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人們創造歷史

人們創造歷史

發布時間:2021-08-23 08:28:03

⑴ 為什麼說歷史是人民創造

第一,抄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襲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供給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會物質生活資料,創造了人類的物質文明。
第二,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不僅以其實踐活動為創造精神財富提供取之不盡的源泉,而且以其千
百萬創造者的偉大的力量和智慧,為人類社會提供不可勝計的精神財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人類社會經歷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演變,
都必須通過人民群眾自覺的革命斗爭,勞動人民是革命斗爭的主力軍。
總之,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⑵ 如何理解人們創造歷史的第一個活動與唯物史觀中人的

歷史究竟是誰創造的?是人民群眾還是少數英雄人物,這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根本對立的焦點.唯心史觀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基本前提出發,認為歷史是由少數英雄人物創造的,否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其主要形式是唯意志論和宿命論.唯意志論認為少數英雄豪傑、帝王將相的意志可以決定歷史的進程;宿命論則認為社會歷史發展是某種神秘的力量,如上帝、天命、神、絕對精神等,而英雄人物則是天命的執行者、體現著,人民群眾只能俯首聽從這些神秘精神力量的支配和英雄人物的擺布.唯物史觀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觀點出發,認為社會的發展史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活動的歷史,從而科學的解決了誰是歷史創造者的問題.人民群眾是一個廣泛的社會歷史范疇,是質和量的統一.從量的規定性看,人民群眾是指居民中的大多數;從質的規定性看,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促進作用的人們.在階級社會中,包括一切促進社會進步的階級或社會力量.人民群眾作為歷史范疇是隨著歷史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內涵.然而無論歷史的情況如何變化,人民群眾的主體和穩定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和參與社會生產活動的知識分子.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第一,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之所以是歷史的創造者,從根本上講,就在於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吃、穿、住、用等必需的物質生活資料,人們若不首先獲得這些物質生活資料,就根本談不上從事政治、科學和藝術等其他社會活動,而這一切,都是勞動群眾創造的.同時,勞動群眾在生產活動中不斷積累經驗,改進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推動了生產方式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這里所講的勞動群眾,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兩個部分.沒有體力勞動者積累的生產經驗,腦力勞動者的活動就失去了基礎;而沒有腦力勞動者的總結和概括,生產經驗往往不能形成新的科學技術,不能出現新的發明創造.第二,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一切精神財富的源泉.科學的產生和發展根源並依賴於勞動群眾生產經驗.古代的科學知識是直接總結勞動群眾的生產經驗的結果.同時,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蘊含著文學藝術的豐富資料,許多世界名著,如《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浮士德》等等,都是在民間口頭文學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修琢提煉而成的.作為精神生產重要工具的語言,也是人民群眾創造的,豐富生動而又浩瀚無邊的語言海洋存在於人民群眾的社會活動之中.人民群眾不僅為思想家、科學家和藝術家的精神生產創造了物質前提,提供了豐富的原料,而且還對這些原料做了初步的加工,甚至直接創造出精神財富的珍品.第三,人民群眾是變革社會制度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不僅以勞動培育了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以革命時期的歷史主動性推動了社會形態由低級到高級的飛躍.在階級社會的歷史上,生產關系的根本變革,社會制度的新舊更替,都是通過階級斗爭、人民群眾的革命來實現的.人民群眾是社會革命的主體,一切真正的革命運動,實質上都是人民群眾自己起來摧毀那些腐朽的社會制度的斗爭.奴隸們的英勇斗爭為新興地主階級的上台創造了有利條件;農民戰爭為資本主義的興起鋪平了道路;無產階級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革命時期,人民群眾是以新社會秩序創造者的身份出現的.縱觀歷史的長河,人民群眾的人心向背是社會發展中始終起作用的因素.人心之所向,體現著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代表著每一歷史時代的時代精神,預示著社會進一步發展的方向.「得人心者昌,逆人心者亡」,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和作用,又是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所謂歷史條件就是指人民群眾在進行歷史創造活動時所遇到的一切現存的社會要素的總和.主要包括經濟條件、政治條件和精神條件三大類.經濟條件,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不同時代的人們所遇到的生產力,對於他們創造歷史的作用具有決定性意義.不同的生產力狀況為人們的活動提供了不同的物質基礎和手段,同時也使人們處於不同的生產關系體系中,從而制約著人們的歷史活動;即使在統一生產關系體系中,人們所處的經濟地位不同,其作用的發揮程度也各不相同.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奴隸和農民固然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力量,但他們都不是新生產方式的代表,他們的斗爭受到所處的經濟地位的制約,帶有階級的歷史的局限性,他們進行革命斗爭的成果往往落到剝削階級手中,由新的剝削制度代替舊的剝削制度.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無產階級是新生產方式的代表,它擺脫了先前那些被剝削階級的局限性,不僅能推翻舊世界,而且能建設新世界,使自身和整個人類獲得真正解放.盡管如此,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無產階級創造歷史的活動仍然受經濟條件制約.即使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人們仍然不能超越歷史制約性.政治條件,主要是指國家的政治制度特別是國家制度.在剝削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里,國家總是通過各種途徑、運用一切手段維護剝削階級的利益.勞動人民在政治上處於無權地位,不能真正地參與管理國家的活動,相反總要受到統治階級的政治壓迫.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總要受到統治階級的政治壓迫,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只有在同反動統治階級的殘酷斗爭中,經過多次曲折和反復,承受巨大的流血和犧牲,才能實現.只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廣大人民群眾成了社會的主人,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當然,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由於種種原因,也存在某些壓抑群眾積極性的現象,但這種現象通過政治體制的改革,能逐步得到克服.精神條件,包括科學文化水平和道德面貌以及傳統、風俗習慣等多種因素.其中,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整個社會的科學文化發展程度,特別是人民群眾掌握科學文化的程度,不僅對於創造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有著巨大的影響,而且對於社會的思想道德、精神傳統、風俗習慣以及社會心理的破舊立新有著直接的影響,對於群眾政治覺悟的提高及其管理國家、社會的能力的增強也是一個重要條件.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科學文化對於人民群眾政治積極性的發揮,對於人民群眾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都是極其重要的條件.當前,我們必須把科學和教育作為戰略任務來抓,大力發展科學文化事業;同時要繼續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結合起來,這是改革開放,實現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綜上所述,以上三個條件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交錯,形成綜合的大背景制約著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如果這些條件與社會歷史進步趨勢相一致,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就獲得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就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實現.認識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社會制約性,對於高度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2.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並不是否定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相反,對群眾作用的肯定本身,就內在的包含了對包括歷史人物在內的個人作用的肯定.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是由無數個個體的活動組成的,每個人都會在社會的發展中起到或大或小、或好或壞的作用.根據個人對社會作用的大小,可以區分為普通個人和歷史人物.普通個人是相對於歷史人物之外的一切個人,其作用雖然不如歷史人物的作用那麼大,但不可忽視.在現代科技高度發達的條件下,普通個人素質好壞,又可能對歷史發展產生「超常性影響」.

