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速火車是誰發明的發明時間是什麼時候
早在20世紀初前期,當時火車「最高速率」超過時速200公里者寥寥無幾。直到1964年日本的新干線系統開通,是史上第一個實現「營運速率」高於時速200公里的高速鐵路系統。 世界上首條出現的高速鐵路是日本的新干線,於1964年正式營運。日系新干線列車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駛在東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東海道新干線,營運速度每小時271[1]公里,營運最高時速300公里
Ⅱ 誰發明的高速公路
秦國人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可以說就是秦直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陽軍事要地版雲陽權林光宮 (今淳化縣梁武帝村),北至九原郡 (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南孟家灣村),穿越14縣、700多公里。路面最寬處約60米,一般亦有20米。據《史記》載:「自九原抵甘泉,塹山堙谷,千八百里。」《漢書》稱:「道廣五十丈,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可見其工程的艱巨、宏偉。
Ⅲ 信息高速公路是誰發明的
1992年,當時的參議員、前任美國副總統阿爾·戈爾提出美國信息高速公路法案。1993年9月,美國政府宣布實施一項新的高科技計劃――「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簡稱NII),旨在以網際網路為雛形,興建信息時代的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使所有的美國人方便地共享海量的信息資源。
因信息高速公路而來的時尚——蘋果iPad 信息高速公路是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始作俑者是美國。其概念是1992年2月美國總統喬治·H·W·布希發表的國情咨文中提出的,即計劃用20年時間,耗資2000~4000億美元,以建設美國國家信息基礎結構(NII),作為美國發展政策的重點和產業發展的基礎,倡議者認為,它將永遠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溝通的方式,產生比工業革命更為深刻的影響。而將NII寓意於信息高速公路(ISHW),更令人聯想到本世紀前期歐美國家興起的高速公路的建設,在振興經濟中的巨大作用和戰略意義。
建設國家信息基礎結構(NII),既有賴於全球信息技術的微電子、光電子、聲像、計算機、通信等相關領域的突破進展,也有賴於各國政府根據各國國情所作的決策。美國是在已具規模的有線電視網(家庭電視機通過率達98%)、電信網(電話普及率93%)、計算機網(聯網率50%)的基礎上提出的,構想以光纖干線為主、輔以微波和同軸電纜分配系統組建高速、寬頻綜合信息而使網路,最終過渡到光纖直接到戶。由於網路具有雙向傳輸能力,因而全網路運行的廣播、電視、電話、傳真、數據等信息都具備開發互動式業務的功能。
Ⅳ 高速公路是誰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上世紀20年代,在柏林西南部建成了一條數公里的試車跑道,這成為後來高速公路的雛形;現如今這段跑道已經成為A115號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1932年8月6日,在經過3年的建設後,科隆至波恩20公里長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當時的科隆市長、戰後西德第一任總理阿登納在落成典禮上宣告:公路將以此展現其未來。如今這段高速公路仍在使用,是A555號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在經濟危機橫掃全球的時代背景下,幾個月後,希特勒於亂局中被選舉上台。他敏感地意識到了高速公路的巨大價值,大規模地徵集失業人員修建高速公路,迅速降低了失業率,在短期內扭轉了經濟形勢,贏得了選民信任。同時,以這種寓軍於民的方式,德國也悄悄修建了戰時快速運輸網路。目前德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的1.1萬公里中,有1/4是這種所謂的「 希特勒的高速公路」。
Ⅳ 秦始皇發明了高速公路嗎
說起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爭搶這個名號的國家可不少:加拿大人說他們早在19世紀就修建了從多倫多到尼亞加拉大瀑布的高速公路,只為讓女王更方便地去看大瀑布的壯麗美景;美國人說他們在1925年修的紐約至舊金山的公路才是全世界第一條高速公路;義大利人認為第一條高速公路是他們在1926年設計建造的;德國人則宣稱他們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但具體是哪一條至今也沒個定論。
其實,都別爭了。歷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修建於公元前212年的秦國,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時間。它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直道」。秦直道,又稱「皇上路」、「聖人條」,是一條古代要道,由秦始皇責令大將蒙恬監修。它也被認為是世界公路的鼻祖,比羅馬的大路出現時間還早了兩百多年。
連接咸陽(西安)和九原郡(今包頭一帶)的秦直道
據史書記載,秦直道南起咸陽雲陽林光宮,北至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境內),跨越14個縣,穿山越嶺,遇山鑿山,遇溝填溝,綿延約700公里,其中約有一半建在鄂爾多斯高原上。直道所過之處,很多地方至今依然地勢險惡、人跡罕至。在這條古代高速公路上,還有很多驛站,就像今天的服務區一樣,為過往的人們提供歇棲之地。
秦直道復原後的景象:寬闊、筆直,沿途還設有驛站
秦直道最寬處約為60米,一般的地方寬度也有20米。而現在我們的八車道高速公路寬度大約有30米,六車道高速公路的寬度則約為22.5米。秦直道的宏偉可見一斑,放在今天來看,這絕對是一個不亞於修築萬里長城的宏偉工程。
秦直道沿途有不少溝壑險阻,但都會填平地基建造道路,基本不繞道
秦始皇修建秦直道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給鎮守邊關、抵抗匈奴等游牧民族侵擾的軍隊運送糧草,也為了能更快的抵達邊防,因此具有很強的軍事用途和戰略意義。秦直道修好之後,據說從咸陽騎快馬抵達九原郡,僅需三天時間。
位於鄜州(今陝西富縣)境內的秦直道
秦朝滅亡以後,秦直道並未隨之一同退出歷史舞台,而是繼續發揮著快速通行的作用。西漢時期,李廣借道秦直道火速進軍,將匈奴騎兵殺了個措手不及,被打得聞風喪膽。漢武帝劉徹也多次沿著這條秦直道北擊匈奴,威震北胡。唐朝時期,李世民多次從秦直道行軍,親征突厥。直至明朝時期,秦直道還一直是一條通途,到了清朝才逐漸廢棄。
在此,可能會有人提出異議:以今天的標准來衡量,秦直道根本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高速公路!理由很簡單:汽車無法在上面高速行駛。可細想之下,又不免有些「強詞奪理」:那還是騎馬打仗的冷兵器時代,上哪兒給你找汽車去!
