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魯班根據發明了什麼

魯班根據發明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1-08-22 12:14:27

① 魯班根據什麼發明了鋸子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有一位創造發明家叫魯班。兩千多年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內事,一直在人民當中流容傳著,後代木工匠都尊稱他為祖師。
魯班大約生於公元前507年,本名公輸般,因為「般」與「班」同音,是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所以稱之為魯班。他主要是從事木工工作。那時人們要使樹木成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還沒有什麼好辦法。魯班在實踐中留心觀察,模仿生物形態,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如鋸子、刨子等。魯班是怎樣發明鋸子的呢?
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滲出血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魯班給這種新發明的工具起了一個名字,叫做「鋸」。這就是鋸子的由來,也是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

② 魯班根據什麼發明雨傘

魯班是他自己的啟發發明的傘。

古時候原本是沒有傘的,一旦遇上下雨的天氣,人們就會被淋濕。魯班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被淋濕,因此他在路邊製造出了很多的小亭子,專門供人們在下雨天的時候避雨。

但是製造亭子畢竟比較耗費時間,也不太方便,聰明的雲氏這時候就有了想法,她根據魯班所建造的亭子的構造研究出了雨傘的雛形,她用布製作了傘面,又根據亭子的結構製作出了傘骨,雨傘的雛形也就因此出現了。

雨傘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在功能上和結構上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功能上從最基本的遮雨發展到現在以防紫外線遮陽為主,其次雨傘還有防風等功能。在雨傘的結構上,從最初的直桿傘發展到現在可以隨身攜帶的三折傘甚至五折傘。

(2)魯班根據發明了什麼擴展閱讀

1、魯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生在一個工匠的家庭中,從小便跟隨家人參加過許多的工程勞動。所以受家庭的影響很大,逐漸對於木工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2、春秋戰國時期出生的魯班得到了很好的時機,因為生產勞動在那段時間被大力推崇,魯國對技巧類的物件也一直在跟進發明中。

3、做為一名古代著名的發明家,他的發明在世人中流傳甚廣,因為這些創造都為人們打造很多的便利,讓生活變得更加的方便和節省時間。

③ 魯班發明了什麼東西。

(1)雲梯:是古復代攻制城用的器械。《墨子·公輸》記載:"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戰國策·公輸盤為楚設機章》寫到墨子往見公輸般時說:"聞公為雲梯"。二者皆證明魯班造雲梯的事跡。
(2)鉤強:鉤強也叫"鉤拒"、"鉤巨"。是古代水戰用的爭戰工具。據《墨子·魯問》記載:從前楚越水戰,因"楚人順流而進,迎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難。越人迎流而進,順流而退,見利進,見不利則其退速",致使楚敗於越。楚為改變這種戰局,在魯班初到楚國後,就首先讓分製造了這種兵器,對敗退的敵船能鉤住,對進攻的敵船能抗拒。
(3)木鵲:一種以竹木為材的飛翔器械。據《墨子·魯問》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4)木工工具:春秋戰國時期,建築木工的生產技術水平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魯班和當時的工匠建造房屋、橋梁,都離不開木工工具。《孟子·離婁》說:"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足見當時已有"規"與"矩"。現在沿用的曲尺,可能就是魯班在"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現代木工稱它為"魯班尺"。
彈墨線用的小鉤又被稱為「班母」,刨木料時頂住木頭的卡口又叫做「班妻」,
魯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鋸——一把帶有許多小齒的鐵條

④ 魯班發明了什麼,魯班的故事

魯班的發明「刨」
在魯班以前,木匠僅用斧子和刀來弄平其建造用的木料,結果既使幹得很好,也難也令人滿意。後來魯班通過長時期的實踐發現,他使用的刀片越薄,所製造出來的表面越平,干起來也越容易。這樣,這種刨逐漸地從魯班的實踐中加以演變,最初用較薄的斧刀片,後來用一個刀片固定到一塊木頭上再橫穿以手柄,最後刀片固定到木槽中--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刨。魯班的妻子也是一位發明家,前啟發了她的丈夫。當魯班刨平木料時,她不得不站在木料的一端握住粗糙的厚板。由於她還要盡其它的義務,做這樣的事是很不理想的,所以她為刨木工作台發明了一個木槽以抵住魯班刨木撞擊的壓力,使刨木成為可由一個人來乾的工作。由她發明的木槽被稱為班妻。

