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摹臨和摹寫有什麼區別
臨摹和摹寫都是書法和國畫的學習方法,主要區別在於臨和摹:臨是指參照範本作畫或習字,摹則是將紙覆蓋在範本上依透視摹寫。通常說的「臨摹」其實只是臨而不摹,無論書畫皆可依此法學習。但摹寫在書法學習中較多,除工筆線描外並不多用於國畫學習。
⑵ 認識是臨摹與創造的統一對嗎
認識是主體對客體能動的反映,是摹寫與創造的統一,把二者割裂開來會導致(A.B) A.唯心主義認識論;B.直觀被動的反映論
⑶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選擇題。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這種反映是摹寫與創造的
唯物主義認識論又叫反映論(除庸俗唯物主義外)。它認為客觀世界不依賴於意識而存在,客觀世界是認識內容的唯一來源;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同時是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是具有同一性,認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世界。也就是人的意識是能夠正確認識現實世界、世界是可認知的。
唯心主義認識論又叫先驗論。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客觀唯心主義,一種是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虛構出某種獨立於人類與自然界之外的「客觀精神」,並把它當作世界萬物的本原,認為世界萬物都是這種客觀精神本體的派生物。如19世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絕對觀念」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絕對觀念外化或異化的結果。宗教神學是客觀唯心主義的一種比較粗糙的形式,它宣揚世上萬物都是由神或上帝創造、統治的,其所謂的神或上帝實質上也就是一種客觀精神本體。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意識當作世界萬物的本原,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人的主觀意識的產物。如我國明代哲學家王守仁認為「心外無物」,月亮、太陽以及世界上的萬物都存在於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產物。「唯我論」是主觀唯心主義的極端表現,它主張「我」就是唯一的存在,就是一切,除此之外,什麼都不存在。總之,先驗論主張人類的認識先於客觀物質、先於實踐而存在。只不過主觀唯心主義主張認識是對主觀體驗、感覺和心靈的把握;客觀唯心主義主張認識來源於某種神秘的精神實體。
對於以上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標准。凡是肯定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主張世界可知的,就是可知論;凡是否認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的,就是不可知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認識論上的對立取決於它們在哲學基本問題上的對立。唯物主義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必然同時堅持反映論;唯心主義堅持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必然同時堅持先驗論。
答案:(3)不可知論
⑷ 認識是主體對客體能動的反映,是摹寫與創造的統一,把二者割裂開來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割裂二者就成了形而上學.阻礙了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與改造.這是唯物主義的觀點.
⑸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是摹寫與創造的統一
辯證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是實踐,所以他承認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D應該也是辯證唯物主義承認的,因為他認為認識具有能動作用
⑹ 創造和製造有什麼不同的意思
創造和製造意思的區別為:指代不同、出處不同、側重點不同。
一、指代不同
1、創造版:想出權新方法、建立新理論、做出新的成績或東西。
2、製造:用人工使原材料成為可供使用的物品。
二、出處不同
1、創造: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關於<小說世界>》:「新的年青的文學家的第一件事是創造或介紹,蠅飛鳥亂,可以什麼都不理。」
2、製造:蔣子龍 《開拓者》一:「工地上的節奏,緊張而又紊亂。有的地方人喊車鳴,人為地製造熱烈的氣氛。」
三、側重點不同
1、創造:創造是一個開發過程。
2、製造:製造是一個生產過程。
⑺ 如何摹寫作文
先想好題材,然後按照被臨摹的作文的結構和思路給自己想的文章分好段。每一段的連接處都仿照被臨摹作文,除了作文的內容要換成自己的,其他的都照著被臨摹作文抄
⑻ 摹寫性和模仿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可以說意識具有摹寫性而不能說意思是現實的模仿暈了
反映具有摹寫性是指,人的認識作為對某一事物的反映,必然是以這一事物為原型的。摹寫是有創造性的摹寫,而不是鏡面的摹寫。模仿就是一摸一樣的仿照過來,這就是鏡面摹寫,是不對的。其實有點兒像小學老師讓你仿寫和抄寫的區別,仿寫就具有摹寫性,抄寫就是鏡面摹寫,就是模仿。
⑼ 認識是主體對客體能動的反映,是摹寫與創造的統一,把二者割裂開來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1.唯心主義認識論2.直觀被動的反映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