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他發明了什麼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篇故事性的說明文。文章寫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政府為了捍衛主權,急需定製4萬多支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發明了「標准化」的生產方式,在當時有限的製造工藝下,與總統簽定了生產合同。從而顯示出標准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中的意義,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道理。
學情分析
學校電教設備齊全。每個教室都有多媒體、電腦等。班裡所有學生的家中都有微機,90%的學生在家都能上網。學生已初步具備利用網路查閱資料、提問題、探究閱讀、合作學習的能力。在課前,學生已通過網路等手段查閱了有關資料。對本課的內容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較合適。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惠特尼發明的標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准化對於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
3.提升不斷探索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惠特尼發明標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准化對於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好課件;學生預習課文、查找一些重大的發明人和相關的發明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從發明家導入新課
1.你知道哪些發明家?他們都發明了哪些事物?(學生結合搜集的有關資料介紹發明家的各項發明。)
2.過渡: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到底發明了什麼東西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自己知道的發明家入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對比的方法,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介紹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到底發明了什麼東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標出來。(學生自讀課文,劃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學生讀文後質疑。(預計出現的問題:什麼是標准化?標准化有什麼特點?標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原來製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准化製作的方法有什麼不同等。)
3.檢查學生生字新詞的學習情況。重點檢查:機械 捍衛 縫紉等詞。
三、細讀解疑,理解品悟
帶著學生提出的以上問題理解課文。
18世紀以前,德國著名槍械設計家彼得保爾?毛瑟發明了一種槍,人們稱之為毛瑟槍,它是當時普遍使用的一種槍械,惠特尼的發明就和它有關。可是「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他究竟發明了什麼呢?
重點突破:從文章的重點句入手,引導學生理解體會。「你知道惠特尼發明了什麼嗎?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准化」:成批生產同一種零件,然後統一組裝成成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標准化?標准化有什麼特點?
1.標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
2.原來製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准化做法有什麼不同?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在小組內讀一讀畫出的句子,交流這兩種做法的不同之處。
(1)畫句子,讀句子,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從製造、生產、修理等三個方面進行比較、區別。
(3)指名讀句子,體會分號的用法、作用和好處。(學生自己總結)誰能運用分號說一句話?(學生練習運用分號)
(4)經過剛才的比較,你們知道「標准化」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做法嗎?(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也可以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回答。)
3.這種方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好處?請聯系生活談談。
4.教師小結「標准化」的意義:只有標准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
5.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假如你是200年前的惠特尼,會怎樣對總統和參觀的人進行解說,介紹自己的做法?(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假設自己是總統和參觀的人又會問些什麼。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復述課文的興致,又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6.惠特尼的發明和其他發明有什麼不同?你認為導致他與眾不同的成功發明是哪些因素?(學生自己總結:認真觀察、鑽研、不怕挫折等等)對你有什麼啟發?
四、總結全文
惠特尼的發明多奇妙呀!它啟發我們,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五、作業
拓展閱讀:自由朗讀《「看」的學問》。
『貳』 《他發明了什麼
誰啊啊》》
『叄』 他發明了什麼讀後感的讀後感範文
他發明了什麼讀後感(一)
十八世紀以前,步槍的裝置十分復雜,在1797年美國獨立不久後,為了捍衛主權,與外國作戰,政府要定做4萬支步槍,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時,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要主動承擔這項任務,並承諾在短時間內完成,大家都說他騙人,最後,大家通過他的介紹都相信了他,而且總統傑克遜與它簽了合同。 其實,惠特尼只不過在原本的步槍裝置上做了一些略微的改造-----他把原本大小不一的零件變成了大小一致的,他不再是一個一個的打磨零件,而是成批生產統一標準的零件,製造出的槍也不是單個單個的,而是成批成批的。這樣做有三個好處:
一,零件製造起來簡單,可以批量生產;
二,組裝簡便,可以從各種零件中隨便抽取,不存在另種零件不能配合的情況;
三,修理簡便,某個零件損壞了,從那推零件中隨便拿一個換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這不是又省事,又省力嗎? 惠特尼的發明就是使生活中麻煩的事變簡便,一些發明,往往是不滿足,但不要只停留在不滿足,要用腦子去改變,比如,人們從用手洗衣----冷、累,到普通洗衣機洗衣----費水,再到現在發明出的節水洗衣機,都是一路從「不滿足」走來的,我想,生活中,學習上,遇到「不滿足」時,為何不嘗試著去更新、改變呢? 其實,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他發明了什麼讀後感(二)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新課文《他發明了什麼》,這篇課文主要講了:1797年時,美國要與外國作戰需定製4萬支槍,這讓許多人都無從下手。可是,這時有一個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他讓大家每人都組裝一支槍,不一會兒大家都組裝了一支槍,這個辦法就是惠特尼發明的——「標准化」。
通過這篇課文我有兩點收獲:
1.我們遇到解決起來很麻煩的事,一定要想好辦法來解決它,不要以為只能用老辦法來做,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就一定能想出好辦法。
2.不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才算是發明,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也是發明。
他發明了什麼讀後感(三)
十八世紀以前,步-槍的裝置十分復雜,在1797年美國獨立不久後,為了捍衛主權,與外國作戰,政府要定做4萬支步-槍,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時,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要主動承擔這項任務,並承諾在短時間內完成,大家都說他騙人,最後,大家通過他的介紹都相信了他,而且總統傑克遜與它簽了合同。
其實,惠特尼只不過在原本的步-槍裝置上做了一些略微的改造-----他把原本大小不一的零件變成了大小一致的,他不再是一個一個的打磨零件,而是成批生產統一標準的零件,製造出的槍也不是單個單個的,而是成批成批的。這樣做有三個好處:一,零件製造起來簡單,可以批量生產;二,組裝簡便,可以從各種零件中隨便抽取,不存在另種零件不能配合的情況;三,修理簡便,某個零件損壞了,從那推零件中隨便拿一個換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這不是又省事,又省力嗎?
