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語言的鑒賞與創造

語言的鑒賞與創造

發布時間:2021-08-20 19:38:48

❶ 如何鑒賞文章的語言特點

資料簡介:體味散文的語言之美 品味文章的語言是鑒賞基礎。無論是體會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賞析其藝術表現手法,都與語言密切相關。不同的文章,語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語言明白曉暢,簡潔清麗,充滿了詩情畫意,展現出優美的畫面,有的語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崇高人生境界的熱烈追求。有的語言凝練含蓄,形象生動,情理相諧,意境深廣。 特別是散文的語言風格很多。優秀的散文語言都能做到精練准確、樸素自然、清新明快、親切感人。

❷ 如何賞析「語言特色」

1、抓關鍵詞語賞析句子。(很多重點句的含義,往往是通過一、二個動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等關鍵詞語傳遞出來的。抓住句中關鍵詞語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種賞析句子的方法。)
2、從修辭的角度賞析句子。(修辭手法的運用,能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形象、生動、傳神。
修辭常見的有八種(即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它們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3、從結構作用的角度賞析句子。(一個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有承上啟下、前後呼應、總結上文或總結全文等。我們應該抓住總領句、過渡句、總結句分析其在結構上的作用。)
4、從寫作藝術手法的角度賞析句子。(藝術手法是作家在創作中為塑造藝術形象,表達審美情感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手段,如襯托、對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聯想、想像、象徵等。)
5、從句式特點入手賞析句子。(常見的句式特點有:長短句結合、句子對仗工整、雙重否定句.排比句、反問句、倒裝句等。)
6、把握內容及思想情感。(准確把握內容及思想情感
每個句子本身都可提煉出一定的內容,也有的飽含作者的某種思想情感。在賞析句子的答案中,內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賞析是鑒賞的一個過程,是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
(2)語言的鑒賞與創造擴展閱讀:
各類型文章語言特色:
1、小說的語言和散文的語言,雖然都是散文化的語言,但它們是不同的。小說是客觀性的語言,作者有什麼思想感情,作者並不站出來說,而是讓人物、讓情節代作者說;而散文則是主觀性的語言,作者不站出來說,還不行,作者可以直抒胸臆。
2、散文的語言特色有散中見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語言具有樸素、自然、流暢、簡凈等特點。它不刻意雕飾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蘊。而且,散文的語言經過情感的陶冶、鍛煉,又有很強的抒情味和感染力。
3、議論文的語言特色主要體現在准確、鮮明、富有概括力上。議論文是說理的文章,要講清道理,文章中的每一句話必須准確,議論文語言的准確性,常常體現在句子中狀語、定語等修飾成分上。
4、說明文的語言特色,總的要求是准確、簡潔、富有表現力。無論是事物說明還是事理說明,抑或是科學小品,都不能例外。准確、簡潔,是說明文語言的最本質的特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賞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語言特色

