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墊球技術主要作用是一傳,我們在一傳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墊球的准備姿勢
應根據不同情況採用相應的准備姿勢。初學墊球時,由於是墊擊一般的輕球,故可採取一般准備姿勢。上體稍前傾,兩腳開立,兩腳間的距離稍寬於肩,兩臂微屈置於腹前,兩肘稍內收,兩眼注視來球。
2、擊球手型、擊球點和擊球部位
墊擊手型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兩種:
【疊指法】兩手手指上下相疊,兩拇指對齊平行相靠壓在上面一手的中指第二指節上,掌根緊靠,兩臂伸直相夾。注意手掌部分不能相疊。
【包拳法】兩手抱拳互握,兩拇指平行放於上面,兩掌根和兩小臂外旋緊靠,手腕下壓,使前臂形成一個墊擊平面
擊球點、擊球部位
正面雙手墊球的擊球點,一般應盡量保持在腹前約一臂距離的位置。用腕上10厘米左右的兩小臂撓骨內側所構成平面擊球
3、墊球的動作要領
【插】及時移動取位,降低重心,兩臂前伸插至球下,使兩前臂的墊擊面對准來球,並初步取好手臂的角度。
【夾】是指兩手掌根緊靠,手臂夾緊,手腕下壓,用平整而穩定的擊球面去迎擊球。
【提】由下肢蹬地,提肩、頂肘、壓腕的動作去迎擊來球,身體重心要隨球前移,兩臂在全身協調動作的配合下伴送球。
Ⅱ 什麼事墊球技術中的接發球
接發球墊球是比賽的重要環節,是組織一攻的基礎。比賽中接發球主要採用正面雙手墊球,但根據各種發球的性能不同,接發球的動作方法稍有不同。
正面雙手墊球、正面低姿墊球、跨步墊球、體側墊球、側倒墊球、背向墊球、滾翻墊球、前撲墊球、魚躍墊球、單手墊球、單手和雙手擋球等。墊球技術按運用分類時可分為接發球、接扣球、接攔回球、接其它球等。
墊球技術在50年代就出現了動作雛形,當時叫下手傳球,是用手掌、虎口、手背、手腕關節部位來擊球,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被普遍採用。當時主要用來接大力扣球和大力發球。自60年代初,由於來球技術的問世與普及,用雙手傳球和虎口,手部墊球已不能適應於接來球。
為了對付飄球,便出現了前臂墊球技術。採用前臂墊球技術,不但能適應接飄球、接扣球、接吊球等各種性能的來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墊球的准確性、穩定性和實用性。從而墊球技術被廣泛採用。
隨著排球規則的變化和技、戰術水平的提高,墊球技術也日趨多樣,不斷完善與合理,無論是墊球動作還是擊球手法都在不斷發展。
70年代單手墊球愈來愈被重視,並結合摔救墊球技術而普遍採用。80年代由於各項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扣球攻擊力的加大,各項快攻戰術的發展運用,單純依靠墊球技術來接球已非常困難,雙手擋球技術在高水平的比賽中便不斷出現,縷見不鮮。
進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單手接球技術越來越被廣泛運用。自從取消攔發球以後,以及攻強守弱的日益突出,鑽研各項墊球技術已成為各隊提高防守能力的當務之急。
隨著放寬墊擊尺度,放寬墊擊部位規則的實施,能否出現像足球那樣的顛球技術,或者用腳及小腿部位踢擋球等新技術,在緊急時刻加以運用,這樣就能擴大防守的面積,增加救起難險球的機會。
隨著「全身任何部位都可以觸球」規則(1995年開始)的實施,腳踢排球必然成為新的墊擊技術。腳踢排球也會像巴西的腳踢排球運動那樣,像足球、藤球、毽球等技術那樣,在不同的情況下要用不同的踢擋球動作,並且一定 會日益完善,向著合理、實用的方向發展。
Ⅲ 排球墊球技術要領
1、墊球的准備姿勢
一般准備姿勢,上體稍前傾,兩腳開立,兩腳間的距離稍寬於肩,兩臂微屈置於腹前,兩肘稍內收,兩眼注視來球。
