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文學創造的構思方式

文學創造的構思方式

發布時間:2021-08-21 18:28:52

① 什麼是文學創作的藝術構思

藝術構思是作家在深入生活和體驗生活的基礎上,按照其創作意圖把對實內際生活的感受與認識統一容起來,醞釀、創造成為藝術形象而進行的一系列的形象思維活動。
藝術構思包括作品題材的選取和提煉,主題思想的醞釀和確定,人物性格、人物活動及人物與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考慮和設計,故事情節發展與整體結構布局的安排和設置,以及研究和探索最適當的表現形式等等。

② 文學創造的本質規律是什麼

文學創造作為一種生產,是人與世界即主客體間的特定關系的反映。因此,要理內解文學創造的本質容規律和特點,必須科學地理解文學創造的主客體及其相關聯系。文學創造的客體是特殊的社會生活。文學創造的主體是特殊的藝術生產者。

③ 簡析文學創作培訓中如何構思轉化

我覺得培養轉換思維是思想意識的一種改變

④ 文學創造中的形式創造應遵循什麼原則

怎樣理解「真、善、美」及其統一是文學創造的審美價值追求?在文學創回造中「真、善、美」與答「藝術真實」、「情感評價」、「形式創造」是什麼關系?
答:文學作為認識活動,以內在尺度創造藝術真實,要點是求「真」,體現為「歷史理性」。作為審美活動,文學創作情感的評價對象,核心是尚「善」,體現為「人文關懷」。最終,文學創造還要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形式創造,為情感評價所把握的藝術真實「造形」,使之成為藝術文本,境界是呈「美」,體現為「文學升華」。質而言之,真、善、美及文學創造的價值追求。

⑤ 文學構思

平時積累的些許個人心得體會,不一定合用,算是拋磚引玉吧:
文學構思的突破

構思猶如閃電,產生在一個洋溢著思想、感情和記憶的意識里。當這一切沒有達到那種必然放電的緊張階段以前,都是徐徐地,逐漸地積累起來。那個時候一到,這個被壓縮,還稍微有些混亂的內心世界,就產生閃電——構思。

