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師懷堂的簡歷
師懷堂1922年5月生,1943隨兄學醫,1946年在本縣第一聯合診所任所長,1952年在北京中央衛生針灸實驗所學習半年。1953年元月任山西省省直機關公費醫院針灸科主任科長,1973下放插隊本省芮城縣古仁公社陳長大隊。1973年調本省藝陽縣醫院副院長,1977年調山西省中醫研究所任副所長。1978年調任山西省針灸研究所所長。現任名譽所長。1997年經省衛生廳批准成立新九針研究門診部法人代表及所長。
新九針針具創新發明者師懷堂,因病於2012年5月26日21時在太原逝世,享年90歲。
Ⅱ 鉤活術是不是小針刀療法
答案:不是
(1)使用的針距不同
①針刀是1976年朱漢章老師發明的,結構:針身的頂端是個柄,為選擇方向和持針施力而用,針身末端的刃非常小,僅有0.8mm。
②鉤鍉針是1996年魏玉鎖老師發明的,是一支四位一體、較龐大的針具,全長15厘米,由四部分組成,即鉤頭、鉤身、鉤柄、定位錐,其中鉤頭又由四部分組成鉤尖、鉤弧、鉤板、鉤刃。
(2)治療點不同
①針刀治療時選擇的是患處組織,韌帶的起止點,或骨突處、滑囊處。
②鉤活術治療時選擇的是脊柱及四肢關節的固定穴位點。
⑶治療手法不同
①針刀施術時是縱向切割、橫向鏟剝或通透剝離等。
②鉤活術治療時是五大強通法並用,同步實施,即鉤治法、割治法、挑治法、針刺法、放血法五法並用。
⑷進針的方向不同
①針刀進針時要順著肌纖維、韌帶的行走,順著大神經、血管的走行。
②鉤活術進針時,尤其是在脊柱旁是橫向鉤治,與肌肉走行垂直。
⑸施力的方向不同
①針刀主要是向下切割和鏟剝。
②鉤鍉針主要是向上鉤提。
⑹治療機理不同
兩者治療機理雖不同但也有共同點,那就是都具有減壓、減張、松解、疏通的作用,但鉤活術的減壓、減張力度更大、更徹底,而且鉤活術更關鍵的是重建脊柱力平衡。重新建立平衡,力平衡是關鍵。
Ⅲ 新九針的新九針療法
新九針療法,又稱中國懷堂九針療法,是使用新九針針具(又稱中國懷堂九針針具)進行治療的獨特的針刺療法。這一療法最主要的特點是:打破了針灸治療中當時認為傳統的單一制毫針或單一針具施治的局限性,強調發揮不同針具的特異性、整體性治療作用。
「整體性」就是各種不同的針具和針法是一個統一整體,它們相互配合進行治療。
「特異性」就是各種不同針具都有適應於自身的獨特的針刺方法與治療范圍。
總之,各種針具和針法即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系,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的治療體系。
Ⅳ 新九針的新九針的發展
1983年,通過了山西省科技廳的成果鑒定,標志著新九針成果的正式認定;1990年,祁越主編《九針新義》出版,這是對新九針臨床運用的初步總結;1993年,新九針及其針具申請了發明專利,標志著山西省針灸研究所新九針知識產權的確認;1998年,編寫《全國九針療法培訓教材》對新九針技術的推廣和普及起到積極的作用;1999年,冀來喜教授主講的新九針電視教學片出版,把新九針內容從文字上升為直觀的影像資料;2000年,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將「新九針的臨床應用」列為國家繼續教育項目,這是新九針普及與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體現了國家對推廣新九針的重視;2002年,「『秩邊透水道』針法治療非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和「磁圓針治療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兩項新九針技術獲得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的資助,這兩項課題的立項標志著新九針從臨床的經驗積累逐步上升為科學研究;2002年,《中醫臨床新九針療法》出版,是新九針創始人師懷堂對新九針從基礎到臨床的一次全面總結,形成了完整的新九針療法學術思想,對指導以後的新九針臨床和科研有著積極的作用;2007年田文海撰寫的《新九針火針療法》和田建剛撰寫的《新九針療法》出版,使得新九針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2007年,冀來喜教授的「新九針針具系列研究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撐計劃資助;同時,周然教授的國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撐計劃「食管癌等疾病的治療技術」中有六項新九針技術,以及2008年,「新九針療法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研究」獲省衛生廳資助,同時冀來喜教授的《新九針實用技術》一書面世,這是對新九針從臨床到科研,從基礎理論到實用技術的一次提高性的總結,隨著國家對新九針科研的投入給新九針的規范化和標准化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Ⅳ 液針刀的簡介
