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樹立創造機會的態度是什麼
要做一名思維敏捷,能抓住有利環境為自己創造機會的人,必須培養以下性格特質:
積極進取:做事採取主動,走在別人的前頭;凡事多出一分力,多走一步;令事情發生,而不是等待事情發生;嘗試一切方法,去把工作做到最妥善。
樂觀:多往好處想,懂得激勵自己;不被困難嚇倒,反而在困難、挫折中尋找機會,化弱點為優點;深信艱辛日子終會度過,前途將會更璨燦。
成就感:確立事業方向,制訂目標,然後全力以赴,力求達到目標,爭取成功。這是一種「我做得到」的自豪感。
自信:相信自己只要拼搏苦幹,便能夠應付困難,完成任務;相信只要自己肯苦幹,環境就會改善,對自己有利。
態度開放;不隨便或胡亂排斥新思想、新作風,相反,能夠廣泛吸收新知識,容忍不同意見、風格,吸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創新:有目標地求變,求新;承認自己有不足的地方,敢於改善;並不胡亂排斥新東西,且敢於嘗試新方法。改變方向,尋求更有效的做事方法。
冒險:在苦幹、探索階段,能夠忍受種種不確定的因素,經過周密的形勢分析,自信對自己有利的條件即將出現,於是不管路上有多大障礙也勇往直前。
觸覺敏銳:善於辨察事物的細微變化,警覺力強,對各種訊號,徵兆敏感;隨時預備接收不同訊號,並能立即予以歸類分析。
積極等待:付出了必須付出的努力之後,耐心地注視事態發展。在等待期間,內心盤算下一個步驟。
Ⅱ 助人改變生命,創造機會,發揮潛能 粵語發音
1SAO 2.YAN 3.YI 4.XU 5.HONG 6.EAI 7.WEI YUN 8.XU 9.POU
10.MUN 11.WEI 12.DA YIN 13.YIN I 14.YAM 15.GEI JU 16.DI
17.XUN YIM 18.HONG 19.JUN 20.XONG .
Ⅲ 智者善於抓住機會,強者善於創造機會。這兩者間具體的意思是什麼
智者代表有頭腦、聰明的人,他善於觀察身邊事物的變化,能在變化中發現利於自己版的機會。
強者代權表有膽量、有勇氣的人。敢與嘗試不怕輸的精神,前提是自己時刻都給成功做好准備的人。
呵呵,這是我小小的見解,別笑話。
樓主,你是智者還是強者呢?
Ⅳ 怎麼創造機會
不要坐等機會出現,機會是自己創造的,只要你開始行動,機會便隨之而來。縱觀古今中外,不難發現,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獲得命運更多的青睞,他們之所以能在機遇來臨時牢牢地掌握命運,就是因為他們為此進行了更為漫長和充分的准備。他們就像一顆顆種子,在黑暗的泥土中蓄積營養和能量,一旦聽到春風的呼喚,他們就會破土而出,生長成挺拔俊秀的棟梁之材。
這就很好地解釋了這樣一些問題,即:為什麼有的人總能得到比別人更多的機遇?為什麼面對同樣的機遇有人成功了有人卻失敗了?為什麼有些資質本來不好的人卻能得到命運的垂青,而某些天資甚佳者卻最終庸碌無為?為什麼成功者總顯得比別人幸運?等等。
這些問題的回答可歸結為一句話,那就是:機遇只偏愛那些為了事業的成功作了最充分准備的人。換句話說,只有在「萬事兼備」的情況下,東風才顯得珍貴和富有價值。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這是一句早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言,其中所包含著的樸素真理再次為人力資源以及人才調查中心的分析報告所證實。
從某種意義上講,機遇是被人創造出來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外界環境變化的客觀必然性的結合。主觀方面條件的增強會影響到客觀環境的變化,使好的機遇更容易產生。同樣,當一定的客觀機遇已經出現後,那些不斷在提高自身素質方面進行努力的人則要較之常人更容易接近和抓住這些機遇。
許多成大事者就是創造機遇的高手,他們總是在努力,總是在奮斗,開始時他們是在找尋機遇,而一旦當他們自身的實力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機遇便會自動登門拜訪。而且,隨著他們自身才能的不斷提高,知名度的不斷增加,其所面臨的發展機遇也會相應地有質和量的提高。可以說,沒有他們的這些主觀努力,就不會有這么多的良好機遇。從這個角度上說,機遇是那些有準備的人創造出來的,是對其努力的一種肯定和回報。
如果機遇可被每個人輕而易舉地得到,那麼這種機遇便顯得沒有多少價值了。事實上,機遇往往是一種稀缺的、條件苛刻的社會資源,要得到它,必須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和成本,必須具備相應的足以勝任的資格,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長期艱苦的准備。
這就是機遇為什麼更偏愛有準備的人的原因。
我們還發現,雖然命運有時是不公正的,那些毫無准備的人卻獲得了某種機遇,但從長遠來看,這些人很少能有所建樹。而在我們視力所及的當代名人的成功史上,無不記載著他們為迎接機遇所做的種種准備。
但有時命運是常愛捉弄人的,由於客觀原因的限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從事自己心愛的職業。
當面臨這種情況時,有人將之視為不幸,而有人卻將之視為機遇,他們能重新調整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怨天尤人,也不消沉沮喪,而是以「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干一行,愛一行,把精力投入到所從事的新領域,從而開創出一番嶄新的事業。
