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魯班觀察什麼 發明什麼
魯班很注意對客觀事物的觀察、研究,他受自然現象的啟發,致力於創造發明。一次攀山時,手指被一棵小草劃破,他摘下小草仔細察看,發現草葉兩邊全是排列均勻的小齒,於是就模仿草葉製成伐木的鋸,
他看到各種小鳥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就用竹木削成飛鷂,藉助風力在空中試飛。開始飛的時間較短,經過反復研究,不斷改進,竟能在空中飛行很長時間。
(1)機封。《禮記·檀弓》記他設計出「機封」,用機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當時盛行厚葬,這種方法未被採納。
(2)農業機具。先進農機具的發明和採用是中國古代農業發達的重要條件之一。《世本》說魯班製做了石■,《物原·器原》又說他製做了礱、磨、碾子,這些糧食加工機械在當時是很先進的。另外,《古史考》股市靠記魯班製做了鏟。
(3)木工工具。古代的許多器具是木製的,因此,精巧的工具對木匠來說十分重要。《物原·器原》說魯班製做了■、鑽、■括(矯正木材彎曲的工具)。《魯班經》還把木工所用的曲尺稱為「魯班尺」,說明古代工匠認為曲尺是魯班發明的,但這只是傳說,曲尺在魯班之前已是常用木工工具。
(4)鎖鑰。在周穆王時已有簡單的鎖鑰,形狀如魚。魯班改進的鎖鑰,形如蠡狀,內設機關,憑鑰匙才能打開,能代替人的看守。
(5)兵器。鉤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魯問》記魯班將鉤改製成舟戰用的「鉤強」,楚國軍隊用此器與越國軍隊進行水戰,越船後退就鉤住它,越船進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輸》則記他將梯改製成可以凌空而立的雲梯,用以攻城。
(6)仿生機械。《墨子·魯問》又記魯班削木竹製成鵲,可以飛三天。另據《鴻書》記載,他還曾制木鳶以窺宋城。《論衡·自紀·儒增》記述了一種傳言,說他製做出備有機關的木車馬和木人御者,可載其母。
(7)雕刻。《述異記》記魯班曾在石頭上刻制出「九州圖」,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圖。此外,古時還傳說魯班刻制過精巧絕倫的石頭鳳凰。
(8)土木建築。《事物紀原》和《物原·室原》都說魯班創制鋪首,即安裝門環的底座。古時民間還傳說他主持造橋;他的妻子雲氏為了使工匠不受日曬雨淋而發明了傘。
當然,有些傳說可能與史實有出入,但卻歌頌了中國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魯班被視為技藝高超的工匠的化身,更被土木工匠尊為祖師。
㈡ 觀察了什麼事物是怎麼觀察的有什麼新的發現
生活中的發現,細小微略的往事.這種偶爾往往是微妙的.往往產生於生活的偶爾,也孕育在生活的偶爾中,杉樹林的快樂,夾翼在生活中的發現,火燒雲的奇妙閃現在生活中的發現.以至於,牛奶加茶,也晃在生活的發現.但卻總是存在於偶爾中.即使你挖空腦袋去想,也未必能發現什麼.其實,這也是生活的多彩.所謂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提起重大的發現,大家可能會想到科學家,似乎和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距離.但是,只要用心,生活中處處可以發現耐人尋味的科學現象.
螞蟻喜歡成群結隊地住在一起,尋找食物時會單獨走開.在一窩螞蟻中,螞蟻分別有工蟻、雄蟻和雌蟻三種,我們平常看到的只是工蟻,它的主要任務是尋找食物.要看到雌蟻和雄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等到螞蟻搬家時,才能看到.在雄壯的螞蟻搬家隊伍中,那些身體肥大,長有翅膀的便是雌蟻,而身體較瘦小也長有翅膀的是雄蟻.在螞蟻搬家隊伍中,還可以看到有許多工蟻搬著白色的圓圓的東西,那就是螞蟻的卵.
螞蟻喜歡吃的食物是甜味食物,如白糖和麵包屑等.螞蟻尋食的情況非常有趣,只要你把甜食放在螞蟻經常出沒的地方,在旁邊耐心地等待,仔細觀察,就可看到螞蟻尋食的全過程.螞蟻開始是漫無邊際地到處爬,爬近你放的甜食附近,就會嗅到甜味,然後慢慢地爬過來,先是用腿試探一下食物,看它有無反應,如無反應,它就會吃起來,並會試圖把食物拖走.如果食物很大,它拖不動,它就會沿著來路回去叫同伴來,這時你仔細觀察就可以找到螞蟻的窩.螞蟻鑽進窩後不久,就會出來幾只螞蟻,沿原來的路線向食物方向爬去,爬到半路,有的螞蟻會轉回去,在路上碰到別的螞蟻,它們會用觸須交談.不一會兒,從螞窩到食物之間就會有許多螞蟻。
給我一雙慧眼,讓我把這個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我不禁發出了感嘆.這個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去發現.我真想把它們都找到,品味世間的奧妙。
㈢ 觀察事物而做出的小發明的作文400字
含羞草的啟示
無論世界上多麼有名的老師都不及大自然這個「老師」厲害版,它從很多事物上給了我權們很多重要的啟示。下面就來講一講含羞草帶給我的啟示吧!
