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青花瓷在哪一個朝代開始興盛
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鼎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紅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
❷ 青花瓷最早是什麼朝代開始的
青花瓷歷史悠久,據考古工作者發現,唐代時河南省的鞏縣窯就有原始青花製作。到了元代江西景德鎮已能生產裝飾精緻的產品了。
明代青花瓷在元代基礎上更是光彩奪目,無論是景德鎮的官窯,還是各地民窯,都不乏有精美之作。特別是永樂、宣德和成化、嘉靖及萬曆朝官窯燒制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艷、造型多樣、裝飾豐富而著名於世。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對瓷器都十分嗜好,並經常提出對質地、畫面的改進意見,而且改善了景德鎮瓷工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使青花瓷的製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一時期的青花瓷色澤青翠光艷,清新明快,層次清晰,尤其是藍色像藍寶石一樣鮮艷明亮,晶瑩光潤。然而到了乾隆後期,青花瓷的工藝製作日益衰落。
出神入化的青花瓷,受到世界各地愛好者的歡迎。早年通過古道"絲綢之路",陸續遠銷地中海沿岸各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又帶有大量青花瓷器遍及越南和馬來半島的30多個國家。至今東南亞各國所收藏的青花瓷的碎片都捨不得丟掉,用黃金將它鑲嵌後,藏在寶庫里。
明朝正統年間,英宗皇帝在光祿寺設宴,招待外國使者。100多桌酒席餐具全都用的是青花瓷,那清新雅緻的花色,把這些外國人逗引得如痴如醉,有些使者及夫人竟悄悄地把酒盅、碟子裝進禮服口袋,宴席散後,清點餐具,據說竟被偷走580件之多。由此可見青花瓷具有多大的魅力。
各個朝代的青花瓷器在青花色料、瓷質、圖案花紋等方面均有其不同的時代特色。元代青花瓷的胎體一般較為厚重,色彩鮮艷、構圖繁密,採用多層裝飾,當時青料是進口的。花紋以人物故事、魚藻紋、纏枝花居多,尤其是葉子在繪制時呈葫蘆狀。
明代永樂、宣德是我國青花瓷製作的黃金時代。採用進口青花料蘇麻離青,顏色深沉、層次豐富。釉面白中泛青,構圖較元代疏朗,花紋以瓜果、纏枝紋、束蓮為多。
成化起用平等青料,色澤淡雅,當時很少厚重、大器件產品製作。釉面肥潤、撫之有玉質感。器物外底部的底釉往往有不平整的波浪紋。圖案花紋常見的有雲龍、飛鳳、團龍、團花、嬰戲等正德、嘉靖起用西域的回青料,色澤濃艷。嘉靖帝尊崇道教,圖案花紋以雲鶴、八卦、八仙等為多見。
康熙青花料採用浙料,色澤鮮艷青翠,其中一個重要特徵是康熙青花濃淡有層次,且有指印紋。器物以小件日用瓷和文房用具為主。圖案花紋以龍、鳳、纏枝蓮、山水、花卉居多。民窯的圖案也豐富多彩,大量出現整幅畫面,如歲寒三友、米芾拜石等,也有西廂記、三國演義等故事內容。明末清初青花瓷出口量大,為康熙青花瓷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雍正青花的色澤幽靜淡雅,但有的青花有暈散現象。圖案花紋除纏枝蓮、雲龍、龍鳳外,以清雅的折枝花、團花、竹石、三果、花鳥為多見。
乾隆早期青花製品很難與雍正朝區分。中期以後偏於青亮而無暈散感。除了製作碗、盤外,還生產印盒、水盂、筆筒、筆插等各類文房用具。圖案除了傳統的雲龍、雲鳳、纏枝蓮外,以串枝蓮、三果、嬰戲、松鶴、竹石為多見。當時除了白地青花外,還盛行豆青地青花、黃地青花、天藍地青花、仿哥釉青花等。
至嘉慶時青花瓷質量有所下降,但當時上等的青花器仍與乾隆相仿,青花色料較淺淡。
光緒初年曾大量燒造官窯瓷器,使一度衰落的青花瓷顯得生機勃發。當時的青花瓷以仿前朝較多,圖案紋飾以八吉祥、龍鳳呈祥、萬壽無疆、玉堂富貴、群仙祝壽、福祿壽喜為。光緒晚期由於戰亂頻仍,使剛復甦的官窯青花瓷製作又一蹶不振。
