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第一復,人民群眾是社會制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供給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會物質生活資料,創造了人類的物質文明.
第二,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不僅以其實踐活動為創造精神財富提供取之不盡的源泉,而且以其千
百萬創造者的偉大的力量和智慧,為人類社會提供不可勝計的精神財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人類社會經歷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演變,
都必須通過人民群眾自覺的革命斗爭,勞動人民是革命斗爭的主力軍.
總之,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
造者
❷ 理論依據是什麼
因為九月只有三十天,現在是三十一個人,平均到每一天還會多出了一個人,而這個人不論出生在那一天,都會有一個和他同一天出生的人。
一家之言
❸ 理論依據什麼意思
理論依據是理論層面的依據,在行動之前要從理論上去論證行動的合理性,必要性等等,就是人們在各種物質性的和精神性的實踐活動中的思想觀念基礎或出發點。
表示以某種事物作為論斷的前提或言行的基礎;作為論斷前提或言行基礎的事物;以某種既定的理論規則為依據。
理論依據的特點:
抽象性、邏輯性、系統性、可證實性與可證偽性,是理論的五大本質特徵。人類形象思維的成果,如書法藝術作品不是理論。沒有抽象性與嚴密邏輯推演過程的隨感、散文、技術、實驗報告、可研報告、方案設計、模式設計、數學模型、政策建議不是理論。只有觀點不成邏輯體系的看法不是理論。可證偽的不科學理論、不可證實也不可證偽的非科學理論不是理論。
暫未證實也未證偽的學說或假說也不是理論。學術規范 學術規范是指學術研究必須運用一般科學方法,研究成果必須符合科學學基本原理,理論闡述必須符合形式邏輯與對稱邏輯,文字表述必須符合學術論著格式要求。
❹ 什麼是理論依據
理論依據是理論層面的依據,在行動之前要從理論上去論證行動的合理性,必要性等等,就是人們在各種物質性的和精神性的實踐活動中的思想觀念基礎或出發點。
在處理某個問題、作出某項決策的時候,總不會無根無據地作出,要有依據,這個依據,有理論層面的(如鄧小平理論、科學發展觀等),也有實踐層面的(如以往類似問題的處理案例)。
理論依據與事實依據相對應是人類理性的產物,因實踐主體個體的差異存在而具有主體性特徵。
依據
1. 把某種事物作為依託或根據。
《釋名·釋言語》:「基,據也。在下,物所依據也。」
2. 作為根據或依託的事物。
《禮記·曲禮上》:「必則古昔稱先王」 漢鄭玄註:「言必有依據。」
❺ 「理論依據」是什麼意思
理論依據人們在各種物質性的和精神性的實踐活動中的思想觀念基礎或出發點。
建構主義被稱作學習理論的一場革命。代表人物主要有皮亞傑、維果斯基。這一理論流派在知識觀、學習觀及學生觀這三觀上與其他理論大為不同。
在知識觀上,建構主義認為知識具有主觀性、動態性,而不是客觀真理。
在學習觀上,建構主義認為學習具有主動建構性、情境性與社會互動性。
在學生觀上,建構主義認為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而是通過自己已有的知識基礎主動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建構主義的三觀(知識觀、學習觀及學生觀)對於新課改具有啟示作用。新課改強調在課程內容上注重與學生生活實際與當前科技發展的聯系;在課程實施方式上提倡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總之,建構主義的核心之意——學生的主動建構啟示新課改注重學生實際發展,讓學生動手去學,建構自己所需的知識。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多元智力理論。他認為,人的智力由七種獨立的智力組成,包括: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幾何-空間智力、音樂智力、身體動覺智力、人際智力與自知智力。每個人占優勢的智力方面各有不同,因此,評價一個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不能只看某一種或某幾種,而應該全方位地進行評測。
❻ 畢業論文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畢業論文的理論依據是參考文獻,畢業論文根據論題來寫,依據各種已有的文獻定理及自己的實驗來完成。
寫畢業論文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事本專業工作和進行相關的基本訓練。
