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幼兒園大班創造性游戲角色意識

幼兒園大班創造性游戲角色意識

發布時間:2021-08-20 02:48:21

Ⅰ 幼兒園班級開展的角色智力游戲有哪些

一、拉小豬走目的:練習蹲著走,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准備:藤圈4個,小豬頭飾若干,「豬圈」若干。玩法:全班幼兒分成兩隊,各隊兩名幼兒為一組,1、2報數,第二名幼兒扮演小豬並戴上頭飾,第一名幼兒扮「拉豬人」拉著藤圈向前走,」小豬「蹲著走。全體幼兒邊拍手邊說兒歌:」耳朵大,眼睛小,豬的全身都是寶。快拉小豬進豬圈,小豬小豬要走好。」把「小豬」送到端線的椅子上坐下(進豬圈),扮拉豬人的幼兒跑回把藤圈交給第二組,依次進行。規則:「小豬」必須蹲著走,不能站起來二、趕豬入欄目的:讓幼兒學會側向擊球的方法,培養幼兒擊球的准確性和判斷能力。准備:小凳6~8根,木棍2根,皮球2個。場地布置如圖:玩法:全班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四個小隊,成四路縱隊站在兩端。一隊和三隊面對站立,二隊和四隊面對站立。聽到口令後,由一、二隊兩名幼兒雙手握緊木棍上端,身體側向,用木棍的另一端將球(豬)向前擊波滾動,使球(豬)依次從凳子旁滾過,直至球滾到第三、四對幼兒面前,互相接替,滾球幼兒到排尾站好。游戲繼續進行,直到一隊、二隊幼兒根三隊、四隊幼兒互換場地。最後,速度快者獲勝。規則:(1)球必須依次從凳旁滾過才能有效。凡球未滾過者,必須重新使球滾過。(2)不準用腳踢球。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年齡,選擇適當距離及球的重量、大小,並告知幼兒撥球力量要適當。三、小小守門員目的:鍛煉幼兒踢球和控制球的能力。准備:甲隊每人一個球玩法:將幼兒分成甲、乙兩隊,各成一列橫隊,距6米相對站立,各隊隊員左右間距1米。甲隊每人腳下各放一個球,乙隊隊員雙腿開立,與左右同伴腳抵腳(如圖)。游戲開始,甲隊幼兒同時踢球射門,乙隊幼兒進行堵截(用手接球或用腳擋球,踢回)。射門成功(球過乙隊防線),一個球得一分,教師記下總分。然後甲、乙兩隊互換位置,交換射球,守門。射進球多的隊獲勝。規則:(1)射門時必須站在線外,只能用腳踢,不能用手扔。(2)可以直線或斜線射門,但必須設在有效范圍內,即兩端守門員的外側腳之內。(3)守門員不得離開守門去去堵截。可根據幼兒年齡活動做基礎,適當縮短或延長射門距離。四、對碰球目的:培養幼兒的目測能力,鍛煉幼兒的手臂肌肉。准備:皮球若干個。場地布置如下:玩法:請4名幼兒分別站在甲、乙、丙、丁處拿1隻皮球,甲丁為一組,乙丙為一組。聽教師口令,甲將球滾向丁,丁將球滾向甲,半路兩球相撞的一分。乙、丙動作相同。撞球多的組獲勝。此游戲也可以在桌子上進行,幼兒各站一角,方法同上。一:沒有鼻子的"大象"目的:通過游戲培養幼兒的幽默感,並在歡笑聲中培養幼兒對拍子歌曲的演唱興趣。玩法:一半幼兒圍成一個圓圈,另一半幼兒扮演小豬站圈內。①—②小節,在圓圈上幼兒邊唱邊拍手(一拍一下)。扮演小豬的幼兒身體向前傾,兩臂屈時,兩手按在耳朵上,做大耳朵狀,一拍走一步。③—④小節,「小豬」邊走邊兩手在身體兩側下垂成圓弧狀,做很胖的樣子。圓圈上幼兒動作不變。⑤—⑥小節,「小豬」動作同①—②小節,圈圈上幼兒動作不變。⑦—⑧小節,「小豬」在原地上左手叉腰,右手伸食指在右側點一下。圓圈上幼兒動作不變。⑨—⑩小節,「小豬」邊拍手邊走,尋找一個圓圈上的幼兒。五、五指歌目的:練習手指的靈活性,培養幼兒的節奏感,發揮幼兒的創造性。