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周朝技術代表人物有哪些
1、墨子被後世尊稱為「科聖」。墨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從理性高度對待數學問題的科學家,他給出了一系列數學概念的命題和定義,這些命題和定義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性。
墨子(生卒年不詳),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 ,生前擔任宋國大夫。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魯班,土木建築鼻祖、木匠鼻祖。
魯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時期魯國人,姬姓,公輸氏,字依智,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鋸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
Ⅱ 西周的科技
手工業技術的提高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公私需要的浩繁,周王朝很重視手工業生產。周王室和諸侯公室都擁有各種手工業作坊,有眾多的具有專門技藝的工匠,號稱為「百工」。這些作坊和工匠,都由官府管理,所謂「工商食官」。
西周時期,一些主要的手工業生產部門都有比較顯著的進步。
青銅器鑄造仍然是手工業生產的重要部門。西周初年鑄造的青銅器,其形制、紋飾和品種和商末大致相似。康王以後,才逐漸推陳出新,表現出一些新的風格和特色。
西周青銅器鑄造的地域分布,比商代要廣泛得多。周王室和諸侯公室,乃至一般貴族,都擁有規模大小不等的銅器鑄造作坊,乃至影響到比較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因此,這個時期的青銅器,既有共同的風格,又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某些地方性的特色。 西周青銅器的數量遠遠超過商代。歷代出土的西周青銅禮器、用具、兵器、工具、飾物,數以千計,更有成批的出土。如1976年3月在陝西臨潼出土一批青銅器,達60件,其中的利簋的銘文載錄了武王伐紂的事,是迄今發現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同年12月又在扶風發現一個青銅器窖藏,內有微史家族的青銅器103件。
西周青銅器的類型比商代有了顯著變化。有些商代常見的器物,如酒器中的方彝、卣、觚、爵等,逐漸減少或絕滅,新器物又不斷出現,如樂器中的鍾,兵器中的戟、劍等。器物紋飾從繁縟趨於簡易,逐漸減少了過去所帶有的神秘色彩,器壁也從厚重而趨於輕巧。 陶瓷器的製作,西周時期有突出的發展。在陝西岐山、長安,河南浚縣、洛陽和
江蘇丹徒等地的西周遺址和墓葬中,都發現了原始瓷器,有簋、豆、罐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徽屯溪西周墓出土的原始瓷器,有碗、盂、豆、尊、盤等,數量和種類都超過前代。這些原始瓷器,基本上達到了成熟的程度,是中國瓷器史上的一個重大發展。
西周仍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為最多,也有少量夾砂紅陶和泥質紅陶。泥質黑陶和白陶,到西周後期已經不見了。西周陶器的器形,作炊器主要有鬲、甑,作飲器的主要有爵、觚等。但已經很少,作食器用的主要有豆和簋,作盛器用的主要有勰、罐瓮、盆、盂等等。在造型上,西周陶器以袋狀足、圈足、平底為主要特徵。紋飾仍以紋理較粗的繩紋為主,另有一些劃線紋、篦紋、弦紋、刻劃三角紋等。這時附加堆紋已很少使用。西周時期燒造陶器的窯爐主要還是饅頭窯,龍窯的使用還是相當少。 地理知識也有發展。如《尚書·洛誥》記載成王時建洛邑曾繪有地圖;康王時金文宜侯夨簋提到王觀看「武王、成王伐商圖」和「東國圖」,可知不僅有一般地圖,還有軍事歷史地圖存在。
Ⅲ 列舉夏商西周的科技成果
一、甲骨文和金文
1.殷墟與甲骨文
2.商周金文
二、科學與技術
1.夏商天文歷法
2.商周的科技成就
三、史學和哲學
1.我國最古的史書——《尚書》
2.《周易》及其評價
四、聞名於世的青銅鑄造藝術
Ⅳ 夏,商,西周,春秋戰國主要科技文化成就有哪些簡要歸納,最好有一個表格
(1)出現了甲骨文和金文
(2)歷法:有<夏小正>,<干支紀日法>
(3)天文:有最早的日食月食記錄
(4)有醫葯學常識
(5)生物學:有動植物的名字,對保護環境有初步認識
(6)地理學:<周易>樸素辯證法,有中華民族的精神
(7)雕塑和青銅鑄造藝術達到高峰
