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作為家長,如何在家裡建立起英語語言環境
國際學校(現在叫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要有外國護照;
雙語學校,相對公辦費用較高;不是人人都能上。
要想學習英語,除了學校的課程或在外補課,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並不是!
在我之前的文章里有提到雙語學校的美國老師是怎麼教孩子們英語的,除了教育教學的系統性外,最大的優勢是建立了語言環境。
作為家長,如果在家裡建立起英語語言環境,也是一樣可以進行英語學習的!
1、最簡單高效的辦法:親子閱讀
根據分級閱讀,選擇適合孩子年齡、英語水平的書籍,每天一起進行閱讀。
市面上有很多分級閱讀讀物,比如出名的海尼曼系列、牛津閱讀樹系列,在我之前的文章里有所介紹(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寶哥愛讀書」進行查閱)。
也有很多媽媽會在英語的教育中,選擇廖彩杏的100本分級閱讀讀物。特別適合小齡的孩子,尤其是歌謠作為零基礎起步,會更吸引孩子的興趣。
如果爸爸或媽媽英文不夠好,可以考慮購買點讀筆版本。孩子點到哪,發到哪。也可以拿到一本書,事先先讀一下,查查字典,做做准備。
2、除此之外,建立家庭的英語語言環境。
家長英語好沒問題,可以一個家長只和孩子說英文,另一個說中文。
英語不夠好怎麼辦呢?
語言環境,不要求24小時,只要建立英語對話習慣都可以。
從簡單的會話開始,不需要全天,哪怕每天固定10分鍾或者每周固定1小時,在此期間,只說英文。
3、其他小竅門(從寶學校的美國老師那裡偷師到的)
4-5歲的孩子可以學習一些phonics(自然拼讀法)
Phonics游戲:Match
Phonics的每個字母或字母組合發音、單詞(參考上文提到的Yellow book,有Jolly Phonics教材的家長也可以直接參考教材),剪成小卡片,一式兩份,讓孩子翻,並進行配對。配對成功的字母或單詞,需要讀出它的發音。
這個游戲我和Sam玩過兩次,他非常喜歡。孩子對游戲的熱衷,超出了我的想像。這種方式,不僅有趣,而且鼓勵孩子主動進行練習。
單詞和書寫游戲:What is Red?(哪些物品是紅色的?)
5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做單詞書寫練習。
這個游戲是以寫為主,問題可以是What is red( yellow,blue,etc.)家長寫出問題,孩子寫下房間里紅色的物品的單詞。
比如:apple(蘋果)
組詞造句游戲
利用上述Match游戲里的小卡片,一物兩用,翻到哪張卡片,組成對應的句子。比如抽到bag,口述或書寫句子:I can see a 「bag」.
指讀
讀小學前的孩子,都非常推薦指讀。我個人理解,和朱熹(?)提到過的眼到、手到和心到是一個意思。聽歌謠或故事時,讀到哪指到哪,可以幫助孩子專注於內容,而不是無效地「磨耳朵」。
教育孩子,尤其是6歲前,真的是需要爸媽多堅持和付出。更多關於英語學習的文章,請關注頭條號「寶哥愛讀書」,有問題必復!
