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哈勃望遠鏡創造的時間

哈勃望遠鏡創造的時間

發布時間:2021-08-24 03:56:43

Ⅰ 哈勃望遠鏡是誰發明

哈勃望遠鏡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合作,於1990年發射入軌的。哈勃望遠鏡是以天文學家愛德文·哈勃的名字命名的。
其光學系統是由牛頓式反射望遠鏡製成。

Ⅱ 哈勃望遠鏡的研發過程

哈勃空間望遠鏡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46年天文學家萊曼·斯皮策(Lyman Spitzer, Jr.)所提出的論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觀測優勢》。在文中,他指出在太空中的天文台有兩項優於地面天文台的性能。首先,角解析度(物體能被清楚分辨的最小分離角度)的極限將只受限於衍射,而不是由造成星光閃爍、動盪不安的大氣所造成的視象度。在當時,以地面為基地的望遠鏡解析力只有0.5-1.0弧秒,相較下,只要口徑2.5米的望遠鏡就能達到理論上衍射的極限值0.1弧秒。其次,在太空中的望遠鏡可以觀測被大氣層吸收殆盡的紅外線和紫外線。

斯皮策以空間望遠鏡為事業,致力於空間望遠鏡的推展。在1962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在一份報告中推薦空間望遠鏡做為發展太空計劃的一部分,在1965年,斯皮策被任命為一個科學委員會的主任委員,該委員會的目的就是建造一架空間望遠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科學家利用發展火箭技術的同時,曾經小規模的嘗試過以太空為基地的天文學。在1946年,首度觀察到了太陽的紫外線光譜。英國在1962年發射了太陽望遠鏡放置在軌道上,做為亞利安太空計劃的一部分。1966年NASA進行了第一個軌道天文台(OAO)任務,但第一個OAO的電池在三天後就失效,中止了這項任務了。第二個OAO在1968至1972年對恆星和星系進行了紫外線的觀測,比原先的計劃多工作了一年的時間。

軌道天文台任務展示了以太空為基地的天文台在天文學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在1968年NASA確定了在太空中建造直徑3米反射望遠鏡的計劃,當時暫時的名稱是大型軌道望遠鏡或大型空間望遠鏡(LST),預計在1979年發射。這個計劃強調須要有人進入太空進行維護,才能確保這個所費不貸的計劃能夠延續夠長的工作時間;並且同步發展可以重復使用的太空梭技術,才能使前項計劃成為可行的計劃。[3]

空間望遠鏡的計劃一經批准,計劃就被分割成許多子計劃分送各機關執行。 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MSFC)負責設計、發展和建造望遠鏡,金石太空飛行中心(GSFC)負責科學儀器的整體控制和地面的任務控制中心。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委託珀金埃爾默設計和製造空間望遠鏡的光學組件,還有精密定位感測器(FGS),洛克希德被委託建造安裝望遠鏡的太空船。[4]

望遠鏡的鏡子和光學系統是最關鍵的部分,因此在設計上有很嚴格的規范。一般的望遠鏡,鏡子在拋光之後的准確性大約是可見光波長的十分之一,但是因為空間望遠鏡觀測的范圍是從紫外線到近紅外線,所以需要比以前的望遠鏡更高十倍的解析力,它的鏡子在拋光後的准確性達到可見光波長的廿分之一,也就是大約30 納米。

珀金埃爾默刻意使用極端復雜的電腦控制拋光機研磨鏡子,但卻在最尖端的技術上出了問題;柯達被委託使用傳統的拋光技術製做一個備用的鏡子(柯達的這面鏡子現在永久保存在史密松寧學會)[5]。1979年,珀金埃爾默開始磨製鏡片,使用的是超低膨脹玻璃,為了將鏡子的重量降至最低,採用蜂窩格子,只有表面和底面各一吋是厚實的玻璃。

