!

孫權:尊母後你莫聽謊言!

吳國太:這件事——

眾齊唱:大家為難!

這段唱詞,錄自海派京劇《甘露寺》中《相親》一場。海派京劇《甘露寺》共分《過江》、《進宮》、《諫權》、《相親》四場,這段唱是在最後一場,由吳國太、劉備、喬玄、孫權、趙雲五個人,還有賈化輪唱這長達68句的「高撥子五音聯彈」。

Ⅶ 京劇是哪個皇帝在位時發明的

徽班進京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為給乾隆帝弘歷祝壽,從揚州徵召了以戲曲藝人高朗亭為台柱的三慶班入京,以唱「二黃」聲腔為主,是為徽班進京演出之始。之後又有四喜、啟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戲班相繼進京。在演出過程中,6個戲班逐漸合並為四大徽班。時值京腔(高腔)、秦腔已先行流入北京,徽班在演唱二黃、崑曲、梆子、啰啰諸腔的基礎上,兼容並蓄,出現了「四徽班各擅勝場」的局面。

徽漢合流

嘉道年間,漢調(又稱楚調,西皮調)進京,參加徽班演出,徽班又兼習楚調之長,為匯合二黃、西皮、昆、秦諸腔向京劇衍變奠定了基礎,在京師與徽班造成了西皮與二黃合流,形成所謂的「皮黃戲」。此時在京師里形成的皮黃戲,受到北京語音與腔調的影響,有了「京音」的特色。這種帶有北京特點的皮黃戲叫作「京戲」,也叫「京劇」。

Ⅷ 京劇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徽秦合流 清初,京城戲曲舞台上盛行崑曲與京腔(弋陽腔)。乾隆中葉後,崑曲漸而衰落,京腔興盛取代崑曲一統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藝人魏長生由川進京。魏氏搭雙慶班演出秦腔《滾樓》、《背娃進府》等劇。魏長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潤,唱腔委婉,做工細膩,一出《滾樓》即轟動京城。雙慶班也因此被譽為「京都第一」。自此,京腔開始衰微,京腔六大名班之大成班、王府班、余慶班、裕慶班、萃慶班、保和班也無人過問,紛紛搭入秦腔班謀生。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長生的表演有傷風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將魏長生逐出京城。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繼三慶徽班落腳京城後(班址位於韓家台胡同內),又有四喜、啟秀、霓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鈺、大景和等班,亦在大柵欄地區落腳演出。其中以三慶、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聲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稱。『春台班』進京時間,按漢調名家米應先於乾隆末年,在京曾擔任『春台班』台柱時始,證明該班進京時間早於『四喜』和『和春』。『春台班』位於百順胡同。『四喜班』於嘉慶初來京。徽戲、崑曲兼演、尤以崑曲為著,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處哄傳四喜班」之語。該班位於陝西巷內。『和春班』於嘉慶八年(1804年)於李鐵拐斜街組建。該班以武戲見長。道光十三年(1853年)解散。「四大徽班」的演出劇目,表演風格,各有其長,故時有「三慶的軸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之譽。「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調外,崑腔、吹腔、四平調、梆子腔亦用,可謂諸腔並奏。在表演藝術上廣征博採 吸取諸家劇種之長,融於徽戲之中。兼之演出陣容齊整,上演的劇目豐富,頗受京城觀眾歡迎。自魏長生被迫離京,秦腔不振,秦腔藝人為了生計,紛紛搭入徽班,形成了徽、秦兩腔融合的局面。在徽、秦合流過程中,徽班廣泛取納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劇本移植,為徽戲藝術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徽漢合流 漢劇流行於湖北,其聲腔中的二黃、西皮與徽戲有著血緣關系。徽、漢二劇在進京前已有廣泛的藝術交融。繼乾隆末年,漢劇名家米應先進京後,道光年初(1821年),先後又有著名漢劇老生李六、王洪貴、餘三勝,小生龍德雲等入京,分別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米應先以唱關羽戲著稱,三慶班主程長庚的紅凈戲,皆由米應先所授。李六以《醉寫嚇蠻書》、《掃雪》見長;王洪貴則以《讓成都》、《擊鼓罵曹》而享名;小生龍德雲善演《轅門射戟》、《黃鶴樓》等劇;餘三勝噪音醇厚,唱腔優美,文武兼備,以演《定軍山》、《四郎探母》、《當鐧賣馬》、《碰碑》等老生劇目著稱。漢劇演員搭入徽班後,將聲腔曲調,表演技能,演出劇目溶於徽戲之中,使徽戲的唱腔板式日趨豐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區語音特點,而易於京人接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各大名班,均為老生擔任領班。徽、漢合流後,促成了湖北的西皮調與安徽的二簧調再次交流。徽、秦、漢的合流,為京劇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Ⅸ 京劇起源於哪個朝代

京劇起源於清代。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閱讀全文

與京劇發明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