玩法:全班幼兒圍成圓圈,請一名幼兒扮演小獵手,隨著歌詞做動作,其他幼兒雙手隨歌詞節奏,逐一伸屈。⑦——⑧小節,「獵手」做打槍動作,瞄準誰,誰立即做松鼠動作跳出。⑨——⑩小節,幼兒隨歌詞自由創作表演。⑾—⑿小節,「小豬」和一幼兒互相指著鼻子交換位置,交換角色。六、小雞吃米玩法:在地上畫一個圓圈當雞舍,扮演小雞的幼兒站在圓圈內。另選一名幼兒扮演飼養員,手拿一些小硬紙片或是小塑料茶塑當米,站在圈外。前奏時做好准備,歌曲開始,「飼養員」邊唱邊隨節奏圈外撒「米」,唱到「你也撿,我也拾」時,「小雞」出圈爭拾。音樂結束,拾得多者獲勝並當「飼養員」。七、小魚追小蝦玩法:幼兒圍成圈圓,請兩名幼兒分別扮演小魚小蝦。音樂起,「小魚」追「小蝦」。「小蝦」向前跳至少三次,「小魚」必須站住不動。「小蝦」跑,「小魚」才能開始追。音樂停,「小蝦」跑到了原來的位置,並且未被「小魚」逮住者獲勝。八、頂羊角目的:鍛煉幼兒的機智靈活性,鞏固已學知識。准備:寫在紙上的算術題若干。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音樂開始,兩組的第一名幼兒(背上貼有算術題),隨著其他幼兒的伴唱,模仿小樣的動作:低頭、弓背、兩手下垂。先看到對方背上的題目並算出得數者獲勝。音樂再起,第二對幼兒開始游戲。如雙方都沒有算出得數,其他幼兒就為他們拍手加油並數數。規則:要求當觀眾的幼兒不能「打電話」。⒀小節全體幼兒並腿向上輕跳一下,游戲重新開始。九、夾包跳目的:練習跳躍動作準備:沙包每人1個。場地布置如圖:玩法:全體幼兒面向圓心站在大圓圈外邊5米處,說兒歌:「小沙包,真正好,夾起沙包向上跳,一二三,用力拋,看誰得分真正高!」說完兒歌後,幼兒兩腳內側前部夾住沙包,跳躍前進,至第二個圓圈線外,用腳夾緊沙包向前拋出。沙包落在中心得3分,每向外一圈少得1分。夾拋3次後算總成績,得分最高獲勝。游戲可反復進行。規則:只能兩腳夾沙包跳躍前進。注意:教師要告知幼兒撿到沙包後記住自己得幾分,要強調教育幼兒做個誠實的好孩子。十、協同走目的:培養幼兒團結協作、步調一致的能力。准備:2條1米長與幼兒腳同寬的木條,在木條上釘上2條寬松緊帶。玩法:兩名幼兒前後同時站在兩塊木條上面,把腳伸進釘好的松緊帶內,同時邁左腳或右腳一齊向前走。為了增加游戲的難度,在同一方向走熟練的基礎上,兩名幼兒可面對面站立,這樣,一名幼兒往前走,另一名則要後退走。游戲時,可採取競賽的方式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玩法:幼兒持繩球得繩端,側身伸臂朝一個方向轉動,使球快速隨身體轉動。教師喊「一二三!」幼兒則放手,使球飛出。繩球飛達距離遠的隊獲勝。十一、狐狸和兔子目的:訓練雙腳向上跳的能力准備:兔子頭飾若干,狐狸頭飾1個,小椅子若干把。場地布置如圖:玩法:一名幼兒扮狐狸,幾名幼兒扮大樹站在椅子上,其餘幼兒蹲成一個大圓作為森林。游戲開始,教師飾兔媽媽說:「今天天氣真正好,咱們到樹林里去玩,好嗎?」幼兒們頭戴兔頭飾邊說兒歌邊雙腳跳入圓圈裡:「小白兔,耳朵長,樹林里邊捉迷藏。采蘑菇,喜洋洋,當心狐狸莫上當!」說完兒歌後,「小兔」在「大樹」周圍跳、跑、蹲下采蘑菇,「樹枝」隨風自由擺動。當「兔媽媽」說:「狐狸來了!」「狐狸」即從家跑出捉「小兔」,被捉到的「小兔」自覺到「狐狸」家蹲下。若「小兔」蹲在「大樹」旁,表示「小兔」已進洞,「狐狸」則不能去捉洞中的「小兔」。捉6~10隻「小兔」後,互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規則:(1)"小兔「要邊說兒歌邊做雙腳向上跳的動作。(2)當聽到「狐狸來了」,「狐狸」才開始捉「小兔」。