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

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

發布時間:2021-08-21 09:15:40

A. 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什麼什麼和什麼

還有指南針,造紙術和火葯。

B. 四大發明之印刷術````

(1).刻制反字

(2).排版

(3).印刷

(4).拆版

早在1995年的國際印刷造紙博覽會上,計算機直接製版技術就已開始進軍柔印製版的生產,DuPontCyrel組建了一個數字圖像專家小組,以滿足不斷涌現的對直接製版知識的需求。目前,由於需求的不斷擴大,在圖像處理、數字打樣、數據處理、製版等方面,應用計算機直接製版技術在柔印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在一個純粹的基於CTP的工作流程中,陰圖膠片的生產已經被在印版上的直接成像所取代。膠片這個中間環節的去除使質量上的損失和其他的與感光性樹脂版材料的模擬接觸曝光相關的缺點(灰塵顆粒、吸真空問題、曝光時間選擇錯誤等)達到最小。在實踐生產中,已經證實CTP生產流程的優點比我們期望的多得多。

CTP的優點很多,在此強調兩個最主要的,一是將數字柔印版材與傳統印版的外觀進行比較發現,前者印版的表面更加光滑,印刷的各種元素,從分離的網點到實地到精細的高光區小網點幾乎完全在一個平面上。而傳統的柔印印版,高光區的細小網點通常比其它部分突出,即使修版後,這些網點的頂端也比同一塊版上的實地部分高出幾微米,這意味著在印刷過程中,在實地部分被完全印上以前高光區的網點就被壓扁了,造成較嚴重的網點擴大。相反,CTP印版提供了更一致的印刷特性,有效降低了網點擴大。

此外,CTP印版上的所有圖像區域的尺寸在成像時都被縮小了一點點,這表明每一個線條,每一塊實地區域,尤其是網點都被縮小幾個微米,有效的補償了印刷過程中的網點擴大。由於這種尺寸的縮小處理已經自動的集成到實際生產中,所以對印前工作流程和圖像質量並無負面影響。而在傳統版方式中,上述二者卻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因為尺寸的縮小是作為一種中間工序由人工應用到膠片上的。

柔印的網點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那些製作的最小的網點。在這些地方,可能出現一些影響柔印印版質量的重影現象,這主要歸因於現代印前系統處理圖像數據的方式,而與採用的是數字流程還是傳統工作流程無關,所以其解決方案可以應用到這兩種柔印版生產過程中。

感光性樹脂柔性版在陰圖感光蒙版的幫助下成像。傳統印版曝光時,它是一張陰圖膠片,而在CTP中它是一張蒙版。在加網的陰圖片上,最細小的網點就是最小的透光孔,在邏輯上能允許最少量的紫外線光通過,完成光聚反應。如果所需的紫外線光強度不夠強,那麼會因為網點尺寸太小而只發生部分光聚反應,在用水基溶劑進行顯影的過程中造成網點被破壞,導致印版 上出現所謂的「殘缺網點」。這類網點是否能夠被印刷出來要取決於它們的高度,且有—定的隨意性,因而影響整體圖像的質量。

過去人們已經試過多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其中包括限制最小的網點尺寸在1%~3%之間,但收效甚微。而CTP技術在相當大程度上能夠幫助找到故障的原因,並提供解決方案。

Cyrel數字直接製版機(由Barco Graphics公司製造)是目前最常用的柔性版製版設備,它裝備有數據預覽模式(Viewer),這是一種軟體工具,在膠片成像設備中不常見。在過去,當陰圖片上出現的網點很小時,人們無法確定這究竟是數據的原因還是膠片顯影加工後的原因,因為根本無法查看用於曝光的數據。現在,在這種觀察工具的幫助下,人們才第一次認識到,決定應於印前RIP的數字加網膠片的數據是完全可能的,所輸出的網點會遠低於所需要的最低值。

根據眾所周知的成像理論,圖像數據的解析度應該是最終網線數的2倍。換句話說,如果你想要印刷的網線數是48線/cm,那麼圖像的數據必須要有96線/cm的解析度。常用的圖像解析度為300dpi(每英寸上的點數),大約相當於120線/cm,因此能夠製做成60線/cm的網屏。

