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平凡中創造的人物

平凡中創造的人物

發布時間:2021-08-22 10:19:26

❶ 平凡中的偉大名人事跡有哪些

1、葉志平

葉志平,被廣大網友親切地稱為「史上最牛校長」。作為校長,他知道,確保娃娃的安全責任重大,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進行安全教育,一遍又一遍在組織避險演習。當大地震驟然來臨時,2200多娃娃在1分36秒中全部撤離到操場上。

❷ 關於樸素平凡的名人事例

1、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

朱光亞同志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總理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鹹菜和燒餅。周總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

這個故事至今聽來讓人覺得很有教育意義。在周總理身上,這樣的例子也數不勝數。1962年夏,周總理到遼寧省視察工作,剛一住下,他就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交給負責接待的同志,說:「上面寫的東西都不能做。」

原來,這張單子開著20多種禁吃的菜名,雞鴨魚肉之類都包括在內。正是這一樁樁、一件件小事,鑄就了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我黨我軍光榮傳統的化身!

2、鄧小平厲行節儉伴隨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許多感人的細節,魅力無窮,再三回味。「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在一些先闊起來的人已把節儉看作小氣摳門,把浪費當成促進消費。

但是這些人完全忘記了我們資源匱乏的國情。我國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氣等重要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國六百多個城市中,已有四百多個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

以有時有限奉無極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間,則必物暴殄而財乏用矣。」這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資源危機觀。厲行節儉,是應對資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選擇。今天,深感水荒、電荒、煤荒、油荒切膚之痛的我們,應比白居易更加具有節儉的緊迫感,深深感到領袖們厲行節儉的細節魅力的永存。

3、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

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4、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生活中處處注意節約,他參軍後,每月領到的津貼費 ,除了交團費,買書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儲蓄所。

他的襪子總是補了穿,穿了又補。變得面目全非了還捨不得買雙新的。搪瓷臉盆和洗口杯有許多疤子,還不願意丟掉另買。他的內衣也補了許多補丁。但部隊發夏裝時,按規定每人可領兩套單軍裝,兩件襯衣、兩雙鞋,而雷鋒卻只領一份,說是「夠穿了」。

5、漢明帝劉庄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

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

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

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

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❸ 平凡而偉大的人物及其事例

1、李素麗

李素麗,女,漢族,北京市公交總公司公汽一公司第一運營分公司21路公共汽車售票員,1962年出生,1987年入黨。她自1981年參加工作以來,十幾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崗位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真誠熱情地為乘客服務,被譽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導,病人的護士,群眾的貼心人」。1996年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

2、孔繁森

孔繁森18歲參軍,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復員後,他先當工人,後被提拔為國家幹部。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幹部到西藏工作,時任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殉職,時年50歲。

3、王進喜

1960年,他率領1205鑽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並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中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他留下的「鐵人精神」、「大慶精神」,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寶貴財富。

4、邵仲義

江蘇大學基建處的退休工人邵老,一生未婚,租住單位的公房,生活樸素。這個捨不得給自己花錢的「摳老頭」,曾以50萬設立愛生助學金、以近60萬存款幫助貧困生上學。去世前,邵老辦理了遺體捐獻。3月28日,離世的他身上只剩24.1元。

5、白芳禮

白芳禮老人93歲去世,蹬三輪近20年,為300個貧困孩子捐出35萬元助學款,一個冬天,他到天津耀華中學,遞上飯盒裡的500元,說:「我干不動了,以後可能不能再捐了,這是我最後的一筆錢。」老師們全哭了。他叫白芳禮。一個已經離去的普通老人。

任何一個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崗位、通過平凡的事件也能成為人們心中的英雄,英雄就是普通人擁有一顆偉大的心,在人民危難之時、在國家需要之時,能勇敢地伸出援助之手,他們都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

❹ 有哪些名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作出,不平凡的事例

平凡的生活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1雷鋒
2張海迪
3焦裕錄
4李素麗

李素麗,女,漢族,她自1981年參加工作以來,十幾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崗位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真誠熱情地為乘客服務,被譽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導,病人的護士,群眾的貼心人」
5孔繁森

孔繁森18歲參軍,他先當工人,後被提拔為國家幹部。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幹部到西藏工作,時任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殉職,時年50歲。

6王進喜

1960年,他率領1205鑽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並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中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他留下的「鐵人精神」、「大慶精神」,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寶貴財富。

