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述信用貨幣的創造過程
商業銀行是如何進行信用貨幣創造過程的?
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機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僅提供金融服務,而且還通過自己的業務活動參與貨幣創造過程。商業銀行由於機構多,規模大,業務廣泛,是整個貨幣運行的主要載體,而它具有創造信用貨幣的重要功能,和它辦理支票活期存款業務是密切相連的。銀行是如何創造信用貨幣的--
由於發達的非現金結算和票據的廣泛使用,使得貸款的發放、款項的支付並不需要提現,只是用票據作為轉帳的工具,債務相互抵消。銀行得到存款後,不必完全保留不動,留存一定比例的准備金之後,就可以把其餘的存款貸放出去。
貨幣創造過程 (假定法定準備率20%)
存款金額
准備金
貸款金額
貨幣供應總額
第一家銀行
100.00
(原始存款)
20.00
80.00
100.00
第二家銀行
80.00
16.00
64.00
180.00
第三家銀行
64.00
12.80
51.20
244.00
……
第十家銀行
10.74
2.15
8.59
457.07
最後一家銀行
00.00
00.00
00.00
500.00
合 計
500.00
100.00
400.00
500.00
經過商業銀行的信用貨幣創造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原始存款實現了多倍的擴張,得到了多倍的貨幣供應量。
七、商業銀行創造信用貨幣的過程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約?
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通過上述存款創造過程,可以看到,銀行創造存款能力的大小,在原始存款既定的情況,基本上取決於法定準備率的高低,法定準備率越高,銀行擴張存款的能力越小,反之亦然。中央銀行正是通過對法定準備率這一手段的調節,對商業銀行的派生存款能力從而對貨幣供應量實施控制的。
2.提現率(現金漏損率)
現實生活中存款客戶總會提取一些現金,從而是部分現金流出銀行系統,這就是現金漏損。現金漏損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現金漏損率,也稱提現率。提現率高會相應減弱存款派生的能力。
3.超額准備率
商業銀行為了安全或應付意外,總是會超過法定準備金持有超額准備,超額准備占存款總額的比率即超額准備率越高,就會削減銀行的存款派生能力。
4.活期存款轉定期存款的比例。
2. 簡述商業銀行的存款貨幣創造的過程不要例子
這里涉及的主要是貨幣乘數。銀行吸收的公眾存款,按照規定要將一部分,按比回例存到央行,這個比例就答是存款准備金率。假設存款准備金率是20%,那麼吸收10000元,就得存2000元到央行,銀行可以拿剩下的8000元去放貸;因為貸款出去的錢也會以存款的形式回到銀行體系,所以相當銀行又有8000元的存款,按照規定存20%的存款准備金,銀行又可以拿8000×(1-20%)=6400元去放貸;6400元又以存款形式回到銀行,如此反復這般。通過商業銀行,理論上可以在基礎貨幣的基礎上創造1/20%=5倍的貨幣乘數效益。
中國現在基礎貨幣在35萬億以上,貨幣乘數約是5倍多,所以中國的M2(廣義貨幣)170多萬億。
3. 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的創造過程是怎樣的
銀行為工商業者開立活期存款賬戶,存戶可依據存款向銀行簽發支付命令書——支票,或通過其他方式將存款轉到收款人賬戶上,這些方式代替貨幣充當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此被稱為存款貨幣或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是以貨幣發行人信用為擔保的貨幣,而存款貨幣是以發行該存款的儲蓄機構的信用狀況作為擔保的信用貨幣。
(3)簡述銀行創造貨幣的過程擴展閱讀:
存款貨幣是指能夠發揮貨幣作用的銀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夠通過簽發支票辦理轉賬結算的活期存款。從商業銀行總體而言,活期存款余額應視同貨幣,通常被視為「存款貨幣」。
存款貨幣主要體現在單位、個人在銀行賬戶上的活期存款,主要流轉於銀行體系內,可用於轉賬結算。存款貨幣來源於現金貨幣的存入和銀行貸款派生機制。
4. 試述中央銀行體制下的貨幣創造過程
試述中央銀行體制下的貨幣創造過程?
