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倉頡造字是傳說嗎真正的漢字是誰創造的呢
B. 歷史上漢字真的是一個叫倉頡的人創造的嗎
史書上說:「倉帝生而能書。及受河圖錄字,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紋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黃氏逸書考》輯《春秋元命苞》)。其實,這只是古人對倉頡的一種盲目崇拜,又經歷代文人和史學家炒作,倉頡便成了中國文字發明的始祖。
文字的發明和流傳,不是一人之力和一時之功所能完成的,承載著更多祖先的智慧,歷經反復篩選,最終走向規范化,被人們所接受。把倉頡作為漢字的發明者,僅是諸多的為漢字發明做出貢獻的「 智者」的代表和象徵。
C. 漢字是由倉頡創造的,對嗎
不全是。
追溯每一個字的來源是一件龐大的工程,只能說當年倉頡造了一批字,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龐大的文字系統和眾多文字是歷代在應用中不斷添加與完善的。
除了字體、字形、字音的演變外,也有新的文字不斷加入。
不過,這還是不能否認倉頡的偉大,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倉頡這個可能存在人給我們留下的或許是一種『造字思維』,我們依循著這個模式不斷的進行創新與修進。
D. 倉頡創造了文字,這種說法對嗎(判斷題)
相傳倉頡長著四隻眼睛,看到鳥兒在沙灘上的腳印,收到啟發,創造了由筆畫組合成的漢字。
《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聖人。」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生於陝西省白水縣楊武村鳥羽山(另一說山西臨汾人)。享年110歲,為軒轅黃帝左史官。我國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我國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創人之一。傳說他仰觀天象,俯察萬物, 首創了「鳥跡書」震驚塵寰,堪稱人文始祖。黃帝感他功績過人,乃賜以「倉」(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於倉頡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賜給人間一場穀子雨,以慰勞聖功,這就是現在的「穀雨」節氣。
這是歷史問題嗎?如果是,那就判錯。文字不可能是一個人創造出來的,是經過勞動人民的智慧長期積累發展而來。
關鍵是從哪個角度來看。
E. 中國文字真的是由倉頡所創嗎
倉頡造字的傳說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悉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么,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贊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裡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里,黃帝很惱火。他眼裡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鬍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著。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麼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看這么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裡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
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拉著倉頡的手,誠摯地說:「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後,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復推敲,還行拿去徵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說好,才定下來,然後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
人物簡介:
倉頡也稱蒼頡,是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但普遍認為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
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三個人,虞舜、倉頡、項羽。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而倉頡是文聖人,項羽則是武聖人。
倉頡,中國原始社會後期黃帝的助手。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
這位史前傳說人物,在我國古代戰國以前的典藉中都從未提及。最早提及倉頡者,是戰國時期的荀卿。其後是《呂氏春秋》和《韓非子》,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倉頡作書」。漢代後,在《淮南子》和《論衡》中,已從「倉頡造字」發展為「倉頡四目」,開始神化。尤其是漢代的緯書,又進而渲染,倉頡「生而能書,又受河圖錄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春秋元命苞》)。以後愈演愈神奇,發展為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等傳說。黃帝是原始社會後期部落聯盟的首領之一,當時沒有國家機器,可見「史官」之說,顯然是後人用後代國家機器的職官名稱套用於史前傳說人物的結果。
F. 字到底是由伏羲造的還是倉頡造的
字是倉頡創造的。
倉頡歷史簡介:
史皇氏,今河南南樂縣西十八公里吳村人。那時制定歷法需要文字記載,制定神諭也需要行文,他「生於斯,葬於斯」,故造書台北有倉頡陵墓。他發明的造字「六書」,實在是功比天高。
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他是雙瞳四目,「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
《通鑒外紀》「倉頡見鳥獸之跡,體類象形而制字。」《說文解字序》還雲:「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倉頡造字的「六書」原指:象形,形事,形意,形聲,假借,轉注,後改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等比較進步的造字方法已普遍被應用。
倉頡造字,有的人認為不足信,但又找不到足夠的證據來否定。其理由是:文字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豈能為個人獨創之。不錯,文字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但如果沒有專門人去收集研究,又怎能流傳使用呢。
倉頡造文字,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更快地掌握了生活經驗,掌握了倉頡造的文字元號,能夠使自然生產出更多的糧食來。大大推動了人類自身的發展能力。使中華民族跨入了文明的門坎。有了倉頡造的文字,可以闡述易學的原理,可以道出道教的眞諦,可以論出儒家的倫理,可以悟寫佛教的禪機,表述各自的主張、學說、理論、觀點、講話等。總之,如果沒有倉頡造的文字,我們至今還處在黑暗蒙昧時代。倉頡應是中國人頂禮膜拜的文聖人。
G. 漢字真是倉頡創造的嗎
漢字創造者—倉頡
傳說:中國人(實際上遠不止中國人)所使用的漢字是倉頡所創造的。如今專,在世界上被廣屬泛使用的多種電腦漢字輸入法當中,就有一種名為「倉頡漢字輸入法」。作為「中華文字鼻祖」,幾千年來,倉頡不但受到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尊崇,而且受到世界敬仰。位於商丘市虞城縣王集鄉的倉頡墓每天都迎來絡繹不絕的國內外遊客。
倉頡為黃帝的史官。為了記載事情,傳遞信息,黃帝命他造文字。倉頡首先發明了象形文字。後來因象形文字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他又發明了會意字、形聲字等。為人類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黃帝對倉頡發明和推廣文字的功勞非常看重,倉頡死後,他命人將其懸棺而葬之。如今的倉頡墓前,枝葉繁茂的古柏掩映著一座大殿,殿門兩旁的木柱一有副對聯:「天下文字祖,古今翰墨師」。
H. 倉頡造字是傳說嗎漢字是被誰創造出來的
小說時有一篇課文是講述倉頡造字的,我們現代用的漢字,都是由遠古時代傳下來,經過改進而成的,不夠這只是神話傳說而言,據說倉頡造字成功後,驚天動地鬼谷狼嚎,天地為之變色,驚雷滾滾入凡塵,陰風怒號,但這只是了讓倉頡造字的傳說顯得更加神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