❸ 如何賞析文章語言

能准確地賞析語言,是語文閱讀能力的最高體現。《課程標准》對「閱讀」中的語言賞析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那麼,如何對所給語言材料進行有效而精闢地賞析呢? 其實,語言可供賞析的方面很多,但具體到不同的語言材料,則又有不同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具體分析,准確把握語言特點,找准賞析的切入點。一般說來,語言可供賞析的方面常見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修辭。初中語文要求了解的常見修辭格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恰當地運用這些修辭,可使語言產生鮮明的效果。 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語言以擬人手法寫柳樹,使柳樹也有了「靈性」,感到炎熱的威脅,以柳樹的病態烘托天氣的炎熱。 隨便你什麼時候仰面看,只能看見巴掌大的一塊天。(杜鵬程《夜走靈官峽》)此處縮小誇張,將「天」說成只有「巴掌大」,突出了工地環境的惡劣。 2、詞語。一篇優秀的文章,無不注重詞語的准確運用。「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要根據不同的文章體裁來看。一般說來,文學作品,特別是敘述類文學作品,宜賞析動詞、形容詞的准確、生動、形象;而應用性作品,包括說明文和議論文,宜賞析副詞或其它修飾、限制語的表意准確、嚴密。 3、句式。適當運用一些特殊的句式,能使語言增添亮色,表達特殊效果。設問句式、反問句式、排比句式,均能增強語言氣勢。還有雙重否定句式可使句子的語意加重,倒裝句式使人耳目一新,能起到強調作用……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試看下列例子: 如果說重慶的地形像一條長長的舌頭,那麼朝天門就是舌頭尖了。(陳漢元《從宜賓到重慶》)語言運用「假設+比喻」的句式,恰到好處地把握了事物的特點,給人以鮮明的形象,生動地說明了重慶的地形和它所以成為重要港口的道理。 4、感情色彩。語言的感情色彩能鮮明地表達出作者的愛憎觀點,這也是值得賞析的地方。 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朱自清《背影》)語言通過一聲嘆息,同時運用反語手法,將「聰明」一詞褒詞貶用,表達了作者深深的自責,恨自己未能體會父親的深情。 5、語言風格。文章的語言風格往往因文而異,因人而異。有的文章語言追求生動形象,優美感人。但也有的文章語言卻質朴簡明,通俗易懂,讀起來親切自然,極富生活氣息。還有的文章語言幽默詼諧,生動風趣。這也是我們值得賞析的地方。如: 總是臟了洗洗,破了補補,穿了一水又穿一水,穿了一年又穿一年。(吳伯蕭《記一輛紡車》)語言運用「洗洗」「補補」「一水」這種口語化色彩濃厚的詞語,表達出戰士們對自己的勞動成果非常珍惜。 6、言外之意。語言的言外之意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語言本身含義豐富,充分挖掘,蘊意無窮,留給讀者充分想像的餘地;二是作品中的人物語言,表面是一種意思,實際還有另外的意義,在劇本中也稱為「潛台詞」。如: 春江水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這是一句含有哲理的名句,它不僅寫出了富有詩情畫意的早春景色,而且給人以啟迪:鴨子之所以「先知」「春江水曖」,是因為它們長年生活在水中。在贊美「先知」的鴨子中,蘊含著對人生哲理的思索。 7、表現手法。文章在刻畫事物時往往藉助於一些寫作技巧,也稱為文章的表現手法,如象徵、反面襯托、側面烘托、間接描寫、以聲寫靜、以動寫靜、借景抒情、以物喻人、聯想想像、虛實結合……等等。此種語言的賞析應與文章整體結合來看。試看下列例子: 太陽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漸漸葉從天邊退去。遠處,廟里的鍾聲在薄暮中響起來。羊兒咩咩地叫著,由放羊的孩子趕著迴圈了;烏鴉也呱呱地叫著回巢去了。夜色越來越濃了,村落啦,樹林子啦,坑窪啦,溝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進了神秘的沉寂里。(張潔《挖薺菜》)這是一幅美麗、和平、靜穆的「晚歸圖」,是作者有意使用的一種反襯寫法,連羊兒、烏鴉都能回家,而「我」卻不能。這樣反襯,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 8、其它方面。除了上述值得賞析的地方之外,語言值得賞析之處還有許多,如詩歌語言的音韻和諧、節奏鮮明,文言文語言的駢散結合、言簡意豐,還有語言的圖畫美、音樂美,疊詞、襯字的運用……等等。 在准確把握語言特點,找准賞析的切入點之後,還需要我們運用簡明、連貫的論述語言進行賞析。許多同學在進行語言賞析時,往往只指出語言的特點,而不加以分析,這只完成了一半任務。進行語言賞析時,宜採用三步答題法,即「指出語言特點——舉例——簡要分析例子」。若能准確做到這一點,也就能有效而精闢地賞析語言了。

❹ 《西遊記》的語言的特色或對語言的賞析!

