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消防發展史
火對人類有著巨大的貢獻。古人發明用火,是第一次能源的發現,從此結束了茹毛飲血的野蠻生活,掌握熟食。它是關繫到人類生存、發展、繁衍的大事。沒有文字以前,歷史流傳只靠傳說。我國構木為巢的有巢氏,有馴養野獸的伏羲氏,教民耕種的神龍氏,發明文字的黃帝,大禹是治水的聖王,燧人氏教民鑽木取火。西方流傳火的傳播者是普羅米修斯,他竊取天上的火,傳給人間,為人類造福,他因此長期遭受天帝的懲罰。然而火的出現,火災的陰影並始終伴隨身後,人類抗禦火災經歷與人與自然不斷協調的過程並組成一個人與火的歷史。
「消防」一詞,系日本語,在江戶時代開始出現這個詞。最早見於亨保九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州新倉郡的《王人帳前書》,有「發生火災時,村中的『消防』就趕到」的記載。到明治初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消防」一詞開始普及。但「消防」的根在中國。日本的文字是從中國的漢字演變而來,漢字早在西晉太康五年(284年)就開始傳入日本。「消防」一詞不僅字形與漢字完全相同,字義也無差別。「消防」一詞的出現,充分反應了當時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密切。
火災與消防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命題。在各類自然火災中,火災是一種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發生頻率很高的災害。這種災害隨著人類用火的歷史而伴生;以防範和治理火災的消防工作(古稱「火政」),也就應運而生,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並將永遠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日臻完美。
中國消防歷史之悠久,從已發現的史實來看,可以說在世界范圍內是無比倫比的。
《甲骨文合集》刊載的第583版,第584版兩條塗朱的甲骨卜辭,記錄了公元前1339——1281年商代武丁時期,奴隸夜間放火焚燒奴隸主的三座奴隸主的三座糧食倉庫。這是有文字以來,最早的火災記錄。
事實上,文字出現之前,先民們早已遭到火災的焚掠。為了生存的需要,我們的祖先早就開始了防範和治理火災的消防工作。當考古工作者,把一座埋藏在地下數千年的人類居住遺址,發掘並展現在世人面前時,我們驚異地發現,這些居住遺址,簡直就是早期建築火災的見證。如果說二千年前西安半坡遺址,那一座半地穴式的方形小屋,因火災毀壞後留下的木炭還清晰可見,足以表明是一座比較原始的早期建築火災現場遺址的話,那麼五千年前甘肅秦安大地灣大型公共建築遺址,就不僅僅是建築火災現場遺址,那此在木柱周圍用泥土構築的的「防火保護層」和殘存的「防火保護層」中、塗抹於木柱上的一層堅固防火塗料(膠結材料),就更能證明我們的祖先,很早心前就在探索建築防火的技術,其卓越成就,令今人驚嘆不已。
面對防範和治理火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法家和史家,則一向十分看重。
春秋早期在齊國任宰相,並使齊國富強起來,一躍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一位「霸主」的政治家管仲,他就把消防作為關系國家貧富的五件大事之一,提出了「修火憲」的主張。春秋晚期儒家的創始人孔子,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他所作的《春秋》及其後世門人所撰的《左傳》,記載了火災23次,數量之多,居所記各類災害的前列,開了國史記載火災的先河。尤其難得的是對宋國、鄭國和魯國防範和治理火災所採取的消防措施予以詳加記述,並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這此,都反應了儒家對防範和治理火災的重視。
戰國時的思想家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他注重實踐,在《墨子》一書中,不僅包含著力學、光學、聲學許多科學原理,而且在防範和治理火災方面,也有許多獨到的主張。他在《備城門》、《雜守》、《迎敵詞》等篇中提出許多防火技術措施,既在設置、建造的具體要求,又有明確的數字規定,可以認為,這是我國早期消防技術規范的萌芽。
黃帝時代的《李經》,是我國最早的成文法典。到戰國時的法家李悝,集各國法之大成,著成《法經》,已經把防範和治理火災的內容列入「法」的條文。《法經》雖然全文已佚,僅存六篇目錄,但這一點則可從以《法經》為藍本的後世成文法典《唐律疏議》中得到證明。
我們祖先在同火災作斗爭的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種經驗的科學概括最早見於《周易》:「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東漢史學家荀悅在《申鑒。雜言》中進一步明確提出:「防為上,救次之,誡為下」的「防患於未然「的思想。
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成立迄今四千多年來,歷代王朝都把防範和治理火災的消防工作列為國家管理公眾事務的一項重要內容,並建立了相應的管理體制。在封建社會,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皇帝,直接過問消防治理,並發布相關的詔書,在發生重大火災時採取「素服、避殿、撤樂、減膳」等措施,甚至下「罪已詔」以自責,進行「反省」、「修德」,並廣開言路,片聽臣下的批評和建議。
