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讓孩子製作創意畫時,家長該如何引導
每個孩子都會度過一段繪畫的塗鴉期和敏感期,他們以畫畫的方式進行情緒、思維的抒發。 其實呀,孩子亂塗亂畫是他們成長過程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是寶貝還沒有完全地度過塗鴉期,家長們可千萬不要粗暴地制止孩子,而是想辦法讓孩子的創作慾望得到釋放。
一、不要用自己的標准看待要求孩子的作品
這點非常重要,大人的畫法和固定思維確實強於小孩子,但簡單生動跳脫現實才是小孩子,不是嗎?盡量少給孩子們找繪畫範本,越來越像只會適得其反,美術教育中也是最不提倡的。一方面打擊孩子對自己作品的信心,另一方面模仿讓他們感到拘束,塗鴉漸漸成了他們不喜歡的事。不管是隨意兩筆還是專心畫出來的都可以整理好收起來,等過了三十天三個月半年,甚至一兩年後再拿出來做對比,早期是想像力最不受局限的時期,可謂天馬行空,尤其是男孩子,他們腦子里的想法比表現出來的還要豐富。
2. 如何教孩子欣賞世界名畫
要培養孩子,最好的途徑是帶孩子去博物館直接看原作,在我國這方面條件不是很好,別說世界名畫,中國名畫都藏在深宮,很難見到。如果有經濟實力,帶去歐洲各國看看博物館吧,不僅對孩子,對您自己也是很有好處的。
除了博物館,還可以在家裡掛一些畫,這也是很直觀的一種教育,當然要掛世界名畫的原作對大多數家庭都不現實,可以買好些的印刷品來掛,最好是自己也很喜歡很有感觸的,這樣可以隨時和孩子談起它。買印刷品可以去美術館、世紀壇,他們有進口大幅名畫的彩色畫報,尺寸很大,配上鏡框後效果會很好,也有熱壓畫,可以直接掛,或者買開本大些的名畫家畫冊,通常一本幾十元,一個畫家的代表作都囊括了,把畫冊拆了,單篇裝鏡框也是種很好的選擇。家裡掛畫也要講究,餐廳、客廳、卧室可掛不同風格作品,在成本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定期更換所掛的畫,這絕對是一種因地制宜的美術教育。
至於對著書給孩子講,效果比前兩種都差得多,情境差,孩子很難投入全部注意力和感受力。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您盡量也多提高自己對美術的了解,在孩子長大以前,父母的審美標准在他們的心中往往是最神聖的,所以您的審美高度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很多時候甚至是有決定意義的。
3. 來自天津的女孩堅持畫雲600多天,在她筆下創造了哪些作品
今天為大家來說一說有一位天津的女孩 ,堅持每天畫雲朵 ,共畫了六百多天 。大家可能要問了 ,有什麼雲朵可以畫六百多天呢 ?這可不是普通的雲朵,是有創造力的雲朵 ,為我們展現了大自然的美態與神奇 。周周魚畫的雲朵有手拿棒棒糖的老鷹,也有披著大俠披風貓,還有在空中暢游的魚 。真可謂是天上飛的,地上游的 , 陸地上跑的全部都用雲朵創作了出來,周周魚的作品給大家帶來了歡樂 。
一、天津女孩創作手拿棒棒糖的老鷹
展翅翱翔的老鷹 ,帶著調皮的小鷹 ,出現在了大家的眼前 。一隻老鷹媽媽用驚奇的眼光看著小鷹寶寶,因為小鷹寶寶的手裡拿著一顆棒棒糖 。老鷹一定在說:“你還吃棒棒糖呀!再吃就壞牙了 ”。小鷹則把棒棒糖藏在了身後。還原了現實中母女倆的生活 。
所謂的各花入各眼 ,各畫入各心。每一幅畫都有其中的意義 ,你們能看懂嗎 ?
4. 判斷題 幼兒年齡太小能模仿別人的作品畫幾幅就不錯了 根本不具備繪畫的創造性
這樣說是不對的,幼兒畫畫階段根本就不是模仿階段,幼兒根本就不具備較好的觀察能力,這個階段也不是鍛煉幼兒觀察能力的階段。幼兒時期是需要老師的引導,擴散孩子的思維,發揮孩子本能的想像力,來完成孩子階段改完成的事情,而不是去模仿。孩子早期一味的模仿會扼殺孩子的想像力,這是非常壞的現象,等孩子長大,到了具備一定觀察的能力的時候,再去模仿鍛煉自己的能力。
5. 文山自閉症男孩開畫展,他創作出來的畫有多令人動容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會患有自閉症,自閉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大的傷害,對家庭來說也是一個很嚴重的打擊,因為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都是活蹦亂跳的,而自己的孩子卻是沉默寡言,不與人交流,讓父母很擔心,而且自閉症對兒童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家長也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表現。那麼現在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問題,文山自閉症男孩開畫展,他創作出來的畫有多令人動容?相信很多人看到他畫的畫都感覺特別驚嘆,能夠讓我們看到一個自閉症的患者,以自己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以上只是小編個人的看法,那麼你覺得這個小男孩畫的畫怎麼樣呢?