如果圖像的解析度與上述2:1的規則相差太大,例如如果圖象數據解析度太粗糙,就可能導致印刷品的圖像質量太低劣,如會出現明顯的鋸齒現象等。同時,上述理論還表明,如果你把圖像的解析度做得很高,也很難改善圖像的質量(因為半色調網屏不可能表現出豐富的細節),且還面臨著不得不去處理和存儲過大數據量文件的局面,但最近幾年有了很大的改觀,主要是歸因於計算機及網路性能的不斷改進和存儲介質的價格迅速下降,因此解析度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觀,印品的圖像質量也相應提高了。在柔印製版生產中所使用的圖像的解析度在過去及現在通常都優於上述的2:1原則。

然而,已經發現和前面所說的話矛盾的是,使用過高解析度的原稿也對圖像質量有影響。這和所應用的柔印製版方式有關,如以階調范圍加網陰圖片的形式。更糟的是即使嚴格遵照2:1的比例原則做而且經過精確的校準,加網過程中還是可能會產生網點碎片。

實驗說明網點碎片即使在最理想的狀態下也會產生。假設我們嚴格的控制2:1的比例,既圖像文件在各個方向上的網點都是加網網屏的2倍(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只研究一種顏色的情況)。被復制的網點中心應該准確地位於四個象素相交的那一點上,這樣加網構造出的每一個網點都是由2×2個像素形成的,如果這四個像限的色調值明顯不同--取決於像素的位置--網點形狀可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發生變形。

這種假想的網點像素結構增加了加網後的圖像細節方面的精確性,因此被廣泛接受。然而,當圖像需要加網時,考慮到最小的網點值,問題就出現了。對加網後色調值是高於還是低於圖像臨界值的判斷,不僅僅要從這一組網點來看,還要從每個網點象限來看,也就是說,構成一個網點的那四個部分。這種判斷與能否產生殘缺網點無關。

通常會出現以下的陰圖星座現象:四個象限中只有一個恰好達到操作人員設定的最小色調值,在這個值上產生網點,而其它象素的色調值都低於這個值。讓我們來假設一下,例如,這個最小值設置為百分之二,加網設備對這部分進行加網時採用這個指定的象限,即取百分之二網點的1/4。既然數字文件中的其他三個象素都低於這個臨界值,加網設備設備則不考慮它們的作用。

盡管有操作人員明確的設定,RIP也會生出一個太低的色調值(這很可能在印版上出現殘缺網點)。在這個例子中我們還是很幸運的。如果圖像對網屏的比例增加的話,如為3:1,那麼每個網點將由(3×3=9)個象限組成,這樣從理論上就有可能產生出1/9個最低期望值大小的網點。這時如果網點中心沒有精確位於圖像像素的幾何中心,而是偏到了一邊,那麼結果將會 更糟,而這種情況又經常出現。這將會出現遮蓋力更低的「衛星」網點,網點碎片的形狀和大小都是隨機的,這種情況對圖像的質量影響更大。

同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採用高解析度原稿反而影響了柔印質量。尤其是直接在帶瓦楞的紙上進行印刷時更是如此,例如,想要印一個300dpi圖象時,用60lpi(24l/cm)的網屏進行加網。

首先是調整已設計好的圖像的解析度與最終的印刷圖像的加網線數相匹配,使圖相的解析度大約是網屏線數的兩倍。

其次是在印前工作站上對圖像數據進行修正,它可以在圖像處理軟體(如Adobe Photoshop)的幫助下完成,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位於理想的最低值或低於這個值的色調值為0或為最低臨界值。它們都依賴於像素所處於的位置,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解決。

C.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雕版印刷術還是活字印刷術·

是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只是其中的代表

D. 「活字印刷術」是四大發明之一嗎

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清楚「四大發明」這一說法是怎麼回事。

實,先於「四大發明」出現的是「三大發明」,這個說法是英國17世紀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提出來的。培根認為,印刷術(printing)、火葯、指南
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第一種是在學術方面,第二種是在戰事方面,第三種是在航行方面;並由此又引起難以數計的
變化來;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國、任何星辰對人類事務的影響都無過於這些機械性的發現了」(《新工具》,許寶騤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第103
頁)。
此後,培根這一說法得到了英國漢學家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和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的認可。