文學構思突破的幾種形式
(一) 意念式
它常常是作者大量積累了生活材料之後,並確定了題材范圍許久,但等於沒有一個意思能使整部作品升騰起來。這時,常常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意念,一下子就能使作品的思想含義深刻得多,其藝術感染力也隨之劇增。
如甘鐵生的《人不是含羞草》,寫的是一群待業青年奮斗的故事。這題材許多人寫過,但它卻有感人至深的地方,除了文章所含的生活韻律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找到了能恰如其分地表達這些奮斗青年的「意念」——人,不是含羞草。因為含羞草在中國是草,在非洲的熱帶雨林可長成參天大樹。有人說,中國不利於人材的發展,作者卻說,人,不是含羞草。
恰恰是有了這個深刻的意念,使人讀來在背景的冷調子里感悟到一種昂揚的奮鬥力量。
(二) 點睛式
我國古典文學中常出現此類具有藝術突破的作品,內中妙語,頓使作品煥發光彩。
如《聊齋志異》的《鴿異》,寫了一個酷愛鴿子的悲劇故事。
故事先寫一張姓公子養鴿種類繁多,接著進入情節,某夜一白衣少年翩然而至,看過張公子的鴿子後,領他到家看鴿,那都是絕世罕有的珍品。再三乞求下,張公子求得一對。這鴿,皮肉晶瑩,通體若無隔閡,臟腑可數。回家視若珍寶,精心哺養。一天,父親一做大官的朋友問他:「畜鴿幾許?」退而思其言,疑其要,。心矛盾之極;給又不舍,不給又恐得罪父友、大官。最後把那對白鴿「籠送之,自以為千金不啻也。」張公子甚得意,可那官連一聲「謝」也沒有。幾天後,張公子忍不住問:「前禽佳否?」大官答曰「亦肥美。」原來大官把那鴿給吃了。
點睛之筆在「亦肥美」三字。「亦肥美」不亞於一出悲劇對人心靈的震撼,使作品飛騰起來。這三個字把張公子愛鴿成癖的痴情、白衣少年託付骨肉的深情通統擊個粉碎;把一個不學無術、貪婪嗜食、摧殘美好的老昏官形象赤裸裸地活現於紙上。
當然,這點睛之筆要在關鍵時刻才奏效,如沒有對張公子愛鴿成癖的闡述,沒有對白衣少年仙鴿珍異的描寫,沒有對張公子在大官索鴿時內心矛盾沖突的刻畫,當「亦肥美」三字出口時,會有如此強烈的悲劇效果嗎?
(三) 關目式
所謂關目式,是戲曲中的用語,是指貫穿於戲曲始終的小道具。
歐. 亨利的短篇《最後一片葉子》,細節運用上有精湛獨到的匠心。
一個病入膏肓的姑娘,絕望地看著窗外秋風中的藤架說,她的生命將隨最後一片藤葉的飄落而結束。然而一天天過去了,藤架上有一片葉子任憑寒風呼嘯,卻始終沒有落下,姑娘的眼中燃起了希望之火,病也漸漸好轉。她與那片最後的藤業一起,迎來了生命的春天。
小說妙在結尾:當姑娘贊美最後一片藤葉的生命力時,朋友告訴她,那片葉子是一位畫家用彩筆畫上去的。
這出乎意料的一筆,使得「藤葉」這一細節在全篇之中占據了無比重要的地位,達到了濃烈的藝術感染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歐. 亨利式的結局」
(四) 動作式
動作,一種戲劇術語,早在紀元前三百多年,亞里士多德就認為戲劇的基本要素是動作,他甚至認為動作與情節是同義語。
如妥思托耶夫斯基的《白痴》中有一場令人驚心動魄的場面——燒拾萬盧布。娜司泰謝當著一群上流社會的貴族、商人、官吏,把自己賣身的十萬盧布輕蔑地拋進了壁爐。所有的人都瘋狂地看著那捆燃燒著的巨款,就象在灼燒自己的心一樣。
無獨有偶,中國古典小說《杜拾娘》中,杜拾娘怒沉百寶箱,也是靠動作調動起整篇作品的情緒高潮。杜拾娘與李甲性格的發展和完結,沒有「怒沉」這一動作,是很難表現出來的。
(五) 劇增式
在文學創作中,有一種與「突變」正好相反,它先預示出一種細微或小小的證候,然後或在結尾或在高潮時突然以同類現象的劇增而對讀者或觀眾產生強烈的震撼作用。
民間故事:一縣官瘋狂壓制人民,甚至明令禁止人民點燈。一男子因違令而被投入監獄。其妻哀求縣官欲探獄。縣官說:你在風雨之夜秉燭從家徒步到監獄,如蠟燭不滅放了你夫,如燭滅就砍了你夫。這妻子在風雨之中,小心翼翼地捧著點燃的蠟燭艱難地向前挪進。然而蠟燭卻在監獄的大門前被風吹滅了。縣官殘忍地殺害了她的丈夫。這下把全城的百姓都激怒了,人們高舉火把,形成一片火海,殺進了縣衙。
故事開頭不許點燈,全城是一片黑暗,至秉燭探監,一點幽幽燭光在黑暗中移動,忽然燭光一滅,徒然變成一片火海。這就是從一點燭光到一片火海的劇增。
(六) 巧合式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因而在生活中本不相關的,在文學作品中卻可「巧合」。文學構思利用了這中巧合,以此牽動全局,也生就了無盡的趣味。但以巧合為構思,要掌握好分寸,否則往往給人一種虛假的、缺乏真實的感覺。
文學構思的方法,是大海洶涌的潮頭,每一次湧起,形態絕不相同,但當它以澎湃的激情撞擊礁石的時候,就顯出其壯美的天性。
講究文學構思的作品,常不以情節的離奇取勝,作者也偏重於從日常平凡淡泊的常事中探尋出文學的韻味。
試想:一片藤葉、一方手絹、一點燭光、甚至三個字,有什麼神奇之處呢?然而它們卻在作家尚處於昏沌的狀態時,象一團火光、一道裂破長空的閃電,刷地照亮了所有的材料,賦予形象以生命,給予作品以飛翅,將思想內涵推向藝術的升華境地。