有一次,我買了一盆含羞草,想試一試它是不是真的會「害羞」。我先小心翼翼地用手指輕輕地摸了了一下它的葉子,沒想到它立刻吧葉子合上了。我又用力用力碰了一下它的莖部,莖也彎了下了。我既奇怪又興奮地看著它,難道它真的會「羞」嗎?我想知道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於是,我就四處去問,問爸爸,問媽媽…
當然,我自己也沒有放棄努力。我終於明白了!我在網上查到了:原來含羞草的葉柄基部有一個膨大的器官叫「葉枕」,葉枕內生有許多薄壁細胞,這種細胞對外界的刺激很敏感。一旦葉子被觸動,刺激傳到葉枕,這時薄壁細胞內的細胞液開始向細胞間隙流動,從而減少了細胞的膨脹能力。葉枕下部細胞間的壓力降低,葉子就會自動合上。
含羞草不但讓我明白了一些科學現象背後蘊含的科學知識,還給了我一個更重要的啟示:如果仿照含羞草的特點,製造一種機器,每天掛在身上,遇到各種風雨、威脅,就像含羞草的葉子一樣,可以把人包起來,那樣人就不會受傷了!
㈣ 人們觀察了什麼又創造了什麼作文400字
人類從大自然中得啟示
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科學家們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了許多啟示。例如:以前的電視塔不牢固,猛烈的風一秒鍾就可以飛行80米遠,像這樣的風,就可能把電視塔吹倒,人們從杉樹身上得到了啟示,把電視塔修得像杉樹一樣的形狀,這樣就好了,不管風吹雨打,電視塔也倒不了;科學家還從鯊魚的皮膚上也得到了啟示,發明了游泳衣,減少了水的阻力……
壁虎的手腳非常有吸引力,可以很容易地往牆壁上爬,而不會掉下來。我要設計出一種像壁虎手腳那樣的鞋,這種鞋的名字叫「吸力無敵」。可方便了,在工人刷牆時,不用帶上梯子,只需要一雙「吸力無敵」鞋就可以開工了,它不僅吸附力,還可以減輕你的體重,即使是倒著刷牆也不會掉下來,鞋的右邊有兩個按鈕,按一下綠色的按鈕,它就可以讓你在牆上上下移動,絕不會摔下來,按紅色的按鈕就可以下來了。你們覺得方便嗎?等以後我真的發明了「吸力無敵」,我一定會送給刷洗、修建房屋的工人們。
大自然真是人類的好老師,我要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設計出更多的小發明。
㈤ 觀察力和創造力有什麼關系
創造力是對已有資源的整合與再創造,他是建立在你已有知識體系之上的。觀察力是一種能夠明確事物間邏輯聯系的能力,他能讓你更好更快的進行創造。
㈥ 魯班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鋸子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有一位創造發明家叫做魯班.兩千多年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當中流傳著,後代土、木工匠都尊稱他為祖師.
魯班大約生於公元前507年,本姓輸,名班.因為他是魯國人,所以人們尊稱魯班.有的書上寫作公輸般或供輸盤.他主要是從事木工工作.那時人們要使樹木成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還沒有什麼好辦法.魯班在實踐中留心觀察,模仿生物形態,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如鋸子、刨子等.魯班是怎樣發明鋸子的呢?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雲梯
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墨子·公輸》記載:"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戰國策·公輸盤為楚設機章》寫到墨子往見公輸般時說:"聞公為雲梯".二者皆證明魯班造雲梯的事跡.
鉤強
鉤強也叫"鉤拒"、"鉤巨".是古代水戰用的爭戰工具.據《墨子·魯問》記載:從前楚越水戰,因"楚人順流而進,迎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難.越人迎流而進,順流而退,見利進,見不利則其退速",致使楚敗於越.楚為改變這種戰局,在魯班初到楚國後,就首先讓分製造了這種兵器,對敗退的敵船能鉤住,對進攻的敵船能抗拒.
木鵲
一種以竹木為材的飛翔器械.據《墨子·魯問》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木工工具
春秋戰國時期,建築木工的生產技術水平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魯班和當時的工匠建造房屋、橋梁,都離不開木工工具.《孟子·離婁》說:"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足見當時已有"規"與"矩".現在沿用的曲尺,可能就是魯班在"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現代木工稱它為"魯班尺".
彈墨線用的小鉤又被稱為「班母」,刨木料時頂住木頭的卡口又叫做「班妻」,
魯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鋸——一把帶有許多小齒的鐵條
魯班在兵器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詣.據《墨子.公輸篇》記述,魯班曾經為楚國製造攻城用的「去梯」和水戰用的「鉤強」(又名「鉤拒」),在戰爭中都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
還有
墨斗,魯班尺(曲尺)
刨子、鑽子以及鑿子、鏟子等工具
鎖鑰(木製),規矩,石磨,雲梯(木製)
㈦ 有哪些發明是通過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發明的
飛機——鳥
直升機——蜂鳥、蜻蜓
船——魚
電腦——人腦...
雷達——蝙蝠、海豚
振動陀螺內儀(這種儀器容目前已經應用在火箭和高速飛機上)——蒼蠅的楫翅
蠅眼透鏡、蠅眼照相機——蒼蠅的眼睛
企鵝牌極地越野汽車——企鵝
滑翔機——鷹
迷彩服——蝴蝶
人造衛星的控溫系統——蝴蝶身上的鱗片
㈧ 觀察為什麼是發明創造的必要條件
學生不善於觀察生活,更不善於發現問題,也就談不上解決問題了(即抗小發回明創造)。
教師答平時要訓練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周圍的事物,從而最終形成觀察的習慣,為搞小發明創造創設了必要的條件。總之,把哪些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有什麼不方便,落後的地方提出來,即產生了選題。如有個同學發明的「防燙手熱水袋」,就是他用熱水袋裝水的時候經常燙到手,於是就分析了原因,把原來的熱水袋加以改進。因此可以說,選題並不難,只要留心生活中的事物,有什麼不太「對勁」的地方,然後在分析原因,也就產生了「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