西遊記讀後感
西遊記是講述齊天大聖孫悟空不平凡的出生,與其在花果山,水簾洞的生活,後來,與師父唐三藏,師兄弟豬八戒,沙悟凈展開前往西天取經的艱辛旅途.
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章節是第二回-三星洞訪仙學道,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小章節,但孫悟空與菩提祖師之間的暗語互動卻令我印象深刻,也佩服行者的聰明伶俐,竟能知曉祖師給他的暗號,
並且學會了七十二便等通天本領.還有第二十三回-「唐僧八戒飲水懷胎」,哇!只是喝了河水,竟然就懷孕了,不論男女都會生呀!八戒的一句話「我的媽呀!這孩子從哪裡出來呀!」堪稱一絕,令我不禁捧腹大笑.幸好,後來悟空和悟凈兩人到了解陽山,和如意真仙大打一戰後,取得泉水,才消除了胎氣.
西遊記,真不愧是中國四大名著之ㄧ,真的非常好看.每一個章節都有許多不同的驚險冒險,讓人不由自主的一頁一頁看下去.雖然大家都認為悟空法力高強,是最厲害的,但我卻有點不以為然.他法力高強是無庸置疑的,但我認為西天取經的旅途之所以會如此有驚無險的順利,而非悟空一人的功勞.不管怎麼說,西遊記真的很好看,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西遊記讀後感
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嚮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然而,每個人都明白, 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 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 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西遊記讀後感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西遊記的讀後感
《西遊記》以孫悟空和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為線索,一路上跟妖魔和險惡的自然環境作斗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
讀過《西遊記》後,使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我們知道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不僅會七十二般變化,還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分辨人妖,所以,孫悟空善於降妖捉怪,斬邪除魔,為西天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如果沒有誠信憨厚,善長水性的沙和尚助陣,孫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麼順利了。豬八戒力大無比是孫悟空捉妖的好幫手,唐僧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慈悲為懷,感動了蒼天,最終歷經千辛萬苦,帶領徒弟們,終於取得了真經。
我們還要學習孫悟空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斗爭精神。雖然我們沒有孫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們也要學習他善於分辨真假善惡,不要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辯是非,才能撕破一切偽裝的畫皮。
讀過《西遊記》使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歷了眾多的險難,並非全是玄虛離奇。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小學畢業升初中,初中畢業升高中,高中畢業考大學,又何嘗僅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著成功。這就是我讀《西遊記》從中得到的啟示吧!

《西遊記》讀後感
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兒童的喜愛,那就是《西遊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與圖畫書。但現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
《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為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著我們。或許由於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才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為唐僧過於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為他只看錶面,不了解人的本質。
我也很喜歡豬八戒。我覺得他是個性格單純但很可愛的人。他不會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卻有正義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他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師傅的安全,而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動腦筋,但是人們覺得他笨的可愛。我們要學習他那種不怕敵人的膽量。不過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細考慮,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憑自己的實力去做。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西遊記》簡介】

內容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悟凈)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創作背景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學巨著。

作者簡介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人。約生於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間(1500—1510),約卒於萬曆十年(1582)。吳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讀書人,任過縣學的訓導、教諭。但到了他父親吳銳這一輩,由於家貧困,出贅徐家,「遂襲徐氏業,坐肆中」,當起了小商人。盡管如此,吳家卻不失讀書的傳統。據說其父吳銳雖為商人,不僅為人正派,而且好讀書,好談時政,這自然對吳承恩產生較大影響。吳承恩從小就很聰明,很早入了學,少年得志,名滿鄉里。天啟《淮安府志》卷十六說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成年後的吳承恩卻很不順利,在科舉進身的道路上屢遭挫折,到四十多歲才補了一個歲貢生,五十多歲任過浙江長興縣丞,後又擔任過荊王府紀善,這是同縣丞級別差不多的閑職。

創作時間

吳承恩創作《西遊記》大約是中年以後,或認為是晚年所作,具體時間無法確定。除《西遊記》外,他還創作有長詩《二郎搜山圖歌》和《禹鼎志》。現存《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是吳承恩逝世後由丘度編訂而成。

西遊記的分層

《西遊記》全書一百回,從大的結構上看,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寫了孫悟空出世、拜師、大鬧天宮,這是全書最精彩的章節,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頓折騰,將他的反抗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最後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後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面前驚嘆不已。

相關評價

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亦不例外。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確如此。 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如在孫悟空的形象創造上,就寄託了作者的理想。 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奮起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又如取經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災難的幻化,或是邪惡勢力的象徵。他們的貪婪、兇殘、陰險和狡詐,也正是封建社會里的黑暗勢力的特點。不僅如此,玉皇大帝統治的天宮、如來佛祖管轄的西方極樂世界,也都濃濃地塗上了人間社會的色彩。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至於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葯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對這些形象的刻畫,即使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像、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遊記》藝術宮殿。