2、墊擊手型
通常採用兩手手指上下相疊,兩拇指對齊平行相靠,掌根緊靠,兩臂伸直相夾。注意手掌部分不能相疊。
3、擊球點、擊球部位
正面雙手墊球的擊球點,一般應盡量保持在腹前約一臂距離的位置。用腕上10厘米左右的兩小臂撓骨內側所構成平面擊球。
4、墊球的動作要領
插:及時移動取位,降低重心,兩臂前伸插至球下,使兩前臂的墊擊面對准來球,並初步取好手臂的角度。夾:是指兩手掌根緊靠,手臂夾緊,手腕下壓,用平整而穩定的擊球面去迎擊球。提:由下肢蹬地,提肩、頂肘、壓腕的動作去迎擊來球,身體重心要隨球前移,兩臂在全身協調動作的配合下伴送球。
(3)中國創造前臂墊球技術擴展閱讀
動作方法
正面雙手墊球、正面低姿墊球、跨步墊球、體側墊球、側倒墊球、背向墊球、滾翻墊球、前撲墊球、魚躍墊球、單手墊球、單手和雙手擋球等。墊球技術按運用分類時可分為接發球、接扣球、接攔回球、接其它球等。
墊球技術在50年代就出現了動作雛形,當時叫下手傳球,是用手掌、虎口、手背、手腕關節部位來擊球,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被普遍採用。當時主要用來接大力扣球和大力發球。自60年代初,由於來球技術的問世與普及,用雙手傳球和虎口,手部墊球已不能適應於接來球。
為了對付飄球,便出現了前臂墊球技術。採用前臂墊球技術,不但能適應接飄球、接扣球、接吊球等各種性能的來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墊球的准確性、穩定性和實用性。從而墊球技術被廣泛採用。
隨著排球規則的變化和技、戰術水平的提高,墊球技術也日趨多樣,不斷完善與合理,無論是墊球動作還是擊球手法都在不斷發展。
70年代單手墊球愈來愈被重視,並結合摔救墊球技術而普遍採用。80年代由於各項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扣球攻擊力的加大,各項快攻戰術的發展運用,單純依靠墊球技術來接球已非常困難,雙手擋球技術在高水平的比賽中便不斷出現,縷見不鮮。
Ⅳ 試述排球正面雙手墊球動作技術
墊球是排球比賽中運用較多的一項技術,主要用於接發球、接扣球、接攔回球以及防守和處理各種球。當一傳一球低時,還可以墊二傳,用來組織進攻。墊球技術是組織一攻、反攻和保反的重要環節。
正面雙手墊球技術分析
1.准備姿勢:兩腳開立稍比肩寬
2.擊球的手型:墊球手型主要有抱拳互握式、疊掌式、互靠式等
3.墊球部位:看準來球,兩臂夾緊前伸,插到球下,用前臂腕關節以上10厘米左右的地方兩臂橈骨內側形成的平面擊球的下部
4.擊球動作:向前上方蹬地抬臂,迎擊來球,使插、夾、抬、蹬連貫完成,靈活控制傳球方向和力量
5.手臂角度:墊球手臂與地面所形成的夾角,對控制球的方向、弧度、落點影響很大。一般來說,來球弧度高,手臂與地面的角度應該小些;來球弧度平,手臂與地面的角度應該大些。
Ⅳ 日本排球小臂墊球發明者
一.墊排球定義:墊球是排球運動的基本技術之一,是利用手臂從球的下部向上擊球的技術動作。二.墊排球正確動作講解:墊球手型: 一般有三種。
一為抱拳式:雙手抱拳互握,兩拇指平行向前;
二為疊掌式:兩手掌根緊靠,兩手手指重疊後合掌互握,兩拇指平行,
三為互靠式:兩手腕部緊靠,兩手自然放鬆。無論什麼手型,都應注意手腕下壓,兩臂外翻形成一個平面。准備姿勢:兩腿前後開立,左右腳間距離與肩同寬,兩手自然持球.向上拋球:拋球出手時,盡可能使球向自己的正上方行進.與此同時,把要擊球的手上動作做好,准備擊球准備擊球姿勢:中心降低,雙腿微屈, 與此同時,把要擊球的手上動作做好,准備擊球擊球動作:重心抬高, 兩臂夾緊伸直,兩腳向正上方蹬地並抬臂,同時壓腕頂肘.分解動作
單個動作講解
准備擊球姿勢
1.手臂動作 將球拋出之後,兩手迅速做出墊球手型, 且兩臂夾緊伸直,
2.雙腿屈膝:將球拋出之後,身體重心迅速降低,同時把手臂動作做好.