大約在1.4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末期,祖先們在與自然界做斗爭的過程中,經常出現不適或疼痛感覺,當身體某處感到疼痛時偶爾發現用一塊楔形的石塊叩擊,放出一些血液後,能減輕或解除痛苦,從而創造了砭刺療法。砭刺就是針刺療法的前身,這種用於切割或針刺的用具稱「砭石」。可以看出,砭石不僅具有針刺、按摩和叩擊作用,還有刀的作用。由此我們可以認為砭石是第一代針刺器具的代表,直到戰國和秦漢時代仍有使用。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醫療實踐的需要,又相斷產生了骨針、竹針和陶針等。到了夏、商、周時期,隨著冶金技術的發展,針具的針質也有了改變,先後出現了銅針、鐵針、銀針,以及合成銀針等針具。到了戰國時期又出現了「九針」,其間它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度過程。隨著針灸的臨床應用,針灸療法的內容不斷豐富,手段日新月異,以傳統針灸為基礎,發明了頭針、眼針、手針、足針、耳針、面針、舌針、夾脊針、腹針等。尤其是近幾十年來,針灸療法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產生了超聲針、電針、磁極針、光針、電圓針等。由原來經絡針灸療法發展到穴位結扎、穴位割治、穴位封閉、經絡水針療法和新九針療法、小寬針療法、針灸刀療法、松針療法、小針刀療法等。真可謂百花齊放,各顯神通。為針刀醫學這一新興學科的形成奠定了豐富而堅實的基礎。
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筆者在大量的臨床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從90年代末期開始,從事全國水針刀療法教學培訓工作。同時在臨床與教學工作中,筆者發現諸多療法都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小針刀,治療效果明顯,但是針體為實心體,不能回抽檢測,盲目性大,注葯松解不能同步進行;另外刀形單一,不能根據疾病所需靈活選刀。由於水針刀的誕生,克服了小針刀的不足,能回抽檢測、注葯松解一步到位。但是,因其針體無刻度,無控制器,持針力度差等,給臨床操作帶來諸多不便。
筆者汲取了古今特殊針刺療法、水針療法、以及其他針刀療法的精華進行擇優組合,並加以改進創新,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合理的系列「多功能新液針刀」刀具。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獨特的液針刀療法。既有針刺效應,又有針刀的切割、松解、剝離、閉合性手術的作用,能注射相關葯物,注入氣體,且針體還有刻度線和安全控制器,可控制進針深度。特別是在治療頸椎和腰椎疾病時,能充分體現其優越性、安全性。該療法可根據臨床疾病所需,靈活選擇不同型號和刀頭形狀的液針刀刀具,臨床使用得心應手,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刀柄上設有螺紋(線圈),操作時起到防滑的作用。同時它還有另外一種不易引起人們注意的功能,那就是接收和傳遞正常的「生物信息」。所以,我們所說的「液針刀」,又稱「多功能生物液針刀」。液針刀手術正是微創手術的治療與生物治療相結合的一個成功嘗試。可以這樣說,「未來必將是一個生物信息化的醫療階段,或稱之為『信息醫學』時代」?。
Ⅵ 山西針灸研究所歷任所長有哪些第一任所長是不是師懷堂老先生
山西省針灸研究所歷任所長(第二問答案也在這了):
第一任:師懷堂、
第二任:呂景山、
第三任(現任):雷鳴。
拓展一下:
師懷堂教授是山西針灸泰斗、新九針發明者、原山西省針灸研究所所長、教授、主任醫師。
山西省針灸研究所由師懷堂教授創立,始建於1984年,1999年與山西中醫學院針灸系合並。
Ⅶ 新九針的介紹