⑥ 文學創造的主體的基本概念

文學創造的主體是什麼

1、文學創造的主體是存在於藝術生產活動中的藝術生產者,即作家這種特殊的生產者。人並非任何時候都可以稱為主體。只有當人處於與特定客體的特定關系中並對客體的主動、主導地位具有主體性時,人才是真正的主體。文學創造的主體首先必須存在於文學創造活動中,並創造文學產品。所以,我認為,只有處於文學生產活動中並具有主體性的即自覺的創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學創造的主體。例如,巴爾扎克寫出了偉大的作品——《人間喜劇》,那麼巴爾扎克就是文學創造的主體。

2、文學創造的主體是美的體驗者、評價者和創造者。

3、文學創造的主體是具體的社會人。

首先每一位作家、詩人,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不可重復的「自我」,都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自由創造,因此他們的作品無論就內容或形式來說,都烙下了獨創性的印記,都表現出個人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和創作個性。不同的文學創造主體就有不同的藝術格調的作品,如魯迅和周作人兄弟,早期經常生活在一起,但寫起文章來,一個沉鬱、辛辣,一個平和、沖淡;一個關心民間疾苦,一個崇尚親適趣味,他們在政治上分手之前,情趣就不一樣。

有些作家寫同一題格,但意味卻並不相同,如朱自清與俞平伯曾同游秦淮河,各寫一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兩篇散文都寫出了時代的苦悶情緒,但朱文清新,俞文朦朧,朱自清從秦淮河現實的紛擾中感到了「歷史的重載」,甚至以為碧陰陰的|、厚而不膩的秦淮河水「是六朝金粉所凝」,俞平伯則在「怪異樣的朦朧」中悟出空幻的哲理。

任何個別的作家、詩人都不可能是生活在社會和一定社會關系之外的孤立的個體,都不可能是封閉在自我意識中的神秘的精靈;他們對生活的審美感受、審美體驗、審美判斷和評價以及運用文學語言反映生活的技巧、風格,都受到時代精神、社會意識、公共心理、民族特性、階級意識等因素的影響,正如契訶夫所說:「文學家是自己的時代的兒子,因此應當跟其他一切社會人士一樣受社會生活外部條件的制約。」從屈原到魯迅,從荷馬到海明威,任何一位作家、詩人,他們都既是個別的人,又是一定的社會人,他們的作品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既是個人的,又是一定時代精神和社會意識的折光。例如魯迅選擇阿Q這樣的人物,就與當時辛亥革命的失敗和國民心靈普遍麻木的社會生活情景密切相關。

⑦ 寫作構思方法有哪些

1、設置懸念法
設置懸念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在開頭設問,即在作文開頭即給讀者提一個問題,形式可以是問句,也可以僅僅是一個敘述,但在開頭的事情往往顯得匪夷所思,不符常規,這樣能在讀者心中產生一個疑問,引其興趣,讓其對下文產生期待心理。
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開頭即是「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這個開頭就比較有吸引力,因為它給讀者設置了很多疑問。小女孩是幹啥的?這么冷的天,還是個大年夜。她為什麼一個人在街上走,還光頭赤腳?讀者自然而然想往下讀。

