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如何做到中國創造

如何做到中國創造

發布時間:2021-08-21 07:04:02

㈠ 怎樣實現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自主創新

㈡ 就「中國製造」如何走向「中國創造」談談自己的看法

那麼就用我自己的話說哈 聲明下強烈鄙視復制一大堆網路而又所問非所答的人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NO1的國家,那麼成為他國代工的對象是必然的,因為人口的爆炸性的擁擠,使得勞動力極其的低賤和廉價。大企業想要做到最低成本製造出他們滿意的產品,原料不可以省、技術不可以省、人數也不可以省、那麼唯有在生產人數不變的基礎上降低使用人的成本。
我最詫異國人的思維就是,美國買回來的東西怎麼了,還不是咱們中國給造的,說這種話的人極其可笑,不是我崇洋媚外,從美國、日本、德國買回來的東西確實是好。即使是中國製造的,中國企業的中國製造,和代工他國的中國製造是不一樣的。 因為發達國家只是用了我們的低級勞動力。從開發、設計、技術都跟中國沾不上一點邊 因為我們用的人家的技術、人家的設計、人家的機器、設備和生產線。在人家監工的情況下生產出來的東西 必然是沒有可比性的。

我覺得從製造轉變成創造,必須要有大環境,早年從改革開放以後就出現的代工企業不在少數。那麼在這么多年金錢和經驗方面的積累,會使得一些代工企業從中模仿到他們的模式,開始嘗試自己的東西。比如海馬汽車即是海南馬自達。只是一個馬自達在中國的代理商,通過多年給馬自達的代理有了自己的品牌『海馬汽車』 那麼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成了轉變成創造的雛形(雖然處於比較小兒科的發展階段)。 所以想轉變成創造必須解決中國本土品牌低劣的問題,現在中國山寨產品在本土賣的很火,是因為價錢極其便宜,甚至可以不看他的質量,質量好的錢也好,大眾買不起 (靠商家自覺良心發現是可笑的 那就等於說沒有法律靠公民自覺克制住自己別殺人一樣)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國民工資搞上來,國民有錢選擇自己想要的了, 而不是被動的買便宜貨的時候,那麼中國的那些低劣的商家就面臨著不競爭就死的境地,那麼他們就會硬著頭皮的跟國外品牌拼質量 ,到了那個時候中國創造才會有曙光。中國的貧窮讓市場的優勝劣汰變的沒有了作用 。

㈢ 中國製造怎樣才能推進中國創造

中國製造業發展的著力點不在於追求更高的增速,而是要著力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質量和品牌是製造業綜合實力的集中反映,是製造強國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沒有質量和品牌,不要說中國實現工業強國的目標不能實現,就連製造大國的地位,由於一些國家的追趕,都要褪色和動搖。」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沙南生坦言,我國裝備製造業在質量基礎能力、質量安全風險、產品品種結構、產品實物質量和自主品牌培育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仍然存在差距。因此要推進品質革命,打造精品裝備,構建以質量安全為基礎,以先進質量為核心,以贏得市場認可的國際化品牌為標志的裝備製造業競爭新優勢。
為此,《行動指南》提出分三個階段,在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實現我國裝備製造業質量和品牌水平大幅提升。其中,第一個階段是到2018年,夯實裝備製造業質量和品牌發展的基礎,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第二個階段是到2021年,推動裝備製造業質量和品牌整體提升,國產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等指標得到顯著提高。第三個階段是到2025年,推動裝備製造業質量和品牌達到世界製造強國水平,以中國裝備樹立中國製造的質量和品牌新形象。
「第一個階段解決的是基礎能力問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說,比如要解決一批行業非競爭性共性質量問題,在裝備製造業相關的關鍵原材料、基礎零部件、電子元器件等方面取得突破。第二、三階段則是要升級,一個重要方向就是提高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
《行動指南》強調要通過完善扶優限劣的采購制度來激發企業提升質量和品牌的內生動力。工信部將在工具、量具、模具、基礎零部件、電子元器件等基礎類裝備,以及重點通用類裝備等領域,試點建立產品質量分級制度。同時,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加快高端技術裝備和優質產能「走出去」。
「政策將引導資金、技術、人才向高質量的、高效益的產業轉移,企業要形成一套科學的品牌培育方法和先進的質量管理辦法,還需要一大批質量技術咨詢機構,在咨詢、檢測、試驗、鑒定、評價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沙南生說。
據介紹,工信部將以區域、行業和產業集群為重點,實施質量和品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行動。依託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提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的質量和品牌服務能力,開展質量提升、品牌培育、創意設計以及提高科技含量等領域的培訓、診斷和輔導等服務。到2018年,在500個以上中小企業服務平台形成質量和品牌服務能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質檢總局和國防科工局今天發布了《促進裝備製造業質量品牌提升專項行動指南》,提出到2018年,裝備製造業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0%以上,質量信譽形象明顯改善;一批企業邁入產業價值鏈高端,一批自主品牌加快走向世界。
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製造業發展的著力點不在於追求更高的增速,而是要著力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質量和品牌是製造業綜合實力的集中反映,是製造強國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沒有質量和品牌,不要說中國實現工業強國的目標不能實現,就連製造大國的地位,由於一些國家的追趕,都要褪色和動搖。」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沙南生坦言,我國裝備製造業在質量基礎能力、質量安全風險、產品品種結構、產品實物質量和自主品牌培育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仍然存在差距。因此要推進品質革命,打造精品裝備,構建以質量安全為基礎,以先進質量為核心,以贏得市場認可的國際化品牌為標志的裝備製造業競爭新優勢。
為此,《行動指南》提出分三個階段,在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實現我國裝備製造業質量和品牌水平大幅提升。其中,第一個階段是到2018年,夯實裝備製造業質量和品牌發展的基礎,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第二個階段是到2021年,推動裝備製造業質量和品牌整體提升,國產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等指標得到顯著提高。第三個階段是到2025年,推動裝備製造業質量和品牌達到世界製造強國水平,以中國裝備樹立中國製造的質量和品牌新形象。
「第一個階段解決的是基礎能力問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說,比如要解決一批行業非競爭性共性質量問題,在裝備製造業相關的關鍵原材料、基礎零部件、電子元器件等方面取得突破。第二、三階段則是要升級,一個重要方向就是提高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
《行動指南》強調要通過完善扶優限劣的采購制度來激發企業提升質量和品牌的內生動力。工信部將在工具、量具、模具、基礎零部件、電子元器件等基礎類裝備,以及重點通用類裝備等領域,試點建立產品質量分級制度。同時,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加快高端技術裝備和優質產能「走出去」。
「政策將引導資金、技術、人才向高質量的、高效益的產業轉移,企業要形成一套科學的品牌培育方法和先進的質量管理辦法,還需要一大批質量技術咨詢機構,在咨詢、檢測、試驗、鑒定、評價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沙南生說。
據介紹,工信部將以區域、行業和產業集群為重點,實施質量和品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行動。依託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提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的質量和品牌服務能力,開展質量提升、品牌培育、創意設計以及提高科技含量等領域的培訓、診斷和輔導等服務。到2018年,在500個以上中小企業服務平台形成質量和品牌服務能力。

