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考試的是

發明考試的是

發布時間:2021-08-20 10:21:57

❶ 是誰發明的考試

隋代開創科舉考試制度
隋朝建立之初,也實行過九品中正制。但由於這種選官制度不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隋文帝很快廢除了這種制度,把選官任人的權力集中到中央朝廷的吏部。
開皇七年(公元587年)命各州每年向朝廷薦舉三人做官。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命「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干濟二科舉人」。可見這時隋朝已經擺脫了九品中正制的舊路子,開始向科舉取士的新路子過渡。
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詔令「文武有職事者,五品以上,宜依令十科舉人」。
並明確提出了十科舉人的科目: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節儀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意不撓、學業優敏、文才美秀、才堪將略、膂力驍壯。大業五年(公元609年)又將十科減為四科。分科考試選拔士人的旨意越來越明確。其中仍有「文才美秀」科,即進士科。
進士科以考試策問為主,一般把隋煬帝創設進士科作為科舉考試制度正式產生的標志。科舉考試,把錄取和任用權完全集中在中央。科舉考試取士的特點是錄取標准專憑試卷,專重資才,而不是由地方察舉。所謂聲名德望已不再是主要的依據了。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察舉和九品中正制,雖也含有考試,但是以推薦察舉為主,而隋以後的科舉則以考試為主。這是中國古代選士制度的一大分界線。
科舉考試制度的開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門閥士族把持選士的局面,為庶族地主參加政權開辟了道路,擴大了統治階級的階級基礎。這是隋代為了維護與鞏固其統治,在政治上所進行的一項重大改革。科舉考試,畢竟有了相對穩定的客觀標准,輕門第,重才學,任人唯賢,這在中國古代選士制度上確實是一次變革與進步。不過隋代的科舉考試制度尚屬開創階段,還很不健全。
唐代科舉考試的手續
在隋代開創的科舉考試制度的基礎上,唐代進一步完善了科舉考試制度。
唐代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來源有二:
" 一是「生徒」,即當時在中央官學與地方官學上學的在校生。只要他們在學校內考試合格,便可以直接參加朝廷尚書省主持的考試,也稱為省試。
" 二是「鄉貢」,即不在學校上學的社會知識青年欲參加科舉考試的,可以向所在州、縣官府報考。
報考辦法是:
每年仲冬(農歷十一月),中央官學和州縣學館把通過校內考試合格的「生徒」名單報送至尚書省。「鄉貢」則由各人帶自己的身分材料、履歷證書向所在州、縣報名。州、縣逐級對他們進行考試。合格者由地方官長史舉行鄉飲酒之禮餞行,然後送至京城長安參加尚書省的省試。無論「生徒」或「鄉貢」,送至尚書省報到後,均須填寫姓名履歷及具保結(有擔保人),由戶部審查後,送考功員外郎考試,自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起移試於禮部。
禮部命題考試的時間,大約是每年暮春(農歷三月),所以當時有「槐花黃,舉子忙」之諺,蘇東坡後有「強隨舉子踏槐花,槐花還似昔時忙」之詩。省試發榜後,合格者再參加吏部復試,吏部發榜後,合格者方可授官。簡單地說,報考的步驟是:鄉試(州、縣考試) 省試(尚書省禮部考試) ~ 吏部復試。
唐朝廷規定,觸犯過大唐法令的人、工商之子以及州縣衙門小吏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如將上述不合格的士人推舉到尚書省應試的,無論是學校的祭酒還是地方官長史,都要受罰。所以《新唐書.選舉志》說:「凡貢舉非其人者,廢舉者,校試不以實者,皆有罰。」

❷ 考試是誰發明的

中國是考試的發祥地。作為一個文化早熟型的國家,考試制度的最早淵源可以追述到夏商周時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網路全書》第11版「考試」條說:「在歷史上,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用考試來選拔行政官員的制度據公元前1115年的記載,以及對已進入仕途的官員的定期考核據公元前2200年的記載。」考試一詞由「考」與「試」二字組成
「考」與「試」是意義相近的兩個概念,皆有考查、檢測、考核等多重含義。將「考」與「試」二字連用,始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該書《考功名篇》說:「考試之法,大者緩,小者急;貴者舒,而賤者促。諸侯月試其國,州伯時試其部,四試而一考。天子歲天下,三試而一考。前後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計。」由此可見,最初「考」字更側重於考核政績的含義,「試」字更側重於測度優劣的含義。
請採納,謝謝

❸ 考試是誰發明的

試是人類社會步入強制性腦體分工階段的產物。約公元前2000年,中土治以"考"、"察"、"比"、"試"等"實踐"方式選拔人才。漢文帝用"對策"選" 賢良方正",成為考試之濫觴。隨之,董仲舒首創了"考試"的概念。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考試制度以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由"進士科"取代"察舉科"為標 志。十六世紀,中國考試制度傳至西方,十九世紀,英國建立了文官考試制度。二十世紀以來,考試隨著社會的發展得到廣泛的應用.