6. 什麼是兒童創作畫
啊童創作畫是最具有天真和純潔的,因為啊童的創作畫是先天就具有的靈力,一個小孩子他體現出來的畫畫的特質就足夠正明這個孩子他所存在藝術潛質。
7. 小學生模仿「世界名畫」,一個比一個神還原,網友:太有才,你怎麼看
孩子小的時候都喜歡模仿,模仿大人穿高跟鞋,模仿動畫片中的一些行為舉動。
因此一位學校的老師也給學生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業,讓學生們去模仿,而這模仿對象就是世界上的一些名畫。
學生交上作業後,老師看的哈哈大笑,這模仿能力簡直太有才了。
第一幅:達芬奇的作品《抱銀鼬的女子》
模仿能力:★★★★★
模仿這位作品的是一個小女孩,不管是從神情再到服裝道具,可以說都是做到了很完美。
多陪伴孩子,增加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感,同時還會讓孩子覺得不會孤單,有安全感,
孩子也會越來越自信,做什麼事情也不會很膽怯畏畏縮縮的。
8. 1.繪畫教學中張老師出示示範畫讓小朋友模仿畫,有的老師反對,認為這樣會限制小朋友的創造性,你怎麼看
確實會限制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雖說孩子會畫得好看些,但孩子擁有想像力和創造力最重要。
9. 淺談如何畫好兒童創作畫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培養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感知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精神。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和輔助者,讓學生自主學習大膽地表現,大膽地異想天開,大膽去創新。我個人認為在小學階段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先從兒童創作畫入手。在如何畫好兒童創作畫方面我有自己的心得,如下。 關鍵字:培養、創作力、想像力。 一、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要從兒童創造畫入手 1、既不是照貓畫虎也不能胡思亂想 兒童畫創作畫,大人們也畫創作畫,大人和大人的畫不會一樣,兒童和兒童的畫也不會一樣,不同年齡的兒童畫畫就更不一樣了。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去面對世界去畫畫時,看起來他雖然畫的是寫生畫,其實他已經在為自己的創作「收集素材」了。當學生把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用一個個內容表達出來的時候,他就等於是在完成作品的同時「構圖」了。當他很滿意的完成自己的作品時,也就是「完成創作」了。所以教師不能要求低年齡的兒童畫的和大同學一樣的完整,一樣的經過創作的各個階段,可是從我們的生活中發現自己創造的內容是不分年齡大小的。低年級學生創作的想法大多是簡單的、平常的、隨意的。在學習畫創作畫的時候,我們應該多給學生一點時間讓他們畫慢一點,多一點時間想一想,平時多收集素材幫助自己。在教學中讓學生敢於大膽地去畫,細心去畫,有始有終地畫,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自己畫中的問題。這一切都有助於培養學生膽大心細以及鍥而不舍的精神。 2、畫自己最熟悉的 培養學生的兒童畫創造能力,一開始最好從自己最熟悉的內容入手。因為只有在自己熟悉的內容中,才最容易找到最有趣、最能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地方。相反,如果上來就畫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內容,這樣的創作最後就可能變成胡編亂造或照貓畫虎了。畫一幅創作畫,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用最能表達自己想法的內容來畫出與眾不同的畫非常重要,而自己熟悉的內容特別適合這樣的觀察,因為只有自己熟悉的內容才更容易發現各種別人不知道或視而不見的細節,也只有畫出這樣的細節,你的創作才能夠做到與眾不同。 例如:在教學《葉子上的小「血管」》時,我先讓學生到操場去撿落葉自己去思考:落葉有什麼形狀?落葉有什麼顏色?說說葉脈的造型及伸展的規律?能否感受到葉脈纖細的美麗?……學生經過思考、討論後再進行作畫。結果學生畫出的畫形態各異,色彩不同。有的一片葉脈有多種顏色;有的葉脈的位置和層次清楚;有的用不同的造型和圖案設計了葉脈。再如我們徵集「我愛我家」參賽作品,那些生動感人的、真正有質量的作品,其內容也是孩子們親身做出來的自己最熟悉的事。例如,周星辰畫的「給奶奶捶背」,畫面中畫的白發老奶奶由於小孫子給捶背樂得合不攏嘴;孫靜畫的「幫媽媽刷碗」,從小愛勞動,自己的事自己做……這些都是自己最熟悉的事情。 