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貝多芬對人類做出了什麼傑出貢獻
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鋼琴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後一位,與海頓、莫扎特一起被後人稱為「維也納三傑」。
貝多芬是腳跨古典與浪漫兩個世界的巨人,一方面他將古典時期的真實主義、人文主義推到頂峰,另一方面卻以銳不可當的力量敲開了浪漫的大門,顯現出一片洋溢豐沛的新天地。
(1)貝多芬創造的頂峰是什麼擴展閱讀
貝多芬的一生經歷了法國大革命前後歐洲社會的激烈變革,他的作品是時代和個性結合的產物。他極大地擴展了交響音樂的思想內容,使之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體裁,鋼琴的表現幅度也大大增強。
內容的擴展導致表現手法的創新:他突破了傳統的形式結構,動機型的主題運用和動力性的樂思發展,使音樂具有非凡的氣勢和力量;建立在功能體繫上的變音體系,成為他的和聲風格特徵;
靈活的離調轉調和大幅度的節奏對比和力度對比,對於刻畫矛盾沖突和戲劇性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對位法的運用,樂隊音響的組合,鋼琴音樂的寫作都有鮮明的特點。
他為人類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對世界音樂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而被世人尊稱為「樂聖」
㈡ 貝多芬的創作生涯有3個時期,分別是什麼
第一階段是1795年到1800年;第二階段是1801至1814年;第三階段是1815到1827年。第一階段的作品延續了古典樂派的風格,其主題、旋律和句法都傳承自海頓與莫扎特,重要的作品有:歌曲《阿黛萊德》、《第2鋼琴協奏曲》、《悲愴奏鳴曲》、《弦樂四重奏Op.18》以及《第1交響曲》。
在創作時期的第二階段,貝多芬漸漸脫離古典時期的桎梏而進入浪漫時期,此一階段的重要作品計有:《第2交響曲》、小提琴《克羅采奏鳴曲》、《第3交響曲(英雄)》、歌劇《費德里奧》、《第4交響曲》、鋼琴《熱情奏鳴曲》、《第5交響曲(命運)》、《第6交響曲(田園)》、《合唱幻想曲》以及《第7交響曲》、《第8交響曲》。第三階段是貝多芬生命的最後12年,此時他的創作達到頂峰,每一首曲子都有完整的構思、自由奔放的曲式、深刻而真摯的表現力,將音樂所能展現的能量推到最高峰。此時最具影響力的作品有:《庄嚴彌撒曲》、《第9交響曲(合唱)》,以及帶有嶄新風格的弦樂四重奏作品。
㈢ 貝多芬作品的風格和代表作
第一個時期是1794—1800年。這一時期他寫了13首鋼琴奏鳴曲。貝多芬音樂風格中最有代表意義的「英雄性」在這些作品中有了初步的體現。誕生於該時期的《悲愴》則是他受到耳聾威脅時的痛苦內心的表白。
第二個時期是1801—1814年。這一時期他又有14首奏鳴曲問世。這些作品是貝多芬脫離18世紀傳統的重要標志之一,而成為進入他創新階段的鋼琴作品。從《暴風雨》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貝多芬用最平凡的素材和最樸素的音樂語言表達了他那最豐富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想。
第三個時期是1816—1822年。這個時期,貝多芬創作了最後5首鋼琴奏鳴曲,是貝多芬晚期風格的體現。這一時期的鋼琴奏鳴曲不再像早期和中期的作品那樣感情激烈、充滿矛盾,而給人超凡的寧靜與精神的升華。在鋼琴音樂史上,貝多芬是繼巴赫以後又一位傲然屹立的巨人。巴赫站在復調音樂之巔,貝多芬則立在主調音樂頂峰。兩位偉人所創造的鋼琴作品堪稱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的最高典範。正因為如此,音樂史學家曾將巴赫的48首平均律鋼琴曲和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分別奉為鋼琴音樂中的「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
㈣ 貝多芬一生創作最多的是什麼,其中最著名的是什麼
貝多芬晚復年作品比較成熟。
他最著制名的應該是幾部交響曲,如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第九(歡樂頌);接下來是鋼琴奏鳴曲,月光,黎明,熱情(列寧的最愛,也是我的~),離別,以及著名的華恩斯坦。還有不少鋼琴協奏曲,比如第三和第五。《庄嚴的彌撒》我沒聽過不好意思。。。
㈤ 1814年,貝多芬的聲譽達到巔峰,請問原因是什麼
貝多芬從1804年到1814年之間,肉體蒙受失聰的慘境,但在這十一年的歲月里,他的創作豐富,歷史價值史無前例。他寫出了人類音樂寶藏中光芒萬丈的珍品。
米開朗基羅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芬奇與拉斐爾都合不來,經常和他的恩主頂撞,但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