輔助動作練習:空手做准備擊球姿勢
擊球動作
擊球部位:正面雙手墊球的擊球點一般應保持在腹前一臂遠距離,用小臂前半部腕關節以上左右撓骨內側平面去擊球。墊擊部位過高或過低,不便墊准和墊穩,並且還容易造成;持球;連擊;犯規或墊球失誤等。同時,擊球點保持在腹前,便於控制手臂與地面的角度;便於觀察來球;便於運用身體的協調力量,可以提高墊球的准確性。 對牆練習擊球擊球動作:重心抬高, 兩臂夾緊伸直,兩腳向正上方蹬地並抬臂,同時壓腕頂肘.空手練習擊球動作擊球時用力
墊球時根據落球力量、速度和墊擊的距離,掌握好手臂迎擊球的用力和緩沖作用。如落球速度慢或墊擊球的距離較遠時,墊擊用力大些,必須加大抬臂擊球動作,來增加球的反彈力;如落球速度快或墊擊距離較近,墊擊時,可用力小些,靠球的反彈力量將球墊起;如落球速度大,為了緩沖來球力量,
錯誤一:屈臂 屈臂是指在擊球的瞬間,利用屈肘關節,抬前臂的力量來擊球。初學者多數同學易犯此錯誤。屈臂擊球使球改變方向,造成傳球失誤。
糾正 練習直臂擊球錯誤二:抱手跑 抱手跑是指在移動過程中雙手抱在一起。初學墊球半數以上的同學易犯此錯誤。抱手跑造成身體在移動過程中不協調,並影響移動速度與墊球時身體的穩定性。
糾正 練習迅速空手抱手錯誤三:擊球部位不準確 此錯誤主要集中出現在初學者的身上,擊球偏前或者偏後,就會導致球改變方向。
糾正 對牆練習 雙人互墊練習錯誤四:擊球過早或過晚 主要是對球的落點判斷不準確造成的,特別是接很高的球,尤為明顯。
糾正 對牆練習 雙人互墊練習錯誤五:揮臂發力 揮臂發力指接球時,以肩關節為軸,由下向上揮動雙臂擊球造成。揮臂擊球的主要原因時沒有領會墊球時蹬腿、提肩、夾臂、壓腕的正確發力順序,以及准確判斷來球速度與明確出手後球需要達到的遠度、高度
Ⅵ 上世紀60年代日本女排創造了哪三項技術動作,從而一舉奪魁
上世紀60年代日本女排創造了(勾手飄球、前臂墊球和「滾翻防守」技內術)三項技術動作,從而一容舉奪魁。
日本女排:是亞洲排壇的一支勁旅。在20世紀60年代以「東洋魔女」之稱享譽世界,曾獲得1964年和1976年奧運會冠軍。
20世紀60年代初,大松博文創造和應用了勾手飄球、前臂墊球和「滾翻防守」技術,打破了蘇聯稱霸排壇的局面。日本女排成為亞洲「高快結合、積極防守」型的代表。在戰術上,基本功都比較規范,尤其是防守技術高於一些世界強隊,其防守拚命的精神格外令世界各隊贊嘆、佩服。在戰術進攻打法上,似因循天工人其固有的老傳統,即三號位快攻結合兩翼的高球強攻突破。
1962年、1967年和1974年三次世錦賽冠軍,1977年世界盃冠軍,共六度成為世界冠軍。是繼前蘇聯女排後第二支拿到世界排壇「三連冠」的球隊。在2001年被國際排聯評為20世紀最佳女子排球隊。日本國家女子排球隊以東道主身份自動獲得2020年東京奧運會女子排球參賽資格。
Ⅶ 正面雙手墊球的技術要領及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易犯錯誤和糾正方法
1、 墊球手型不正確。如兩臂彎屈,夾臂不緊,不壓腕,做徒手模仿練習,或用橡皮拉手做墊球的模仿動作練習。
2、 不習慣用前臂墊球,曲肘用手墊球。由一個拿球,多練習固定球,或採用自拋自墊的方法練習。
3、 用力不協調。如墊球時前腿往後伸直,屁股往後移等,多練習徒手的「蹬、擺、送」,全身協調動作,或多練習墊固定球,如一人持球於練習者的前下方,練習者用雙手墊球方法將球墊出去。
4、 身體重心過高或站著墊球。要求學生隨機做好准備姿勢,多練習墊弧度較低或更低的球。
5、 墊球時,擺臂動作太大,用力過猛或墊不起球。如擺臂太大用力過猛,可用近距離拋球墊低球,或連續自墊低球。如墊不起的球,說明學生的擺臂不夠功沒有擺臂和沒有蹬腿等的全身協調用力,要求學生多練習墊力量較大的來球或有目標的把球墊遠,同時要求全身協調用力配合。
6、 身體對不準墊球方向,主要原因是移動不及時或雙手過早互握影響移動等。多做徒手移動練習,要求到位才雙手互握,多練習移動後雙手下手墊球,或採用傳墊結合的練習
Ⅷ 軟式排球的發展概況及趨勢
第一講 排球運動
第一節 排球運動簡介
一、 排球運動的概念與運動形式
排球運動是由兩支人數相等的球隊,在被球網隔開的兩個均等的場區內,根據規則以身體任何部位,將球從球網上擊入對方場區,而不使球在本方場區內落地的,集體的,攻防對抗的體育項目。
排球運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其主要形式分為兩大類:
競技排球:以提高運動成績為目的,並在國際上設有統一競賽規則的運動形式。
例如:6人制排球、沙灘排球。
娛樂排球:以其他或游戲方式和參與人數的特殊規定,主要以娛樂、健身為目的,在國際上還沒有統一競賽規則的運動形式。
例如:軟式排球、氣排球、媽媽排球、4人排球、9人排球、殘疾人排球(坐式、立式、盲人)、草地(泥地、雪地、水中、沙地)排球、牆排球等。
二、 排球運動的比賽方法與特點(六人制排球)
(一)比賽方法
根據排球競賽規則,每半場被劃分為6個區,從1號位到6號位。
位於網前的2、3、4號位的隊員稱前排隊員,
位於後場的1、5、6號位的隊員稱後排隊員。
排球比賽從發球開始,即由先獲得發球權一方的後排右邊的隊員(1號位)在發球區用一隻手將球直接擊過球網開始,然後雙方運用各種擊球技術和戰術,組成進攻與防守,並根據排球競賽規則,將球擊入對方場區,而不使球落入本方場區。比賽不間斷地進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隊犯規,以決定勝負。
1、擊球規定
每隊最多擊球3次使球過網;每名隊員不得連續擊球2次;球可以觸及身體的任何部位,但球必須擊出,不可接住或拋出,球可以向任何方向彈出。
2、得分方法 採用每球得分制
(1) 發球隊勝一球得一分,由原來發球隊員繼續發球。
(2) 接發球隊勝一球獲發球權,同時得一分。
3、輪轉
獲得發球權的隊必須先按順時針方向依次輪轉一個位置,由輪到1號位的隊員進行發球。
4、勝負規定 由局數和局分確定
(3) 局數:採用五局三勝制,勝三局的隊就贏得這場比賽的勝利。
(4) 局分:前四局每局的局分均為25分,當一個隊先贏得25分並同時超過對方2分時為勝一局。當雙方局數打成2︰2平局時,即進行第五局(決勝局)比賽,決勝局的局分為15分,當一個隊先贏得15分並同時超過對方2分時為勝這場比賽。
(二)排球運動的特點
1、 形式的多樣性和廣泛的群眾性 2、技術的全面性和高度的技巧性
3、 激烈的對抗性和嚴密的集體性 4、輕松的娛樂性和高雅的休閑性
三、 排球運動的鍛煉價值
(一) 增進健康、強健體魄
(二) 培養與鍛煉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 培養勤奮、助人、拼搏的優良品質
(四) 培養人的信息意識、提高配合及應變能力
第二節 排球運動的起源、傳播
一、 排球運動的起源
(一) 排球運動誕生的背景
關鍵詞:19世紀末美國→第四次產業革命(電力技術)→經濟發展→生活提高
→學校體育課程設置→社區、公園興建→娛樂計劃→交通改善→新聞媒體傳播
★社會的進步,認識的提高,使人們參加體育活動成為可能,興趣越來越大。
(二) 排球運動起源的過程
關鍵詞:1895年美國→威廉·摩根→體育活動的人群適應性→游戲→「Mintonette」(小網子)→「Volleyball」(空中飛球)→排球
二、 排球運動的傳播
排球運動從美國傳播到世界各地有兩種途徑:
(一) 美國基督教傳教士的傳播
(二) 美國軍隊的軍事與戰爭的傳播
據史料記載,排球運動在美洲,隨著基督教青年會的活動,1900年傳入加拿大,1905年傳入古巴,1909年傳入波多黎各,1912年傳入烏拉圭,1914年傳入墨西哥,1917年傳入巴西。美洲各國使用的排球規則,大多直接引用美國的排球規則,採用6人制排球。
在亞洲,排球運動於1900年傳入印度,1905年傳入中國,1908年傳入日本,1910年傳入菲律賓。由於排球傳入亞洲時沒有完整、定型的規則,因此亞洲人結合自身「人多、場地少」的特點,排球比賽在亞洲經歷了從16人制排球→12人制排球→9人制排球的演變,這一過程經歷了曲折的40年,直到1949年第一屆世界排球錦標賽後,即50年代初,亞洲才開展6人制排球,並在亞洲各國普遍開展起來。
在歐洲,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軍人將排球運動帶往歐洲。1914年傳入英國,1917年傳入法國、義大利、俄國,1918年傳入南斯拉夫,1919年傳入捷克斯洛伐克、波蘭,1922年傳入德國。雖然排球運動傳入歐洲的時間較晚,但排球一進入歐洲就是6人制排球,且競技性已較成熟,受到歐洲國家的重視,所以發展較快。
在非洲,1923年才傳入埃及、突尼西亞、摩洛哥等國家,由於起步晚,傳入後又未得到廣泛開展,其發展緩慢,水平很低,處於落後狀態
第三節 世界排球運動的發展概況
一、世界排球運動發展的階段與特點
