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家玩具

發明家玩具

發布時間:2021-08-22 13:15:53

1. 發明家小時侯的故事

他的兒子——也就是阿爾的父親塞繆爾·愛迪生(Samuel Edison ),在伊利湖畔的維恩那城經營旅館生意,生活過得還算不錯。在這城裡有個名叫南希(Nancy )的女教師,她是蘇格蘭裔的加拿大人,由於她教學認真,頗受市民的尊敬。她引起了小塞繆爾的愛慕,於是這位旅館主人開始向她求婚。後來他們的愛情日漸增進著,最後終於達到了沸點,便在1828年結婚了。結婚後,他們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才遷走。

這一次他們又乘著「草原馬車」再次遷徙,定居在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塞繆爾在此經營屋瓦的製造和販賣,生意還不錯,夫婦倆過著幸福的日子。

他的住宅是一幢帶有頂樓小屋的紅磚砌的平房。房子座落在山腳處,外觀朴實大方。

南希結婚後,前後生過7個孩子。在全家遷居米蘭之前,南希就生下了4個孩子。此後,她又生了3個孩子。愛迪生是排行第七,也是他母親所生的最後一個兒子。按照祖先長者的名字,愛迪生取名為托馬斯,由於他父親與阿爾瓦布雷德利船長私交甚好,便又借了這位船長的名叫阿爾瓦。愛迪生的全名叫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周圍的人都叫他阿爾瓦,他的母親喜歡叫他阿爾。

他們一直住在這個淳樸的小鎮,直到阿爾7歲他們才又離開。不過這個城市卻令阿爾難以忘懷。

雖然他並不完全記得這城市的一切,但是教堂的尖屋頂,寬闊的原野,家門前那棵聳立的大樹等等,卻永遠留在他的腦海里,當他年老時,他仍然清晰記得這些景象。

小阿爾在米蘭的軼事傳說很多。有人說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首先,小傢伙出世以後幾乎從來不哭,總是笑。灰色的眼睛,亮晶晶的,看起來很聰明,不過頭顯得特別大,身體很孱弱,看上去弱不禁風。他常對一些物體感興趣,然後試圖用手去抓。他的嘴和眼睛活動起來,就像成年人考慮問題時一樣。他從來不停止他已決定做的事情。他一學會走路,就無需人的幫助。這孩子的頭發稀少,豎了起來,一點也不服貼,長得很難看。父親看了不舒服就替他理了發,結果反而更難看,母親也皺起了眉頭。3歲時,阿爾瓦像一個大人思考問題時所做的那樣,用手指理他的頭發。

阿爾的與眾不同,不僅如此。孩子在小時候都有好奇心,喜歡問東問西。所不同的是,「阿爾比一般孩子更為好奇,並且有一種將別人告訴他的事情付諸實驗的本能,以及兩倍於他人的精力和創造精神。」就人們的記憶所及,他學說話好像就是為了問問題似的。他提出的一些問題雖然不重要,但不容易回答。由於他問的問題太多,他家的大多數成員甚至都不想回答。但是,他的母親總是試圖幫助他。一次他問父親:「為什麼刮風?」塞繆爾愛迪生回答:「阿爾,我不知道」。阿爾又問:「你為什麼不知道?」

他不但好奇愛問,而且什麼事都想親自試一試。

有一次,到了吃飯的時候,仍不見愛迪生回來,父母親很焦急,四下尋找,直到傍晚才在場院邊的草棚里發現了他。父親見他一動不動地趴在放了好些雞蛋的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問:「你這是干什麼?」小愛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雞呀!」原來,他看到母雞會孵小雞,覺得很奇怪,總想自己也試一試。當時,父親又好氣又好笑地將他拉起來,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來的。在回家的路上,他還迷惑不解地問,「為什麼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

由於阿爾對許多事情感興趣,他經常碰到危險。一次,他到儲麥子的房子里,不小心一頭栽到麥囤里,麥子埋住了腦袋,動也不能動了。他差一點死去,幸虧被人及時發現,抓住阿爾的腳把他拉了出來。還有一次,他掉進水裡,結果像落湯雞一樣被人拉了上來。他自己也受驚不小。他4歲那年,想看看籬笆上野蜂窩里有什麼奧秘,就用一根樹枝去捅,臉被野蜂蜇得紅腫,幾乎連眼睛都睜不開了。