十九世紀中期,美國某處築路施工場景
所以,今天我們說的高速公路,一般指的其實是伴隨著汽車的出現而誕生的高(快)速公路。現代高速公路應具備4個條件:(1)一般情況下只供汽車行駛;(2)設有中央分隔帶,將往返交通完全隔開;(3)沒有平面交叉口;(4)全線封閉,控制出入,只准汽車在規定的一些交叉口進出公路。
二十世紀50年代,建築師設想的未來高速公路立交樞紐
隨著汽車數量的急劇增長,人們對道路的需求越來越高,現代公路系統在20世紀初期開始逐漸顯現。世界上第一條限制出入通道的快速公路於1908年開始在美國長島紐約建造,1911年正式建成,被稱為長島汽車大道或范德比爾特汽車大道。這是一條屬於私人的快速通道,其許多設計理念和設施在今天看來已經非常現代,比如提供對向離心力的彎道、公路兩邊的護欄,等等。
Ⅵ 高速公路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西元前二一二年,統一六國之後的秦始皇,除以首都咸陽為中心,修築了通專向原六國屬首都的「馳道」之外,為防禦匈奴,還下令大將蒙恬由距咸陽不遠的陜西淳化雲陽郡為起點,修築一條通向包頭西側九原郡的大道,歷時兩年修建完成。它北起九原郡(今內蒙包頭市九原區),南抵秦都咸陽附近(今陜西淳化縣北甘泉宮),全長七百多公里,基本保持南北走向,所以稱「直道」。現存路面一般寬廿三至廿六公尺,最寬處達到四十七公尺,坡度平緩,相當於今天的二級公路(省道)標準。這便成了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
採納哦
Ⅶ 高鐵是誰發明的
高鐵不是由個人發明的,是引進西方的製造能力再創新的。
高鐵是對西方技術的引進消化再創新。從照圖施工到小改小修,從引進西方的製造能力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中國「高鐵人」用10年多的時間「全面地、系統化地,一個角落都不遺漏地」研究、建設起了自己的高速鐵路。
高鐵創新團隊集成了全國最優秀的科技和創新力量,包括20多家國內頂級高校、50多家重點實驗室和創新能力平台、500多家配套企業。從基礎材料到控制,從電子到化工,從機械到信息,在所有涉及的領域開展了高度組織化的創新,生產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時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車。
(7)誰發明的高速擴展閱讀
中國高鐵驚艷世界:
中國高鐵的快速發展改變著人民的生活,驚艷了世界的目光。上世紀80年代便開始醞釀建設的京滬高鐵建設項目,於2008年4月18日正式開工,2011年6月30日通車。
在過去五年,中國高鐵新增運營里程1.2萬公里,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高鐵運營里程的總和。我國在高鐵系統技術、集成能力、運營里程、運行速度、在建規模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
高速鐵路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群眾交通出行條件,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從重要城市之間的單線,到「四縱四橫」路網基本完成,再到「八縱八橫」藍圖徐徐展開。
Ⅷ 信息高速路是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信息高速公路:
英文名稱: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定義:美國政府於1993年提出的信息基礎設施的通俗說版法。
信息高權速公路就是把信息的快速傳輸比喻為「高速公路」。所謂「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個高速度、大容量、多媒體的信息傳輸網路。其速度之快,比目前網路的傳輸速度高1萬倍;其容量之大,一條信道就能傳輸大約500個電視頻道或50萬路電話。此外,信息來源、內容和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網路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聲音、數據、圖像或影像等多媒體方式相互傳遞信息。
Ⅸ 高速公路是哪個國發明的
德國。20世紀30年代,德國全面發動第二次世紀大戰,為實施閃電戰策略,修建3900千米多車道立體交叉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一經出現就發揮巨大作用,當時法軍統帥認為德軍最快需三天抵達進攻地點,而德軍憑借高速公路的快捷交通,僅一天就趕到前線,並繞道至馬奇諾防線之後,法軍頃刻間瓦解。二戰以後,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掀起高速公路建設高潮,興起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的汽車文化。
(9)誰發明的高速擴展閱讀
高速公路交通量:
1、四車道高速公路應能適應將各種汽車摺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輛。
2、六車道高速公路應能適應將各種汽車摺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5000~80000輛。
3、八車道高速公路應能適應將各種汽車摺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60000~100000輛。
高速公路組成部分:高速路麵包括主道、匝道和輔助車道幾大部分。主道即車行道,根據不同數量由左向右依次設為超車道、快車道和慢車道(行車道)。
匝道形式復雜多樣,根據具體功能細分立交匝道、加速車道、減速車道、引道、集散車道、以及轉向匝道等。輔助車道有應急車道(緊急停車帶)、掉頭車道、爬坡車道、避險車道以及降溫池車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