⑶ 如何形容人民創造歷史的詞語

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第一次科學地解決了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這個歷史觀的基本問題,以此確立起科學的群眾史觀,真正揭開了社會歷史發展的本來面目。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而在生產方式中,生產力又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是全部歷史發展的基礎。從這個基本點出發,必然得出人類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當然也就是作為生產過程的基本力量物質物質資料生產者本身的歷史,以及代表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各個階級和階層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歷史,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的正確結論。

⑷ 如何理解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

因為人是這個社會的創造者和支配者,人因為在社會上有這種關鍵的地位而是社會的主體,同時也是自己創造了自己的歷史。

就像我們個人在做每件事都要有目標一樣,我們因為目標而產生了做事的動力,這些動力有督促我們完成了我們的事情。又因為目標的不同而產生了而產生了我們所做事的不同性質。這些我們所做的事和事得不同性質就形成了我們的歷史。

由於歷史是復雜的,我們周圍的所有事並不是我們自己能決定的,他有我們的努力,周圍的環境,還有其他我們未知的因素在裡面,同樣歷史的發展也不是我們自己能決定的。

一般來說,一個單位的紀律是在人們遵守它的前提下實現的,而人們的自覺遵守則會讓它的存在更加完美,因而,我們自己的歷史規律也通常是在我們自己的自覺尊敬它且不違背它的前提下實現的。

⑸ 在人們創造歷史的活動中,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人」「謀」是過程,「天」「成」是結果;「人」「謀」在前,「天」「成」在後;先有「人」「謀」,後有「天」「成」;有了「人」「謀」,在預定時間內不一定有「天」「成」;但終歸會有「天」「城」;但沒有「人」「謀」,絕不會有「天」「成」!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成語告訴我們,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正確對待,正確處理過程與結果的關系。