鏡子的拋光從1979年開始持續到1981年5月,拋光的進度已經落後並且超過了預算,這時NASA的報告才開始對珀金埃爾默的管理結構質疑。為了節約經費,NASA停止支援鏡片的製作,並且將發射日期延後至1984年10月。鏡片在1981年底全部完成,並且鍍上了75 nm厚的鋁增強反射,和25 nm厚的鎂氟保護層。

因為在光學望遠鏡組合上的預算持續膨脹,進度也落後的情況下,對珀金埃爾默能否勝任後續工作的質疑繼續存在。為了回應被描述成"未定案和善變的日報表",NASA將發射的日期再延至1985年的4月。但是,珀金埃爾默的進度持續的每季增加一個月的速率惡化中,時間上的延遲也達到每個工作天都在持續落後中。NASA被迫延後發射日期,先延至1986年3月,然後又延至1986年9月。這時整個計劃的總花費已經高達美金11億7500萬

置望遠鏡和儀器的太空船是主要工程上的另一個挑戰。它必須能勝任與抵擋在陽光與地球的陰影之間頻繁進出所造成的溫度變化,還要極端地穩定並能長時間的將望遠鏡精確地對准目標。以多層絕緣材料製成的遮蔽物能使望遠鏡內部的溫度保持穩定,並且以輕質的鋁殼包圍住望遠鏡和儀器的支架。在外殼之內,石墨環氧的框架將校準好的工作儀器牢固的固定住。

有一段時間用於安置儀器和望遠鏡的太空船在建造上比光學望遠鏡的組合來得順利,但洛克希德仍然經歷了預算不足和進度的落後,在1985年的夏天之前,太空船的進度落後了個月,而預算超出了30%。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報告認為洛克希德在太空船的建造上沒有採取主動,而且過度依賴NASA的指導。

在1983年,空間望遠鏡科學協會(STScI)在經歷NASA與科學界之間的權力爭奪後成立。空間望遠鏡科學協會隸屬於美國大學天文研究聯盟(AURA),這是由32個美國大學和7個國際會員組成的單位,總部坐落在馬里蘭州巴爾地摩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校園內。

空間望遠鏡科學協會負責空間望遠鏡的操作和將數據交付給天文學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想將之做為內部的組織,但是科學家依據科學界的做法將之規劃創立成研究單位,由NASA位在馬里蘭州綠堤,空間望遠鏡科學協會南方48千米的哥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和承包廠商提供工程上的支援。哈勃望遠鏡每天24小時不間斷的運作,由四個工作團隊輪流負責操作。

空間望遠鏡歐洲協調機構於1984年設立在德國鄰近慕尼黑的Garching bei München,為歐洲的天文學家提供相似的支援。

在發射時,哈勃空間望遠鏡攜帶的儀器如下:

廣域和行星照相機(WF/PC)

戈達德高解析攝譜儀(GHRS)

高速光度計(HSP))

暗天體照相機(FOC)

暗天體攝譜儀(FOS)

WF/PC原先計劃是光學觀測使用的高解析度照相機。由NASA的噴射推進實驗室製造,附有一套由48片光學濾鏡組成,可以篩選特殊的波段進行天體物理學的觀察。整套儀器使用8片CCD,做出了兩架照相機,每一架使用4片CCD。"廣域照相機"(WFC)因為視野較廣,在解像力上有所損失,而"行星照相機"(PC)以比WFC長的焦距成像,所以有較高的放大率。

GHRS是被設計在紫外線波段使用的攝譜儀,由哥達德太空中心製造,可以達到90,000的光譜解析度[7],同時也為FOC和FOS選擇適宜觀測的目標。FOC和FOS都是哈勃空間望遠鏡上解析度最高的儀器。這三個儀器都舍棄了CCD,使用數位光子計數器做為檢測裝置。FOC是由歐洲空間局製造,FOS則由馬丁·瑪麗埃塔公司製造。

最後一件儀器是由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設計製造的HSP,它用於在可見光和紫外光的波段上觀測變星,和其他被篩選出的天體在亮度上的變化。它的光度計每秒鍾可以偵測100,000次,精確度至少可以達到2%[8]。