2、抑揚法
所謂抑揚法,包括先抑後揚或者先揚後抑。這個方法說的是當你真正要表達某種褒貶情感的時候,不要一開始就表現出來,而一開始將相反的方面表現出來,接著才開始表現你所想表現的那個方面。
如金庸小說《笑傲江湖》描寫令狐沖的師父岳不群時,即用了欲抑先揚的手法,開始時將岳不群描述成一個慈父良師的形象,給了他正派人士引以為榮的「君子劍」稱號;但到後面,這慈父卻利用女兒幸福達到私利,這良師卻為私心殺害自己徒弟。堂堂「君子劍」實為不折不扣的陰險小人,為野心掀起武林中的腥風血雨。這樣不用太多語言描述,光是前後一對比,其人性之丑惡暴露無遺。而《神鵰俠侶》描繪楊過則使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
「抑揚法」實際上是對比思維的一種,寫作時要注意。「抑」的目的是「揚」,「抑」的內容是為了更好地「揚」。最終要把你最想要表達的那個意思抒發出來。

3、誤會法
誤會源於人與人之間或人對事物的錯誤理解。誤會法就是指在文學作品中,人物的一方對另一方(或者某件事)產生誤會,或者兩人互相誤會,從而引發矛盾,推動情節發展,從而使人物情感的波瀾層層遞進,多姿多彩。所謂「人貴直,文貴曲」,平鋪直敘是作文大忌,而要讓文章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巧設誤會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比如有一篇考場滿分作文叫做《誤會》,文章中開始寫「我」因為天下雨父母親沒給生病的「我」送傘而導致「我」誤認為父母不愛「我」了,後來看到母親留下的紙條才知道父母親是想鍛煉「我」,讓「我」能夠成長得更好,「我」在知道這是個誤會之後明白了父母對「我」的關愛。這就是典型的用「誤會法」來給文章設置懸念的例子。
使用這個方法需要注意在寫完誤會之後一定要交代這是個誤會,並且需要交代主人公知道這是個誤會之後的心理反應。

⑧ 論述文學創造的過程

過程
1、話語蘊藉——是對文學活動的特殊的語言與意義狀況的概括,指文學作為社會性話語蘊含豐富的意義生成可能性。
2、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釋,就是「人類遠古的深層集體無意識」,是自遠古人類在生活中形成的、並且時代遺傳下來的深層心理經驗,是一種亘古綿延、無所不在、四處滲透的最深遠、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類思想,即人類精神本體。
3、藝術構思——是作家在材料積累和藝術發現的基礎上,在某種創作動機的指導下,以心理活動和藝術概括方式,創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維過程。
4、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性質——對文學活動的特殊性質的概括,指文學是一種交織著無功利與功利、形象與理性、情感與認識等綜合特性的話語活動。
5、精神生產——指人類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資料而進行的對於自然、社會的觀念活動。科學、哲學、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藝術(7種)都屬於精神生產。(精神生產的概念首見於《德意志的意識形態》,此後在《共產黨宣言》《剩餘價值理論》等著作中多次出現)
6、物化階段——是文學創造過程的最後階段。它是指作家將在構思過程中已基本醞釀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轉換為文學符號,並固定在紙張上,使其成為可以流通和消費的意識形態話語系統的階段。

⑨ 文學構思的主要方式

構思,是指作家、藝術家在著手創作孕育作品過程中所進行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包括選擇題材、提煉主題、安排人物和情節、探索藝術表現形式等等.在構思過程中,作家、藝術家有各自不同的習慣和方式,或睡或坐,或動或靜,總之,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法構思出一篇篇精妙的作品,給後人留下了耐人尋思的佳話.

⑩ 什麼是"構思手法"