Ⅳ 中國古代的創造發明有哪些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是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其實中國古代除了這四項發明,還有很多厲害的發明創造,中國古代的科技十分璀璨和精彩,只不過大多數科技發明在長年累月間已不知不覺融入我們的生活,讓人們很容易忽視了它們的艱辛的創造過程。下面這些例子都是中國古代的創造。
中
還有,在外國人眼裡中國的代名詞「瓷器」;天下第一橋「趙州橋」;不用一釘一鉚的古代建築「榫卯」;御敵於萬里之外的「長城」等等,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還遠遠不止這些。它們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展現了古人強大的創造力。它們曾經甚至現在都在影響和改變著這個世界。
Ⅵ 戰國時期有哪些科技發明
夏代的歷法,是我國最早的歷法。在夏代,農業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專古發現在夏代已經有屬谷、稻、麥、菽、瓜等多種農產品。傳說禹的大臣儀狄開始造酒,夏王少康又發明了秫酒的釀造方法。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為主。夏朝都城出現了車,但還不能確認是人力車還是馬車,因為車轍只有1米寬,和商朝的2米寬車轍不同,商朝已經確認使用馬車了。
天文:商代日歷已經有大小月之分,規定三百六十六天為一個周期,並用年終置閨來調整朔望月和回歸年的長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記錄。
數學: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萬的數字,明確的十進制,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計算能力。光學知識在很早就得到應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鏡,能在較小的鏡面上照出整個人面。
Ⅶ 周朝的文明成果
文化方面的成就
第一、「五行」與《周易》。
西周末年就已出現了對「五行」的認識。《尚書•洪範》把水、火、木、金、土這五種物質稱為「五行」,並認識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認為「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牆;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牆作甘」。 「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木曰曲直」,意思是指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金曰從革」,是指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土爰稼牆」,是指土具有種植莊稼,生化萬物的特性。西周時期的人們基於這種認識,把宇宙間各種事物分別歸屬於五行。
《周易》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力彌久而不衰。
第二、文字與文學
西周流傳下來的甲骨文與青銅銘文,與商代基本相同,但西周時期出土的器物較多,銘文的篇幅也較長,所以成為金文的主要部分。金文的文字內容比甲骨文更豐富。從殷商器上的一兩字到西周春秋器上的數百字,記錄了祭典訓誥、征伐功勛、賞賜策命、盟契誓約、婚嫁家用等史事。跟青銅器一起鑄成的銘文,其形式要求庄嚴,穩重,端肅,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禮於器」的禮儀文化的特點。
第三、禮樂
周代是最早對「禮」(祭祀、朝饗等儀式)和「樂」(伴隨「禮」進行的樂舞)作出詳細規定的時代,這就是所謂「制定禮樂」。周代的禮樂制度有兩條基本內容,一是規定等級,二是規定伴隨禮的樂舞基本是雅樂。
第四、服飾
中國服飾制度,在周代逐步完善,帝王、諸侯、貴族都依照場合與身份穿著服飾。
周代的服飾,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領開向右邊;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著一條寬邊的腰帶,肚圍前再加一條像裙一樣的「韍」,用來遮蔽膝蓋,所以又叫做「蔽膝」。
科技方面的成就
第一、天文學
西周時,天文學家通過觀測恆星,在黃道帶和赤道帶的兩側,確定了二十八個星座作為標志,稱為二十八宿。依據這些星座,天文學家來確定天體的位置和許多天象,如日、月食等發生的位置。由太陽在二十八宿中的位置,便可知道一年的季節,這比觀測早晚星象以觀察太陽所在位置而定季節的方法要精確。