哈勃空間望遠鏡的導引系統也可以做為科學儀器,它的三個精細導星感測器(FGS)在觀測期間主要用於保持望遠鏡指向的准確性, 但也能用於進行非常准確的天體測量,測量的精確度達到0.0003弧秒。

在望遠鏡發射數星期之後,傳回來的圖片顯示在光學系統上有嚴重的問題。雖然,第一張圖像看起來比地基望遠鏡的明銳,但望遠鏡顯然沒有達到最佳的聚焦狀態,獲得的最佳圖像品質也遠低於當初的期望。點源的影像被擴散成超過一弧秒半徑的圓,而不是在設計准則中的標准:集中在直徑0.1 弧秒之內,有同心圓的點彌漫函數圖像[10]。

對圖樣缺陷的分析顯示,問題的根源在主鏡的形狀被磨錯了。鏡面邊緣太平了一些,與需要的位置差了約2.2微米,但這個差別造成的是災難性的、嚴重的球面像差。來自鏡面邊緣的反射光,不能聚集在與中央的反射光相同的焦點上。

鏡子的瑕疵造成的作用是在科學觀察的核心觀測上,核心像差的PSF要足夠的明銳到足以進行高解析的分辨,但對明亮的天體和光譜分析是不受影響的。雖然,在外圍損失大片的光因為不能匯聚在焦點上而造成暈像,嚴重的減損瞭望遠鏡觀察暗天體或高反差影像的能力。這意味著幾乎所有對宇宙學的研究計劃都不能執行,因為它們都是非常暗弱的觀測對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哈勃空間望遠鏡成為許多笑話的箭靶,並且被認為是大白象(花費大而無用的東西)。

從點源的圖像往回追溯,天文學家確定鏡面的圓錐常數是−1.01324,而不是原先期望的− 1.00230。[11]通過分析珀金埃爾默的零校正器(精確測量拋光曲面的儀器)和分析在地面測試鏡子的干涉圖影像,也獲得了相同的數值。

由噴射推進實驗室主任,亞倫領導的委員會,確定了錯誤是如何發生的。亞倫委員會發現珀金埃爾默使用的零校正器在裝配上發生了錯誤,它的向場透鏡位置偏差了 1.3 毫米[12]。

在拋光鏡子的期間,珀金埃爾默使用另外二架零校正器,兩者都(正確的)顯示鏡子有球面像差。這些測試都是為確實消除球面像差而設計的,不顧品管文件的指導,公司認為這二架零校正器的精確度不如主要的設備,而忽略了測試的結果。

委員會指出失敗的主因是珀金埃爾默。由於進度表頻繁更動造成的損耗和望遠鏡製造費用的超支,造成了在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和光學公司之間的關系極度的緊張。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發現珀金埃爾默並不認為鏡子的製做在他們的業務中是關鍵性的困難工作,而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也未能在拋光之前善盡本身的職責。在委員會沉痛的批評珀金埃爾默在管理上的不當與缺失的同時,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也被非議未善盡品管的責任,與不該只依賴唯一一架儀器的測試結果。

在望遠鏡的設計中原本就規畫了維修的任務,所以天文學家立刻就開始尋找可以在1993年,預定進行第一次維修任務時解決問題的方案。讓柯達再為哈勃製作備用鏡在軌道上進行更換太昂貴且耗費時間,臨時將望遠鏡帶回地面上修理也不可能。相反,鏡片錯誤的形狀已經被精確的測量出來,因此可以設計一個有相同的球面像差,但功效相反的光學系統來抵消錯誤。也就是在第一次的維修任務中為哈勃配上一副能改正球面像差的眼鏡。

由於原本儀器的設計方式,必須要兩套不同的校正儀器。廣域和行星照相機的設計包括轉動的鏡片和直接進入兩架照相機的8片獨立CCD晶元的光線,可以用一個反球面像差的鏡片完全的消除掉它們表面上的主要變形。[14]修正鏡被固定在替換的第二代廣域和行星照相機內(由於進度和預算的壓力,只修正4片CCD而不是8片)。但是,其他的儀器就缺乏任何可以安置的中間表面,因此必須要一個外加的修正裝置。

