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吶喊創造畫

吶喊創造畫

發布時間:2021-08-19 18:03:25

1. 求油畫《吶喊》高清圖

  1. 《吶喊》:

  2. 《吶喊》(挪威語:Skrik)英文名:The Scream,原畫尺寸91x73.5cm(35.8x28.9英尺)或譯稱《尖叫》,是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1893年的作品。畫面的主體是在血紅色映襯下一個極其痛苦的表情,紅色的背景源於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發,火山灰把天空染紅了。畫中的地點是從厄克貝里山上俯視的奧斯陸峽灣。

  3. 這幅畫是表現主義繪畫著名的作品。2012年5月3日,在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專場拍賣上,1895年版的《吶喊》以1.199億美元拍賣成功,創造了拍賣的最高價格紀錄。

  4. 本作品共有四個版本,分別是藏於奧斯陸蒙克博物館的版本 (蛋彩畫、紙本,83.5 x 66 cm)、藏於國家畫廊的版本 (蛋彩畫、油畫、粉彩、紙本,91 x 73.5 cm)、藏於蒙克博物館的另一個版本作於1910年,以蛋彩和油彩繪於木板上,和作於1895年被彼得·奧爾森收藏的版本。1895年畫家把作品製成平面印刷以大量復制, 開創社會大眾對其圖像的認知。自1994年起,其中兩個版本先後被盜去,幸好皆失而復得。

2. 《吶喊》是一幅著名的()繪畫。

C.表現派

《吶喊》(挪威語:Skrik‎),或譯稱《尖叫》,是挪威畫家愛德華·孟克1893年的作品。這幅畫是表現主義繪畫著名的作品。
有人認為該作品反映了現代人被存在主義的焦慮侵擾的意境。紅色的背景源於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發,火山灰把天空染紅了。畫中的地點是從厄克貝里山上俯視的奧斯陸峽灣。

3. 《吶喊》這幅畫的評價

《吶喊》最初在柏林展出時,幾乎所有評論家都表現出明顯的厭惡;一向習慣於賞心悅目的藝術的人們,對這種形式、這種色彩以及突然出現在眼前的瘋狂畫面,感到震驚及恐懼,因為它似乎在自己靈魂深處引起共鳴、這幅可說是蒙克藝術巔峰的畫作,一直在訴說著人類靈魂深處尚未被喚醒的不安和恐懼。蒙克的繪畫,對於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有評論家指出:「蒙克體現了表現主義的本質,並在表現主義被命名之前就徹底實踐了它。」

4. 蒙克的代表作都有哪些以及他所畫的《吶喊》的特點、內含和類別。急!!

蒙克的早期油畫《病孩雙1886)、《在靈床旁》(1895)、 《母親之死》(1899),多是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的回憶。1890年的油畫《聖克盧之夜》和1892年的油畫《卡爾.約翰街的夜晚》標志著他風格的轉折,顯示出他表現主義畫家的特質。 9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春情》(1894)和《吶喊》(1893),前者描繪人對幽閉的恐懼,後者刻畫人對孤獨與死亡的恐怖感。他於1894年開始從事版畫創作,在木刻、石版、銅版畫方面,都有獨特的創造。他的版畫題材多取自於油畫,其中以《生命》組畫最為出色,被他自已稱為生命、愛和死的詩歌。
《吶喊》
以極度誇張的筆法,描繪了一個變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以及那種在無垠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畫中沒有一處不充滿動盪感。天空與水流的扭動曲線,與橋的粗壯挺直的斜線形式鮮明對比。整個構圖在旋轉的動感中,充滿粗獷、強烈的節奏。
蒙克的藝術含有的悲觀和消極的因素,是他生活的時代所造成的。他的功績在於揭示同時代人的隱蔽的心靈,把人們心底里的美和丑、痛苦和歡樂揭示在繪畫中。他充分發揮了繪畫語言的表現力,促進了西方繪畫朝寫意、象徵的方向發展。

5. 《吶喊》這幅畫是誰畫的

《吶喊》,或譯稱《尖叫》,是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1893年的作品。這幅畫是表現主義繪畫著名的作品。有人認為該作品反映了現代人被存在主義的焦慮侵擾的意境。

6. 蒙克吶喊的創作背景

1890年,他開始著手創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生命組畫」。這套組畫題材范圍廣泛,以謳歌「生命、愛情和死亡」為基本主題,採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揭示了人類「世紀末」的憂慮與恐懼。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畫《吶喊》,是這套組畫中最為強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這幅畫上,蒙克以極度誇張的筆法,描繪了一個變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以及那種在無垠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蒙克自己曾敘述了這幅畫的由來:
「一天晚上我沿著小路漫步——路的一邊是城市,另一邊在我的下方是峽灣。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峽灣那一邊眺望——太陽正落山——雲被染得紅紅的,像血一樣。
「我感到一聲刺耳的尖叫穿過天地間;我彷彿可以聽到這一尖叫的聲音。我畫下了這幅畫——畫了那些象真的血一樣的雲。——那些色彩在尖叫——這就是『生命組畫』中的這幅《吶喊》。」(Thomas M.Messer著《愛德華·蒙克》,Harry N.Abrams,INC,Publishers,NewYork,第84頁。筆者譯。)

7. 名畫<吶喊>的創作意圖是什麼

宣洩。。

8. 油畫《吶喊》的簡介

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 (1863—1944)是二十世紀表現主義藝術先驅。童年父母雙亡心理陰郁,使他早年作品多疾病與死亡主題。1892年起定居德國16年。他在憂郁、驚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線型圖式表現他眼中的悲慘人生,對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成為「橋派」畫家領袖。
1890年,他開始創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油畫作品「生命組畫」。基本主題為謳歌「生命、愛情和死亡」,採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揭示了人類「世紀末」的憂慮與恐懼。
這套組畫中最為強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就是《吶喊》,是1893年完成的。成為蒙克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也是表現主義繪畫著名的作品。
在這幅畫上,蒙克以極度誇張的筆法,描繪了一個變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以及那種在無垠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蒙克曾經這樣描述:「我和朋友一起去散步,太陽快要落山時,突然間,天空變得血一樣的紅,一陣憂傷湧上心頭,深藍色的海灣和城市,是血與火的空間。朋友相繼前行,我獨自站在那裡,突然感到不可名狀的恐怖和戰栗,大自然中彷彿傳來一聲震撼宇宙的吶喊。」
在這幅畫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捂著耳朵尖叫,面孔變形扭曲,那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人想到了與死亡相聯系的骷髏。一個完全與現實隔離的孤獨者,似已被自己內心深處極度的恐懼徹底征服。將那由尖叫所產生的極度的內在焦慮,轉化為一種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如此,他將其畫面上的情感表現幾乎推向了極致。
本作品共有四個版本,分別為奧斯陸孟克博物館、國家畫廊和挪威商人奧爾森私人的收藏版本。
1994年2月12日清晨6點29分,《吶喊》在挪威國家美術館失竊。幸好皆失而復得。
2012年5月2日早上7點,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奧爾森的收藏版本《吶喊》以1.199億美元拍賣成交,創下了世界藝術品拍賣紀錄。

閱讀全文

與吶喊創造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
貝倫斯發明 瀏覽: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