阿爾經常到塞繆爾溫切斯特(Sam Winchester )的碾坊去玩。一天,他到溫切斯特的碾坊,看見溫切斯特正在用一個氣球做一種飛行裝置試驗,這個試驗使阿爾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滿了氣,一定會升上天,那該多美啊!幾天以後,他把幾個化學製品放在一起,叫他父親的一個傭工邁克爾奧茨(Michael Oates )吃化學製品後飛行。奧茨吃了阿爾配製的化學製品後幾乎昏厥過去。阿爾似乎認為奧茨飛不起來是奧茨的失敗,不是他阿爾的失敗。

這次事件不僅使阿爾的父母感到頭痛,同時也震驚了附近孩子的父母,他們紛紛警告自己的小孩說:「不要和阿爾玩!」

小孩子們聽了父母的告誡,都不敢再和阿爾在一起,即使阿爾邀請他們,他們也只是以畏懼的眼光看著他,一步也不敢接近,有時幾個比較大膽的小孩,甚至會唱著歌來侮辱阿爾,他們唱著:阿爾、阿爾,奇怪的小孩;阿爾、阿爾,他是個獃子;我們再也不和阿爾玩了。

由於做這些事情,阿爾遭到父親的鞭打。他的父親認為,只有鞭打阿爾,他才不會再惹麻煩。他的母親也認為,如果一個孩子做錯了事,你不鞭打他,他將不會成為一個好人。她不希望這種事情再發生在阿爾身上。雖然阿爾受了鞭打,但不能阻止他對一切事情發生興趣。

他6歲就下地勞動。愛觀察,愛想問題,愛追根求源是他向新奇的大千世界求知的鑰匙。村子中間十字路口長著大榆樹、紅楓樹,他就去觀察那些樹是怎麼生長的;沿街店鋪有好多漂亮的招牌,他也要去把它們認真地抄寫下來,甚至畫下來。

他強烈的求知慾和做實驗的願望,常給他帶來麻煩。

2. 製造玩具的人是不是叫發明家

不是,最多叫製造商。發明是以前沒有的

3. 愛迪生是一位著名的發明家,他發明了哪些東西

發明了 投票記錄機、留聲機、電影放映機、電燈泡、油印

投票記錄機:他發明了一個投票記錄機,使投票手續簡化了,並能防止投票舞弊。他的第一個發明成功了。

留聲機:首先使他獲得名望的發明是1877年的留聲機。

電影放映機:愛迪生從一種兒童玩具中得到啟發,如果把照片連貫起來快速移動,就會在眼中構成連續的動作。愛迪生又利用軟片制出了電影放映機。

油印:油印是在計算機列印未流行前的一種用蠟紙印刷的方法。由於所需的工具和材料簡單,曾十分流行於學校和企業。主要工具是謄寫鋼版,謄寫筆,蠟紙,油墨,白紙。

4. 小發明家

人物:趙念 華師一附中高二(2)班學生 學生科學院"小研究員"
獲得國家專利:
1.防觸電保護裝置
2.高效加熱器
3.可識別快慢剎車的汽車安全保護系統(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小資料]
"可識別快慢剎車的汽車安全保護系統"系統基本原理:
通過識別剎車的緊急與否,產生不同的信號,並直接地傳遞給後面的司機,令其早做出反應;而車尾的感應裝置則可以感應後車的突然接近並對碰撞作出保護反應。
喜歡"破壞"好奇心培養創造欲

趙念從小就對身邊的一切充滿好奇。、

四五歲的時候,她拿著鬧鍾,睜大了眼睛問媽媽:"為什麼這個東西會動會響呢?我可不可以看看它裡面是怎麼回事呀?"媽媽遞給她一把小起子,不一會兒,鬧鍾就在趙念的野蠻"摧殘"下被拆得七零八落。