畢業論文應反映出作者能夠准確地掌握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對所研究的題目有一定的心得體會,論文題目的范圍不宜過寬,一般選擇本學科某一重要問題的一個側面。
(6)理論依據創造性擴展閱讀
進一步考查和驗證畢業論文作者對所著論文的認識程度和當場論證論題的能力是高等學校組織畢業論文答辯的目的之一。一般說來,從學員所提交的論文中,已能大致反映出各個學員對自己所寫論文的認識程度和論證論題的能力。
但由於種種原因,有些問題沒有充分展開細說,有的可能是限於全局結構不便展開,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開,有的可能是作者認為這個問題不重要或者以為沒有必要展開詳細說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說不清楚而故意迴避了的薄弱環節,有的還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沒有認識到的不足之處等等。
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提問和答辯就可以進一步弄清作者是由於哪種情況而沒有展開深入分析的,從而了解學員對自己所寫的論文的認識程度、理解深度和當場論證論題的能力。
進一步考察畢業論文作者對專業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是組織畢業論文答辯所要達到的目。通過論文,雖然也可以看出學員已掌握知識面的深度和廣度。
但是,撰寫畢業論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學員掌握知識的深廣度,而是考查學員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和鍛煉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
學員在寫作論文中所運用的知識有的已確實掌握,能融會貫通的運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並沒有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還有的可能是從別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過來,其基本涵義都沒搞清楚。
在答辯會上,答辯小組成員把論文中有闡述不清楚、不祥細、不完備、不確切、不完善之處提出來,讓作者當場作出回答,從而就可以檢查出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是否有深廣的知識基礎、創造性見解和充分扎實的理由。
❼ 心理學說的理論依據是是
主要理論依據很多 針對每一個內容不同的學派有不同的解釋 於是就產生不同的理論
在你這個問題下面恐怕是說不清了
不過可以告訴你有那些理論流派 他們的主要核心觀點是什麼
一、構造主義學派
代表人物:馮特和鐵欽納
觀點:這個學派受英國經驗主義和德國實驗生理學的影響,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意識經驗,主張心理學應該採用實驗內省法分析意識的內容或構造,並找出意識的組成部分以及它們如何連結成各種復雜心理過程的規律。它強調心理學的基本任務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規律,不重視心理學的應用,不關心個別差異、教育心理、兒童心理等心理學領域,以及其他不可能通過內省法研究的行為問題。
方法:內省法。馮特將傳統的思辨式的經驗性的內省發展成為「實驗內省」。並提出了十分明確的內省規則:(1)觀察者必須能確定,內省過程是在什麼時候引起的;(2)觀察者必須處於准備狀態,這指的是集中注意力於內心活動;(3)觀察必須重復若干次;(4)必須能隨著所控制的刺激的作用來改變實驗條件;(5)在變化刺激的情境的條件下,來觀察被試經驗中所引起的變化。
內省法是難以做到的、枯燥的、為一般人所不習慣的。因此(1)馮特強調內省者需經過嚴格的訓練;(2)要求被試在正式實驗之前做大量重復單調的預試。馮特把實驗內省只能用於簡單的心理過程,他反對把實驗內省用於復雜的心理過程。
實驗內省法所採用的是,從內省描述中獲得意識經驗的元素,再用經驗的元素去描述意識經驗。
評價:1.構造派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應用實驗方法系統研究心理問題的派別。在他們的示範和倡導下,當時西方心理學實驗研究得到了迅速傳播和發展。
2.把心理學看成一門純科學,只研究心理內容本身,研究它的實際存在,不去討論其意義和功用。所以極為狹隘。從反面推動了其他心理學派的興起和發展。
二、符茲堡學派
代表人物:屈爾佩