(3)「小兔」蹲在樹旁,「狐狸」就不能再抓它。(9)投的准十二、跳圈運糧目的:練習單腳跳。准備:沙包若干個(多於參加游戲的幼兒)。場地布置如圖:玩法:幼兒站成人數相等的四路縱隊,按四個方位站立。教師發令後,每隊第一名幼兒單腳跳到中間圓圈裡取出一個沙包,換另一隻腳單腳跳回並擊第二名幼兒的手。依次進行。做得對又快的隊獲勝。規則:只能單腳跳,往返應換腳跳。玩法:把繩球的繩繞於一手握球,將盒或紙箱作為靶子,擊中得分,得分最多的隊獲勝。十三、三人五足行目的:訓練幼兒的平衡能力及協調能力。准備:小椅子2把,放在終點線。場地布置如下:玩法: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每隊以3人為一組,各隊按順序排列在起點先後,面對終點線後,面對終點線後的椅子。每組3人橫排,兩邊的幼兒扮演助人為樂者,內側手相拉,中間的一名幼兒扮演殘疾人,一隻腳站立,另一隻腳彎曲搭在兩位「助人為樂者」相拉的手上,兩臂搭在「助人為樂者」的肩上、教師發出口令後,「助人為樂者」駕著「殘疾人」向前跑,「殘疾人」單腳跳。至終點線時,「殘疾人」跑步繞過小椅子,3人在恢復原樣,跑回起點線,依次進行。先跑完的隊獲勝。規則:各隊兩組間接替時,必須由前一組扮演殘疾人的幼兒,拍後一組「殘疾人」的手掌後,後一組方可起跑。十四、竹簍接球目的:練習運球走和接球。准備:球若干個與參加人數相等,大鼓2個,大簍子2個。場地布置如圖:玩法:幼兒分成2路縱隊站在起點線上,第一名幼兒手持球。鼓得後面站一接球的幼兒,手持大簍。聽到口令後,第一名幼兒運球走至鼓前,將球在鼓上擊一下,鼓後的幼兒迅速用簍接住球,然後放在身後,運球的幼兒和接球的幼兒互換位置後,游戲依次進行。每人接球、運球各一次,游戲為一遍。游戲時間長短可根據幼兒情緒,教師靈活掌握。規則:運球的幼兒必須到鼓前,將球在鼓上擊一下,方可離去。玩法:幼兒將繩球的繩端,系在自己腰後部,兩人面對站立,然後揪對方的繩球,先揪到者獲勝。十五、螃蟹賽跑目的: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及靈敏性。准備:80厘米長的繩子若干根。場地布置如下:玩法:參加游戲的幼兒兩人一組,兩名幼兒背靠背站立,腰部上繫上一根繩子,組成一隻螃蟹。選一對為追者,其他都為逃者。幼兒一起說兒歌:「小螃蟹,橫著跑,跑來跑去樂淘淘。螃蟹媽媽追來了,螃蟹趕快往家跑!」說完兒歌,即開始追逃。追者一旦拍及逃者,逃者便要出圈。等捉到一部分逃者後,可重新挑選追者,游戲重新開始。游戲結束後,捉螃蟹最多的幼兒獲勝。規則:逃者不能出圈,否則,即算被捉。繩球的各種玩法目的:培養有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訓練幼兒傳球、踢球、頂球、擲球、夾球及跳躍等技能。准備:繩球製作簡便,用彩色布或塑料布做成球形,中間包些石子、鋸末、乒乒球、用繩線紮好,系一條50厘米左右的短繩即成繩球。十六、繩球的玩法(1)傳繩球玩法:把繩球上的繩子繞球上後,將繩球放一堆,一組幼兒面對球站成一縱隊,兩腿左右分開與肩等寬站立。排頭幼兒將繩球一個一個從兩腿間向後傳球,排位幼兒把傳來的繩球一一放在身後。待繩球傳完後,幼兒集體向後轉,排尾的幼兒成了排頭,排頭再把繩球一個一個用雙手從頭上傳過去,排尾把球放在一起,直至最後。然後排尾又變成排頭,再從雙腿下傳球。游戲可反復進行。(2)踢毽子玩法:幼兒一手持繩,一隻腳站立地面,用另一隻腳內側做踢毽(繩球)的動作,連續進行。內側踢會後,可提高難度。(3)頂球走玩法:將繩球的繩子繞在球上後放在頭上,然後在平行線中間走,要求不得踩線或掉球,否則重走。可以進行迎面接力比賽。