家裡的小玩具、洋娃娃全都難逃"噩運",不是被大卸八塊,就是被"開膛破肚",統統面目全非。趙念在幹完"破壞工作"之後,總會大聲宣布:"這個太簡單了,我以後要做一個更好的!"就這樣,趙念成了家裡的"破壞王"。

值得慶幸的是,趙念的爸爸媽媽對女兒的破壞行為比較"放縱",甚至常常扮演"幫凶"的角色。遇到女兒好奇的問題,他們總是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去探個究竟。

敢於實踐:動手能力從小鍛煉

趙念的爸爸從事技術工作,常常在家裡擺弄一些復雜的線路。趙念總是著迷地看著爸爸工作,不時地問上一些問題,爸爸也都耐心解答。漸漸的,簡單的問答已經滿足不了趙念的求知慾,她央求爸爸給她一些動手的機會。

焊電路板是她的第一件差事。當趙念興致勃勃地把焊好的電路板拿到爸爸面前"邀功"時,爸爸哭笑不得--焊錫一大團一大團地粘在了一起,電路多處短路!趙念並不氣餒,虛心地向爸爸請教焊接的要領,在廢棄的電路板上反復練習。當她再次得意洋洋地展示焊接"成果"時,爸爸已經挑不出毛病了。

上初中了,在物理課上學了電學原理之後,每次遇上保險絲"罷工",趙念都會搶先捲起袖子,關掉電閘,三下五除二地左擰右擰,就讓家裡恢復光明。

勤於思考:發明創造源自生活

趙念是個沉默內秀的女孩子,她說她自己平時喜歡思考,她的一些發明創造的小點子也都源自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思考。

曾經一段時間,電視、報紙上頻繁出現有關汽車追尾事故的報告。當時,趙念就設想著要在汽車上加一種裝置,以避免事故的發生。當她了解到,追尾事故的發生多是因為前車緊急剎車,後車來不及作出反應這一基本原理之後,她腦海中靈光一閃:何不給汽車剎車加個氣囊,讓緊急剎車發出比正常剎車更為強烈的警報信號。

然而,這樣的敬報設施是可以起到提醒作用,卻不能在兩車相撞時起到安全保護作用。於是,趙念又開始思索著,要給汽車加個"防撞衣"。那天,她乘坐公汽,偶然目睹了一輛小貨車與的士相撞的驚險一幕,慶幸的是前面那輛小貨車後面載的一張席夢思床墊,竟將後面迎頭撞上的的士給"彈"了回去,一場車禍奇妙地被化解了!而趙念的"可識別快慢剎車的汽車安全保護系統"也受之啟發,得以進一步完善。

樂於吃苦:實踐過程是"蜂蜜拌黃連"

拿了三個國家專利,而且保持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成功的背後,趙念可吃了不少苦頭。

趙念的學習很緊張,絕大部分課余時間都得花在功課上,發明製作只能見縫插針地利用間隙時間。發明設計考驗人,動手製作更鍛煉人。盡管精力、體力都很有限,趙念捋起袖子干起活來,可毫不含糊。

為了製作"可識別快慢剎車的汽車安全保護系統"的汽車模型,趙念從街上撿回人家裝修剩下的廢木板,用鋸條切割成塊。別看這項工作沒什麼科技含量,干起來還真不容易--木板比看上去的更硬,鋸條比想像中的更難使。盡管不知用斷了多少鋸條;盡管雙手都被鋸磨得傷痕累累,痛得連工具都握不住;盡管最後成型的汽車模型十分簡陋,甚至車輪還是個六邊形……最終,趙念還是如期完成了模型的製作。

看著一堆雜亂無章的原材料在自己的手中變成有模有樣的小發明,這種歡欣無法言傳。實踐的過程中,趙念感受很多。她說這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她說很多事情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只有"又說又練才是真把式";她說書本上看似枯燥的知識,運用於實際之後原來那麼有趣;她說這個世界遠比自己想像的要廣闊……

不嬌慣溺愛,多創造條件--趙媽媽談"育兒"