【故事】

《孫悟空大鬧天宮》故事梗概: 孫悟空向東海龍王借得定海之寶金箍,卻被龍王告狀,騙到天庭當弼馬溫。悟空知道受騙,回花果山稱「齊天大聖」。李天王率領天兵天將捉拿悟空,被悟空打敗,逃回天庭。 影片生動有趣,畫面活潑優美。 孫悟空向東海龍王借得定海之寶金箍,卻被龍王告狀,騙到天庭當弼馬溫。悟空知道受騙,回花果山稱「齊天大聖」。李天王率領天兵天將捉拿悟空,被悟空打敗,逃回天庭。 影片生動有趣,畫面活潑優美。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來到白骨洞。白骨夫人施妖法,一變少婦,二變迷童,三變老叟,抓住唐僧。悟空以變制變,除掉白骨精,救出師你和同伴,繼續踏上西到取經的征途。 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來到白骨洞。白骨夫人施妖法,一變少婦,二變迷童,三變老叟,抓住唐僧。悟空以變制變,除掉白骨精,救出師你和同伴,繼續踏上西到取經的征途。

【孫悟空形象的英雄性及其時代意義】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一部展現英雄性格發展的光輝著作。提到《西遊記》我們不能不講到孫悟空,就像提到《紅樓夢》我們必須談及王熙鳳一樣。孫悟空對於《西遊記》的重要性,在於他身上英雄性格所具有的無比力量。正是基於這點,才使他成為全書的焦點人物,成為倍受世人關注與討論的對象。孫悟空是一個「大英雄」,「真英雄」,這無庸置疑。至於他是一個怎樣的英雄,給他一個完整而全面的定義,未免太難。由於作品內容,人物,思想的龐雜,加上「西遊」、「神魔」、「詼諧」這道道神秘的面紗,給作品增添的朦朧,迷離和神韻,立場不同,角度各異,得出的結論自然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文藝鑒賞的二度創造性是允許這么做的。是什麼類型的英雄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在於英雄性本身所具有的感召力,啟發力,影響力。要知道一個真正英雄的成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不經一番寒砌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本文主要從剖析孫悟空英雄性格的成長,成熟,完善,來認識孫悟空崇高的人性美,感受與體味英雄本色背後的英雄意義。

一、「仙石迸猴」成佳話,洞天福地猴中王—「美猴王」英雄

《西遊記》開篇明義,第一回標題「靈根充孕源流出,心性修成大道生」這兩句話實際講的是小說中心人物孫悟空奇異的誕生歷程:
「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風化一石猴,五官俱全,四肢皆備……」
「仙石迸猴」的傳奇誕生,既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純天然的生命體,又預示了日後必有一番奇特的人生經歷與轟轟烈烈的作為。
從一個普普通通的石猴,一躍而為「花果山水簾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既不是天意造化,更不是靠虛偽,欺詐手段謀取,而是憑真本事,真功夫。發現「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他的勇敢,機智可見一斑:
眾猴白手連呼三聲:「哪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來,不傷身體者,我等拜他為王。」石猴隨即兩聲高叫「我進去!我進去!」……
正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這使他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石猴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猴王」的位置。但這畢竟是他的少年時光,生命的「懵懂」之齡,心智膚淺。勇敢之舉難免夾帶「自發」意識。自己這一跳,能不能達到他們預定的要求,順利完成任務,心裡肯怕還沒底,只因難抑一時沖動,只為要出人頭地,別無他慮。再加上他是趁「王」這重賞而去,勇敢本色中又摻雜著幾許爭強好勝。
發現「洞天福地」後,眾猴們都已陶醉於快樂之中,他卻一人端坐在上,『列位啊,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何不拜我為王。
從他乘「王」而去,得「王」而歸,這種實至名歸的背後掩蓋不住的是他的逞強好勝,好出風頭的頑劣性,這也是一個典型的少年式英雄「美猴王」的應有表現。「仙石迸猴」與生俱來的優越感讓他自命不凡,伴隨他一生歷經無數的坎坷磨難,英雄豪氣始終未被困厄所消磨。