7邵仲義

江蘇大學基建處的退休工人邵老,一生未婚,租住單位的公房,生活樸素。這個捨不得給自己花錢的「摳老頭」,曾以50萬設立愛生助學金、以近60萬存款幫助貧困生上學。去世前,邵老辦理了遺體捐獻。3月28日,離世的他身上只剩24.1元。

8白芳禮

白芳禮老人93歲去世,蹬三輪近20年,為300個貧困孩子捐出35萬元助學款,一個冬天,他到天津耀華中學,遞上飯盒裡的500元,說:「我干不動了,以後可能不能再捐了,這是我最後的一筆錢。」老師們全哭了。他叫白芳禮。一個已經離去的普通老人。

❺ 平凡中體現偉大的事例

1、大連市公共汽車司機黃志全,在行車中突然心臟病發作。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鍾里,他用最後的力氣做了三件事:把車緩緩地停在路邊並拉下手動剎車閘;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地下了車;將發動機熄滅確保了車和乘客的安全。做完了這三件事,他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呼吸。

2、葉志平,被廣大網友親切地稱為「史上最牛校長」。作為校長,他知道,確保娃娃的安全責任重大,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進行安全教育,一遍又一遍在組織避險演習。當大地震驟然來臨時,2200多娃娃在1分36秒中全部撤離到操場上。

3、地震發生時,譚老師正在教室上課,他正講得起勁時,房子突然開始劇烈地抖動。譚老師意識到情況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

聽到老師的喊聲,同學們迅速沖出教室。房子搖晃得越來越厲害,可還有四名同學已經來不及沖出去了,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下,自己弓著背,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蓋著四名學生。隨著轟隆隆一陣響,水泥板重重地砸在譚老師的身上,房子塌了。

經過一天一夜的搜尋,譚老師和四名學生終於被找到,「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學生們都還活著!」

4、地震發生時,他正在教學樓例行巡查,突然,一陣地動山搖,「不好,地震!」苟老師腦海中出現了這個可怕的念頭。

出於本能,他大聲地喊叫,讓學生趕快逃走,可他自己卻一次又一次地沖回教學樓救出學生。

當他再一次沖到三樓抱起兩名孩子向樓下跑時,頂樓轟然坍塌,一塊重約一噸的磚塊和混凝土砸向他的小腿,他將兩個孩子「藏」在懷中,用自己的身軀擋住了從天而降的磚塊。

5、在甘肅山區有位叫張學成的小學教師,被人稱為教壇的保爾。他就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甘為奉獻者之一,他的事跡使無數的讀者聞之落淚。

他任教的小學是當地條件最為艱苦的地區。就在張學成任教不到一年的時候,接二連三的不幸降臨到他身上。先是一次普通的靜脈注射,意外地使他下身偏癱;接著,他的左腿在進行化療時,不慎造成大面積燒傷;此後,他的左腳又遭到感染做了植皮手術。

1998年秋季,他又被醫生告知患有潰瘍性結腸炎,而且可能會發生癌變。病痛折磨著他的肉體,但並沒有削減他對教育的熱愛。路不能走了,他讓妻子牽著毛驢接送;講台上站不住了,他就趴在講桌上講課;學生們多次哭著把老師抬進教室。

冰雪天里,妻子抄起鐵杴在前面為他鏟腳窩,張學成緊跟身後,一跌一撞地向學校走去。一段正常人只需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夫妻倆卻攙扶著足足要走5個多小時。

他對學生關愛備至,即使在債台高築、生活異常艱難的情況下,仍然經常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為貧困生墊交學雜費、買學慣用品。他身殘志堅、紮根山區、獻身教育的事跡被廣為傳頌,被人們譽為「教壇保爾」。

❻ 平凡的世界人物賞析

1、孫少平

一個窮困的農村青年,然而他又是有知識的農村青年。務實,勇於聽從精神的召喚。無論是吃著高粱面饃、喝著剩菜湯的高中生活,還是下地務農的農民生活,甚至走出土地後的打工生活,孫少平身上都昂揚著精神的高傲、揮灑著靈魂的矜持。物質的匱乏和精神的充盈讓孫少平的生活始終五味雜陳。

2、孫少安

哥哥孫少安是奮斗精神的另一個代表,與孫少平追求飛揚的生活不同。他的沉穩和精明都是內斂的。長子的家庭責任和過早的承擔世事,使得孫少安難以走出土地和家族的束縛,變成了農村變革的先覺者。然而,他的愛情和婚姻都遭遇了挫折。

