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創造營2020學員名單里都有誰
創造營2020學員名單有敖心儀、卞卡、畢少岩、陳珂、陳倩楠、陳柔冰、、崔文美秀、陳欣葉、陳俞瑾、陳卓璇、丁詩妤、馮琬賀、高直、黃碧茵、華承妍、黃恩茹、胡嘉欣、胡瑪爾、黃若元、胡婭楠、黃雨晴、姜丹、吉揚柳、姜貞羽、康汐、李保怡、李丞汐、李惠玉、李佳恩、林嘉慧。
李佳潔、林君怡、劉夢、鸝蔓、李夢琦、劉念、拉娜、劉詩琦、劉些寧、呂欣蔚、劉雨露、李雨露、李紫夢、孟歡、妙靜鷗、馬思惠、馬玉靈、龐雪倩、潘小雪、孫露鷺、蘇芮琪、史芮伊、孫如雲、沈小婷、舒一靈、宋宇苗、孫珍妮、田京凡、譚思慧、屠芷瑩、萬芳舟、文婕、王靖賢。
王柯、王麗娜、吳妙茵、衛倩妮、溫馨、吳曉凝、王曦瑤、王雨朵、王藝瑾、伍雅露、王一橋、謝安然、謝安詩、希林娜依·高、許瀟晗、謝櫻俊、徐藝洋、姚慧、袁嘉藝、於揚子、餘子魚、張純如、仲菲菲、朱苓、鄭乃馨、張清、曾淑岩、趙天愛、鍾欣、張欣媚、張馨文、張馨允。
曾雪瑤、趙粵、張藝凡、周雨霖、張雅卓、朱主愛。
(1)謝安詩創造營擴展閱讀:
能量女團成長綜藝《創造營2020》共10期,由何炅擔任總決賽主持人,黃子韜、鹿晗、毛不易、宋茜擔任創造營教練 。該節目召集101位學員,通過任務、訓練、考核,讓她們在明星教練的帶領和引導下成長進步,最終選擇7位學員成團 。
節目於2020年5月2日起每周六、周日20:00在騰訊視頻首播 ,於7月4日收官,最終希林娜依·高、趙粵、王藝瑾、陳卓璇、鄭乃馨、劉些寧、張藝凡以「硬糖少女303」之名正式成團。
⑵ 誰知道古代女詩人有哪些作品啊(訴求)
唐琬:陸游表妹兼妻子。
代表作: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意緘心事,獨語斜難。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卓文君:漢 司馬相如之妻。
代表作數字詩:
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花蕊夫人:先為孟昶愛妃,後被趙匡胤招入宮中。
代表作:述國亡詩
宋滅後蜀時,只用了一萬軍隊,而後蜀的十四萬軍人幾乎不戰而降,花蕊夫人隨孟昶流亡北行,夜宿葭萌驛站,感懷國破家亡的哀愁,在館壁上題了這首《採桑子》,因軍騎催促,只得半闋,卻一字一淚。
《採桑子》
初離蜀道心將碎,
離恨綿綿。
春日如年,
馬上時時聞杜鵑。
宋太祖趙匡胤久慕花蕊夫人的才名,召見了她並命她賦詩一首,花蕊夫人就做了這首滿懷亡國之恨和故國之思的詩。傳說花蕊夫人最終的歸宿是被趙匡胤納入後宮,並一直得遇恩寵,如果真是這樣,對於一個命運坎坷羈袢的女子也算善終了。
《述亡國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謝甲,更無一人是男兒。
⑶ 褚太後和謝安的關系
謝安目錄
簡介
入隱東山 無意仕途
力挽狂瀾 拯救危局
鎮以和靖 御以長算
運籌帷幄 決勝千里
風流宰相 千古留名
謝安詩三首
謝安的「普通話」
謝安後裔 簡介
入隱東山 無意仕途
力挽狂瀾 拯救危局
鎮以和靖 御以長算
運籌帷幄 決勝千里
風流宰相 千古留名
謝安詩三首
謝安的「普通話」
謝安後裔
簡介
謝安(xiè ān)(320年-385年),字安石,號東山,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浙江紹興人,祖籍陳郡陽夏(今中國河南省太康),漢族。歷任吳興太守、侍中兼吏部尚書兼中護軍、尚書僕射兼領吏部加後將軍、揚州刺史兼中書監兼錄尚書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國諸軍事兼假節、太保兼都督十五州軍事兼衛將軍等職,死後追封太傅兼廬陵郡公。世稱謝太傅、謝安石、謝相、謝公。
他初與權臣周旋時,從不卑躬屈膝,不違背自己的准則卻能拒權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當政的時候,又處處以大局為重,不結黨營私,不僅調和了東晉內部矛盾,還於淝水之戰擊敗前秦並北伐奪回了大片領土;而到他北伐勝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時,還能激流勇退,不戀權位;因此被後世人視為良相的代表,「高潔」[2]的典範。