㈣ 中國製造如何變成中國創造

其實只是個時間問題。
工業革命以前地球上幾乎一半的應用科學的發明都是中國人鼓搗出來的。
因為當時中國有相當高的GDP和工業產值。
說白了就是國家有錢、大家可以鼓搗、並且長期鼓搗。

到了近代、內憂外患、大家一沒時間、二沒精力、三沒鈔票、就沒法鼓搗了。
現在是國家有錢了、處於上升階段、等到人們再富裕和寬裕一點。
就又會去鼓搗了。

㈤ 怎樣才能把中國製造提升到中國創造

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提高公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加強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加大科研投入,激勵創新等。

㈥ 怎樣做到中國創造

你要是畫漫畫 製作動畫片 搞游戲 開發軟體資料庫 作出自主研發的貢獻就能做到中國創造了

㈦ 如何讓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

儀表製造能力體現著國家的先進生產力,提升儀器行業的自主研發創新能力,是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必經之路。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國經濟實現了平均每年不低於8%的高速增長,然而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中國經濟增速下降到6%-7%,未來我國如果想要實現經濟增長必須更多地依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我國人口基數大,應試教育成為了更快速地篩選優質生源唯一途徑,長期以往培養出的學生只會考試,卻不懂得如何創新。

我國儀器企業發展往往走兩級分化的道路,龍頭企業占據行業領先地位,主導著我國儀器市場的平衡,而眾多中小型企業由於核心競爭力的缺失以及品牌培育的意識薄弱,往往容易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被淘汰,面臨生存問題。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局面主要原因還是企業自身的研發創新能力不足,具有核心的技術專利少。其次是「中國企業不尊重知識產權」。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專利技術開發公司李榮昌處長曾發表了《企業專利戰略》講話,其中就提到專利技術對於企業生命力的重要性,即申請專利可以幫助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採取主動權,確保生產和銷售的安全性,同時對增加企業無形資產,增強公司產品競爭力也有重要作用。

㈧ 如何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

培養人才,大力發展科技,加強與國外科技技術進行交流。

中國製造只能讓中國人干低附加值的工作,並且對整個國家來說缺乏核心競爭力,容易受制於人,隨著人力資源成本增加,製造業可能會轉移到別的成本低的國家。中國創造具有高的附加值,屬於產業鏈的上游,從世界范圍的角度說,就可以用些無形的東西換回巨額的財富,可以使整個國家產業更加健康。

(8)如何做到中國創造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在過去基礎上繼續保持長時期的較快增長,就必須實現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的轉變,讓自主創新成為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經濟生態效益、有效保護環境的基本途徑,這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環節和可靠保證。

強調自主創新是基於中國國情、實現國家自強、自立和趕超需要而做出的英明決策,是克服過分技術依賴,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舉措,決定著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質量,決定著科學發展觀的落實,決定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地位,是支撐國家強盛的筋骨,事關國家的戰略利益和安全,事關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後勁,因而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

㈨ 結合材料,運用哲學知識分析如何實現由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

(1)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與上升,是新事物產生,舊事物滅亡。要實現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必須答堅持發展觀點。
(2)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 互轉化,我們應該創造條件,促進矛盾雙方向好的方面轉化。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 轉變。為此,要採取措施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3)辯證否定觀要求不斷自我否定,要有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要善於否定「中國製造」,堅持開拓創新,達到「中國創造」。
(4)事物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准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要實現中國創造,必須注重中國製造的創新積累,為中國創造積累條件。

閱讀全文

與如何做到中國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