百年來世界排球運動發展的歷程大致可分為:娛樂排球、競技排球、現代排球三個階段。
(一)娛樂排球(1895年——1947年)
關鍵詞:排球誕生→娛樂游戲→發展演變(規則、技術、戰術)
→競技性、對抗性
特點:1、從娛樂游戲性質,逐漸向競技對抗方向發展。
2、國際間的比賽沒有統一的組織,統一的競賽制度,統一的競賽規則。
(二)競技排球(1947年——20世紀70年代)
關鍵詞:國際排球聯合會成立(1947年 FIVB)→世界排球大賽①→單一模式打法→不同風格、不同流派②→技戰術質的飛躍③→排球發展欣欣向榮
①世界排球大賽
1948年第一屆歐洲男子排球錦標賽
1949年第一屆世界男子排球錦標賽
1949年第一屆歐洲女子排球錦標賽
1952年第一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
1957年被奧運會批准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1964年男、女排進入第18屆奧運會
1965年第一屆世界盃男子排球賽
1973年第一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
1977年第一屆世界青年男、女排球錦標賽
每2年或4年舉行一次延續至今
②不同風格、不同流派
力量派:以蘇聯男、女排為代表,身高體壯,扣球力量大,高打強攻,他們的進攻常常使對手感到害怕而失去防禦能力,多次蟬聯世界冠軍。
技巧派:以捷克斯洛伐克男排為代表,動作細膩,扣球的線路變化多,落點控制好,打吊結合,以巧取勝,讓對手難以捉摸。1956年第三屆世錦賽擊敗蘇聯獲得冠軍,大出風頭。
高度派:以民主德國男排為代表,在進攻上突出高個隊員的作用,採用超手扣球,二傳手傳給扣手的球達9-10米以上高度,破壞對方攔網隊員的起跳節奏,從而大大提高了扣球的高成功率。1969年第2屆世界盃和1970年第7屆世錦賽兩獲冠軍。
速度派:以中國、日本男派為代表,依靠默契配合,集體智慧,快速善變的「快攻」打法,以快制高對付歐美各排球強國。日本男排在第19屆奧運會、第20屆奧運會上分別獲得亞軍和冠軍。
③技戰術質的飛躍
50年代初期 東歐各國排球技術水平較高,但技術風格和戰術打法基本相似,技術上多採用上手發球、上手傳球和扣高球,戰術較為簡單。世界排壇技戰術呈現單一的發展模式。
60年代初期 日本女排崛起,創造了「前臂墊球」「滾翻防守」和「勾手飄球」技術。以出色的防守、飄晃的發球和亞洲的快攻,打破了蘇聯稱霸女子排壇的局面,並突破了劃一的技戰術模式,一舉奪魁,1962年-1967年間,連奪三次世界冠軍。
60年代中-70年代末 世界排壇百花齊放、群雄紛爭
女子排球:日本的「防守加配合」與蘇聯「進攻加力量」相對峙,八屆大賽各分四金。
男子排球:四大流派的代表(蘇聯、捷克斯洛伐克、日本、民主德國)和波蘭(攻防全面、首創後排進攻戰術)5支球隊,在8次大賽中,輪執牛耳,各領風騷。
特點:由單一模式到不同流派的產生;
由重攻輕守到攻防兼備;
由追求高度和力量到講究技術和戰術;
由注重個人技巧到講究集體配合。
(三) 現代排球(20世紀80年代——今)
排球運動自80年代進入了現代排球階段。現代排球的概念是廣義的,它包括全攻全守排球,社會化、商業化、職業化排球和「大排球」三個內涵。
1、 全攻全守排球
關鍵詞:一技之長難統天下→全攻全守的整體排球思想①→中國女排和美國男排崛起②
① 現代排球的技戰術發展要求運動隊和運動員必須全面發展,它不只是攻防技術全面,戰術打法全面,還包括運動員體能、心理、智力等各種素質的全面。在高強度、高技術水平的激烈對抗中,任何一個缺陷、一個薄弱環節,都可能是導致失敗的致命因素。
② 中國女排提出了「在技術全面的基礎上,向全攻全守型發展。堅持快速,發展高度,力爭網上優勢」的中國排球技戰術指導思想,經過長達9年的競賽訓練,形成了攻防全面,戰術多變,以高制亞洲,以快制歐洲的全方位技戰術打法。
美國男排大膽運用跳發球技術,後攻技術;兩人接發球技術;創造了擴大防守;設計了立體進攻戰術;提出了高度、速度和全面的等邊三角形均衡發展學說。
先進的技戰術指導思想,使中國女排的「五連冠」和美國男排的「四連霸」成為現實,它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2、排球的社會化、商業化、職業化
關鍵詞:1984年國際排聯換屆→改革和調整→全面發展
走向社會 職業俱樂部