❹ 是誰發明的考試

史書記載,石勒建立抄後趙政權之後,在他治下的各個州郡新設了一個官職,這就是學官——專門負責當地的教育工作。這里小編插一句,這個學官雖然代表了政府對地方教育的重視和扶持,但是沒有相應健全的教師力量,較後世來說還比較原始。設了學官之後,石勒又令地方建立學校。史載「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訓十餘小學於襄國四門,簡將佐豪右子弟百餘人以教之,且備擊柝之衛」。

❺ 是誰發明考試的

是中國人發明考試。
中國是考試的發祥地。作為一個文化早熟型的國家,考試制度的最早淵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網路全書》第11版「考試」條說:「在歷史上,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用考試來選拔行政官員的制度據公元前1115年的記載,以及對已進入仕途的官員的定期考核據公元前2200年的記載。」考試一詞由「考」與「試」二字組成,《尚書》中有「試可乃已」、「試不可用」,「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等記載,《大英網路全書》的說法是根據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些西方學者有關科舉的論著而來,而這些論著的說法又是根據《尚書》的記載而來。

「考」與「試」是意義相近的兩個概念,皆有考查、檢測、考核等多重含義。將「考」與「試」二字連用,始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該書《考功名篇》說:「考試之法,大者緩,小者急;貴者舒,而賤者促。諸侯月試其國,州伯時試其部,四試而一考。天子歲天下,三試而一考。前後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計。」由此可見,最初「考」字更側重於考核政績的含義,「試」字更側重於測度優劣的含義。當「考」與「試」合為一個詞之後,其內涵逐漸演變為特指考查知識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考試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

❻ 誰發明了試卷和考試

隋煬帝楊廣。

隨著門閥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無法繼續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

楊廣始建進士科,典定科舉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大影響極其深遠的大事。那時的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

《通典》說楊廣優先考慮的是個人的品質而不是文才。煬帝時還增加了科舉錄取人數。至大業三年(607年),考試科目已經有了十科。這標志著科舉制度的產生。

(6)發明考試的是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秦朝以前,採用「世卿世祿」制度,後來逐步引入軍功爵制。西周時,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諸侯、卿、士。依照血緣世襲。到了東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漢朝。提拔民間人才。當時採用的是察舉制與徵辟制,前者是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才。由州推舉的稱為秀才,由郡推舉的稱為孝廉。

魏文帝時,陳群創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晉、六朝時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舉的改良,主要分別是將察舉,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員負責。

但是,魏晉時代,士族勢力強大,常影響中正官考核人才,後來甚至所憑准則僅限於門第出身。於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不但堵塞了從民間取材,還讓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❼ 誰發明了考試

誰發明了考試不可考證,但發祥於中國。

中國是考試的發祥地。作為一個文化早熟型的國家,考試制度的最早淵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

1910年出版的《大英網路全書》第11版「考試」條說:「在歷史上,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用考試來選拔行政官員的制度據公元前1115年的記載,以及對已進入仕途的官員的定期考核據公元前2200年的記載。」

《大英網路全書》的說法是根據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些西方學者有關科舉的論著而來,而這些論著的說法又是根據《尚書》的記載而來。

(7)發明考試的是擴展閱讀:

「考」與「試」是意義相近的兩個概念,皆有考查、檢測、考核等多重含義。將「考」與「試」二字連用,始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考功名篇》。最初「考」字更側重於考核政績的含義,「試」字更側重於測度優劣的含義。

當「考」與「試」合為一個詞之後,其內涵逐漸演變為特指考查知識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考試主要有兩種目的:一是檢測考試者對某方面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檢驗考試者是否已經具備獲得某種資格的基本能力。

❽ 誰發明了考試是誰發明了學校誰發明了作業。

石勒發明了考試, Nevilis發明了作業,學校的發明者不明,但是最早的學校誕生在蘇美爾。

1、石勒發明考試:

石勒在每個郡都設立學官,負責當地的教育工作。並在當地辦學校,每個縣招150人,經過三次考試畢業,作為國家後備幹部來培養。

正是這一政策,使後趙在人才的支持和石虎的暴政下,仍然佔領中原20年。一種改革是不可能馬上實現的。隋朝科舉制度就是在這些嘗試下建立起來的。石勒是先驅者。

2、Roberto Nevilis發明作業:

Roberto Nevilis是一名義大利教師,在1905年首次將家庭作業作為一種懲罰安排給學生。

3、學校:

世界上最早的學校誕生在蘇美爾,這就是「泥版書屋」。這所學校建造於公元前3500年左右,比埃及最早的宮廷學校還要早1000年左右。



(8)發明考試的是擴展閱讀:

早在20世紀初,考古學家在蘇美爾的重要城市舒路帕克發掘出了許多學校的「教科書」。這些泥版「教科書」的時間確定為公元前2500年左右。這也說明這一時期學校已經存在於蘇美爾了。1901加州曾立法廢除家庭作業。

大學在西漢時才得到完善,小學也在石勒興建教育時正式確立,後趙的小學真正起到了教育兒童的作用。(當時小學為文字學的代稱。)

閱讀全文

與發明考試的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
貝倫斯發明 瀏覽:242
馬鞍山匯通大廈地址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