西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夏四月,漢高祖的陵寢發生火災,漢武帝當即脫下「龍袍」,穿了五天白色的冠服,反映他對火災心有恐懼,採取了一種虔誠的自我的遣責任的第一道「罪已詔」。以後歷史王朝的皇帝,繼承這一做法。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皇宮三大殿發生火災後,明成祖在「罪已詔」中以極其沉痛的心情對治國安民的十二個方面進行深刻反省。清乾隆皇帝弘歷有關炎災的「上渝」,僅《中國火災大典》收錄的就達54次,為歷代皇帝之最。在嘉慶二年(1797年)十月二十一日,乾清宮不慎失火,此時弘歷已87歲高齡,身居太上皇位,但他仍承擔了主要責任,在「罪已詔」中說「皆聯之過,非皇帝之過」。
「御災防患」,各級地方行片長官職責所在,他們為保一方平安,也曾大力推行「火政」。像漢代成都太守廉范,唐代嶺南節度使杜預、永州司馬柳宗元,宋代的戶縣知縣陳希亮,明代徽州知府何歆等,因大力推行「火政」,造福人民,「民感之」,史家為他們立傳,人民為他們建祠立碑,有的古跡至今猶存。清朝的封疆大臣林則徐,每到一地,發生火災,必到場參加撲救,更為人們稱頌。
在宋朝,管理公眾事務的消防治理,最突出的成就在於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支由國家建立的城市消防隊。這種城市消防隊,無論組織形式及其本質,與今天的城市消防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支國家消防隊創建於北宋開封,完善於南宋臨安,到淳佑十二年(1252年)臨安已有消防隊20隅,7隊,總計5100人,有望火樓10座。
中國古代的消防,作為社會治安的一個方面,沒有獨立分離出來設置專門的機構。從漢代中央管理機構的「二千石曹尚書」和京城的「執金吾」開始,均「主水火盜賊」,或「司非常水炎」、「擒討姦猾」。消防機構同治安機構始終在一起,也就是水火盜賊不分家。這種始終一體的治安消防體制直到社會分工已相當細化的今天,盡管我國的消防治理已有相當獨立的管理范圍,但就國家體制而言,消防治理同維護社會治安的各項工作仍由公安部門統一管理,這是中國的一種歷史傳統。
西漢長安「每街一亭」,設有16個街亭;東漢洛陽城內二十四街,共有24個街亭。這種需內的街亭,又稱都亭。唐代京師長安,沒有亭,卻建有「武候鋪」的治安消防組織,分布各個城市和坊里。這種「武候鋪」,大城門100人,大坊30人;小城門20人,小坊5人。受左右金吾下屬左右翊府領導。在全城形成一個治安消防網路系統。北宋開封「每坊三百步有軍巡鋪一所,鋪兵五人」,顯然是唐代「武候鋪」制度的繼承和發展。元化的正史中未見有「軍巡鋪「的記載,但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卻有與軍巡鋪完體相同的「遮蔭哨所」。而明朝內外皇城則設有「紅鋪」112外,每鋪官軍10人。這些雖然各異,但它們都是城市基層的治安消防機構,相當於今天的公安派出所或警亭。
從元、明、清到中華民國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火災也隨之增加,而消防治理、消防技術又都與時俱進,不斷發展。
數千年的人類歷史證明,消防是世界文明進步的產物,社會愈頻繁,防範和治理火災的消防工作愈顯重要。
❷ 消防溝槽是哪國發明的
溝槽管件現在國內大部分用到了消防管道上具體哪個國家發明的不好說
❸ 消防栓是誰發明的
消防栓的專利證書在一次大火中被燒壞,因此沒人確切的知道消防栓的發明者是版誰。但據後世人們權的調查,消防栓應該是美國水利工程師弗雷德里克·格拉芙在1801年發明的,盡管專利被銷毀,但後世根據消防栓的製作原理也做出了消防栓。
消防栓,正式叫法為消火栓,一種固定式消防設施, 主要作用是控制可燃物、隔絕助燃物、消除著火源。分室內消火栓和室外消火栓。
消防系統包括,室外消火栓系統,室內消火栓系統,滅火器系統,有的還會有自動噴淋系統,水炮系統,氣體滅火系統,火探系統,水霧系統等。消火栓套裝一般由消防箱+消防水帶+水槍+接扣+栓+卡子等組合而成,消火栓主要供消防車從市政給水管網或室外消防給水管網取水實施滅火,也可以直接連接水帶、水槍出水滅火。所以,室內外消火栓系統也是撲救火災的重要消防設施之一。
室內使用
1、打開消火栓門,按下內部啟泵報警按鈕(按鈕是啟動消防泵和報警的 )。
2、一人接好槍頭和水帶奔向起火點。
3、另一人將水帶的另一端接在和栓頭鋁口上。
4、逆時針打開閥門水噴出即可。註:電起火要確定切斷電源。
❹ 防火小發明怎麼做
度娘一下,你就知道-w-
❺ 我有一項消防方面的發明項目,尋求一位這方面專家一起探討推向市切
你有一項消防方面的發明項目,
應該先查一查,別人有沒有發明過?
如果確定在你之前,沒有人發明,
可以自己去消防隊找這方面專家
❻ 我有一項消防發明專利該找哪個部門推廣這一項工程
是哪一方面的呢?如果是滅火的就找消防總隊或部局的領導。
❼ 請教前幾天一個消防滅火包的新發明
是誰的發明就不知道了,現在國內市場上已經有這個產品了,你要有興趣可以買一個玩玩,就當玩爆竹
❽ 誰發明了消防栓,因為這項發明的專利文件在
有文件在去看文件上的信息呀,看不到,反正就沒人知道了。
❾ 我有一個消防發明,我應該去哪裡才能讓我的發明推廣開來呢
你一定要申請專利,不然你就無法保障你自己的權益了。
然後去找消防公司與你合作開發。
------------------------------------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
【氣體消防論壇】--------氣體消防論壇是廣大氣體消防用戶商家的交流論壇,為用戶提供氣體消防資訊互動、資料下載、技術交流等服務,致力於打造最優秀的氣體消防論壇。
❿ 消防水帶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消防水帶是用來運送高壓水或泡沫等阻燃液體的軟管。傳統的消防水帶以橡內膠為內襯,外表麵包裹容著亞麻編織物。先進的消防水帶則用聚氨酯等聚合材料製成。消防水帶的兩頭都有金屬接頭,可以接上另一根水帶以延長距離或是接上噴嘴以增大液體噴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