主要觀點:認為思維可以進行試驗研究,並且馮特的內省法無法對思維進行深入的揭示。提出了「系統實驗內省法」或「分段實驗內省法」,並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關於重量比較判斷的研究(證明了在判斷過程中不存在意象與印象的比較)、控制聯想實驗研究(被試在得到和理解了指令時,意識的操作已經在執行任務之前完成了)等。符茲堡學派提出了「無意象思維」的學說,即思維不能歸結為感覺和意象,在思維者的意識中存在著一種非感覺、非意象的元素。
方法:「分段實驗內省法」 ,先讓被試完成一種任務,然後讓被試做出在其完成任務期間所獲得的經驗進行回顧報告。並且是任務先行的。
三、格式塔心理學派
代表人物:L.韋特墨、K.考夫卡、W.苛勒等。
主要觀點: 韋特墨發現了「似動現象」,並探索形成似動形成的條件,對創造性思維有所貢獻;苛勒主張以現象學的方法知道心理學的研究,主張整體論,反對元素主義,強調質的分析先於量的分析。考夫卡提出了整體概念在兒童心理上的應用。但是,在解決心物關系和心身關系時,提出了物理現象、生理現象和心理現象都具有格式塔的特點。物理現象和心理現象是同型的,生理現象和心理現象也是同型的。雖然反對認為的分析的內省法,但並不否認內省法,最終沒有突出內省法的圈子。
方法:自然而然觀察的現象學實驗法。
評價:格式塔心理學派作為一個獨立的學派,是人們對意識經驗發生興趣,至少把意識經驗看作心理學的一個合法的研究領域,並繼續促使人們對意識經驗的研究和興趣是有意義的。同時格式塔學派對同時期的學派中肯而堅定的批評,對心理學的發展也具有重要影響。 但是,把直接經驗世界,看作是唯一確實而又可知的世界。把全部心理學問題,完全簡化為數理的問題。這其實已經違背了系統觀。
所有上述三個學派,在實驗方法上,構造主義心理學派變舊心理學的思辨的內省為實驗內省法;符茲堡心理學派變馮特的實驗內省為系統實驗內省法;格式塔心理學派又演變為自然而然的現象學實驗法。三個學派的具體研究對象與方法都不相同,但方向和目標仍是對直接經驗的分析;它們都帶有唯心主義色彩。
四、機能主義學派
代表人物:W.詹姆斯
主要觀點:認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意識,心理學是對意識狀態的描述和解釋,意識狀態是一種川流不息的狀態,是思想流、意識流和主觀生活流,反對把意識分解為基本元素的做法,認為這種做法容易破壞心理的整體,詹姆斯關於意識的觀點有:(1)每一種意識都是個人意識的一部分;(2)意識是經常變化的;(3)每個人的意識都可以感到是連續不斷的,每個人的意識狀態都是意識流的一部分;(4)意識的選擇性。安吉爾的主要觀點:認為心理學的方法是內省法(主觀觀察)和客觀觀察法,尤其看重內省法,認為它是心理學的基本方法。積極主張心理研究的領域應包括一切心理過程及其生理基礎和外部行為,看重心理學的應用性研究,如教育心理學、工業心理學和醫療心理學等。 而另一位機能主義的代表人物卡爾主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具有適應性的活動。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些心理學家也支持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傾向,它擺脫了心理學只研究意識的束縛,擺脫了心理學只採用內省法的束縛,擺脫了心理學只是一門描述科學的束縛,擺脫了傳統心理學的只研究意識經驗的束縛,而致力於個別差異的研究。
方法:過程研究法。主張在心理學的研究中用比較法作為內省法和實驗法的補充,比較法的採用導致在研究條件下各種因素之間的相關研究和因素分析。並且發展了許多方法,如內省法、客觀觀察法、測量和測驗的方法、統計的方法、比較研究法和問卷調查法等。
構造主義和機能主義兩個學派的區別:聯系構造主義和機能主義兩個學派具有很多不同的特點。構造學派把人的心理視為一個可以絕緣於外界的,獨立自主的經驗世界;機能學派力求把人的心理視為一種生物適應的工具,由於兩派對於心理的理解不同,因此使它們在研究內容(機能不同—構造是元素;機能是強調心理的機能作用)、范圍(機能比構造范圍大)、方法與發展方向(構造運用純粹內省;機能運用心理測驗)上表現出一系列的分歧。就哲學基礎說,這兩派的哲學基礎,歸根到底都是主觀唯心主義。就心理學的整體看,構造派對於感覺的有些研究,機能派對於個體差異和學習心理的有些研究,都找到一些事實,兩派的工作有互相彌補的成分。
五、行為主義心理學派
代表人物:華生
主要觀點:行為主義的主要觀點是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為,把行為與意識完全對立起來。在研究方法上,行為主義主張採用客觀的實驗方法,而不使用內省法。主要觀點可以概括如下:
(1)機械唯物主義決定論;
