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大發明的人物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升 2火葯:孫思邈博涉經史百家學術,通達道經佛典,總結了唐以前的臨床攻理論,收集方葯、針炙等內容,編著為《千金要方》等書,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被後世尊為"葯王"。他不僅是偉大的醫葯學家,而且是著名的煉丹家,自號"孫真人"。他是總結以前煉丹家經驗基礎上收集河洛地區和關中地區煉丹家的配方,最後提出硫磺伏火法這種較為管用的配方。 3造紙術:造紙術發明者——蔡倫其人 蔡倫看到大家寫字很不方便,竹簡和木簡太笨重,絲帛大貴,絲綿紙不可能大量生產,都有缺點。於是,他就研究改進造紙的方法。 蔡倫總結了前人造紙的經驗,帶領工匠們用樹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等原料來造紙。他們先把樹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等東西剪碎或切斷,放在水裡浸漬相當時間,再搗爛成漿狀物,還可能經過蒸煮,然後在席子上攤成薄片,放在太陽底下曬干,這樣就變成紙了。用這種方法造出來的紙,體輕質薄,很適合寫字,受到了人們的歡迎。東漢元興元年(公元一0五年),蔡倫把這個重大的成就報告了漢和帝,漢和帝贊揚了他一番。從此,全國各地都開始用這樣的方法造紙。 造紙技術很復雜,不可能是某一個人憑空想出來的;事實上,在蔡倫之前,勞動人民已經用植物纖維來造紙了。所以我們不能說紙是蔡倫發明的,但是也應該肯定蔡倫對改進造紙技術是有很大貢獻的。 蔡倫帶領工匠改進造紙方法,造出了質量較高的紙。他提出用樹皮、麻頭、破布、破魚網來做原料,也是造紙技術的一大進步。這些原料來源廣泛,價錢便宜,有的還是廢物利用,因此可以大量生產。至於用樹皮做原料,更是一個新的發現。後代人用木漿造紙,就是蔡倫用樹皮造紙的啟發。 蔡倫改進造紙方法成功,這是人類文化史上一件大事。從此,紙才有可能大量生產,給以後書芨的印刷創造了物質條件。 在蔡倫以後,別人又不斷把他的方法加以改進。蔡倫死後大約八十年(東漢未年)又出了一位造紙能手,名叫左伯。他造出來的紙厚薄均勻,質地細密,色澤鮮明。當時人們稱這種紙為「左伯紙」。可惜歷史上沒有把左伯所用的原料和製造方法記載下來。 4指南針的發明: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可以實用的指南針。
② 中國的四大發明是啥人物是誰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葯、印刷術、造紙)
樓主,這些都是許許多多勞動人民發明的,不能說是誰發明的。
指南針
相傳是在黃帝大戰蚩尤時,用來辨認行軍方向的工具。指南車事實上是一種機械的裝置,指南車在行進時,仙人的手都指著同一方向。指南車的製作原理和指南針利用磁力指示方向不同。在戰國的時候,才出現真正利用磁鐵的磁力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
宋代的時候製造指南針的技術大有進步,間接的也使中國的航海事業發展興盛,與中國往來的阿拉伯人與波斯人因此學會使用指南針,並將它傳到歐洲。
火葯
火葯是方士在煉丹的過程中所發明的。火龍炮好象一個火箭筒,在火龍炮的頭尾各有兩只小火箭,小火箭被點燃後會使火箭筒上升,然後點燃火箭筒裡面的其他火箭,射向敵軍,通常用與水戰。
唐代的時候,火葯已經被用於戰爭,宋朝的時候,已經有鐵罐型的殺傷性武器。中國的火葯是經由蒙古人西征傳到阿拉伯再傳到歐洲的。
印刷術
在還沒有印刷術之前,書籍都是用手一本一本的抄寫出來的,後來出現了拓印、雕版等印刷的方法,但還是很耗時費力,直到宋代的時候,畢升發明了活字版印刷術,才使印刷技術大大的改進。
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方塊,一端刻上文字,稱為活字印台。印刷時,將活字印台依照文章內容排列,固定在塗有粘劑的底盤上成為活字版,然後在版上塗墨,再用紙覆壓就可以印出文字了。
造紙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出現在殷商的甲骨文中,然後有鑄在鍾鼎上的鍾鼎文(又稱金文),到了春秋戰國時代人們開始將文字刻在木簡上,用繩索貫穿成冊。秦漢時代,文字是用筆書寫在絲布上,直到東漢時代,宦官蔡倫將制紙的方法加以改良後,人們才開始大量的使用紙作為書寫工具。造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事,這種先進的技術經過一千多年後才傳到歐洲。
③ 關於四大發明的時間、人物