二、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齊天大聖」英雄

生命總要不斷向前發展,人生也要從懵懂之態走向新生。對於孫悟空還是美猴王的他,其思想早已超越了年齡的限制。思想的先行,使他的生命日漸成熟起來,從而為他由美猴王順利過渡到齊天大聖敞開了大門。這是一種生命的自覺,為他那種挑戰傳統,蔑視權貴,戰天斗地的反抗精神鋪平了道路,這時候的孫悟空已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齊天大聖」。
生命的自覺首要體現於他對生命的深慮:
「眾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歡會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無量之福,為何遠慮而憂也?」
猴王一語道破心機:
「今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老王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美猴王憂的是「不能躲過輪回,不能做到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於是海外「尋師訪道」,求學問能也就勢所必然。正因為他畏懼的是生命無常,那麼他想要的必然是「永生永壽」的法術技能,對於師父須菩提祖師提供的「流字門中之道,靜字門中之道,動字門中之道」,根本不會放在眼裡,而對「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七十二般神異變化」情有獨鍾,也正如此,為他後來西天取經「降妖服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齊天大聖」之旗的打出,旗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僅要做一個與天地山川「齊壽」的「大王」,更要做一個與天地神佛「齊平」的「大聖」,從大王到大聖,這可謂生命自覺的第二個標志。
「齊天大聖是什麼?」「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第7回),這就是他的鏗鏘之言,也是他以「英雄」為自己正名的豪邁之氣。為什麼要做「齊天大聖」?僅僅因為玉帝的「輕賢」(「弼馬溫」未入流)?不!這頂多隻是誘因。根本原因在於他骨子裡所滲透的反抗權威,蔑視尊嚴的勇氣與膽量。加上他有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上天,入地,下海,七十二般變化超強的本領,一根橫掃天下妖魔的如意金箍棒,又何愁「齊天大聖」旗幟不出,名號不響。
學成歸來的他沒有忘記他的理想樂土「花果山水簾洞」,更沒有忘記他的「猴子猴孫」們。當聽說他的家園被占,猴兒遭受欺侮時,他咬牙切齒,「力逐」混世魔王,拉開了他反抗的序幕,同時為了重振家園,永葆基地,他「九幽十類盡除名,四海千山皆拱伏」(第3回),這一切為他接下來的「大鬧三界」准備了現實基礎。
「大鬧三界」是他震天動地反抗性的集中體現,又是此時英雄本色的淋漓盡致的表現。「地府除名,龍宮索寶,大鬧天宮」這是孫悟空欲將自己的威名「遠播」而做的三件大事,使「無人不知其名,無人不曉其能」。特別是「大鬧天宮」更把他敢爭,敢拼,敢斗的反抗性英雄性格展露無遺。
大鬧天宮實際上有「兩鬧」。緣於天廷的兩次招安都不遂他之意願,因而有「大鬧」之舉。一鬧天宮是一次招安騙他當了「弼馬溫」,而「弼馬溫」(未入流)即不入天神之流,孫悟空一氣之下打出南天門。「二鬧」天宮是二次招安「齊天大聖」之職有名無實,連參加蟠桃大會的資格都沒有,於是他「攪亂蟠桃大會」,「偷御酒」,「竊仙丹」把他的滿腔憤恨盡情發泄。與天廷的「神兵神將」進行了正面交鋒,其場面之激烈可以想像。然而,縱有十萬「神兵天將」也難敵「齊天大聖」只手。「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第7回)。縱觀「二鬧天宮」,「一鬧」遠不如「二鬧」,一鬧其實是為「二鬧」作鋪墊,是「二鬧」的預演,從而把孫悟空的反抗性層層深入地推進。「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第7回)更是把他那反抗精神推向了一個光輝的頂點。
青年時代的他,年輕氣盛,血氣方剛,但難免行事魯莽,不考慮行為後果和應擔負的責任,有力量,有本事,而無深刻的理想,有對生命的自覺,而無追求理想行為的自覺,以「英雄」為自己冠名未免「狂妄自大」,「皇帝輪流坐」更暴露其「目空一切」。言行舉止凡此種種,無不是在炫耀自我。「自以為是」的囂張氣焰必然遭到震懾,「大鬧天宮慘敗遭壓五行山下」就是明證。是他那心高氣傲,目中無人的情理必然。所謂「物極必反,樂極生悲」這既是一個深刻的教訓,更是一種寶貴的經驗。