公元383年,中國歷史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東晉8萬士卒一舉打敗了前秦80多萬大軍,不僅使國家轉危為安,而且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歷史佳話。這就是淝水之戰。運籌帷幄,奪取這場勝仗的指揮家便是東晉宰相謝安。
說到謝安,不得不說綿延了近三百年的顯赫世家--陳郡謝氏家族。謝家上可追溯至謝安的祖父謝衡,他曾是東漢時的大儒,下則延續到謝安的九世孫謝貞,作為謝氏最後一位在史籍留下傳記的子孫,在謝貞死去後的四年,已腐朽的陳王朝也終於在「玉樹後庭花」的吟歌中走向終結。三百年風流雲散,到了盛唐,這個家族就已被賦予了一番華貴的憂傷,為人們追憶並嘆惋。烏衣巷也已然是夕陽野草,目不暇接地化作了前朝往事。
謝安無疑是這三百年華彩中,至為絢亮的一筆。這一個人生歷程,標記著一個家族終於不可阻擋地攀上極頂,放散出流蓋當世的輝煌,這力量與東晉王朝的命運相契合,標記著一個王朝半世紀的續延,於是就托起了一個安然的,平穩的世道,為後人所記掛。同時,也標記著那種在史上絕無其二的制度行將終結,標記著「貴族」這個名詞,再不會真正在我們的歷史中出現…… 入隱東 山: 無意仕途
陳郡謝氏家族是永嘉之亂中隨元帝東遷渡江的著名世家大族。謝安的伯父謝鯤在西晉末年曾是東海王司馬越的相府參軍,過江後死在豫章太守任上,他也是「江左八達」之一。東晉初,謝安的父親謝裒,官至太常卿。謝氏的地位因鯤、裒兄弟的業績而不斷上升,但真正創造家族輝煌的卻是謝安。
謝安雖在兄弟中排行第三,但卻比他的兄長們更有名氣。他自幼聰明多智。4歲時,有一天被當時的尚書吏部郎桓彝(即桓溫父)看到,引得桓大人大發贊嘆:「這孩子風俊神清,以後肯定不啻於王東海(王東海即王承,是晉一代名臣)!」稍大一些,謝安更出落得聰慧敏悟,氣宇非凡,甚至連被譽為「王與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導都知道他,以致於當時的學童連他的讀書音韻都競相仿效,蔚成時尚。
謝氏渡江後,寓居在會稽(今浙江紹興)。會稽山清水秀,從來就是一方名士樂居的沃土;而此地的東山就因為謝安年輕時隱居於此而聲名大振。謝安年青時無意仕途,每天除了跟支道林、王羲之、許詢、孫綽、李充等名士一起談文論詩,暢談玄理之外,還經常與他們一道游賞山水,藉以自娛。王羲之的著名代表作《蘭亭序》就是王羲之於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與這班朋友雅會蘭亭時所作,謝安也吟詩作文,以盡雅興。
在謝安盤桓東山,放情山水的時間里,還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他和孫綽相約泛舟海上,不料後來起了風浪,一時間波濤洶涌,浪卷雲翻,同伴都大驚失色,想要馬上返回。只有謝安一個人游興正濃,吟嘯詩文,若無其事。劃船的老頭看他相貌安閑,神色愉悅,便繼續向遠方劃去。直到風急浪猛,小舟像一枚樹葉在驚濤駭浪間翻轉的時候,其他人驚恐萬狀,站起來喊叫,謝安卻從容地說:「如果都這樣亂成一團,我們就回不去了。」大家才平靜下來,船得以平安駛回。也就是從這件事上,大家才認識到他的心胸膽量,足以鎮安朝野。
青年謝安確實以其名士風度聞名於當時,就在他流連於會稽山水的時候,也曾多次接到舉薦信,請他出山做官。第一次是當他年僅弱冠時,揚州刺史庾冰聽到他的聲名,幾次下郡縣敦請逼迫他作自己的屬下。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謝安只好告別自己喜愛的家園樂土前去赴召。可是才過了一個多月,他便打道回府了。另一次是在七年後,大將軍桓溫征伐蜀漢時也關注到謝安的盛名,就上報朝廷讓謝安作他的司馬,謝安這回更加乾脆,以世道難行為原由,婉言拒絕了桓溫的好意。
當時謝氏家族中,謝安的從兄謝尚兄弟輩有很多人已做了高官。謝家門前經常是車水馬龍,門庭若市。有一次,謝安的夫人劉氏指著那些富貴的本家兄弟悄悄跟他開玩笑:「大丈夫難道不應該這樣嗎?」謝安聽罷,手掩鼻口說:「恐怕我也不免要這樣。」