趙念雖是獨生子女,但我們從來不嬌慣她。

趙念五歲時,她爸爸就要求她幫忙洗菜、炒菜。五歲的孩子個頭還很小,得墊著一把小椅子才能勉強夠著灶台。每次看到小傢伙踩著椅子,墊著腳尖在那兒幹活,我都特別心疼,直罵他媽媽"虐待"孩子。可轉念一想,孩子遲早要獨立,從小學著吃點苦,多鍛煉一下動手能力畢竟還是有益無害呀。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離不開家長的幫助。然而,這種幫助應該是有方法有尺度的,我們將之理解為:盡一切努力為孩子創造條件。

從小到大,對女兒提出的每個問題,我們都很耐心地解答直到她完全明白為止;她搞發明製作需要的材料,只要沒有為她包辦的"嫌疑",我們都盡力為她准備,如和她一起到街上撿廢木板,到舊玩具市場找合適的模型汽車等等。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作用對孩子而言,遠不止一些物質和時間上的支持,最可貴的是心理上的支持和依靠。

在培養女兒創新思維的過程中,我們有一些小心得,希望能為其他家長提供參考:
1、任孩子發展興趣,並有意識地給予引導。
2、培養孩子愛思考的習慣,從身邊小事找突破口。
3、給孩子盡量創造動手的機會,不能光說不做。
4、孩子取得成績時,不要吝嗇你的贊美;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及時的鼓勵和幫助

5.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有:

1、愛迪生發明電燈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個性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善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務必找到更適宜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做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透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後,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台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台。

(5)發明家玩具擴展閱讀:

1、發明,是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產品之所以被發明出來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

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

2、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1)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2)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歐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況。

(3)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4)火葯武器的發明: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6. 在一座美麗的森林裡有一隻聰明的小猴,它是一個發明家,發明了許多好玩的玩具,動物們都非常喜歡它。