(4)跳起扣球玩法:將繩球懸掛在橫線上。球高於幼兒手臂上舉後的手指25厘米左右。原地雙腿用力跳起,用手掌去觸及懸掛得球,也可以助跑幾步,跳起觸球、扣球。(5)空中乒乓玩法:幼兒一手持乒乓板,擊繩球使之震盪,待球回落時,繼續擊繩球如打乒乓球一樣。可兩人對打,未擊中者為敗,換人,失分多的隊為敗隊。(6)夾角跳玩法:幼兒用兩腳內側夾住繩球,原地跳起,並將繩球向前拋出,看誰拋得遠或准。也可以將繩球夾在兩膝間,連續向後跳,跳得最遠者獲勝。(7)放煙火玩法:幼兒將繩球繞成一團,一起說兒歌:「節日到,心歡笑,放煙火,放鞭炮,噼噼啪啪真熱鬧。」說完最後一句兒歌,幼兒用雙手或單手用力向上拋繩球,然後接住,再拋再接,連續進行。十七、皮球的各種玩法目的:訓練幼兒滾、排球、傳球的技能,以及動作的協調性與敏捷性。准備:排球、籃球、足球、大小皮球等。玩法:(1)滾球①雙手滾球:一對幼兒面對面蹲下,互相用手滾接球。②單手滾球:用左手或右手向對方滾球。③滾球過門:3人在一條直線上,如圖。甲、乙兩人面對面站立,丙雙腳分開為一道門。甲、乙滾球,球必須經過丙的球門。如果誰的球沒進門,就與丙互換位置。可反復進行。④滾球擊球:用球擊保齡球、圓木圓柱體、積木、酒瓶均可。離投擲線3~7米處放上述物品,把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幾組,排在投擲線後。游戲開始,教師發出口令,每組第一名幼兒單手握球,由體後向前將球沿直線滾出,碰擊物件,擊倒1個,得1分。扶好物體,繼續讓各組第二名進行比賽,依此類推,按序進行。最後,積分最多者獲勝。⑤滾球賽:兩隊各6人,分別站在場地的兩端(如圖)。甲隊一幼兒將球滾向乙隊,乙隊幼兒接球再滾向甲隊,甲隊接球再滾向乙隊,如乙隊沒接住球,則甲對得一分,換乙隊發球。最後,得分最多的隊獲勝。(2)拍球①原地單手拍球。②原地左右手交替拍球。③單腳站立拍球。④雙腳跳起拍球:拍一下,跳一次,像兔子一樣。⑤拍球轉圈:用最大臂力,向上拍球,然後自轉一圈再拍球,也可以連拍幾個球後在轉圈一周。⑥花樣拍球:單腿向左、右邁球相互交替進行,也可蹲下拍球,用手指拍球等。(3)傳球①擊鼓傳球:幼兒圍坐一圓圈,教師擊鼓或搖鈴,集體說兒歌或唱歌數數。幼兒一個一個傳球,聲音停,球在誰手中,誰就做一次花樣拍球。②兩人傳球:甲、乙面對面站立,距離由近及遠逐漸增加,互相拋接球。③自接自拋球:雙手把球拋過頭再接住球位高球,把球拋在頭以下為低球。可聽教師口令拋接高球或低球。④頭上傳球:站成一路縱隊,排頭幼兒雙手拿球,經頭頂到腦後,第二名幼兒接過球在經頭頂往後傳遞,依次進行。⑤腿下傳球:站成一路縱隊,把兩腿分開站立,排頭幼兒抱球彎腰從兩腿下把球傳給第二名幼兒,第二名幼兒再從兩退下後傳給第三名幼兒,依次進行。⑥互相傳球:幼兒站成兩路縱隊,甲隊第一名幼兒傳給乙隊第一名,乙隊第一名則傳球給甲隊第二名,依次相互傳球。或從左向右、從右向左傳球。(4)運球①直線運球:在一條在直線上運球走。②左右手運球:幼兒踏在直線或圓線上走,在白線的兩邊用左右手交替運球,球不能壓線。③曲線運球:將小椅子、積木、保齡球等任意擺成直線或幾何圖形,依次繞物做曲線運球。④雙人運球:兩人走在直線兩側,甲從左則把球拍在白線的右側,乙從右側再把球拍在白線的左側,邊運球邊前進。⑤運球跳躍:在場地上畫出1米間隔的平行線代表小河溝,溝寬10~30公分,運球時,要從溝上跳過,球不能落在溝里。⑥下蹲運球:身體半蹲,兩膝分開,兩腳成八字,雙臂體前下垂抱球,邊跳邊運球邊學青蛙「呱呱」地叫。⑦報紙運球:每人一張報紙、一個球,教師發令後,幼兒把球放在紙上,拉著前進,球掉下後,應重新把球放好再前進。⑧花樣運球:兩人一組持一球,頭對頭夾球前進;腹對腹夾球前進;背對腹夾球前進。