(一)構思本質
完整地認識「構思」一詞,有助於把握構思以及寫作(包括文學創作)。構,在這里不僅指結構,而且指整體。思,是以抽象思維為主導、包括形象思維、潛意識思維(包涵基因編碼程序和生平感知等意識)和靈感思維等的心理活動。構思,是作者在觀察體驗的基礎上,提煉文章的主題意蘊並選擇最佳表現方式,以指導寫作實踐的創造性總體思維過程。作者作為個體生命獨自對文章進行整體性思考,必須依憑觀察體驗甚至一定計劃的基礎性條件。構思的目的和成果最明顯的是提煉主題意蘊及其表達方式。構思及其成果的作用在於指導起草、修改以及整體寫作實踐。
構思是獨創,只有個體生命才有可能最先萌發創造的意念(決不可能由眾人異口同聲地發出)。可以說,構思這種心理現象的生命個體化及其模糊性甚而神秘性,是導致人們產生偏見和誤解的根源。
更進一步,構思是文學創作及寫作過程的核心環節。文學創作及寫作應當是一個系統、開放、循環的過程,包括一系列環節:由觸發沖動或者接受任務開始,作者從事調查或者整理材料,進而構思,隨後以文字來表現,接著向社會發表,最後接受讀者反饋等。最重要的核心的環節是構思。只有構思,是純粹個體產生的。構思前的階段為其服務。收集材料往往以材料的性質為轉移,材料的客觀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材料要為構思打下基礎。構思後的階段由其所生發而來。不管是文字表現還是發表,都是構思的表現和觀照。沒有構思,寫作就沒有了中心,沒有了靈魂,註定是等而下之的重復或者模仿。構思這一核心作用不容輕視。
其實,一切人類活動都需要構思這一生命的光華。只不過,在其它方面叫法略有差別而已。有的叫意念,顯得寬泛模糊。有的叫靈感,只是點出了構思的精華和契機。有的叫創意,限於廣告而言。有的叫創思,倒有較高的准確性,但是認可度不高。還有的叫主意、點子、計謀等,顯然都有片面性。弄清構思,有利於理解相近意義的概念,更有利於從事創造活動。
(二)構思特點
簡而言之,構思要整體思考文章,創造出抽象思維的成果--主題意蘊(主題是外來詞,而在我國古代一直被稱為「意」)及其表達方式。它有如下特點:
1.客觀性。這是構思的前提所在,也就是收集材料,不管是從有目的有計劃的調查,還是從生活經歷中的觀察和體驗而得到。構思建立在對客觀而又全面的材料進行分析的堅實基礎之上。
2.創造性。這是構思的靈魂所在,是最顯著的特性。文章寫作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任何文章都是一種或大或小的創造,主導思想或者主題意蘊都不應該與其他文章相同。構思的創造性體現在它的主要成果主題意蘊上。在筆者看來,構思的創造有大中小三級。最大的創造是原創,這是個性化、獨創性都極強的創造。一般的創造是創新,這是在既有主題意蘊上的改造和革新。最簡單的創造是新穎,是在形式上或者某些次要方面不同於眾。要想構思中靈感泉涌而出,首先要從人生觀的根本上著力,要有一種強烈的使命觀,還要開發想像力,學習科學新方法。
3.總體性。這是構思的氣魄所在。構思,一是對整個文章進行思考,二是在中國和世界的宏觀背景中思考。以抽象思維為主導,逐步進入顯意識和潛意識的心靈大宇宙去引爆靈感。
4.指導性。這是構思的功效所在。構思的作用是對整體文學創作及寫作活動起到指導、觀照的作用。構思的成果主題意蘊將成為整個活動的核心,並不斷現身。
四個特性辯證統一在構思的運作之中。
(三)構思成果
1.構思最終而又最大的成果,是得出「思」的結晶—主題意蘊。寫作四大要素中材料、語言和結構都是客觀存在的,只有主題是作者自己產生的,並且最為重要。然而,主題的認識十分模糊。在專著教材中,主題在構思部分中或者被束之高閣,或者被片面地模糊地稱為概念、觀念、中心思想、思想內容等。即使在居於世界前列的我國寫作理論研究中,主題認識至今還不確切,更未達到操作性的要求。如較為權威的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材《寫作》中,主題被定義為:「主題是作者在文章中通過各種材料所表達的中心意思。它貫穿著文章的『全部內容』,體現著作者寫作的主要意圖,包含著作者對文章中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基本認識、理解和評價。」 (注4)這一認識泛泛而談,對於把握主題沒有多少幫助。這就需要重新分析認識主題意蘊。