小猴發明家

7. 有誰知道小發明家的故事

小小發明家的故事

小發明並不神秘,它就在我們身邊,從學習、工作用品到生活日常用品,這些小發明看似簡單,卻帶給我們實實在在的好處。梅列區青山小學二年級的廖靜怡和四年級的黃文瑾發明的「記憶鑰匙」和「多功能吸塵器」,就是看似簡單但實用的小發明,在去年福建省舉辦的第24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這兩位小學生的小發明都獲得了省級三等獎。
走進這兩位小女孩身邊,我們發現她們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只是善於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勤思考、勤鑽研,勇於去探索、去實踐。
廖靜怡:凡事總喜歡問個「為什麼」
今年二年級的廖靜怡參加比賽的時候才6周半,是此次比賽中年齡最小的選手。活潑可愛的她從小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凡事總愛問個為什麼。爸爸是三鋼的高級工程師,在靜怡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放學後,爸爸總會將女兒接到單位,給女兒講解一些工程原理的知識,那時的她對爸爸的講解似懂非懂,但也聽得如痴如醉。或許是受了爸爸的影響,靜怡從小養成了「動手」的習慣,手中經常擺弄一些小玩意兒,有事沒事地經常與爸爸「抬杠」。比如:洋娃娃為什麼會唱歌、玩具手槍為什麼能夠發聲發光等等。
對於自己的小發明「記憶鑰匙」,她羞澀地說:「因為奶奶的記憶力不好,常常走到樓下就忘了有沒有反鎖門,老是要重新回家確認,所以我就想能不能發明一種鑰匙,反鎖了門以後就有個記號。」
靜怡把想法首先告訴了爸爸,又在一次學校發下的發明設想表格里,把想法告訴了老師。數學老師林愛貞了解情況後,立即到靜怡家裡和家長溝通,爸爸和老師都肯定了靜怡的想法。有了爸爸和老師的支持,靜怡勁頭十足,每天一做完作業,她就和爸爸開始研究如何把想法變成現實。
想法雖好,可操作起來並不容易。該如何入手呢?一次偶然的機會,靜怡從圓珠筆上找到了靈感,「一按筆帽圓珠筆的筆芯就露出來了,再一按,筆芯就縮回去了,我想我的記憶鑰匙應該和圓珠筆的原理差不多。」一開始,靜怡說想法,爸爸就在旁邊按照她的意思畫草圖,身為機械方面的爸爸經常為女兒豐富的想像力驚嘆。
第一份草圖基本成型。按照女兒的意思,爸爸的設計草圖顯示在鑰匙里裝一個圓環,這個圓環上有一個紅點,當鑰匙上的小圓孔顯示紅色就是反鎖。設計看似成功了,但是靜怡卻不滿意。「鑰匙里裝的顯示配件是圓環,這樣紅點要轉一圈或者半圈才能看到,我想能不能把配件設計成方形的,讓它在顯示區域直接從左邊到右邊,這樣就更快更方便了。」靜怡再一次向爸爸提出了建議,爸爸按照靜怡的意見再一次做了修改。
當爸爸拿出設計稿時,只有6周歲的靜怡根本無法完全理解。爸爸、靜怡和老師討論了好幾次,把深奧的設計術語改編成幼兒可以理解的語言。2009年3月,記憶鑰匙的設計稿終於出爐了,並被學校報送到省里參加24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最終獲得省級三等獎的好成績。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第一項發明給廖靜怡帶來了信心和樂趣,加上與生俱來的天賦,讓她產生了許多創造設想。靜怡告訴記者,最近她又有了一個新想法,想發明自動鎖門器。
黃文瑾:小才女的發明之路
和廖靜怡不同的是,10歲的黃文瑾顯得比較內向些,但她又是一個很有想法善於觀察的女孩。
文瑾的媽媽是三鋼幼兒園的老師。擅長繪畫的媽媽從小培養女兒畫畫的興趣,讓文瑾養成了細致觀察的好習慣。無論花開了、燕子飛來了,文瑾都會第一個發現,畫畫,賦予了她更多感悟美的能力,也給她的發明創造提供了更多的靈感。
文瑾告訴記者,發明「多功能吸塵器」目的是為了減輕媽媽做家務的負擔。由於家中天花板及一些高的地方死穴較多,媽媽每次都要爬上爬下很是辛苦,孝順的她就突發奇想,能否在自家的吸塵器上安裝一個適合在高空操作的吸頭,這樣只要站在地上,就能夠輕松將高地方的灰塵一吸而盡。
每年的5月份是青山小學的科技月,學校都會鼓勵學生拿出創意和老師一起進行探討。活動中,黃文瑾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陳素青老師,在得到老師的肯定和家人的贊同後,文瑾和媽媽就開始研究製作的每個細節,並和陳素青老師反復溝通。
製作多功能吸塵器的第一步就是要收集製作的材料,經過觀察對比,文瑾覺得家裡平時不用的大號可樂瓶有和吸塵器相似的地方,於是她和媽媽商量著截取瓶口的那一段來製作成吸塵器的口。就這樣一個一個細節的琢磨,文瑾和媽媽一起收集了幾個大號的可樂瓶、PVC管、空心管、廢舊的吸塵器吸頭、一個小型的家用吸塵器,開始製作「多功能吸塵器」。
文瑾說,這個發明最有意思也最難琢磨的地方就是製作空中吸塵器的吸柄,首先要在已經截好的可樂瓶瓶口內塞入廢舊的吸塵器的吸頭,再找一根直徑與瓶口相同的PVC管(空心管)插入瓶口固定,在PVC管約30厘米處把管截開,用一截可活動的彎管連起來,這樣PVC管就能活動了。她說,PVC管子能活動,媽媽擦日光燈的時候就方便多了,擦日光燈管時將PVC管成直立狀態,當PVC管成彎曲低頭狀時,就可以擦日光燈燈罩。「她有這樣的發明想法,我們並不意外,因為她平時就有很多奇思妙想的表達。」陳素青老師還告訴記者。文瑾除了喜歡奇思怪想的小發明外,還喜歡畫科幻畫,她的科幻畫《太空清潔器》、《地震能量吸收儀》、《太陽能充電服》等作品多次在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獎。生活中,這個勤於思考、熱愛生活的小女孩還很喜歡跳舞,快樂學習、快樂成長,成為黃文瑾的座右銘。(本報記者 羅超旻 林芳芳 文/圖)