3、田潤葉

田潤葉同樣是一個農民的女兒,所不同的是,她生活在城市,這里的文明與開放程度較高,所以在潤葉身上脫離了世俗的偏見,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對於孫少安這個從小生活在一起的人,潤葉一直是喜歡的,她並不認為門第有多重要,在她看來,「門當戶對不如兩個人有情意」,所以她並不介意孫少安貧寒的家境,更沒有看不起孫少安的農民身份。

4、田曉霞

田曉霞天真爛漫、單純、善良、勇敢,當她與孫少平偶遇以後,漸漸地發展成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田曉霞的家庭條件比較優越,從小在城市中長大,沒有經受過陝西農村的艱苦生活,但是她絲毫沒有城市嬌小姐的樣子,反而非常的朴實、堅強。

5、賀秀蓮

賀秀蓮是孫少安從山西娶回來的媳婦,她沒有什麼文化,性格潑辣,與溫柔知性的潤葉形成鮮明的對比。她自從嫁給孫少安以後就成為孫少安的賢內助。賀秀蓮身強體壯,吃苦耐勞,家裡家外是一把好手。

(6)平凡中創造的人物擴展閱讀

路遙為《平凡的世界》嘔心瀝血,為記錄時代的巨大變革嘔心瀝血。在《平凡的世界》里,路遙首先是把他的目光注視於平凡人的命運。一個人,不管他多麼平凡,只要他是為自己的生活意義而奮斗,那麼他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與時代的巨大變革就都是息息相關的。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小說於1991年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其後更是暢銷多年、廣為流傳。小說主人公對土地的復雜感情,以及他們的自尊與奮斗的精神,影響了一代人。

參考資料:網路:《平凡的世界》

❼ 在平凡中創造奇跡 創造價值的名人事例

1、鑿壁偷光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幹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

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2、馬雲堅持不懈學習

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雲,對夢想從不放棄。

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3、奧托·瓦拉郝的故事

奧托·瓦拉郝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就極富傳奇色彩。瓦拉郝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這樣的評語:「瓦拉郝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

此時父母只好尊重兒子的意見,讓他改學油畫。課瓦拉郝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是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不可造就之才。」

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用的品質,建議他試學化學。

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這下,瓦拉郝智慧的火花一下被點著了。文學藝術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變成了公認的化學方面的「前程遠大的高才生」。最終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4、海倫·凱勒為夢想堅持不懈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麼,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

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

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塗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5、戰勝殘疾的巴雷尼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

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 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

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❽ 關於平凡成就偉大的人物

黑人女裁縫羅莎·帕克斯(美國民權運動英雄),鞋匠約翰·奧古斯圖(現代緩刑之父)樓主可以看看這兩個人事跡,其實現在的什麼最美司機,最美媽媽等人都可以寫,但太多人寫了,這些素材也被寫爛了,很難吸引改卷老師,上面的兩個例子就夠新穎了,我以前寫作文最喜歡用這兩個,幾乎沒人用的,而且他們的事跡確實當得起偉大二字。

❾ 名人在平凡中成就偉大的事例有哪些

1、袁隆平

名人在平凡中成就偉大的事有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他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卻做了很大的貢獻。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

2、司馬遷

司馬遷默默無聞遭受弓形,最終在監獄里寫成了《史記》,成為千古佳話,流傳至今。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太初四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9)平凡中創造的人物擴展閱讀

司馬遷早年經歷

西漢景、武年間(時間不詳),在黃河龍門的一個小康之家中,司馬遷出生了。司馬遷的祖父司馬喜在漢文帝詔入栗米受爵位以實邊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換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於徭役。

年幼的司馬遷在父親司馬談的指導下習字讀書,十歲時已能閱讀誦習古文《尚書》、《左傳》、《國語》、《系本》等書。漢武帝建元年間,司馬談到京師長安任太史令一職,而司馬遷則留在龍門老家,身體力行,持續著耕讀放牧的生涯。

❿ 歷史上具有創造性的人物有哪些

歷史上具有創造性的人物有三國的諸葛亮,東漢的蔡倫和張衡,張仲景 唐朝的僧一行和孫思邈 宋朝的沈括和宋應星 明朝的鄭和和李時珍 國外的有愛因斯坦,牛頓,愛迪生和貝爾

閱讀全文

與平凡中創造的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