Ⅱ 如何增強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角色意識

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對幼兒以後走上社會的作用是長遠的,一個不懂規則,不知怎樣與人交往的幼兒,以後走向社會就寸步難行。所以幼兒園教師就要重視幼兒的規則意識,幼兒的規則意識可以通過體育游戲來培養,游戲是幼兒園教學最常用的教學手段,幼兒在體育游戲中可以學習一些動作技巧,還可以愉悅心情,使身體健康。教師在游戲中要注意對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一、在游戲前講明規則要求
幼兒理解能力差,辨別是非易從主觀直覺出發,所以在游戲前要明確游戲規則,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要具體告訴他們,甚至要重復幾次,直到都點頭明白為止,讓他們有意識地自覺遵守規則。我們曾經用兒歌來幫助幼兒記住規則,可以使游戲不因犯規而終止,收到良好效果。如《丟手絹》《老鷹抓小雞》《找朋友》等游戲,都可以編成兒歌來輔助記住規則,幼兒可以邊唱邊做,以兒歌記憶規則,一旦做錯,其他幼兒會指出來,使規則意識深入人心。
二、教師在游戲中強化規則要求,幫助幼兒形成規則意識
因幼兒的自製力、堅持力較差,教師應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幼兒自覺遵守規則,糾正錯誤,不斷提出具體要求,強化規則要求,使幼兒能自覺遵守,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教師在指導中,要時刻注意他們的動向,了解每一個幼兒的活動情況,對做得好的幼兒及時表揚,摸摸頭,豎豎大拇指,提高他的積極性,為他人樹立遵守規則的榜樣。如果誰做得不好,教師可讓其他幼兒來告訴他怎樣做就對。教師在活動中指導,不斷強化規則意識,有助於幼兒形成規則意識。
三、結束後注重遊戲評價
幼兒年齡小,評價能力低,教師作為游戲的組織者,應平等地參與到幼兒游戲中,游戲中的評價意在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其自覺遵守規則。游戲結束後要進行必要的總結評價,可以教師整體評價,要以多表揚鼓勵來積極評價,意在增強自信心,挖掘幼兒長處,鼓勵幼兒以後更好地遵守規則;可以幼兒自己評價,反思自己在游戲中的行為,對的地方繼續堅持,不對的地方以後改正,逐步建立自覺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幼兒良好規則意識的培養,需要長期摸索,在幼兒生活中不斷積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逐漸形成,為人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Ⅲ 如何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一、引導幼兒自主參與製作游戲材料,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動手實踐機會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幼兒創新素質的發展。角色
游戲的過程是創造、想像的過程,游戲中替代物的使用,就要運用創造性設想。
我們在觀察孩子游戲的過程中發現,幼兒對於成品玩具或教師自製的模擬玩具只
有短暫的興趣,一些孩子在角色游戲中大多時間停留在對一些現成材料的機械操
作等表面層次上。為此,我們在角色游戲中減少了成品玩具材料的投放,提供了
大量的半成品,將原本要製作成品玩具的用材(如:各種紙質材料、泡沫塑料、
海綿、綵帶、吸管、各種碎布、花片等)分放在我們稱之為「百寶箱」的材料箱
里,游戲時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尋找、製作需要的材料,大膽想像、創新。在製作
過程中,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習慣和能力,使幼兒的創新能力逐漸發展,創新意
識更加強烈。比如:在我們開設的角色游戲「美美服裝店」中,顧客們覺得服裝
款式、數量都太少,滿足不了大家的需求。於是,我便鼓勵服裝店的孩子自己動
手設計、製作服裝。在製作過程中,孩子們出謀劃策,自己設計了各種漂亮的款
式和美麗的圖案。就這樣,許多款式新穎的服裝在孩子們的小巧手中誕生了,如:
背帶褲、公主裙、超短裙、吊帶衫等。因為服裝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能讓幼兒充

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所以他們在這樣的活動中都很投入。接著,我們一起分工
合作,從畫、折、剪、貼等幼兒都積極參與並達到了超出預料的效果。最後,當
一套套款式各異、色彩鮮艷的服裝掛進「美美服裝店」之後,深受廣大顧客們的
喜愛,服裝店也因此更加熱鬧了。

可見,孩子們在自主參與游戲材料的製作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
讓幼兒看到了自己的創新成果,體驗到了創新的樂趣,創新意識也因此而更加強
烈了。

二、巧妙參與幼兒游戲,注重遊戲過程的互動性,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

杜威強調:
「教育過程是兒童和教師共同參與的過程,也是真正合作和相互作
用的過程。
」因此,在角色游戲中,教師不該是游戲的指導者,而應是游戲夥伴,
和孩子們一起游戲,產生互動。在游戲中,幼兒往往會尋找替代物來解決困難,
而替代物的巧妙運用是培養幼兒創新意識的有效措施。當幼兒在使用、製作替代
物時遇到了困難,教師可以及時參與,幫助幼兒巧妙使用替代物,並啟發幼兒一
物多用,指導幼兒為自己的游戲設計、創作簡易玩具,以促進幼兒想像力、創造
力的發展。但教師如何參與幼兒的游戲也是值得研究的。

首先,我們要尊重幼兒的游戲意願。因為幼兒是游戲的主體,教師只是主導,
如果在游戲中教師想好主題、定好情節,幼兒只是按規定去表演,整個過程中,
教師的干擾太多,幼兒難有發揮的餘地,我們不應該讓「主體」成了表演的工具。
當幼兒自發進行有主題、有情節、有趣味的游戲時,我們不妨「靜觀其變」
,不要
任意打斷、介入,就讓幼兒的游戲在愉快、自由的氛圍中發生、發展、結束。因
為,幼兒在這樣的氛圍中,他的創新意識極易被某件小事物啟發而生。

其次,我們要為幼兒創設情境,啟發想像。游戲情境指角色游戲進行的物質
環境狀況與心理氣氛,它包括人和物這兩大因素。游戲的主題只規定了情境的總
趨勢,情境的具體細節是受游戲開展的時間、空間及游戲者個體特點的影響。在
角色游戲中,情境的創設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充分利用情境的作用,創設出可
以啟發幼兒想像的情境。如:給

「娃娃家」打電話,告知「媽媽」請全家人外出
吃「肯德基」或去游樂場等。但是,在幼兒游戲前,教師應盡量少講,
「講」的時
間多了,
「動」的時間就少了;講的規則多了,幼兒自由發揮的餘地就少了,客觀
上限制了幼兒的想像。

再次,
教師要積極參與到游戲當中。
教師的指導應該是
「參與」

而不是
「干

涉」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它
向我們明確提出了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所承擔的角色。在實踐中,教師除了承
擔這些角色外,還應抓住時機,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靈活定位自己的角色。尤其
是游戲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他們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方式
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因時、因地扮演不同的角色來與之互動。教師只
有真正了解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和興趣需要,有的放矢地實施教育,才能切實提
高教育的實效。

