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暫住證制度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提出和實行的
暫住證(Temporary Residence Permit )這個詞據說為深圳首創,是深圳移民文化的一個標志性符號,它讓初到深圳的外來人口擁有了暫時居住的權利和一個身份,這個詞語本身蘊涵著生活的不安定性。中國「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的第一件展品就是暫住證。後來暫住證制度在中國流傳開來,暫住證是特定時期的人口管理方式,目前中國不少地區已取消暫住證,由居住證代替。目前仍推行暫住證制度的城市有北京,上海(臨時居住證)等城市,被譽為「外來打工者永遠的痛」。
2015年2月15日,國家《關於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改革方案,已經中央審議通過,即將印發實施。將扎實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取消暫住證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
② 出國暫住證明誰來開
辦理護照和您所前往的目的地國家的簽證!
辦理護照:公民辦理因私護照只需要本人攜帶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一份和家庭戶口本前往戶籍所在地派出所即可辦理!直轄市居民就在市出入境管理中心辦理。(如:北京戶口的居民在北京市出入境管理中心辦理,深圳特區戶口居民羅湖區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中心辦理,福田區居民則可就近在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辦理),提前打電話咨詢當地出入境管理中心您的居住區在那裡辦理就最好了。
受理時間為:
北京地區約3個工作日;
上海地區約3-5個工作日;
其他直轄市及省會城市約需要7-15工作日;
地級市需要約10-20工作日再往下的城市;
縣級市則就需要25工作日了!
最慢也會在一個月內申請出來。
費用一般為工本費200元,如果需要快遞郵寄的話則需要250元!一般不會超過250元
③ 暫住證是誰定的合法嗎
合法肯定合法,但是不合理。法律是人定的,我們想讓他合法還不容易嗎?
在中國,你要知道一點,那就是任何事情都要考慮中國的國情。中國的國情是什麼,人多唄!
在中國,戶口是把人限制在土地上的一種方法,有了戶口,有暫住證也就是可以理解了,有了戶口,就有了差距,有了差距,人們就想追回這種差距,所以人口遷移,遷移以後,不可能你到北京上海,都給你戶口的,那怎麼辦,暫住證唄!!
這是中國財政來源的一個手段!
至於有無教養,要求辦暫住證的地方肯定是大城市,所以看不起外地人的很多,有教養的就不想出什麼暫住證了!!!
④ 居住證是誰發明的
居住證登記站:即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機關委託的社區服務機構。
辦理條件
1.公民辦理暫住登記滿半年以上;
2.符合有合法穩定就業、有合法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的,可以憑暫住登記憑證向登記站申領居住證。
濟源居住證辦理條件
辦理材料
1.申領人居民身份證;
註:申領人未辦理身份證的,需提交符合居民身份證採集標準的本人數碼相片。
2.暫住登記憑證;
並根據情況分別提供以下材料:
(1)合法穩定就業證明:工商營業執照、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出具的勞動關系證明或者能夠證明有合法穩定就業的材料等;
(2)合法穩定住所證明:房屋租賃合同或房屋租賃登記備案證明、房屋產權證明文件、購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單位出具的住宿證明等;
(3)就讀證明:學生證、就讀學校出具的能夠證明連續就讀的材料等。
另:申請人及相關證明材料出具人應當對本條規定的證明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
辦理流程
1.暫住登記:自申領人到本地3日內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警務室或者受公安部門委託的社區服務機構(以下統稱登記站)申報暫住登記。領取暫住登記憑證。
2.居住證申請:
(1)申請:公民辦理暫住登記滿半年以上,攜上述辦理材料至登記站申領居住證。
(2)審核:登記站審驗證明材料,對申請材料不全的,一次性書面告知申領人需要補充的材料;符合申領條件且證明材料齊全的,當場受理。
(3)證件領取:符合居住證辦理條件的,公安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15日內製作發放居住證。公民根據工作人員提示領取證件。
溫馨提示: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和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等,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申領居住證。
濟源居住證辦理進度查詢
辦理時限及費用
辦理時限:15個工作日以內。
辦理費用:首次申領居住證,免收證件工本費。
⑤ 暫住制度最先由誰提出的