(2)認為心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是研究人的活動和行為的一個部門,要求心理學必須放棄與意識的一切關系,提出兩點要求:第一、心理學與其他自然科學的差異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異;第二、必須放棄心理學中那些不能被科學普遍術語加以說明的概念,如意識、心理狀態、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3)極力要求用行為主義的客觀法去反對和代替內省法,認為客觀方法有四種:第一、不藉助儀器的自然觀察法和藉助於儀器的實驗觀察法;第二、口頭報告法;第三、條件反射法;第四、測驗法。斯金納則屬於新行為主義心理學,他只研究可觀察的行為,試圖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函數關系,認為刺激與反應之間的事件不是客觀的東西,應予以排斥。斯金納認為,可以在不放棄行為主義立場的前提下說明意識問題。
方法: 極力要求用行為主義的客觀法去反對和代替內省法,認為客觀方法有四種:第一、不藉助儀器的自然觀察法和藉助於儀器的實驗觀察法;第二、口頭報告法;第三、條件反射法;第四、測驗法。
評價:華生倡導心理學家從對意識的研究轉向對行為的研究。但他的行為主義學說卻否定了意識,貶低了生理和遺傳的作用,否定本能的存在、腦和神經中樞的地位,片面強調環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等等。但是,行為也有其積極的意義:第一,華生以行為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使心理學獲得了與其他自然科學所共有的客觀性,從而在研究對象和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學的特徵;第二,華生的行為主義擴大了心理學研究的領域;第三,華生的行為主義促進了心理學的應用。
六、新行為主義心理學派
代表人物:托爾曼,斯金納
主要觀點:認為在個體所受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存在著中間變數,這個中間變數是指個體當時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它們是行為的實際決定因子,它們包括需求變數和認知變數。需求變數本質上就是動機,它們包括性,飢餓以及面臨危險時對安全的要求。認知變數就是能力,它們包括對象知覺、運動技能等等。認知行為主義者托爾曼對行為採取了整體式定義,而激進行為主義者斯金納則強調行為是一種關系。與之相隨,托爾曼強調機體的內部因素對行為的影響,赫爾強調行為內部的可能機制,斯金納則強調選擇、制導行為的相關環境事件及其與行為構成的選擇性相互作用。
評價:對科學問題具有巨大的客觀性,選擇簡單的操作行為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小心地控制實驗條件,得到了一些相對地擺脫了偶然性變數的資料,發展了對行為首尾一致的描述,這種描述極大提高預測和控制有機體的行為能力。但是,還有許多的心理現象不能被解釋。
以上三個心理學派的研究對象都是可以觀察到的行為活動,都是用客觀法作為研究方法,對心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來出現的續拍都是在前一個學派基礎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比前面的學派更完善。
❽ 論文理論依據是什麼可以舉個例子
研究課題的理論基礎 ,如果你寫數學論文,那你課題里用到的定理公理有哪些,如果是計算機課題,涉及的業務面的基礎理論是什麼,技術上用到哪些方法論、資料庫基礎、設計模式等。。。
第二章 輸氣管線陰極保護機理和有效性評價 6
2.1 天然氣管道陰極保護基本原理和技術路線 6
2.1.1 陰極保護基本原理 6
2.1.2 陰極保護參數 8
2.1.3 陰極保護的方法 11
2.2 天然氣管道陰極保護電位分布和測量計算 13
2.2.1 天然氣管道陰極保護體系的電位分布問題 13
2.2.2 天然氣管道陰極保護電位的測量 14
2.2.3 IR降及其修正 15
2.2.4其它影響陰極保護測量的因素 18
2.3 天然氣管道陰極保護的數值模擬計算 18
2.3.1拉普拉斯方程的導出 18
2.3.2恆流電場及其數學模型 20
2.3.3拉普拉斯方程的求解 22
2.4 天然氣管道陰極保護的有效性評價 23
2.5 管道防腐蝕測試方法 24
2.5.1 DCVG檢測 24
2.5.2 CIPS檢測 25
2.5.3 陰極保護電位安全區域分布 25
2.5.4 陰極保護水平劃分 26
2.6 小結 26
第三章 相關知識介紹 27
3.1 B/S結構體系 27
3.1.1 B/S結構體系原理 27
3.1.2 B/S結構體系特點 28
3.2 系統使用動態伺服器頁面(ASP)的理論基礎 29
3.2.1 ASP網頁的特點 30
3.2.2使用ASP概念的核心內涵 30
3.3 使用web作為軟體界面的基礎 30
3.3.1 web原理 31
3.3.2 web的特點 31
3.4 小結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