墨 斗
魯班發明的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工匠用的墨斗(用於設定建築工程),這項發明可能是受其母親的啟發。當時其母正在剪裁和縫制衣服,魯班注視著這一切,見她是用一個小粉末袋和一根線先列印出所要的裁製的形狀。魯班把這種做法轉到一個墨斗中,通過一根線(用墨斗浸濕的線)捏住其兩端放到即將製作的材料之上印出所需的線條。最初需由魯班和他母親握住線的兩端。後來他的母親建議他做一個小鉤系在此線的一端,這樣就把她從這種雜活中解脫出來,使之可由一個人來進行。為了紀念魯班的母親,工匠們至今仍稱這種墨斗為班母。

尺 子
魯班的另一發明標志是能正確畫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稱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規則的,以及根據占卜的規則(風水)哪些是不吉的。這些尺子在今天的香港仍能買到。鋸對於鋸的發明魯班是非常重視的。或是受一片齒形邊的草葉割 破了手指的啟發,或是看到一隻蟋蟀用其鋒利的牙齒切割並吃掉食物而離去。不管怎樣,多數描述如下。魯班和工匠們遇到一個任務,要求他們砍伐大量的木材。一連砍伐幾天,他們都已筋疲力盡,所用的斧頭也鈍了。這時,魯班忽被一片草葉割破了手指,他當即想:照這樣子做成個工具砍伐木材定是個好辦法。他選了一片竹子,用斧子在其邊緣砍了一行牙齒。這個新鋸很容易鋸斷樹皮,當他來回橫鋸此樹時,軟的竹齒很快就磨光了。然而這卻證明了鋸可斷木的原理。於是魯班放下手中活去鐵匠那裡,讓他准備一塊象斧頭一樣硬和鋒利的鐵板,然後弄成齒形。魯班有了這個人工製做的第一個鋸片,將其用在一個木屋架上,便可准確而不費力地切割木材。


魯班的另一發明標志是栓。在古代,人們所使用的栓被製成魚的形狀掛在門上。Needham指出,魯班用形狀象搗棒鑰匙取代了這些栓,這決定於准確的配合部分的功能。魯班的技藝就能製造這樣一個裝置,而且據說,他還發明了"鎖的制栓"至今仍被用在許多鎖中。魯班的另一些發明的標志是鑽頭、楔、轆轤、鏟和碾米用的石磨。石磨的發明,當時是魯班看到一位老婦人在使用搗捶和臼時費了很大力氣。他反復考慮後,做了兩塊厚石頭片切成圓柱,然後在其表面做上孔洞空心,一個放在另一個上面,將麥子和米置於其間,當上面的圓柱轉動時,粉末(或麵粉)便出來了。


這項發明最終一句話歸於魯班的妻子。在古時候,雨天和炙熱的夏天困擾著人們,人們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而不能外出。有這樣一個傳說,魯班圍繞著他的四鄰建造了許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但仍然不能讓人們在狂風暴雨的季節自由地外出活動。魯班的妻子這時照著他丈夫所建亭子的樣式,製成了一個重量輕的竹亭子且帶油紙--這當然就是雨傘。他的妻子對魯班說:「你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動。我的傘,能帶它到處走動並可以在各種季節里提供防護。」

魯 班 廟
為紀念這位建築聖人而建。香港的魯班廟坐落於香港島Kennedy Town之上的青蓮台,是寶龍台延伸取道的階梯。每年舉行一次魯班節,這時建築者和施工者皆來供奉祭品。此廟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歷史。在有十位工匠要求慶祝魯班誕辰的鼓動下,人們提出要在十九世紀末在香港為其建廟的計劃。他們設想,如果徵集到整個建築工人25%的人捐款使建築業的每個人能記住並紀念聖人的生日,將是一個好主意。一位李先生被他們的熱心所感動,在西區捐出一塊地,此後又經過一段時間,收集了足夠的資金,終於在光緒十年將廟建成。此廟和所形成的聯合會即稱為"廣悅堂"接著,出現了一點麻煩。李先生的兒子本要將此地賣給 HopHing 公司,因為他父親已將魯班廟的地段捐贈而沒能實現。幸巧,HopHing公司很同情魯班的追隨者,最後又為「廣悅堂」捐出了一附加地段,並請來一位建築師為此段畫出新的規劃圖。此廟重建了一段時間,現今的這個廟是Chin Chin公司於1927年建造的。與這廟鄰接的會議廳是由委員會成員捐款於1950建造的。在過去的三十年裡,香港建築工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並沒有忘記古老的傳統和歷史。每年在炙熱潮濕的季節,都慶祝魯班節,所有的建築工地都停工,以便工人們可以參加慶祝活動。