惠特尼的發明就是使生活中麻煩的事變簡便,一些發明,往往是不滿足,但不要只停留在不滿足,要用腦子去改變,比如,人們從用手洗衣----冷、累,到普通洗衣機洗衣----費水,再到現在發明出的節水洗衣機,都是一路從「不滿足」走來的,我想,生活中,學習上,遇到「不滿足」時,為何不嘗試著去更新、改變呢?
其實,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他發明了什麼讀後感(四) 愛迪生是人人皆知的發明家,他給予了人類很多發明創造,讓人類過上幸福的生活,他一生中有很多發明,比如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投票計數器、蓄電池等兩千來個發明,無不讓人欽佩。
列文虎克是顯微鏡之父。當他把他的顯微鏡對准一滴雨水時,他發現了其中的小小世界,無數微生物游曳與其中。他把報告給英國皇家學會,引起了轟動。
提到達·芬奇和他的發明時,你最好問這樣的問題:「什麼東西不是他發明的?」因為他發明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達·芬奇的工作日誌里繪有許多東西的設計圖,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計算器的設計。試想如果缺少簡單的復雜的數學運算,那科學將會是什麼樣子。
達·芬奇堪稱文藝復興開山鼻祖,他能畫(比如傑作《蒙娜麗莎》),能雕塑,也能發明。他那至今令全世界著迷的日記,描繪勾勒了從人體到直升機和坦克的很多事物。
達·芬奇日記長達13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科學研究。2005年,一名英國外科醫生還利用達·芬奇設計的方法做心臟修復手術,這件事情本身就讓人吃驚,你若知道達·芬奇當時連人體循環系統工作機理的一點概念都沒有時,那簡直就是驚詫了。
如果你費好大勁總算上完了高等數學課程,那你或許就不會是艾薩克·牛頓爵士的熱心崇拜者,因為你遇到的難題基本上就是他的錯——是他發明了微積分。
如果你現在學習物理,無論是談到重力問題(一個蘋果從樹上下落的故事,不管真假,確是一個有力的例證),還是光線和光學原理,你還得從艾薩克·牛頓爵士的研究成果開始。牛頓第一個提出「光是由粒子構成的」,這原理讓他研製出了反射望遠鏡(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此外,牛頓還在聲、熱原理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
要是我也有一些發現和發明,我也會把它奉獻給人類,為人類造福。
我愛科學。
『肆』 《他發明了什麼》教案設計,反思
教材分析:
《他發明了什麼》是北師大版第九冊教材第七單元的一篇主題課文。文章寫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政府為了捍衛主權,急需制定四萬多支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發明了「標准化」的生產方式,在當時有限的製造工藝上,與總統簽定了生產合同,從而顯示出「標准化」在現代工業生產中的意義,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是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道理。
學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教學條件一般。這幫孩子經過四年與新教材的直接接觸,,大部分孩子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並且都樂於接受更多更好的學習方式,根據班上學生愛動、愛說、善探究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力求給學生創造獨立學習的條件.讓孩子們在屬於自己的空間中感悟、理解,自主探究,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學語文的樂趣。
設計理念:
《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語文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篇文章《他發明了什麼》的設計,力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及引導學生探究的學習過程,能讓學生通過學文,真正理解發明創造不只是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惠特尼發明的標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准化對於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
3、通過對主體課文的學習,教育學生不斷提升探索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可以通過填寫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將惠特尼做法的三種好處,選擇重點詞語填寫下來。
教學難點:
體會惠特尼發明標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准化對於現代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准備:
學生:課前搜集有關發明家的信息資料。
教師:詞條、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交流信息、談話導入。
1、交流信息:
師:昨天同學們搜集有關發明家的信息資料,你們都有什麼收獲?請在小組內先交流,然後指名交流。
2、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這些發明家為人類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名垂青史,令人敬仰。有一個人,他發明的東西,卻看不見,摸不著,你們知道他是誰?他到底發明了什麼?(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課前布置學生搜集信息,在交流時,學生不僅互相傳遞信息,而且了解更多的知識,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了並自學生字詞。(正確、流利。)
2、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其他同學拿出筆,在讀得精彩的句段或者有失誤的地方作簡單批註。)
3、指導學生對朗讀情況進行評價。
4、用詞條檢查生字新詞。
捍衛 機械 裝置 損失 縫紉機
挺身而出 情急之下 標准化
5、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可分成幾部分,每部分講的是什麼?
