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桌子凌亂的人更有創造力嗎
關於桌子亂和創造力的討論已經很多了。我今天就再和大家說說這件事。
當提到桌子亂和創造力的關系時,愛因斯坦總是被拿出來舉例子。據說故事是這樣的,在愛因斯坦去世的那天,攝影師Ralph Morse沒有和其他攝影記者聚集在普林斯頓醫院,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來紀念他,於是他來到愛因斯坦的辦公室,拍下了他混亂的書桌。
在這個實驗中,桌子亂只作為一個環境因素。其實關於環境對人的影響已經有了很多研究,最著名的莫過於斯坦福監獄實驗,這個實驗已經屢次被改編成電影,今年又被搬上熒屏,據說還是津巴多本人最滿意的一版。
另外比較有影響力的一個理論叫做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於1982年提出。
破窗效應認為,微小的混亂就會導致更大的影響甚至誘發犯罪。而整潔干凈的環境則會誘導人們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
上述實驗只是考察了「桌子亂」這個環境因素對人們的行為,尤其是決策的影響,其中涉及到了解決創意問題。這個環境是實驗人員的有意設置,是「因」,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很難說清因果,因為混亂也有可能是懶惰造成的。
不過,從人格特質的角度來看,喜歡整潔的人可能也會喜歡秩序,傳統,慣例,約定俗成,保守。能夠忍受混亂的人,同樣可以忍受模糊不清的狀態,對自由也看的非常重要。人類學家Mary Douglas認為,秩序通常與道德約束、正確的行為模式有關,而混亂則與偏離標准、禁忌的行為關系密切。
也有人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時間和精力如果花費在整理房間或者書桌上,就無法用在任何有創造力的工作中。
整潔的環境有利於工作效率的提高,因為環境會提高人們的自律行為。但是混亂的工作環境卻能激發人們的創造性。
不論你是在追求創造力還是追求紀律和效率。這些研究對我們的啟發應該是:我們的行為深受周圍環境的影響,這種影響甚至超過你的想像。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利用這種影響,去建構我們需要的環境,以實現我們的目標。如果你需要你的員工或者家庭成員的行為符合規則、健康、道德規范的要求,那麼也許你應該經常清理你的工作環境和家庭環境。但是,如果你更需要創造性的見解或突破性的決策,那麼整潔的辦公環境反而會扼殺創造性思維。
當然,懶癌不在本文的討論之中。
參考文獻:
Vohs, K. D., Redden, J. P., & Rahinel,R. (2013). Physical order proces healthy choices, generosity, and conventionality, whereas disorder proces creativity. Psychological Science, 0956797613480186.
(文:余舟)
⑵ 人們說,一般書桌亂的的人比較有創造力。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有代表性的例子嗎
沒有科學依據。這只是因為那些獲得成功的人比較認真可能沒有時間收拾書桌。比如牛頓,他的書桌很亂,甚至有幾次因為此而把自己的手稿點燃了。
⑶ 人們說一般書桌亂的人比較有創造力,這是真的嗎
有科學家試圖終結這場討論,但是,科學家們關心的不只有桌子,而是整個環境以及身處這個環境中的人。並希望找到雜亂的環境或井然有序的環境對人的創造力以及決策的影響。比如,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Kathleen D. Vohs和她的同事。她們的工作預測了整潔的環境和混亂的環境對不同決策的影響。
其實關於環境對人的影響已經有了很多研究,做著名的莫過於斯坦福監獄實驗,這個實驗已經屢次被改編成電影,今年又被搬上熒屏,據說還是津巴多本人最滿意的一版。
另外比較有影響力的一個理論叫做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於1982年提出。
在一個混亂的環境中,如果有一扇窗戶的玻璃碎了,那麼其他的玻璃也會很快被打碎。
破窗效應認為,微小的混亂就會導致更大的影響甚至誘發犯罪。而整潔干凈的環境則會誘導人們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
不 過,從人格特質的角度來看,喜歡整潔的人可能也會喜歡秩序,傳統,慣例,約定俗成,保守。能夠忍受混亂的人,同樣可以忍受模糊不清的狀態,對自由也看的非 常重要。人類學家Mary Douglas認為,秩序通常與道德約束、正確的行為模式有關,而混亂則與偏離標准、禁忌的行為關系密切。
也有人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時間和精力如果花費在整理房間或者書桌上,就無法用在任何有創造力的工作中。
整潔的環境有利於工作效率的提高,因為環境會提高人們的自律行為。但是混亂的工作環境卻更能激發人們的創造性。
不 論你是在追求創造力還是追求紀律和效率。這些研究對我們的啟發應該是:我們的行為深受周圍環境的影響,這種影響甚至超過你的想像。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應 當利用這種影響,去建構我們需要的環境,以實現我們的目標。如果你需要你的員工或者家庭成員的行為符合規則、健康、道德規范的要求,那麼也許你應該經常清 理你的工作環境和家庭環境。但是,如果你更需要創造性的見解或突破性的決策,那麼整潔的辦公環境反而會扼殺創造性思維。
⑷ 房間越亂的人,創造能力越強心理學家的回答是什麼
你的房間凌亂嗎?