商業運作
3、「大排球」觀念的形成
關鍵詞:
新挑戰、新課題→普及推廣→多種形式、開發人口→「大排球」形成
↙ ↘
競技排球 娛樂排球
「精英運動」
「觀賞運動」
特點:排球運動一切形式的發展都將受到重視;
「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並舉;
競技排球與娛樂排球共存;
形成「大排球」觀念。
第四節 我國排球運動的發展概況
一、排球運動的傳入
排球運動於1905年傳入我國。
(一)史料記載
1905年,香港皇仁書院、廣東南武中學就以開展排球而聞名。
1906年,在四川成都就有基督教青年會的傳教士借祠堂空地打排球的報道。
1908年,美國基督教青年會派體育幹事宴斯納到上海,排球也隨之傳到上海,並於1911年在上海舉行了第一次排球表演賽。
1910年安徽興辦新學,在一些教會學校中排球已列為體育教材。
……
(二)世界第一場正式國際排球比賽
關鍵詞: 1913年2月第一屆遠東運動會(菲律賓)→應邀組隊→臨陣磨槍→倉促上陣
→頑強拼搏→0:2雖敗猶榮
因此,排球運動傳入我國主要是通過基督教青年會體育部、留學生、外籍人士以及遠東運動會的參賽隊員等以教學、游戲、訓練班及表演賽等形式傳播的。它先傳到廣州、香港,隨後又波及廣東台山、海南文昌、上海、北京等地,而後漸入內地,最後流傳到全國。
二、採用「六人制排球」以前的我國排球運動(舊中國)
受遠東運動會的影響,排球運動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同時促進了我國的排球競賽活動。此後中國各地逐漸開展了排球的競賽活動。
(一)中國男子排球在1914年第二屆全國運動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15年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遠東運動會上,中國男排首獲冠軍。至1934年共舉行了10屆遠東運動會,我國男排共獲得5次冠軍5次亞軍。
(二)中國女子排球開展較晚,1921年首次出現在廣東省運動會上。1924年被列為第三屆全國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從1923年起我國女子排球開始組隊參加第六屆遠東運動會,至1934年歷經五屆均獲亞軍。
(三)我國排球運動經歷了十六人制(1915-1919)—十二人制(1919-1927)—九人制(1927-1951)—六人制(1951-今)的演變過程。
排球名稱由英文直譯「華利波」(廣州一些學校比賽名稱)——「隊球」(1914年第二屆全國運動會名稱)——「排球」(1930年第四屆全國運動會名稱:取其球在空中來回排擊和成排站立之意)
我國排球運動在此期間雖然開展了40餘年,但國家貧窮落後,所以很難普及,只是在幾個大城市和東南沿海地區得到開展。
三、「六人制排球」在我國排球運動的發展(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排球運動被作為重點體育項目在全國加以推廣,是發展和提高較迅速的運動項目之一。
(一)普及、推廣階段(1950—1959年)
關鍵詞:走出去、請進來
當時,國際上廣泛開展的是6人制排球,為了適應國際比賽的需要。1950年7月,在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舉辦的全國體育工作暑期學習會上,首次介紹了國際排聯制定的6人制排球競賽規則和比賽方法。從此,6人制排球在全國逐漸開展起來。
為了向50年代處於世界排壇領先地位的東歐各國,特別是向蘇聯學習,我國組建了男、女排球隊出訪、比賽,同時還邀請了東歐一些強隊和蘇聯排球專家來華交流比賽、講學,系統地學習了先進技戰術打法和訓練方法,對中國排球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在向國外先進水平學習的同時,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在國內積極推廣普及6人制排球。1951年5月在北京舉行了全國籃、排球比賽大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後舉行的第一次全國性的排球比賽。1952年2月成立了「中央體訓班男女排球隊」(國家隊),並在全國14個城市進行6人制排球技術示範和表演賽,推動了地方排球的開展,促進了各地方排球隊伍的建設。