盡管他知道自己為了家庭的崛起不免要出仕,卻仍舊屢次拒絕朝廷的徵召。當時有人很有感慨地說:「安石不肯出,天下百姓可怎麼辦呢?」但也有人認為不尊重朝廷,竟連續幾次彈劾他,並要朝廷對他施加禁錮,限制活動自由。面對外界的種種反應,謝安依舊穩如泰山,淡若池水,對此根本不屑一顧,直到他的弟弟謝萬出事。
謝萬是西中郎將,並監管青、豫、冀、並四州軍事,但他自高自大,不懂得親待部將。謝安雖然多次勸說,他仍不聽忠告,最後終於在一次戰斗中兵敗而遭到廢黜。謝萬被廢黜後,謝安為了保持家族地位,更為了使其經略得以致用,才決定步入仕途。他最初擔任桓溫征西大將軍府的司馬,後任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直至宰相,短短數年間,謝安由文士變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赫赫有名的宰相。可謂是仕途輝煌,一路順風。 褚太後 : 褚太後(323-384年)是中國東晉初年三度臨朝的皇太後。褚太後名蒜子,河南陽翟禹州人,生於東晉明帝太寧元年,卒於孝武帝太康9年,在世61歲。褚蒜子出身於世代官宦家庭。其祖父褚洽是武昌太守,父親褚裒(póu剖)官拜左將軍宮、兗州刺史。褚蒜子天生麗質,加上家庭良好的文化修養,從小就見識開闊,氣度寬宏。十多歲便被選為琅琊王司馬岳的妃子。建元一年(343年),司馬岳即帝位,成為東晉第四個皇帝,是為康帝。這時20歲的褚蒜子成了皇後。此後,她曾三度臨朝,扶立了六位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女政治家。
⑷ 《周易》中的詩歌及特點
易經》概述
中國儒家典籍,六經之一。原名《易》、《周易》,漢代人通稱為《易經》。「易」字,一說為「簡易」之義;另一說為「變易」之義,意為以揲蓍數目之變,推求問事之變,藉以釋疑。「易」前「周」字,一說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說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變易法則。漢代人所說的《周易》,包括經、傳兩部分,傳是對經的解釋。《易經》則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爻辭而言。
《易經》成書於何時,作於何人,迄今無定論。《漢書·藝文志》提出「人更三聖」說,認為伏羲氏畫八卦;周文王演為六十四卦,作卦辭和爻辭;孔子作傳以解經。「五四」運動以後,史學界對傳統說法提出懷疑,認為卦和爻辭中講到周文王以後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足證《易經》成書非出於一時一人之手,因此出現了周初說、春秋中期說和戰國說,所據不一。
《易經》的卦象指卦的圖像,由陽爻「-」和陰爻「--」兩種爻象,按每卦六畫排列組合而成,共六十四種卦象。卦中六畫的排列從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陽爻稱九,陰爻稱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說卦象的辭句稱為卦辭,系於卦象之下,解說爻象的辭句稱為爻辭。卦辭共六十四條,爻辭三百八十四條,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總稱為筮辭,共四百五十條。
六十四個卦象的排列順序,現傳有兩種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經,上經始於乾卦,次為坤卦,下經終於未濟卦;二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本,首卦為乾,次卦為否,終於益卦。卦辭和爻辭的內容大致有三類;一是講自然現象的變化,用來比擬人事;二是講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斷吉凶的辭句。據研究,卦、爻辭反映了奴隸制的社會生活。