(1) 銀行在貨幣供給中居於決定性地位。中央銀行在貨幣供給中的作用:一是通過再貼現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以增加商業銀行的原始貸款,擴大其派生能力。二是通過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以增加商業銀行的可用資金量,以增強其派生能力。三是中央銀行增加貨幣發行,企業單位、居民把現金存入商業銀行,直接增加商業銀行的原始貸款,亦可擴大其派生能力。 (2) 商業銀行信用貨幣創造的條件:一是部分准備金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商業銀行不必對所有的存款保留100%的准備金,而只要按存款總額的一定比例來保留准備金即可,其餘的可以用來發放貸款,也可以用來進行證券投資。 二是非現金結算制度。當存款人將10000元現金存入某商業銀行,若法定準備金率比率為10%,則該商業銀行就可以把其中的9000元貸放出去。如果借款人在獲得這筆貸款之後,立即以現金的形式將其全部從銀行提走,而且在貸款歸還之前這筆現金始終在公眾手中流通,而不被存入銀行,此時就不會有存款創造。因此非現金結算制度是商業銀行信用貨幣創造的必要提案件。 (3) 貨幣乘數:是貨幣供給的擴張系數,是貨幣供給量與基礎貨幣的比值。貨幣乘數是影響貨幣供給的又一個重要因素,甚至是比基礎貨幣更重要的一個因素。在基礎貨幣一定的條件下,貨幣乘數與貨幣供給正相關,即貨幣乘數越大,基礎貨幣所支撐的貨幣供給量也就越多;反之,貨幣供給量也就越少。(幣供給量是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以及非銀行社會公眾這三個經濟主體的行為共同決定。)
5. 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過程是怎樣的
想知道商業貨幣,首先我們得知道什麼是貨幣,然後才能知道商業創造貨幣是什麼樣的過程,銀行是怎麼創造貨幣的,下面我們一一擊破。
網路裡面給的貨幣的概念是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和記帳單位的一種工具,是專門在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這么重要的東西,商業銀行是怎麼創造出來的呢。在存款的基礎上,商業銀行在儲備的情況下為每一筆錢創造一種貨幣。在這種情況下,經濟中的貨幣量等於原始存款+新貸款,而下半年則稱為衍生貨幣。銀行貨幣創造是維持經濟流動性的基本條件。
這些都是淺藏輒止,要是想要深入商業、貨幣、銀行這個領域還是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深造。
6. 舉例說明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過程及簡單模型
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是受到條件限制的,也就是央行的存款准備金制約的回,否則可以無限的創造貨幣。答 其過程如下: 某單位、個人在A銀行存款100萬,則A銀行賬面有100萬資金,這時候銀行貨幣總共有100萬;如果A銀行沒有用於貸款,而是存放到B銀行,則A銀行有100萬存款,而B銀行有100萬資金,由於存款同樣計入貨幣資產,這時候銀行貨幣就變成了200萬;如果B銀行繼續存到C銀行,那麼B銀行在C銀行有100萬存款,C銀行有100萬資金,A銀行在B銀行有100萬存款,這時候銀行資金就有300萬。。。。但是,實際上歸根結底,只有某單位存入的100萬,但各銀行的賬面貨幣卻在不斷的增加。 實際上由於存款准備金的存在,銀行不可能如此不停的創造貨幣的。
7. 商業銀行是怎麼創造貨幣的
商業銀行創造貨幣是利用貨幣創造乘數,把一筆存款通過銀行系統而對貨幣供給量所產生的倍數作用。
做一個簡單的模型:假如全社會就一家銀行,有存款100元,假設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20%,那麼法定存款准備金就要有20元,剩下的80元是超額准備金,這塊是可以用來放貸款的,比如房貸。
假設,買房要貸款20元,首付10元,總價30元。這30元給開發商(開發商再分給誰先不要管),拿到這30元之後,再存進這家銀行里。
那麼,首先做第一筆處理:提現10元,然後貸款20元,開發商收到30元,但還沒有存進銀行。這個時候,存款就是100-10=90元,法定存款准備金就是90×20%=18元,超額存款准備金就是90-18-20 = 52元。
然後開發商再把這30元存進銀行里:那麼存款就變成90+30=120元,法定存款准備金就是120×20%=24元,或者18+30×20%=24元,超額准備金就是 52+ 30×80% = 76元,總計120元。
整個貨幣系統中就「多了」20元,這20元,實際上就是拿未來30元工資做抵押,創造出來的貨幣。廣義貨幣(M2)=M1+准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在貸款的過程中,M2增加了20元。
(7)簡述銀行創造貨幣的過程擴展閱讀:
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
1、四大因素
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有現金漏損率,活期存款,法定準備率,超額准備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
2、貨幣乘數
貨幣乘數可以從兩個方面起作用:它既可以使銀行存款多倍擴大,又能使銀行存款多倍收縮。因此,中央銀行控制准備金和調整准備率對貨幣供給會產生重大影響。
8. 論述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的創造過程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前提條件:一是實行完全的信用貨幣流通;二是實行比例存款准備金制度;三是廣泛採用非現金貨幣結算方式。制約因素有:①法定存款准備金率②提現率③超額准備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