神 話 傳 說
民間流傳有許多魯班的故事,這些故事對於普通的凡人來說幾乎是難以置信的,但讀起來又是很有趣的。歷經久遠的演變過程,其中少量的故事可能是真的,而其餘那些顯然都是虛構的。許多故事是由建造工地的工匠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這是一個從可能的和可信的到難以置信的幻覺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墨翟經常出現在魯班的故事中。一天,一位工匠發明了一隻木鳥(風箏),木鳥高高地升入天空並高高地留在天空三天。墨翟說,「你造這只木鳥的功績是不能與一位工匠製做一個車軸銷子相比較的。在很短的時間里,工匠砍出一片木頭,雖然僅三英尺,但能載動至少50擔(大約3噸)的重負。的確,任何對人們有益的成就才可說成是靈巧的,而任何無益的則是笨拙的」。據說,這種論點使魯班獻身於他的生活,服務於人們,製造有用的東西。這段歷史還有第二種描述,這也許是學者們對工匠能力的妒忌:墨翟根據這種模型,花了三年的時間製成一個風箏,卻在其放飛的第一天折毀。當他的謅媚追隨者奉承他時,他說:「這和做木製牛軛栓一樣不明智。」
魯班的另外一個故事也與思想家墨翟有關。楚惠王是個最有權的人,他准備與鄰國宋國作戰。他委託魯班設計火炮「登城雲梯」,用以攀登宋國首府的防禦區。這時墨翟前來用聰明的言詞和誠心,試圖勸阻惠王放棄其意圖。惠王猶豫不決。為了說服他的論點,墨翟不得不作一次模擬的交戰,反擊魯班和他的器械,最後,以他第九次反擊抵制了魯班。於是惠王終於同意放棄他的追求。有一位本領不高的建造者在設計一座喇嘛廟的屋頂時結構不成比例。工程進展中這個差錯便暴露出來。面對著日益嚴重的工程差錯,急得他只想自殺。他下決心這樣做以後,便到工地食堂去進最後一餐,去後他發現做飯的廚師換了人,菜也做得不可口。當他抱怨這位廚師時,得到的唯一回答是:「加重鹽」。這句話在他腦子里反復出現多次以後,這位建造者發出了一句音同而字不同的聲音:「加重檐」。於是他的建造上的難題終於得到解決。同時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另外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有一位元朝皇帝想建一處新奇的避署房屋。他找了一位建造者並命他一定要設計出自己滿意的樣式,否則將被處死。這位建造者憑空想出了許多方案,卻沒有一個能符合要求。絕望之中他來到一個茶館里。發現坐在他旁邊的是一個老翁。這位老人拿了一隻極稀有的空鳥籠。這位建造者立即覺得,這只鳥籠正好提供了他要他尋找的設計基礎。他提出要買這只鳥籠,但出任何高價這位老翁都不賣,後來老翁就離開了茶館。失望地返回家裡,卻驚喜地發現那隻鳥籠已被老翁留在他的家中並提供了鳥籠的裝配圖。這位老翁就是他在茶館見到的那位。第二天這座新奇的避暑房屋即開始動了工。這位老翁就是魯班。

在很多這樣的故事中,魯班都被描寫成一位慈善的強者,能夠幫助那些危難中的人們。上樑的時候,人們按慣例是用帶有福字的紅布裝飾橫穿房了的主梁。這是由於一位磚工人和工匠在建造一所新房子時,錯量了主梁的尺寸,並發現他們所建造的梁比所要求的尺寸短了一英尺。正當他們 發愁這個難題時,一位老工匠湊過來提供了一個解決辦法。他說:「把梁砍成兩半,我來為你們安裝」。他們照著他的說法做了,於是老人登上梯子安裝了此梁的每半個,在中間留出一個空當,並用一塊印有福字的紅綢填放其中。沒有人能看出這根梁是分開的。工匠和砌磚的工人們看到這個新裝法都很高興,當他們轉身向這個老人道謝時,魯班已經不見了。這個故事的寓意是做細木工所制的物品時要格外的精心,否則時間和木料都會被浪費掉。

在建造東宮的時候,有一位老工匠想求一份活干,可工頭說他年齡太大了,無法爬到所要工作的高處。這位老者說他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工作。這時,另一位工人勸說工頭留下這位老者和他們一起幹活。老人留在那裡,二周之內他做的所有事情只是製作出了許多不規則和不整齊的楔子。這些楔子顯然是根本沒有用的,有些人甚至拿著它當了柴禾。到了裝配所有梁和柱的時候,工人們根本沒有遇到連接上的困難。後來一位工人拿起魯班的楔子,發現每個連接物的空間都接得很好,一個接一個,魯班所有的楔子都用在宮殿的建造中了。這位老人從此很受人尊敬。