《易經》雖屬占卦書,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蘊含著較深刻的理論思維和樸素的辯證觀念。例如,它承認事物存在著對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個對立卦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辭反映了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損、泰和否、既濟和未濟等一系列對立統一的現象,它還承認對立事物的互相轉化。從《易經》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辯證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戰國後期,對《易經》的研究逐漸成為一種專門學問,一些系統闡釋《易經》的文字陸續被收集起來,匯成《五傳》。至漢代,經學興起,其中關於《周易》經傳的解釋,稱為易學。易學源遠流長,歷時2000餘年,形成了許多流派,如象數學派、義理學派等。許多著名哲學家,依據《周易》經傳提供的思想資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學體系。
《易經》的版本,流傳下來影響大的是三國魏王弼注本、唐孔穎達疏,亦稱《周易正義》,收入《十三經註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義》,為宋代以後通行本。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周易》,抄寫於漢文帝初年,與傳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現存《周易》中最早的別本。古今解易者影響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穎達《周易正義》、宋朝程頤《程氏易傳》、宋朝朱熹《周易本義》、現代聞一多《周易義證類纂》和高亨《周易古經今注》。
儒家重要經典之一。一名《易》,又稱《易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本是占筮書,其基本因素為陽爻(―)、陰爻(),把三爻重疊起來, 構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離,坎,兌、巽。八卦再重疊起來,構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經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辭、爻辭四部分。卦辭是解釋全卦的含義,爻辭是解釋每一爻的意義。《易經》分為上下兩篇,上經從乾到離,凡三十卦;下經從咸到未濟,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經《周易》即如此劃分,知漢以來傳本未變。
周易是根據數的陰陽和隨機性,推斷事物凶吉的書.
一般人看不懂,但也沒有必要去鑽研它.我也曾經看過(老師推薦的),但是看了2遍還是不能領悟.簡直不知所雲.周易嚴格的說是一本主觀唯物主義哲學書籍,它集天文、數學、兵法、治國方略、做人處世、道德修養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一體,是一本鍛煉人思維的好書。許多諾貝爾獲獎者都是藉助它成功的。我想當年的馬克、恩克斯在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前也看過它。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只是把周易的內容高度概括而已。
在古時,科學很落後,對很多自然現象不能解析,為此就出了<周易>學說.
簡單地說,
1.易本是算命的,
2.但到了周易,孔子基本上是從哲理方面解釋易,雖然此解釋同樣也可適用於占卜,但周易列為經書,只因其包含全面的哲理.
3.周易不能作為占卜的書,因孔子只從哲理理解易,基本沒有關於占卜的論述.後世的占卜,是從易中的最基本定理重新創造的,基本與周易無聯系.
4.哲理適用於任何人,但以周易用於占卻不會有實踐意義,
5.占卜者依然把周易列為占經是因周易還沒有把易的基本原理拋棄,而其他易經已失傳了.