「九針」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古有「伏羲制九針」一說,現存較早的古籍如《黃帝內經》首次記載了有關九針的論述,在其《靈樞·九針十二原》、《靈樞·官針》、《靈樞·九針論》、《素問·針解篇》中均有大量有關九針的內容。明朝眾多醫學家也對九針有所論述,並繪制了不同式樣的「九針式圖」。20世紀80年代以來,師懷堂教授就致力於「新九針」器具的研究開發和臨床推廣。新九針的研製,使針灸事業在國內、國際上的學術地位得到很大提高,臨床上解除了數以萬計患者的病痛,其中火針、梅花針、磁圓針等的應用取得了極佳的臨床療效。
Ⅷ 新九針的新九針的產生
由於歷史的原因,遠古時代的「九針」療法,後世醫家逐漸放棄了「九針」的應用,導致「九針」中大多針具的流失。為了全面地繼承和發展我國的寶貴遺產,山西省針灸研究所首任所長師懷堂教授帶領全所科研人員通過多年的努力,將兩千年前就廣為臨床使用、種類豐富、治療病種多樣的「古九針」進行了深入細致地考證及研究,於1985年改制出最初的新九針針具,該針具包括了鑱(chán)針、鈹(pí)針、鋒鉤針、三棱針、火針、梅花針、磁圓梅針、鍉(dī)針、圓利針、毫針、長針。結合臨床多年的豐富經驗,反復探索,研製出了系列「新九針」針具,試用於臨床,並取得了肯定的療效,創制了獨特的新九針針法。由於改制後的新九針既保留了其原有的優點,又結合多種現代學說和技術,一經問世,就被國內外針灸界同仁贊譽為「新九針」,這一療法也便成為「新九針療法」。
我國醫學家早在數千年就創造了「九針」,並且在臨床實踐中發展了「九針」理論,但由於後代醫家、特別是唐宋以後偏重於葯物的使用,逐漸放棄了「九針」的應用,到近代我國的針灸同道應用「九針」治療疾病者甚少,絕大多數僅使用一種毫針。使祖國醫學的治病范圍、治病療效受到很大限制。
「新九針」是師懷堂醫師經過50餘年的中醫針灸臨床實踐,在《內經》古九針的基礎上大膽革新、潛心研製出的九種針具。
它雖源於古九針,但在外形、針法及適應范圍等都與古九針有較大的區別。
根據新九針創立的新九針療法,特別強調在針灸治療過程中根據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合理選用不同的針具,發揮每種針具的特殊作用,達到系統治療的整體綜合調治目的。正可謂:「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
並多次受到國家領導人的好評,1984年華國鋒同志題詞「弘揚祖國醫學,為人民健康服務」,1985年原山西省省長裴麗生同志題詞「九針震華夏」,原山西省委書記王謙題詞「九針之術失傳已久,懷堂研究時逾十年,實踐試驗應效顯然,發揚光大功德無限」,原中醫葯管理局局長胡熙明同志題詞「九針新制除痼疾,古樹春芽堪獨秀」。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師懷堂主持工作時,廣泛地開展全國范圍內的宣傳,師懷堂教授在雲南舉辦了15期培訓班,喬正中、祁越在廣州、深圳等地方進行演講、辦班培訓、交流經驗,傳播和發揚新九針,培養了很多能夠繼承該項技術的臨床醫生。
Ⅸ 石家莊真仁中醫鉤活術醫院的主要職責
石家莊真仁中醫鉤活術醫院位於石家莊市福源街12號,是省、市醫保定點醫院。在這里,頸椎病、腰椎病、骨質增生、椎管狹窄、鼻炎等病症均可治療!
一、特色
「 鉤活術 」: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頸腰椎骨質增生症、頸腰椎管狹窄症、手術失敗綜合症(FBSS)—— 獲河北省中醫葯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鉤活術——微創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骨質增生、椎管狹窄,立竿見影,效果神奇,疼痛不止者立刻止痛;不能行走者立即能走;不能入睡者可安然入睡;頭暈目眩者立刻除暈、定眩。
鉤活術——對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在醫學史上是一次新的創舉,對傳統的針具研究有突破性的進展,鉤尖、鉤弧、鉤板、鉤突4處融為一體,同時治療,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居世界領先水平。
鉤活術——所用的針具「 魏氏巨鉤針」被譽為中華神鉤,已得到國家專利,「鉤活術」在2005年2月4日已通過了河北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技術鑒定,成果證號為:20050306 。
鉤活術——是介於非手術治療(如:骶療、理療、針灸、牽引、按摩、葯物、電療、離子導入、激素、生物酶、溶核、神經根麻醉、亞甲蘭長麻等等)和手術治療(如:椎間盤前、後路切除術,椎間盤鏡切除術,腰椎椎板載骨再植術,腰椎間植骨融合術,人工椎間盤置換術)以及介入療法(膠原酶盤內盤外注射)等之間的一種閉合式微創術,本手術安全可靠,手術器械採用的是一個經特製而成的「巨鉤針」,神奇之效,獨占敖頭。「鉤活術」中的「魏氏巨鉤針」將在中國中醫針灸的歷史長河中翻開新的一頁。「鉤活術」所用的「魏氏巨鉤針」是在中國傳統的『古九針'和『師氏新九針的鋒勾針 '之基礎上的一次突破性創舉,粗、大、寬是「魏氏巨鉤針」獨特之處,史無前例的「魏氏巨鉤針」可謂是繼小針刀之後的一種新式針具。