設計用來改正球面像差的儀器稱為"空間望遠鏡光軸補償校正光學(COSTAR)",基本上包含兩個在光路上的鏡子,其中一個將球面像差校正過來,光線被聚焦給暗天體照相機、暗天體光譜儀和高達德高解析攝譜儀。[15]為了提供COSTAR在望遠鏡內所需要的位置,必須移除其中一件儀器,天文學家的選擇是犧牲高速光度計。

在哈勃任務的前三年期間,在光學系統被修正到合適之前,望遠鏡依然執行了大量的觀測。光譜的觀測未受到球面像差的影響,但是許多暗弱天體的觀測因為望遠鏡的表現不佳而被取消或延後。盡管受到了挫折,樂觀的天文學家在這三年內熟練的運用影像處理技術,例如反折績(影像重疊)得到許多科學上的進展。

在設計上,哈勃空間望遠鏡必須定期的進行維護,但是在鏡子的問題明朗化之後,第一次的維護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太空人必須全面性的進行望遠鏡光學系統安裝和校正的工作。被選擇執行任務的七位太空人,接受近百種被專門設計的工具使用的密集訓練。由奮進號在1993年12月的STS-61航次中,於10天之中重新安裝了幾件儀器和其他的設備。

最重要的是以COSTAR修正光學組件取代了高速光度計,和廣域和行星照相機由第二代廣域和行星照相機與內部的光學更新系統取代。另外,太陽能板和驅動的電子設備、四個用於望遠鏡定位的陀螺儀、二個控制盤、二個磁力計和其他的電子組件也被更換。望遠鏡上攜帶的計算機也被更新升級,由於高層稀薄的大氣仍有阻力,在三年內逐漸衰減的軌道也被提高了。

1994年1月13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宣布任務獲得完全的成功,並顯示出許多新的圖片 [16]。這次承擔的任務非常復雜,共進行了五次太空梭船艙外的活動,它的回響除了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給予極高的評價外,也帶給天文學家一架可以充分勝任太空任務的望遠鏡。

後續的維修任務沒有如此的戲劇化,但每一次都給哈勃空間望遠鏡帶來了新的能力。

勃幫助解決了一些長期困擾天文學家的問題,而且導出了新的整體理論來解釋這些結果。哈勃的眾多主要任務之一是要比以前更准確的的測量出造父變星的距離,這可以讓我們更加准確的定出哈勃常數的數值范圍,這樣才能對宇宙的擴張速率和年齡有更正確的認知。在哈勃升空之前,哈勃常數在統計上的誤差估計是50%,但在哈勃重新測量出室女座星系團和其他遙遠星系團內的造父變星距離後,提供的測量值准確率可以在10%之內。這與哈勃發射之後以其他更可靠的技術測量出來的結果是一致的。[21]

哈勃也被用來改善宇宙年齡的估計,宇宙的未來也是被質疑的問題之一。來自高紅移超新星搜尋小組和超新星宇宙論計劃的天文學家使用望遠鏡觀察遙遠距離外的超新星,發現宇宙的膨脹也許實際上是在加速中。這個加速已經被哈勃和其他地基望遠鏡的觀測證實,但加速的原因目前還很難以理解。經由哈勃空間望遠鏡的觀測資料,宇宙的年齡是137億年。[22]

由哈勃提供的高解析光譜和影像很明確的證實了盛行的黑洞存在於星系核中的學說。在60年代初期,黑洞將在某些星系的核心被發現還只是一種假說,在80年代才鑒定出一些星系核心可能是黑洞候選者的工作,哈勃的工作卻使得星系的核心是黑洞成為一種普遍和共同的認知。哈勃的計劃在未來將著重於星系核心黑洞質量和星系本質的緊密關聯上,哈勃對星系中黑洞的研究將在星系的發展和中心黑洞的關連上產生深刻與長遠的影響。