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印刷術--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為世界科技的進步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中國是最早發現磁鐵的指極性,並且利用它製成指向儀器的國家。早在二千多年以前的戰國時期,就發明了一種稱為「司南」的磁鐵指南儀器。 被譽為「文明之母」的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古代的印刷術分為雕板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兩類。雕板印刷術先行出現,活字印刷術是在探求改進雕板印刷術的過程中發明的。 北宋慶歷年間(104l-1048年),民間發明家畢升終於首創泥活字,成功地進行了活字印刷。 關於造紙術的發明,人們往往認為造紙術是蔡倫於105年稍前時所發明的。但近幾十年來多次考古發掘中,發現了西漢時的麻紙,最早的是西漢初年,表明了在蔡倫之前100多年時,中國即已製造了以麻為原料的紙張,這把造紙術的發明年代大大推前。盡管蔡倫不是造紙術的最初發明者,但他開拓了造紙新原料,用樹皮和廢棄的麻布、魚網造紙,並改進了造紙工藝,造出優質的適於書寫的紙張(時稱「蔡侯紙」),使紙張得以迅速推廣,其偉大的功績仍是值得贊頌的。 火葯的發明應歸功於煉丹家,它的問世經歷了一個較長時間的孕育過程。在古代煉丹家的煉丹活動中,硫磺和硝是常用的葯品。硫磺被視為「能化金銀銅鐵奇物」,硝石被認為可「久服輕身」,它們的易燃性亦在煉制活動中被煉丹家所認識。到了9世紀的唐代中葉時,煉丹家更發現了把硫磺、硝和炭混合在一起加熱,會發生爆燃,引起火災,燒傷人的手面,燒毀房屋。由此.人們便把以硫磺、硝和炭為主要成分配製而成的葯物稱為火葯。在經過一段探索後,火葯開始被實際應用。
④ 中國四大發明。是什麼時間人物。
造紙術來
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自相傳是由東漢時代的宦官蔡倫所發明,但是也有考古證據說明,造紙術在更早時期就存在,而蔡倫只是一位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造紙術對知識的保存及資訊的流通有不少影響。
指南針
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前身為中國古代的司南。具體時間沒有沒有明確記載。是一種用於指示方向的工具,廣泛應用於航海、野外探險等領域。早在古代已對貿易、戰爭和文化交流造成深遠影響。
火葯
四大發明中的火葯除了可製作煙花和炮仗等,亦是一種炸葯,被運用到戰爭上成為軍事用途。據載起源於唐朝甚至秦朝。宋朝時期,約12世紀中期已經發展出具有一定殺傷力的單兵火器(火銃)以及連發式火器(連銃)用於彌補當時宋人戰鬥力不及金人的劣勢。中國在實用性火器的使用上早於歐洲五個世紀左右。
活字印刷術
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術是現代印刷術的前身,與造紙術一樣對知識的保存和流通造成影響。據載是北宋時期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
⑤ 列舉我國四大發明的相關人物
1、中國是最早發現磁鐵的指極性,並且利用它製成指向儀器的國家。早在二千多年以前的戰國時期,就發明了一種稱為「司南」的磁鐵指南儀器。
2、被譽為「文明之母」的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古代的印刷術分為雕板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兩類。雕板印刷術先行出現,活字印刷術是在探求改進雕板印刷術的過程中發明的。 北宋慶歷年間(104l-1048年),民間發明家畢升終於首創泥活字,成功地進行了活字印刷。
3、關於造紙術的發明,人們往往認為造紙術是蔡倫於105年稍前時所發明的。但近幾十年來多次考古發掘中,發現了西漢時的麻紙,最早的是西漢初年,表明了在蔡倫之前100多年時,中國即已製造了以麻為原料的紙張,這把造紙術的發明年代大大推前。盡管蔡倫不是造紙術的最初發明者,但他開拓了造紙新原料,用樹皮和廢棄的麻布、魚網造紙,並改進了造紙工藝,造出優質的適於書寫的紙張(時稱「蔡侯紙」),使紙張得以迅速推廣,其偉大的功績仍是值得贊頌的。
4、火葯的發明應歸功於煉丹家,它的問世經歷了一個較長時間的孕育過程。在古代煉丹家的煉丹活動中,硫磺和硝是常用的葯品。硫磺被視為「能化金銀銅鐵奇物」,硝石被認為可「久服輕身」,它們的易燃性亦在煉制活動中被煉丹家所認識。到了9世紀的唐代中葉時,煉丹家更發現了把硫磺、硝和炭混合在一起加熱,會發生爆燃,引起火災,燒傷人的手面,燒毀房屋。由此.人們便把以硫磺、硝和炭為主要成分配製而成的葯物稱為火葯。在經過一段探索後,火葯開始被實際應用。
⑥ 四大發明的朝代及人物
1、公元105年,蔡倫在東漢京師洛陽總結前人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造紙。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的生產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紙的成本,為紙張取代竹帛開辟了的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2、被譽為「文明之母」的印刷術,是四大發明之一。中國古代早在宋代畢升時期,已有人試驗以木為原料製作活字,因木字遇水膨脹,效果不佳,而未成功,畢升才改木為泥發明用泥製作活字。然此後不久,木活字印刷研製成功並得以發展和推廣,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續》等木活字本和維吾爾文木活字的出土為此提供了實物證據。
3、指南針的發明並無確切的時間及發明者出現,在北宋曾公亮的《武經總要》中曾提及在行軍時用「指南魚」來幫助辨別方向,至於「指南魚」則是一片薄如魚狀的鋼片,五分寬,兩寸長,肚皮處有下凹,形狀有如小船般,在經過磁化的步驟後,浮於水面!