⑵ 怎樣給嬰幼兒實現雙語環境教學
希望你身為一位中國人會放多一點的心在教小孩中文上.... 我教過小小孩英文..覺得這些辦法還不錯... 我就用英文來說說 firstly, depending on how young the child is, let them watch cartoons, listen to children... songs..go over nursery rhyme with them... but the best thing to start off with is to send them to an english school..there's a few in china eg one in nanjing... also read books to them
⑶ 如何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雙語教育環境
近年來,通過對雙語學習與兒童發展之間關系的研究,人們的認識已逐漸趨同:開展雙語教育有利於兒童素質的全面提高。據調查,當前幼兒園開展雙語教育的三大瓶頸為:師資問題、教育理念問題和雙語環境問題。在缺乏英語大環境的背景下,教育機構如何創設雙語教育環境,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是人們研究的重點。因此,在認真思考雙語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基礎上,我們開展了雙語教育環境創設的實踐研究。經過三年多的實踐和探索,我們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一、為幼兒創設自由、自主、豐富、完整的雙語人文環境
我們將「雙語人文環境」界定為:以幼兒發展為本,為其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雙語體驗,使幼兒想說、敢說、會說,大膽、主動地使用簡單的英語,從而實現促進幼兒雙語能力發展的目標。
(一)構建完整的雙語學習體系
1.初步嘗試用雙語學習來促進幼兒在五大領域的發展
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如果將幼兒的英語學習經驗和漢語學習經驗分開,不利於幼兒獲得完整的經驗體系,更會人為地增加幼兒的負擔。因此,我們將英語教育與五大領域教育整合在一起,以「主題活動網路圖」為基本框架.將中、英文的課程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這種整合的內涵是:將各領域的教育目標分解,使教育內容相互滲透,使雙語學習既成為教育的目標,又成為教育的手段。這種「英漢整合」體現在四個方面。
(1)教育目標的整合。我們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對各領域的目標進行層層分解,由漢語活動、英語活動共同實現這些領域的目標。用英語組織的活動既有英語學習的目標,又有領域要求的目標。在英語活動中達不到的領域目標,則由漢語活動來完成,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2)教育內容的整合。我們在將英語教育活動內容與五大領域活動內容整合時,充分考慮不同領域的學科特點和學習方式,採用不同的整合方式。例如,在科學領域,由於要達到認知方面的目標,教師在漢語活動中就要選擇各領域的學習內容,讓幼兒理解、接受;在英語活動中只是復習,擴展幼兒的經驗。
(3)教育活動方式的整合。與漢語活動相比,在組織英語活動時更要採取有趣、多變的方式方法,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游戲的趣味性、英語發展水平等。
(4)幼兒英漢經驗的整合。漢語活動和英語活動在—個幼兒感興趣的主題下整合,有助於幼兒英漢經驗的整合,從而促進幼兒的發展。
2.在游戲活動中促使幼兒用雙語交往
無論是漢語活動還是英語活動,教師都以「幼兒活動游戲化,游戲活動交際化」為指導思想,保證幼兒在每一個游戲中獲得不同的語言經驗。如,改編而成的體育游戲「What』s thetime,Mr,wolf」(老狼,老狼幾點了)就體現了在游戲中滲透語言交際的內容。又如,在區角活動中,幼兒就可嘗試用中、英文與同伴溝通。在表演游戲中,幼兒自然大方地用英語與同伴交流,商量分配角色,有人說:「I want to be a rabbit ,what do you want tobe?」還有人說:「I wantto be a tiger ,what about you?」「Let』s put on our mask.」等等。
3.在一日生活中滲透雙語教育