你會對房間凌亂的人產生偏見嗎?
社會上的事物都是相對的,有房間整齊的人就有房間凌亂的人。有人認為房間整齊的人可能有潔癖或其他問題,也有人認為房間凌亂的人一定生活得不規律、不健康。
正如《後漢書》中名為陳蕃的人認為:「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但著名顧問專家劉蓉卻反駁道,「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
不論你們的房間是否凌亂,千萬不要被環境所干擾,我們的生活要保持相應節奏,屏幕前的你們屬於以上哪種呢?
⑸ 「富於創造力的人」和「缺乏創造力的人」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好奇心! 愛因斯坦有個著名的吐舌頭的照片被廣泛使用。 一個高齡飽學之人仍能報有天真回好奇之心去思考去創造成就了他的偉大。一答般人隨著年齡增長好奇心在衰退 即所謂 見怪不怪 思考就變得少了 人們看到像飛碟的東西很好奇 但看見飛機卻習以為常 可是有多少人真正能說出飛機能飛的全部原理?人們會說 總之它是靠科學道理飛起來的 不是鬼怪靈異 這就夠了 大部分人都是這樣 而孩子看見飛機就好像我們看見飛碟一樣的好奇 會有一系列疑問 希望去探索 去實現 年輕人更富有創造力 因為他們更有一份 好奇心。
⑹ 桌子亂糟糟的人比桌子整潔的人更有創造力嗎
研究主題:經歷混亂(混亂環境;混亂的概念)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實驗結果:混亂是一個令人厭惡的狀態,因此消費者會通過尋求認知(cognition)、喜好(preference)和做決定(choice)上的簡單化(simpilicity)來擺脫混亂.
研究者設計了六個實驗來驗證他們的假設.
實
驗1a-1c(實驗室)和實驗2(現實情境實驗)表明當周圍的環境非常混亂時,消費者會將商品依據更為簡單的類別分類;願意花更多的錢去購買印有簡單圖案
的T恤;選擇更加單一.實驗3作為一個補充實驗,再次證明,當對簡單化的需求得到滿足後,以上由混亂產生的效應隨之消失.最後一個實驗則發現了實驗「邊界
人群」:政治保守的人相對於民主人士更不能忍受混亂.
這個研究只是說明了,混亂的環境會激發消費者去尋求簡約,稍微引申即為混亂的環境會激發人去
追求簡約.該研究的研究者確實對「混亂」持有比較積極的態度,認為混亂會激發簡約.但是這個研究並沒有得出「桌子越亂,工作效率越高」的結論,也沒有任何
的實驗研究曾經得出這樣的結論.
個人觀點:
從社會刻板印象上來說,一個有著混亂的桌子,邋遢的妝容的員工,很容易給他人留下「工作能力
低,生活能力差」的印象.實驗證明這樣的環境會激發一個人去尋求簡約化,但是尋求簡約化對於工作是不是有促進作用,那就要看工作的性質和要求,以及員工是
不是將這份追求放在了工作上了.比如,一個辦公桌非常混亂的員工,工作上沒有追求簡約,倒是成了資深蘋果粉兒.
PS:在關於桌子混亂和工作效率關系的文章中,愛因斯坦經常躺著中槍,因為他的桌子實在是不怎麼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