8. 我的夢想當一名玩具發明家六百字作文

科學家是一個人們來崇拜的職業,我源想成為一名科學家,我會讓吃粉筆灰的老師,不再吃粉筆灰,我發明一個能自動擦黑板的黑板擦。這黑板里裝有一個抹布,還有一雙手,這雙手在裡面看不見,擦得很乾凈。讓每天為我們操碎了心的老師不在吃粉筆灰。假如我是科學家,我會發明一個機器人,這個機器人也可以當玩具,也可以當保姆,她也會說話、做飯、洗衣服、、、、、、她什麼都會做,凡是我們會做的,她都會做。這個機器人有個特點,就是你工作時,遇到麻煩,你只要說聲「小強,我有麻煩了」,她馬上就會象人一樣出現在你面前,幫助你。假如我是科學家,我會發明一種筆,這種筆可以幫助寫字,這筆可以控制手寫好字。這筆後面還能當手電筒,可以照亮,這筆有兩項功能,可以幫助許多人辦事。啊!當科學家真好,我可以發明許多對人類有利的東西,我真想當科學家啊!因為可以幫助人們實現他們的夢想。假如我是科學家,那我該有多幸福啊。指導教師:朱風雲2010年-5月14日

9. 中國古代玩具排名

泥玩具:從考古發掘出的大量漢代"泥車瓦狗"、"馬騎倡俳"的文物中就看出當時的模製工藝與捏塑工藝均已達到相當精緻的水平。品種繁多,所創造的形象簡煉生動,都具有鮮明的主題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它對後來的雕塑藝術和樂器(如陶塤等音響玩具)的發展有一定影響和促進。
棋類玩具:棋類玩具中的圍棋,漢代開始已傳出國外,至唐代被列為琴、棋、書、畫人的文化修養四要素之一。象棋,到宋代形成後,已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大眾化棋類游戲玩具之一。
陀螺:據麻國鈞先生所著《中華傳統游戲大全》中說:陀螺的穩定旋轉曾給原子能反應堆的發明家恩里科·費米以極大的影響。
空竹:又叫「抖嗡」,是一種著名的民間玩具。用兩根小竹棍拴線,纏在木軸上抖動,空竹高速旋轉而發出聲音,早在明末,北京的空竹就成為春季的玩具了,人們在胡同里、院落中抖響空竹,悠揚悅耳的聲響便在北京城內此起彼伏。
泥叫叫:是一種可以吹的哨子,它五顏六色,外表塗上油後,又黑又亮又好看,適宜兒童玩耍。泥叫叫有很多種,如:鳥哨、魚哨、豬哨等。
撥浪鼓:本來是一種古樂器,後來失去奏樂的作用,成為兒童的玩具。撥浪鼓是一面小鼓,依*系於兩側的小球擊鼓發聲。各個地區的撥浪鼓形狀不一,有長如腰鼓的,也有扁似大鼓的,還有四鼓疊加的,發聲時高高低低,響亮悅耳。
掛虎、大座獅:是民間用來辟邪的掛飾,用泥土和紙漿製成,有黑白、彩色兩種,線條的變化很多,色彩的對比強。一些考古學家認為,掛虎從戲中的面具變化而來,後來被農民掛於門上,用以迎新驅鬼。
皮影戲:是中國一種民間藝術形式。中國西北部甘肅的隴東皮影主要分布於平涼、慶陽各縣,較為集中的為東臨陝西、寧夏的三角地帶。隴東皮影戲大約在明清(14世紀-19世紀)時就已經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輪廓挺拔概括;鐫刻精細流暢。隴東皮影製作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堅而柔韌,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凈、晾至凈亮透明時即可製作。先將樣稿輕畫在牛皮上,然後用各種型號的刀具或刻或鑿。之後用透明水色著色,顏色一般不調和,故而純正絢麗、對比強烈。刻鑿、著色完畢後「出水」即熨平,這是其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一關。出水後再晾乾,裝訂組合即可上台表演。
風箏:集娛樂、健身、競技、觀賞甚至通訊探測等多種功能,又和當代文化藝術及民俗節令密切結合,反映了我國傳統玩具文化發展的豐富內涵。早在漢代以前,我國採用固定翼飛行技術實現飛天被創制出來。它對後來飛機的發明和航空科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啟萌作用,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據說美國華盛頓宇航博物館的大廳里就掛著一隻中國風箏,上邊寫著"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我國風箏約在12世紀已傳到國外。直到1804年,英國的航空之父喬治·凱利才製造了風箏滑翔機,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在滑翔機上裝了發動機,成為世界最早的空中動力飛行器。