本著「從聽入手,以用為實」的原則,教師在一日生活中盡可能用英語組織生活環節,同時鼓勵幼兒嘗試使用這些語言。如,吃年點時的「小小水果店」游戲、喝水時的「加油站」游戲、起床時的「寶寶穿衣比賽活動」等。這些生活環節都給幼兒提供了運用英語的機會,有助於幼兒形成愛說英語的習慣。幼兒只要遇到合適的情境,就會自然而然地說出英語。
我們還打破班與班之間的界限,專門開辟「英語沙龍」。我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確定交流主題,投放相關的玩具和音響資料。外籍教師、英語教師以不同的角色出現,邀請全園幼兒來做客,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用英語交流。
(二)創設寬松、自主的雙語情境
1.利用情境游戲,引導幼兒主動開口
為了培養幼兒說的興趣,使幼兒產生想說的慾望,教師在一日生活中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創設有話可說的情境,激發幼兒參與語言活動的興趣,並能主動用雙語表達自己的情感、想法。如,小班教師會在每日吃午點時開展「小小水果店」游戲,請幼兒來「買」水果,此時幼兒就會饒有興趣地說英語,在自然情境中獲得水果名稱等語言經驗。
2.營造寬松氛圍,引導幼兒輕松開口
幼兒敢說,意味著教師為其創造了一個寬松的語言氛圍。幼兒在任何情況下產生想說的願望時,教師都能積極鼓勵和支持;即使幼兒說錯了,教師也不會批評或急於糾錯,而是在肯定的前提下說出正確的句式。因為教師相信:幼兒在寬松的語言環境中會逐漸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慢慢糾正自己的錯誤。
3.創設語言交流環境,引導幼兒自然開口
要想讓幼兒會說,教師就要通過形式多樣、活潑有趣的活動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同時抓住一日生活中出現的教育契機,培養幼兒的語言技能。如教師把書掉在地上時會抓住機會說「The book is falling down」,並引導幼兒把這句話運用到別的情境中去。
(三)整合周圍環境中的有利因素,為幼兒雙語學習提供條件
1.帶幼兒走進社區
社區擁有豐富的社會、自然資源。幼兒走出幼兒園,能在社區豐富的環境刺激下獲得更多的語言經驗。教師經常帶幼兒在社區散步,可以讓幼兒隨機學習花、草、樹、木、房屋、學校等英語名稱。
2.挖掘家庭中的教育資源,幫助家長創設不同層次、不同方式的家庭雙語環境
家庭具有多對一的語言環境,幼兒能從家長那裡更加自然地獲得豐富的語言經驗。我們根據家長不同的英語水平和教育需求,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家長工作。對具有較強英語能力的父母,我們鼓勵他們在家中由父母中的一方堅持使用英語與幼兒交談,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和良好的語感;對有一定英語基礎的父母,我們將教育活動內容告訴他們,請他們在適當的時候給幼兒展示所學語言的機會,並進行適宜的指導;而對沒有英語基礎的父母,我們則建議他們去購買一些適合幼兒的音響資料,並把幼兒園的學習內容錄製成音帶,請他們在家裡為幼兒播放。針對不同層次的家長,我們都竭力把有關幼兒學習英語的正確觀念(如興趣為主、語感為先等)介紹給他們,幫助他們在家裡為幼兒創設寬松、自主的雙語環境。
成功的主題教育離不開家庭的配合,教師可在尊重、平等、合作的基礎上讓家長主動參與幼兒的學習過程。為了讓幼兒更自信地發展,教師組織家長成立了爸爸媽媽雙語劇團,並一起排練了雙語劇《森林裡的野餐》、《天塌了》和《大嘴蛙》等。通過看爸爸媽媽精彩的演出,幼兒對雙語表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為幼兒創設適宜的雙語物質環境
雙語物質環境指的是:滿足幼兒發展需要,遵循幼兒雙語學習的特點,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操作材料和空間,引發幼兒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支持幼兒的游戲和探究活動,從而促進幼兒的雙語學習。
(一)營造具有濃厚雙語特色的園所環境
1.提供有利於幼兒獲得雙語經驗的場所
良好的環境發揮著支持幼兒主動學習和發展語言能力的作用。為了給予幼兒多元、豐富的雙語經驗,我園先後開設了雙語閱覽室(米老鼠圖書樂園)、雙語影視廳(小熊維尼劇場)、英語活動室(快樂貝貝屋)等,使幼兒感受到學習雙語的更多樂趣。
2.創設會說話的雙語環境
一進幼兒園大門,就能看到一幅小朋友用英語向大家問早安的情境畫。每一層樓的樓道里都掛有幼兒園教師自己製作的英語大詞卡(如表情、形狀、動物),這些詞彙都是幼兒在雙語主題活動中能接觸到的。大餐廳里掛有各種食物的中、英文圖畫,幼兒可以隨時隨地運用這些詞彙進行簡單交流。幼兒園樓梯的側面貼有幼兒熟悉的各種顏色、數字和提醒幼兒有序上、下樓的小腳印。樓梯拐角處貼著提醒幼兒注意安全的中、英文小標志。所有這些都在無聲地促進幼兒雙語能力的提高。