痔瘺專科:痔瘺消注射液治療各種痔瘺病榮獲國家專利,專利號為:99120795·5(專利2),該項目榮獲中國中醫葯科技成果「二等獎」。
乳腺增生:乳增消瘀靈膠囊治療乳腺增生病榮獲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為:99120794·7(專利1),於2000年6月榮獲中國民間中醫葯研究開發協會中醫葯科技成果「二等獎」,免疫平衡療法治療皮膚病:皮膚病為什麼「頑固」是因為它與人的免疫有關。無論是細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動物性皮膚病、皮炎和濕疹、蕁麻疹類皮膚病、葯疹、物理性皮膚病、瘙癢性皮膚病、紅斑及紅斑鱗屑性皮膚病、結締組織病、大皰性皮膚病、血管性皮膚病、皮膚附屬器疾病、色素障礙性皮膚病、皮膚腫瘤、遺傳性皮膚病、傳染性、非傳染性等,都與皮膚免疫系統有關,1986年Bos提出「皮膚免疫系統」SIS,1993年Nickoloff提出「真皮免疫系統」進一步補充了Bos的觀點。皮膚組織內含有免疫相關細胞、郎格漢斯細胞、淋巴細胞、肥大細胞等,這些細胞分泌多種細胞因子組成網路系統。皮膚為免疫活性細胞的分化、在成熟提供良好的微環境,並對免疫反應起調節作用,保持Th1細胞與Th2細胞的平衡,使機體對外界異物產生適度的免疫反應,也對內部突變細胞進行免疫監視,防止癌腫發生,以達到免疫的自穩性。因此,皮膚應被看作是免疫系統的一個部分,即皮膚免疫系統。
中醫沒有免疫系統名詞,但在正氣當中有「衛氣」具有防禦、保護、抗邪的功能,正氣固則邪氣不可入,正氣虛則邪氣入,這與皮膚免疫系統相一致,免疫平衡療法,是中西醫結合的產物,中醫的穴位、西醫的葯物加之葯浴調理,免疫系統(衛氣)能進行政其正常的防禦功能,能適應各種環境,不被細菌、真菌、病毒等所感染,達到治本的目的。
小兒遺尿 : 特效治腎固本; 經過十幾年的臨床研究,從祖國的傳統醫學——中醫理論出發,結合現代解剖學、組織學和心理學,採用獨特的穴位注射、固本縮尿的中成葯,配合心理學治療,針灸、葯物、固本、心理、聰智綜合療法,治療小兒遺尿,3次一個療程。
鼻炎專科 : 中葯治本之法;我院採用中醫、中葯免疫增強療法治療鼻炎、鼻竇炎,使您的鼻子有救了,通過數萬名患者證實了我們的開竅通鼻、活血化瘀護衛固表之法的可靠性,20~30劑中葯,其復發率已降到5%左右,克服了傳統的穿刺、理療、激光、冷凍及鼻炎治療機等治療方法的弊端。急性上頜竇炎的穿刺治療,當時能夠把現存的炎性分泌物通過負壓而抽出體外,殊不知炎性分泌物之淵源,封閉之法妄想使其分泌物無處可存,而去何方?激光、冷凍、鼻炎治療機把肥大的鼻甲當時變小,但創仍可再長,再不通氣,並破壞了其鼻內膜所固有的防護、過濾、免疫功能。
[NextPage]願您鼻通利、頭目清、陰陽平、全身通、智商增!
穴位埋線治療胃炎、結腸炎 : 慢性胃病、腸病中醫理論,根源於脾,脾主運化,主升清,脾胃相表裡,脾病必然胃病、腸病,脾虛功能下降,影響胃的受納、腐熟水谷功能,並影響小腸的泌清別濁的功能,必然腹瀉。慢性胃腸病都與脾有關。反之,慢性胃腸病還會影響到脾,惡性循環,天長日久,纏綿難愈,利用中醫針灸原理進行穴位「埋線」,選用強壯免疫補脾的足三里穴(雙),大腸俞(雙),關元俞(雙),天樞(雙),太乙(雙)、大巨(雙)、氣海、上、中、下脘穴等,加中葯健脾利濕全身調理,標本兼治,上下調和,表裡調和,慢性胃腸病很快就能控制,10天一次,三次一個療程,輪流取穴。
二 、對醫學成果的貢獻
石家莊真仁中醫鉤活術醫院位於石家莊新華區清真寺街南段(福源街12號),該醫院多年來始終以病人為中心,以專科特色求發展,從而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信賴,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在院長魏玉鎖的帶領下,先後創立了痔瘺專科、乳腺專科、骨病專科——「鉤活術」。「鉤活術」是魏主任獨創的專治頸椎病、腰椎病的特色療法,享譽盛名。「鉤活術」所用的「巨鉤針」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為200320129212.7。只用10分鍾時間的鉤活術,效果非常滿意,對椎間盤、椎管、椎體具有無害化治療作用,安全系數非常大,這可謂是對針灸的一個推進。由於巨鉤針的科學性、先進性及安全性,在2004年6月6日創始人魏玉鎖被北京中大醫科院中昌現代疼痛醫學培訓中心聘為兼職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