評析「在人們創造歷史的活動中,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說法。
【答案要點】
在歷史活動中,「謀事在人」的說法,肯定了人的能動作用,這是有道理的和具有積極意義的。但認為「成事在天」,斷言事情的成敗完全由客觀必然性或某種超自然力量所決定則又排除了人的能動作用,因而是錯誤的,這種觀點具有宿命論和唯心史觀的色彩。
歷史是人們自己創造的。歷史的發展有其固有的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人們創造歷史的活動受到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的制約,必須尊重客觀規律而不能隨心所欲。但歷史規律是通過人們的自覺活動實現的,它存在於人們能動的自覺活動之中。因此,人們可以和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客觀條件和客觀規律,去實現自己的目的,獲得成功。

⑹ 如何理解,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而不是人人創造歷史

這個觀點是不準確的。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說明每個人自己的歷史是自己創造的,人人都是歷史中的人,當然在一定意義上是人人創造歷史。
後面的歷史,這一詞有所轉義,變種了宏觀歷史、社會歷史,是歷史進程中的歷史。

⑺ 恩格斯「人們創造歷史的活動,如同無數力的平行四邊形形成的一種總的合力」出處

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22日致約·布洛赫的信
中,闡明了合力說。他指出:「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
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
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於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
為它所成為的那樣。這樣就有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有無
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而由此就產生出一個總的結果,即
歷史事變,這個結果又可以看作一個作為整體的、不自覺
地和不自主地起著作用的力量的產物。。」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478—479頁)

⑻ 如何理解「人類創造歷史」

「人類創造歷史」是一個由馬克思提出、但卻未來得及加以詳細說明的復雜命題,其回中包含了「答人類是誰」、「歷史是什麼」、「人類如何創造歷史」、「人類在什麼條件下創造歷史」等有待進一步廓清的問題。必須結合「歷史性」、「反思性」等概念才能理解「歷史」的含義,必須從結構二重性的角度出發才能理解「創造」的含義。從總體來說,該命題以一種非常精練的方式概括了人類行動與社會歷史之間的關系。它表明,歷史是人類創造的,但歷史並不總是按照人類設計好的方案向前發展,行動的意外後果和行動未預見到的後果是人類在創造歷史的過程中必然發揮作用的因素。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的分析有著重大的意義,我們當今仍然未能超出馬克思生活的時代給他提出的問題。

⑼ 為什麼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又不是隨心所欲的創造

歷史是主客觀相互影響而形成的.人是創造歷史的主體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來創造歷史內,而歷史的創造又是受客觀大容環境的影響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又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

因為一個歷史階段會受到當時生產力的因素的制約,比如古代當時生產力低下,科技水平有限,不會製造出今天日行千里的工具出現,比如飛機,通訊工具手機這些對今天生活起到至關重要的東西。

⑽ 如何理解"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
馬克思主義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作用的客觀性和復雜性論斷的科學根據.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但人民群眾不能任意地創造歷史.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603頁)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受到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這些社會歷史條件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經濟條件即現實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狀況以及歸根到底由此決定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條件.人們既不能任意地選擇這些條件,也不能在自己所處的條件下隨意地創造歷史,而只能首先適應和接受這些條件,以此作為自己活動的起點.這並不是說,人們在現實條件下是消極被動、無能為力的.適應和接受現存的條件正是為了在此基礎上,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更好地發揮自覺能動性,積極推動歷史前進,表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過程是客觀的,而不是主觀隨意的.
由於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受到社會歷史的制約,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條件下,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和實際結果是不同的.
歷史上的奴隸階級和農民階級是他們時代的歷史創造者,他們的斗爭動搖或摧毀了統治階級的經濟基礎.但由於他們不是新生產方式的代表,不能提出並建立更為先進的社會制度,因此,他們雖然是歷史發展的動力,但卻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放,成為社會的主人.
無產階級同先進的經濟形式相聯系,是新生產方式的代表.他們在本階級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下,團結廣大農民和其他勞動者,不僅能夠推翻舊世界,而且能夠建設一個沒有剝削和壓迫的新世界.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群眾掌握了生產資料和國家政權,成為新社會的主人.社會主義制度為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
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也不能隨心所欲,而仍然受到現實條件的制約.人民群眾只有在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更好地發揮推動歷史發展的偉大作用.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人類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進入自覺地改造世界和改造自己的時代,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將得到最充分的發揮.但從實際出發仍是人們所必須遵循的准則.

閱讀全文

與人們創造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