6、教師指導學生把課文分成四部分。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扎實地學習生字新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
三、自主閱讀、感悟理解。
1、快速掃讀課文,想一想惠特尼到底發明了什麼?(方法—標准化)
師:請你自己讀讀課文,找一找標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課文哪一部分說明了這些內容?
(借機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2、自主學習第二部分。
①、討論自學內容及重點:標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原來製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准化做法有什麼不同?
②、討論確定學習方法。
教師建議解決第一個問題採用熟讀精悟的方法解決。第二個問題採用列表格進行對比的方法解決。
③、學生按照確定好的學習方法自由學習。
④、學生合作交流,匯報讀書所得。
⑤、師生共同討論交流,匯報讀書所得。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交流中確定學習內容和方法。教師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尊重了學生的選擇,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重點交流:
原來製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准化做法有什麼不同?
①、畫出重點的語句,讀一讀,議一議。
②、集體交流,引導學生從製造、生產、修理等三方面進行比較、區別。
③、指導學生設計表格。
比較內容 制 造 生 產 修 理
原來製作方法 自打自裝 單 件 符合原件
標准化做法 組裝簡便 大批量 隨意調換
④、指名讀句子,了解分號的用法。結合課後金鑰匙,體會運用分號的好處。
⑤、經過對比,你們說一說「標准化」的具體做法?
⑥、了解了「標准化」,你還想知道什麼?
問題預設:
「標准化」這種方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
「標准化」 能稱得上一項發明嗎?
「標准化」的方法在什麼范圍應用?
(借機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3、合作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①、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解決疑難。
②、同桌兩人交流自己的收獲。
③、指導學生找出「你知道……嗎?不是……,不是……甚至連……,是……。」這種句式的句子,讀一讀,然後練習說話。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然後指導學生在讀中解決問題,在讀中合作探究,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樣既突出了教師的主導地位,也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復述課文、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200年前的惠特尼,你怎樣向人們介紹自己的做法?在小組內議一議,然後指名交流。
2、說一說惠特尼的成功發明與眾不同之處在什麼地方?
3、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教師總結全文。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復述課文,激發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伍』 五年級 他發明了什麼 讀後感
十八世紀以前,步槍的裝置十分復雜,在1797年美國獨立不久後,為了捍衛主權,與外國作戰,政府要定做4萬支步槍,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時,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要主動承擔這項任務,並承諾在短時間內完成,大家都說他騙人,最後,大家通過他的介紹都相信了他,而且總統傑克遜與它簽了合同。
其實,惠特尼只不過在原本的步槍裝置上做了一些略微的改造-----他把原本大小不一的零件變成了大小一致的,他不再是一個一個的打磨零件,而是成批生產統一標準的零件,製造出的槍也不是單個單個的,而是成批成批的。這樣做有三個好處:一,零件製造起來簡單,可以批量生產;二,組裝簡便,可以從各種零件中隨便抽取,不存在另種零件不能配合的情況;三,修理簡便,某個零件損壞了,從那推零件中隨便拿一個換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這不是又省事,又省力嗎?
惠特尼的發明就是使生活中麻煩的事變簡便,一些發明,往往是不滿足,但不要只停留在不滿足,要用腦子去改變,比如,人們從用手洗衣----冷、累,到普通洗衣機洗衣----費水,再到現在發明出的節水洗衣機,都是一路從「不滿足」走來的,我想,生活中,學習上,遇到「不滿足」時,為何不嘗試著去更新、改變呢?
其實,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陸』 請幫我寫一篇《他發明了什麼》的讀後感
這是本書的名字嗎 去網路查一下 摘取一下簡介 加點體會新的什麼
『柒』 他發明了什麼
1、伽利略觀察了鍾擺,發現了鍾擺的等時性定理
2、愛迪生觀察電流通過某些物體會發光,發明了電燈
3、萊特兄弟觀察空氣動力學原理,發明了飛機
4、貝爾觀察了聲音能產生電流的原理發明了電話
5、張衡觀察月食發明地動儀
6、倉頡觀察萬物,依據物體的形狀發明了字
7、司南通過觀察磁鐵或是吸鐵石發明了指南針
8、XX看到了OO,發明了XXOO。此類問題太多了,有待你自己的發現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