我們發現「把不幸也當作是一種機遇」,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成功者的一大秘訣。
許多成功者不僅是開拓機遇、捕捉機遇的能手,而且還有發掘高潛能,高效運用機遇的能力,他們的成功啟示,就是一定要提高機遇的利用率,把機遇發揮到最大值。
有的人一生中有過許多好的機遇。但他們不充分利用這些機遇,結果喪失了使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的機會。也有的人抓住了機遇,但是並未理解到這一機遇的全部內涵,因此他們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仍不免留下諸多的遺憾。
的確,只有準備充分的人、做事有頭腦的人,才能獲得機遇,取得事業的成功。
如果你坐等更好的機會、更好的工作或更好的環境,那麼等待本身便是死路一條。失敗者坐等事情發生,贏家使事情發生。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決定你一生的好習慣》
Ⅳ 創業機會在問題變化競爭創造發明核心技術產生中尋找大家認為正確嗎
因為每一項新技術帶來的都是一場大的變革,甚至是場產業內部的變化。
Ⅵ 人怎樣才能創造機遇呢
光想抓住機遇還是被動的,真正聰明的人是會創造機遇。 大家如果把《孫子兵法》拿來讀一遍,你就會理解怎麼才能創造機遇。《孫子兵法》中有很多辦法教我們在戰爭中如何創造機遇。過去紅軍和解放軍的運動戰,就是軍事上創造機遇的好例子。 下棋與足球就更明顯了。真正好的棋手,棋逢對手的時候,都是先走穩自己的步子,不冒險起招,看誰先犯錯誤。一旦對方犯錯誤了,就給你創造了機遇,你就趕快進攻。足球打得好的人更是這樣。大家知道「邊路傳中」的打法,就是為中路跟進的隊友創造機遇。製造越位和製造角球,都是製造機會。在雙方實力差不多時,作為優秀的球隊,絕不是壓著你打就「我肯定贏」。其實是在場上製造機遇,看誰製造的機遇多,機遇抓住得多,誰就贏。會看足球的人,就是看雙方是如何製造機遇的,怎麼抓住機遇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足球真是魅力無窮。 創造機遇第二點就是,要找到那種適合自己、機遇多的崗位和地方去。 我到現在才意識到,當年的青海是一個機遇多、適合我的地方。現在有很多地方如北京、上海、深圳,不一定就好,因為那個地方機遇雖然多,但人才也多,競爭也激烈,不一定都適合你。到機遇多、適合你的地方去,這也是在創造機遇。 幾年前,我曾經訪問了美國十所一流大學。他們的校長介紹說,美國人很喜歡換工作崗位,平均一生中要換四次工作崗位。中國人恰好相反,我們的慣性最大,最不願意換工作崗位,干一件事就想一輩子呆在這兒。換工作崗位有什麼好處呢?你不是一錘定終身,你可以多次換,找准最適合自己的地方和位置,一種機會最大的地方和位置。 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重要機遇是他自己創造的。他生於海南島,9歲就隨叔叔到波士頓在一個小商店當學徒。13歲那年,他偷偷上了一艘開往南方的船,想逃離商店學徒生活,去尋找自己也不知道的讀書機會。船長很善良,為他的學習熱情所感動,就把他介紹給一些熱心的教會人士,其中一位將軍資助他進了一所教會學校讀書。完成學業後,他回到中國,幫助孫中山完成了辛亥革命。 第三點,人要創造機遇,要得到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機遇,或者把握住那些屬於自己的機遇而不要失去,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做人要誠實守信。 微軟公司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長李開復,曾從電子郵件里給我發來一封信。那封信裡面就講了他在中國工作幾年感到不得不說的、關於中國學生和青年人最需要重視的誠信問題。摘錄如下: 「我在蘋果公司工作時,曾有一位剛被我提拔的經理,由於受到下屬的批評,非常沮喪地要我再找一個人來接替他。我問他:『你認為你的長處是什麼?』他說:『我自信自己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訴他:『當初我提拔你做經理,就是因為你是一個公正無私的人。管理經驗和溝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後工作中學習的,但一顆正直的心是無價的。』我支持他繼續幹下去,並在管理和溝通技巧方面給予他很多指點和幫助。最終,他不負眾望,成為一個出色的管理人才。」 「與之相反,我曾面試過一位求職者。他在技術、管理方面都相當出色。但是在談話之餘,他表示,如果我錄取他,他可以把在原來公司工作時的一項發明帶過來。隨後他似乎覺察到這樣說有些不妥,特作聲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後做的,老闆並不知道。這一番談話之後,對於我而言,不論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樣,我都肯定不會錄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准則和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誠實』和『講信用』。