暫住證制度的法律依據是《戶口登記條例》。而這個登記條例是1958年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1958年制定的這個戶口登記條例以嚴格控制人口流動為基本准則(特別是嚴格限制農民向城市遷移),目的是建立城鄉分離的二元戶籍制度。立法的服務對象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核心內容是把全國人口人為地劃分為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兩大主要類型,並實行有差別的社會福利待遇政策。
⑥ 暫住證的歷史
20世紀80年代,中國多數大中型城市陸續實行,直到今天,一直是大多數城市對非本地戶籍人口實施管理的主要辦法。
1984年,深圳開始實行暫住證制度。
2003年,《行政許可法》頒布後,暫住證制度的強制性失去了法律依託甚至發生抵觸,暫住證成為社會學及法律學專家聯合「聲討」的對象,當年少數城市開始取消暫住證制度。
2005年,部分取消「暫住證」的城市因外來人口犯罪率反彈而恢復該制度,有些則將「暫住證」換了個說法,「居住證」應運而生,成為各界人事熱議的話題。
2006年,深圳發布人口管理「1+5」文件,對暫住證管理制度進行改革,減少暫住證類別,降低門檻、簡化程序,明確了持證人享有的權利。
2008年8月1號開始,深圳居住證制度正式實施,實施了近13年的暫住證制度正式退出歷史舞台。7月31日,首批兩萬張居住證開始在深圳市發放。
2008年深圳市共有流動人口800萬,預計2008年發放500萬張居住證,2009年上半年前居住證發放全部完成。當今「暫住證」仍是大多數城市管理外來人口的主要辦法。
2014年7月30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這標志著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破除城鄉二元體制的不公,應從尊重生命開始,早日拆除同命不同價這堵「違建牆」,捍衛每一位公民生命的尊嚴和價值。
⑦ 暫住證是從那年發行的
你好,是1958年。
1958年1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十一次會議通過,1958年1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公布,1958年1月9日起施行。
1、195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中,其中第十五條規定:公民在常住地市、縣范圍以外的城市暫住三日以上的,由暫住地的戶主或者本人在三日以內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暫住登記,離開前申報注銷;暫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設置旅客登記簿隨時登記。公民在常住地市、縣范圍以內暫住,或者在常住地市、縣范圍以外的農村暫住,除暫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設置旅客登記簿隨時登記以外,不辦理暫住登記。
2、1985 年 7 月, 公安部制定了《關於城鎮暫住人口管理的暫行規定》。此後, 各部門、各級地方政府都逐步強化了該暫行規定, 以便有效地管理流動人口。
望採納
⑧ 護照是誰發明的
您好!
在中國歷史上,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稱呼,例如稱為符、傳、過所、公驗、度牒、路證、通關文牒、安全證書、通行證、暫住證等。到了清朝,根據通行證件的證明身份、提請邊境關防檢查機關予以「保護」和「關照」、給予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協助之功能,護照的西方稱呼「Passport」並不是來於「seaport」(海港),而是來於中世紀用於通過城牆大門(「porte」)的文書。在中世紀的歐洲,一些文件可以由當地的統治力量頒發給旅行者,一般包括持有者被允許通過城鎮的名單。這種制度延續到法國,例如,直到1860年。在這段時間,護照並不是旅行到海港的必須,這關繫到自由貿易,但是需要護照從海港到內陸城填。早期的護照經常如此,但不是一直,包括持有者身體的描述,照片是直到20世紀前十年,才被添加上去的。將「PASSPORT」一詞,於1845年首次譯為「護照」,並沿用至今。南森護照是一種被國際承認的身份證,由國際聯盟首推,當時是為無國籍的難民而設。在1922年由挪威外交官弗里德托夫·南森(Fridtjof Wedel-Jarlsberg Nansen)設計;直到1942年,有52個國家承認該護照,總共發出了大約45萬本,幫助了數十萬無國籍人士移民到了其他國家。統籌南森護照簽發事宜的南森國際難民救濟局於1938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⑨ 深圳為什麼以前要辦暫住證,誰提出來的
暫住證這個詞據說為深圳首創,是深圳移民文化的一個標志性符號,它讓初到深圳的外來人口擁有了暫時居住的權利和一個身份,這個詞語本身蘊涵著生活的不安定性。中國「打工博物館」的第一件展品就是暫住證。後來暫住證制度在中國流傳開來,暫住證是特定時期的人口管理方式,目前中國不少地區已取消暫住證,由居住證代替。
⑩ 暫住證是什麼年代開始實施的
20世紀80年代,暫住證辦理流程中國多數大中型城市陸續實行,直到今天,一直是大多數城市對非本地戶籍人口實施管理的主要辦法。
1984年,深圳開始實行暫住證制度。
2003年,《行政許可法》頒布後,暫住證制度的強制性失去了法律依託甚至發生抵觸,暫住證成為社會學及法律學專家聯合「聲討」的對象,當年少數城市開始取消暫住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