《周易》是中華文明史上一部內涵精深、影響廣泛、流傳久遠的典籍,有「群經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稱。幾千年來,《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結構形式和抽象的符號顯示),以及博大精深的內涵(千古永輝的義理和復雜神奇的運算機制),吸引著人們在各個領域對其進行研究和應用,形成了龐大的易學研究體系。
《周易》一書有《易經》和易傳兩部分所構成,從總體上看它是一部指導人們和利用自然規律及社會發展規律的哲學著作。其中,《易經》是我國古代先哲通過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長期觀察,以及對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及其結果進行高度總結概括後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萬事萬物的現象和發展變化的餓規律。《易傳》則是對《易經》進行解說,用來闡發義理的哲學典籍。
《周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中華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於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講究陰陽相濟、剛柔有應,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息息相關的。
《周易》是我國古代—部指導人們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哲學典藉,由《易經》和《易傳》兩部分構成。對其書名含義,歷代有多種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說,其中東漢易學家鄭玄說:「《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是講「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一、陰陽:《易傳·系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觀念指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萬物萬象,在其內部同時存兩種相反的屬性,它們互相依存、互相為用,處個不斷的變化之中;其運動是以彼此消長的形式進行的。並始終處於彼消此長,此進彼退的動態平衡狀態之中。保持著事物的正常發展變化態勢。陰陽觀念是一種樸素的唯物思想和辯證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於指導我們在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關繫上保持陰陽的動態平衡。
二、爻:在《易經》中,爻是組成卦的基本單位,其中「—」稱作陽爻。「--』稱作陰爻。
三、卦:由陽爻和陰爻按照一定規律分別組合,進而說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變化規律的排列符號,就叫做「卦」,卦是為特定目的《占筮》而組成的符號排列,是《易經》的基本組成單位。
四、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卦的統稱:是由陽爻和陰爻按不同的組合規律.以三個爻為一組分別組成的八種符號排列,《易傳·系辭·上》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八個由三個爻組成的卦,也叫經卦或單卦。
五、六十四卦:由八個單卦以不同的次序兩兩重合、就產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別由六個爻組成,也叫別卦或重卦,其中由八個單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純卦,其卦名同單卦。
樓上的網站也可以看一下
⑸ 中國古代有哪幾位出色的詩人
1 庄姜
宋人朱熹在《監本詩經》中認為庄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她是春秋時齊國公主,衛庄公的夫人。相傳《詩經》里《燕燕》為其所作:「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後代詩評家推為「萬古離別之祖」。庄姜可謂詩經時代美女姿本代言人,《詩經??衛風??碩人》中描寫庄姜時說:「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可是庄姜嫁給了昏惑的庄公,夫妻不和,婚姻不幸,心中非常痛苦。《邶風》一,二,四首詩寫出了她的這種心情。
第一首《柏舟》,寫的是庄公長期不和庄姜一起生活,《柏舟》即作者自況,柏木之舟質量是堅實細密的,比喻作者人才出眾,但卻是飄盪水中的一隻空船。庄姜的隱憂無法排解,耿耿不寐「我心匪鑒,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以轉」,「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是寫她憂愁的情緒,擺脫不掉的苦悶。意象聯想十分貼切。
作者也想主動地槁好和庄公的關系「薄言往訴,逢彼之怒」通過提煉的這一細節,作者的痛苦被表述得清晰無疑。而「憂心悄悄,恫於群小,」丈夫既對她不好,身邊那些小人也一齊落井下石,作者只能憂心悄悄,只能是「靜言思之,不能奮飛」只能仰望天空,希望象小鳥那樣白由飛翔,