魯班的神靈一直永存在工作之中,並活在從事建築工業的人們心中,建築業將繼續慶祝他的生日,整個社會都感激魯班。他為人類創立了許多建築技巧方面的技術

⑤ 魯班通過什麼啟示,發明了什麼

魯班是我國古代最負盛名的能工巧匠,也是一位十分偉大的⒚骷搖4�迪衷諛竟に�玫木庾泳褪鍬嘲嚳⒚韉摹?BR>
一天,魯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尋找木料,突然腳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叢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滲出血來。

「怎麼這不起眼的茅草這么鋒利呢?」他忘記了傷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細細端詳,發現小草葉子邊緣長著許多鋒利的小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我也用帶有許多小鋸齒的工具來鋸樹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頭鋸開了嗎?那肯定比用斧頭砍要省力多了。

於是,魯班請鐵匠師傅打制了幾十根邊緣上帶有鋒利的小鋸齒的鐵片,拿到山上去做實驗。果然,很快就把樹木鋸斷了。

魯班給這種新發明的工具起了一個名字,叫做「鋸」。

⑥ 魯班根據什麼發明了曲尺

《正字通.失部》來中,「矩,為方自之器。」《續文獻通考.樂考.度量衡》中:「魯班尺即今木匠所用曲尺,蓋自魯班傳至於唐,由唐至今用之。」《魯班經》中:「須當湊時魯班尺。」《陽宅十書》中:「海內相傳尺數種,屢經試驗惟此尺為真,長短協度,凶吉無差。蓋昔公輸子班,造極木作之聖,研窮造化之微,故創是尺
。」後人名為,魯班尺。有了曲尺,人們在日長生活和建築施工當中就有了一件得心應手的工具。如測量物件,加工東西,度量長短和劃線、平、折等。總之是人類不可多得的、構造簡單的、功用多樣的工具,它至今還在被廣泛的應用,並流傳的國外。

⑦ 魯班根據什麼發明了什麼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以及鑿子、鏟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 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我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另據《世本》上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傳說魯班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布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面磨成粉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磨,在此之前,人們加工糧食是把穀物放在石臼里用杵來舂搗,而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魯班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 在兵器方面,據《墨子·公輸篇》記述,魯班曾經為楚國製造攻城用的「雲梯」和水戰用的「鉤強」(又名「鉤拒」),在戰爭中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 。 在建築和雕刻方面,魯班的貢獻也很多。《述異記》上說,魯班刻制過立體的石質九州地圖。 墨斗魯班不愧是我國古代一位最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二千四百多年來,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為「祖師」,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紀念。 魯班的發明創造有多種,散見於戰國以後的書籍中,主要有: (1) 機封。《禮記·檀弓》記他設計出「機封」,用機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當時盛行厚葬,這種方法未被採納。 (2) 農業機具。先進農機具的發明和採用是中國古代農業發達的重要條件之一。《世本》說魯班製做了石■,《物原·器原》又說他製做了礱、磨、碾子,這些糧食加工機械在當時是很先進的。另外,《古史考》股市靠記魯班製做了鏟。 (3) 木工工具。古代的許多器具是木製的,因此,精巧的工具對木匠來說十分重要。《物原·器原》說魯班製做了■、鑽、■括(矯正木材彎曲的工具)。《魯班經》還把木工所用的曲尺稱為「魯班尺」,說明古代工匠認為曲尺是魯班發明的,但這只是傳說,曲尺在魯班之前已是常用木工工具。 (4) 鎖鑰。在周穆王時已有簡單的鎖鑰,形狀如魚。魯班改進的鎖鑰,形如蠡狀,內設機關,憑鑰匙才能打開,能代替人的看守。 (5) 兵器。鉤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魯問》記魯班將鉤改製成舟戰用的「鉤強」,楚國軍隊用此器與越國軍隊進行水戰,越船後退就鉤住它,越船進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輸》則記他將梯改製成可以凌空而立的雲梯,用以攻城。 (6) 仿生機械。《墨子·魯問》又記魯班削木竹製成鵲,可以飛三天。另據《鴻書》記載,他還曾制木鳶以窺宋城。《論衡·自紀·儒增》記述了一種傳言,說他製做出備有機關的木車馬和木人御者,可載其母。 (7) 雕刻。《述異記》記魯班曾在石頭上刻制出「九州圖」,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圖。此外,古時還傳說魯班刻制過精巧絕倫的石頭鳳凰。 (8) 土木建築。《事物紀原》和《物原·室原》都說魯班創制鋪首,即安裝門環的底座。古時民間還傳說他主持造橋;他的妻子雲氏為了使工匠不受日曬雨淋而發明了傘。 當然,有些傳說可能與史實有出入,但卻歌頌了中國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魯班被視為技藝高超的工匠的化身,更被土木工匠尊為祖師。 根據荷葉發明雨傘