3.組織豐富多彩的中西方節日活動
在豐富多彩的中西方節日中滲透多元文化是一舉多得的好形式。無論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春節等),還是西方傳統節日(萬聖節、聖誕節等),幼兒都能從全園上下濃厚的節日氣氛中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萬聖節的大南瓜、鬼精靈;中秋節的月餅、嫦娥奔月的美麗畫面,無不體現著文化的多元性。在多元文化環境的感染下,幼兒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的興趣被更好地激發了。
(二)創設有利於幼兒參與、互動、探究的雙語活動環境
1.鼓勵幼兒參與主題環境的創設
幼兒園的環境是屬於幼兒的,因此教師在根據幼兒的興趣確定主題後,都會與幼兒一起商量,創設幼兒喜歡的、與主題相關的環境。如在中班「我和動物朋友在一起」的主題活動中,教師用廢舊材料製作了一個卡通的愛心形象,其中的內容由幼兒自己設計、自己製作、自己用雙語講解;引導幼兒從動物的居住環境、生活習性等方面入手,開展探索、交流活動。活動室中出現了動物養殖區、英語動物棋及大量有關動物的雙語圖書。幼兒在這些活動中,真正感受到「與動物交朋友」的快樂。
2.提供富有操作性的環境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伴隨著活動發展起來的,能與幼兒的經驗和思維發生互動的環境更有利於幼兒語言的發展。教師在語言角的牆面上設計了一個「星期毛毛蟲」,毛毛蟲的每節身體都表示一周中的一天,幼兒每天都到這兒來操作材料,用雙語討論星期、天氣和相關的事物。
3.提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富有層次性的材料
我們要提供符合不同幼兒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的環境。如給中、大班幼兒投放雙語棋,給小班幼兒提供同一種類、數量較多、直觀生動的材料。在考慮到幼兒年齡特點的同時,教師要照顧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使投放的材料具有層次性。如區域「故事小山」里投放的故事就有較難的和較簡單的,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能自信地用雙語表演故事。
⑷ 如何營造英語學習環境
這是很多家長很關系的問題,下面我們為大家解答一下! 許多人認為,教孩子學習英語最重要的是營造一個良好的雙語環境,而創造這個環境的先決條件是父母必須都具有超強的英文能力。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全中國大概超過80%以上的家庭都處在「不及格」的邊緣。 告訴你,這是種錯誤的觀念,雙語家庭要用興趣來打造;讓孩子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其實就是那麼的簡單! 一、讓孩子學英語,首先要孩子不討厭英語 有的父母從在求學階段就非常排斥學英語,而送孩子去上雙語課只是為了彌補自己的失落與缺憾,在家也不願意多花點心思與孩子一起做最簡單的口語互動。認為:只要交了學費,老師就會教孩子說英語。 另一方面,許多父母都怕自己的英語發音不準會影響到孩子,這在父母看來是很忌諱的一點,於是他們就不敢開口與孩子對話。 不知您有否看過「外國人唱中國歌」的節目,雖然很多參賽的外國人中文說得不一定很好,甚至一開口說中文就要讓人猜個老半天,但經由歌曲的旋律配合,他們的歌詞咬字聽起來就沒說話那麼別扭。同樣,學齡兒童的模仿力都很強,父母可以用簡單的英語歌曲來慢慢引導不同發音咬字的語言。請不用太擔心或過於強調發音的正確性,隨著年紀的增長,小朋友的發音咬字會逐漸清晰正確。英文的發音結構屬於「拼音系統」,也就是說如果知道字母和聲音的對應關系,孩子就能看字念詞,而這也是目前許多兒童美語課程將「自然拼音法」列為第一階段教學重點的原因之一。通過自然發音法,孩子不用再背誦音標與發音,學習壓力比以往減輕了一半。 請父母們試著每天用一句簡單的問候語開啟您與孩子間的雙語親子互動,比如: 「Come on here, Danny. Give me your little kiss.」 「Mommy and Daddy love you so much!」 「Do you love Mommy and Daddy?」 別小看這短短一句話的作用,它將會奠定孩子學習英語的意願! 二、雙語家庭省錢行動 學英語,並非象一些父母所想的那樣需要投入一大筆開銷。