休梅克-李維9號彗星在1994年撞擊木星對天文學家是一件很意外的事,幸運的是這次撞擊發生在哈勃完成第一次維護修好光學系統之後的幾個月。因此,哈勃所獲得的影像是自從1979年航海家二號飛掠木星之後最為清晰的影像,並且很幸運的對估計數個世紀才會發生一次的彗星碰撞木星的動力學事件,提供了關鍵性的學習機會。它也被用來研究太陽系外圍的天體,包括矮行星冥王星和鬩神星。

Ⅲ 著名的哈勃望遠鏡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美國

哈勃空間望遠鏡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46年天文學家萊曼·斯必澤( Spitzer, Jr.)所提出的論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觀測優勢》。在文中,他指出在太空中的天文台有兩項優於地面天文台的性能。首先,角解析度(物體能被清楚分辨的最小分離角度)的極限將只受限於衍射,而不是由造成星光閃爍、動盪不安的大氣所造成的視象度。在當時,以地面為基地的望遠鏡解析力只有0.5-1.0弧秒,相較下,只要口徑2.5米的望遠鏡就能達到理論上衍射的極限值0.1弧秒。其次,在太空中的望遠鏡可以觀測被大氣層吸收殆盡的紅外線和紫外線。
斯必澤以空間望遠鏡為事業,致力於空間望遠鏡的推展。在1962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在一份報告中推薦空間望遠鏡作為發展太空計劃的一部分,在1965年,斯必澤被任命為一個科學委員會的主任委員,該委員會的目的就是建造一架空間望遠鏡。
http://ke..com/link?url=-0Cu_7Z__GD0cked2Zjj-S4V4X5ZggSdb0SuUkaH_UMCAiMsv94GjX9eJD4rZ-EmNZ3dTE84O5eOc_wUqrTMhbijH1

Ⅳ 哈勃太空望遠鏡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990年,世界上第一台太空望遠鏡問世了,設計者們用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1889~1953)的名字為其命名,這就是著名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它可以在距離地面500千米的太空上進行觀測,不僅不會受到惡劣氣候的影響,而且還擺脫了地球大氣的干擾,能夠達到地面上任何望遠鏡也達不到的高靈敏度和高分辨力。這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太空望遠鏡。

從1990年4月25日升空後,「哈勃」至少環繞了地球軌道8.8萬圈,拍攝了75萬張珍貴的外層空間和地球的照片。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退休,通常,太空望遠鏡的壽命,按設計要求至少是15年。哈勃望遠鏡現在也到快要退休的年齡了。宇航員已經對哈勃望遠鏡進行了4次維修,每次都耗資無數。而且隨著望遠鏡技術的迅速發展,要求哈勃退休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據工程師們分析,「哈勃」逐日老化的太陽能電池還能讓它支撐到2007年,那時必須更換新電池和陀螺儀,否則,「哈勃」將無法繼續工作。除了使用壽命之外,由於製造上的誤差,哈勃太空望遠鏡不能辨別140億光年以外的物體,而只能看清140億光年以內的物體。另外,它的太陽能電池板因熱脹冷縮還存在顫抖問題。

為了解決「哈勃」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科學家決定在30年內使用一台新式太空望遠鏡來代替「哈勃」,那麼新的「繼承人」究竟會是什麼樣子呢?

Ⅳ 哈勃望遠鏡是誰發明的在早期宇宙中有哪些驚人發現

由歐洲航天局研究小組研究的宇宙早期第一代恆星,這些恆星被稱為第三族群恆星,它們是由大爆炸產生的原始物質形成的,第三族群恆星一定是由氫、氦和鋰構成的,在這些恆星的核心產生氧、氮、碳和鐵等較重元素之前,這些元素是唯一存在的元素。Bhatawdekar說“這些結果有著非常深遠的物理學意義,因為它們表明星系的時間肯定比我們想的多得多。這些結果還說明了恆星和星系最早的形成時間比望眼鏡探測時間時間長。這為即將到來的NASA/ESA/CSA J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留下了一個令人興奮研究領域。這些結果是基於Bhatawdekar等人2019年的一篇論文,以及一篇即將發表在即將出版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的論文。這些結果也將會在第236次美國天文學會會議的記者招待會上公布。參與這項研究的歐洲天文學家小組由 R. Bhatawdekar和C.J. Conselice.組成。