應當從本質出發來認識主題意蘊。主題認識應是從其本質屬性--抽象性出發的:它是一個作為文章中心的對於文章對象的認識判斷。所有文章的主題都是這樣。主題的抽象性更表現在它的具體表達形式是一個判斷句:一個有主語(可以省略)、謂語和賓語(也可以單獨省略)的句子。意蘊則是在文學創作中首先確立的核心,比起單純的主題來說要復雜得多,可以簡要地說是「主題+副主題+審美意向」,往往呈現為一個復句。如《紅樓夢》的主題意蘊是:特定個體生命在混沌生活中極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以及這種追求不可能達到的悲愴和幻滅。而《西遊記》的主題意蘊則是:追求超越、自由、自尊的人生大道以及不能實現這種追求的迷惘。
正如靈魂的高低決定著人的水平一樣,主題意蘊的高低也決定著文章的水平,也就是說主題句具有層次性。作者一定要充分發揮主觀性,讓主題句達到更高的層次。不談作者自身修養的提高問題,僅就主題意蘊本身的提煉簡要一談。
主題意蘊可以有五個層次。(1)客觀真實層次。主題意蘊最基本的層次應該是客觀層次,即准確反映了作品中心內容如形象、情節的本質真實和客觀特色。(2)時代特色層次。時代特色中最突出的是新穎性和先進性。作者要力求站在時代前列,以新的思想認識作為寫作主導思想形成的基礎。人類社會的思想認識是不斷發展的,表現在文學作品中的寫作主導思想當然也隨之變化提高。這一點,指的是寫作主導思想的共性基礎。例如,中國古典文學中對於愛情認識是螺旋式發展的。在《詩經》所代表的民歌中,愛情的認識是樸素的,兩情相悅。在《西廂記》中,男女青年則在封建門弟觀念的束縛中掙扎突圍,一見鍾情終於抵擋不住世俗壓力。而在《三國演義》中,男女之情完全被封建政治理性所埋沒。在《水滸傳中》,男女之情又走向一段倒退的曲折之路,被正統封建理學觀念有意識地排斥、無意識地扭曲。在《金瓶梅》中,男女之情沉浸在肉慾的無止境滿足中。而在《紅樓夢》中,男女之情終於有了共同的個性追求的語言基礎,但是卻偏於精神的超脫。每一個作者都應該以本時代最先進的思想理論為指導,結合文章對象,形成寫作主導思想,最終提煉出自己的主題意蘊。(3)文化色彩層次。要求作者的思想文化修養尤其是民族文化素養的提高,使得主題意蘊具有民族文化的色彩。(4)哲理意味層次。哲理簡單說就是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的理趣。具有哲理意味的主題意蘊給人啟迪,發人深省。(5)審美生命層次。美,其實是具有自由創造本質的個體生命。主題意蘊最高的層次應該是審美的生命認識。
2.構思的成果又包括主題意蘊的表達形式。大概有兩種。
1.結構方式。表達構思的意,常常需要一個好的結構方式,更准確地說是整體內容。不過,結構要服務於主題意蘊。高明、巧妙的結構,屬於構思的責任和內容,常常靠靈感的促發。
整體內容的結構,最突出的是社會生活的客體內容:人物、事件、環境、景觀及其所存在的客觀的邏輯聯系。構思的目的在於使它們成為新的藝術生命的組成部分。大體有幾個方面:一是人物與人物關系的建立。人物的命運,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決定著作品的規模、層次和構架。二是事件與矛盾沖突的展開。三是環境和環境的設置。三者在具體創作過程中是融為一體、綜合進行的。
2.表達手法。選擇並組合最巧妙的表現手法,更好地表達主題意蘊。大則如方法流派的選擇,小則如好的開頭使接受者更加興趣盎然,如正文中間結構巧妙精美,如修辭等。
總之,構思要創造出主題意蘊及其表達方式。

閱讀全文

與文學創造的構思方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