其實,有種既省錢,又能使孩子進步快的辦法,就是利用好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 回到家,你可以先打開收音機或電視機(VCD/DVD)為孩子播放英語節目,哪怕孩子並不願意看也沒關系,請讓家裡充滿英語氛圍,讓孩子習慣地在英語環境中游戲。在聽到一些單詞時,你可以告訴孩子:「Danny,look,那是Airplane(電視中出現的畫面)。」讓孩子也跟著你說:「Airplane」。父母還可以繼續引導:「Airplaneisflyinginthesky.」小朋友可能只會說其中1-2個字,沒關系,繼續說並讓他知道剛才那句話的意思。你甚至可以配合飛機飛翔的動作來帶動你的示範,簡單的幾次重復後,孩子就會掌握單詞: 「Airplane」、「Flying」和「Sky」;再過幾天,孩子就可以將整句話連在一起說出來了。配合生活上的實體會讓小朋友不為學習而學習,而是因為有趣而學習,甚至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父母的英語能力也會有所長進。 三、愉快學習,事半功倍 學習中如果沒有創造,就難免會讓學習者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厭惡。因此,在創設雙語環境時,父母一定要注重滿足學齡兒童的好奇心,盡量用一種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共同語言來進行啟發、引導,讓學英語就像在讀一本童話書或是看卡通片那麼有趣。 創造趣味,變化多變的形式是一個要素,游戲、歌曲、兒歌、繞口令、情境對話等都是孩子喜歡的形式。父母不必急於將所有規則一次性地傳授給孩子,因為在往後的學習路途上,由他們自己去發掘而來的知識會更有意義。對於孩子們來說,成人的工作只是引導孩子們進入這個殿堂,然而學習的主體仍在孩子身上,他們的探索興趣最重要。 四、英語學習的好選擇 目前,有些教學經驗豐富的英語老師指出,學習「自然拼讀法」可以先讓孩子有充足的聽說練習機會,過1-2年後再教音標,這樣的學習過程較合理。同時,教育專家們也認為,拼音是小學生最熟悉的工具,用來輔助發音並無不可,最好等學英語1-2年後,有了一定基礎,再學音標,學習成效較好。 孩子對環境空間的概念相當強,對於周遭的變化會有某種程度的適應融合。在雙語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父母需要注意孩子在上小學後的教學語言環境能否順利銜接及周圍的孩子在語言程度上相互匹配的問題,這樣才不枉費父母的苦心栽培。 最後,請牢記一點,不論雙語是一種趨勢也好,流行也罷,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在成人競爭的世界裡強迫接受我們為他們設定的成長課表,而使孩子痛苦地學習著。
⑸ 孩子要學習雙語,家長應該如何在家為孩子創造學習環境
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英語能力的培養。孩子3歲開始上雙語幼兒園。請以高價向孩子們報告英語興趣課。請孩子當個人外教。
創造雙語環境的首要條件是父母都要有出色的英語能力。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通過以下四種方法,家長可以輕松地為孩子創造雙語環境。
創造雙語環境的首要條件是父母都要有出色的英語能力。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通過以下四種方法,家長可以輕松地為孩子創造雙語環境。
⑹ 如何打造英語學習環境
許多人認為,教孩子學習英語最重要的是營造一個良好的雙語環境,而創造這個環境的先決條件是父母必須都具有超強的英文能力。如果真是這樣的話
⑺ 如何給兒童創造學英語的環境
幼兒學習英語不像成人那樣有自覺性和主動性,而是需要父母和老師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理想化的做法是,為嬰幼兒請位只會說英語的老外作保姆, 或者送孩子去只講英語的國際幼兒園,甚至把幼兒帶到英國或美國生活一段時間,但這對絕大多數的幼兒來說是不現實的。 比較現實和可行的做法是主動為幼兒提供一些英語娛樂和學習的材料。讓孩子從出生就開始循序漸進地聽一些適合孩子心理生理特點的英語小故事、短劇、童話、歌曲、歌謠,每一次聽的時間不要太長,聲音也不要太嘈雜,音量要小一些。孩子長大一些後,家長、幼兒園的老師有計劃地為孩子播放那些情節引人、活潑有趣、貼近兒童生活的英語VCD教學片,片中的人物最好是以英語為本民族語的小朋友,這樣孩子就會不自覺地跟著自己的同齡人學說。看VCD時,不要急於問看懂了嗎,這句話怎麼說?而要多鼓勵孩子張開嘴巴大膽地模仿。要有計劃地給孩子重復播放,孩子喜歡溫故知新。還可以根據VCD中的內容和孩子一起做游戲,如模仿VCD中的人物說話,模仿其中動物的姿態和叫聲。 