如果僱用這樣的人,誰能保證他不會在這里工作一段時間後,把在這里的成果也當作所謂『業余之作』而變成向其它公司討好的『貢品』呢?」 「在美國,中國學生的勤奮和優秀是出了名的,曾經一度是美國各名校最歡迎的留學生群體,而最近卻有一些變化。原因很簡單,某些中國學生拿著讀博士的獎學金到了美國,可一旦找到工作機會,他們就會馬上申請離開學校,將自己曾經承諾要完成的學位和研究拋在一邊。這種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經使得美國一部分教授對中國學生的誠信產生了懷疑。應該指出,有這種行為的中國學生是少數,然而就是這樣的『少數』,已經讓中國學生的名譽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另外,目前美國有些教授不願理會部分中國學生手中的推薦信,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推薦信根本就出自學生自己之手,已無參考性可言。這也是誠信受到損害以後的必然結果。」 「我在微軟研究院也曾碰到過類似的問題。一位來這里實習的學生,有一次出乎意料地報告了一個非常好的研究結果。但是,他做的研究結果別人卻無法重復。後來,他的老闆發現,這個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了挑選,只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結果的數據,而舍棄了那些『不太好』的數據。我認為,這個學生永遠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的學術突破,也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員。」 「最後想提的是一些喜歡貪小便宜的人。他們用學校或公司的電話打私人長途、多報銷計程車票。也許有人認為,學生以成績、事業為重,其它細節只是一些小事。然而,就是那些身邊的所謂『小事』,往往成為一個人塑造人格和積累誠信的關鍵。一些貪小便宜、耍小聰明的行為只會把自己定性為一個貪圖小利、沒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終因小失大。中國有『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古訓,很值得記取。」 現在看來,中國社會正在走向現代化,特別是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素質就是誠信。一個不誠信的人,或一個誠信記錄不好的人,社會是不接受的。在國外,只有一個記錄清白、很誠實的人,銀行才願意發信用卡給你。而且公司錄取一個人,也要看你誠實信用的記錄,看這個人是不是靠得住;如果靠不住,沒有哪個公司敢用你。大學里也是如此。 第四條就是要學會善於與人相處和交流。 我們學生中許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裡被家長捧著,長大到現在,最不會的就是與人相處,與人交流。英國作家蕭伯納說過一句話:兩個人交流思想和兩個人交換蘋果完全不一樣;交換蘋果,每個人手上只有一個蘋果,而交流思想,每個人同時有兩個思想。你們要學會與人相處和交流,這樣博採眾家之長,是你得到機遇、找到機遇所需的一個非常好的素質。 最後,就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對創造機遇非常重要。 最近流行一本書叫《誰動了我的乳酪》,是說一個人由於感情因素把原本很簡單的事情復雜化。現實中,有些人沒有提上職稱,就不滿這個、憤怒那個,甚至跟本單位領導吵到底,和同事翻臉。這樣的話,就毀了你自己的前途和事業,你成功機會就更少了。所以,一旦工作出現問題,要很快調整自己去做最好的事情,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 最後關於如何創造和抓住機遇,我送給大家三句話,這也是成功的人要具備的三個素質: 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變的事; 有勇氣去改變那些可能改變的事; 有智慧去區別上述兩類事。
Ⅶ 互聯網+到底給創業者帶來了哪些變化和機遇
帶來的變化和機遇有:提供了新的視角、提供了新的平台、提供了新的模式、良好的創業氛圍和高校創新創業育人體系。
1 、「互聯網+」為創新創業提供了新的視角
互聯網的出現提升了信息傳遞效率,跨越距離,跨越時間,跨越人群。很多在傳統創業可能是不可解決的問題在互聯網視角下變的迎刃可解。從互聯網的興起到應用,到移動互聯網,再到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將對社會和原有行業進行重構;
每一次發展都將創造更多的創業機會。應用互聯網開放共享、互聯互通的特點重新審視傳統的創業活動,將會發現更多的創業機會和創業價值。
2、「互聯網+」為創新創業提供了新的平台
在「互聯網+」的時代,每個個體既是互聯網的使用者,也是互聯網內容的創造者。互聯網既是平台,也是工具。在這個平台上,大學生可以集合到各行各業有技能特長的人群,共同推進項目。也可以利用互聯網聚集自己的目標客戶,從而精準地解決客戶的需求。
不僅如此互聯網也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大學生可以利用平台屬性,進行創業活動的同時學習創業的知識,不斷提升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創業項目。