3、想像從哪兒來 要畫好與眾不同的創作畫,光靠看是不行的,能想像也非常重要。先教兒童會想,再教兒童會畫,這就是我美術教學的一個基本思路。幼兒思維活躍,頭腦中的形象豐富,情緒激動,創作慾望強烈,就會畫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想像從哪兒來呢?它當然不是憑空亂想出來的。想像同樣是從自己熟悉的、喜歡的地方開始。你最熟悉或最喜歡的東西不一定是最好看的東西,可是我們卻應該畫出最好看的畫。為了畫出最好看的畫,完全可以把這兒的東西畫在另一個地方,把本來不好看的顏色變成漂亮的顏色,把某一個地方放大、縮小或取消,把沒有生命的東西畫成有生命的樣子,這就是用想像在畫畫。你這樣畫的畫越是與眾不同,你的想像越豐富。小學生的年齡還小,知識經驗還不夠豐富,這對他們的思維想像有直接的影響,如果沒有具體的材料讓他們依賴,很難令他們去想像、去創造。因此,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才能使想像和創造有更大的空間。大自然是美術表現的豐富源泉,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為他們創造用感官去接觸外界事物的機會,鼓勵他們多聽、多看、多摸、多嘗、多想,從而達到發展感官、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豐富想像,才能夠畫出富有個性化的作品。 例如:二年級人教版第8課《奇妙的腳印》我讓學生拖掉鞋子,腳底在水桶里沾上水,然後將腳底印在地板上。我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腳印,想像著自己的腳印象什麼。我們感受大千世界的美麗,就別忽略了他的每一件饋增,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腳印。這小小的腳印能為小朋友們帶來許許多多的想像力,我們可以從它的外形,特徵來展開豐富的想像。第11課《故事會》我就是引導學生嘗試把自己喜歡的一個故事通過一個或多個畫面加上自己豐富的想像表現出來。在描畫中,能運用合理的構圖、豐富的想像,把故事的內容表現得生動、有趣。同學們把自己熟悉的、喜歡的、別人的或自己的故事,用自己一雙靈巧的手把它畫出來,畫成一個或幾個畫面,內容豐富、造型新穎、人物形象生動可愛。其實,孩子們的想像就是從這些地方開始的。 4、讓色彩說話 色彩是一幅畫中很重要的部分,它不僅僅是為了讓畫更漂亮。使用好色彩它可以幫助我們表達自己的想法,相反,它可能會使我們本來畫的挺好的畫變得什麼也不是了。所以,我們要讓色彩替我們自己的想法說話。根據畫的內容和我們自己的想法的需要,我們的畫可以畫得色彩很鮮艷,也可以只用類似的顏色,可以多用色彩,也可以只用很少的顏色。不同的顏色可以互相襯托,不同深淺的顏色也可以互相襯托。大塊的色彩可以襯托小塊的色彩,很多小塊的色彩也可以襯託大塊的色彩。畫創作畫就是靠用合適的顏色和利用色彩之間的襯托來讓色彩說話的。 例如:我在上二年級選修課的時候指導學生畫了兩幅畫,這兩幅畫都是畫的樹和房頂,一幅是《柿子熟了》另一幅是《冬至》。可是畫的內容卻要求它們的色彩不能一樣,因為,《冬至》得是寒冬,《柿子熟了》得是金秋,色彩區別很大,如果非要畫一樣的色彩,兩幅畫中至少有一幅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5、准備一個「放大鏡」 從早上一睜眼到晚上閉眼睡覺,除了眨眼的時候,我們都是在看東西,可是我們並沒有把看見的一切都記住。這是因為我們並不是什麼都仔細地去看了,我們的大腦里也不需要裝那麼多的東西。也正是因為這樣,有好多的有趣內容就從我們的眼皮底下溜走了。所以,請給我們的眼睛准備一個放大鏡,一個幫助我們細致觀察的放大鏡。這個放大鏡就是多注意自己和別人平時不太注意的地方,從那兒發現有趣的內容來創作與眾不同的畫。這既要靠眼睛也要靠大腦積極的想像和心裡認真的比較。當學生的學習創作活動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相聯系時,學習就會變得歡樂而有趣。通過學生回憶,再現生活中某一個情景,激發他們的創造興趣。學生的內心世界是微妙、豐富、多姿多彩的,如果我們的藝術能把學生這種敏感及豐沛的內心情感激發出來,就一定會還給我們一個驚喜的。 6、換換地方 假如我們的眼睛是一架照相機,如果總是照一個人正面的臉或總照一個內容,你照出的照片肯定就會越來越不新鮮。如果你換個角度為這個人照相或多照些內容,你的照片才可能豐富多彩。畫創作畫也是一樣,如果總是畫我們平時看見的樣子,創作畫的新異就很難體現出來了。為了與眾不同,畫創作畫時就要像換個角度照相那樣,換個角度去畫看似平常的內容。發揮自己獨特的想像想像力,與眾不同的想法,能想到才能做到。 7、不一定全畫出來不一定很像 畫創作畫的目的是表達作者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自己的想法,只要能達到這些,用什麼方法畫畫都可以。