米開朗基羅的雕塑成就,使教皇的藝術總監勃拉曼特極為妒忌,他唆使教皇暫不修陵墓,強求雕刻家去畫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米開朗基羅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畫《創世紀》。
瓦薩里曾經說:「他愛托馬索·卡瓦列里甚於其他所有的人。卡瓦列里是一位羅馬紳士,年輕,熱愛藝術,米開朗琪羅曾為他畫過一幀肖像。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幀肖像畫,因為他討厭描繪活人,除非此人的確美貌無雙。」
一五三三年到一五三四年間,米開朗琪羅對卡瓦列里的友情發展到巔峰。一五三五年他開始結識維多利亞·科隆娜。他們的友誼始於一五三五年,自一五三八年秋趨於親密,但完全建立在對神的信念上。那時維多利亞四十六歲,米開朗琪羅已六十三歲了。
米開朗琪羅對托馬索·德爾·卡瓦列里的愛情,一般人——不論是正派人還是不正派的人——是會感到困惑的。即使在文藝復興末期的義大利,也會引起一些令人惱火的流言。阿雷蒂諾寫了侮辱性的諷喻詩影射此事。但是阿雷蒂諾的誣蔑(他向來如此)不能傷及米開朗琪羅,「他們以自己的小人之心來捏造一個米開朗琪羅」。
這些純屬參考.........
㈥ 貝多芬一生創作了多少作品
貝多芬創作的作品有暴風雨奏鳴曲,悲愴,致愛麗絲,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歡樂頌。
1、《暴風雨奏鳴曲》是由著名的貝多芬撰寫,本作品與以前的「悲愴」型作品有些不同的氣質,正是貝多芬耳病加重,個人生活中又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甚至寫下了遺言,曾想到死去的時刻,人生、藝術、理想、現實,肯定都是他思索得很多、很深的題目。
2、《悲愴》是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的傑作,也是因其戲劇性的優美旋律而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無論在內容、旋律和結構等諸多方面,都滲透著一種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這也是貝多芬等德國音樂家共有的特質。
3、《致愛麗絲》是貝多芬在1810年創作的一首獨立鋼琴小品,是貝多芬獻給「愛麗絲」作為紀念的作品。 該作品在1867年被後人所發現,後收錄在《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補遺部分59號。
4、《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於1804年的交響曲,這首交響曲從內容到形式都富於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聲與節奏新穎自由。他在曲式結構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嚴的葬禮進行曲作為第二樂章,用一首諧謔曲作為第三樂章,都是前所未有的。
5、《歡樂頌》由貝多芬所譜曲的音樂成為了現今歐洲聯盟的盟歌、歐洲委員會會歌,亦曾被用作羅德西亞1974-1979年國歌《揚起羅德西亞的聲音》的旋律。
㈦ 被稱為貝多芬全部創作的高峰和總結的作品是
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合唱》,作品大約創作於1819至1824年間,是貝多芬全部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作品於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首演,即獲得巨大的成功,雷鳴般的掌聲竟達五次之多。這部交響樂構思廣闊,思想深刻,形象豐富多樣,它擴大了交響樂的規模和范圍,超出了當時的體裁和規范,變成由交響樂隊、合唱隊和獨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偉而充滿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壯麗頌歌。作者通過這部作品表達了人類尋求自由的斗爭意志,並堅信這個斗爭最後一定以人類的勝利而告終,人類必將獲得歡樂和團結友愛。這部作品第四樂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國著名詩人席勒的"歡樂頌"為歌詞而譜曲的,也是本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主題。從作品的醞釀到完成,第九交響曲傾盡了貝多芬數十年的心血,是其音樂生涯的登峰造極之作。全曲從頭至尾的演奏時間至少需要一個小時以上,但並無任何冗長拖沓之感。
㈧ 被稱為貝多芬的巔峰之作的作品是那個
被世人認為的巔峰之作:
第九交響曲
貝多芬自己認為的巔峰之作:
庄嚴彌撒
㈨ 貝多芬創作生涯的第三階段是怎樣的
貝多芬創作的第三階段是1815-1827年,貝多芬生命的最後12年,此時他的創作達到頂峰,每一首曲子都有完整的構思、自由奔放的曲式、深刻而真摯的表現力,將音樂所能展現的能量推到最高峰。此時最具影響力的作品有:《庄嚴彌撒曲》、《第9交響曲(合唱)》,以及帶有嶄新風格的弦樂四重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