走馬燈和滾燈:宋代創制出來的。走馬燈的結構是利用蠟燭燃燒產生的熱空氣作動力,沖擊燈上面類似風車葉片的風車使其旋轉,從而使燈上裝飾的圖案跟著轉動起來。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熱氣流產生機械旋轉的裝置。它的基本原理與汽輪機、燃氣輪機相同。這樣的裝置在歐洲16世紀才出現。另一種滾燈,它的內部結構主要來自古代"被薰"。是兩個同心圓機環,機環內有軸,托著環內盛香料的小碗,轉動薰球時,小碗可始終保持向上的位置,使其相對穩定。將其移到滾燈內使用,保證了滾燈在滾動時使燈保持穩定向上的位置。其科學原理和近代陀螺儀中的萬向支架相似。類似裝置在歐洲1500年才由達·芬奇設計出來。

七巧板:是一種拼板玩具,大概有上千年的歷史。它是從我國古代的燕幾圖演變而成的。燕幾是一種錯綜分合的案幾,可以拼成各種圖形,古人按圖設席,供賓客娛樂。後來,將這種大人用的實用品縮小,就演化成了玩具七巧板。它是將一塊正方形的紙板分成七塊,用它們拼成各種各樣的圖形。這種玩具很早就傳到了國外。據說十八世紀末的拿破崙一世就十分喜愛玩七巧板。他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在得其時他愛不釋手。即使後來在滑鐵盧戰役失敗後,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上也念念不忘玩七巧板。西方人還給七巧板起了「唐圖」這個名字。

九連環:也是一種古老的智力玩具,據考證它的歷史最少有幾百年。宋代以後在民間廣泛流行,它的結構比拼圖玩具稍微復雜一點,是用鐵絲和鐵片製成的。它共有九個環和一個柄,玩法是要把九個環一個一個套到柄里去。然後一個一個取下來。看起來不難,真正玩起來卻頗費周折。15世紀已流傳國外,被外國人稱為Chinese Ring,認為是人類所發明的最奧妙的玩具之一。

華容道:它有一個帶二十個小方格的棋盤,棋盤上共擺有十個大小不一樣的棋子,它們分別代表曹操、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和關羽,還有四個卒。棋盤上僅有兩個小方格空著,玩法就是通過這兩個空格移動棋子,用最少的步數把曹操移出華容道。這個玩具引起過許多人的興趣,大家都力圖把移動的步數減少。據國外資料聲稱,美國數學家加德納已經創造了步數最少的世界記錄81步。

10. 拼裝玩具的起源是什麼

1911年初,美國著名的發明家吉爾伯特乘火車去紐約的途中,看見一群裝配工人正在安放送變電鐵塔並鉚定送變電鐵塔上的各種鋼梁,發明一種建築玩具的念頭由此而生。一天晚上,他和妻子一起將硬紙板按一定比例裁剪成零部件的模樣,然後像鋼梁那樣把它們恰當地拼裝起來,一個逼真的建築模型誕生了。隨後吉爾伯特便投身到這種玩具開發之中。風靡全美乃至歐洲大陸的金屬拼裝玩具便由此誕生。幾乎所有的男陔都曾動手組裝過這種玩具。

樂高積木的發明者是奧勒·基奧克,他1891年生於丹麥比隆附近的菲爾斯哥夫村。他有一手精湛的木匠手藝,年輕時就熱衷於製作各種小玩具,出自他手的小飛機、汽車、動物個個形態逼真、惟妙惟肖。盡管他不懂經商,玩具經常滯銷,但這並未使他放棄自己的愛好。後來,他設計的拼插玩具「約約」終於風靡一時。1934年,他為自己的積木玩具設計了「樂高」商標。

閱讀全文

與發明家玩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