Ⅳ 角色游戲對兒童自我意識的培養有什麼作用

腿毛很多,

Ⅳ 大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特點及指導要點有哪些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角色游戲是3—6歲幼兒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戲。對於這一時期孩子的生活、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小班幼兒具有強烈的模仿性,在角色游戲過程中,他們不斷模仿成人的行為,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現實生活。他們的語言、動作、社會交往、生活經驗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隨意性,生活經驗少,且剛剛接觸游戲。所以扮演角色能力差,游戲水平低下。那麼如何提高小班角色游戲水平呢?本人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分析小班角色游戲特徵入手,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策略。
一小班角色游戲特徵
1. 游戲情節簡單而零散。
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隨意性。生活經驗少,且剛剛接觸游戲,所以游戲中反映出來的內容簡單,情節單一、零散。如「媽媽」喂娃娃、抱娃娃、給娃娃穿衣或打電話、掃地、拖地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內容。或者是爸爸燒飯、媽媽燒飯、你喂娃娃、我也娃娃。游戲情節是零散的片段,相互間缺乏聯系。
2. 游戲動作重復而簡單。
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手肌肉發育不夠完善,喜歡做重復動作。所以小班幼兒在游戲時,多是簡單的重復動作,較少的系列動作是憑興趣操作材料。如反復地做切菜動作、炒菜動作、反復做接水、飲水動作。但有時有感興趣的材料也會出現一序列動作。如幼兒會假想娃娃餓哭了,於是連忙泡奶、餵奶等動作。
3. 游戲語言交往較少。
由於小班幼兒以自我為中心,幼兒游戲中大多是平行游戲,幼兒獨自操作材料。如抱娃娃、喂娃娃往往是默默無語。一起玩時也是各說各的話,專心於自己的游戲,旁若無人,有時也有一些簡單的對話,但是是圍繞模仿的材料開展的,如:錫凱拿著酸奶瓶說:「喝酸奶吧!」銳涵接過酸奶喝了一口說:「好甜呀」,然後又進行自己的游戲。
4. 游戲時缺乏角色意識。
幼兒游戲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如:爸爸、媽媽、奶奶、爺爺等。但幼兒經常滿足於擺弄操作材料,未意識到扮演的角色。有時扮演的角色也會經常轉移。這是因為幼兒的角色意缺乏。游戲中的興趣和注意力不穩定,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例如:他當弟弟時,看到爸爸打電腦玩得特別高興時,他就放下手中的掃把,也去打電腦。可當他看見爸爸泡茶招呼客人很有趣,他就放下手中的鍵盤也要泡茶招呼客人。
5. 游戲時是依材料而進行的游戲。
由於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特點,小班幼兒操作使用的通常是實物或是具體形象的材料。游戲中動作交往多於語言交往。更多依賴玩具進行游戲,滿足於玩具的擺弄,缺乏交往的能力。例如:奶茶店的服務員,埋頭配奶茶,對來買奶茶的客人置之不理。
二 小班角色游戲指導策略
依據小班角色游戲特點,結合小班角色游戲目標,我對小班角色游戲進行一些嘗試,總結出如下幾方面的經驗。
(一) 豐富幼兒生活經驗,是角色扮演、情節發展的前提條件。
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生活經驗越豐富,孩子在游戲中就越積極,角色扮演越逼真,情節越豐富,孩子們自然玩得開心。反之,游戲就會變得枯燥無味,甚至不能持續。教師就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強化、豐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識經驗,從而激發幼兒扮演角色的願望。豐富的渠道很多。
首先,引導幼兒觀察父母的活動。因為小班角色游戲主題主要是娃娃家。游戲內容大多反映父母對娃娃的關心、照顧。所以我通過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父母在家做得事情、說的話,及爸媽對自己的關心,然後在游戲時將觀察到的內容運用在角色扮演中,慢慢地孩子對爸媽在家所做的事情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體驗,娃娃家的內容就更豐富了。
其次,引導家長帶幼兒觀察周圍環境。在生活中細致觀察,獲得感知越豐富,在游戲中扮演角色越逼真。所以在開學初的家長會便已向家長闡述小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目的意義及即將要開展的游戲主題。引發家長隨機帶幼兒走向生活,走向社會,觀察周圍的生活。為本班開展系列主題游戲做好充分的准備。
再次,啟發生活,歸納生活印象。通過晨問啟發談話:周末父母和孩子一起做過開心的事情:如爸爸帶一家到XX地方旅遊、拍照;爸爸媽媽為我過生日等。引發孩子把這些深刻的生活印象運用到游戲中,孩子便會在所進行的角色游戲中更加融入角色,使游戲內容變得充實新穎。
最後,滲透情境化的小游戲。如:情境教學「小貓做客」,為豐富游戲情節,提高語言交往埋下伏筆。孩子們把情境游戲中學會的動作敲門,使用禮貌用語,學會接客運用到了角色游戲中。在游戲中,幼兒反映「做客」的情節,這就是教學小游戲為他們引發「做客」反映。幼兒在游戲中也倒鄰居娃娃家做客,主人禮貌待客。運用做客,請喝茶,推動游戲情節,提高孩子語言交往能力。
(二)創設溫馨游戲環境,提供適宜材料,萌發進入游戲的願望。
1.根據小班幼兒特點創設溫馨、有意境而又豐富的游戲環境。
小班幼兒的教育重點是