⑧ 魯班是怎樣根據茅草葉發明了鋸

有一次,魯班他承建一座大宮殿,需要很多木材,用斧子砍伐,費工又費時,怎麼也供應不上。他很著急,就親自上山去砍樹。試知山高路陡,魯班只好攀登而上。

突然,什麼東西劃了一下他的手,血立即流了出來,魯班低頭查看,原來是他抓住了路邊的絲茅草。魯班根本沒有想到絲茅草這樣柔軟的葉子會把他的手割破。他又仔細找,總認為有什麼鋒利的東西,但除了絲茅草以外,實在沒有什麼別的東西了。

突然他注意到絲茅草長長的葉子兩邊呈齒狀。會不會是這齒狀的葉子作怪呢?他試了試,啊?柔軟的齒狀葉竟又把魯班的手割了一道口子。柔軟的齒狀葉竟會如此鋒利,那麼齒狀的鐵片不是更鋒利嗎?以齒狀的鐵片割樹,豈不可以加快進度?

魯班想到這里,高興得顧不上手痛,立即跑回去,想啊想,試啊試,經過反復的試驗和改進,終於製成了鋸子。

(8)魯班根據發明了什麼擴展閱讀

魯班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大約在公元前450年以後,他從魯來到楚國,幫助楚國製造兵器。他曾創制雲梯,准備攻宋國,墨子不遠千里,從魯行十日十夜至楚國都城郢,與魯班和楚王相互辯難,強行說服楚王停止攻宋。

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說都是魯班發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啟發,經過反復研究、試驗出來的。

⑨ 魯班根據什麼發明了傘

荷葉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沒有傘。那時候,人們出門很不方便。夏天,太陽曬得皮膚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濕漉漉的。魯班想幫人們解決這個困難,心裡很著急。他心裡想:要能做個東西,又能遮太陽又能擋雨,那才好呢。

魯班動了好多腦筋。後來,他跟幾個木匠一起在路邊造了一個亭子,亭子的頂是尖尖的,四面用幾根柱子撐住。接著,他們隔一段路造一個亭子,造了許多亭子。這樣,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來了,躲一躲;太陽曬得難受了,歇一歇,喘口氣兒。

魯班給大家辦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魯班自己挺不滿意。他想,要是雨下個不停,那該怎麼辦呢?人總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

還得再想辦法!魯班心想: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讓大家帶在身上,該多好啊!可是用什麼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輕輕巧巧呢?為了這個事兒,他吃飯不香,睡覺不安。

魯班想了許多天,還是沒有想出來。一天,天氣熱極了,他一邊做工,一邊抹汗。忽然看見許多小孩子在荷花塘邊玩,一會兒,一個孩子摘了一張荷葉,倒過來頂在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們:「你們頭上頂著張荷葉干什麼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魯班師傅,您瞧,太陽像個大火輪,我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

魯班抓過一張荷葉來,仔細瞧了又瞧,荷葉圓圓的,一面有一絲葉脈,朝頭上一罩,又輕巧,以涼快。

魯班心裡一下亮堂起來。他趕緊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細的條條,照著荷葉的樣子,扎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興得叫起來,「這東西既能擋雨遮太陽,又輕輕巧巧。」

魯班的妻子聽見他大呼小叫的,趕緊從屋裡跑出來問他:「出了什麼事了?」

魯班把剛做成的東西遞給妻子,說:「你試試這玩意兒,以後大家出門去帶著它,就不怕雨淋太陽曬了。」

魯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說:「不錯不錯,不過,雨停了,太陽下山了,還拿著這么個東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攏起來,那才好呢。」

「對,對!」魯班聽了很高興,就跟妻子一起動手,把這東西改成可以活動的,用著它,就把它撐開,用不著,就把它收攏。這東西是什麼呀?就是咱們今天的傘。

閱讀全文

與魯班根據發明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