我們一般畫畫總是把要畫的內容都完完整整地畫出來,我們看東西時也常常是整個地去看。其實,畫中要畫的內容並不是任何地方都和我們要畫的一致,有的時候,把所有的地方都畫出來反而讓本來的意思不清楚了。相反,如果只畫出這些內容的一部分,本來的意思卻突出了。這就像電影電視中的特寫鏡頭,它可以一下子把人們的視線集中在最主要的地方。小學生用色、用線大膽、果斷、單純,不受對象約束,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帶有很多印象成份,隨意性大、對比強烈、誇張,無拘無束。在無意中創造奇特的令人驚奇的效果,這正是他們作品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評價他們的美術作品時,不能以「像不像」為准則來評價。而要看畫中是否真實地反映了他們的內心感受,是否有獨特性,新穎的表現等等。他們所表現的視覺形象多半是直覺與想像的綜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鼓勵學生為主。 當然,這種學習方式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教師需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指導,經過課改,在教學思想的轉變、教學方式的革新、學生主體地位的確定等方面我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我還經常讓兒童搞集體創作,讓大家出主意,大家一起動手畫。經過兩年的實驗,我覺得最突出的成績是保持了兒童旺盛的學習積極性,孩子們都喜歡畫畫,你追我趕,誰也不示弱。 實踐表明,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學中從兒童創造畫入手是行之有效的。在多次的校園藝術節中,我們讓一些學生參加了徐州市兒童書畫大獎賽,已有多名兒童的作品獲得一、二等獎。可以說是取得了大面積的豐收,得到了社會的承認。總之,要有效地培養兒童的創作能力,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讓他們在開心、愉快的環境中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讓他們大膽地表現自我,大膽地異想天開,大膽地創新,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作者:龍念南 《兒童創作畫入門》 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
10. 比特克斯•波特為幼兒創作了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形象,其中最著名的是1901年出版的(),為圖畫故事的
畢翠克絲·波特為幼兒創作了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形象,其中最著名的是1901年出版的 (《兔子彼得》)為圖畫故事的發展樹立了一個里程碑。 畢翠克絲·波特(BeatrixPotter,1866~1943)生於倫敦一個富有的家庭,是英國著名的兒童讀物作家。在英國乃至世界卡通史上,有一個著名的兔子的形象——彼得兔。 20歲以後,波特開始為一些兒童讀物創作插圖,並把自身體會的小動物的故事寫出來,寄給往日家庭教師的孩子們,隨著她繪畫日趨成熟,以及寫作的長期積累,她的知名度逐漸提升,但是最終讓她成為不可替代的兒童讀物作者是在1902年,這年她出版了《彼得兔的故事》,該書一經出版便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直到今天,這個作品任是歐美國家家喻戶曉的名著。它最初是在1893年以信件的方式,寫給一個5歲的殘疾兒童——諾愛爾的,故事情節就來源於波特對兔子活動的明銳洞察。 這本書的出版讓她結識了出版商諾曼,也是她的第一個情人,他對她的出版和寫作給予了巨大的鼓勵和支持,使她能再隨後又出版了《松鼠納特金的故事》、《小兔本傑明的故事》等傑出作品。隨著作品的一路熱銷,她開始購置農庄,以方便自己的創作。 不久後,諾曼突然病故,給她帶來了不小的打擊,但是痛苦最終轉化成創作的動力,在以後的八年中,她又先後創作了13部優秀作品,在12年內銷售數百萬冊。 畢翠克絲波特創作故事的時候總是同時創作插圖,每個故事都有幾十幅精美生動的插圖緊密配合故事情節。1903年之後,她一直在風景秀麗的湖區(LakeDistrict)山頂農場(HillTopFarm)居住,畢翠克絲的農場生活在她後期的故事裡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生薑和酸菜》里的零售業興衰就是索瑞村裡的小店,而《餡餅與小肉餅盤子》里的貓狗茶會寫的就是可愛又可笑的鄉村社交,《夾心布丁卷》里猖狂得敢收拾小貓的老鼠夫婦就住在畢翠克絲買下的老房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