❸ 青花瓷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唐青花還沒認定是「青花」鼻祖
馬未都認為,唐青花也好、宋青花也好,都是沒有學術定論的事,在現在青花瓷比較火爆的情形下,好多是商家藉助概念造勢,試圖把青花瓷的歷史再進行「翻案」。
「我認為他們所說的唐青花跟真正的青花沒關系,中間並沒有質地、色彩等傳承關系。」馬未都認為,要說唐青花是青花瓷老祖宗,那就得跟青花瓷原產地景德鎮瓷器做下對比,但從他在市場上看到的一些完整的唐青花看,質地上跟真正的青花瓷有很大區別。偶然的相似不能證明什麼,孤立的個案也不能成立「源頭說」,好多唐青花就是一些類似唐三彩的釉陶,連瓷器都不是。唐三彩里有很多藍色,一些人認為釉底下呈現藍色就是青花了,但青花起碼得具備若干個要素才能成立。「目前還沒見到哪個官方報告確立了唐青花是青花的鼻祖。如果一定要說那是唐青花,那我也只能說,此青花非彼青花。」馬未都說,市面上的唐青花跟學術界認定的元代以來的青花瓷還不能扯在一堆說。
鼻祖「元青花」確立青花瓷要素
馬未都認為,青花瓷的要素,第一就是必須高嶺土燒制,這決定了它的胎細和質地;第二,必須是以金屬鈷為成色劑,在高溫下燒制,一次呈現藍色,而且最低溫度要達到1200度以上;第三,嚴格一點說,出產區域不該超過景德鎮范圍。
馬未都認為,元青花目前才是學術界廣泛認定的青花瓷鼻祖。它的存世量很大,至少有上千件,但大器比較少。從元代以後,到明清的青花瓷,能看到「血緣基因」上的銜接。
青花瓷「起源說」演變
隨著對青花瓷器研究的不斷深入,截至目前關於青花瓷器的起源共有三種說法。
一、「青花元代說」。這是關於青花的最早說法,這一說法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古代文人墨客多喜歡青瓷或白瓷,而不喜歡花瓷。在他們眼中,青花瓷過於花哨和俗氣。所以,在中國的陶瓷歷史上關於青花瓷器的文獻記載很少,而最早開始研究中國青花瓷器的卻是美國人。
二、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期,浙江的一支考古隊在一個宋代的考古工地現場發掘出一堆青花瓷片和幾個青花碗,於是「青花宋代說」便由此產生。但經過國家考古研究鑒定發現,這幾件出土的青花瓷器屬於明朝。所以,「青花宋代說」基本被否定。
三、上世紀70年代中期和1983年,南京博物院考古隊在揚州的唐城遺址發掘出了幾件殘破的青花瓷器,這次考古發現促成了「青花唐代說」的形成。
❹ 青花瓷是哪個國家發明的瓷器發明於什麼朝代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回瓷。青花瓷是用含氧答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❺ 探索青花瓷的發展史,青花瓷最早始於哪個朝代
青花瓷的發展史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胚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
當他們出現的時候,細想一下,在色彩單一的宋朝瓷器瞬間被美麗生動的青色和圖案所覆蓋,可以說青花瓷是 瓷器時代的偉大飛躍。商人們也看到了商機,他們引進一系列的貨物,采購絲綢,香料,貴金屬和其他商品,其中包括鈷這種顏料,它們從波斯引進。
瓷器界一直就有粉彩為後,青花為王的說法,自唐朝起青花瓷便受世界的矚目,歷經宋元明清的四代發展,更是因其獨特復雜的工藝,稀少的存量世量,深邃而神秘的美麗而名揚天下,成為世界藏家的最愛。
❻ 青花瓷的創始人是誰在什麼時候創造了它
1: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版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權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2: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記得採納哦)