1953年中國排球協會成立。1954年,國際排聯正式接納我國排協為正式會員。
中國排球在學習(國外先進技戰術)和繼承(9人制排球打法)的基礎上,經過幾年的努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且具備了一定的水平。1956年在巴黎舉行的男子第三屆、女子第二屆世界排球錦標賽上,首次參賽的中國男排獲得第九名、女排獲得第六名。其中男排的「快球」技驚四座,被譽為「雜技排球」。
總之,20世紀50年代,中國排球從歐洲學習了不少的經驗,同時也通過自身的努力,一方面抓普及,一方面抓提高,迅速將我國六人制排球運動推上了新的階段。其中最大的收獲就是繼承和發展了九人制排球的快球絕招,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發揮快速多變打法的特點。
(二)發展、提高階段(1960—1978年)
關鍵詞:遵循運動規律、適應新規則、創造新技術
20世紀60年代,特別是中期是我國排球水平迅速提高的重要階段。1960年11月,國家體委在北京召開了「全國訓練工作會議」,體委主任李夢華提出了「全面、實用、准確、熟練」的技術訓練的原則和要求。隨後在上海全國排球訓練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了加強防守反擊的訓練,這是中國排球界對排球運動訓練規律在認識上的一個飛躍。並在全國貫徹執行。
1962年,日本女排擊敗歐洲群雄,一舉奪得世界冠軍,是世界上第一支依靠防守取勝的女子隊。我國很重視日本的經驗,1964年,周恩來總理邀請日本教練大松博文帶領日本女排訪華,並親自到現場觀看日本隊的訓練和比賽。要求我們學習日本女排嚴格訓練的精神,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堅持大運動量訓練。1965年,大松博文再次來華指導中國女排訓練,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我們對大松的訓練方法、訓練要求及指導思想有了一個系統的、明確的了解,通過學大松、研究大松,找出了中國隊發展的道路,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1964年,國際排聯修改了攔網的規則,允許攔網手過網攔網。我國運動員根據新規則特點,創造「蓋帽」攔網技術。同年7月在前蘇聯舉行的五國國際排球賽中,中國男排運用該技術屢屢奏效,最後與蘇、德積分相等,以比局之差獲得第三名。11月日本男排訪華,中國隊的「蓋帽」攔網使其進攻受到很大威脅,其中有一局0:15輸了。另外,北京男排創新了4號位平拉開扣球,最快速度0.8秒。日本人稱之為「超音速排球」。
總之,60年代中期,我們不但學習了日本女排先進的技術和訓練方法,而且根據排球運動的規律,結合自己的特點進行了創新,從而在走自己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1966年以後「十年動亂」我國體育事業空前浩劫,比賽中斷,訓練停頓,運動水平下降。直到1972年才開始恢復比賽。1974年我國恢復參加世界排球錦標賽時,男排從第九名降到15名,女排從第九名降到14名。
為了振興排球,國家體委制定了5年排球發展計劃,建立了排球訓練基地,開始有計劃地每年組織集訓,迅速培養後備人才,推動了全國排球訓練工作,特別是為中國女排的迅速成長和後來榮獲世界冠軍打下了基礎。1976年重新組建了國家男、女排球隊,經過短期訓練,在1977年世界盃排球賽中,女排獲第四名,男排獲第五名。在1978年世界錦標賽中,
女排獲第六名,男排獲第七名。在此期間,我國男排在學習了日本男排創造的「時間差」和「位置差」等先進的打法後,在繼承傳統快攻打法的基礎上,創新了「前飛」、「背飛」和「空間差」等進攻打法。1977年,國際排球規則規定:允許攔網後仍可擊球三次。根據女排攻防相對平衡,反擊機會多的特點,我國女排發展了「快速反擊」戰術,開始在技術、戰術打法上走在世界的前列。
(三)沖出亞洲、走向世界(1979—1987年)
關鍵詞:世界冠軍、五連冠
1979年12月我國男女排球隊第一次雙雙獲得亞洲錦標賽冠軍,並取得了參加1980年奧運會的資格,實現了沖出亞洲的願望。