在孩子玩耍、洗漱、吃飯、睡前等時間也可以播放英語錄音,看起來好像孩子沒有在意,也許有一天孩子會像說廣告詞一樣說出英語來。可以在牆面上布置上一些與學英語有關的圖畫,營造出一種學英語的氣氛,使孩子感到始終處在一個英語氛圍中。 會說英語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與幼兒說英語。上面說過,幼兒可以自然習得多種語言。國內的一些家長對孩子從小實行漢英雙語養育,結果孩子的英語好得驚人。在深圳有一位叫湯北辰(英文名為Rubie)的小女孩,當時只有三歲,但已經有接近1600個的英語單詞量,對於生活中的語言,凡是漢語能理解的,英語全部都能聽懂,還能輕松看懂香港英文台的適齡幼兒英文節目;在當地荔枝公園外語角,老外與她說的英語也全能聽懂。小北辰沒有出過國,也不是智力超常的神童,也從未參加過任何英語訓練班。小北辰的母親羅女士說?quot;沒有什麼特別的,只是自打孩子一出生,孩子她爸就堅持跟她100%用英語說話,我與孩子大約有20%使用英語,80%使用漢語。奶奶也有時給她念幼兒英語故事。如果說教孩子學鋼琴、學書法時需要大人和孩子付出很多努力的話,跟孩子在生活中說英語是不需要付出任何特別努力的,因為做父母的反正要跟孩子說話。小北辰的父親是學工科的,母親是一位小學教師,以前曾教過高中英語,都不是英語專業人士,在與孩子說英語的過程中遇到不知道的單詞就查詞典。很多人也許擔心自己的語法和發音不夠標准對孩子會有不好的影響,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只要孩子能聽懂或說出英語來,就會在不斷的交際和聽磁帶、電視里的標准英語中,使自己不標準的英語語法和語音得到矯正。 良好的英語環境是兒童學習英語的最好老師。在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或第二語言的國家和地區,如新加坡、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納米比亞、印度、巴基斯坦等,兒童從一出生就是在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中自然輕松地習得了英語。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不能太注重結果,急於求成。不要不切實際地期望孩子看了一段時間的英語VCD、聽了幾句你說的英語,就能夠說出很多英語來。小北辰的父母對雙語養育所抱的態度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獲。語言的學習需要一個過程,成年人對孩子的英語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
⑻ 如何搭建一個雙語環境的論壇
先搭建一種語言環境,然後再裝個雙語的插件
用戶在訪問時切換即可
⑼ 想要孩子的英語口語好,一定要提供雙語環境嗎
父母做了這么多工作,只是希望孩子學好語言的最佳階段,從小就處於雙語學習環境中。事實上,家是孩子生命第一次所在的教室,如果父母能在家裡給孩子創造雙語環境,對培養孩子的英語水平會有很大的幫助。大部分人認為創造雙語環境的首要條件是父母都要有出色的英語能力,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學習。誰說只有孩子才能學英語?如果覺得自己的英語不夠好,和孩子一起學習是最好的自我發展機會。另外,如果和孩子一起讀圖畫書時感到不流利,網路上有很多英語啟蒙的資源,可以使用。我想說,不管是什麼語言,學習都是頹廢,期待每周一次或幾次早教,孩子總會處於稍微忘記再補充的狀態。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漸進和長期的堅持是關鍵。
⑽ 家長想讓孩子學好英語,該如何創造適宜的環境
家長想讓孩子學好英語,家長的教育方式最重要。
最適合開始學習英文的時候就是剛出生不久。大多數人都覺得,剛出生看不懂,而且還撕書,吃喝問題都沒解決,中文還聽不懂,能學會英語嗎。但是其實在0~2歲的年齡段里是最好的時機,錯過這個年齡段就要花好久的努力來彌補。學說話對家長在哪個來說,以為會很難,但是寶寶卻能在那個年齡段里很快就掌握了,是因為嬰兒賦予的學習語言的能力。美國教授研究說,嬰兒剛出生能分辨不同的語言,但是在6個月以後就會開始下降。嬰兒正因為中文還沒說明白,才不排斥英文,但在3歲之後中文差不多的時候,就很難再讓嬰兒學進英文了。
要是父母也不會英文,教幼兒時候也會矇混的,就不要再教啦,交給規范正確的原聲。比如說動畫片,專業培訓班。現在就是為了以後孩子學習不那麼難,不對學英文感覺到厭煩,從小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