《綠衣》為《邶風》第二首。「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心憂矣,曷維其已。」朱熹認為:「庄公惑於壁妾,夫人庄姜賢而失位,故作此詩,言綠衣黃里,以比賤妾尊顯.正嫡幽微,使我憂之不能自己也」正嫡幽做,憂之不能自己。庄姜在衛宮中的處境,通過此詩都表露無遺了。
第四首《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胡能有定,於不我 顧。」高享《詩經今注》中認為:「這是婦人受丈夫虐待唱出的沉痛歌聲」而《詩序》中說:「衛庄姜傷己也,遭州吁之難,傷自己不見答於先君,以至於困窮之詩也」,那麼詩中「不我顧」「不我報」「德音無良」指的是衛庄公子。
2班婕妤
(約公元前48年——公元前6年),漢代大史學家班固的祖姑,名不詳,婕妤是漢武帝時設置的妃嬪的一種稱號,地位相當於上卿,自魏晉到明代延用。她是西漢樓煩(今朔州東)人,少年時即顯出才學,工於詩賦。漢成帝初年,以才、貌俱佳被選入成帝後宮,起初為少使,不久被立為婕妤。她是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的女子,不爭奪地位,不幹預政治,謹守禮教。據有關史書記載,成帝要帶她同車出遊,她認為皇帝的身邊應該是名臣,不是女寵,因此婉言拒絕。後來,趙飛燕入宮得寵,以讒言詆誹許皇後及班婕妤。成帝聽信讒言,廢了許皇後,而班婕妤以對問得以倖免,但她恐怕日久見危,於是進入長信宮侍奉皇太後,並作賦度日。成帝死後,她移居陵園,並在那裡去世,約五十來歲。
班婕妤是辭賦發展史上極少的女作家之一,也是較早的五言詩的創造者。《隋書·經籍志》著錄有一卷她的作品,後來多數散失,僅存《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賦》等幾篇,都是抒發自己的宮中苦悶之情,以《自悼賦》真實可信且最為著名。
3徐淑
生卒年及字型大小均不詳。隴西人。東漢詩人秦嘉妻。秦嘉赴洛陽時,徐淑因病還家,未能面別。秦嘉客死他鄉後,徐淑兄逼她改嫁。她「毀形不嫁,哀慟傷生」(《史通·人物》),守寡終生。
4班昭
東漢女辭賦家。一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生卒年不詳。班彪女,班固妹。嫁曹世叔,早年守寡。兄班固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去世。昭博學高才,和帝下詔令其續成。她經常出入宮廷,擔任皇後和妃嬪的教師,號為「曹大家」。每有貢獻異物,常令昭作賦頌。及鄧太後當朝,班昭與聞政事。著名學者馬融,曾從其授業。著有賦、文等16篇。
5蔡琰
漢魏間女詩人。字文姬,又作昭姬,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生卒年不詳。著名作家蔡邕的女兒。自幼博學多才,好文辭,又精於音律。初嫁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母家。漢末天下大亂,董卓入據洛陽,她起先被董卓軍強迫西遷長安,接著又在興平二年(195)被南匈奴軍所虜,在匈奴中度過12年,生有二子。建安十二年(207),曹操遣使者持金璧去南匈奴贖回蔡琰。蔡琰回到中原後,又重嫁屯田都尉董祀。曾回憶繕寫亡父作品400餘篇。蔡琰今存作品,有五言《悲憤詩》及騷體各一篇,又有《胡笳十八拍》。騷體《悲憤詩》,所述情節與蔡琰生平頗不相合,不少學者認為是假託之作。《胡笳十八拍》始見於宋代朱熹《楚辭集注·後語》,不載於《後漢書》,在文體上同當時作品距離較遠,所以有的學者認為也是後人偽托的。
6謝道韞
東晉著名女詩人,出身東晉名門謝氏家族,一代名相謝安的侄女。謝道韞少時即頗有文采,一日家族聚會,眾人圍爐閑談,碰巧大雪紛飛。謝安出上對「白雪紛紛何所擬?」,道韞對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聞之,大喜,認為她的比喻精妙、文思敏捷。後世人以「詠雪之才」稱贊其詩作。
??謝道韞還繼承了謝安的從容淡定,泰山崩於前而不改色的優秀品質。當孫恩五斗米教進攻會稽時,其夫王凝之(大書法家王羲之次子)作為太守手足失措、不知排兵布陣、只知求神拜佛,道韞卻死戰不休直至力竭被俘,被押往孫恩時,更不畏強暴,直面怒斥孫恩殘暴無道,臨危不懼、從容不迫,與謝安賦詩對弈談笑間擊破前秦苻堅百萬大軍,取得淝水之戰的大家風度毫無二致。可謂女中豪傑,不讓須眉。
??由上可見,謝道韞風度胸襟,已非一般弱小女子所能比擬的:論才華,她也許比不上蔡文姬、李清照;論美貌,她也許比不上西施、玉環;然而論風度襟懷,道韞無疑是魏晉時期女性的傑出代表。在眾多魏晉風流名士的掩映下,謝道韞真是一朵不為多數人所知的奇葩,於是時人稱之曰:「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
7鮑令暉
南朝宋女詩人。生卒年不詳。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人。著名詩人鮑照之妹。鍾嶸《詩品》說她是南齊人,但從鮑照的《請假啟》中講到僅有的一個妹妹死去等語看來,她似乎在宋孝武帝時就已去世。其詩見於《玉台新詠》。今人錢仲聯《鮑參軍集注》附有鮑令暉詩
8薛濤(?~832至835),唐代女詩人。字洪度,一作宏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妻女流寓蜀中。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德宗貞元(785~804)中,韋皋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召令賦詩侑酒,遂入樂籍。後袁滋、劉□、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簡、王播、段文昌、杜元穎、郭釗、李德裕相繼鎮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韋皋曾擬奏請朝廷授以秘書省校書郎的官銜,格於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往往稱之為「女校書」。有《錦江集》5卷,今佚。《全唐詩》錄存其詩1卷。近人張蓬舟有《薛濤詩箋》。