三、西天取經顯英豪,功成正果美名揚—「斗戰勝佛」英雄

「吃一塹,長一智」。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下五百年,這是怎樣的五百年?與孤獨寂寞為伍,靠「渴飲銅汁」,「飢餐鐵彈」度時光的階下囚生活。這種落難落魄的煎熬,與其說是一種懲戒,即對他那種年輕氣盛,唯我獨尊的傲岸品性的威懾,不如說是對他人格,人性的一次磨練。是一次自我重新認識,重新定位的良機。這既是他生命旅程中必經的一個過程,又暗示了他日後必將干出一番「驚天緯地」的業績。誠如孟子所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卷十二《告子下》)。這段艱難的歲月,孫悟空進行了沉痛的反省與深刻的反思「靠意氣用事,大闖大鬧是成不了什麼氣候的,唯有干一番大業績,才能取信於人,『英雄』二字才會名副其實。」「西天取經」是孫悟空畢生為之追求的崇高理想和獻身的正義事業。從「大鬧天宮」到「西天取經」,從「齊天大聖」自詡英雄美名到「斗戰勝佛」(這是取經後如來封賜的),昔日不可一世的孫大聖,如今已成長為一個成熟的英雄。這是英雄性格的完善,人性之美的升華。「追求理想的百折不撓,堅忍不拔,忠於事業的矢志不移,一往無前」是這一階段英雄性的核心,也是由生命的自覺到生命的自為的光輝再現。

❺ 急急急!!!詩歌語言賞析的方法有哪些

詩詞鑒賞的主要方法有 一、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②解釋該字在句中的語表義和語里義;③展開聯想和想像,把這個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句中描摹景象;④點出該字表達了什麼感情或烘託了怎樣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 ①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②從「情」和「景」的角度對某首詩或詞作一賞析。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詩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託的情感,抓住物與志的「契合點」。 4、答題模式:①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②展開聯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③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能用兩個雙音節形容詞概括出來,如:雄渾壯闊、恬靜優美、孤寂冷清、蕭瑟凄愴等;④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麼樣的啟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 1、提問方式:這句詩好在哪裡? 2、提問變體:這句詩有什麼含義和作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3、解答分析:一句詩可能是寫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寫人的。寫人的方法包括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等。理解一句詩一定要聯繫上下句並結合全詩進行。 4、答題模式:①闡明語表義,有時要發掘它的深層意思;②分析詩句在寫景或抒情或寫人方面的表達作用。③簡要說明藝術效果。 四、分析語言特色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 提問變體:①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 ②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這類題要求學生最好能知人論事,因為不同的作者語言風格不一樣,如李白雄渾飄逸而杜甫則是沉鬱頓挫。但有時候我們不熟悉作者也可以從詩中讀出語言風格,有的曉暢明快,有的民歌風味十足等等。 4、答題模式:①用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准確點明語言特色(簡練傳神、凝練沉鬱、入木三分、煉字精巧、一字傳神、對仗工穩、語近情遙、庄諧俱見……);②結合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③闡述詩中用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五、分析主旨型題 1、提問方式: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主旨? 2、提問變體:請分析某句詩蘊含了作者當時何種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⑵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涵;⑶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歷;⑷時代背景、社會現實。 4、答題模式:①分析具體詩句寫了什麼;②抒發了什麼情感,暗寓了什麼。 六、分析技巧型題 1、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 ①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②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首先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其次,要對詩句進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題模式:①准確地指出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修辭手法:正反對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擬、誇張得體等。表現手法:襯托、對比、虛實、大小等);②結合詩句分析,何以見得是用了這種手法;③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旨意。 七、分析構思(結構思路)型 1、提問方法:這首詩是怎樣構思的?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構思之妙。 3、解答分析:詩歌思有路,一首詩句與句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那麼,分析詩的結構思路,必須把握詩句的關系。有的詩先寫景後抒情,有的先敘事後抒情,還有鋪墊、過渡、烘托、起承轉合之說。 4、答題模式:①概述詩句的內容。②揭示詩句之間的聯系。③指出這種構思傳達出什麼思想感情。採納一下謝謝