4、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葯,顧名思義就是(著火的葯)。它的起源與煉丹術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古代煉丹士在煉丹時無意中配製出來。史料並沒有發明時間和發明人的記載。
據史書記載,我國古代的煉丹家在長期的煉制丹葯過程中,發現硝、硫磺和木 炭的混合物能夠燃燒爆炸,由此誕生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葯。公元808年,唐朝煉丹家清虛子撰寫了《太上聖祖金丹秘訣》,其中的「伏火礬法」是世界上關於火葯的最早文字記載,中國學術界由此認為火葯的發明不遲於公元808年。但作為火葯最主要的原料——硝的熬制地點在哪裡?一直困擾著從事此項研究的專家。
⑦ 中國四大發明人是誰
中國四大發明人;活字印刷術北宋畢升;指南針北宋無記載;火葯唐朝孫思邈;造紙術東漢蔡倫。
1,畢升(約-1051),出生於北宋淮南路蘄州蘄水縣,在宋仁宗慶歷年間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畢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為中國文化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如今的木板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為「雕版印刷術」。
畢升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實踐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艱難,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發明活字印刷術。其方法,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
2,蔡倫(?-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
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紙神」。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3,孫思邈(541年—682年,存在爭議,詳見正文「年齡爭議」目錄),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葯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葯王」。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
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581年),見國事多端,孫思邈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葯典《唐新本草》。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孫思邈年高有病,懇請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與世長辭。
(7)四大發明人像擴展閱讀
一、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歷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
二、指南針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三、火葯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造紙術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大發明
⑧ 中國四大發明.人物.成就。
指南針
目前傳統的觀點認為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指南針被應用到軍事、生產、日常生活、地形測量等方面,特別是航海上。指南針在航海上的應用有一個逐漸發展過程。
火葯
火葯是方士在煉丹的過程中所發明的。
火龍炮好象一個火箭筒,在火龍炮的頭尾各有兩只小火箭,小火箭被點燃後會使火箭筒上升,然後點燃火箭筒裡面的其他火箭,射向敵軍,通常用與水戰。
印刷術
宋代的時候,畢升發明活字版印刷術。
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方塊,一端刻上文字,稱為活字印台。印刷時,將活字印台依照文章內容排列,固定在塗有粘劑的底盤上成為活字版,然後在版上塗墨,再用紙覆壓印出文字。
造紙
東漢時代,宦官蔡倫將制紙的方法加以改良後,人們才開始大量的使用紙作為書寫工具。造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事,這種先進的技術經過一千多年後才傳到歐洲。
⑨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哪些人物和朝代
造紙術是漢代蔡倫發明的。
活字印刷術是宋代畢升發明的。
指南針(司南)相傳是上古的黃帝所發明的。
火葯是唐朝年間由煉丹的道士發明的
⑩ 四大發明發明的時間、人物以及具體的發展歷程。具體些!