9李清照
(公元1084-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宋代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李清照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為最高。李清照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前期的詞,主要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多寫閨情,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她後期的詞,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李清照的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 李清照前期的詞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現了自然風光和別思離愁。如[如夢令]二首,活潑清新,語意雋秀。[鳳凰台上憶吹簫]、[一剪梅]、[醉花陰]等詞,描繪了孤寂的生活,抒發了對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轉,清俊疏朗,表現出作者熱愛大自然,憧憬美好的愛情生活,沖破了以往花間閨怨詞的樊籬,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10朱淑真
(約1131年前後在世) 一作淑貞,號幽棲居士。鹽官縣人。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優裕。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素有才女之稱。因父母作主,所嫁志趣不合,婚後生活很不如意,抑鬱而終。作品為其父母焚毀,後人將其流傳在外的輯成《斷腸集》(詩)2卷,《斷腸詞》1卷及《璇機圖記》,輾轉相傳,有多種版本。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後期則憂愁郁悶,頗多幽怨之音,流於感傷。作品藝術上成就頗高,後世常與李清照相提並論。流傳頗廣的《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一闋,長期以來被認為朱淑真所作,近來學術界認為實是歐陽修作。朱淑真籍貫身世,歷來說法不一,《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其墓在杭州青芝塢。
11嚴蕊
(生卒不詳)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葉女詞人。出身低微,自小習樂禮詩書,淪為台州營妓,改嚴蕊藝名。善操琴、弈棋、歌舞、絲竹、書畫,學識通曉古今,詩詞語意清新,四方聞名,有不遠千里慕名相訪。南宋淳熙九年(1182),台州知府唐仲友為嚴蕊、王惠等4人落籍,回黃岩與母居住。同年,浙東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因唐仲友的永康學派反對朱熹的理學,朱熹連上六疏彈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狀論及唐與嚴蕊風化之罪,下令黃岩通判抓捕嚴蕊,關押在台州和紹興,施以鞭笞,逼其招供。嚴說:「身為賤妓,縱合與太守有濫,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偽,豈可妄言以污士大夫,雖死不可誣也。」此事朝野議論,震動孝宗。
朱熹改官,岳霖任提點刑獄,釋放嚴蕊,問其歸宿。嚴蕊作《卜運算元》:「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岳霖判令從良,被趙宋宗室納為妾。詞作多佚,僅存《如夢令》、《鵲橋仙》、《卜運算元》3首。據此改編的戲劇《莫問奴歸處》,久演不衰。
⑹ 張馨文創造營2020最終排名
張馨文創造營2020最終排名16名
創3第二次排名公布:
1~7名:#希林娜依高第一#、陳卓璇、鄭乃馨、劉些寧、張藝凡、姜貞羽、王藝瑾
8~18名:林君怡、姚慧、趙粵、徐藝洋、蘇芮琪、劉夢、朱主愛、敖心怡、張馨文、孫珍妮、謝安然
19~29名:胡嘉欣、陳珂、陳倩楠、高直、王柯、王一橋、吉揚柳、曾雪瑤、劉念、馬思惠、拉娜
30~40名:李夢琦、華承妍、黃恩茹、李佳恩、許瀟晗、馬玉靈、張雅卓、史芮伊、伍雅露、康汐、李紫夢
41~51名:胡瑪爾、鍾欣、田京凡、卞卡、劉雨露、馮琬賀、王麗娜、崔文秀美、仲菲菲、張清、林嘉慧
52~62名:孟歡、朱苓、妙靜鷗、陳欣葉、孫如雲、姜丹、萬芳舟、餘子魚、於揚子、畢少岩、屠芷瑩
63~73名:張欣媚、丁詩妤、黃碧茵、吳妙茵、龐雪倩、李保怡、袁嘉藝、譚思慧、張馨允、李雨露、王雨朵
74~84名:曾淑岩、陳俞瑾、文婕、李丞汐、舒一靈、王曦瑤、陳柔冰、鸝蔓、潘小雪、宋宇苗、劉詩琦
85~95名:李惠玉、衛倩妮、沈小婷、李佳潔、謝櫻俊、王靖賢、張純如、呂欣蔚、吳曉凝、黃若元、孫露鷺
96~101名:趙天愛、謝安詩、胡婭楠、周雨霖、溫馨、黃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