都思是第一個到達上海的外國傳教士,曾在上海創建墨海書館,出版、印刷中文書籍,並組織人力翻譯《聖經》。麥都思在《中國的現狀與傳教展望》一書中指出:
「中國人的發明天才,很早就表現在多方面。中國人的三大發明(航海羅盤、印刷術、火葯),對歐洲文明的發展,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
馬克
思則在論著中說:「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
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經濟學手稿(1861—1863)》,見《馬克
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頁)
將「造紙術」列入其中,構成「四大發明」的是來華傳教士艾約瑟
(Joseph
Edkins),此人曾在墨海書館協助麥都思工作,在麥都思離開上海後,他主持墨海書館的編輯出版工作。他在比較日本和中國時指出,「我們必須永遠記住,
他們(日本)沒有如同印刷術、造紙、指南針和火葯那種卓越的發明……」這個「四大發明」的清單後來被李約瑟(Joseph
Needham)發揚光大,李氏在1943年提出這一說法。
此後,美國學者卡特(Thomas Francis
Carter)在《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和它的西傳》(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 in China, and Its
Spread in
Westward)一書中對所謂「四大發明」的論述中提及的也是「印刷術」(printing),而非「活字印刷術」(Movable-Type
Printing)。
由此可知,無論是「三大發明」還是「四大發明」,置身其間都是「印刷術」,而不是作為中國古代印刷術之一種的「活字印刷術」。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E. 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具體步驟是怎樣的

一、首次使用時,先在版上刷一次水,然後刷墨,要均勻。

F.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說起活字印刷術可能很多網友都會覺得特別遙遠,但是小編曾經到過這樣一個地方,在哪裡讓中國古老文明重現,這個地方就是東源村,這里的木活字印刷完全繼承了中國古代的傳統工藝,完整地再現了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的作業場景,同時也是證明活字印刷術是源於我國最有力的證據。

G. 四大發明之一是印刷術還是活字印刷術(一定要解決問題補充所提的問題)

活字印刷,網路四大發明來歷說的很明白
馬克思在《機械、自然力回和科學的運用》中寫道答:「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這里的印刷術是活字印刷,文章內資產階級社會到來時期用的是活字印刷
後來來華傳教士、漢學家艾約瑟最先在上述三大發明中加入造紙術,他在比較日本和中國時指出「我們必須永遠記住,他們(指日本)沒有如同印刷術、造紙、指南針、和火葯那種卓越的發明。這個發明清單被後來的著名英國生化學家、歷史學家和漢學家李約瑟發揚光大。
活字印刷是建立在雕版印刷之上的,沒有雕版印刷就不可能有活字印刷。活字印刷就是一個個小雕版合成一個大雕版

H. 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活字印刷術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
隋唐時期出現雕版印刷,但它費工、費時,又不經濟,印刷術的改進創新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北宋的平民(普通百姓)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的過程:
(1).刻制反字
在黏土製成的一個個小方塊上刻反字,在用火燒成陶字。
(2).排版
排版時,把陶字放在一個底部有蠟的鐵框里,排滿為一版。
(3).印刷
印刷時把蠟燒熔,起固定作用,可以同時排版,效率很高。
(4).拆版
印完一版以後,陶字拆下還可以再用,所以叫做活字。

活字印刷術發明的意義:
活字印刷術及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活字印刷術的傳播及對世界的貢獻:
(1).活字印刷術發明後,陸續傳到世界各地。
(2).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我國晚約四百年。

兩項考古發現:
(1).考古學家發現了西夏時期的木活字印刷品,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2).山西應縣木塔內,發現了一幅遼代的紅、黃、藍三色佛像版畫,這就是發現的我國最早的雕版彩色套印印刷品。同時也說明:宋元時期,我國已有套色印刷技術。贊同0| 評論 2011-10-13 08:09 少年AK
| 三級 畢升贊同3| 評論(1) 2011-10-13 08:54 liqiaoyuan
| 四級

I. 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這句話哪錯了

是活字印刷術…… 古代的印刷術太多了,木版,鐵版、銅版,等等。
韓國人說銅版活字印刷術是他們發明的……

J. 「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是指雕版印刷術,還是指活字印刷術

印刷術,是指雕版印刷術。這是東漢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至宋朝才有。

閱讀全文

與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