3、「互聯網+」為創新創業提供了新的模式
互聯網促進了產業的融合,分工更加精細。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創造了線上收費、線下體驗O2O的模式,也催生了共享經濟模式。微信公眾平台的興起改變了傳統媒體行業,讓內容生產者也可以持續創造……等諸如此類;
「互聯網+」的視域下,各種新出現的平台、新的技術都可以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新的模式,提升產品或服務到達用戶的效率,降低渠道的成本。尤其眾籌模式的出現,讓很多創新創業項目幾乎可以零資金成本啟動。
4、「互聯網+」為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創業氛圍
國家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到新的高度,作為推進產業結構改革、振興經濟的重要舉措,各部委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勵創新創業。國辦專門出台了《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從任務、師資、實踐等多角度進行明確指引,特別是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質量標准,並且在學分、學制等方面都給出了具體政策支持。
教育部、科技部、人保部等部門都出台了相關系列文件給予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鼓勵,這些都都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也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創造了很多便利的條件。
5、互聯網+」為創新創業提供了逐漸完善的高校創新創業育人體系
高校作為大學生的主要育人力量,也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發源地,更是大學生知識獲取和能力提升的基地,應該以創新創業視角進行新的育人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大學生在市場意識、管理經驗、創業知識等欠缺的情況下,應該由高校落實主體教育責任。
一方面加快完善創業理論知識的補充,依託商學院的師資拓展創業知識,依託專業課的老師進行前沿、創新意識的培育;另一方面不斷拓展創新創業實踐平台,鼓勵學生自主創造、支持學生自主創新,引導學生自主創業。
創新創業教育是前瞻性教育,旨在激發學生的創造活力,因此要改變傳統的講授模式,注重課程互動和實踐,同時學校還應通過各類創新創業沙龍、講座、論壇、比賽等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Ⅷ 如何創造機遇
光想抓住機遇還是被動的,真正聰明的人是會創造機遇。
下棋與足球就更明顯了。真正好的棋手,棋逢對手的時候,都是先走穩自己的步子,不冒險起招,看誰先犯錯誤。一旦對方犯錯誤了,就給你創造了機遇,你就趕快進攻。足球打得好的人更是這樣。大家知道「邊路傳中」的打法,就是為中路跟進的隊友創造機遇。製造越位和製造角球,都是製造機會。在雙方實力差不多時,作為優秀的球隊,絕不是壓著你打就「我肯定贏」。其實是在場上製造機遇,看誰製造的機遇多,機遇抓住得多,誰就贏。會看足球的人,就是看雙方是如何製造機遇的,怎麼抓住機遇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足球真是魅力無窮。
創造機遇第二點就是,要找到那種適合自己、機遇多的崗位和地方去。
我到現在才意識到,當年的青海是一個機遇多、適合我的地方。現在有很多地方如北京、上海、深圳,不一定就好,因為那個地方機遇雖然多,但人才也多,競爭也激烈,不一定都適合你。到機遇多、適合你的地方去,這也是在創造機遇。
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重要機遇是他自己創造的。他生於海南島,9歲就隨叔叔到波士頓在一個小商店當學徒。13歲那年,他偷偷上了一艘開往南方的船,想逃離商店學徒生活,去尋找自己也不知道的讀書機會。船長很善良,為他的學習熱情所感動,就把他介紹給一些熱心的教會人士,其中一位將軍資助他進了一所教會學校讀書。完成學業後,他回到中國,幫助孫中山完成了辛亥革命。
第三點,人要創造機遇,要得到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機遇,或者把握住那些屬於自己的機遇而不要失去,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做人要誠實守信。
微軟公司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長李開復,曾從電子郵件里給我發來一封信。那封信裡面就講了他在中國工作幾年感到不得不說的、關於中國學生和青年人最需要重視的誠信問題。摘錄如下:
「我在蘋果公司工作時,曾有一位剛被我提拔的經理,由於受到下屬的批評,非常沮喪地要我再找一個人來接替他。我問他:『你認為你的長處是什麼?』他說:『我自信自己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訴他:『當初我提拔你做經理,就是因為你是一個公正無私的人。管理經驗和溝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後工作中學習的,但一顆正直的心是無價的。』我支持他繼續幹下去,並在管理和溝通技巧方面給予他很多指點和幫助。最終,他不負眾望,成為一個出色的管理人才。」
「與之相反,我曾面試過一位求職者。他在技術、管理方面都相當出色。但是在談話之餘,他表示,如果我錄取他,他可以把在原來公司工作時的一項發明帶過來。隨後他似乎覺察到這樣說有些不妥,特作聲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後做的,老闆並不知道。這一番談話之後,對於我而言,不論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樣,我都肯定不會錄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准則和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誠實』和『講信用』。如果僱用這樣的人,誰能保證他不會在這里工作一段時間後,把在這里的成果也當作所謂『業余之作』而變成向其它公司討好的『貢品』呢?」
「在美國,中國學生的勤奮和優秀是出了名的,曾經一度是美國各名校最歡迎的留學生群體,而最近卻有一些變化。原因很簡單,某些中國學生拿著讀博士的獎學金到了美國,可一旦找到工作機會,他們就會馬上申請離開學校,將自己曾經承諾要完成的學位和研究拋在一邊。這種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經使得美國一部分教授對中國學生的誠信產生了懷疑。應該指出,有這種行為的中國學生是少數,然而就是這樣的『少數』,已經讓中國學生的名譽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另外,目前美國有些教授不願理會部分中國學生手中的推薦信,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推薦信根本就出自學生自己之手,已無參考性可言。這也是誠信受到損害以後的必然結果。」
「我在微軟研究院也曾碰到過類似的問題。一位來這里實習的學生,有一次出乎意料地報告了一個非常好的研究結果。但是,他做的研究結果別人卻無法重復。後來,他的老闆發現,這個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了挑選,只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結果的數據,而舍棄了那些『不太好』的數據。我認為,這個學生永遠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的學術突破,也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員。」
「最後想提的是一些喜歡貪小便宜的人。他們用學校或公司的電話打私人長途、多報銷計程車票。也許有人認為,學生以成績、事業為重,其它細節只是一些小事。然而,就是那些身邊的所謂『小事』,往往成為一個人塑造人格和積累誠信的關鍵。一些貪小便宜、耍小聰明的行為只會把自己定性為一個貪圖小利、沒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終因小失大。中國有『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古訓,很值得記取。」
現在看來,中國社會正在走向現代化,特別是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素質就是誠信。一個不誠信的人,或一個誠信記錄不好的人,社會是不接受的。在國外,只有一個記錄清白、很誠實的人,銀行才願意發信用卡給你。而且公司錄取一個人,也要看你誠實信用的記錄,看這個人是不是靠得住;如果靠不住,沒有哪個公司敢用你。大學里也是如此。
第四條就是要學會善於與人相處和交流。
我們學生中許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裡被家長捧著,長大到現在,最不會的就是與人相處,與人交流。英國作家蕭伯納說過一句話:兩個人交流思想和兩個人交換蘋果完全不一樣;交換蘋果,每個人手上只有一個蘋果,而交流思想,每個人同時有兩個思想。你們要學會與人相處和交流,這樣博採眾家之長,是你得到機遇、找到機遇所需的一個非常好的素質。
最後,就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對創造機遇非常重要。
最近流行一本書叫《誰動了我的乳酪》,是說一個人由於感情因素把原本很簡單的事情復雜化。現實中,有些人沒有提上職稱,就不滿這個、憤怒那個,甚至跟本單位領導吵到底,和同事翻臉。這樣的話,就毀了你自己的前途和事業,你成功機會就更少了。所以,一旦工作出現問題,要很快調整自己去做最好的事情,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
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變的事;
有勇氣去改變那些可能改變的事;
有智慧去區別上述兩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