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波義耳「善於獨立思考」表現在哪裡
發明了酸鹼試紙。😁😁😂
『貳』 波義耳的科學故事
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1627—1691),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在1661年發表的著作《懷疑派化學家The Skeptical Chemist》,對化學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化學史家都把1661年確定為近代化學的開始年代。
波義耳都做了哪些很牛,甚至比牛頓還牛的牛事?我們不妨來扼要歷數一下。先說大家耳能詳熟的波義耳定律,上篇寫到胡克作為助手,幫助波義耳有效完成了波義耳定律實驗。波義耳定律是第一個描述氣體運動的數量公式,為氣體量化研究和化學分析奠定了基礎。
另外一處超越牛頓的,在於波義耳還是預言家!他對未來的24項願望清單,部分已經實現了。比如:延長壽命(當時人均壽命只有40歲)、植牙、整容、器官移植等,甚至包括衛星導航、轉基因農作物和咖啡店等。
『叄』 石蕊試液是誰發明的
波義耳——出生於愛爾蘭,石蕊試液、石蕊試紙都是他發明的
『肆』 1.()波義耳不斷發問和反復試驗,()製成了石蕊試紙。 2.()反復實驗,()能得出結論。
試驗和實驗
這兩個詞本質區別在於使用場景中行為實施者對自己行為結果是否有預知。
如果驗證之前不知道結果(或者不確定性很大),就是試驗---比如測量新材料能承受的壓力,新葯產生的效果,新品種的產量。
如果驗證之前知道大概結果,只是重復前人的結論(或前人工作的基礎上進行小改善),就是實驗---比如給客戶展示自己的產品效果,比如物理化學課堂演示
因此這兩種驗證行為取得的結果必然不同:
試驗會得到一些新的發現,新的結論,解決出現的問題。
實驗不會產生新的知識,而是加深對已有知識的認識,讓更多人信服。(例如:比薩斜塔的實驗讓更多人信服重力定律)
對某些人而言的試驗對另外一些人而言已經是實驗,因為聞道有先後。人類科學的進步正是通過不斷試驗,積累總結出知識,從而不斷把試驗轉化成實驗的過程。
『伍』 科學家的發現故事
石蕊試紙是偉大的科學家波義耳發明的:
在一次緊張的實驗中,放在實驗室內的紫羅蘭,被濺上了濃鹽酸,愛花的波義耳急忙把冒煙的紫羅蘭用水沖洗了一下,然後插在花瓶中。過了一會波義耳發現深紫色的紫羅蘭變成了紅色的。這一奇怪的現象促使他進行了許多花木與酸鹼相互作用的實驗。由此他發現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鹼作用都能改變顏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鹼變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用石蕊浸液把紙浸透,然後烤乾,這就製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鹼試紙——石蕊試紙。
這個偶然的實驗導致了波義耳的發明。
牛頓看見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
瓦特看見鍋蓋被蒸汽托起,發明了蒸汽機
弗萊明因為忘記清洗實驗用的瓶子,發現了青黴素
『陸』 這段話寫了這位奧地利醫生的問號是什麼
謝皮羅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水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2.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發明了石蕊試紙.
3.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球轉動這個現象,推斷出凡睡者眼球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
『柒』 波義耳在一次實驗中·意外的( )濺上了鹽酸的花瓣會奇跡般的( )變化,花瓣竟然變成了紅色。
英國的波義耳
在一次緊張的實驗中,放在實驗室內的紫羅蘭,被濺上了濃鹽酸,愛花的波義耳急忙把冒煙的紫羅蘭用水沖洗了一下,然後插在花瓶中。過了一會波義耳發現深紫色的紫羅蘭變成了紅色的。這一奇怪的現象促使他進行了許多花木與酸鹼相互作用的實驗。由此他發現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鹼作用都能改變顏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鹼變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用石蕊浸液把紙浸透,然後烤乾,這就製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鹼試紙——石蕊試紙。
『捌』 波義耳怎麼發明的酸鹼試紙
在波義耳的實驗室里,一束深紫色的、非常漂亮的紫羅蘭忽然冒起煙來。走近一看,原來是做實驗用的濃鹽酸濺到花上了。波義耳立即拿起花束,放在水裡清洗。結果,魔術般的奇跡發生了!紫羅蘭變成紅色,成了「紅羅蘭」。
這一偶然發現,卻引起了波義耳的認真思考:紫羅蘭若遇到其他的酸溶液,會不會也有這種現象呢。如果不是紫羅蘭而是其他有色植物呢。如果有色植物遇到的不是酸,而是酸的對立物——鹼,又會有什麼結果呢。
波義耳解決這一連串問題的惟一辦法,就是實驗。於是,他讓助手們離開實驗室,去花園、去田野搜集各種有色植物。當助手們回來的時候,實驗室幾乎變成一座花房。這里不僅有上好的紫羅蘭,還有玫瑰、櫻草、洋紅、石蕊、姜黃、蘇木、五倍子等等。波義耳和他的助手們先把這些有色植物的漿汁浸漬出來,再將浸液分別與酸、鹼作用。有的只在酸作用下變色,有的則遇鹼才改變顏色。最有趣的是,紫色的石蕊浸液遇酸變紅,遇鹼則變藍。這樣一來,不就可以用這些植物浸液來辨認什麼是酸,什麼是鹼了嗎。這些浸液就是酸鹼指示劑。為了使用方便,波義耳還想出了用吸收浸液後又烤乾的紙,來檢驗酸鹼的辦法。至今還在使用的石蕊試紙,就是當年波義耳的發明。
在這項研究中,他還進一步了解到,除酸鹼反應外,還有許多化學反應可以生成有顏色的物質。利用這些顏色的變化,就可以檢驗更多的物質。例如,硝酸銀溶液與鹽酸相遇,就會產生白色沉澱(即氯化銀,當時波義耳稱它為「月牙」)。碳酸鉀溶液(植物中的鹼)與氯化汞作用,則產生黃色沉澱。銅鹽溶液中加些氨水,藍色就會明顯變深,如果醮點銅鹽在火上燒一燒,火焰就會呈現綠色,等等。
分析化學,就是檢驗分析物質的成分和含量的。波義耳的上述發現,為分析化學的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所以,人們都尊敬地稱他是分析化學的奠基人。
『玖』 在波義耳發現石蕊試紙之前,人們怎麼鑒定酸鹼物質
首先將物質溶於水 再用玻璃棒蘸取少許 滴在石蕊試紙上 酸紅鹼藍
『拾』 《真理誕生於100個問號之後》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哪三件事
1.波義耳發現植物酸鹼反應並發明了石蕊試紙
2.魏格納通過觀察地圖提出「大地漂移學說」
3.阿瑟林斯基發現腦電波的變化與做夢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