❻ 如何鑒賞古詩詞語言

鑒賞詩歌語言,可從語言內容、語言風格、表達效果三個方面入手。依照詩詞鑒賞家的觀點,就是要注意「表情達意之美,語言特色之美、表達效果之美」。
一、語言內容
(一)從內容的角度分析,詩歌語言可分為:意象語言、情感語言、象徵語言、典故語言。
1、意象語言(詞語):諸如松、竹、梅、菊一類事物被人們賦予特定的象徵意義,象徵人高潔的品格,詩人常藉助它們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以梅自喻,表現自己不與爭寵邀媚、阿庾奉承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錚錚傲骨。其他常見意象如桃花象徵美人、鳥象徵自由等。
2、情感語言(詞語):「悲」「孤」等詞語能直接表露感情,如「萬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還有間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強向杯中覓舊春」(李益《答許五端公馬上口號》),「不堪」「強」寫出了詩人不堪回首青春年少時之佳境,只能從酒杯中去回想舊日的事了,傳達出內心的凄涼、意緒的消沉。
3、象徵語言(詩句):有些是某些詩句本身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有些是全詩常通過具體事物來說理,即說理詩。如「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作者是在強調立身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杜甫《後游》),寫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們去欣賞,用來說明大自然了無私心的道理。
4、典故語言(詞語或詩句):如「秋水」指眼睛,「盜泉」舊時常喻不義之財[見《屍子》卷下:「(孔子)過於盜泉,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鴻雁」指書信(見《漢書》載蘇武歸漢之事)等。它們大多源於歷史典故,這方面需要學生平時加強課外閱讀,積累歷史知識,提高文化修養。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化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的故事;《長亭送別》中的「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明顯化用了白居易的詩句。
(二)從語法角度分析,要關注數量詞、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
成功的煉字都是和煉意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煉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觀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現的生活具體化、生動化、縱深化與美學化,只有煉出具體生動的富於美學內容和啟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煉字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如:
①五言煉第二字:「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嶺春。」②五言煉第三字:「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③五言煉第五字:「曉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草生公府靜,花落訟庭閑。」④五言煉第二第五字:「溪冷泉聲苦,山空木葉干。」「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⑤七言煉第二字:「山入白樓沙苑暮,潮生滄海野塘春。」「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⑥七言煉第五字:「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⑦七言煉第七字:「青楓江上孤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⑧七言煉第二第五字:「雪霽山門迎瑞日,雲開水殿候飛龍。」「魚含月影隨雲動,鳥吐花聲寄樹閑。」
從大的范圍來說,古典詩歌的煉字有煉實詞與煉虛詞兩個方面。
1、數量詞
例 庾信《小園賦》中的「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前人就稱之為「讀之騷逸欲絕」。
2、名詞:一些意象名詞,由於意象的獨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過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個名詞連用時,意象的組合會營造一定的意境。如有送別相思之情的詩作常常會出現柳、酒、月、雁、樓等意象。如趙嘏的《寒塘》「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遊子心中蘊積的愁情,因秋而觸發,化作無邊的鄉愁;孤雁從南樓飛過,凄哀的鳴叫,使鄉愁更加上一層「雁歸人未歸」的感傷。情景交融,含蓄而耐人尋味。
3、動詞
例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頸聯,對仗工整,意境優美,野竹與雲氣相接,這本是一幅靜景,但詩人用了一個「分」字,就有了動的意味,它使人聯想到隨山岡徐徐移動的雲霧,不斷從野竹稍頭飄過的情景。一線泉水,凌空飛瀉,這本來是一幅動景,然而詩人用一個「掛」字,就由動化靜了,它使人想見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圖景。

4、形容詞
例 王維《觀獵》第三、四句:「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這兩句話共有四個主謂短語,「枯」「疾」「盡」「輕」,都是謂語。「枯」與「盡」是平常的謂語,而「疾」與「輕」是煉字。草枯以後,鷹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詩人不說看得清楚,而說「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盡以後,馬蹄走得更快了,詩人不說快,而說「輕」,「輕」比「快」又更形象。

5、副詞
在古典詩詞中,副詞的錘煉恰到好處時,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

❼ 語言賞析的方法

語言賞析的方法

一、
明確語言賞析的方向。
要賞析的語言一般都有一定的特色,我們在賞析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賞析對象的特點,這就是語言賞析的方向。通常可以從下面幾方面考慮:
1.詞語的使用是否准確、生動;
2.運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方法,如襯托、諷刺、欲揚先抑、前後照應等;
3.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等;
4.使用了什麼表達方式,如記敘中的議論、抒情、描寫等。

二、語言的主要特點或作用
1.詞語——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幽默風趣、樸素、含蓄、准確嚴密(尤其是說明文)等。
2.寫作手法:襯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
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諷刺——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前後照應——使故事情節完整、結構嚴謹
中心突出。象徵——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3.修辭手法:比喻——刻畫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徵,給人以
深刻的印象,或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理。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
情和動作,使事物人格化,從而收到形象生動的效果。誇張——突出特徵,揭示
本質,給讀者鮮明而強烈的印象。排比——增強語勢,長於抒情,對偶——形式
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對比——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4.表達方式:記敘文中的議論——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記敘文中的抒情——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各種描寫——塑造人物性格,呈現具體場景,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閱讀全文

與語言的鑒賞與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