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印刷術--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為世界科技的進步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中國是最早發現磁鐵的指極性,並且利用它製成指向儀器的國家。早在二千多年以前的戰國時期,就發明了一種稱為「司南」的磁鐵指南儀器。
至遲在11世紀中葉以前,指南針已經出現。1041年成書的看風水書籍《塋原總錄》中,有一段關於測定方位的文字,經分析已是使用指南針,並已發現了地球的磁角。最早明確記述指南針的文獻,是北宋大科學家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成書於1090年前後)。該書中寫道:「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明確指出指南針是方家(風水先生)所發明的,用的是磁石磨針鋒的人工磁化方法製成指南針,常微偏東則是由於地球磁偏角的作用。
被譽為「文明之母」的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古代的印刷術分為雕板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兩類。雕板印刷術先行出現,活字印刷術是在探求改進雕板印刷術的過程中發明的。
雕板印刷術大約在7世紀上半葉的唐代初期問世。直至本世紀初期
,雕板印刷一直是中國文獻和圖籍的主要印刷方式。在這1000多
年的歷程中,雕板印刷術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雕板的材料除了
木板外,又有石板、銅板;印刷除單色外,又有彩色套印;印刷
品則從初期的單頁圖文、小型書籍,進而發展到大型類書的印製。
北宋慶歷年間(104l-1048年),民間發明家畢升終於首創泥活字,成功地進行了活字印刷。元初,科學家王禎發明了木活字,並改進行了活字印刷術。把每行字夾住,排滿後再用木屑塞緊,省去了畢升固定和取下字印之不便 。
關於造紙術的發明,人們往往認為造紙術是蔡倫於105年稍前時所發明的。但近幾十年來多次考古發掘中,發現了西漢時的麻紙,最早的是西漢初年,表明了在蔡倫之前100多年時,中國即已製造了以麻為原料的紙張,這把造紙術的發明年代大大推前。盡管蔡倫不是造紙術的最初發明者,但他開拓了造紙新原料,用樹皮和廢棄的麻布、魚網造紙,並改進了造紙工藝,造出優質的適於書寫的紙張(時稱「蔡侯紙」),使紙張得以迅速推廣,其偉大的功績仍是值得贊頌的。
火葯的發明應歸功於煉丹家,它的問世經歷了一個較長時間的孕育過程。在古
代煉丹家的煉丹活動中,硫磺和硝是常用的葯品。硫磺被視為「能化金銀銅鐵
奇物」,硝石被認為可「久服輕身」,它們的易燃性亦在煉制活動中被煉丹家
所認識。到了9世紀的唐代中葉時,煉丹家更發現了把硫磺、硝和炭混合在一
起加熱,會發生爆燃,引起火災,燒傷人的手面,燒毀房屋。由此.人們便把
以硫磺、硝和炭為主要成分配製而成的葯物稱為火葯。在經過一段探索後,火
葯開始被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