Ⅵ 如何培養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規則意識

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對幼兒以後走上社會的作用是長遠的,一個不懂規則,不知怎樣與人交往的幼兒,以後走向社會就寸步難行。所以幼兒園教師就要重視幼兒的規則意識,幼兒的規則意識可以通過體育游戲來培養,游戲是幼兒園教學最常用的教學手段,幼兒在體育游戲中可以學習一些動作技巧,還可以愉悅心情,使身體健康。教師在游戲中要注意對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一、在游戲前講明規則要求 幼兒理解能力差,辨別是非易從主觀直覺出發,所以在游戲前要明確游戲規則,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要具體告訴他們,甚至要重復幾次,直到都點頭明白為止,讓他們有意識地自覺遵守規則。我們曾經用兒歌來幫助幼兒記住規則,可以使游戲不因犯規而終止,收到良好效果。如《丟手絹》《老鷹抓小雞》《找朋友》等游戲,都可以編成兒歌來輔助記住規則,幼兒可以邊唱邊做,以兒歌記憶規則,一旦做錯,其他幼兒會指出來,使規則意識深入人心。 二、教師在游戲中強化規則要求,幫助幼兒形成規則意識 因幼兒的自製力、堅持力較差,教師應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幼兒自覺遵守規則,糾正錯誤,不斷提出具體要求,強化規則要求,使幼兒能自覺遵守,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教師在指導中,要時刻注意他們的動向,了解每一個幼兒的活動情況,對做得好的幼兒及時表揚,摸摸頭,豎豎大拇指,提高他的積極性,為他人樹立遵守規則的榜樣。如果誰做得不好,教師可讓其他幼兒來告訴他怎樣做就對。教師在活動中指導,不斷強化規則意識,有助於幼兒形成規則意識。 三、結束後注重遊戲評價 幼兒年齡小,評價能力低,教師作為游戲的組織者,應平等地參與到幼兒游戲中,游戲中的評價意在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其自覺遵守規則。游戲結束後要進行必要的總結評價,可以教師整體評價,要以多表揚鼓勵來積極評價,意在增強自信心,挖掘幼兒長處,鼓勵幼兒以後更好地遵守規則;可以幼兒自己評價,反思自己在游戲中的行為,對的地方繼續堅持,不對的地方以後改正,逐步建立自覺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幼兒良好規則意識的培養,需要長期摸索,在幼兒生活中不斷積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逐漸形成,為人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Ⅶ 淺談角色游戲對幼兒創造力的影響