哈勃空間望遠鏡是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之間的國際合作項目。地址位於:馬里蘭州格林貝爾特的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負責管理該望遠鏡。巴爾的摩的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STScI)負責哈勃望遠鏡的科學操作。STScI由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大學天文研究協會運作。

Ⅵ 哈勃望遠鏡是誰發明的

哈勃空間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縮寫為HST),是以天文學家愛德溫·哈勃(Edwin Powell Hubble)為名,在軌道上環繞著地球的望遠鏡。它的位置在地球的大氣層之上,因此獲得了地基望遠鏡所沒有的好處-影像不會受到大氣湍流的擾動,視相度絕佳又沒有大氣散射造成的背景光,還能觀測會被臭氧層吸收的紫外線。於1990年發射之後,已經成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儀器。它已經填補了地面觀測的缺口,幫助天文學家解決了許多根本上的問題,對天文物理有更多的認識。哈勃的哈勃超深空視場是天文學家曾獲得的最深入(最敏銳的)的光學影像
空間望遠鏡之父萊曼·斯必澤。
哈勃空間望遠鏡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46年天文學家萊曼·斯必澤(Lyman Spitzer, Jr.)所提出的論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觀測優勢》。在文中,他指出在太空中的天文台有兩項優於地面天文台的性能。首先,角解析度(物體能被清楚分辨的最小分離角度)的極限將只受限於衍射,而不是由造成星光閃爍、動盪不安的大氣所造成的視象度。在當時,以地面為基地的望遠鏡解析力只有0.5-1.0弧秒,相較下,只要口徑2.5米的望遠鏡就能達到理論上衍射的極限值0.1弧秒。其次,在太空中的望遠鏡可以觀測被大氣層吸收殆盡的紅外線和紫外線。
斯必澤以空間望遠鏡為事業,致力於空間望遠鏡的推展。在1962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在一份報告中推薦空間望遠鏡作為發展太空計劃的一部分,在1965年,斯必澤被任命為一個科學委員會的主任委員,該委員會的目的就是建造一架空間望遠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科學家利用發展火箭技術的同時,曾經小規模的嘗試過以太空為基地的天文學。在1946年,首度觀察到了太陽的紫外線光譜。英國在1962年發射了太陽望遠鏡放置在軌道上,做為亞利安太空計劃的一部分。1966年NASA進行了第一個軌道天文台(OAO)任務,但第一個OAO的電池在三天後就失效,中止了這項任務了。第二個OAO在1968至1972年對恆星和星系進行了紫外線的觀測,比原先的計劃多工作了一年的時間。
軌道天文台任務展示了以太空為基地的天文台在天文學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在1968年NASA確定了在太空中建造直徑3米反射望遠鏡的計劃,當時暫時的名稱是大型軌道望遠鏡或大型空間望遠鏡(LST),預計在1979年發射。這個計劃強調須要有人進入太空進行維護,才能確保這個所費不貸的計劃能夠延續夠長的工作時間;並且同步發展可以重復使用的太空梭技術,才能使前項計劃成為可行的計劃。
建議你去看下網路,這個介紹的比較齊全

Ⅶ 哈勃望遠鏡是什麼時候發射上太空的

1990年美國把哈勃望遠鏡推進太空,哈勃望遠鏡耗資20億美元! 額外信息:哈勃望遠鏡是世界上唯一的天眼,它具備正常光學,紅外,紫外線的觀看模式。最遠能觀察的距離為5500萬光年距離的地方,不過現在哈勃年紀已老了!

Ⅷ 哈勃望遠鏡的周期是多少

軌道周期:96-97分鍾

Ⅸ 哈勃望遠鏡是在多少年幾月幾日發射的

1990年4月24日

閱讀全文

與哈勃望遠鏡創造的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