❼ 青花瓷據考始於唐朝,在宋朝為什麼沒有得到發展,直至元朝才趨於成熟
這就跟胎和當時的元代擴疆有關系了,在宋代以前(景德鎮高嶺土被發現以前)瓷器胎不夠白,也不夠細膩,靠化妝土打底,再上有色釉,與景德鎮高嶺土燒制的瓷器相比有著天壤之別,景德鎮瓷器胎體釉色純白如粉,細膩如肉。而元代的擴疆使波斯的蘇麻離青料暢通無阻的進入中原,消除了貿易壁壘,正是貿易壁壘的消失也使中國的瓷器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得以暢銷西亞南亞及歐洲
❽ 青花瓷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燒造什麼時候的最出名
一、概述
[編輯本段]
青花又稱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鼎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紅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
❾ 青花瓷最早在哪個朝代開始製造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釉下彩的一種。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也有學者稱唐青花並非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
❿ 青花瓷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唐青花還沒認定是「青花」鼻祖
馬未都認為,唐青花也好、宋青花也好,都是沒有學術定論的事,在現在青花瓷比較火爆的情形下,好多是商家藉助概念造勢,試圖把青花瓷的歷史再進行「翻案」.
「我認為他們所說的唐青花跟真正的青花沒關系,中間並沒有質地、色彩等傳承關系.」馬未都認為,要說唐青花是青花瓷老祖宗,那就得跟青花瓷原產地景德鎮瓷器做下對比,但從他在市場上看到的一些完整的唐青花看,質地上跟真正的青花瓷有很大區別.偶然的相似不能證明什麼,孤立的個案也不能成立「源頭說」,好多唐青花就是一些類似唐三彩的釉陶,連瓷器都不是.唐三彩里有很多藍色,一些人認為釉底下呈現藍色就是青花了,但青花起碼得具備若干個要素才能成立.「目前還沒見到哪個官方報告確立了唐青花是青花的鼻祖.如果一定要說那是唐青花,那我也只能說,此青花非彼青花.」馬未都說,市面上的唐青花跟學術界認定的元代以來的青花瓷還不能扯在一堆說.
鼻祖「元青花」確立青花瓷要素
馬未都認為,青花瓷的要素,第一就是必須高嶺土燒制,這決定了它的胎細和質地;第二,必須是以金屬鈷為成色劑,在高溫下燒制,一次呈現藍色,而且最低溫度要達到1200度以上;第三,嚴格一點說,出產區域不該超過景德鎮范圍.
馬未都認為,元青花目前才是學術界廣泛認定的青花瓷鼻祖.它的存世量很大,至少有上千件,但大器比較少.從元代以後,到明清的青花瓷,能看到「血緣基因」上的銜接.
青花瓷「起源說」演變
隨著對青花瓷器研究的不斷深入,截至目前關於青花瓷器的起源共有三種說法.
一、「青花元代說」.這是關於青花的最早說法,這一說法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古代文人墨客多喜歡青瓷或白瓷,而不喜歡花瓷.在他們眼中,青花瓷過於花哨和俗氣.所以,在中國的陶瓷歷史上關於青花瓷器的文獻記載很少,而最早開始研究中國青花瓷器的卻是美國人.
二、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期,浙江的一支考古隊在一個宋代的考古工地現場發掘出一堆青花瓷片和幾個青花碗,於是「青花宋代說」便由此產生.但經過國家考古研究鑒定發現,這幾件出土的青花瓷器屬於明朝.所以,「青花宋代說」基本被否定.
三、上世紀70年代中期和1983年,南京博物院考古隊在揚州的唐城遺址發掘出了幾件殘破的青花瓷器,這次考古發現促成了「青花唐代說」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