供參考!!! 淺談角色游戲對幼兒創造性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角色游戲 創造力 創新意識 一、問題的提出瑞士心理學家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所做過事的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創新:世界各國的經濟競爭實質上是科技的競爭,是人的創新與發明的競爭;創新決定著一個國家、民族的綜合實力,關系著一個國家的命運和前途。吉爾富特也說:「沒有哪一種現象或一門學科,象創造問題那樣,被如此長久地忽視,又如此突然地復甦。」在當代,也只有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今社會,創新和創造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言以蔽,實施創新教育已成為時代的要求。我們的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因此幼兒園的創新教育任重而道遠。有研究表明,人的創造力的發展始於幼兒時代,每個幼兒都具有潛在或正在萌發的創造力,而這種創造能力對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創造能力是智力活動的一種表現,創造能力越高的人往往具有較好的個性品質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表現為自信、自立,興趣廣泛,喜歡探索、情感豐富等,這些品質會對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使更多幼兒將來成為創造型人才,自然也就成為了每個幼教工作者思考的中心問題。而創造潛能的挖掘就在於幼兒生活中的游戲。對孩子來說游戲不僅是娛樂,而且還是學習。孩子往往通過游戲來對現實生活進行創造性的反映,游戲的虛構性、象徵性、愉悅性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角色游戲在幼兒園游戲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角色游戲中,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以模仿和想像,藉助真實和替代的材料,通過扮演角色,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的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典型的游戲形式。為此我們進行了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研究嘗試。 二、實施過程 (一)克服模式化,發展創造力。在平時的游戲當中,不難發現教師在指導中存在著成人化、真實化、功利化的傾向。她們往往以自己的意圖代替幼兒的意願,過分追求游戲內容和替代物的真和像,而忽視幼兒象徵性行為的發展。如有的孩子把學花片向上拋或向下擲,教師就認為這是不愛護玩具;有的孩子把娃娃家裡的煤氣灶拆掉了,教師就認為這是「破壞」行為,輕者給予批評教育,重者禁止游戲。我通過觀察、了解之後,將拋雪花片替代為「放鞭炮」,用擲雪花片替代為「種花」並予以肯定,引導他們在地上圍上「欄桿」。以後,孩子們發揮了更大的創造性,不僅在地上圍上「欄桿」,還分別用替代物做「一串紅」、「花瓶」、「花籃」。可見,孩子們在賦予物品以象徵性的過程中,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二)拓寬游戲主題,為再創造准備。幼兒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往往是幼兒所處的實際生活的反映,是幼兒感知生活,或者經過幼兒的思維加工以後所形成的生活經驗的表現。所以幼兒所處的生活經驗是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的直接來源,處於不同生活環境的幼兒會產生不同的主題內容。如馨馨喜歡做醫生的游戲,她打針的模仿動作很逼真,因為她經常看到當醫生的媽媽給別人看病的情景,所以對醫療小器械及各種小器械的使用方法比較熟悉;而明明在玩汽車時,嘴裡不斷發出「嗚——」的呼嘯聲,我經過了解發現,明明最近剛坐過火車,火車上的汽笛聲音和感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將坐火車的感受和經驗用到了開汽車上。總之,幼兒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是生活經驗的再現。其次,根據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特點,我經常引導幼兒細致地觀察和了解身邊的父母、老師以及周圍熟悉的成人的職業及生活方式,使幼兒對成人的日常生活有了感性的認識,並能進行簡單的模仿,為角色游戲提供了豐富的活動素材,為再創造打下基礎。 (三)自製游戲材料,培養創新意識。 著名的教授楊振寧曾提出:「中國的小孩在動手的興趣和能力方面明顯不如歐洲國家和美國的小孩,主要是沒有動手的機會。」動手實踐機會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幼兒創新素質的發展。因此,我經常組織幼兒一起動手製作游戲材料。比如:新開設的「理發店」缺少各式發型,於是我便帶領幼兒一起製作「發型」。在製作過程中,我們先討論製作的材料,幼兒想出了製作發型的各式材料如尼龍袋、編織袋、泳帽等,最後通過大家一致討論用浴帽來做發型既簡便又容易裝飾。接著我們一起分工合作,在畫、折、剪、帖等操作中大家都發揮了超出預料的效果,最後在大家的精心設計下,一個個精美漂亮的發型就被製作出來了。另外,在游戲中替代物的使用,也能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對於成品玩具或教師自製的模擬玩具只有短暫的興趣,為此,我投放了大量的半成品,啟發幼兒積極地使用替代物,使幼兒做到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將原本要製作成品玩具的材料,如紙、牙膏盒、棒冰棍、橡皮泥等分放在美工區里,讓幼兒找找、想想、動動製作出自己所需要的各種物品。通過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材料,既可以促進幼兒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同時還通過動手實踐,可以使思維和想像變為現實,從而讓幼兒看到自己的創新成果,體驗到創新的樂趣。在製作過程中,也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的習慣和能力,使幼兒的創新能力逐漸發展,創新意識更加強烈。 (四)採用內指導,拓寬創造空間。開展角色游戲,要將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充分調動幼兒的主體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合理的指導方式有助於實現這兩者的結合。內指導是指教師作為幼兒的游戲夥伴,和幼兒共同處於游戲情景中的指導。它雖然不是直白地傳遞教育意圖,但它似乎更符合角色游戲的特徵和幼兒的意願,能充分體現教育者對幼兒的尊重,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師的影響。當教師觀察到某個游戲主題情節單調、重復、缺乏新意時,可設計某些新的誘發情節,以引發幼兒進一步開展游戲,推動游戲情節的發展,或使游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如在情節單調的「醫院」游戲中,我以探病者為由給「病人送花」,從而產生「花店」主題;以貨車司機的身份給氣氛平淡的「動物園」送去兩只「來自非洲的大象」,並告訴孩子「大象」會表演。幼兒就是這樣不停地將角色游戲的主題處在動態的擴展、深化和轉換之中,將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發揮地淋漓盡致,從而也拓寬了幼兒游戲的創造空間。另外,我還通過設置疑難情景,促使幼兒發揮想像力、創造力,主動克服困難。如我故意以顧客身份到「理發店」去「燙發」,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尋找合適材料(如布條或紙條)來替代或製作頭發;又如我還扮演乘客,要求「公交車」買票並報站,以激發幼兒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體會角色游戲是幼兒最自發、最普遍、最喜歡的一種游戲,因為它是一種快樂的、滿足需要和願望的、自發的、不同尋常的行為。維果斯基指出,游戲創造了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總是超出他的實際年齡,高於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游戲就好象是放大鏡的焦點,凝聚和孕育著發展的所有趨向。它可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得到能力的培養。在角色游戲中,幼兒自己設定目標、方法,玩中學,自主地完成整個活動,表達了孩子的思想和情感體驗。同時,角色游戲又十分強調想像和創造的應用。我深感在游戲中制定切實可行的游戲計劃,選擇合適的游戲內容,實行因人而異的指導,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有效途徑。因此,這也是我此次嘗試的價值。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大班創造性游戲角色意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
貝倫斯發明 瀏覽: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