關於日食的觀測,《詩經·小雅·十月之交》有明確的記載。所記日食發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初一日,即公元前七百七十六年九月六日。這是中國最早的以日月合朔為一月開端的記錄。
第二、地理學
由於軍事、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的需要,地圖在西周時期已經廣泛應用。如周公在選定洛邑城址時,就事先繪制地圖。《周禮》大司馬的屬官有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司險「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大司徒的屬官有土訓「掌道(解釋)地圖以詔地事」,等等。這些專職官吏各有專用的地圖,說明地圖的繪制已經相當發達。
第三、醫學
西周時,專門的醫學書籍還沒有出現,人們對疾病的認識多散見於《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山海經》等當時的文獻之中。同商朝相比,此時人們對疾病的認識已有了明顯的進步,對於熱病、昏迷、浮腫、逆產和不孕等疾病已經可以認識,並有了固定的病名。比如《詩經》中就記載了古代一些疾病的病名和癥候,如:瘨(癲狂)、閔(傷癰)、狂(疑)、首疾(頭痛)、噎(氣息不利)、疚(心憂憊之病)、朦(失明)、震(有娠)、身(懷孕)、瞽(盲人)等。《山海經》、《周禮》等也分別記載了多種疾病的名稱和內容,如腫瘍、潰瘍、金瘍、瘧疾、疥、癉疽、足腫病、佝僂病、禿頭、胼脅等。
對疾病的診斷,《周禮·天官》是這樣記載的:「以五氣、五聲、五色視其生死,兩之以九竅之變,參之以九藏之動。」。
第四、數學
周代很重視貴族子弟的教育,從幼童開始,就要教以禮、樂、射、御、書、數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號稱為「六藝」。數學是其中的一門,可見有關數學的知識已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各方面,並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第五、生活設施
相傳黃帝時代已有水井,夏代則有「伯益作井」的傳說。早期的水井都是土井,即穿地而鑿。到了商周時期,人們逐漸發明了井裙、井蓋、井亭等設施。根據出土的殷墟遺址,發現當時已經有了地下排水管道;在周代城廓的遺址中也發現了比商代更為先進的地下水道。
Ⅷ 商周時期,我國有哪些引以自豪的科技成就
醫學:
商:商朝的文字里,記載了21種疾病,還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牙病記錄。
周:周朝已經有了醫學分科,如內科、外科、營養保健和獸醫等。
一、甲骨文和金文
1.殷墟與甲骨文
2.商周金文
二、科學與技術
1.夏商天文歷法
2.商周的科技成就
三、史學和哲學
1.我國最古的史書——《尚書》
2.《周易》及其評價
四、聞名於世的青銅鑄造藝術
春秋時期,私營工商業蓬勃興起,出現了青銅製造、鋼鐵冶煉、鑄幣、陶器燒制等部門。
(一)青銅製造部門。春秋時期,青銅器上的雕鏤紋飾趨向細致工整,聚居於城中的」肆」里,邊生產邊銷售。被稱為匠師之祖的公輸般「魯班」,就生活於春秋末年。在青銅冶鑄方面,春秋時期還發明了錯金、錯銀、嵌紅銅等新工藝。侯馬大批鑄造陶范的出土,顯示出這一時期青銅冶鑄業和采礦業的規模很大、水平很高。
(二)鋼鐵冶煉部門。春秋時期除使用塊煉鐵外,還掌握了冶煉生鐵的先進技術。鐵器的使用使大規模開墾荒地成為可能,促進了私田的發展,同時也為手工業提供了銳利的工具,牛耕漸趨普遍起來。
(三)鑄幣部門。鑄造金屬貨幣產生於春秋時期。春秋中期以後,各諸侯國已經大量使用貨幣。金屬貨幣的流通,促進了手工業、商業的發展。
(四)陶器燒制部門。陶器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方面,在春秋時期得以延續,並發展了黑陶、白陶等工藝。
Ⅸ 為什麼周朝時期技術和科學會加速發展
在這個時代,技術的發展便大大加快了速度。另外,周天子在分封過程中把大部分奴隸變成了耕種井田的農奴,他們有了相對的人身自由,不再是商代那種可以同牲畜一樣隨意處理的奴隸,勞動積極性有了提高。由於周王和諸侯直接管理的奴隸數量都相對地減少了,周代在祭祀和殉葬方面所用的人數已大大減少。在周王名義管理和諸侯實際管理的社會政治經濟格局中,奴隸、農奴、平民、大小貴族的命運之擺都有趨向新的平衡位置的可能性,社會生活中的機會增多了,技術和科學知識的大樹也加快了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