1981年至1986年中國女排連續五次榮獲世界大賽的冠軍。
五連冠
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盃賽冠軍
1982年第九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
1984年第23屆奧運會女子排球冠軍
1984年第四屆女排世界盃賽冠軍
1986年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
中國男排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達到鼎盛時期。1981年11月在世界盃賽中再獲第五名。從世界排名第九升至第五,從亞洲第三躍至冠軍。此時,中國男排不僅具備了沖出亞洲的實力,而且具備了與世界強隊抗衡的能力。
(四)步入低谷、重振雄風(1988年—今)
關鍵詞:17年奮斗、重溫冠軍
20世紀80年代末,特別是90年代,中國男、女排沒有在技術、戰術上進一步發展創新,原來的打法已被世界強隊所掌握,與世界強隊相比,失去了原有的特長和優勢,出現了較大的滑坡。
中國男排1987年失去第24屆奧運會排球賽資格,1989年亞洲排球錦標賽第三名。
中國女排1988年兵敗漢城奧運會,1989年世界盃排球賽、1990年世界排球錦標賽和1991年世界盃排球賽上獲兩個第二名和一個第三名。1992年奧運會排球賽和1994年世界排球錦標賽上降至第七名和第八名。1994年亞運會上負於韓國,名列第二名,失去了亞洲霸主的地位。
針對男排滑坡,女排跌入低谷的狀況,1994年國家體委在北京召開了「國家男女排球隊工作匯報會暨重振排球雄風研討會」。1995年以賽制為突破口,邁開了排球競賽體制改革的步伐,中國女排在1995年亞洲排球錦標賽上奪取了冠軍並奪得了世界盃排球賽第三名,1996年奧運會排球賽第二名。1997年排球管理中心成立,進一步深化了排球管理體制的改革。1997年中國男排奪得闊別十年的亞錦賽冠軍,同年又獲得世錦賽參賽資格。1998年亞運會上,中國男、女排雙雙奪冠,中國女排獲得世界排球錦標賽的第二名。1999年,中國男、女排又出現反復,女排世錦賽僅列第五名,男排又失去亞洲冠軍。中國排球又重新開始了「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艱難爬坡。
2001年3月6日,中國排球協會在北京召開了全國排球工作會議,提出「深化改革、開拓進取、重振排球雄風」,中國排協出台了《2001年—2008年排球運動發展規劃》。
具體規劃:
中國女排2002年亞運會獲得冠軍;
2004年奧運會進入世界前四名,力爭奪牌;
2008年奧運會力爭金牌。
中國男排力爭進入2002年亞運會冠軍決賽;
2004年奧運會取得參賽資格;
2008年奧運會力爭進入前八名。
女子沙灘排球2004年奧運會力爭進入前八名,沖擊前四名;
2008年奧運會力爭獎牌。
男子沙灘排球2004年力爭進入奧運會;
2008年奧運會力爭進入前八名。
2003年11月15日,中國女排在第九屆女排世界盃賽上,以十一戰全勝的驕人戰績奪得了本屆女排世界盃的冠軍!這也是中國女排在時隔17年之後再次問鼎世界冠軍!
Ⅸ 簡述正面雙手傳球及正面雙手墊球技術動作
1、正面雙手傳球:
雙手相對成半球形置於臉前,一般在額前上方20厘米處。觸球瞬間,手指和手腕保持一定的緊張度,以增加彈性和產生適當緩沖。同時向前上方伸臂,以指和腕的彈力為主,配合兩腳蹬地和身體伸展的協調動作將球傳出。
2、正面雙手墊球:
運動員面對來球,成半蹲姿勢站立,兩手掌根靠緊,手指重疊互握,兩拇指平行,手腕下壓。兩臂外翻形成一個平面。
當球飛到腹前一臂距離時,兩臂夾緊前伸,插到球下,向前上方蹬地抬臂迎擊來球。身體重心隨擊球動作前移,擊球點保持在腹前。利用前臂腕關節以上10厘米左右的橈骨內側平面擊球的後下部。
雙手墊球要領
初學墊球時,由於是墊擊一般的輕球,故可採取一般准備姿勢。上體稍前傾,兩腳開立,兩腳間的距離稍寬於肩,兩臂微屈置於腹前,兩肘稍內收,兩眼注視來球。
正面雙手墊球的擊球點,一般應盡量保持在腹前約一臂距離的位置。用腕上10厘米左右的兩小臂撓骨內側所構成平面擊球。
如果兩人拋接球進行的很融洽的時候,這時可以進行兩人的對墊球,即兩人都採用墊球的方式去接球,這相對於上一步來說,難度系數就增大了,球的落點不穩定了,對接球人的要求就更高,腳下移動要快,墊球要穩。